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不思议

[佛经佛典] 《解深密经》白话翻译——唯识宗必读经典(连载)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 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不思议 于 2011-12-1 23:17 编辑

  译文
  法涌菩萨!打个比方来说,你应当知道,如果一个人一生一世都只习惯於辛味和苦味,他的口味已定型,那么,你跟他谈起蜂蜜和石蜜的美妙滋味,他是无法设想、无从比较,也绝难相信的。同样道理,如果一个人的所有立场、观点都被内心中的贪欲所支配著,他贪求著各种感官的感受和享乐,贪求著名誉、财产、权势等,他内在的欲望非常强烈,像烈火一般烧灼著他,以致於覆盖住他的灵性,使他无时不处在无知的暗夜裏。那么,这种人对於放弃一切声色娱乐後内心中那种奇妙、愉悦、宁静和喜乐也是无法设想,无从比较,也绝难相信的。如果一个人的所有立场、观点都被语言所支配,他爱好世间那虚伪的、浮夸的、不真实的、有染污的闲词碎言,他喜欢玩弄语言、玩弄修辞,他不知道语言的真正本性,不知道语言上固有的实体执著性,以致於他无时不处在无知的暗夜裏。那么,他对於那种摆脱一切语言系缚後内心裏那种静穆感受也就不能设想、无从比较,难以相信了。如果一些人的任何立场、观点都被见闻觉知这些具体、可感的东西所支配,他们执著於世上那一切感性的东西,你要他稍稍超出可感事物之外去思考一些抽象的问题时,他就非常困难,以致於他完全被见闻觉知这些感性行为困缚著,无时不处在无知的暗夜裏,那么,对於那种摆脱了一切感性活动,同时也消除了对所有感性活动中主体的实体性执著後的生命绝对自由境界也就不能设想,无从比较,绝难相信了。
  最後,如果一些人的任何立场、观点都被诤论的爱好所支配著,他喜欢辩论,喜欢指责他人的不是,他的本质上并不是为了认识真理,他爱好争论,只是因为他过分地执著著自己的偏见,他无法从自己偏见织成的网上走出来,以致於他对争论的这种偏执态度使他无时不处在无知的暗夜裏。那么,这种人对於北拘卢洲人豁达和平的精神品性也就不能设想、无从比较、绝难相信了。法涌菩萨,同上面那些例子相似,一切习惯於日常意识日常思维的人,对於那以超越日常意识思维的智慧所体认的存在实态就必然不能设想,无从比较、绝难相信了。
  当时世尊想把以上教法的要义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来,以便一般人记忆和掌握,就说了下面这个偈颂。他说:
  那自己亲身体会的存在实态是超越主客对立的认识之对象,它不能用世间语言来描述,也不可用具体活动来显现,在真理面前,种种争论到此止步,真理绝不是日常意识和世俗思维可以理解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 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不思议 于 2011-12-1 23:20 编辑

  原典
  法涌!当知譬如有人尽其寿量习辛苦味,於蜜、石蜜上妙美味不能寻思,不能比度,不能信解,或於长夜由欲贪胜解①,诸欲炽火所烧然故,於内除灭一切色、声、香、味、触②相妙远离乐,不能寻思,不能比度,不能信解;或於长夜由言说胜解,乐著世间绮言说故,於内寂静圣默然乐不能寻思,不能比度,不能信解;或於长夜由见闻觉知表示胜解,乐著世间诸表示故,於永除断一切表示、萨迦耶③灭、究竟涅盘,不能寻思,不能比度,不能信解。
  法涌!当知,譬如有人於其长夜,由有种种我所摄受诤论胜解,乐著世间诸诤论故,於北拘卢洲④无我所、无摄受、离诤论,不能寻思,不能比度,不能信解。如是,法涌!诸寻思者,於超一切寻思所行胜义谛相,不能寻思,不能比度,不能信解。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颂曰:
  内证无相之所行,不可言说绝表示;
  息诸诤论胜义谛,超过一切寻思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 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不思议 于 2011-12-1 23:20 编辑

  注释
  ①由欲贪胜解:大意是,由於他贪图欲望的满足,贪图世俗生活的享受,他的所有真理观念、知识观念都被他对欲望的贪著限定了起来。下几句「胜解」,仿此释义。
  ②色、声、香、味、触:色,指视觉可及的颜色;声,指听觉可及的声音;香,指嗅觉可及的香气;味,指味觉可及的味道;触,指身体可感受到的细、滑、冷、暖等特性。色、声、香、味、触是五种感觉对象,这裹可意译为「声色之娱」。
  ③萨迦耶:萨,有义、虚伪义;迦耶,集聚之义、身体之义。「萨迦耶见」即执著有身体的真实存在。
  ④北拘卢洲:四大洲之一,佛典中指生命栖息的一大块陆地,此拘卢洲的生命寿量极长,且少欲知足,经常过著怡静安宁的精神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 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本帖最后由 不思议 于 2011-12-1 23:21 编辑

  译文
  当时,善清净慧菩萨禀告佛陀说:佛陀出现在与其他生命共在的世界上,这真奇特、难得。佛已清清楚楚地看见存在本来的样子,为了开悟众生,又借助语言把真理巧妙地陈说出来。世尊,您曾经说过存在本来的样子是细微难见的,一般人的肉眼绝然看不见:存在本来的样子又是深奥难知的,一般人的思维也无法达到它;既不能说它与生命活动是完全同一的,也不能说它与生命活动截然差别:它远远超出「同一」和「差别」的对立范畴,这一道理极为艰深难懂。
  世尊!我曾经看到有过一个地方,许多菩萨在一起聚会,这些菩萨已达到这样的修行阶位,他们正力图对教法进行深入的研究,以便从其中确立一些正确的观念,做为以後进一步的修行。当时他们正在研究这样一个问题:存在的真正样子是与生命活动完全同一呢,还是与生命活动截然差别呢?当时与会大众中,有一类菩萨坚持说:存在的真正样子与生命活动没有一点差别,它们是完全一致的:另一类菩萨反对前者,他们认为不能说没有一点差别,应该是有差异的:还有一类菩萨在两种意见之间犹疑徘徊,无法决择谁对谁错,他们说:究竟那一类人说得对,哪一类人说得错呢?究竟谁追随真理而行,谁则追随邪恶呢?他们有的说存在的真正样子与生命活动没有一点差别:有的说二者之间风马牛不相及,究竟谁代表了觉者的声音?
  世尊!我当时看到那番情景,心裏想:这些修行佛法的善人都很愚昧无知,固执己见,他们缺乏智慧,不与真理相应,也不善於与真理相应;那存在的真正样子是远远超出「同一」和「差别」这些范畴范围的,而他们却在此争论不休。
  当时,佛陀告诉善清净慧菩萨说:善男子!一切正如你所说的。那些修行人愚昧固执,缺乏智慧,他们所思所为尚未与真理相应,他们没有按照真理去调节自己的行为。存在的真正样子是微细难见、深奥难知的,它本身超越於「同一」和「差异」这些对待范畴之上,而那些修行人对此尚未觉悟。为什么这样说呢?善清净慧,当修行人思考存在实态与生命活动之间的关系时,或者说它们是绝对一致的,或者说它们是截然差别的,这种偏执的态度即表明,他们根本还没有领会所谓「存在实态」究竟指什么,更毋从谈去亲身证人存在的真实本性了。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善清净慧!如果果如一类修行人所说的,存在实态与一切生命活动没有一点差别,那么,应该推论出来,就在我说话的当下一刻,一切有染污的生命都应该已经看见真理,已经进入真理的范囿,都应该获得最圆满安乐的自由境界,或者都应该获得最高最圆满的觉悟了。如果果如另外一类修行人所说的,存在实态与一切生命活动之间没有任何共同点,那么,可以推论出来,已经看见真理的修行人肯定没有排除身心活动中的染污成分,既然没有排除自己身心活动中染污成分,那么他也就无法摆脱认知活动过程裏的一切实体性执著,如果他尚且连认知活动过程裏的实体执著都无法摆脱,那也不可能摆脱实体执著的心理潜势力了。如果一个修行人不能从显在和潜在的两种实体执著的重重束缚中脱离出来,那么,我们一方面说,有些修行人已经看见真理了,另一方面我们又说,已看见真理的人必然不能达到最圆满的安乐自由境界,也不可能获得最高最圆满的觉悟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 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本帖最后由 不思议 于 2011-12-1 23:22 编辑

  原典
  尔时善清净慧菩萨白佛言:世尊甚奇,乃至世尊善说。如世尊言,胜义谛相徽细甚深,超过诸法一异性相①,难可通达。
  世尊!我即於此曾见一处,有众菩萨等正修行胜解行地,同一会坐,皆共思议胜义谛相与诸行相一异性相。於此会中,一类菩萨作如是言:胜义谛相与诸行相都无有异;一类菩萨复作是言:非胜义谛相与诸行相都无有异,然胜义谛相异诸行相;有余菩萨,疑惑犹豫,复作是言:是诸菩萨谁言谛实,谁言虚妄,谁如理行,谁不如理?或唱是言:胜义谛相与诸行相都无有异,或唱是言:胜义谛相异诸行相。
  世尊!我见彼已,窃作是念:此诸善男子愚痴顽钝,不明不善不如理行,於胜义谛徽细甚深超过诸行一异性相不能解了。
  说是语已,尔时世尊告善清净慧菩萨曰:善男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说,彼诸善男子愚痴顽钝,不明不善不如理行,於胜义谛微细甚深超过诸行一异性相不能解了。何以故?善清净慧!非於诸行如是行时,名能通达胜义谛相②,或於胜义谛而得作证。何以故?
  善清净慧!若胜义谛相与诸行相都无异者,应於今时一切异生皆已见谛③;又诸异生皆应已得无上方便安隐涅盘;或应已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胜义谛相与诸行相一向异者,已见谛者於诸行相应不除遗,若不除遗诸行相者应於相缚④不得解脱,此见谛者於诸相缚不解脱故,於麁重缚⑤亦应不脱,由於二缚不解脱故,已见谛者应不能得无上方便安隐涅盘,或不应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 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不思议 于 2011-12-1 23:22 编辑

  注释
  ①超过诸法一异性相:大意是,存在的真实本性既不能认为与生命活动完全一致,也不能认为与生命活动截然差别。换句话说,存在的真正实态是完全超越於「同一」和「差别」这些世俗对待范畴之上的。
  ②非於诸行如是行时,名能通达胜义谛相:遁伦解释说:「非观诸行与彼胜义定一定异观行之时名能通达。」大意为,如果这样去观察生命的流转变化过程,把它看成要么和存在的真正实态完全一致,要么和存在的真正实态截然差别,这种看法显然看不透存在的真正面目究竟是怎样。
  ③见谛:又称「见道」,菩萨修行层次中的第一阶位,在此阶位,存在的真实本性不再作为「对象」在精神结构中呈现出来,思维与对象的差别在此被第一次打消,精神无隔碍地直接体会到存在的本性。我们可译成「亲身看到存在的真实本性。
  ④相缚:主客对立的思维方式,这一思维方式能系缚生命,使其知识功能不能脱出实体执著:主客对立的牢笼而自由体认存在的真正样子。
  ⑤麁重缚:指各种邪恶情绪蛰伏於深层生命结构中的潜在势力,这些潜在势力能系缚生命,使其身心不得解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 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不思议 于 2011-12-1 23:23 编辑

  译文
  善清净慧!让我们从事实出发,在我陈说教法的这当下一刻,并不是所有染污中的众生都已看见真理,也不是所有染污中的众生都已经获得圆满安乐或者最高觉悟,而且恐怕在将来的很长时间裏情况也只会如此。所以,说存在实态与生命活动二者之间没有一点差别,这显然是不符合道理的。如果一些人坚持存在实态与生命活动的绝对一致性,他甚至根本就无须修行活动了,那么,他由此引发的一切思想和行为就必然不可能与真理相应。
  善清净慧!让我们再从事实出发,现在,那些已看见真理的人,不是说他们没有排除有染污的生命活动,反而恰恰是勤勉不懈地排除著生命现象中的一切染污:不是说他们没有摆脱认识过程中的实体执著,相反是通过勤勉不懈的修学,极力去摆脱这些实体执著;不是说他们没有彻底消除生命现象中的烦恼潜势力,而是自始至终在努力地消除任何染污生命本性的烦恼潜势力:正因为修行人都解除了身心两重系缚的痛苦烦恼,所以他们能获得圆满安乐和最高觉悟。所以,说存在实态与一切生命活动截然差别,这显然也是不符合道理的,如果一些人顽固坚持存在实态与生命活动的绝对差异性,那么,他事实上就无法改造自己的现实生活,那么,他由此所引发的一切思想和行为也就绝对不符合真理。
  善清净慧!让我们再进一步思考这个问题。如果说存在的真实样子与生存活动没有任何差别,那么,可以推论说:既然生存活动是有染污的,存在的真正样子也应该是染污的:善清净慧!如果说存在的真正样子与生存活动没有任何共同点,那么就不应该说存在的真正样子是一切生命现象的共同面目或者共性了。
  善清净慧!我们现在知道一些事实,即,存在的实态是净化的,是绝对不会有染污的,而存在的真正样子又是一切生命现象的共同本性,所以,说存在实态与生命活动完全一致,这是错误的,说存在实态与生命活动完全不一样,这也是错误的。如果有些人在这裏顽固地维护他们的错误观念,要么执著著同一性,要么执著著差异性,这种态度根本就不适合讨论真理,随之引发出来的一切思想和行为就绝对不会和真理相符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 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不思议 于 2011-12-1 23:24 编辑

  善清净慧!如果说存在实态与生命活动之间没有任何差别,就可以推论说:既然存在实态同任何生命活动都是没有差别的,那么,不同的生命活动之间也势必是没有差别的。这样,当修行人把生命活动作为一个对象进行思考时,他就会认为,无论是视觉活动、听觉活动,或是感觉活动、知觉活动,举凡生命现象中的一切活动,其价值都是一致的,它们都是同一个生命实态的表露。同样道理,修行人也不必在研究生命现象的一切活动之後,再去寻找存在的真正样子究竟是什么,他们会得出结论说:什么是存在的真正样子?它就是我见闻觉知的一切活动,它就是我起心动念的一切活动。这是因为,我们现前已经假定,存在的真正样子与生存行为应该是完全一致的。
  如果说存在实态同生命活动之间没有任何共性,那么,我们就不应该说,在生理心理复合而成的生命活动裏,透破自我主体和对象客体的实体性执著後显示出来的生命现象,就是生命的实际情态。再者,如果我们勤勉不懈地改造著自己的精神生活,以期实现染污生命的净化,而我们又同时坚持生命的实际情态与染污生命之间绝不相伴,那么,这岂不是说,当我们看见存在实态时,应该不排除染污生命,或者说,不排除生命活动中的染污成分:当我们看见染污生命时,也应该不妨碍存在实态的显现,这样,同时同地针对同一个生命现象,我们就必须承认有两个生命现象存在著,其一是有染污的生命活动,其二是存在实态,他们之间没有任何联系,但它们同时同处并存著。
  善清净慧!我们现在看到这样一些事实,即生命现象的一切活动,彼此无论是在功能上还是在价值上都是有差别的,而修行人在对生命活动进行研究时,又总在见闻觉知等感性生命活动之中再进一步去寻找存在的真正样子:再者,我们确实是把突破两种实体执著後显现出来的生命现象叫做存在实态的,而在同时同地同一个生命活动中,又绝对不能承认有两个生命现象存在著,所以,无论是坚持存在实态与生命活动的绝对同一,还是差别,两种观念都是错误的,由此引发出来的一切思想和行为也势必不能与真理相符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 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不思议 于 2011-12-1 23:24 编辑

  原典
  善清净慧!由於今时非诸异生皆已见谛,非诸异生已能获得无上方便安隐涅盘,亦非已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胜义谛相与诸行相都无异相,不应道理。若於此中作如是言:胜义谛相与诸行相都无异者,由此道理,当知一切非如理行,不如正理。
  清净慧!由於今时非见谛者於诸行相不能除遣,然能除遣,非见谛者於诸相缚不能解脱,然能解脱,非见谛者於麁重缚不能解脱,然能解脱,以於二障能解脱故,亦能擭得无上方便安隐涅盘,或有能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胜义谛相与诸行相一向异相,不应道理。若於此中作如是言:胜义谛相与诸行相一向异者,由此道理当知一切非如理行,不如正理。
  复次,善清净慧!若胜义谛相与诸行相都无异者,如诸行相堕杂染相,此胜义谛相亦应如是堕杂染相。善清净慧!若胜义谛相与诸行相一向异者,应非一切行相共相①名胜义谛相。
  善清净慧!由於今时胜义谛相非堕杂染相,诸行共相,名胜义谛相,是故胜义谛相与诸行相都无异相,不应道理;胜义谛相与诸行相一向异相,不应道理。若於此中作如是言:胜义谛相与诸行相都无有异,或胜义谛相与诸行相一向异者,由此道理,当知一切非如理行,不如正理。
  复次,善清净慧!若胜义谛相与诸行相都无异者,如胜义谛相於诸行相无有差别,一切行相亦应如是无有差别,修观行者於诸行中如其所见、如其所闻、如其所觉、如其所知,不应後时更求胜义。
  若胜义谛相与诸行相一向异者,应非诸行唯无我性,唯无自性之所显现;是胜义相又应俱时别相成立②,谓杂染相及清净相。
  善清净慧!由於今时一切行相皆有差别,非无差别,修观行者於诸行中,如其所见、如其所闻、如其所觉、如其所知,复於後时更求胜义;又即诸行唯无我性,唯无自性之所显现名胜义相;又非俱时染净二相别相成立,是故胜义谛相与诸行相都无有异,或一向异,不应道理。若於此中作如是言:胜义谛相与诸行相都无有异,或一向异者,由此道理,当知一切非如理行,不如正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 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不思议 于 2011-12-1 23:24 编辑

  注释
  ①共相:共同的相貌、共性,这裏指一切存在现象共同具有的存在实态。
  ②俱时别相成立:遁伦解释说:「胜义与行超然有异,是即见胜义时应不除染,见染行时应不障净。」这即是说,如果认为存在的真正实态与现实生命活动截然有异,认为存在实态是完全超出现实生命活动之外的,那么在看见存在实态时必然没有排除有染污的生命活动,在观察有染污的生命活动时,也不妨碍净化生命同时显现出来,这样就在同一时刻、同一个生命现象中,既要成立有染污的生命现象,又要成立另一个与之绝无任何联系的存在本性,这显然是错误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1 22:41 , Processed in 0.322828 second(s), 13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