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尘客

[大德开示]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浅释--宣化上人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4-3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释迦牟尼佛叫一声说「曼殊室利」:这曼殊室利翻译成中文,叫妙吉祥,也就是文殊师利。那么这一位菩萨,他是智能最大的,他所住居的道场,是在中国山西五台山。五台山上终年积雪,那个地方非常地冷,大约是文殊师利菩萨他欢喜冷的地方,也欢喜修道的人在冷的地方修行,所以他选择这个五台山做为他的道场。中国五台山,在这《华严经》上,也读到过。

    那么现在这《药师经》,因为药师琉璃光如来这种大的愿力,不是一般人所能了解的,必须要具足大智能,然后才能了解药师如来的愿力和他这种智能。那么释迦牟尼佛,就直呼其名,说:「文殊师利!」

    「是为彼世尊」:彼就是药师琉璃光如来,世尊就是佛的十号之一。那么他的名号呢?就叫「药师琉璃光如来」:这是这位佛的名号。「应正等觉」:应正等觉也是佛的十号之一。「行菩萨道时,所发十二微妙上愿」:这位佛在因地行菩萨道的时候,他所发的这十二种微妙上愿,虽然是不多,可是一切众生的问题,都包括在内了。无论你是苦、乐、智、愚,都包括在这个愿力里边,皆得度脱,所以这叫上愿。上是没有比这个再更重要的,所以是很重要的大愿。

    复次。曼殊室利。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行菩萨道时。所发大愿。及彼佛土。功德庄严。我若一劫。若一劫余。说不能尽。
 楼主| 发表于 2011-4-3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复次,曼殊室利」:释迦牟尼佛又叫一声文殊师利,说:文殊师利啊!我再给你往详细来说一遍。「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说是这位药师琉璃光如来,他在没成佛之前,「行菩萨道时」:行菩萨道的时候,他正在修道的期间,「所发大愿」:他所发的这种大愿,「及彼佛土」:和东方这个琉璃世界,「功德庄严」:药师琉璃光如来他的功德和他这个国土的庄严,「我若一劫」:我假设用一劫的时间来讲说,「若一劫余」:或者再比一个大劫还多,那么长的时间,「说不能尽」:我没有法子把它说完了。

    然彼佛土。一向清净。无有女人。亦无恶趣。及苦音声。琉璃为地。金绳界道。城阙宫阁。轩窗罗网。皆七宝成。亦如西方极乐世界。功德庄严。等无差别。

    一般人念这个「差别」都念差ㄔㄚ(插音)别,这个字不读差ㄔㄚ(插音),应该读差ㄘ(疵音)。差别嘛, 也就是当分别讲。

    「然彼佛土」:然,就是说一说前边那个意思。前边药师琉璃光如来发的十二大愿,他国土那么样庄严妙好,可是这个佛土,「一向清净」:从来是清净的,没有染污的,犹如琉璃那么光明透彻的。「无有女人」:在琉璃世界那儿也没有女人,现在这个 women's liberation (妇女解放)──提倡女权的,就反对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她说:「那儿没有女人!那么他是不是看不起女人啊?是不是男女不平等啊?是不是重男轻女呢?」

    这完全不是的,因为娑婆世界是叫五浊恶世。这五浊恶世,就是我们人住这个时候,是一个不清净的,这叫劫浊。我们眼睛所看见的不清净,这叫见浊。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烦恼多得不得了,这叫烦恼浊。我们众生都是情欲所生的;由情欲所生,就有男有女,这叫众生浊。
 楼主| 发表于 2011-4-3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但人类是这样子,一切有血有气的,都是由色欲而生、色欲而死;就算那个细菌,也是在那个微细处,它有这一种欲,才生出来这种的东西。那么有欲,就是很不清净的,所以这叫众生浊。

    命浊,我们每一类的生命,每一类的众生,他生来就在这个很不干净的地方生出来。好像天上,都没有尘土;西方极乐世界是黄金为地,也没有尘土;东方琉璃世界是琉璃为地,也没有尘土,没有染污。只有我们娑婆世界,才有这么多麻烦,眼睛所看的,耳朵所听的,鼻子所闻的,舌头所尝的,身所接触的,心里所想象的,都是不干净的东西,所以叫五浊恶世。

    那么极乐世界的人都没有欲,他是由阿弥陀佛的愿力而化生的。这个琉璃世界呢?这都是药师琉璃光如来他的愿力所化成的世界,所以也没有女人。这并不是说男女不平等、重男轻女,没有这个意思;不过我们人,生为女身应该知道,这个娑婆世界是万苦交煎的,是万恶充满的,没有什么值得我们爱惜的,没有什么值得我们留恋的,这一切一切都是不干净的。所以极乐世界和琉璃世界,都没有女人。

    「亦无恶趣」:那么这个琉璃世界也没有三恶道,没有地狱道,没有饿鬼道,没有畜生道,亦无恶趣。「及苦音声」:不但恶趣没有,这痛苦的音声也没有。没有这种听了令人心里都哭起来,这种悲哀痛苦的声音,没有的!

    「琉璃为地」:这个东方琉璃世界,怎么叫琉璃世界呢?就因为它是琉璃为地。「金绳界道」:用这个金子做成的绳来做栏杆,把这道路和不是道路的地方分开,这是金绳界道。「城阙宫阁」:城是所有的城池,阙就是城上边有那个垛口,或者门楼子;宫阁,这宫殿上边,又有两重的楼房,这叫阁。「轩窗罗网」:这轩,就是一间房一间房的;窗,那个窗明几净,这都是很干净的;罗网,有这一种七重行树,七重罗网,「皆七宝成」:都是用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来庄严所成的。
 楼主| 发表于 2011-4-3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亦如西方极乐世界」:也好像西方极乐世界那样子,「功德庄严」:他的功德和庄严,「等无差别」:一点分别都没有,是一样的,和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那个国土是一样的。琉璃世界和极乐世界的庄严、功德,都是一样的,所以「东阿閦,西弥陀」,东方是阿閦佛,就是药师琉璃光如来,阿閦佛他是管着金刚部,在〈楞严咒〉里,阿閦佛是属于金刚部。那么阿弥陀佛呢?他是莲花部,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为教主,药师琉璃光如来是东方琉璃世界的教主。

    所以我们万佛圣城早晨就念药师琉璃光如来,这是为着所有万佛圣城的护法来回向,令他们消灾延寿。中午呢?就念释迦牟尼佛,因为佛法是释迦牟尼佛传给我们的,我们应该报佛恩,所以在中午我们念本师释迦牟尼佛。晚间就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这是我们最后的目的,是要生在极乐世界去。极乐世界它是没有三恶道苦的,无有众苦,但受诸乐,那个地方无忧无愁,无烦无恼。比在这个娑婆世界,一天很多的麻烦,很多烦恼,很多这种令你心里不平安的事情发生,极乐世界和琉璃世界都没有这些个问题发生。

    我提出来万佛圣城这三个时候念佛不同,因为万佛圣城是新开辟的道场,和中国大陆的道场完全不同的,和香港、台湾、新加坡、越南,和所有的地方都不同的;在其它的地方,都跟着中国的佛教,这么早晨也是念阿弥陀佛,晚间也是念阿弥陀佛,中午还是念阿弥陀佛,它是这样的。所以现在外边的出家人,到了万佛圣城,觉得万佛圣城所行所作都是不对的,不懂规矩。
 楼主| 发表于 2011-4-3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那么万佛圣城呢,不能说自己的对,可是我们一早起,应该效法消灾延寿药师佛这个愿力,令每一个人都有一股生气。这个生气,不是生脾气那个气,就是生生不息的有一股朝气,像那个「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这都是朝气的表现。就是表示我们这一早起,我们这个生命的火正烧得很旺的,那么一切一切都是如意吉祥的。那么中午我们应该感谢释迦牟尼佛,对我们说一切佛法,一切经典;所以中午,万佛圣城就念释迦牟尼佛。晚间归向极乐世界,我们最后的归宿,要生在极乐世界去,离开这个娑婆世界,所以晚间念阿弥陀佛。这是万佛圣城的课程,和其它道场完全不相同的地方。

    那么这么多年来,没有人懂得这个是和其它地方不同的,都以为其它的地方,都是像万佛圣城这样子,不是的。所以我们万佛圣城所行所作是别具一格的,是别开生面的,在中国的佛教里边你看不见的。好像我们万佛圣城和金轮圣寺、金山圣寺,要是正式讲经的时候,都有人请法;这在其它的道场里边,你也看不见的,是没有的。那么因为你们也都没有见过太多佛教的这种仪式,也不知道这对不对,所以我今天才特别详细来告诉告诉你们。

    有没有人对我方才所讲的这个经典,有什么意见啊?或者觉得我讲的什么地方不圆满,你若是有什么看法,可以到这上边来告诉我;我们研究佛法一定要令大家心服口服,心里没有一点疑惑才可以。你们各位对于这个经文上所说的道理,有没有什么不同意的地方,都可以说一说。

    真正没有妄想了,就是往生极乐世界;你真正没有欲念了,那就是教化众生了。

    谁教你打妄想?谁教你有欲念?如果没人教,根本就是个空的、虚妄的;如果有人教,是谁教?那么是你自己教的?是旁人教的?是你自己教的,为什么打妄想的时候,刚一开始打,你都不知道?什么道理?
 楼主| 发表于 2011-4-3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没有妄想,就是净土,这多方便,多痛快,多快!只是把妄想收拾干净了,那就是极乐世界了。你没有妄想,那就没有烦恼;没有烦恼,那就是快乐,就是极乐世界,不要各处乱跑!

    净土法门也说得很清楚的,不过我们人都不注意,它说:「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生,就生出来净土;生出净土,就是教你自己自性现出光明来,所谓「唯心净土,自性弥陀。」不一定要到外边找,到外边找去呢,那是为着一般普通的人说的,你若真想要修行,想要研究佛法,你要明白这个极乐和娑婆不离当念,就是当下这一念,就是极乐!就是娑婆!你染污心生出来就是娑婆,你清净心现前,那就是极乐世界。所以不必头上安头,一定执着我教化众生,或者一定执着我生到极乐世界去。我们念佛是不妨念,那么生不生?也不要管它,我们只是诚心来修行就好了。那就是说:你没有烦恼,就是极乐世界,这是很现成的!你有烦恼,就是娑婆世界,就是苦不可言的一个世界,就是在这儿嘛!

    于其国中。有二菩萨摩诃萨。一名日光遍照。二名月光遍照。是彼无量无数菩萨众之上首。次补佛处。悉能持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正法宝藏。是故曼殊室利。诸有信心。善男子。善女人等。应当愿生彼佛世界。

    「于其国中」:释迦牟尼佛说,药师琉璃光如来和阿弥陀如来,琉璃世界和这个极乐世界,没有什么分别彼此。那么现在又说,在这个琉璃世界的国土里边,「有二菩萨摩诃萨」:有两位菩萨,是菩萨中的上首大菩萨。这两位菩萨,「一名日光遍照,二名月光遍照」:一位菩萨的名号就叫日光遍照菩萨,另一位菩萨呢?就叫月光遍照菩萨。「是彼无量无数菩萨众之上首」:在这个琉璃世界所有的菩萨之中,这两位菩萨是做为上首的。上首,也就是菩萨中的领袖。这两位菩萨是帮助药师琉璃光如来,在这个琉璃世界来教化众生。那么这两位菩萨是在这个琉璃世界无量无数那么多的大菩萨里边,他们是上首。「次补佛处」:等到药师琉璃光如来退佛位之后,就是日光遍照菩萨递补佛位;日光菩萨再退佛位的时候,就是月光遍照菩萨来递补这个佛位,所以说次补佛处。
 楼主| 发表于 2011-4-3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悉能持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正法宝藏」:这两位菩萨成佛之后,他还是依照药师琉璃光如来所发的愿力,所有一切的功德庄严,而自庄严;也就是顺着药师琉璃光如来教化众生的方法,而去教化一切众生。他们能受持、读诵药师琉璃光如来的愿力,和他这种修行的方法,来支持这个正法的宝藏。

    「是故曼殊室利」:因为这个,所以曼殊室利,「诸有信心」:无论是谁,所有有信心的众生,「善男子、善女人等」:善男子,或者善女人,一切的人等,「应当愿生彼佛世界」:大家都应该发愿要生到琉璃世界去,见这个药师琉璃光如来,将来好成佛!

    尔时世尊。复告曼殊室利童子言。曼殊室利。有诸众生。不识善恶。惟怀贪吝。不知布施及施果报。愚痴无智。阙于信根。多聚财宝。勤加守护。见乞者来。其心不喜。设不获已。而行施时。如割身肉。深生痛惜。复有无量悭贪有情。积集资财。于其自身。尚不受用。何况能与父母妻子。奴婢作使。及来乞者。彼诸有情。从此命终。生饿鬼界。或傍生趣。由昔人间。曾得暂闻药师琉璃光如来名故。今在恶趣。暂得忆念。彼如来名。即于念时。从彼处没。还生人中。得宿命念。畏恶趣苦。不乐欲乐。好行惠施。赞叹施者。一切所有。悉无贪惜。渐次尚能以头目手足。血肉身分。施来求者。况余财物。

    「尔时世尊」:在前边释迦牟尼佛说这一段经文之后,「复告曼殊室利童子言」:又不怕麻烦的、悲心切切,而再告诉文殊师利童子,就说了,「曼殊室利」,「有诸众生」:说假设若有一切的众生,「不识善恶」:他也不知道什么叫善?什么叫恶?善恶他混合分不清楚,「惟怀贪吝」:他所知道的就是一个贪心和一个吝啬,舍不得。

    「不知布施」:他不知道布施给其他人,不知道对其他人好。布施,就是以自己的所有,布施给这个所无的,那么这里边就有财施、有法施、有无畏施。财施,就把所有一切的财产,包括一切的技能都在内,来布施给其它人,帮助其它人。法施,是把自己所明白的佛法,看众生的机缘,观机逗教,因人说法,因病予药,那么这样子来利益众生,这叫法施。无畏施,就是看见人在那困苦艰难、危险的时候,非常地恐怖,所谓「六神无主」;在这个时候,你能安慰他,能以软言玉语,用很柔和的语言来安慰这个人,令这个人没有恐怖心,这叫无畏施。
 楼主| 发表于 2011-4-3 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财施、法施、无畏施,这是三种的布施。你没有财,你可以布施法;没有法,可以布施这个无畏,这都是布施。那么你能布施,「及施果报」:那你能再讲说这个布施的果报,好像《地藏经》上说「舍一得万报」,这是布施的果报。

    「愚痴无智」:没有人给他讲这个因果报应,他也没有这种知识,这叫无知──愚痴无智,没有智能。「阙于信根」:为什么我们人遇到正法,会狐疑不信,会生出很多怀疑?这就是信根不具足,也没有择法眼,你说的是,他想成非了;你说的非,他又想是。没有真正的智能来判断是道和非道这种的界限,判断不出来,这就叫愚痴无智。阙于信根,没有这个信根。

    「多聚财宝」:他把这个财宝聚得很多很多的,要做守财奴,所以「勤加守护」:早起想着我这个财宝到晚间,晚间想得睡不着觉,又想到天光。你看辛苦不辛苦?因为保护自己的财产,吃饭也没有味道了,睡觉也睡不着了,你看这是很苦的!所以勤加守护,想尽方法来守护自己的财产。

    「见乞者来」:若见一个讨饭的,或者乞食的,到自己这儿来了,怎么样啊?「其心不喜」:心里就很讨厌很讨厌的,说:「你跑到我这儿来要了,真是可恶!」「设不获已」:或者受这个环境的使然,一定要布施才可以,不布施嘛,就有麻烦了,这叫受逼迫来布施,是不得已的布施。「而行施时」:那么被压迫而做这个布施的时候,「如割身肉」:这真是所谓舍钱如割肉,像割身上肉一样的。「深生痛惜」:很舍不得的,心里都痛了!

    「复有无量悭贪有情」:又有无量无边那么多悭贪的众生,舍不得、孤寒鬼、刻薄、悭吝。「积集资财」:聚集这个资财。资就是物质,财就是财产;积聚这物质和财产。「于其自身」:就是给他自己这个身,「尚不受用」:他自己也舍不得用。什么东西都收藏起来,自己舍不得用,也不给其它的人用。「何况能与父母妻子」:他自己都舍不得用,他怎么能又会令父母、妻子来享用呢?他更也舍不得!「奴婢作使」:那么或者给他奴婢,或者他这个佣人,「及来乞者」:或者来和他要饭的这些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4-3 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彼诸有情」:这一类刻薄、悭贪、孤寒的众生,「从此命终」:一旦他死了,「生饿鬼界」:死了怎么样啊?因为他这么悭贪,总是不舍得,所以就做了一个穷鬼,做了一个饿鬼,做了一个守财鬼;「或傍生趣」:或者做了畜生,也不一定的。

    「由昔人间」:因为他以前在人间,「曾得暂闻药师琉璃光如来名故」:他偶尔在一个场合里头,听见人念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今在恶趣」:现在在这个三恶道里头,「暂得忆念,彼如来名」:偶尔就想起来这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了。「即于念时」:就在他这个念的时候,「从彼处没」:就从那个或者是饿鬼道,或者傍生,它就从那儿没有了,「还生人中」:又回来生在人世间来了。「得宿命念」:他常常知道自己前生是做什么,是怎么样的,得宿命通。「畏恶趣苦」:很怕这个三恶道的苦果,「不乐欲乐」:不再欢喜这个欲乐、吃喝玩乐了。「好行惠施」:那么就欢喜做一些个布施,布施给一切众生。「赞叹施者」:他也赞叹布施的这一类人。「一切所有,悉无贪惜」:他一切所有的,也都不那么孤寒了,不那么悭贪了。

    「渐次尚能以头目手足,血肉身分」:那么慢慢的,渐次就是慢慢的,一步一步来;尚能,他能勉强布施头、布施目、布施手足,或者布施血肉之身,「施来求者」:布施给向他来求的这一类众生;「况余财物」:况且其余的身外之物,那他更不会不舍得了,一定都能舍得了。

    布施是修福的一个法门,我们看一看世界上,为什么有穷的人?为什么有富的人?那个穷的人,就是舍不得的那个人;那个富的人,就是舍得的那个人。所谓「要舍才能得,你不舍就不得。」因为这个,我们人要把因果认清楚了,不要错因果。你一错因果呀,差之毫厘,就谬之千里。尤其我们到寺院里头来拜佛的人,到这儿都应该利益其它人,布施给其它人;不应该跑到庙里头来想找便宜,总怕自己吃了亏。甚至于到庙上来偷,偷这个饮食、偷财物、偷一切的一切,这将来一定会堕落三恶道的。所以你们每一个人回到家里,告诉你们自己的亲戚朋友,无论到哪一个庙上去,不要跑到庙上去找相应,找便宜,甚至于偷东西;这是最造罪业的一个行为了。假如你不告诉他,他造了罪业,你都也有份的,所以无论亲戚朋友,要明白告诉他这个因果循环的道理,不要昧因果,不要错因果。
 楼主| 发表于 2011-4-3 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看佛经上,都是教人布施,不是教人尽布施给自己,自己不要布施给旁人。我们学佛的人,要倒过来;倒过来,就是要利益其它人,这才是够上一个学佛的人。不然的时候,在佛教里头,做一个德中之贼,尽破坏佛教;甚至于各处去拉护法,想办法去攀缘,这都是造罪业的地方。在旁的地方我见不着,我就算想要帮他,他也听不见我对他讲这个话;你们各位,听见我对你们说这种的话,你们切记切记啊!要赶快觉悟,赶快回光返照、猛醒,快点觉悟过来。有过错的,就赶快把它改了;没有,那更要勉励,更要好好地做一个佛教徒,不要做一个似是而非的,在佛教里头尽混水摸鱼,在那儿想找种种的利益,甚至于在佛教里做生意,这更是将来一定会堕地狱的。以前有个人,在金轮圣寺就卖珠宝,到这儿来卖首饰,这将来的果报都是不得了的!所以各位一定要很小心的!不然堕落的时候,我也没有办法救你的。

    复次。曼殊室利。若诸有情。虽于如来受诸学处。而破尸罗。有虽不破尸罗。而破轨则。有于尸罗轨则。虽得不坏。然毁正见。有虽不毁正见。而弃多闻。于佛所说契经深义。不能解了。有虽多闻。而增上慢。由增上慢。覆蔽心故。自是非他。嫌谤正法。为魔伴党。如是愚人。自行邪见。复令无量俱胝有情。堕大险坑。此诸有情。应于地狱。傍生。鬼趣。流转无穷。若得闻此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便舍恶行。修诸善法。不堕恶趣。设有不能舍诸恶行。修行善法。堕恶趣者。以彼如来本愿威力。令其现前。暂闻名号。从彼命终。还生人趣。得正见精进。善调意乐。便能舍家。趣于非家。如来法中。受持学处。无有毁犯。正见多闻。解甚深义。离增上慢。不谤正法。不为魔伴。渐次修行。诸菩萨行。速得圆满。

    「复次,曼殊室利」:释迦牟尼佛悲心切切,恐怕我们众生还不听教诲,不注意药师琉璃光如来这种的大威神力,听见这种妙法,犹如风过耳一样,所以就又详细为我们末法众生来说这个法。说「若诸有情」:就是所有的一切众生,「虽于如来受诸学处」:说虽然学习佛法,也研究经典;可是「而破尸罗」:尸罗是梵语,翻译过来就叫戒律。这个戒律就是止恶防非的;可是他不止恶防非,就肆无忌惮了,不守戒律的轨则,所以说而破尸罗,就是破戒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8 22:14 , Processed in 1.006674 second(s), 14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