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花上世界~

[佛经佛典] 【正在进行】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浅释---上宣下化老和尚讲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4-20 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何以故”:什么缘故呢?“如来者”:这“如来”两个字即诸法如义,就是,一切诸法都如如不动的这个样子。那么如如不动,又有一个什么相貌呢?没有一切相貌,所以才说无法可得;你要有法可得,这个法是个什么样子呢?是个青色的?是黄色,是赤色,是白色的呢?是个长的,是个方的,是个圆的呢?没有名,又没有色,又没有相,所以,这是诸法如义。这诸法如义就是如来一个意思,所以,你要有法可得就不是如义了;你要有法可表也就不是诸法如义了。“若有人言”:假设要再有人说,“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说,如来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了。“须菩提。实无有法”:实实在在的,我告诉你,无有少法可得,“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无法可得,无上正等正觉。

“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假设你要勉强说,如来有所得无上正等正觉的话,“于是中”:在这个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上边,“无实无虚”:也没有一个常法,也没有一个断法,也没有一个真,也没有一个假。那么没有真,没有假,这是中道;中道了义,这个中道实相的般若。“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因为这个,所以如来又说一切法,虽然是无法可得,可是皆是佛法;一切法都是佛法,没有超出佛法之外。

我才说一切宗教都是佛教,它没有超出到佛教的外边去,因为佛教是包罗万象的。佛法是具足一切法,佛教也具足一切教;佛教里边也产生一切教,这一切的宗教,都是由佛教而产生出来的。那么既然由佛教产生出来的,将来还是还归于佛教。它从此地生出来的,将来还是到这个地方来的。所以现在你不要问他,你是什么宗教?你是信天主、耶稣?无论信什么宗教都没有跑出佛教之外。所以,祗管你信去。你信来信去,你走来走去,一定要回来的。所以你看这有多大!佛教也是这样大的,佛法也是这样大。虽然说无法可得,但是还没有一个法不是佛法,没有一种法不是佛法。所以又有什么法可得呢?“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须菩提,所谓一切法,按着俗谛来讲,这是有一切法。要按着这个真谛来讲呢,“即非一切法”:就没有一切法。要按着中谛、中道来讲,“是故名一切法。”一切都是中道,一切都是了义,所以,“是故名一切法”,祗有一个假名而已。

------------------------------------------------------------------
顶礼祗园会上佛菩萨
顶礼八大金刚四大菩萨
顶礼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
顶礼宣化上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1 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礼祗园会上佛菩萨
顶礼八大金刚四大菩萨
顶礼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
顶礼宣化上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30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则为非大身。是名大身。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则不名菩萨。何以故。须菩提。实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我现在为什么说这一切法,即非一切法,是名一切法呢?因为,须菩提,我给你说一个譬喻。“譬如人身长大。”“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则为非大身。是名大身”:那么说是,“譬如人身长大。”须菩提听见佛说这一句话,那么他已经明白。他说,“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如来所说这个法身,是大,“则为非大身。”法身是无相的。无相,所以你不能说是他是个大身,“是名大身。”不过也就是依照这个假名,而名为大身而已。

“须菩提”:释迦牟尼佛,又叫一声须菩提,说,“菩萨亦如是。”说,这个菩萨也就像这样子的。“若作是言”:假设这个菩萨,他作这种的言论、这种的言说,“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则不名菩萨。”他要有一个我,说是,哦!我应该灭度一切众生,我应该度脱一切众生。他要有这一个我字的话,则非菩萨,“则不名菩萨。”他就因为有我执。你既然有我执,就不能叫他一个菩萨的名字。“何以故”呢?什么缘故他不可以叫菩萨呢?须菩提,你应该知道,“实无有法。名为菩萨。”这个菩萨的名字,也是个假名,没有一个实体,没有一个形像可以看得见的,说这是个菩萨,“实无有法。名为菩萨。”给他取个名儿叫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因为这个,所以佛才说一切法,“无我”:应该要无我;没有我就没有我执,没有我相,没有我执;“无人”:也没有人相;“无众生”:也没有众生相;“无寿者”:也没有寿者相:这四相都没有。也就是,我执也空,法执也空,连一个空的执,都空了。要这个我、法、空都没有所执着,没有所执着,才能把这个轮回生死度了。你没有我,就是度过去这个我执;没有人,就也没有一个人相的执着了;没有众生相的执着;也没有寿者相的执着,这就是把这个我执、法执、空执,都断了。

“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假设菩萨要作这么一种的说法。说什么呢?“我当庄严佛土”:说,我呀,应该庄严佛土。这也就是不名菩萨。为什么呢?他还有一个庄严的这个执着存在着,还有一个我执。我是一个能庄严的,那么佛土是所庄严的。前边那个度众生,灭度一切众生,也是这样的。我是一个能灭度的,众生是我所灭度的,还有一个能所呢!既然有能所,他没有把我相看空。菩萨,度众生而不着众生之相;不是不着众生之相,而不着菩萨自己这个相。菩萨自己也就是众生之相,所以不着住到自己,也就是不着到众生。那么现在也没有一个能庄严,也没有一个所庄严,就是,做过去,做了就是做了,不需要存一种有功德的心。

好像我们普通的人想做某一种的功德,做过去,不要记得它。不要,哦!这个功德是我做的,这个功德是我能做的,谁受了这个功德。这就是所做的,有能,有所。那么现在菩萨庄严佛土呢,也是要庄严佛土即非庄严,把它空了。“是不名菩萨”:你要有一个庄严佛土的这个心,不是说不庄严佛土,是庄严而未庄严。就是你庄严佛土了,犹如你没有做这个事情一样,不要有所执着。怎么叫“庄严”呢?“庄严”,就是令这个佛土──佛土就是佛的国──令佛国,特别的妙好、特别的那么样美丽。好像我们现在用花来供佛,用香来敬佛,用种种的果来供佛,这都叫庄严佛土。一方面说是,这叫供养三宝,另一方面也就可以说是庄严佛土。为什么呢?在佛前摆上一点花,看着是特别的好看;好看的时候,这就叫庄严。那么庄严佛土呢,就是令佛国家,增很多的光辉,很好看的。所以你要有庄严佛土的心,“是不名菩萨”。你要有这种的执着心,“是不名菩萨”。“何以故”呢?

“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如来所说,庄严佛土者,这按照俗谛来说是有所庄严的。按照真谛来讲呢,“即非庄严”。要依照这个圆融无碍的道理来讲,这是一个庄严的名字而已。所谓佛事门中,不舍一法。在这个佛事门里边,无法不是佛事。随拈一法,无非法界。你就信手拈来,什么都是法。这叫“佛事门中不舍一法。”

“真如性上不立一尘。”真如自性上头,连一个尘点那么多的东西也没有,连一粒微尘也没有。所以说,“佛事门中不舍一法”;“真如性上不立一尘”。“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假设这个菩萨,他能通──“通”就是明白,通就是通晓;“达”就是达到这种的境界上;达到这种境界上,什么境界呢?“无我法”:前边所讲,这都要无我,就没有我执。要明白这个没有我执这种的菩萨,“如来说名真是菩萨”:如来说,这一类的菩萨才真正是菩萨。
------------------------------------------------------------------
顶礼祗园会上佛菩萨
顶礼八大金刚四大菩萨
顶礼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
顶礼宣化上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 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顶礼祗园会上佛菩萨
顶礼八大金刚四大菩萨
顶礼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
顶礼宣化上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 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祗园会上佛菩萨
顶礼八大金刚四大菩萨
顶礼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
顶礼宣化上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3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花上世界~ 于 2012-5-3 10:56 编辑

B18.一体同观分第十八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

现在讲这个五眼。“须菩提。于意云何”:释迦牟尼佛,说完了前边这菩萨没有度众生的相,和没有庄严佛土的相。我们人初发菩萨心,所做的一切功德,都不要有一种执着心。你这个人做功德,祗要你发心,说,我这个是做的功德。你不管,你不用问,对方这个钱是用到什么地方去了。你做了功德,这就像种地似的,把它种到地下。出不出,这是又要看天时的关系,又看土地的关系,又看这个水份的关系,将来它成长。如果你说,我不种;不种,始终也不会有生长的希望。所以,菩萨发心作功德,祗要去做去,就和种田一样的;你祗要去种田,将来一定就会有收获的。你不要问它收获的时候是多少,看你种的时候是怎么样种的。所以前边这个菩萨度生而无度相,庄严土而无严相,这都是这个道理。“须菩提”:释迦牟尼佛,又叫一声须菩提。“于意云何”:在你的意思里怎么样子呢?你认为“如来有肉眼不”:如来有没有肉眼呢,你说?

这个肉眼,不是我们这两个眼睛这个肉眼。这个肉眼,我以前不是讲过吗?这是,属于五眼之中的肉眼。怎么它不叫旁的名称,叫肉眼呢?因为这个眼睛,它可以看见有色相的东西。有形有色的东西,它都可以看得见;那么没有形色的东西呢,它也可以看得见。这个肉眼和天眼、佛眼、慧眼、法眼,这五眼。五眼,在我们人头上这个地方长着。那么这个肉眼、天眼在我们这两边;这一边是肉眼,一边是天眼。你要是等你开这五眼的时候,你用一用你那个眼睛。这个天眼能看见天上的东西;它看不见人,看不见这桌子,花呀,什么东西,它看不见的。因为它能看见无形相的;有形相的,它看不见的,这个天眼。但这个肉眼呢,它就可以看得见。它既可以看见无形的东西,又可以看见有形的东西;它有形的东西也无障碍,无形的东西也无障碍。所以,因为能看见有形质的东西,所以叫肉眼。这个人哪,它也可以看得见。

我们这两个眼睛可以看见人,但是你看不见鬼神。你这个肉眼又可以──你把这两个肉眼睛闭上──那个眼睛一样可以看得见这个人。一样这个人谁在什么地方坐着,这个人是黄种人哪,还是白种人哪?是黑种人哪,是红种人哪?它一看就知道。并且这个人长得相貌,是圆满不圆满啊?哪一个地方有个黑痣,哪一个地方有个疤瘌,哪一个地方有一个什么特别的记号,它一看就看得清清楚楚的,一点都不混乱,比这个眼睛看得更清楚。这个眼睛往远了一看,看不见。你这个肉眼最低限度在十五里地以内的事情,这个人哪,物啊,它都可以看得见的,就隔着房子什么的,它都可以看得见的,这个肉眼有这么样子作用!

那个天眼呢,天眼就看天上的天人。天人,在那个地方互相吃东西,或者互相在那个地方用功打坐啊,天人多数都欢喜打坐的,又禅定,都可以看得见的。你说,现在用望远镜才可以看到月球上头有什么情形。你要开了天眼,不用望远镜,就在这坐着,那天上有什么东西,月球上有什么东西,星球上有什么东西,你都可以看得见的。那真比现在科学,要用这什么种种的科学的方法,才能化验出来,才能试验出来。你那不用试验,你就是这儿稍微一入定,把这个一切一切你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的。所以,你如果开了天眼,研究天文学,那是帮助你特别多。但是,你可不要给国家去做奴隶去。

为什么呢?你一想去赚钱呢,你这个东西就都会又没有了。所以就这么妙,它这个东西是无价宝嘛!你想要拿它卖钱去,那就没有用了。你甚至于就说是,哦!我看见什么了。你想要到国家去得到你的专利权,怎么样子?你那天眼就会随时没有了。就这么妙的!所以这个东西不能用它来取利,不能用它来标异现奇,来向人炫示。说是,哦!你看我!我知道的东西,你们都不知道。你一有这种的毛病,那也就快没有天眼了,也快没有了。为什么呢?你一有自满的心,你一有,说是我这个可以比你,超过你了。那也就有这种的贡高的心,这都叫有我执了。好像前边那个菩萨也没有度生的相,也没有严土的相。为什么呢?就因为叫他没有我执,把我呀,放下它。你如果得了天眼,得了肉眼,你有了我执,你看!我有天眼,你没有,你现在,哈哈!还不行呢!那就有了我执了;有我执,这个天眼就看得清楚的,你会看得不清楚一点;你看得不清楚,就根本就看不见了。就有这么重要的关系,所以这个佛法要真正明白才算;不真正明白就有了,或者有的时候也会弄错了。
------------------------------------------------------------------
顶礼祗园会上佛菩萨
顶礼八大金刚四大菩萨
顶礼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
顶礼宣化上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6 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来有肉眼不”:这个须菩提说,“如是。世尊。”如来是有肉眼的,“如来有肉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如来有这个天眼吗?“如是。世尊”:须菩提说,是的,“如来有天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这“慧眼”就是智慧眼。这个智慧眼,能明辨是非,一看!知道这个事情是真的是假的,就知道了。那么这个没有智慧的人,他以是为非,以非为是;有智慧的人,是就是是,非就是非,不能混合的,这叫有智慧眼。有智慧眼的人,这就不会愚痴了;你愚痴的人也就不会有智慧眼。这智慧眼,最要紧的。我们每一个人,为什么要研究佛法,也就因为要栽培我们自己的智慧眼。那么释迦牟尼佛这样问须菩提,须菩提就说了,“如是。世尊。”说,“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这个释迦牟尼佛又问,说,须菩提!在你的意思怎么样?如来有这个法眼吗?“如是”,须菩提说,“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那么前边那四种的眼,须菩提都答得对了。所以,佛恐怕他还不清楚,所以又问,“如来有佛眼不。”“如是。世尊。”须菩提说,“如来有佛眼。”“须菩提。于意云何”:须菩提!在你的意思里怎样子?“如恒河中所有沙”:好像,前边那恒河中所有的沙,“佛说是沙不”:佛说这个是沙,是不是沙呢?“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那么须菩提就说,“如是”,是这样子,如来说这个沙也就是沙,“世尊。如来说是沙。”
------------------------------------------------------------------
顶礼祗园会上佛菩萨
顶礼八大金刚四大菩萨
顶礼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
顶礼宣化上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10 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须菩提。于意云何”:在你的意思里怎样子啊?“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比方说,这一个恒河里头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有,这一个恒河里头所有的沙这么多的恒河,每一粒恒河沙作一个恒河来计算,“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这一切的恒河里边所有的沙数,“佛世界。如是”:佛的世界好像这么多。“宁为多不”:你说这个佛的世界多不多呢?“甚多。世尊”:这个须菩提说,这很多的,世尊。

“佛告须菩提”:佛告诉须菩提,“尔所国土中”:这个“尔所”,就是如许,当如许讲,就像这么多的国家。这个“尔”,不是说你那个国土中。这个“尔所”就是如许。如,就如是这个如;许,就是许可的许:如许就是像这么多国土中。“所有众生”:这么多国土里边所有的众生,“若干种心。”“若干种心”,就是他们那么多的众生,有那么多的种心。“如来悉知”:如来,每一个众生有什么心,如来都知道。“何以故”呢?什么缘故呢?“如来说”:如来说过,“诸心皆为非心”:这一切众生的这个诸心,皆为非心,这不是真心,“是名为心。”这不过都是一个凡夫众生的普通的心而已。“所以者何”:所以的缘故是什么道理呢?须菩提,我现在简单一点告诉你,“过去心不可得”:这所谓的过去的心也不可得,无所得;现在的心也无所得;未来的心也不可得。为什么呢?你说这个是过去,过去已经又过去了;那么过去的不存在。你说,这是现在,现在的又过去了,也没有存在。你说,那个是未来,未来的还没来呢!也不可得。这三心不可得;三心了不可得,所以佛说,一切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若干种心都不出一种的攀缘心;要没有攀缘心了,就三心了不可得。

再讲一讲这个五眼。方才所说这个五眼,这五眼是从里边生出来的?是从外边来的?不是从里边生的,也不是从外边来的。究竟是怎么回事?怎么有的人就会得到这五眼,有的人昼夜那么求也求不到。这是什么原因?这个五眼,也不是从里边生出来的,也不是从外边来的,也不是从中间,是本有的。究竟是怎么样来的呢?这是要你修行用功,你功夫到了,自然就会有的;你功夫不到,你求也求不到的。你有心求,这是妄想;无心求,这是感应。那么在你用功,怎样会开眼呢?你做事情,修行,都要做一些个有智慧的事情,不要做一些愚痴的事情。什么叫有智慧的事情?什么又叫愚痴的事情?你知道好的事情,你不做,这就叫愚痴;你知道坏的事情,你要去做,这就是愚痴的事情。你知道好的事情,我一定要去勇猛精进去做去,这就是智慧;你知道这个坏的事情,我发愿一定要把它断除了,我不做这一些个事情,这就是智慧。你明明知道这是坏事,哦!你还要去做去。你说,这不是愚痴?是什么?

那么举个例子。你知道赌钱,这不是正道。哈!单要跑到雷诺去;回来就又要睡一天觉。你说!这是不是愚痴?人人都知道这是不一定对的。到那地方去赌钱呢,多数都是输的,但是还都要去赌去。甚至于,哈!我从香港来的这个弟子,大约结婚之后,或者钱也不够用了。哎!去赌一赌去,想要赢一点钱。其实去一趟,不但不赢钱,而且还要搭了很多精神,所以今天也不能来了。那么这是个譬喻,本来他人是很聪明的,但是要去做一些个糊涂事。再者,还有一件,本来他以前,要清身修道的。清身,就清净他这个身体;修道,不结婚的。他说,结婚,是很麻烦的事情。哦!现在钻到里边去了。这就是,明明知道这个事情是不很对的,又跑到那个阵里边去。你说这不是愚痴吗?你知道这是不对的就不做了,这就是智慧;你知道是不对,还要做这个不对,还要跑这个不对里边去,这就是愚痴。那么这样子呢,就很不容易得到五眼的。想得到这个五眼,就要做事非常的清楚、非常的认真,不能随便马马虎虎的。那么这是,得到五眼的这种的因缘。

那么再者,这个五眼,方才说这个智慧眼。智慧眼是观法界性的;观法界性是得具足一切的智慧。这个法眼,这个法眼哪,譬如说,得法眼净。这个法眼净,你看经的时候,你看一切的佛所说的经典。我们这个经典固然是可以看了,就是你不看这个经典,尽虚空遍法界随处都是佛法,都有经典,都有佛法在里头。祗要你一念,所谓照了诸法实相,你这么祗看一眼,把那一切的佛法那个真义,就明白了。这叫照了诸法实相。佛眼呢?佛眼,你们大家差不离都知道,就是在这个二眉中间,这个头,正中间,这是佛眼。你们记得,要知道佛眼,就记得在这个地方。你等你有一天,你这地方现出来一个眼睛:我这里怎么跑出来一个眼睛呢?呵!就是吓得不得了,哦!我怎么搞的?多了眼睛了呢?我现在告诉你,你多的时候,你也就不会生惊恐了,不会怕了。那么这个佛眼能洞观一切。这个洞,就是当个明了讲。洞观,明了,观察一切。所谓人的前因后果,宿命通啊,天眼通啊,这一切的都了解了。那么这个佛眼,是有形有色的也可以看得见,无形无相的也可以看得见。它比这个肉眼那种的力量,又增加了几千万倍。所以这个佛眼是最妙的,是最不可思议的!

我们如果要得到这五眼的人,应该要好好保护它。怎么保护它呢?你就往前继续去,栽培你的善根,修你的福慧。要没有得到的,要好好用功,更要栽培你的福慧。你的福慧够了,你五眼也就开了。这是,我讲少少的意思。(注:这时有小孩子哭)不要紧的,不要怕!不要紧!(注:这时孩子的父亲表示歉意)没关系!你坐那儿了。没关系!你坐那儿了。没关系!不要紧!
------------------------------------------------------------------
顶礼祗园会上佛菩萨
顶礼八大金刚四大菩萨
顶礼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
顶礼宣化上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11 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B19.法界通化分第十九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德甚多。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释迦牟尼佛在前一段文说的三心不可得,现在又叫一声须菩提,说是,“于意云何”:在你的意思里边怎么样子呢?须菩提?“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假设要有这么一个人,他用这个满三千大千世界这么多的七宝来作布施。“是人以是因缘”:这个人以三千大千世界这么多的七宝来作布施,以这种的因缘,“得福多不”:他所得的福报多不多呢?“如是。世尊”:须菩提说,如是,说,他所得的福德甚多,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德甚多”:他说,这个人以他三千大千世界这么多的七宝来作布施,以这种的因缘,所得的福德甚多。他所得的福报,将来很多很多的。“须菩提”:释迦牟尼佛又叫一声须菩提,说,“若福德有实”:假设这个福德,有一个实体的话,有一个东西在这儿,“如来不说得福德多”:如来说可以说是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以这个福德,它没有实体的,它是当体即空。所以“如来说得福德多”:所以如来说,因为它没有实体,没有可形容的,所以如来说他得福德多;如果要有一个实体的话,那就不能谈到多了,就因为它没有实体,所以说是很多。
------------------------------------------------------------------
顶礼祗园会上佛菩萨
顶礼八大金刚四大菩萨
顶礼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
顶礼宣化上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1 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礼祗园会上佛菩萨
顶礼八大金刚四大菩萨
顶礼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
顶礼宣化上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19 01:02 , Processed in 0.256612 second(s), 14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