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法宏弘法

[原创] 五台山尼师来寺获得殊胜感应,僧俗二众亦亲眼见二龙圣像之显现——普光寺放生池缘起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1-4 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设想大地被水覆盖了,有一人将一副穿有一个洞的牛轭(牛马等拉东西时架在脖子上的器具)抛入水中。牛轭随风四处漂流。再假设每一百年中,有一只瞎了眼的海龟浮出水面,那么,依你猜测,这只每隔百年才浮出水面的海龟的头部伸入轭上洞孔的机会有多少?”



“世尊,那是微乎其微的。”



“是的!人能出世为人的机会也同样是微乎其微;彻底了悟的如来住世的机会也同样是微乎其微;佛法与如来的戒律能在世间教授也同样是微乎其微。你既然已出世为人,如来又已到世间并教导佛法,你就应该力求了悟四圣谛。”
 楼主| 发表于 2011-1-5 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对佛陀的教诲有信心,并能将教诲纳入日常生活中的信徒,他的想法是:“导师是教主,我是修习者。教主无所不知,我则不然。”



一个对佛陀的教诲有信心,并能将教诲纳入日常生活中的信徒,导师的教诲将会不断地帮他茁壮成长,发挥力量。对他而言:“只要能争取到人力所能达到的,就算我的皮、骨、腱都萎缩了,肌肉都干巴了,我也在所不惜。”



一个对佛陀的教诲有信心,并能将教诲纳入日常生活中的信徒,即在此时此刻拥有渊博的知识或如果有轮回的业力,就会投生在‘不还’阶段。
 楼主| 发表于 2011-1-6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被惧怕所驱动的人,

来到了神圣的山丘、森林与树丛中,

来到了神圣的灵树与灵庙前。

然而它们皆非安全之避难所,

皆非最佳之皈依处,

不是去了那儿,

苦痛便能解除。



然则谁若以佛、法、僧为皈依处,

谁便得以启发智慧,了悟四圣谛;



苦(苦谛)、苦的来源(集谛)、

苦的断灭(灭谛)、灭苦之八正道(道谛)。



这是安全的庇护所,

是最佳之皈依处;

到此处求庇护的人,

能摆脱所有痛苦。
 楼主| 发表于 2011-1-7 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和正定。



何谓正见?正见即正确了解人生的痛苦、痛苦的根源、痛苦的断灭以及断灭的方法。



何谓正思维?正思维即离欲、慈悲、助人的思维。



何谓正语?正语即不说谎、不搬弄是非、不恶口和不绮语。



何谓正业?正业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



何谓正命?正命即放弃不正当职业,以正当职业谋生。



何谓正精进?正精进即兴起,扬善去恶的念头,做出努力,集中并引导心念去制止恶念的滋生、断灭已升起的恶念,培育未升起的善念以及促进已升起的善念,使它全面发展,达至圆满。



何谓正念?正念即保持清醒,时刻关注自己的行为、感受、思想、心念,以便制止世间的一切诱惑与嫌恶。



何谓正定?正定即修习四禅定。
 楼主| 发表于 2011-1-10 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摩诃利(Mahali)问世尊:“世尊,造恶业的原因是甚么?”



“贪、嗔、痴、不专注和邪念,这些都是造恶业的原因。”



“世尊,造善业的原因又是甚么?”



“慷慨、慈爱、智慧、专注和正念,这些都是造善业的原因。”
 楼主| 发表于 2011-1-16 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家人能从间或性的感官享受中得到四种快乐。哪四种呢?有物权之乐、有财富之乐、无债务之乐和无过失之乐。



何谓有物权之乐?在家人通过自身的努力与血汗,正当合法地挣得财富,想到这一点时,他就觉得快乐和满足。



何谓有财富之乐?在家人以正当、合法的途径赚得财富,并用它来行善,想到这一点时,他就觉得快乐和满足。



何谓无债务之乐?在家人不欠他人大、小债务,想到这一点时,他就觉得快乐和满足。



何谓无过失之乐?圣洁的弟子,在身体、语言、思想上都清净无过失,想到这一点时,他就觉得快乐和满足。
发表于 2011-1-16 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18 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十样东西能滋养十样人们所渴望、喜爱、陶醉而又难以得到的东西。那十样?精力与努力滋养了财富;华丽的衣服,精雅的装饰滋养了美貌;有规律的生活滋养了健康;结交善友滋养了德行、抑制感官之欲滋养了圣洁生活。摒弃争执滋养了友谊、反复温习滋养了渊博知识、多听多问滋养了智慧,学习与检查滋养了对教诲的了解、正当的生活滋养了往生天道的机会。
 楼主| 发表于 2011-1-19 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一个犯了五戒的愚人坐在大会堂里,大街上或十字路口,听到别人议论他,他必定寻思:“这些人在议论著我,因为我做了这些事。”这是那愚人此时此地所感受到第一类苦恼与沮丧。



当愚人见到国王捉拿及处罚小偷或犯人时,他必定寻思:“这国王正在处罚这犯人而我也做了这些事,如果被国王知道了,也必定会处罚我!”这是愚人此时此地所感受到的第二种苦恼与沮丧。



当愚人坐在椅子上或躺在床上或睡在地上,以往在身、口、意上所犯的错必定笼罩著他,就有如夜幕低垂时,山峰的阴影必定笼罩大地一般。这时愚人不禁寻思:“我过去不曾行善,也不曾积德,面对可怕事物,也不曾找到避难所。我会到专为不行善,只行恶的人而设的地方。”于是这愚人悲伤、恸哭、捶胸顿足、神智不清。这是愚人此时此地所感受的第三种苦恼与沮丧。
 楼主| 发表于 2011-1-20 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凭借四种素质,聪明睿智,德高望重的人过著踏实、有活力、无过失、不被智者责备的日子。哪四种素质?清净身业、口业、意业及感恩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7 16:45 , Processed in 0.254796 second(s), 14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