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心是莲花开

[佛化生活] 名寺古刹(连载)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6-8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江苏金山寺

[历史沿革]
镇江金山江天禅寺,位于江苏省镇江市,简称金山寺或江天寺,始建于东晋明帝时。初名泽心寺,唐朝时改为金山寺,北宋宋真宗将其改为龙游禅寺。1687年康熙皇帝到金山寺游玩,看到金山四面环水、顶天立江,于是就把金山寺改名为江天禅寺。1948年发生火灾,大雄宝殿和藏经楼毁于一炬。1949年后,政府几次拨款修整寺院,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寺院进行了全面修缮。1985年动工重建大雄宝殿,1990年建成并举行了大殿落成及佛像开光仪式。金山江天禅寺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金山江天禅寺不仅是佛教活动场所,还是镇江市著名的旅游胜地。金山是水陆法会的起源地,江天禅寺自开放以后非常重视僧才的培养工作,创办有金山佛学院,重在培养学僧字正腔圆的唱练,熟练掌握水陆仪轨。
[寺院胜景]
金山江天禅寺打破寺院坐北朝南,分三路的布局,大门西开,正对江流,布局依山就势,使山与寺融为一体。金山之巅矗立着慈寿塔、江天一览亭、留玉阁;大、小观音阁围绕山顶;七峰亭、妙高台、楞阁台等环绕山腰;法海洞、仙人洞、白龙洞等镶嵌山壁;大雄宝殿旧址、天王殿、藏经楼、念佛堂、方丈堂依傍山顶:各种建筑以曲廊、回檐和石级相连,形成楼上有塔、楼外有阁、阁中有亭的“寺裹山”的奇特格局,集中体现了唐、宋、元、明、清各朝建筑的艺术精华,被称之为“绝胜的金山”。 江天禅寺的建筑开创了一种盛极一时的建筑流派,北京颐和园的万寿山,承德避暑山庄的“天宇咸畅”,以及扬州瘦西湖的“小金山”等都借鉴了江天禅寺“山被寺裹”、“塔拔山高”的建筑艺术。
金山江天禅寺自东晋至今,历经沧桑,屡有兴废,曾用名江心寺、泽心寺、龙游寺等。1948年发生火灾,大雄宝殿和藏经楼毁于一炬。1949年后,政府几次拨款修整寺庙,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金山江天禅寺重新交给佛教团体管理,对寺庙进行了全面的修缮。在慈舟方丈带领下,1985年动工重建大雄宝殿,1990年建成并举行了大殿落成及佛像开光仪式。新建的大雄宝殿既保持了佛教寺庙的建筑特色,又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歇山重檐,飞椽斗拱,雕梁画栋,坚固庄严。红色廊柱,黄色琉璃瓦,内外是精美的彩绘。把殿堂内外装饰得金碧辉煌。内供释迦牟尼、阿弥陀佛和药师佛三尊大佛,仪态安详,端坐在正中的莲花座上。两边是十八罗汉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大佛背后是巨大的海岛塑像,十方三世佛、菩萨、护法诸天隐现其间。海面上有十八尊者像,海岛观音独占鳌头,两侧侍立善财、龙女,法像庄严。大殿正中悬挂着赵朴初先生题写的“大雄宝殿”金字匾领。
寺内还有天王殿、伽蓝殿、祖师殿、华藏楼、枕江楼、观澜堂、永安堂、海岳楼等主要殿堂,还有大彻堂、三禁堂、玉鉴堂等。最引人注目的是金山之巅的慈寿塔。
慈寿塔最早建于南朝齐梁时代,原为两座宝塔,南北相对而立,后倒坍。宋哲宗元符年间(1098-1100年)建成一座八角七层塔。明朗隆庆三年(1569年),明了法师重建,清同治、光绪年间加以修葺。现存的塔是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修建,砖身木檐,仿楼阁式,七级八面,每级四面开门;在楼梯盘旋而上,每层有走廊和栏杆可凭栏远眺,面面景色如画。东面焦出如碧玉浮江,南面长山葱葱郁郁,西面的金山鱼池波光粼粼。北面的瓜洲古渡在烟波中若隐若现。
金山还有法海洞、白龙洞、朝阳洞和仙人洞“四大名洞”。其中法海洞最为有名,洞中供奉着法海和尚的石像。法海俗姓裴,是唐宣宗远相裴休之子。他初来金山时,寺庙倾毁,杂草丛生,半山崖有一条白蟒蛇经常出来伤人,百姓不敢上山烧香。法海勇敢地与白蟒斗法,将白蟒赶入江里。他燃指一节,立志修复古刹。在僧徒和周围群众的支持下,法海修庙盖屋重续香火,被称为“开山裴祖”。法海圆寂后,弟子们在他坐的石洞里雕了这尊法海石像供奉他。
民间有法海和尚自恃神通广大,干涉青年婚姻的传说,《白蛇传》使法海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它的传奇色彩反而掩盖了作为金山江天禅寺祖师、一代名僧的本来面目。
[当今住持]
心澄法师,1963年生,江苏东台人。1983年出家。中国佛学院研究生毕业。历任金山江天禅寺监院、金山佛学院副院长兼教务长。现任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江苏省佛教协会副会长、镇江市佛教协会会长、焦山定慧寺方丈、金山江天禅寺住持。著有《佛教艺术初探》、《佛教伦理道德与社会公德初探》等。
[交通通讯]
地址:江苏省镇江市金山路62号
邮编:212002
电话:+86-511-5511580 
网址:www.jsfjw.com/jtcs/index.asp
 楼主| 发表于 2010-6-8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江苏天宁寺

[历史沿革]
天宁禅寺,位于江苏省常州市,始建于650—655年,开山祖师法融禅师当时到常州募化斋粮,因信众较多,环境清幽,便筑室十余楹为居。902—904年,维元禅师正式建寺,名“广福寺”;1070年曾改为“万寿崇宁寺”;1111年改为“天宁禅寺”;1137年又改为“报恩广孝寺”;1335—1340年复称天宁禅寺,一直沿用至今。乾隆皇帝曾三次到常州天宁禅寺拈香,并为寺题“龙城象教”匾额和楹联。1949年后,天宁禅寺受到常州市人民政府的保护和维修。1979年,常州市人民政府对天宁禅寺进行全面修茸,并作为佛教活动场所开放。天宁禅寺是我国重点保护寺院和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东南第一丛林”,与镇江金山寺、扬州高旻寺、宁波天童寺并称全国禅宗四大丛林。天宁禅寺禅教并重,设有天宁佛学院,对佛学的研究和弘扬卓有贡献。

[寺院胜景]




天宁禅寺


天宁宝塔

常州天宁禅寺内主要殿宇有八殿、二十五堂、二十四楼、三室、两阁等建筑,总面积过110亩之多。天王殿为全国屈指可数大殿,檐下挂有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当代著名书法家赵朴初题写“天王殿”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巨匾。天王殿中新塑的天王像高近八米,连神台高达九米多,气势之雄为全国少有。弥勒像佛龛上端刻有九十尊佛偈,立柱各有盘龙,精致美观。罗汉堂内,五百罗汉个个金身雄伟,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是20世纪后期,中国所塑罗汉像中翘楚。大雄宝殿是全寺最大的佛殿,供奉三尊大佛,俗称“三世佛”即正中的释迦尼佛、东方世界药师琉璃光佛及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背后供奉海岛观音,又称童子拜观音。大殿两侧墙上嵌有石刻罗汉像518幅,其艺术水平之高更为罕见,被视为寺中瑰宝。殿内两侧分立二十诸天,洪钟大鼓、佛像,殿内有一根铁梨木大柱高28米,十分罕见。大殿两侧还有观音殿、地藏殿。玉佛殿内供有九尊缅甸玉佛,质地细腻,精巧庄严。楼上七尊玉佛中,中间五尊玉佛为不同形态的释迦佛像,令人心生敬仰,啧啧称叹;另有左边阿弥陀,右边药师佛。
天宁禅寺于近年复建唐宋风格的佛塔。佛塔取名“天宁宝塔”,以祝颂天下安宁。宝塔建筑总面积为27000平方米,共13层,呈八角形布局,总高达153.79米,为迄今中华佛塔之最。
塔刹采用金刚宝座塔形式,一主四次五根刹杆并立,内钢外金,灯饰展示五彩华光。塔林有2000多尊汉白玉小宝塔,整块汉白玉的护栏镌刻经文。宝塔首次使用刻上如“龙城象教”等佛教吉祥语的青铜铭文瓦。塔身外饰5万块镌佛玉石。塔内每层置铜匾,飞檐翘角置风铃。整座宝塔壮观,厚重,清新,典雅,于2005年底,矗立在龙城宝地。
[当今住持]
松纯法师,1927年生,江苏省兴化市人。1935年出家。1956—1958年在北京中国佛学院深造后到天宁禅寺任寺管会秘书长。1980—1998年,历任中国佛教协会理事、常州市政协委员、天宁佛学院院长、台湾台北县新店市妙法寺方丈、美国纽约观音寺方丈等职。现任天宁禅寺方丈、常州市佛教协会会长。
[交通通讯]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延陵中路636号
邮编:213000
电话:+86—519—88115647  0519—88172552
网址:www.tianningsi.org
 楼主| 发表于 2010-6-8 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海静安寺

[历史沿革]
静安寺,位于上海市静安区,始建于247年,号沪渎重元寺。唐代改称永泰禅院。1008年改名为静安寺。元朝后屡经修建,1741年重修大殿。1853—1862年毁于兵燹,仅存大佛殿。1880年修建了山门和佛殿。1921年增建三圣殿,遂成今日之规模。1947年持松法师任住持,在此弘传密法。创办了佛学院和《学僧天地》月刊。1972年,大雄宝殿失火焚毁,古刹废圮。1983年后进行修复,重建大雄宝殿,并新建功德堂和僧寮,恢复真言宗密坛。1983年,静安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1990年对外开放。1999年,寺院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梵音古韵更加清幽绵长。今尚存宋光宗题词的石碑和洪武二年的大钟等文物。静安寺向为十方丛林,现为上海市中心地区佛教开放场所之一。每年阴历四月初八,这里都要举行 3天的庙会,十分热闹。
[寺院胜景]


静安区由静安寺而闻名,是这闹市中难得的清修之地。相传建于三国时东吴赤乌10年(公元247年),南宋嘉定九年(公元1216年)移至现址。元朝后屡经修建,终毁于太平天国,仅存大佛殿,至1921年增建三圣殿,逐成今日之规模。去1999年,寺庙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梵音古韵更加清幽绵长。全寺有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等建筑。方丈室楼上设有真言宗坛场,上下5坛。此外还有真言宗大德持松法师纪念堂。今尚存宋光宗题词的石碑和洪武二年的大钟等文物。
[当今住持]
慧明法师,1969年生,江苏省宝应县人。1983年出家。1989年毕业于上海佛学院研究班,留校任教。1993年 担任佛学院副教务长。1995年任静安寺监院。1996—1998年任上海佛教协会副秘书长、副会长。2000年任静安寺住持。2001年为天台宗第四十七代法嗣。2002年为临济宗第四十五代法嗣。2003年任上海市第12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交通通讯]
地址:上海市静安区南京西路1686号
邮编:200040
电话:+86-21-62566366
发表于 2010-6-8 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发表于 2010-6-8 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做人要厚道,这是直心是道场的前奏。因无明产生分别爱憎,因分别爱憎又增加了无明,在这种相续循环中,探讨求证佛的境界,无有事处。实在没事,不如常行普贤愿王,时时布施掉自己的妄想执着,反观自性,放下浮躁,慢慢来。无有任何一种分别心、差别心方法能攀缘到如来地的,哈哈,我不欺朋友们,好好戒忌用力地严持戒律,无力可用地精进心念佛,无一切相地广布施。即使明心见性了,还有50种阴魔需要依靠破相来完成,而这破相的力量就来自严持戒、广布施。哈哈,不要吹牛,到现在为止,我还未见过哪位朋友能完全突破了50种阴魔的骚扰的,最多只是得一善境界,就停止不前,只是自己的心量与定力还不值得引得那些阴魔心动罢了。——彻底搞透《楞严经》。

                                                                                             -------------选自回师《也谈布施》
发表于 2010-6-8 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 感恩分享
 楼主| 发表于 2010-6-10 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吉林般若寺

[历史沿革]
般若寺,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始建于1922年,当时,长春市佛教界迎请倓虚法师开讲《金刚经》,遂取“般若寺”为寺名。1934年命名为“护国般若寺”。
当初经过几年努力,天王殿、大雄宝殿相继建成,佛像也塑建完毕,正准备举行开光典礼时,发生了“九·一八”事变。日本军队侵占长春后,在长春修路要通过般若寺,刚刚建成的寺庙被迫全部拆除。
1932年,澍培法师来到般若寺,接替倓虚法师主持建寺工程。直到1936年,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和藏经楼等殿堂相继完工,当年举行了开光典礼,倓虚法师任首任主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般若寺一直是吉林省佛教活动的中心。特别是1983年般若寺被列为全国重点佛教寺院后,佛教界人士在政府帮助下将寺院修葺一新,作为佛教活动场所对外开放。
般若寺第二任住持是澍培法师。1986年,澍培法师圆寂后,由徒弟成刚任方丈
般若寺现为吉林省佛教协会所在地,是长春市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寺院。
[寺院胜景]


般若寺的山门由并列的三座拱门组成,门楼翅角飞檐,宏伟壮观,错落有致,建工精巧。门侧红墙上书有6个黄底黑字“南无阿弥陀佛”大字,一字占一堵墙面,气势恢宏。
进门左右有鼓楼和钟楼,正面为天王殿,殿内正中供奉弥勒佛像,两侧有四大天王脚踏八怪塑像,栩栩如生。殿后塑有护法韦驮菩萨的大像。殿前矗立着一块汉白玉石碑,记载般若寺建筑的始末。
大雄宝殿建在天王殿后面,是整个庙宇的中心,也是寺内最大的一座建筑,外观庄严,斗拱交错,檐牙高啄,非常雄伟。殿内画栋雕梁,壁画重彩。最引人注目的是高约二米的释迦牟尼塑像,两侧群列十八罗汉。在大殿后面的两侧有两座配殿,东配殿是观世音菩萨殿,西配殿是地藏王菩萨殿。殿后的藏经楼内收藏着大量佛教经典。
面朝大殿北门立有露天观世音菩萨像,取材于天然汉白玉石,高达12米,做工精细,表情生动,光润洁白。
般若寺供有澍培法师的灵塔。灵塔为汉白玉质地,塔高3.5米,基座1.8米,四周为莲花基座,位于般若寺藏经楼后,澎培法师灵骨藏于塔内。灵塔外形优美、庄严殊胜。
[当今住持]
般若寺的现任方丈是成刚法师,吉林长春人。1980年在长春般若寺依天台宗大德澍培法师出家。1981年在南京栖霞山佛学院学习深造。1986年,回到长春般若寺任方丈。社会兼职: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吉林省暨长春市佛教协会会长,吉林省政协常委。1992年创办般若讲堂,近几年讲解了《心经》《金刚经》《楞严经》等经典,阐述大乘教理。1996年10月至1997年1月15日受中国佛教协会委派赴莆田广化寺传授三坛大戒法会,茗山长老、一诚长老、传印法师任三师,学诚法师、成刚法师、妙华法师等7人为尊证。
[交通通讯]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长春大街137号护国般若寺
邮编:130041
电话:+86-0431-88914771
 楼主| 发表于 2010-6-10 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江苏灵岩寺

[历史沿革]
灵岩山寺,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木渎镇,始建于东晋末,司空陆玩舍宅为寺。南朝梁天监年间重建寺,并增建佛塔一座,名秀峰寺。唐代称灵岩寺,北宋名秀峰禅院。南宋绍兴年间改名显亲崇报禅寺。明洪武初年赐额报国永祚禅寺。清顺治、康熙年间重修,名崇报禅寺。1860年毁于兵火,塔耸然独存。同治年间修复。1911年起陆续重建。1932年易名灵岩山寺。1937年竣工。1980年至1982年维修。1983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汉族地区重点开放寺庙。灵岩山寺高僧辈出,如宋朝园照、元朝石湖、清朝弘储、民国印光等。南朝梁简文帝、唐朝韦应物、宋朝范仲淹、明朝唐寅、清朝康熙帝、现代田汉等均曾登灵岩山,并有诗文流传于世。灵岩山寺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净土宗道场之一,也是国内外驰名的风景游览胜地。
[寺院胜景]

灵岩山寺座北朝南,西院为吴王宫遗迹。据《吴越春秋》和《越绝书》记载,越国美女西施来吴国后,深得吴王夫差宠爱,夫差在风景秀丽的灵岩山,为西施修建了富丽堂皇的“馆娃宫”。相传现灵岩寺大殿即馆娃宫遗址。宫内有一条别致的长廊,凿空朗下岩石,放一排陶甏,上铺有弹性的楩梓木板。西施与宫女们漫舞其上,发出木琴般的乐音,因名“响屟廊”。灵岩塔西面,至今尚有“响屟”遗名。元时农民起义军中有张士诚,在苏州建大周政权后,欲重温夫差旧梦,曾重建响屟廊。
灵岩山顶花园,原是吴宫中的御花园。园中有月池、日池两口大井,西施常对井梳妆,以水为镜。据地方志记载,明朝一农夫在淘井时,曾发现一农夫在淘井时,曾发现上镌“敕”字金钗一支,传为西施遗物。
灵岩山寺开创后,高僧辈出。晋、唐间的住持已无可考,自宋以后,如宋之园照、慈受、佛海,元之石湖、清之弘储等,均为著名高僧。至民国十五年,净宗十三祖印光法师卓锡灵岩,远绍庐山东林,力阐净土宗。解放后,认真执行党和人民政府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对灵岩山寺加意保护。僧众净业和农林生产,并行不懈。灵岩净土道场之名,闻于中外。灵岩山寺名胜古迹很多。明朝诗人王鏊曾在山顶题字刻石“吴中胜迹”。
寺庙建筑,气势雄伟,有宋代多宝佛塔及天王殿、大雄殿、钟楼、念佛堂、藏经楼、客厅、寮房等;山径曲折有趣,路经继庐亭、迎笑亭、落红亭和石幢;山上有奇石,如灵芝石、醉僧石、石鼓石、馒头石、袈裟石、鼠儿石、上山马石、石龟等;山顶有琴台,半山有观音洞,俗称西施洞。
历代名人中均有登灵岩山者,如南朝梁简文帝、唐朝大诗人韦应物、白居易、刘禹、李商隐等,宋范仲淹、宋释园照等,明朝文征明、唐寅、高启等,清之康熙、乾隆二帝,历史家毕沅以及现代田汉、邓拓等,他们都有有诗文流传于世。
1980年3月18日,画家谢孝思暨诸同志,陪同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来灵岩山寺时,赵会长为山门题字:“灵岩山寺”。
塔建后多次兴废,其中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年)曾将该塔重建,明天启年间遭雷火毁其所有木构部分,成了一座砖壁套筒,从此人们即称塔为“空心塔”。
塔为八角七层,砖身木檐楼阁式,原底层绕有外廊,现仅存柱础和台座。塔身四面开壶门,其他四面设佛龛,佛像已多数失落。门位上下各层相闪,壁面设柱枋、斗拱,绕有腰檐架平座,现只能见其带焦迹的部分残体木骨,塔顶早废。塔内原为八边形,内室经后期改为圆形,昂首可直观塔顶。1977年对塔进行了一次大修,并将民国时筹划修塔而备用的石佛,填补进各空缺的佛龛内。在塔内四层壁体内发现八面藏有函的暗室,其内物件已腐朽难认。在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修塔记载中,曾提及将明万历时所藏之函按原样藏于四层暗室内,还记载重建年代,由此证实该塔确是南宋遗构。
灵岩山上有许多古墓。其中最著名是宋朝名将韩世忠之墓。岳飞被害后,韩世忠斥秦桧:“‘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因此被革去兵权。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韩世忠逝世杭州寓所,时年63岁。十多年后,宋孝宗追封对为靳王,划灵岩山为赐山,亲自为他书墓碑,撰写碑文,此碑至今尚巍然矗立,上镌:“中兴佐命定动之碑”,为碑刻中的巨制珍品。灵岩山香山溪北侧,有清朝诗人张永夫之墓。其墓碑与众不同,曰:“再来人之墓”。张永夫名锡祚,生于康熙十一年(1672年)死于雍正二年(1724年),与盛锦、黄子云、沈盘同称“灵岩四诗人”。他一生困顿,但拒不受清官府所赠财物,饿穷至死。相传其死后十余年,又来寻生前旧友,出金百两,还清旧日所欠乃去,这就是稀奇古怪的“再来人”之碑的来历。 灵岩山南脚下有一条溪水,通向太湖,这就是著名的箭泾河,又名“采香泾”。
相传为满足西施的需要,吴王射箭为线,开出了这条河道,宫女可泛舟香山为西施采香草。这条笔直的水道没有自然河流的迂回曲折,的确像人工开凿。山脚下的石龟背上有足迹隐然,传说吴王射箭过猛所致。 灵岩山寺镇寺之宝为唐寅书《落花诗》:寺内有大小碑刻147块,系宋、元、明、清时所刻,另珍藏元、明清各佛经十部。
[当今住持]
明学长老,1921年生,浙江湖州人。1948年出家。1959年毕业于中国佛学院,在灵岩山寺任监院,1980年任方丈。1988年任江苏省佛教协会副会长。1998年任江苏省政协委员。2003年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江苏省佛教协会会长。现兼任苏州市佛教协会会长。
[交通通讯]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木渎镇灵岩山寺
邮编:215100
电话:+86-512-66261310
 楼主| 发表于 2010-6-10 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江苏隆昌寺

[历史沿革]
隆昌寺,位于江苏省句容市宝华山,始建于502年,初名宝志公庵。1603年, 寺内安奉普陀山铜殿,内供观世音菩萨像。明神宗赐《大藏经》一部及护国隆昌寺额。 1638年,三昧寂光律师请建戒坛于此,开始大弘律宗。其后见月律师继承。至第三代定庵德基,采诸部精华,著《毗尼关要》、《羯摩会释》、《比丘戒本会议》,使传戒规范严整完善。此后,全国各寺庙的授戒仪规都以宝华山隆昌寺的《传戒正范》为蓝本,隆昌寺的唱念也成为佛教寺院的律腔而闻名天下。近年来,隆昌寺毁坏失修的殿堂房舍按原貌得到修复。1983年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1987年开放,1992年恢复传戒,逐渐成为全国传戒中心。 1998年,创办宝华山律学院。隆昌寺是明、清以来影响最大的传戒道场,对东南亚佛教影响很大,也是旅游胜地。
[寺院胜景]

寺院山门


大雄宝殿

寺前有环翠楼,上书"律宗第一山"5个遒劲有力的大字,是清代顺治进士、御史笪重光的手笔。戒律轨 仪应为佛门所必持,此寺专弘戒律,冠以"律宗第一山",名副其实。
隆昌寺原有殿宇号称999间半。寺貌雄壮,风格独特,四合方形宛若一座法坛。大山门面北偏东,其上悬挂 着"护国圣化隆昌寺"额。山门原来朝南,因皇上登此山乃由北而至,故改山门面北。
进入大山门,左侧是戒坛堂,右侧是大悲楼,南面由东向西?
隆昌寺原有殿宇号称999间半。寺貌雄壮,风格独特,四合方形宛若一座法坛。大山门面北偏东,其上悬挂着"护国圣化隆昌寺"额。山门原来朝南,因皇上登此山乃由北而至,故改山门面北。进入大山门,左侧是戒坛堂,右侧是大悲楼,南面由东向西是普贤无梁殿、铜殿、文殊无梁殿、藏经楼、大雄宝殿、方丈楼、乾隆行宫等,殿宇结构高大,气势雄伟。戒坛堂高四丈,深三丈六尺。前设照壁,两翼有走廊,上有"佛制戒坛"额。戒坛原为木结构。1705年,律宗第二代祖师见月大和尚改为石戒坛。见月大师博学多才,心灵手巧,亲手绘制戒坛图,寻能工巧匠刻意营造。坛宇、墙壁俱各离立,不倚不连,以示律法严密。出戒坛堂沿左侧拾级而上,经过"圆通示现",即达汉白玉平台,过道两侧墙基,都是石雕流云,人们好似脚踏彩云,飘赴铜殿。古时,梁、栋、栌、桷、窗、瓦、屏、楹悉范铜为之,故名铜殿。其形为楼阁式,结构精巧,雕刻细腻,供观音菩萨于殿中四壁雕如来诸菩萨及帝、释、天、人像等。殿前丹墀石栏围护,有石阶梯可供进出。铜殿左侧是文殊无梁殿,右侧是普贤无梁殿。无梁殿为单檐歇山瓦顶,重檐九脊,内部系砖垒成的拱券,外部摹仿木结构形制。门窗头上雕刻云纹、二龙戏珠等图案。无梁殿全部用青砖垒砌,不用寸木。装饰图案均为砖雕,形式与北京北海无梁殿近似,但艺术造型更佳,尤其是砖雕,工艺精湛。山门对面500米是龙山。由于正对山门,谓朝拱之山,葱郁峻峭,圆整秀美。龙山半腰建有律宗第二代祖师见月大和尚塔院。此塔3层,底层高4米多,塔前有碑,镌见月像,栩栩如生(该碑现移于寺内)。隆昌寺是明、清以来影响最大的传戒道场。特别是隆昌寺第七代祖师福聚率众僧赴京参加皇戒(即授御戒)以后,威望愈来愈高。日本、泰国、缅甸、印度等国都曾向隆昌寺赠送过玉佛、石佛和铜磬等法器。
[当今住持]
心平法师,1969年生,江苏海安县人。1989年出家。2005年考入南通大学国民教育系本科班。历任镇江江天禅寺僧值,隆昌寺监院、方丈等职。现任江苏省佛教协会常务理事、镇江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句容市佛教协会会长、句容市政协委员等职务。
[交通通讯]
地址:江苏省句容市宝华山隆昌寺
邮编:212415
电话:+86-511-87786355
网址:http://www.longchangsi.com/Index.html
 楼主| 发表于 2010-6-10 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江苏高旻禅寺

[历史沿革]
高旻禅寺,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始建于隋,屡兴屡废,且数易其名。1651年在此建寺造天中塔,取名“塔庙”。 1689年,加以修缮。1730年,康熙皇帝南巡扬州时,曾登临寺内天中塔,极顶四眺,有高入天际之感,故书额赐名为“高旻寺”。 乾隆皇帝曾六度驻跸高旻寺,作诗数十首。咸丰年间毁于战火。同治、光绪年间修缮、扩建,重具规模。新中国成立后受到国家保护。1980年以来,进行了全面整修,重建禅堂和大雄宝殿等建筑。1983年,国务院宗教事务局正式将高旻寺列为全国重点寺观之一。1990年新建禅堂一座,1996年大雄宝殿全部完工。高旻寺是扬州市一个重要宗教活动场所和旅游景点,它与镇江金山寺、常州天宁寺、宁波天童寺合称我国佛教禅宗的四大丛林,不仅在国内享有盛名,而且影响远及东南亚各国。
[寺院胜景]


高旻禅寺山门嵌有康熙手书“敕建高旻寺”,汉白玉石额。现存建筑有老禅堂、念佛堂、藏经楼、玉佛堂、西楼、水架凉亭和寮房等。1990年新建禅堂一座,高18米,呈不等边八面体近圆结构,建筑面积365平方米,外观雄伟,内室宽敞,集古今建筑特色于一炉,系香港陈鸿琛居士投资50万元兴建。缅甸洞缪观音寺住持惟静法师赠送坐式、卧式玉佛各一尊,为古刹生辉。于96年6月全部完工的大雄宝殿,长40米,宽33米,高30米,面积1320平方米,气势不凡。规划待建的还有天王殿、方丈室、法堂、如意寮、延寿堂及西花园等,昔日名刹景观将不断恢复。
[当今住持]
文龙法师,1952年生,江苏仪征人,1985年在扬州高旻寺出家。追随高旻寺方丈德林老和尚20多年,言行举止深受德林老和尚的影响。2005年4月,在高旻寺恢复重建20周年纪念仪式上,已经91岁高龄的德林老和尚,将方丈职位让给文龙法师。
[交通通讯]
地址:江苏省扬州市高旻禅寺
邮编:225128
电话:+86—514—87511574
网址:http://www.gaominsi.org/index.as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1 02:06 , Processed in 0.362211 second(s), 13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