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至善佛缘

【中医药典籍类】历代本草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1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得配本草》:防己为之使。

苦、辛,温。入足厥阴,兼足太阴经血分。破宿血,去癥瘕,兼除痰、蛊虫,能疗目痛痈肿。

配防己,治产后水肿;配当归,治月水不利。

煎汤熏洗产后阴户燥热,遂成翻花。再加枯矾煎洗之即安。

血虚枯秘者禁用。

怪症:鬼箭射伤。忽然疼痛,或遍身疼痛异常,名鬼箭风。用泽兰一两,桃仁三十粒,酒水各半煎服。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味苦,微温。主乳妇内衄,清阳明经络湿热之邪。中风余疾,气温体轻,故能散余风。大腹水肿,身面四肢浮肿,骨节中水,统治内外一切水病。金疮,痈肿疮脓。亦皆湿毒之病。

泽兰生于水中,而芳香透达,节实茎虚,能于人经络受湿之处分疏通利,无所隔碍。盖其质阴而气阳,故能行乎人身之阴,而发之于阳也。

《本经疏证》:紫者水火相间也,白者气也,赤者血也,紫茎素枝赤节,明明水火相混于内,逼气于外,有血为之阻也。诚如此者,阻于中则为大腹水肿,阻于外则为身面四肢浮肿,阻于身体则为骨节中水。若泽兰者,虽已如是,乃非特不阂其生全,且难禁其芳烈,而色绿光泽之叶,相对以生,层出无已,复开花成实焉,可谓钟生气于血阻气滞所成之水肿,使阻阂自阻阂,生发自生发,而水肿自能消解者非耶?虽然,血何以阻气,气何以为血所阻?盖气伤而无以推行夫血则血滞,血伤而无以滑泽夫气则气阻。气已阻矣,而血复隔阂之,几何其不化水而成肿也。故乳妇内衄中风余疾,皆气血并伤之余,复气伤未至馁败,血伤未至枯涸,则纷纷零乱之气血,踞于流行之冲,横于四达之隘,而血阻气滞,气阻血滞,实不足也,而已翻成有余,既无从下,又不可补,舍象形之致生气于其中而谁恃哉?再徵之以金疮痈肿疮脓亦复何异?皆为其虚中有内塞之者耳。火衰则化水,火盛则化脓,曾无甚分别也,

《本草新编》:泽兰,味苦、甘,曰辛误,气微温,无毒。入肝、脾二经。理胎产,消身面、四肢浮肿,破宿血,去癥瘕,行瘀血,疗扑损,散头风目痛,逐痈肿疮脓,长肉生肌,利关开窍。此系女科佳品,然亦佐使之药也。《本草》称其能治百病,未考为训也。

或问泽兰每每用之妇人,而不用于男子,岂亦有说乎?夫男女之病,本无分别,而药味又何须分别。惟是女子善怀,一不得志,而闺中怨忧无以解其郁,郁无聊之气,而经血不行,行经作痛,千般怪病,后此生焉。泽兰气味和平,又善于解郁,尤宜于妇人,故为妇科妙药,非单宜妇人,而不宜于男子也。

《本草分经》:苦、甘、辛,香,微温。而性和缓。入肝脾血分而行血,独入血海,攻击稽留,通经破瘀,散郁舒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1 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药理研究】

1. 泽兰地瓜儿苗及毛叶泽兰全草的水浸膏有较好的改善血液流变学及微循环障碍作用。

2. 泽兰制剂有强心作用。促进胃肠平滑肌蠕动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1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至善佛缘 于 2011-11-21 21:34 编辑

益母草      鸡血藤

     原帖(空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1 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血    竭(《新修本草》)

血竭为棕榈科植物麒麟竭果实中的树脂或龙舌兰科植物剑叶龙血树、长花龙血树木材中的树脂。主产于马来西尼、印度尼西亚、伊朗等地;我国广东、台湾亦有种植。原植物分布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伊朗;剑叶龙血树生于海拔950~1700米的石灰岩上,喜高温湿润气候,不耐寒,耐旱;长花龙血树生于林中或灌丛中。味甘、咸,性平。归心、肝经。功效化瘀止痛、止血、生肌敛疮。临床用名有血竭、血竭粉。

【本草汇言】

《本草纲目》:骐驎竭,木之脂液,如人之膏血,其味甘咸而走血,盖手、足厥阴经药也。肝与心包皆主血故尔。河间云:血竭除血痛,为和血之圣药,乳香,没药虽主血病,而兼入气分,此则专于血分也。

散滞血诸痛,妇人血气,小儿瘈疭。

《本草经疏》:血竭禀土气而兼水化,故味甘咸,气平无毒。《丹房鉴源》云:禀于荧感之气,生于汤石之阴,其色赤象火而味咸,则得阴气也。气薄味厚,阴也,降也。入足厥阴,手少阴经。甘主补,咸主消,散瘀血,生新血之要药。故主破积血,金疮止痛生肉。主五脏邪气者,即邪热气也。带下者,湿热伤血分所致也。甘咸能凉血除热,故悉主之。苏恭:主心腹座痛;李珣之治伤折打损,一切疼痛,血气搅刺,内伤血聚者,诚为此耳(此药产外国,极难得。真者,理伤折有夺命之功)。


《本草蒙筌》:味辛、咸,气平。有小毒。治跌仆伤损,疗恶毒疮痈。专破积血引脓,竟驱邪气止痛。凭作膏贴,任调酒吞。

《药性解》:血竭,味甘微咸,性平,有小毒,入诸阴经。主五脏邪气、心腹卒痛,除带下,破积血,疗疥癣恶疮及金疮,生肌止痛,得密陀僧良。敲断有光彩、磨指甲红透者佳。若与别药同捣,化作飞尘。

按:血竭专主血分,故入诸阴之经。《日华子》云:诸疮久不合者,宜敷此药。然不可多使,却能引脓。

《景岳全书》:味甘咸微涩,性平。善破积血,止痛生肌。疗金疮折伤打损,血瘀疼痛,内伤血逆,妇人血气凝滞,亦能生血补虚,俱可为末酒服,并治一切恶疮癣疥久不合口。然性能引脓,不宜多用。

《本草备要》:补,和血敛疮。

甘咸。色赤入血分,补心包肝血不足,专除血痈,散瘀生新,为和血之圣药。治内伤血聚,金疮折跌,疮口不合,止痛生肌。性急,不可多使引脓。血竭单入血分,乳香、没药兼入气分皆木脂也。

《本经逢原》:血竭,木之脂液,如人之膏血,为止痛和血,收敛疮口,散瘀生新之要药。治伤折打损,一切疼痛,血气搅刺,内伤血聚,并宜酒服。乳香、没药,虽主血病,而兼入气分,此则专于肝经血分也。但性最急,却能引脓,不宜多服。其助阳药中同乳香、没药用之者,取以调和血气,而无留滞壅毒之患。

《本草求真》:[批]入肝血分,破瘀。

血竭专入肝。系南番树木之液,犹人之膏脂者是。味甘而咸,性平色赤。按五味惟甘主补,咸主消。血竭味甘,虽能和血收口,止痛生肌,然味咸则消,却能引脓。性专入肝经血分破瘀,故凡跌仆损伤,气血搅刺,内伤血聚,并宜同酒调服通气。乳香、没药虽主血病,而亦兼入气分,此则专入血分,而不兼及气分者也。但性最急迫,引脓甚利,不可多服。的解。凡血病无积瘀者,不必用之。

《得配本草》:甘、咸,平。入诸阴经血分。止痛生肌。为和血之圣药。

配乳香,治慢惊瘈疭;配没药,消腹中血块。

疮家多用,引脓不止。

《本草新编》:血竭,味辛、咸,气平,有小毒。入肾。治跌打伤损,消恶毒痈疽,专破积血,引脓,驱邪气止痛,外科多用之。然治诸痛,内治实神效。存之以备采用。

血竭内科可用,而近人不敢用之。不知血竭得补气血之药,其功更神。惜人未谙,故再表之也。

《本草分经》:甘、咸,平。性急,入心肝血分。散瘀生新,和血敛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1 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现代药理研究】

1. 动物实验表明,血竭有止血、抗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的作用。

2. 血竭具有增加冠脉血流量、提高小鼠对减压缺氧的耐受力作用。

3. 血竭有明显止痛的作用。

4. 血竭有抗炎、加速伤口愈合的作用。

5. 血竭对多种致病杆菌、球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1 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降    香(《海药本草》)

降香为豆科植物降香檀的根部心材。主产于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原植物生于山地林中。味辛,性温。归心、肝经。功效活血散瘀、止血定痛。临床用名降香。

【本草汇言】

《本草纲目》:今折伤金疮家多用其节,云可代没药、血竭。《名医录》云:周宗被海寇刃伤,筋如断,骨如折,用花蕊石散不效。军土李高以降真香,瓷瓦刮下,研末掩之,血止痛定。明日结痂如铁,遂愈,且无瘢痕。云即降之最佳者,曾救万人。《卫生宝鉴》亦取此方,云甚效也。

疗折伤金疮,止血定痛,消肿生肌。

《本草经疏》:降真香,香中之清烈者也,故能澼一切恶气不祥。上部伤,瘀血停积胸膈骨,按之痛,或并胁肋痛,此吐血候也,急以此药刮末,入药煎服之良。治内伤,或怒气伤肝吐血,用此以代郁金,神效。《名医别录》云:周崇被海寇刃伤,血出不止,筋骨如断,用花蕊石散不效。军士李高用紫金散掩之,血止痛定,明日结痂如铁,遂愈,且无瘢痕。叩其方,则用紫藤香,瓷瓦刮下研末尔。云即降真之最佳者,曾救万人。

《本草蒙筌》:主天行时疫狂热,驱宅舍怪异响声。小儿带之,辟恶邪气。

谟按:东恒云:檀能调气而清香,引芳香之物上行至于极高之分。最宜检橘之属,佐以姜、枣,并葛根、豆蔻、缩砂、益智,通行阳明之经,在胸膈之上,处咽嗌之中,同为理之气剂也。

《本草乘雅》:降真,新绛也,新致陈推。降者大赤,易干为赤,坎为大赤,贯流先天一无者欤。主利率类以从阳,远于绝类以从阴也。烧之真降,诠名降真。盖真者,仟变通乎天,提挈天地,把握阴阳,独立守神,命曰真神。故主天行时气,宅舍怪异,关邪恶气。远于生阳,显诸死阴之属者,敛臼消灭,顾赤心在中,重皮巩固,宛若卫外为固之为阳,藏精起亟之为阴也。仲景先生祖剂,主利脉革之半产漏下,佐以葱茎前通乎阳隧。君以旋覆,诚营血之师帅。旋者周旋,旌旗之指麾,覆者伏兵,奉旌旗之指麾者。而后新降起亟乎阴,卫外乎阳则行者留,留者行矣。本草失列品类,时珍补入纲目,疗金疮折跌出血不止者,此遵神剂之行留而推广之。颐曰:更推广之,不但系小子妇人吉,犹可系丈人之失与亡。协旋覆葱株斯藏精而起亟,卫外而为固者也。

《本草备要》:焚之能降诸真,故名。宣,辟恶,止血生肌。

辛温。辟恶气怪异,疗伤折金疮,止血定痛。消肿生肌。周崇逐寇被伤,血出不止,敷花蕊石散不效。军士李高用紫金藤散敷之,血止痛定,明目结痂无瘢。曾救万人。紫金藤即降真香之最佳者也。

《本经逢原》:降真香色赤,入血分而下降。故内服能行血破滞,外涂可止血定痛,刃伤用紫金散,即降真香。用磁瓦刮下,和血竭研末是也。又虚损吐红,色瘀昧不鲜者宜加用之。其功与花蕊石散不殊。血热妄行,色紫浓厚,脉实便秘者,禁用。

《得配本草》:辛,温。入足厥阴经。入血分而降气。治怒气而止血。杀鬼辟邪。疗金疮,生肌肉。消肿毒,治肋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1 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药理研究】

1. 降香挥发油及其芳香剂能明显抑制大鼠实验性血栓形成,并能提高孵育兔血小板cAMP的水平,促进兔浆纤溶酶活性,提示降香有抗血栓作用。

2. 降香提取物有抗菌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1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王不留行(《本经》)

王不留行为石竹科植物麦蓝菜的干燥成熟种子。野生或栽培。主产于河北、山东、辽宁、黑龙江等地。原植物生于麦田、山坡、路旁。喜温暖湿润气候,耐旱,对土壤要求不高。味苦,性平。入肝、胃经。功效活血通经、下乳消肿、利水通淋。临床用名有王不留行、炒王不留行。

【本草汇言】

《神农本草经》:味苦,平。主治金创,止血,逐痛,出刺,除风痹内塞。

《名医别录》:味甘,平,无毒。止心烦,鼻衄,痈疽,恶疮,瘘乳,妇人难产。

《药性论》:能治风毒,通血脉。

《日华子本草》:治发背,游风风疹,妇人血经不匀,及难产,根、苗、花、子并通用。

《开宝本草》:味苦、甘,平,无毒。止心烦,鼻衄,痈疽,恶疮,瘘乳,妇人难产。

《本草图经》:仲景治金疮,有王不留散;《贞元广利方》治诸风痉,有王不留汤,皆最效。

《汤液本草》:味苦,阳中之阴。甘平,无毒。

《珍》云:下乳,引导用之。

《药性论》云:治风毒,通血脉。

《日华子》云:治游风,风疹,妇人月经不匀。

《本草发挥》:洁古云:苦甘,阳中阴也。下乳引导用之,利血脉。

《本草纲目》:王不留行能走血分,乃阳明冲任之药。俗有“穿山甲,王不留,妇人服了乳长流”之语,可见其性行而不住也。王执中《资生经》云:一妇人患淋卧久,诸药不效。其夫夜告予。予按既效方治诸淋,用王不留行+余叶煎汤,遂令服之。明早来云,病减八分矣。再服而愈。

利小便,出竹木刺。

《本草经疏》:王不留行禀土金火之气,故味苦甘平。平者辛也,其气应温而无毒,苦能泄,辛能散,甘入血,温能行,故主金疮,止血,遂痛出刺,除风痹内寒,痈疽,恶疮瘘乳,妇人难产,入血活血之要药也。若夫心烦,鼻衄,应是血分热病,非同凉血药用,未见其可也。入足厥阴经。

简误:孕妇勿服。

《本草蒙筌》:味苦、甘,气平。阳中之阴。无毒。主金疮止血逐痛,治女科催产调经。除风痹、风痉、内寒;消乳痈、背痈、外肿。出刺下乳,止衄驱烦。

《本草乘雅》:命名之义亦奇,吾身有王,所以主吾身之气血,及主气血之留行者,气血之留,王不留,则留者行矣。气血之行,王不行,则行者留矣。顾血不止,与难产无乳者,两可用此,其义自见。

《药性解》:王不留行,味苦甘,性平,无毒,入心、肝二经。主金疮止血、痈疽毒疮、心烦鼻衄、难产,出竹木刺入肉,治风毒,通血脉。

按:王不留行专疗血症,而心主血、肝藏血者也。故均入之。痈疽等症,血不和也。经曰: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此主和血,固宜治之。又治风毒者,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也。

《景岳全书》:一名金盏银台。味苦,平,性滑利,乃阳明冲任血海药也。治风毒,通血脉,疗妇人难产及经滞不调,下乳汁,利小便,除风湿痹痛,止心烦鼻衄,发背痈疽疮瘘,游风风疹,出竹木刺,及金疮止血,亦能定痛。

《本草备要》:通行血。

甘苦而平。其性行而不住,能走血分,通血脉,乃阳明冲任之药。阳明多气多血。除风去痹,止血定痛,通经行便,下乳催生。俗云:穿山甲、王不留,妇人服之乳长流。治金疮,止血。痈疮,散血。出竹木刺。孕妇忌之。

《本经逢原》:王不留行专行血分,乃阳明、厥阴、冲、任之药。能通乳利窍,其性走而不守,故妊妇禁服。一妇患淋卧久,用此煎服,再剂而愈。其利小便,出竹木刺,与瞿麦同功。

《本草求真》:[批]入肝行血不留。

王不留行专入肝、胃。在古已命其名,谓此虽有王命,其性走而不守,不能以留其行也。又按古书有云:穿山甲、王不留,妇人服之乳长流。亦云行血之力也。观此数语,已得气味主治大要矣。又著其味曰辛、曰甘、曰平,其气曰温,其功则能入足厥阴肝经血分,去风除痹,通经利便,下乳催生,散痈肿,拔竹刺。与瞿麦同功,则知气味疏泄,洵尔至极,又安能有血而克止乎。何书又言止血定痛,能治金疮,似与行血之意又属相悖,颂曰:张仲景治金疮,有王不留行。贞元《广利方》治诸风痉,有王不留行汤,皆最效。讵知血瘀不行,得此则行,血出不止,得此则止,非故止也,得其气味以为通达,则血不于疮口长流,而血自散各经,以致其血自止,其痛即定,岂必以止为止哉。意义彰明。但古人表著治功,多有如此立说,以留后人思议,不可不细审焉。

《得配本草》:甘、苦,平。入心肝二经血分。通血脉,治诸淋,下乳汁,催生产,疗疮疡,除风痹。血气不行,则风毒不去,营卫逆于肉里则生痈。

配川柏,蒸饼丸弹子大,青黛为衣,线穿挂风处,冷水化服一丸,治误吞铁石、骨刺不下。

内服,酒蒸焙用。出肉中竹木刺,捣敷。

孕妇、失血、崩漏者,禁用。

《本经疏证》:凡物之浑圆者,皆转旋极速而不滞,王不留行名义,大率亦不外此。人身周流无滞者血,本经别录取治金疮血出鼻衄,仍治妇人难产,可见其能使诸血不旁流逆出。其当顺流而下者,又能使之无所留滞,内而隧道,外而经脉,无不如之,则痈疽恶疮瘘乳,皆缘血已顺流,自然轻则解散,重则分消矣。血流于脉,风阻之为风痹,内塞血不流畅,血中之气,内薄为心烦,能治之者,亦总由血分通顺,故并克取效,治金疮,义盖本此,后人信此义用之治淋,亦大有见解。

《本草新编》:王不留行,味苦、甘,气平,阳中之阴,无毒。主金疮,止血逐痛,催生调经,除风痹、风症、内寒,消乳痈、背痈,下乳止衄,祛烦,尤利小便,乃利药也。其性甚急,下行而不上行者也,凡病逆而上冲者,用之可降,故可恃之以作臣使之用也。但其性过速,宜暂而不宜久,又不可不知也。

或问王不留行止可下乳,是上亦可行之物也?不知乳不能下而下之,毕竟是下行,而非上行也。

上、中焦有可下者,皆可下通,非下行于下焦,而不行于上焦也。

《本草分经》:甘、苦,平。阳明冲任血分之药。其性行而不住,通血脉,除风利便。治金疮痈疽。出竹木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1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药理研究】

1. 王不留行有一定抗肿瘤作用。

2. 王不留行有兴奋子宫及抗早孕的作用。

3. 王不留行贴压耳穴,具有促进胆汁排泄,即利胆排石作用。

4. 王不留行对小鼠实验性疼痛有镇痛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1 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虫(《本经》)

虫为鳖蠊科昆虫地鳖或冀地鳖的雌虫体。各地均产,野生或饲养,主产于湖南、湖北、江苏、河南。原动物为陆生性昆虫,怕光昼伏夜出,喜温暖湿润,常生于室内外阴湿的松土中。味咸,性寒。归肝经。功效破血逐瘀、续筋接骨。临床用名有 虫、地鳖虫、土鳖虫、土元。

【本草汇言】

《神农本草经》:味咸,寒。主治心腹寒热洗洗,血积癥瘕,破坚,下血闭,生子大良。

《药性论》:使,畏屋游,味苦,咸。治月水不通,破留血积聚。

《本草图经》:仲景治杂病方及久瘕积结,有大黄 虫丸,又有大鳖甲丸及妇人药并用之,以其有破坚下血之功也。

《本草纲目》:行产后血,折伤瘀血,治重舌木舌口疮,小儿腹痛夜啼。

《本草经疏》: 虫生于下湿土壤之中,故其味咸,气寒。得幽暗之气,故其性有小毒。以刀断之,中有白汁如浆,凑接即连,复能行走,故今人以之治跌扑损伤,续筋骨有奇效。乃足厥阴经药也。夫血者,身中之真阴也。灌溉百骸,周流经络者也。血若凝滞则经络不通,阴阳之用互乖,而寒热洗洗生焉。咸寒能入血软坚,故主心腹血积,癥瘕血闭诸证,血和而荣卫通畅,寒热自除,经脉调匀,月事时至,而令妇人生子也。又治疟母为必用之药。

简误:无瘀血停留者,不宜用。

《本草乘雅》:一名过街,逢申过街,立建以冲日破也。是主寒热洗洗,致血积症瘕者。冲其街舍,而破除之,故能破坚,下血闭。

《本草崇原》:《金匮》方中治久病结积,有大黄 虫丸。又治疟痞,有鳖甲煎丸。及妇人下瘀血汤方并用之。今外科、接骨科亦用之。乃攻坚破积,行血散疟之剂。学者以意会之可也。

《本草求真》:[批]凉血破积,软坚接骨。

虫专入肝。即属地鳖,又名土鳖者是也。味咸性寒。其物生于土中,伏而不出,善攻隙穴。以刀断之,中有汁如浆,斗接即连,复能行走,故书载跌仆损伤,续筋接骨,义由此耳。真奇物也。且人阴血贯于周身,虽赖阳和,亦忌燥烈。若热气内郁,则阴阳阻隔而经络不通,因而寒热顿生,得此咸寒入血软坚,则凡血聚积块癥瘕,靡不因是而除。而血脉调和,营卫畅达,月事时至,又安有血枯血闭,而不见其生育者乎。故又能治诸般血症而使挟孕而有子也。是以古人用此以治跌扑损伤,则多合自然铜、龙骨、血竭、乳香、没药、五珠钱、黄荆子、麻皮灰、狗头骨以治。下腹痛,血痛血闭,则合桃仁、大黄以治。颂曰:张仲景治杂病方,及久病积结,有大黄 虫丸,又有大鳖甲丸及妇人药并用之,以其有破坚下血之功。各随病症所因而用之耳。

《本经疏证》:夫血者灌溉百骸,周流经络者也。血若凝滞,则经络不通,阴阳之用互乖,寒热洗洗生焉,咸寒能入血软坚,故主心腹血积癥瘕血闭诸证,血和则营卫通畅,寒热自除,经脉调匀,月事时至,遂令妇人有子也。

仲景治畜血用水蛭虻虫,治干血则复加 虫蛴螬,为其能化血导血,助水蛭虻虫以成功,而不济其悍,以致决裂,为干血因于虚劳故也。试观鳖甲煎丸,止用 虫蜣螂,而置虻虫水蛭,则可知破血之功,不在 虫蛴螬矣。产后瘀血腹痛,仍用抵当内之大黄桃仁,却以 虫代虻虫水蛭,其义亦可思矣。愚谓参土瓜根散 虫之用,益可知也。夫经一月现见,而曰不利,乃桂枝所主,所谓通中不通者也。满痛不在胁下腹中,而在少腹,乃芍药所主,所谓阴结阳不布也。二病者由于带下,则因带而经络泣涩,用土瓜根是滑泽其途径,用 虫是连络其断续也。且通而谓之不利,必其经脉仍通,泣涩则在络,土瓜根本治络中泣涩之物, 虫则固经中断续之物矣。陆农师谓 虫于申日过街,故名曰过街虫。夫虫过则从横穿可知,直行曰经,横行曰络,络固经之横者也。 虫之主络中泣涩断续,其亦取象于此欤。

《本草分经》:咸,寒。有毒。搜剔血积,接折伤。治木舌,通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7-18 17:47 , Processed in 0.993295 second(s), 14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