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不思议

[禅修] 上座部佛教修學入門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1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諸比庫,假如比庫希望:‘願我能獲得衣、食、坐臥處、病者所需之醫藥資具。’他應完全持戒,致力內心之止,不輕忽禪那,具足于觀,增加空閒處。
諸比庫,假如比庫希望:‘願我受用衣、食、坐臥處、病者所需之醫藥資具,能使那些行[佈施]者有大果報、大功德。’他應完全持戒,致力內心之止,不輕忽禪那,具足于觀,增加空閒處。
諸比庫,假如比庫希望:‘願已故、去世的親族、血親們以淨信心憶念我時,能使他們有大果報、大功德。’他應完全持戒,致力內心之止,不輕忽禪那,具足于觀,增加空閒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1 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諸比庫,假如比庫希望:‘願我克服不滿與喜好[1],願我不被不滿所征服,戰勝已生起的不喜,住于勝利。’他應完全持戒,致力內心之止,不輕忽禪那,具足于觀,增加空閒處。
諸比庫,假如比庫希望:‘願我克服怖畏與恐懼,願我不被怖畏、恐懼所征服,戰勝已生起的怖畏、恐懼,住于勝利。’他應完全持戒,致力內心之止,不輕忽禪那,具足于觀,增加空閒處。
諸比庫,假如比庫希望:‘對於增上心、現法樂住的四種禪那,願我隨願而得、容易而得、不難而得。’他應完全持戒,致力內心之止,不輕忽禪那,具足于觀,增加空閒處。


[1] 愿我克服不满与喜好 (aratiratisaho assaü):希望能战胜、征服不满与喜好。于此,不满是指厌烦诸善法与偏僻住处。喜好是指喜好五欲功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1 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諸比庫,假如比庫希望:‘對於那寂靜、解脫、超越色的無色[定],願以[名]身觸而住。’他應完全持戒,致力內心之止,不輕忽禪那,具足于觀,增加空閒處。
諸比庫,假如比庫希望:‘願我滅盡三結[1],成為入流者,不退墮法[2],必定趣向正覺[3]。’他應完全持戒,致力內心之止,不輕忽禪那,具足于觀,增加空閒處。
諸比庫,假如比庫希望:‘願我滅盡三結,貪瞋癡減弱,成為一來者,只來此世間一次[4]即作苦之終結。’他應完全持戒,致力內心之止,不輕忽禪那,具足于觀,增加空閒處。


[1] 三结 (tiõõaü saüyojanànaü):称为有身见、疑、戒禁取的三种结缚。这三种结为初道入流道所断除。

[2] 不退堕法 (avinipàtadhammo):已不可能再堕落到地狱、畜生、鬼和阿苏罗四种苦界。因为初道已断除了能令堕落苦界之法。

[3] 趣向正觉 (sambodhiparàyaõo):走向正觉的最终彼岸。即已证得初道的入流圣者必定将证得更上的三种圣道的意思。

[4] 只来此世间一次 (sakideva imaü lokaü àgantvà):只来到这人界结生一次。若在此人界修证一来道后,即在此处般涅槃者,则不在此属。若在此修道后生于天界,并在其处般涅槃者;若在天界修道后,在其处般涅槃者;若在天界修道后,再生于此人界才般涅槃者;以及若在此修道后生于天界,在那里命终后再生于此处才般涅槃者,当知是这里的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1 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諸比庫,假如比庫希望:‘願我滅盡五下分結[1],成為化生者,在那裏般涅盤[2],不再從那世間回來。’他應完全持戒,致力內心之止,不輕忽禪那,具足于觀,增加空閒處。
諸比庫,假如比庫希望:‘願能證得種種神變:願我一[身]能成多[身],願我多[身]能成一[身];顯現,隱匿;能穿牆、穿壁、穿山,行走無礙,猶如虛空;能出沒於地中,猶如水中;能行于水上不沉,如在地上;能在空中以跏趺而行,如有翼之鳥;能以手觸摸、擦拭有如此大神力、如此大威力的月亮和太陽;乃至能以身自在到達梵天界。’他應完全持戒,致力內心之止,不輕忽禪那,具足于觀,增加空閒處。
諸比庫,假如比庫希望:‘願能以清淨、超人的天耳界,聽到遠處、近處的天及人的兩種聲音。’他應完全持戒,致力內心之止,不輕忽禪那,具足于觀,增加空閒處。


[1] 五下分结 (pa¤cannaü orambhàgiyànaü saüyojanànaü):下分,意即连接到下界的;为投生到欲界之缘的意思。五下分结即前面所说的三种结,再加上欲贪结和瞋结。不来圣者已断除了这五种下分结。

[2] 成为化生者,在那里般涅槃 (opapàtiko assaü tattha parinibbàyã):不来圣者已排除了胎生等三种生,只会化生为梵天人,并在梵天界那里般涅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1 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諸比庫,假如比庫希望:‘願能以心辨別了知其他有情、其他人的心:對有貪心,能了知有貪心;對離貪心,能了知離貪心。對有瞋心,能了知有瞋心;對離瞋心,能了知離瞋心。對有癡心,能了知有癡心;對離癡心,能了知離癡心。對昏昧心,能了知昏昧心;對散亂心,能了知散亂心。對廣大心,能了知廣大心;對不廣大心,能了知不廣大心。對有上心,能了知有上心;對無上心,能了知無上心。對得定心,能了知得定心;對無定心,能了知無定心。對解脫心,能了知解脫心;對未解脫心,能了知未解脫心。’他應完全持戒,致力內心之止,不輕忽禪那,具足于觀,增加空閒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1 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諸比庫,假如比庫希望:‘願能憶念種種宿住,也即是:一生、二生、三生、四生、五生、十生、二十生、三十生、四十生、五十生、百生、千生、百千生、許多壞劫、許多成劫、許多壞成劫:在那裏有如此名、如此姓、如此容貌、如此食物、經歷如此的苦與樂、如此壽命的限量。他從該處死後投生到那裏,在那裏有如此名、如此姓、如此容貌、如此食物、經歷如此的苦與樂、如此壽命的限量。他從該處死後投生到這裏。如是能以形相、細節來憶念種種宿住。’他應完全持戒,致力內心之止,不輕忽禪那,具足于觀,增加空閒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1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諸比庫,假如比庫希望:‘願能以清淨、超人的天眼,見到有情的死時、生時,低賤、高貴,美麗、醜陋,幸福、不幸,能了知有情各隨其業:“諸尊者,此有情的確因為具足身惡行、具足語惡行、具足意惡行,誹謗聖者,為邪見者,受持邪見業;諸尊者,他們身壞死後,生於苦界、惡趣、墮處、地獄。然而,諸尊者,此有情的確因為具足身善行、具足語善行、具足意善行,不誹謗聖者,為正見者,受持正見業;諸尊者,他們身壞死後,生於善趣、天界。”如此能以清淨、超人的天眼,見到有情的死時、生時,低賤、高貴,美麗、醜陋,幸福、不幸,能了知有情各隨其業。’他應完全持戒,致力內心之止,不輕忽禪那,具足于觀,增加空閒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1 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不思议 于 2011-10-21 22:34 编辑

諸比庫,假如比庫希望:‘願能斷盡諸漏,即於現法中,以自己之智證得與成就無漏之心解脫、慧解脫而住。’他應完全持戒,致力內心之止,不輕忽禪那,具足于觀,增加空閒處。
諸比庫,應當具足戒與具足巴帝摩卡而住!應以巴帝摩卡律儀防護而住,具足正行與行處,對微細的罪過也見到危險。受持學習于諸學處!
如是,[上述]所說的乃是緣於此而說。[1]
世尊如此說。那些比庫滿意與歡喜世尊之所說。

[1] 如此,世尊在教导持戒功德论直到证悟阿拉汉之后,再综合这一切作出结论说:“诸比库,应当具足戒……乃是缘于此而说。”
正如世尊在前面所简要说的:“诸比库,应当具足戒……受持学习于诸学处。”具足戒的比库能得到同梵行者们喜欢、满意、尊重和尊敬,获得资具,供养资具的施主们能得大果报,去世的亲族们忆念时得大果报,克服不满与喜好,克服怖畏与恐惧,证得色界禅那、无色界禅那、较低的三种沙门果、五种世间神通,以及以自己之智证得漏尽智。所说的这一切,就是因为此持戒功德的缘故才说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1 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心材譬喻經[1]如是我聞:一時,世尊住在王舍城鷲峰山,迭瓦達答剛離開不久[2]。在那裏,世尊就迭瓦達答對比庫們說:
“諸比庫,於此,有一些良家之子[3]因信心出離俗家而為非家者:‘我陷於生、老、死、愁、悲、苦、憂、惱,為苦所害,為苦所敗。若能了知此整個苦蘊的終盡就好。[4]” 他於是這樣出家後,獲得利養、恭敬、聲譽。他對該利養、恭敬、聲譽感到滿意,認為實現目標。

[1] 大心材譬喻经 (Mahàsàropamasuttaü):译自M.29
在本经中,世尊通过寻找心材的譬喻,说明出家人本应该致力于灭苦,但有些比库却以获得利养、恭敬、名誉为满足,认为已实现目标而陷入放逸,如执枝叶以为心材;有些比库以持戒清净为满足,认为已现实目标而陷入放逸,如执表皮以为心材;有些比库以禅定成就为满足,认为已实现目标而陷入放逸,如执树皮以为心材;有些比库以拥有智见为满足,认为已实现目标而陷入放逸,如执肤材以为心材。最后佛陀强调:唯有不动的心解脱才是梵行的终极目标。

[2] 刚离开不久 (acirapakkante):迭瓦达答(Devadatta,提婆达多)在分裂僧团并犯下出佛身血恶业之后离开不久。

[3] 良家之子 (kulaputto):当知在此是指迭瓦达答而言。他的确是纯种无杂的大选君后裔、甘蔗王的世家,按出身来说是天生的良家之子。

[4] 若能了知此整个苦蕴的终止就好(appeva nàma imassa kevalassa dukkhakkhandhassa antakiriyà pa¤¤àyethà'ti.)也有译作“此整个苦蕴的终尽必定能被了知。”(Surely an ending of this whole mass of suffering can be known. By Bhikkhu ¥àõamoli and Bhikkhu Bodhi, B.P.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1 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他因該利養、恭敬、聲譽而自贊毀他:‘我有利養、恭敬、聲譽,但其他那些比庫鮮為人知[1]、沒威勢[2]。’他沉迷、陶醉於該利養、恭敬、聲譽,陷入放逸,因放逸而住於同樣之苦。
諸比庫,猶如有人想要心材、尋找心材、遍求心材,來到[一棵]具有心材的聳立大樹,卻略過心材、略過膚材、略過樹皮、略過表皮,只砍了枝葉,以為是‘心材’拿了離開。那時有個具眼之人看見之後這樣說:‘這善人確實不知道心材,不知道膚材,不知道樹皮,不知道表皮,不知道枝葉,因此這個善人想要心材、尋找心材、遍求心材,來到[一棵]具有心材的聳立大樹,卻略過心材、略過膚材、略過樹皮、略過表皮,只砍了枝葉,以為是‘心材’拿了離開。若他做任何須用到心材之事[3],他的目的將不能達成。’


[1] 鲜为人知 (appa¤¤àtà):两人站一起都不认识,就连获得衣食都成问题。

[2] 没威势 (appesakkhà):没有随从,前后都没有人跟随。

[3] 须用到心材之事 (sàrena sàrakaraõãyaü):必须使用心材才能完成的工作,如制造车轴、车轮、轭、锄头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2-29 19:47 , Processed in 0.157884 second(s), 13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