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一家人

[佛教文化] 《法句经》故事集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6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智者领悟佛法

  聪慧的人,虽然只与智者短暂相处,但能很快领悟佛法,就像舌头明辨汤的味道。 (偈 65)  

  有一天,波婆城的一伙年轻人与一位妓女在林子里嬉戏,后来在稍事休息的时候,妓女偷拿他们的首饰而逃走了。他们就在林子里到处找她,却遇见佛陀,他们于是停止寻找,留下来专心听佛陀说法。听完后,他们就出家,加入僧团并追随佛陀回揭达林给孤独园。在精舍里,他们持律严谨,后来当他们听闻佛陀讲解《无始相应经》时,全都证得阿拉汉果。

  当其他的比库谈到这些年轻比库这么快就证得阿拉汉果时,佛陀解释说,聪慧的人,虽然只与智者短暂相处,也可以很轻易领悟佛法,就像舌头明辨汤的味道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6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坚信三宝的痲疯患者

  无明的愚人自作孽,到处造作恶业,而受恶报。(偈66)

  痲疯患者殊帕普达专心听闻佛陀说法后,很快就领悟佛法。当听法的人群散去时,他追随佛陀回精舍,这时候,沙咖天帝想测试他对三宝的信心,就出现在他面前,告诉他说:「你不过是个可怜人,人家给你什么,你就吃什么,没有人可依靠。只要你否定三宝,并且说三宝对你没有任何用处,我马上就给你巨大的财富。」  

  殊帕普达回答道:「我决对不是个没人可依靠的可怜虫,我具有圣人所有的七圣财:信、戒、惭、愧、听闻、施和慧。」  

  两人对话后,沙咖天帝就到精舍,把他与殊帕普达之间的对话告诉佛陀。佛陀向他解释说,即使千百个沙咖天帝也很难左右殊帕普达对三宝的信心,使他远离三宝。一会儿,殊帕普达也来了,他也向佛陀叙说相同的事。但他却在从揭达林给孤独园回家的路上,意外死亡。这一意外是一恶灵主导的,该恶灵的某一前世是一位妓女,但被殊帕普达所杀,妓女因此发誓报复。殊帕普达的死讯传到给孤独园。比库问佛陀,殊帕普达往生何处?佛陀说,他已经往生三十三天了,并且说殊帕普达的某一前世曾经殴打一位圣者,所以今生是痲疯患者,但今生因为已经领悟佛法,于是涤清一切烦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6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佛陀拯救无知的农人

  恶业是造作之后会后悔的业;恶业是当接受业报时,使人涕泗纵横的业。 (偈 67)  

  有一天,几个小偷在空旷野地分赃。分赃之后,他们就离开了,但却疏忽地留下一袋子的钱。  

  当天早上,佛陀用神通观察世间时,发现在那空旷地附近耕作的一位农夫会在当天领悟佛法,因此在阿难达的陪同下前往该地。农夫看见佛陀时,向佛陀问讯,然后继续耕作。这时候,佛陀看着装满钱的袋子向阿难达说:  「阿难达!看啊!那只奇毒的蛇。」  阿难达也回答:「世尊!是啊!真是只剧毒的蛇。」  说完后,佛陀与阿难达就继续上路。  

  农夫听完佛陀与阿难达的对话后,就去检查是否真有毒蛇,结果发现是一袋子的钱。他拿起袋子,并把它藏起来。这时候,被抢的人也追捕小偷到空地来,他们顺着农夫的脚迹找到农夫和钱,就将农夫痛打一顿,并把他抓到国王那里去,国王也判他死刑。  

  农夫因此被解送到坟场去,准备受刑,但农夫一直呢喃着:  「『阿难达啊!看那毒蛇。』『世尊!是啊!真是只剧毒的蛇。』」

  行刑的人听见农人一路上都重复这些话,十分困惑,就把农夫解回,交给国王,并报告这件事,国王猜想农夫可能想请佛陀作证。就带着农夫去找佛陀,佛陀因此向国王说明整件事情的经过,国王听完后,说:  「这农夫若不祈求佛陀证明他的清白,早就被杀了。」

  佛陀如此回答国王的话:「智者不做会令人后悔的事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6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信仰坚定的插花匠

  善业是造作之后不会后悔的业;善业是接受业报时,满心欢喜的业。 (偈 68)  

  须玛那花匠每天早上都要供应频婆裟罗王茉莉花。  

  一天早上,在前往王宫的路上,他遇见佛陀与比库们入城化缘。剎那间,他内心产生强烈的意念,想要用花供养佛陀。他立刻下定决心,不管国王是否因此驱逐他离开国土或是杀害他,他都要献花供佛。他果真用最虔诚的心供养这些茉莉花。佛陀与比库们于是在花团锦簇下进城,成千上百的人都出来顶礼问讯。这种场景让须玛那整个身心充满法喜。  

  须玛那的妻子向国王说,她丈夫未能将花送至王宫这件事与她无关。然而,事实上,国王很高兴须玛那能用鲜花供养佛陀,国王也利用这次机会供养佛陀和众多比库。  

  供养之后,佛陀一行人回去给孤独园。国王就召唤须玛那到王宫来,称赞他对佛陀的虔诚信念及供养鲜花的勇气,并大大奖赏他一番。  

  而在给孤独园的阿难达尊者则问佛陀,须玛那能从他的供养得到什么法益?佛陀解释说,须玛那不顾身家安危,而用鲜花供养,因此不会堕落四种恶趣。最后,他也一定会止息生命中所有的苦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6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强暴比库尼的年轻男子

愚痴的人在恶业尚未成熟的时候,以为恶业甜如蜂蜜,一旦成熟,则受苦受难。

  沙瓦提城里有位大户人家的女儿,长得非常漂亮,又温柔,像朵莲花,人们因此称呼她连华色。她的美名远播,很多人向她求婚,其中还包括王子与富翁等,但她却宁可出家为比库尼。有一天,她点燃灯火,然后观火遍(注)就证得阿拉汉果。

  后来,她一个人到森林里去独居。有一次她外出化缘时,她的表兄难它跑进她的屋舍并躲在床铺下。他一直暗恋她,所以企图以武力强暴她,等她回来后发现难它时,她说:“不要做傻事,不要伤害,不要强暴我。”但他还是强行玷污她,而后扬长而去。由于强暴圣者的严重恶行,他必然得长期承受恶报的惩罚。

  佛陀知道这件不幸的事后,就请巴谢那地王来,向他说明比库尼住在森林里修行时会面临的苦难和危险。国王便在城里为比库尼兴建精舍,此后,比库尼只住在城市里。

  (注)请参考《清净道论》上册268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6 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欺骗他人的苦行者

愚痴的人虽然经年累月只吃用孤沙草尖所能掘取的少量食物,但所得到的善业仍不及明瞭正法的人的十六分之一(注)。

  阎浮车是沙瓦提城里一位富翁的儿子,由于过去世的恶业,他生来具有怪癖。小时候,他喜欢睡在地板上,并且不吃米饭而吃人的粪便。长大后,他的父母就把他送给苦行的人,而当这些苦行者发现他的怪癖后,也把他赶走了。

  晚上,他以人的粪便为食,白天则金鸡独立,张开大嘴。他吹嘘地说他只以空气为食,所以大口常开,而且地球无法负荷他的重量,所以一足鼎立。“我永远不坐下,也永远不睡觉!”他如此自夸。

  很多人相信他,而供给他食物,但他都予以拒绝:“我只吃空气!”如果他们再三恳求,他则只取少许的草叶尖,并且说:“好了,走吧!这些小草叶尖就能够给你们足够的功德了!”

   往后的很多年里,他就如此这般,裸身,秘密吃粪便过日子。

  后来有一天,佛陀透过神通,知道阎浮车有能力于短时间内证得阿拉汉果,就在傍晚时分到阎浮车停留的地方,向他借住一夜。阎浮车用手指向山上他住的山洞。佛陀就到那里去休息,当天夜晚,诸天神来向佛陀顶礼问讯,林子里因为他们的发光而灿烂通明。阎浮车也看见这异常,第二天清晨,他就请教佛陀原因何在。

  佛陀告诉他是诸天神前来顶礼问讯,阎浮车内心大受感动,就说:“您一定是真正的圣者,诸天神才会来向您顶礼问询。而我,虽然苦行五十五年,并且只以空气为食,又一脚站立,诸天神却从未来找过我!”

  “阎浮车!这么多年来,你一直在骗人,但骗不了我。我清清楚楚知道,你多年来一直吃粪便,并躺下来睡觉。”佛陀回答他。

  佛陀进一步指出,过去咖沙巴佛时,阎浮车曾经阻止一位比库前往一位正在供养的居士家中,而且阎浮车更把那位居士托他带给比库的供养品丢弃。由于这些恶业,今生他才会有吃粪便与睡在地板的怪癖。阎浮车听完佛陀的说法后,才了解自己的错误,并且深深后悔多年来欺骗众人的行径。他向佛陀跪下,佛陀也给他一片布遮身。佛陀接着向阎浮车说法,阎浮车听完佛陀的说法后,就证得阿拉汉果,并立刻加入僧团。

  不久,阎浮车的弟子们也来了,却讶异的发现阎浮车与佛陀在一起。阎浮车比库向他们解释,他已经加入僧团,此后只是佛陀的弟子。佛陀也向他们说,虽然阎浮车修习各种苦行,但所成就的却比不上他现在修行成就的十六分之一。

  (注)佛陀在世时的印度,经常用这种方法来比较不同事物之间的价值差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6 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人面蛇身的饿鬼

  恶业虽然不会立刻成熟,如同牛奶不会瞬间凝结,但恶业不离愚人,时时烧炙愚人,时时烧炙愚痴的人,如同灰烬覆盖下的活火炭。

  马哈摩嘎喇那(摩诃目犍连)尊者有一次与勒叉那尊者一齐到沙瓦提城化缘。途中他看见一件奇怪的东西,他只是笑笑(注)而不语。回到精舍后,他向勒叉那解释他之所以笑,是因为看见一只人面蛇身的饿鬼。佛陀也说,在他究竟证悟,成为佛陀当天,也亲眼目睹这只人面蛇身鬼。佛陀说,很久以前,有位独觉佛,人们若要到他的精舍,必须先通过一处田畴。这田畴的主人却害怕人们来来往往精舍会破坏田畴,就放火烧毁精舍。独觉佛只好搬到别的地方去。独觉佛的信徒知道这件事情后,非常愤怒,就殴打田畴主人致死。也由于恶业的关系,他往生成人面蛇身的饿鬼。

  佛陀总结的说:“恶业虽然不立刻报应,但作恶的人终将自食恶果,没有人能逃避恶业的报应!”

  (注)诸佛和阿拉汉微笑时,不表示幽默,而是为了启发与他们同行的人发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6 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谨言慎行

愚人的各种技俩只会伤害自己,破坏德行与智慧。 (偈 72)

  有一次,马哈摩嘎喇那(摩诃目犍连)尊者与勒叉那尊者一齐外出化缘时,看见一只人面蛇身的饿鬼。佛陀说,这只人面蛇身鬼的名字是沙提枯达。它在某一个过去世时,擅于投掷石头。有一天,他请求他的老师允许他练习投掷,老师警告他练习时不可以打到牛或人,否则一定要赔偿牛主人或人的亲戚,所以要他另外找目标练习。

  后来,沙提枯达发现一位修行人在外化缘,他心想这是个理想的目标,因为修行人没有亲戚、没有保护人,也不是牛,不必负责赔偿。他就向这修行人投掷石头,修行人因此丧失性命。社会大众知道这件事情后,非常愤怒,也杀死他。由于他的恶业,他死后堕落到悲惨的四恶道 (注) 中,并且要受很长时间的苦。今生,则变为人面蛇身的饿鬼,而且他的头时时刻刻受赤红鎯头的锤打。

  佛陀说:「愚人的技术只会伤害自己,而没有任何益处。」

  注:畜生、饿鬼、阿修罗或地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6 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信徒与固执的比库

  愚痴的比库追求种种虚荣:在僧团中坐上座,成为精舍的住持和受他人的礼敬。

  愚痴的人心中惦着的是:「让其他比库和信徒都明白:『事情不论大小,因为我才能成就,都由我作主』。」

  所以贪与慢增长。  

  希达有一次遇见摩诃那摩尊者--最早的五比库之一正在化缘,就邀请他到家中供养。供养后,他接着听摩诃那摩说法,听完之后,他就领悟了佛法。后来,他在他的芒果园里兴建了一座精舍,来供养、照顾所有前往该精舍的比库,而殊达玛比库则是常住比库。  

  有一天,佛陀的两大弟子─马哈摩嘎喇那与沙利子到希达兴建的精舍来。希达在听完沙利子的说法后,即证得三果。他就邀请两人于第二天到家中供养。他也邀请殊达玛,却被拒绝,殊达玛说:「你是先邀请他们两位,才邀请我的。」希达再度邀请时,殊达玛仍然不肯。但是第二天一大早,殊达玛却出现在希达家门口,这时候,希达再次邀请他入内供养,他依然拒绝,并且说自己正在化缘,绝不坐下。可是,当他看见供养的食物时,却嫉妒马哈摩嘎喇那和沙利子,再也无法抑制心中的怒火,就辱骂希达并宣称:「我再也不住在你的精舍了。」说完话后,气匆匆地离开了。  

  殊达玛后来向佛陀叙说整件事的经过。佛陀告诫他:「你已经打击这位虔诚又慷慨布施的信徒了。你必须回去找希达,确实向他认错 」殊达玛遵照佛陀的教诲去做。但希达却认为殊达玛必须先了解他错误的地方,才愿意接受他的道歉。殊达玛只好又回精舍去,佛陀告诲他:

  「修持好的比库不能执着,不能自夸:『这是我的精舍,这是我的地盘,我的信徒等』。比库若执着这种想法,贪爱、贡高之心就会炽盛。」  

  殊达玛听完佛陀的教诲后,再次前往希达家,这次他们俩人和好如初。几天后,殊达玛就证得阿拉汉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6 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赢得众人敬仰的沙马内拉

  获得世间利益的方法和证得涅槃的修行方法绝对不同,佛陀的弟子应该明白这种道理,

  不应该贪恋世间利益,应该修习出离心(注)  

  提沙的父亲是沙瓦提城中名声显赫的人,也经常在家中供养沙利子。所以,提沙很小的时候,就见过沙利子很多次。七岁时,他就出家,在沙利子的座下为沙马内拉。当他停留在揭达林给孤独园时,很多亲朋好友都携带很多的礼物和供养品来探望他,他却觉得这些探视十分累人。所以,得到佛陀给他的禅观指导后,他就到森林里的一处精舍去。在那里,如果有村民要供养他任何东西,他只说:「愿你幸福,早日解脱生命的苦痛!」然后,就继续精进禅修观想,也因此,三个月后,就证得圣果。

  结夏安居结束后,沙利子、马哈摩嘎喇那和长老比库多人来探视他。村民也趁机请沙利子说法,沙利子予以婉拒,但指定提沙代为说法,村民则说:「提沙只会说:『愿你幸福,早日解脱生命的苦痛!』」所以他们要求沙利子另外派别人。但沙利子坚持指定由提沙说法,提沙于是开始说法。

  提沙说完法时,晨曦已经初起,沙利子击掌赞叹提沙精彩的说法,村民也深受感动。提沙对佛法深入的了解让他们感到惊讶,他们因此庆幸提沙能住在他们村子里。有些人则对提沙不早些出来说法感到遗憾。

  这时候,佛陀在给孤独园里,透过神通,明白村民不同的感受,就现身来化解村民的误解。佛陀到达村子的时候,村民正在准备供养的食物,村民就趁机供养佛陀。供养后,佛陀告诉村民:「各位都很幸运,提沙能住在你们村子里。也由于提沙在此的缘故,我、沙利子、马哈摩嘎喇那、长老比库和其他众多比库才会在此与各位相见。」佛陀的这番话,使村民们明白他们是何其幸运,便不再浪费时间去回想提沙尚未说法前的往事。

  备注:出离有三层意义:1. 出离群众; 2. 心灵上远离贪爱; 3. 远离缘起法,趣向涅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6 23:42 , Processed in 0.284210 second(s), 12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