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尘客

[大德开示] 佛说阿弥陀经浅释--宣化上人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3-16 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阿逸多菩萨就是弥勒菩萨,是梵语,译为无能胜,亦即慈氏。此位菩萨专修慈心三昧,对任何人都用慈悲心,你骂他,他也对你慈悲;你打他,他也对你慈悲。无论人对他怎样不好,或是欺骗他、侮辱他,对他发脾气、生无明,他还是以慈悲待之。一切一切都是慈悲。他不仅对人慈悲,而且还爱护一切众生。他看所有的众生,就好像自己的子女一样,甚至比自己的子女更亲。他爱护一切众生无微不至,对众生的爱护和慈悲是无量无边。修慈心三昧须修忍辱,故他有这么一首偈颂:‘老拙穿衲袄,淡饭腹中饱;补破好遮寒,万事随缘了;有人骂老拙,老拙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唾在我面上,凭他自干了;我也省力气,你也没烦恼;这样波罗蜜,便是妙中宝;若知这消息,何愁道不了。'

    ‘老拙穿衲袄',老拙就是很愚痴的一个老年人,衲就是用针线补过的破衣。‘淡饭腹中饱',淡饭就是没有油盐,不加香油、酱油、糖、醋等调味料,淡而无味之食物,但能把肚子填饱。‘补破好遮寒',把破衣补好了,就可用来遮寒。‘万事随缘了',什么事情都是随随便便,“事来则映,事去则尽”,也就是到处随缘渡岁月,安份守己过时光。什么事情来了就来了,去了就没有了,这叫随缘了。随缘了也就是随缘不变,不变随缘。也就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一静一动,一动一静。‘有人骂老拙',有人骂我这老愚痴的人。‘老拙自说好',我自己说很好,很好。‘有人打老拙',有人打我这愚痴没有用的人,你猜怎么样呢?‘老拙自睡倒',有人打我一下,我躺著就睡著了。你说他是愚痴,还是怎么样?一般人被打,则瞪眼竖眉说:‘你为什么打我?'但他不但不瞪眼睛,而且躺在地上就睡著了,你说这妙不妙?若有人能用此方法,那是不错,真有修行了。‘唾在我面上',有人吐口痰在你的面上,你则无明火起三千丈:“你为什么这样侮辱我!”但弥勒菩萨则‘凭它自干了',叫它自己干了,我也不用手擦干它。‘我也省力气',擦干痰虽不费多少力气,但还是要用力,现在我把这力气亦省下来了。‘你也没烦恼',你一看这个人,我吐痰在他面上,他像没这回事似的。就想:‘这种人我不和他一般见识。'这样你的烦恼也就没有了。‘这样波罗蜜',什么叫波罗蜜?就是有人打你,你能睡著了;有人唾在你面上,你能让它自己干了,这就是波罗蜜,也就是忍辱波罗蜜。假如你连忍辱波罗蜜都不懂,那你学什么佛法呢?不要一天到晚学来学去,以为学了很多佛法,境界一来,却一点都不会用。‘便是妙中宝',这是妙之中妙,宝中之宝。‘若知这消息',你若知道这消息。‘何愁道不了',你还愁什么道不了呢?你要是用这样的忍辱波罗蜜,你的道业一定会了的,诸佛菩萨是不会欺骗人的。你若能跟弥勒菩萨学,一定会成就道业。
 楼主| 发表于 2011-3-16 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乾陀诃提菩萨,常精进菩萨',乾陀诃提是梵语,翻译成中文是‘不休息',不休息就是常精进,常精进也就是不休息。乾陀诃提和常精进这两位菩萨互相赛跑,他往前精进,他就不休息;一个是不休息,一个是常精进;一个常精进,一个就不休息;两个互相你看著我,我看著你;你不休息,我就常精进;你常精进,我就不休息。两个人昼夜六时行道,他给他作护法,他也给他作护法,也好像赛跑似的,你往前跑多一步,我也跑多一步,谁也不落后,所以常精进也就是不休息,不休息也就是常精进,这两位菩萨在无量劫以来,就是打同参的,什么叫打同参?就是两人在一起修行,你用功吗?我比你更用功;你比我用功,我再加多一点用功,两个人互相竞赛。所以一个叫常精进,一个叫不休息,这两位菩萨是真正的修道者,一切都是常精进,一切都是不休息。

    ‘与如是等诸大菩萨',‘如是等'是除了前面所讲这几位菩萨外,还有很多的大菩萨。‘及释提桓因等,无量诸天大众俱',释提桓因就是帝释,帝释就是三十三天的天主,也就是楞严咒中的因陀啰耶,所以懂佛法的人,才知道楞严咒中有诸天,有一切的鬼神王,有一切的大菩萨。不懂佛法的人,就说佛教中没有诸天,没有二十八宿,没有...,因为他不懂。楞严咒中二十八宿也有,一切诸天鬼神也都有。无量就是没有数量。天总起来说,有三十三天,要是分析来讲,每一天里边又有无量的天,也就好像我们这世界,此世界,他世界,无量诸世界;此国土,他国土,无量诸国土。天也是一样,也有无量诸天。‘大众俱',很多很多的都聚会在一起。
 楼主| 发表于 2011-3-16 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尔时'就是当尔之时,无量诸天、菩萨、声闻、罗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大家聚在一处的时候。释迦牟尼佛告诉最有智慧的长老,名字叫舍利弗。从这个地方,什么地方呢?就是印度的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的只桓精舍,从这开始算起,向西方过十万亿佛的国土,那个地方有一个世界,这世界名叫极乐世界。这极乐世界是最快乐的世界,至极无以复加,快乐到极点,再也没有比这世界更快乐了。这个世界,有位佛,叫阿弥陀。阿弥陀是梵语,意思是无量光,又可说是无量寿。无量光是光明照十方国土,无所障碍。无量寿是他的生命,经百千万亿大劫,亦不穷尽。这位佛成佛后,也是不休息,做什么呢?‘今现在说法',现在给大家说法。他是位有事做之佛,非无事做之佛,佛的工作就是说法。谁能说法就是佛的工作;不能说法就是魔的工作。若不说法度众生,此生等于白往还;像白走了一趟一样,什么也没得到,白费功!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

    这是佛自己设出问题来问舍利弗,因为舍利弗虽是大智,但亦不知怎么问才好。就像我曾问你们:‘下雨好不好?'你们也不知怎么回答,但我可举出一个比喻来,做土匪不喜欢下雨,因为走路一点也不好走,偷东西就不方便了。还有路上的行人,亦不喜欢下雨,因雨天路滑且天阴,难看清左右前后。但是种田的人,就很高兴了,花果谷米得到雨水的滋润,一定会有好收成。所以你们说:‘下雨好不好呢?'还有你们说:‘讲经说法好不好?'有的人喜欢听佛法的,就说:‘好。'有的人嫉妒佛法,就说:‘不好。'

    现在佛说阿弥陀经,本来应该由舍利弗来问,但舍利弗不知怎么问,所以佛自己设问题,自己回答。我们可以假设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佛先问:‘舍利弗,徒土何故名为极乐?'然后等舍利弗回答,这时大约等了五分钟,舍利弗还是没有话讲,虽然有那么大的智慧,可是不知道说什么好,对佛睁著眼睛,一点话也讲不出来。但是时间是宝贵的,所以佛也等不了了,便告诉他。佛说:
 楼主| 发表于 2011-3-16 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曰极乐。

    为什么这个国土叫极乐呢?因为‘其国众生',这个国家的众生,都是从莲华化生,也就是从清净所生,非欲爱所生。清净所生也就是没有男女欲爱的淫欲,所以他们没有众苦。为什么我们有众苦?因为我们的身体,是由父精母血这种污浊之东西所生出来的,一天到晚,男的想女的,女的想男的,一天到晚吃饱饭没事做,第一件事就想这个。故男女年龄一到,就想结婚,不结婚,就好像有件事没完成似的,这都是因为种子不净,因种子不净,所以心念亦不净;心念不净,则生种种的苦。现在讲经说法,无论讲多少,都是在讲这个。佛所说的经典亦是叫你没有淫欲心。没有淫欲心,就是清净大海众菩萨;有淫欲心,就是五浊恶世、鬼、众生。所以修道不修道就在这一点。能清净其心,就是功德无量;不能清净其心,则是罪过无量。罪过乃因心里不清净,由自性之因,成形相之果,造出的罪过。能自性清净,外面则无恶业之果报。所以你们学佛法,要是不懂真正的道理,则学几万万个大劫,也不能够成佛。要真明白了

    佛法的要点,说来说去,原来就是叫人要自净其意。你开悟,也就是不再有不清净的思想。为什么我们有众苦?就是因为我们念虑不清净。为什么极乐世界无有众苦?就是因为念虑清净了,故‘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没有一切的苦,而受一切的乐,所以才取个名字叫极乐世界。

    我们念‘阿弥陀佛'名号,是为自己开创、庄严并成就自己的极乐世界。极乐世界虽说远在十万亿佛土,但也并非一定在十万亿佛土之远。因它仍不出你我他之一念心,也就是说极乐世界即在你我他的心中。极乐世界即是自己本来的真心。你得到本来的真心,你就生在极乐世界;你不明白自己本来的真心,则不会到彼处。极乐世界即在你我他之心中,而非在心外。极乐世界清净不染,你我现前一念真心,亦是清净不染的。但我们在凡夫的境界上有所执著,有执著即是染污。如果你能空了执著,即刻就是极乐世界,即刻见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与众生无有分别,故言极乐世界不是那么的远。

    一念回光知道本来是佛,本来是佛就是极乐世界。能把染污心去了,亦即除去你的私欲杂念,没有妒忌心、障碍心、自私心,及利己心。你要像菩萨利益人,觉悟一切众生。你没有杂念、妄想了,那不就是极乐世界吗?故不必向外去找。

各位善知识,你们都有大智慧、大聪明。你们都比我更聪明,以后也一定比我更会讲法。现在只因你们不懂中文,所以我将一些‘老生常谈'告诉你们,以后你们可以说得比我更好。
 楼主| 发表于 2011-3-16 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是故彼国名为极乐。

    讲过‘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后,释迦牟尼佛等著舍利弗请问其中无量无边的道理;但舍利弗虽然聪明,却仍不明白。因为净土法门太妙了,是不可思议的法门,所以他无从请问,于是佛不再等他,又说:‘舍利弗,我再告诉你一些事,极乐国土有七重栏楣...'栏是横的杆,楯是竖的栅。还有七重罗网、七重行树,三种宝都是七数。七重栏楯是代表戒,七重罗网是代表定,七重行树是代表慧。此三种即戒定慧,三种都是七数,也即表示七科。何谓七科?即三十七道品: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分,共计三十七道品。是属表法。

    何以将栏楯代表戒?戒是止恶防非,即诸恶不作,众善奉行。止住诸恶,众善奉行即是戒?未受戒前可作种种妄想,但受戒后,即不可再作任何妄想,要作清净之想。万一起妄想时,应自摩其顶,自云:‘我已出家,而非在家人,一定要三业清净。'好像用栏杆栏著,故以栏楯代表戒。如果从栏上跳出去即犯法,因之七重栏楯是戒。何以将七重罗网代表定?定者不出不入之谓。所谓‘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如真有定力,则不必打坐。有什么境界来了,也不为所动。因任何时,其心已不为外境所转,故常在定中。譬如有一种美食,尝后又想再吃,就是没定力,甚或去偷吃,则不单是没有定力,更是犯戒了。你千万不要以为这只是一点小事,无所谓的。人做错事即是从小事开始的。所以一点小事也不能做错。小毛病并不容易改,但改了小毛病,即会有定力。无有不定时,任何境界现前时,则‘眼观形色内无有,耳听尘事心不知'。

    定即不为境界所转。譬如一个女人见到一个最英俊的男子而不生淫欲心,即有定力。男子见到一个最美貌的女人不生淫欲心,也是有定力。见如不见,闻如不闻,‘眼观形色内无有,耳听尘事心不知',即是有定力,七重罗网即表示定。现在你们对弥陀经的意思明白得更多了吧!

    ‘七重行树'。树都长得很高,代表智慧很高。有智慧即高,没智慧即矮,非身高而是智慧之高。有智慧即为七重行树,无智慧只如‘七重行草'。草会将你的心阻塞住,变愚痴了,一次次重复讲仍不明白。

    ‘皆是四宝'。四宝是金、银、琉璃、玻璃。极乐世界只有四种宝贝吗?极乐世界的宝贝是无量无边的,即使是我们这世界从未见过的,它也有。何以单单提出这四种宝贝呢?此四种宝贝譬如四种德行:涅槃四德,即常乐我净
 楼主| 发表于 2011-3-16 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常—寿命长。阿弥陀佛是无量寿。我们生到极乐世界也将是无量寿。想得长命,应求生到极乐世界。该处人人都得无量寿。又名常德。

    二、乐—极乐世界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

    三、我—彼土有八大自在我,又叫我德。何谓八大自在我呢?即八种大自由,八种作用,八种力量,八种神通,八种妙用。

    (A)以一身现无量身。假使有百人请你应供,你都可以同时分身至每一家中应供。一身可受无量供。

    (B)以一尘身遍满三千大千世界。一尘现一刹,一刹现一尘。一国变成一粒微尘那么小;一粒微尘变成一个国家那么大。

    (C)大身能轻举远道,以大身腾飞到远处。

    (D)能现无量类种种之众生同住一处。我们看山是山,其实山中有诸佛菩萨之宫殿。某一徒弟说某地有许多人在修道。他能看见,你们却不见。其实山或海中都有诸佛菩萨在说法,但你们不知道。

    (E)诸根互用。眼睛会说话,耳朵会看东西,鼻子会吃东西,或眼睛也会吃东西。何以故?六根可以互用,每一根都具六种作用。好比证果圣人可以用耳朵与菩萨说话,但你们看不见。你如相信,也会有这些力量;但因你不信,故不会有这力量。你都不相信此事,怎会有此种能力呢?

    (F)得一切法而无法想,没有所得之想法。犹如心经所说:‘无智亦无得。'也没有智慧,也没有所得。

    (G)一偈甚至一字可说无量劫而未说完。因得自在无碍辩才。横说也是法,竖说也是法;顺说也是法,逆说也是法;怎么说都是法。因得八大自在,喜欢说什么,都会受欢迎。即使骂人,人们也喜欢听。因他自在,别人听了亦自在。

    (H)身遍尘刹。身体遍满尘刹,犹如虚空。虽然没有身体,却遍满尘刹,亦是因自在的道理。本经后面也讲到‘常以清旦,各以衣祴,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为何在清早,可以到他方去供养十万亿佛?即因得到八大自在,故极乐世界四宝庄严,即表示涅槃四德。

    四、净—是涅槃四德中最后一德。四宝周匝围绕,是涅槃四德圆满,圆融无碍,故名‘极乐'。
 楼主| 发表于 2011-3-16 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四边阶道,金、银、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楼阁,亦以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而严饰之。

    前面经文赞叹极乐世界陆地之微妙殊胜,现在这段则赞叹极乐世界水池之微妙不可思议之境界。

    佛说了‘七重栏楯,七重罗网,及七重行树...'种种庄严后,本来欲等舍利弗再请问极乐世界的境界,但大智舍利弗还是不知从何问起,等了几分钟,释迦牟尼佛见这位最聪明的弟子,仍未能找出问题来发问。于是自己又说下去了:‘又舍利弗,极乐世界有七宝池...',娑婆世界也有池,但都是用泥土或木材造的,没有人用金、银、琉璃等七宝造池。即使富如欧纳西斯可买一岛,但仍未能用七宝造池,与极乐世界实在相差太远。七宝中第一为金,梵语叫‘苏伐刺',翻作金。‘阿路巴',翻作银。琉璃是梵语,译为青色宝,又名‘不远',即很近之意。因产地与摩羯提国很近。

    玻璃又名‘水玉'。

    玛瑙亦是梵语,翻为‘大见',是宝物上有一道道像车迹的纹路。赤珠,梵语叫‘尸胝诃目多'。玛瑙,梵语叫‘阿湿摩竭婆'。

    佛见舍利弗不懂得向佛请法,于是又对他说:‘极乐国土内有七宝池,这个池是天然而非人造,故名七宝池。池内充满八功德水',此水有八种功德:(1)温凉;即温暖凉爽之义。若人下了水池后,想其热则热,想其凉则凉,此是不可思议之功德。(2)洁净;人间的水只有越洗越脏,但是人到七宝池内洗澡,不但不会将水洗脏,只有越洗越洁净柔软,其水如牛奶似的,又滑又舒服,这亦是种触尘,但这触尘很微妙,再也没有比这更微妙的感觉了。(3)甘美;此水不用喝,只要用来洗身,身心也会觉得甘甜。当我住在香港观音洞时,洞内亦有一甘美泉水。一日,有一位弟子在我那儿吃过面后,喝了一点泉水,她很惊奇的问我:‘是不是泉水内加了糖?'我说:‘没有。'她又问:‘怎会那么甜?'我说:‘这是观世音菩萨的甘露水给你喝。'她听后,就高兴得不得了。她见我的衣袍已破旧不堪,就为我做了两套新袍,我想这可能是她喝了甘甜水之缘故。(4)轻輮;此水不重而轻,非常柔软。(5)润泽;润即柔润,泽即光泽。脏人可洗成干净,即使你是黑人,也可变成白人。故洗完澡,身上有股光气。(6)安和;用此水洗浴后,身心皆安详和气,无一点脾气,没有无明火,也无烦恼。因安和之缘故,即使有人骂你,也不会发脾气;若人打你,你也觉得被人打一下,有什么关系呢?和谁都和平相处,看!这有多好。(7)除饥渴;人若用七宝池的八功德水沐浴,不喝水也不觉得饿,更不需喝牛奶或吃面包,所以极乐世界就那么妙!(8)长养诸根;用此水后,能令人的诸根获得清净;盲者可以重获光明,聋子可以恢复听觉;若鼻子不通气,不知香气,用此水一洗,就通气了,无论什么样的鼻病,皆可痊愈?亦可令人开胃口。手脚也可各办其事,而不觉得疲倦,非但如此,还可以增长善根,消除恶业,你看这功德有多大!我们应赶快修行!早日到极乐世界的七宝池内沐浴,然后才能长养善根。以上乃是八功德水之大意,若要详细说,每一种功德说几个大劫也说不完的。

‘充满其中',八功德水有八种自在的功德、八种快乐的功德,及八种微妙不可思议之功德。此水把池子都充满了。‘池底纯以金沙布地',七宝池的底纯粹是用金沙铺地。总之,凡是人到了此七宝池后,无论什么业障都能消除,故应早日修成极乐世界,以除业障。什么是业障?就是心里有所不愿意的事,或心生烦恼,都是业障。无业障,则无烦恼;业障是助长人之烦恼。

    人间以柏油铺路,以为是很好了,但是在西方极乐世界中,却是以金子铺路,乃至与银、琉璃、玻璃等混合而成,五光十色,整条路都放光明。水池上之琼楼玉宇,亦以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而严饰之。为什么用这些宝贝来庄严呢?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宝贝来庄严道场?此乃阿弥陀佛之万德所成就的,即其功德圆满了,故用七宝而严饰之。
 楼主| 发表于 2011-3-16 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池中莲华,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

    这个池有一百个大海那么大,其中莲华大如车轮,但非人间之车轮,乃大如转轮圣王之车轮。其车轮有一由旬之大(小由旬四十里,中由旬六十里,大由旬八十里)。此池中之莲华有八十里大。若非大莲华,则不能与如巨海之池相衬。我现在以一首偈颂来赞佛:‘大圣主阿弥陀,端严微妙更无过,七珍池华四色涌金波。'

    世上没有比阿弥陀佛之相更好、更微妙端严。七珍池即七宝池,水内华四色,其波浪如金色。‘微'者,言其水非常柔软香洁,看似有水,但用手一摸,却似无水似的,很微细的,但手还湿著,故言‘微'。‘妙'是妙不可言。其水不但微妙,且香气洋溢,能令人闻后,发菩提心,决心修行。但是我们闻了世间的香味,就跟著跑了,为其所转。如人爱擦香水,一般人都著到香尘上了,此即染污,这是色声香味触五尘之境界。但是到了极乐世界的人,只有发菩提心,而不会有染污之心。故修道人心须看破五尘之境。第一勿执著于色相,因为最美貌的人,也只不过是一层皮,里面不是脓,就是血,故不要迷于美貌的色相上。如楞严经上,摩登伽女最爱阿难,最放不下他,故佛问她:‘你爱阿难什么?'摩登伽女说:‘我爱他的眼睛。'佛说:‘那我把他的眼睛挖下给你好了!'摩登伽女说:‘啊!那怎么行?挖出来的眼睛还有用处吗?'佛说:‘既然没有用处,那你还爱他干什么?'佛为她如此一说,她当下即破其色执,而证四果。故人勿执著于色相,但另一方面也不离色相而修行,这要借假修真。

    我们也不要为声尘所迷,不要执著美妙音乐而沉迷。刚才我为你们唱的赞佛偈颂,并非唱歌,而是在说法。

    人也不要执著于香尘上;当我在香港时,有许多人欢喜到我身边,说我身上有股香气,我觉得真是讨厌,以后我弄点臭东西在身上,谁也不再来了,他们就是著住到香尘上了。其实一切唯心造。有定力的人,香不知香、臭不知臭、美不知美、丑不知丑、好听不好听,也不起执著分别,此即修行之功夫。会用功夫的人,别人对你好不好,都是一样,不会为六尘境界所转。有定力的人,则不会随著舌头意思,去尝味道的好坏。然而并非叫你如木头似的,不知味道的好坏,而是叫你在吃东西时,不要起分别心,好不好都照样吃。如是乃至触觉,也要看破放下。极乐世界上有四种莲华:青莲华、白莲华、红莲华,及黄莲华。这四种莲华有四种光明。此四种光明表示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等种种法门。所以现在我们听了阿弥陀经,念了阿弥陀经后,就应该修定力。你若有定力,现在就是极乐世界。若无定力,即使身在极乐世界,也会跑到极苦世界。有定力的人,虽身在极苦世界,也能转为极乐世界。人若能除去烦恼,一切都没有问题(Everything's? OK. ,No? Problem),这不是极乐世界是什么?
 楼主| 发表于 2011-3-16 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又舍利弗,彼佛国土,常作天乐,黄金为地,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华。其土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祴,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饭食经行。

    释迦牟尼佛说:‘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在其佛国内,常有天人作天乐,以黄金为地,于昼夜六时(初日、中日、后日,及初夜、中夜、后夜。昼三时、夜三时,共为六时),皆从天降下曼陀罗华雨。'曼陀华,是梵语,译为‘思意华',你想怎样就怎样,恰到好处,又叫大白华。

    ‘其土众生,常以清旦(早晨太阳刚升起),各以衣祴,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但是所花费的时间只需一小时,约是一顿饭的时间。为什么这些众生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遍游十万亿诸佛国土呢?就因为他们证得八大自在我,遂心如意,得到如意通,任运来往其所欲往之处。故我们拜佛时,要观想我们的身体也是遍满于十方无量诸佛国土,在诸佛前向佛顶礼。你能观想法界,身体就是法界了。故言:‘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还到本国',本国即是极乐世界。‘饭食经行',用过饭即去经行;经行即是走,饭后散步之意。
 楼主| 发表于 2011-3-16 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复次舍利弗,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其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

    佛本欲等舍利弗发问,但舍利弗还是未能发出问题,故佛又再为他及大众多说一点:‘舍利弗,极乐国土,常有种种奇妙杂色的小鸟,又有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它们的颜色特别好看,花花绿绿,或是杂色彩鸟,如世上之凤凰等。鹦鹉会说人语,若人教它说中国话,它就说中国话;教其讲英语,它也会说英语,见人来时,会说:‘客人来了!'或说:‘Hello! How are you!'所以若人能教其念佛名号,它们也能凭其念佛之功德,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舍利即鹙鹭,它的眼睛很美丽。迦陵频伽是梵语,译为好声鸟,或好音鸟。因它未孵出前,在蛋里所叫的声音比一切小鸟的叫声都好听,所以叫好音鸟。共命之鸟,乃两头一身,你有没有见过?它们得此果报,是因为前生为人之时,淫心太重,夫妇之间太过恩爱,一天到晚爱行淫欲,淫心不断,故堕落而成两头一身之鸟类。,识心有两个,但是所受的果报却相同,即所谓‘识别同报,共命之鸟'。所以入不要有太大的淫欲心,否则将会堕落为共命之鸟。有入却说:‘我喜欢做这种鸟类!'你不要以为做小鸟是很好玩的事。须知此等飞禽之类,当鸟身的寿命结束后,就会堕入地狱受苦。不要以为它们很自由,想飞就飞,想落就落,将来可怕的果报是不可思议的。有智慧的人,不做愚痴事,就不会堕落;无智慧的人,才会造业而堕落。

    ‘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这六种鸟于昼夜六时,皆出和雅音,互相唱和,发出美妙之音乐。其实这些鸟类是阿弥陀佛之功德所化现,助佛说法,使法音宣流。因为在西方极乐世界中,是无有众苦,没有畜生、饿鬼、地狱等三恶道之果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8 20:21 , Processed in 0.271446 second(s), 13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