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至善佛缘

【中医药典籍类】历代本草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1 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药性解》:苏木,味甘咸,性平,无毒,入肝经。主破产后恶血、疮疡死血、一切跌扑损伤,调月水,去瘀血,和新血,排脓止痛,消痈散肿及主霍乱呕逆、赤白痢下。

按:苏木专主血分,宜入肝经,然破血之功多而和血之功少,勿得多用,以伤阴分。

《药鉴》:气寒,味甘咸,无毒,可升可降,阴也。诸血家之要药也。与川芎同用,则散头目之血热。与红花同用,则治产后之血瘀。与皂角刺同用,则逐痈肿之血死。与四物汤同用,则滋骨蒸之血枯。要之热去则血凉,瘀除则血新,死逐则血活,枯滋则血润。

《景岳全书》:味微甘微辛,性温平,可升可降,乃三阴经血分药也。少用则和血活血,多用则行血破血。主妇人月经不调,心腹作痛,血癖气壅。凡产后血瘀,胀闷势危者,宜用五两,水煮浓汁服之。亦消痈肿死血,排脓止痛,及打扑瘀血,可敷。若治破伤风,宜为末酒服,立效。

《本经逢原》:苏木阳中之阴,降多升少,肝经血分药也。性能破血,产后血胀闷欲死者,苦酒煮浓汁服之。本虚不可攻者,用二味参苏饮,补中寓泻之法,凛然可宗。但能开泄大便,临证宜审。若因恼怒气阻经闭者,宜加用之。少用则和血,多用则破血。如产后恶露已净,而血虚腹痛,大便不实者禁用。

《本草求真》:[批]凉血破瘀。

苏木专入心、胃。甘咸辛凉。功用有类红花,少用则能和血,多用则能破血。但红花性微温和,此则性微寒凉也。故凡病因表里风起,而致因滞不行,暨产后血晕胀满以死,及血痛血瘕,经闭气壅,痈肿,跌扑损伤等症,皆宜相症合以他药调治。如疏风则与防风同用,行血则与乳香同用

《海药方》。但性平疏泄,产后恶露已尽,大便不实者,均应禁用。

《得配本草》:甘、辛、咸,入足三阴经血分。达下焦,泄大便,破死血,散痈肿,排脓止痛。
得人参,疗产后气喘。配乳香,治血风口噤;使防风,发表里风气。

锉碎,酒煮浓汁入药,治跌扑血瘀作痛。

少用和血。多用破血。

血虚内痛,勿得乱投。

《本草分经》:甘、咸、辛,平。入三阴血分,行血去瘀,因宣表里之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1 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药理研究】

1.  巴西苏木素具有抗炎作用。

2.  苏木能增冠脉流量,有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其煎剂与巴西苏木素可使离体蛙心收缩力增强。

3.  实验证明,巴西苏木素与苏木精均具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4.  苏木具有镇静催眠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1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自  然  铜(《日华子本草》)

自然铜为硫化物类黄铁矿族矿物黄铁矿,主含硫化铁。全国各地多有生产。主产于四川、河北、辽宁、广东等地。原矿物黄铁矿是自然界分布最广的硫化物,可见于各种岩石和矿石中,但多由火山沉积和火山热液作用而成。味辛、性平。入肝经。功效散瘀、接骨、止痛。临床用名有自然铜、醋自然铜。

【本草汇言】

《日华子本草》:凉,排脓,消瘀血,续筋骨,治产后血邪,安心,止惊悸,以酒磨服。

《开宝本草》:味辛,平,无毒。疗折伤,散血止痛,破积聚。

《本草衍义补遗》:自然铜,世以为接骨之药。然此等方尽多,大抵骨折在补气、补血、补胃,俗工惟在速效,以罔利迎合病人之意。而铜非煅不可用,若新出火者,其火毒金毒相掮,挟香热毒药,虽有接骨之功,燥散之祸甚于刀剑,戒!

《本草纲目》:自然铜接骨之功,与铜屑同,不可诬也。但接骨之后,不可常服,即便理气活血可尔。

《本草经疏》:自然铜禀土金之气以生,故其味辛,气平,无毒。乃入血行血,续筋接骨之神药也,凡折伤则血瘀而作痛,辛能散瘀带之血,破积聚之气,则痛止而伤自和也。大明:主消瘀血、脓,续筋骨,治产后血邪,安心止惊悸,以酒磨服者,可谓悉其用矣,寇宗奭云:有人以自然铜饲折翅胡雁,后遂飞去,今人打扑损伤,研细水飞过,同当归、没药各半钱,以酒调服,仍以手摩痛处,即时见效。

简误:凡使中病乃已,不可过服,以其有火金之毒,走散太甚。

《药性解》:自然铜,味辛,性平,无毒,不载经络。主破积聚,疗折伤,续筋骨,散血排脓,止痛定惊,亦主产后血邪。

按:丹溪曰:自然铜世以为接骨要药,不知接骨在补气补血,补胃补肾,俗医惟速效,以罔利而用之,亦未稔其燥散之祸耳。

《景岳全书》:味辛平,性凉。能疗折伤,散瘀血,续筋骨,排脓止疼痛,亦镇心神,安惊悸。宜研细水飞用,或以酒磨服。然性多燥烈,虽其接骨之功不可泯,而绝无滋补之益,故用不可多,亦不可专任也。

《本草备要》:重,续筋骨。

辛平。主折伤,续筋骨,散瘀止痛。折伤必有死血瘀滞经络,然须审虚实,佐以养血补气温经之药。铜非煅不可用。火毒金毒相煽,复挟香药,热毒内攻,虽有接骨之功,必多燥散之祸,用者慎之。昔有饲折翅雁者,雁飞去,故治折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1 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本经逢原》:辛平,小毒。

自然铜出铜坑中,性禀坚刚,散火止痛,功专接骨。骨接之后,即宜理气活血,庶无悍烈伤中,走散真气之患。

《本草求真》:[批]散血瘀,接骨止痛。

自然铜专入骨。因何用能接骨,盖缘骨被折伤,则血瘀而作痛,得此辛以散瘀破气,则痛止而伤自和也,而骨安有不接乎。且性秉坚刚,于骨颇类,故能入骨而接。是以有合乳香、没药、 虫,五铢古钱、麻皮灰、血竭、胎骨作丸,煎当归、地黄、续断、牛膝、丹皮、红花,浓汤送下,以治跌扑损伤最效。但中病即已,不可过服,以致真气走泄耳。震亨曰:自然铜世以为接骨之药,然此等方尽多,大抵宜补气、补血、补胃。俗工惟在速效,迎合病人之意,而铜非煅不可用。若产后血虚者忌服。

《得配本草》:辛,平。散血,定痛,续筋接骨。

《本草新编》:亦铅之类,未炼矿者也。火煅醋淬,研细末。治跌损,接骨续筋,疗折伤,散血止痛,热酒调服,立建奇功。若非煅成,切勿误服。

自然铜,乃治折伤之神药,然而老弱之人,亦宜少用。盖老人孤阳而少精,弱人气虚而少血。跌损之病,虽尚接续,然必以生地、当归、川芎、牛膝之类为君臣,少加自然铜为佐使,则取效既捷,而精血又复不伤。倘止投自然铜,以求速效,绝不加入补血、补精之味,则火煅之物,其性大燥,以燥助燥,必生大热,况又是老弱之人,何能胜此乎?骨虽接续,而变病即生,其祸有不可胜状者矣。

《本草分经》:辛,平。主折伤,续筋骨,散瘀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1 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现代药理研究】

1.  自然铜药液中含大量锌、铜、铁、锰、钙等元素;增强了生物力学强度,促进新骨生成,从而促进骨髓自身及其周围血液中网状细胞和血红蛋白增生。

2.  自然铜对多种病原性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抗真菌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1 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棕榈炭

原帖(空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1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节  止  血  药

以阻止机体内外出血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止血药。顾名思义,本类药物主要适用于各种出血(倾向性)性病证,为中医药急救学科一重要领域。血证有寒热温凉之异,与之相对应,本类药物亦分为凉血止血、温经止血、收敛止血、化瘀止血等不同种类。

古有“止血不留瘀”之良训,因为单纯止血往往有留瘀之弊,所以使用该类药物,尤其具有凉血收敛性质的止血药物,应始终注意留瘀问题,以防后患。


大    蓟(《名医别录》)

大蓟为菊科植物蓟的干燥地上部分或根。均系野生。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原植物生于山坡、草地、路旁。喜温暖湿润气候,耐旱、耐寒,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味甘、苦,性凉。归心、肝经。功效凉血止血、散瘀消肿。临床用名有大蓟、大蓟炭。

【本草汇言】

《名医别录》:味甘,温。主养精,保血。大蓟,主治女子赤白沃,安胎,止吐血、衄鼻,令人肥健。

《药性论》:亦可单用,味苦,平。止崩中血下,生取根捣绞汁,服半升许,多立定。

《日华子本草》:大蓟叶,凉。治肠痈,腹藏瘀血,血运扑损,可生研,酒并小便任服。恶疮疥癣,盐研毒傅。

《开宝本草》:大、小蓟根,味甘,温。主养精保血。大蓟主女子赤白沃,安胎,止吐血、衄鼻,令人肥健。

《本草经疏》:大蓟根禀土之冲气,兼得天之阳气,故味甘气温而无毒。日华子:凉,当是微寒。陶云有毒,误也。女子赤白沃,血热所致也。胎因热则不安。血热妄行,溢出上窍则吐衄。大蓟根最能凉血,血热解则诸证自愈矣。其性凉而能行,行而带补。补血凉血则荣气和,荣气和故令肥健也。

简误:小蓟性下行,以其能下气,故主崩衄多效。惟不利胃弱泄泻,及血虚极,脾胃弱,不思饮食之证。

《本草蒙筌》:大小蓟味甘、苦,气温。一去气凉。无毒。虽系两种,气味不殊。大蓟破血捷,消肿奇。吐衄唾咯立除,沃漏崩中即止。去蜘蛛蝎子咬毒,平焮突痛甚痈疽。并捣烂绞浓汁半瓯,搀童便或醇酒饮下。仅理血疾,不治外科。

《本草备要》:大、小蓟泻,凉血。

甘温,《大明》曰凉。皆能破血下气,行而带补。治吐衄肠痈,女子赤白浊,安胎。凉血之功。小蓟力微,能破瘀生新,保精养血,退热补虚,不能如大蓟之消痈毒。丹溪曰:小蓟治下焦结热血淋。《本事方》:一人冷气入阴囊,肿满疼痛,煎大蓟汁服,立瘥。

《本经逢原》:大蓟、小蓟,皆能破血。大蓟根主女子赤白沃下,止吐血鼻衄,凉而能行,行而带补,兼疗痈肿;小蓟根专于破血,不能消肿,有破宿生新之功,吐血血崩之用。但其力微,只可退热,不似大蓟能破瘀散毒也。丹方治吐血不止,用小蓟、山楂、生地,一服即止,止中寓泻,劫剂中之良法。近世医师咸用其花,总取散血之义。然其性皆下行,故脾胃虚弱、泄泻少食者忌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1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草求真》:[批]破血逐瘀。

大、小蓟专入肝。虽书载属甘温,可以养精保血,《别录》。然究精之养,血之保,则又赖于血荣一身,周流无滞。若使血瘀不消,而致见有吐衄、唾咯、崩漏之症,与血积不行,而致见有痈疼肿痛之病,则精血先见已不治,安有保养之说乎。用此气味温和,温不致燥,行不过散,阏滞得温则消,瘀块得行斯活。恶露既净,自有生新之能,痈肿潜消,自有固益之妙,保养之说,义由此起,岂真具有补益之力哉。恭曰:大小蓟皆能破血。但小蓟力微,不如大蓟力迅;小蓟只可退热凉血,若大蓟则于退热之中,犹于气不甚伤也。恭曰:大蓟叶疗痈肿,小蓟专主血,不能消痈也。能理血疾,不治外科。若脾胃虚寒,饮食不思,泄泻不止者,切勿妄服。

《得配本草》:甘,凉。破血,退热。消痈。除沃漏崩中,去蜘蝎咬毒。

得酒,治九窍出血;配小蓟,治崩中。血瘀则妄行。

《本草新编》:大、小蓟,味甘、苦,气凉,无毒。入肺、脾二经。破血止血甚奇,消肿安崩亦效,去毒亦神,但用于初起之血症,大得奇功,而不能治久伤之血症也。盖性过于凉,非胃所喜,可以降火,而不可以培土故耳。

或问大、小蓟,皆是止血圣药,一时急症,用鲜尤佳。倘无鲜者,干者亦可用乎?夫者难遽得,势必用干者矣。但必须将大、小蓟用水先煎取汁,然后煎补血、生血、止血之药,同饮才妙,不比鲜者,捣汁即可用也。

或问大、小蓟同是血分之品,毕竟何胜?二者较优劣,大蓟不如小蓟之佳。小蓟用一两者,大蓟必须加五钱,其功用实未尝殊也。

或问大、小二蓟,北人以之治吐血多功,南人以之往往鲜效,何也?盖二蓟过于寒凉,北人秉性刚强,非患热症,不易吐血;南人柔弱,不必犯热,即能吐血也,故宜北而不宜于南。然而,北人不因热而致吐血者,服之未必相宜;南人偶因热而致吐血者,服之未必不相宜也。

或问大、小蓟,既分大小,毕竟功效亦别,岂尽同而无异乎?曰:同者止血,异者止热也。大蓟止热,而小蓟则力不胜。故遇热症,不妨用大蓟一二钱,使热退而不动血耳。

《本草分经》:辛、苦,寒。泻热解毒,治疮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1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药理研究】

1.  大蓟对血压的作用:大蓟有抑制离体蛙心、兔心心率及心收缩力的作用,在狗血压实验中可降低其血压,并具有快速耐受性。

2.  大蓟有抗菌作用:根煎剂和全草蒸馏剂、乙醇浸剂对人型结核杆菌、脑膜炎球菌、白喉杆菌均有抑制作用。水提物对单纯疱疹病毒有明显抑制作用。

3.  大蓟具有止血作用:大蓟的抗纤溶作用,能增加全血及血浆粘度,有一定止血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1 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    蓟(《名医别录》)

小蓟为菊科植物刺儿菜的全草及根。均系野生。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原植物生于山坡、河旁、荒地、田间。喜温暖湿润气候,耐旱,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味甘、苦,性凉。归心、肝经。功效凉血止血、祛瘀消肿。临床用名有小蓟、小蓟炭。

【本草汇言】

《名医别录》:味甘,温。主养精,保血。大蓟,主治女子赤白沃,安胎,止吐血、衄鼻,令人肥健。

《日华子本草》:凉,无毒。治热毒风,并胸膈烦闷,开胃下食,退热,补虚损。

《开宝本草》:味甘,温。主养精保血。大蓟主女子赤白沃,安胎,止吐血、衄鼻,令人肥健。

《汤液本草》:破宿血,止新血,暴下血,血痢,金疮出血,呕血等。绞取汁,温服。作煎和糖合金疮,及蜘蛛蛇蝎毒,服之亦佳。

《本草经疏》:小蓟性下行,以其能下气,故主崩衄多效。惟不利胃弱泄泻,及血虚极,脾胃弱,不思饮食之证。

《本草蒙筌》:大小蓟味甘、苦,气温。一去气凉。无毒。虽系两种,气味不殊。大蓟破血捷,消肿奇。吐衄唾咯立除,沃漏崩中即止。去蜘蛛蝎子咬毒,平焮突痛甚痈疽。并捣烂绞浓汁半瓯,搀童便或醇酒饮下。仅理血疾,不治外科。

《本草备要》:大、小蓟泻,凉血。

甘温,《大明》曰凉。皆能破血下气,行而带补。治吐衄肠痈,女子赤白浊,安胎。凉血之功。小蓟力微,能破瘀生新,保精养血,退热补虚,不能如大蓟之消痈毒。丹溪曰:小蓟治下焦结热血淋。《本事方》:一人冷气入阴囊,肿满疼痛,煎大蓟汁服,立瘥。

《本经逢原》:大蓟、小蓟,皆能破血。大蓟根主女子赤白沃下,止吐血鼻衄,凉而能行,行而带补,兼疗痈肿;小蓟根专于破血,不能消肿,有破宿生新之功,吐血血崩之用。但其力微,只可退热,不似大蓟能破瘀散毒也。丹方治吐血不止,用小蓟、山楂、生地,一服即止,止中寓泻,劫剂中之良法。近世医师咸用其花,总取散血之义。然其性皆下行,故脾胃虚弱、泄泻少食者忌用。

《本草求真》:[批]破血逐瘀。

大、小蓟专入肝。虽书载属甘温,可以养精保血,《别录》。然究精之养,血之保,则又赖于血荣一身,周流无滞。若使血瘀不消,而致见有吐衄、唾咯、崩漏之症,与血积不行,而致见有痈疼肿痛之病,则精血先见已不治,安有保养之说乎。用此气味温和,温不致燥,行不过散,阏滞得温则消,瘀块得行斯活。恶露既净,自有生新之能,痈肿潜消,自有固益之妙,保养之说,义由此起,岂真具有补益之力哉。恭曰:大小蓟皆能破血。但小蓟力微,不如大蓟力迅;小蓟只可退热凉血,若大蓟则于退热之中,犹于气不甚伤也。恭曰:大蓟叶疗痈肿,小蓟专主血,不能消痈也。能理血疾,不治外科。若脾胃虚寒,饮食不思,泄泻不止者,切勿妄服。

《得配本草》:凉血。妇人痘疹,经月妄行,最宜。

《本草新编》:大、小蓟,味甘、苦,气凉,无毒。入肺、脾二经。破血止血甚奇,消肿安崩亦效,去毒亦神,但用于初起之血症,大得奇功,而不能治久伤之血症也。盖性过于凉,非胃所喜,可以降火,而不可以培土故耳。

或问大、小蓟,皆是止血圣药,一时急症,用鲜尤佳。倘无鲜者,干者亦可用乎?夫鲜者难遽得,势必用干者矣。但必须将大、小蓟用水先煎取汁,然后煎补血、生血、止血之药,同饮才妙,不比鲜者,捣汁即可用也。

或问大、小蓟同是血分之品,毕竟何胜?二者较优劣,大蓟不如小蓟之佳。小蓟用一两者,大蓟必须加五钱,其功用实未尝殊也。

或问大、小二蓟,北人以之治吐血多功,南人以之往往鲜效,何也?盖二蓟过于寒凉,北人秉性刚强,非患热症,不易吐血;南人柔弱,不必犯热,即能吐血也,故宜北而不宜于南。然而,北人不因热而致吐血者,服之未必相宜;南人偶因热而致吐血者,服之未必不相宜也。

或问大、小蓟,既分大小,毕竟功效亦别,岂尽同而无异乎?曰:同者止血,异者止热也。大蓟止热,而小蓟则力不胜。故遇热症,不妨用大蓟一二钱,使热退而不动血耳。

《医学衷中参西录》:鲜小蓟根:味微辛,气微腥,性凉而润。为其气腥与血同臭,且又性凉濡润,故善入血分,最清血分之热。凡咳血、吐血、衄血、二便下血之因热者,服者莫不立愈。又善治肺病结核,无论何期用之皆宜,即单用亦可奏效。并治一切疮疡肿疼,花柳毒淋,下血涩疼,盖其性不但能凉血上血,兼能活血解毒,是以有以上种种诸效也。其凉润之性,又善滋阴养血,治血虚发热,至女子血崩赤带,其因热者用之亦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7-18 06:08 , Processed in 0.241103 second(s), 14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