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刹那

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解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6-23 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那个心,今天不提醒,一会儿就跑了。说:“你吃饭吃什么?”“这是馒头,这是面做的。”我们一念之间就跑了。过去那禅宗不是那样,师父天天考你,天天问你,道友之间也互相问道,就是要提起你的正念,让你时时地归入心。最后,虽然你没有见道,但是你的念头、脑子里全部都离相去了,做离相的这种思惟。你不敢再去思惟那些有相的东西,等你思惟有相的东西,他就拿香板打你,或是给你一句,或是干吗的,所以那个方法是很好的。


但是现在,说老实话,人的根基也就那样,没办法。有的人认为是一种“说大话”,这是不正确的。说:“你看,搞得像个什么似的,个个都像得道似的。”他生起了一种嫉妒心。实际上,那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修行得这么修,我们讲法也得往这上讲,是不是?你不这么讲,最后你连修都不知道往哪修,你连念头都不知道怎么提起来,这也是不行的。


所以说,我们应该时时地三皈依,这个是大家公认吧?咱不提心,咱提三皈依行吧?你一提心,他说:“你们这尽修一些高层次的。”他不满意。咱不提高层次,咱提三皈依行吧?这个他都是认可的。三皈依是什么?三皈依就是心,它没有别的,一切成就都在三皈依上,所以我们应该时时修心。


像《毗尼日用切要》里面讲的,喝水应该作如是观,那都是在讲,你时时归心。它主要讲什么呢?早晨穿鞋怎么穿,漱口怎么漱,吃饭怎么吃,甚至连方便怎么做,都给你讲了。那叫什么?那就是在叫你修心。你以为是干吗呢?以为是叫你背一背就完事了?那不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23 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比如说,你要是上厕所了,去方便,你要是不漱口,不按照这个做,这个环境就已经把你污染了,留下那个种子印象,你就抠不出去。如果你按照那个咒去念,按照那去做,马上就把你那个相——你所得到的那个坏相就破掉了,不但把它破坏掉,而且还能通过它来摄你的心,把它变为你的心的一部分,你还能得到受用。你别看我们天天用它,没有办法,我还要利用它修道呢。


所以你们作为沙弥来讲,那《毗尼日用切要》确实得老老实实地背,天天得用。你天天用就是天天在用心。为什么你洗手都要诵咒呢?你虽然天天洗手,但如果不诵咒的话,就落在生死里。你诵咒再加洗手,这样的话,一下就成就了,你这种念头马上就克服掉了。要不你就留下了一个生死的念头,因为念念在生死之中。


我们有时候就不注意,好的东西都给扔了,都以为是背一背,都是为了应付将来受戒考试用的,实际上那都是无价之宝。说老实话,给我们的太多了,而我们知道是宝贝的太少了,应用的太少。有时候这一生就非常可惜了,很辛苦地努力,但不知道修心,所以很难去得道。


如果你要是知道这些东西,知道这都是修心很好的一个办法,也知道念念在生死,你就会用功了,你还敢再打妄想?像你爬高似的,爬到高处,你打个妄想,一会儿不定从哪地方掉下来了;掉下来,不定把你摔成什么样。


这一章我们就讲到这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23 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十一章 直心出欲



我们下面讲第四十一章,“直心出欲”。


第四十一章 直心出欲


佛言:夫为道者,如牛负重,行深泥中,疲极,不敢左右顾视,出离淤泥,乃可苏息。沙门当观情欲,甚于淤泥,直心念道,可免苦矣。


【释】第四十一章,佛告诉人,要直心修道,直心思惟道,要以念念想要出离情欲淤泥,作为自己的目的。


“佛言”:佛说。“夫为道者”:我们修道的人。“如牛负重”:就好像牛身上负担着很重的东西。“行深泥中”:走到很深很深的泥里,拔不出腿来。这只腿拔上来,那只腿又陷下去。“疲极,不敢左右顾视”:这头牛疲倦到极点了,连向左右看一看都不敢。“出离淤泥”:出了淤泥之后。“乃可苏息”:才可以稍微地轻松一点。


“沙门当观”:出家的沙门,比丘、比丘尼应该观想“情欲甚于淤泥”,情欲的念头比淤泥还厉害。“直心念道”:要一心,直心地思惟修道。“可免苦矣”:才能免去陷溺淤泥的痛苦。
这个讲得非常好。说“夫为道者,如牛负重”,我们已经像牛一样,负着很重的东西了。说:“我们修道怎么像牛负重一样呢?如果我们不修道会怎么样?”不修道,你就是那个重物,连个牛也没有,你被压得已经不存在了,除了那个重物没有别的了,别说走一步,半步你也走不了,什么都不是。


你想修道,就像牛似的,虽然负着重物,但终归是能走,这就不错了,但是不能就此而完,而且呢,“如牛负重,行深泥中”。修道,因为他带着无始劫的业力和习气,那都是很重的负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23 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行深泥中”,走到那个深泥中。我们都知道,拔出这个腿,那个腿又陷进去了,那是深泥中,不是浅泥。特别是草地那个淤泥,有时候你不赶紧走出去,一会儿就没进去了,越晃越深。那淤泥就是那样,越晃就越陷越深。听说过去红军过草地,人一会儿就没进去了,救都救不了。一会儿,这个活生生的人就陷入那个泥里了;再过一会儿,就没到脖子那块;再没一没,这嘴、眼睛就没了。人就这么没了,你救都救不了。


这个“行深泥中”,我们应该知道它的可怕性。深泥代表什么?就代表了欲望和情欲。这个情欲和淤泥是一样的,你要是稍稍地在那站一站,说:“我体会体会,这个淫欲是什么,里面是什么东西啊?这有什么可看的东西?”你想在那站一站,那个东西就开始往里陷,就像站在淤泥里了。你想再活动活动,那陷得更深。你越看越想活动,在淤泥里一活动,妥了,很快就陷进去了,最后就是没顶之灾,你整个就被淫欲所吞灭了。你再想活命,喘口气,再呼吸这种自然清净的空气,再也不可能了。


世间上有多少人都陷入这个情欲里去了,不能自拔。本来应该是好心修道的,想成佛的,由于他的淫欲心起来了,不知道控制,而且没有这种智慧,也是往昔无始劫造的业力,最后陷于情网。有的跟着女人跑了,有的是搞同性恋去了,甚至采取了种种的淫欲行为,最后“哗啦”一下就下去了;下去了,你再想出来就不可能了,越陷越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23 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因为确实有这样的人,一念知道生死无常,出家了,而且当他出家的时候也是很努力的,但是最终还是陷进去了,而且不能自拔,甚至还诽谤别人。说这个大德那个大德都搞同性恋,谁都搞同性恋,谁都错,就他搞的那东西都是正确的。人家问他:“你为什么吃肉啊?你出家了怎么还吃肉?”“啊,密宗说了,吃牛肉羊肉不犯,可以吃。”


本来是好心行道,最后结果就是这样的,做出种种的非法事情,那是很痛心的。究竟是什么原因?他好像在物质上有了很多的贪欲,实际上第一步是先堕落在情网里、欲望里,他第一个犯的就是这个欲望,因为贪着这些物质和饮食的东西,必然引起欲望,如果这个情欲一旦犯了以后,他再想回头就回不来了。


他的想法:“这一生就那么地了。”实际上他哪知道,这一生那么地了,你生生世世想再脱离地狱,那都是不可能的,你就在地狱里受报去吧。他不知道,以为就是这一生,实际上把生生世世都给毁了。甚至还发愿,要把所有的人都拉进地狱去,就这么可恨、可怕。


所以一旦陷入这个情欲里,就会越陷越深,做出第一步就有第二步跟着,第二步跟着就有第三步,最后一发不可收拾。我们现在就像负重的牛一样,应该深知这个深泥中的危险性,绝不能在淫欲上停半点步。我们应该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去打这个妄想。就像疲极了的牛似的,非常累,也“不敢左右顾视”。那老牛看出来了:这玩意,我要是停留一步,一下就掉进去,就别想再活命了。所以不管怎么疲劳,也不敢左右去顾视,看一看,观察观察,那都不敢。只有一条路,就是赶紧出淤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23 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不知道,你所谓的非常累的这种感受,只是你自己的妄想所产生的一种感受,并不真实。说:“我心力交瘁。”你交瘁的是你那个身体和你的感受,你把这种感受当成心了。我们只要是行道,那心里只能是越行越清净,你别把你这个生理的感受当成心来处理。


说:“我这个心里头疲劳,我怕物极必反。”你真正行到自己都不能理解的那个地步了,甚至上火,眼眵也出来了,耳朵也有点发聋了,而且做事情也发蒙,东一头西一头,都不知道干什么好了,就是想一心行道,一心持戒去修行。我们如果有这种勇猛的心,最后的结果,就会很快的出淤泥。


你不能说:“我疲劳得眼睛也上火了、牙也疼了,生几个口腔溃疡,我这身体、胃也不好,那也病了,风湿、感冒了,得了,我休息休息吧。”哪敢这样休息?就得赶紧地控制自己的欲望心,赶紧地奔道去修行,得出这个淤泥。你出来以后才可以苏息,就是休息休息,你得这样啊。那我们的心什么时候能出?什么时候出什么时候休息,不出永远不休息。得有这种心,你不做这种心理状态,你就不好使。


所以说,我们应该赶紧出淤泥,那危险。这不是假设的敌人,是真正的敌人。我们所看到的敌人往往还不见得是真正的敌人,真正的敌人就在我们的念念之中。


所以佛就告诉了,“沙门”,就是出家人,修清净道的人。“当观情欲,甚于淤泥”,你看淤泥那么危险,它比淤泥还厉害。为什么比淤泥还厉害呢?淤泥只能让你死今生这一次,情欲会使你生生世世不得出离。灭掉这一次,以后生生世世你想再去修佛法就不可能的了,不知道得过多少劫,这就不是几年的问题了,是多少劫啊,你都不能修道了。


甚至连父母名字都闻不到了,别说师父了,什么叫出家人你都不知道了,脑子里一片空白,就是情欲。男的抱火柱,女的睡铁床,你还有啥?没有别的了,甚至堕落畜生里,没有智慧。那可把你生生世世都毁了。所以说,我们应该深知情欲的厉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23 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佛就告诉我们,要“直心念道”。这里指的直心,就像《楞严经》里讲的,从树林里拉木,你得直来直去,不能再拐弯抹角了。说:“我今天这么修一下子,去欲望心,明天我又放松一下子,后天我又再紧一紧。”那不行,你只能是直心用道,一个劲地赶紧出来,不要打妄想,不要想别的了,就是赶紧地出来。


像后面有个人来追你似的。有小鬼来追你,要把你锁走,你这时候就在逃命,就那种心。如果人都是那个精神,我跟你说,肯定能逃出去,如果不这样的话,是逃不出去的。所以说要“直心念道”,这样的话,“可免苦矣”,你才能逃离这个。


我们前面已经讲过了,那个被判刑的人,当有了一丝生机的时候,国王给他说了一句话,说:“如果这个油不洒出来,就可以不杀你。”我们也是这样,出家就获得了一丝生机。我们本来就属于那种犯人,被判死刑的人,这时候国王给我们下令了,国王就像佛似的,下令了:“如果你不让这个油洒出去,就可以免于死刑。”我们现在就是这样。


我们过去在世俗间就像判了死刑的人,出家了,就等于这个国王给我们机会了。那我们怎么办?还敢两边看看?这面是什么女人跳舞,那面唱歌,那个男的怎么怎么地,唱得怎么好,还有什么说相声、看电视……还敢看这些东西?啥都不敢看了,是不是?你一看,马上就是砍头罪。我们只有一心地,干吗呢?赶紧地保护这个油别洒出去。


那什么是油呢?就是你的欲望。什么是洒出去?只要你欲望心一起来,就有漏,有漏就洒出去了。就别想这些事了,赶紧地护命。所以说,你真正护命的时候,别人叫你看着外面,什么山河大地啊,说那个星星怎么样,你根本就不知道,他叫你看也不好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23 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像来果老和尚,到禅堂好几个月了,都不知道禅堂里面供的佛像是什么样。人家问他:“那佛长没长胡子?”他不知道。原先他稍微往那个方丈室瞅了一眼,那个方丈的侍者就说了:“你看什么看?不知道用功,心散乱。”就瞅一眼,他都说你。


我们现在就不行了,有时候眼睛到处乱瞅。该低头的不低,低头不一定要把脖子使劲低,最起码的,眼皮稍稍往下瞅一瞅,走道时有虫子得看着。有人说:“都这样走,那谁管谁呀?”那不行,你得把你的眼睛低下来,得看道,不要向两边看,一会看看这个山,一会看看那个,“啊,这个地方挺好。”好来好去,你只要这一念好,你已经陷入这个生死的漩涡里去了,不能打那妄想。


过去有一个出家人修道,住在一个山洞里。有这么一天,有人上那个山洞里去拜访他。“哎呀,师父,你住的这个山洞太好了,你看上面雕刻了那么多的文字。”就在那山洞的棚顶上。他说:“是吗?”他惊讶了,他说:“啊!这里面还有这个东西,我怎么不知道?我住了五十年都不知道有这个东西。”五十年都没有抬头看看房顶是什么样,五十年哪!


如果是我们呢?别说五十年,连五个小时都过不去,左右都得看个差不多少,连老鼠洞都得翻开看一看,是不是?人家五十年都没有发现上面还有什么文字、雕刻,没看过,眼睛从来没有抬过,五十年哪!你想一想,修道都得这么修才行。


所以宣化上人讲了,你有眼睛都得是瞎子,有耳朵都得是聋子,你这才能修道呢,要不你离道就远了。所以说,我们应该直心,就是一心,不再打妄想了。


好,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23 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直心出欲”就是让我们精进行道,在心地上下功夫,念生死无常,不要打妄想。更得认识欲望甚于淤泥,能给人带来灭顶之灾,能要人的法身慧命。所以我们应该勇猛地精进,只有勇猛精进,你才会达到“直心念道”。


你老在那东想西想,老散乱,有时候你想求直心,也是求不到的。求直心也得靠功夫的,也得去做的,不是我在那坐着就有直心了,得摄住妄想才会有直心。不拐弯,没有“我”字,那个心才能直;有“我”,心就不能直了。“直心念道”,念修行,这样的话,很快就出去了。“可免苦矣”,可以免于苦,以后就不再受这个欲望的苦了。


我们现在都知道,欲望给我们带来很大的烦恼,我们出去都不敢出去,眼睛也不敢睁,见到女人、闻到香气,我们都有一种起心动念的感觉。说老实话,确实比看到老虎都可怕,比看到蛇都可怕,确实是很麻烦的一个事情,也是非常危险的一个事情,不加小心就掉进去了。它处处要你的命,它不是要你别的命,是要你的法身慧命。如果你这一生堕落到那里了,你就别想再好了,而且你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所以说女人最脏、最可恶,但是这个事也没办法,我们只好自己加小心,一定要想办法跳出去。想离苦就得精进行道,只有精进行道才会达到直心,只有直心才会有脱离苦海的开始,它这是一个过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23 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十二章 达世如幻


佛言:吾视王侯之位,如过隙尘。视金玉之宝,如瓦砾。视纨素之服,如敝帛。视大千界,如一诃子。视阿耨池水,如涂足油。视方便门,如化宝聚。视无上乘,如梦金帛。视佛道,如眼前华。视禅定,如须弥柱。视涅槃,如昼夕寤。视倒正,如六龙舞。视平等,如一真地。视兴化,如四时木。


【释】最后第四十二章说明,佛陀平等观察一切诸法,来破一切众生的执著。我们人间的一百年,在忉利天只是一昼夜;这个娑婆世界的一大劫,在极乐世界也只是一昼夜,所以一切都是虚妄不实的。


佛说,“吾视王侯之位”:王是国王,侯是诸侯。诸侯比皇帝小一点,皇帝譬如总统,诸侯譬如省长,这都是很尊贵的。可是佛看国王和诸侯的地位,“如过隙尘”:好像空隙里的尘土一样,没有什么价值,没有什么可执著的。


这个“过隙尘”,在太阳光底下,当光线特别足的时候你就可以看到,空中的那个灰尘就在光的中间不断地摆动。照得越明就看得越清楚,看到这个尘一会儿起来一会儿飞扬。它非常微小,要是平时我们还看不到有灰尘,实际上我们的空气中充满了灰尘,只有在强光下你才能看着。


这是佛告诉我们的很真实的事情。我们现在的人一看到王侯之位,简直就是不得了了,而且非常羡慕,并且是自己追求的目标。但是佛看这些东西就是一场戏,而且是一种没有智慧的一场戏,所以佛说是“过隙尘”,就像尘土在空中不断地摆动,很微小,而且很不值得的,就是这么点事情,没有什么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6 19:14 , Processed in 0.138924 second(s), 13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