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renren

[大德开示] 虚空打破明心地(宣化上人说禅)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1-30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修道就有魔



在我年轻的时候,听人说“修道就有魔。”我不相信,还骄慢地说,“什么魔我都不怕,妖魔鬼怪我都不生恐惧心!”自己以为没有什么关系,哪知道没有多久魔果然来了。什么魔呢?病魔。这场大病害得我七、八天人事不省,什么也不知道。当时自己知道功夫不够,所以经不起考验;妖魔鬼怪、天魔外道我都不怕,就怕病魔,还是降伏不了,还是忍受不了。所以修道人,不能说自满的话,说自己什么都不怕。如果你自满,麻烦就来了。

那么修道人要怎样呢?要用战战兢兢的心情来修道,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时时刻刻要谨慎,要注意,提高警觉,这样才可以修道。一言以蔽之,“少说话,多打坐。”这是修道的基本大法。
 楼主| 发表于 2010-1-30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修道人的道业有所成就,是谁帮助的呢?就是魔来帮助的。好像一把利刀,是在石头上磨利的;修道人开了智慧光,也就是魔来帮助你开的。这个魔,应该把他当做护法看,所谓“见事省事出世间,见事迷事堕沉沦。”
 楼主| 发表于 2010-1-30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定力不怕魔



你若能觉悟,对境能明白,这就是超出世界;你若不能觉悟,遇着事就迷了,就会堕入地狱。所以修道人不怕有魔,只怕没有定力。魔是来帮助你,考验你,来看你有没有功夫?有没有定力?你要是有功夫、有定力,无论什么样的魔,也不能动摇你。
 楼主| 发表于 2010-1-30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不紧不慢才成功



坐禅用功不可太猛,也不可不猛;太猛就是太过,不猛就是不及。修道是修中道,也不太过,也不不及,所谓“紧了绷,慢了松,不紧不慢才成功。”天天这样用功,时时这样用功,也不紧,也不慢,久而久之,功夫就相应。相应之后,就得到不可思议的境界。得到之后,不可太欢喜;没有得到,也不可太悲哀。如果太欢喜,欢喜魔就来扰乱你的定力,令你一天到晚,嘻嘻哈哈,笑的不自然。问你笑什么?不知道。不知道而笑,就是发狂,这是狂魔入体。如果忧愁过度,悲哀魔则来扰乱你的定力,令你一天到晚,哭哭啼啼,哭得不正常。问你哭什么?便说,“众生太苦啦!太可怜啦!我想度众生。”你自己度不了自己,怎样度众生?这就是悲哀魔入体的现象。
 楼主| 发表于 2010-1-30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不要被音声所转



我们坐禅时不要被音声所转,不要随色相而转。有人修行很久,有境界了,但执着境界,这是错误。应该“听而不闻,视而不见”,不闻不见,才叫不被境界所转。
 楼主| 发表于 2010-1-30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有憎爱的心




一切法皆是佛法,哪有可以欢喜的?哪有不可以欢喜的?参禅要在这个地方用功。不要有憎爱的心,要用平常心去用功。好像一池春水没有波浪,混杂的东西自然下沉于底,水就清净。参禅亦复如是;没有妄想,法身现出。这几句法很重要,希望大家按照这个道理去行,很快便会开智慧。所谓“说的是法,行的是道。”知法不去行道,那是无有是处。
 楼主| 发表于 2010-1-30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任何境界如如不动



坐禅的时候有很多不同的境界,可以现出来。现出这个境界,无论是善的境界,是不善的境界,都不要太注意它。你太注意,就被这个境界转;你不注意它,就转这个境界。坐禅的人有的时候觉得自己犹如虚空那么大;有的时候觉得自己比一粒微尘还小;有的时候觉得自己这个身,根本就没有了,不知道到什么地方去了;有的时候又觉得自己身上很冷的,冻得忍不住;有的时候又觉得,自己这个身体热得也受不了;有的时候又觉得有一种境界,觉得自己这个身体比金刚更硬更坚固;有的时候又觉得自己这个身体软如棉花,好像棉花这样软;有的时候,全身有一种动力,好像电推动机器一样;有的时候又觉得大放光明:总而言之这个境界是无穷无尽的,不过也不要着到这个境界上。

你要着到这境界上就会走火入魔;你不着这个境界上它就没有事。在《楞严经》上说,任何境界你要是不作善的解释,像没有事情似的,那没有关系;你要是认为自己这个不得了了,有一个什么好的境界,这就会着魔的。你遇到一切境界,保持如如不动,了了常明这种定力,就能转这个境界,而不为这个境界所转。
 楼主| 发表于 2010-1-30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禅的公案

金塔与银塔



修道的人只要能坐跏趺坐,就能生出戒力,生出定力,生出慧力。你能结跏趺坐,所有的金刚护法都来保护着你,所有的魔王他都要远避,所有的一切饿鬼就要向你叩头。

这里有一个公案。在中国,死人或者有什么事情就要请和尚去念经,这叫赶经忏,经忏僧。有一个给人念经来维持自己生活的一个法师,有一次就去给人念经。念经多数都是晚间念经,他念完了经回来大约晚间有十二点钟的样子,经过一个村庄。这个村庄养了狗,这狗就就吠。这家庭里就夫妇两人,那个太太就说,“你看一看,是什么,是不是有贼来要偷东西?”她的丈夫就在窗户向外一看,说,“嘿!谁?那个赶经忏的鬼!这个经忏鬼!”

这个念经的法师,“啊!他们怎么叫我经忏鬼呢?”本来他是念经的一个法师,他们叫他赶经忏的鬼。于是他就往前走,想回自己的庙,天就下起雨来了,正遇着有一个桥。他就走到这桥底下来避雨,就在那打坐。一开始他就结上双跏趺坐那么坐着,这一结双跏趺坐,从这个水边上就来了两个鬼,这鬼,样子很难看的、很丑陋。人一看见鬼就生一种恐惧心,但是他因为在打坐,他看见这两个鬼来了,他也就不害怕。因为他超度鬼,常常心里头都有这么个鬼,于是真见到鬼他也不怕,他还在那儿打坐。

这两个鬼就向他叩头,叩叩头。这大约过了有二十分钟,或者半点钟,他腿痛起来,受不了了,双跏趺坐就改成单跏趺坐。他就听这两个鬼互相谈起话来了,说,“嘿!方才我们拜是拜的一个金塔,现在怎么变成银塔了?”因为这塔里边都有佛的舍利,或者佛的真身,所以鬼遇着塔,他就要叩头礼拜的。那么变成银塔了,那个鬼就说,“银塔里边也有佛的舍利,我们还是照常拜啦!”两个又给他来叩头。头先是金塔,现在变成银塔了。

这单跏趺坐了一个时期,腿又痛得受不了了,大约半点钟的时候,他受不了。雨也没有停;若雨停了,他就不打坐就走了。现在他单跏趺也不坐了,就把腿随便这么伸一伸,或者摇摇幌幌的。这两个鬼叩头起身一看,说,“哦!这也不是金塔,也不是银塔,变成泥巴了;变成泥了,我们打碎了它,把这泥巴给打碎了它!”正在这两个鬼要打他的时候,他听这两个鬼要打他,他自己又结上双跏趺坐了。这两个鬼一看,又变成金塔了,说,“哦!这真是不可思议的境界!我们快拜。”又向这个塔来叩头。

然后他自己就想了,“哦!结双跏趺坐就是金塔,结单跏趺坐就是银塔,不坐就变成泥巴”。所谓泥巴,就是变成一个人,鬼就叫他泥巴。这个很奇怪的,由此之后,他就发了菩提心了,以后也不去赶经忏,不去给人念经去了,就自己在庙上天天打坐,结双跏趺坐,坐来坐去,他开了悟了。他一想,我这个开悟,是因为鬼帮助我开悟的;如果我不遇到两个鬼,我没有今日,不会开悟的,于是自己取名字就叫“鬼逼禅师”,鬼把他逼迫得修道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1-30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死之法



禅宗有偈云,“万法归一一归合,神光不明赶达摩,熊耳山前跪九载,只求一点躲阎罗。”这个公案证明求法不是件容易事,要有为法忘躯的精神才能得到正道。

菩提达摩从广州登陆(他从印度乘船来到中国),便到金陵(南京),经过神光法师讲经的地方,进去问神光,“你在这里做什么?”神光说,“我在讲经。”达摩又问,“讲经做什么?”神光说,“为了生死。”达摩说,“法本来不可说,无法可说。你讲的黑是字、白是纸,怎能了生死?”神光一听,大怒说,“你这个摩罗刹!敢来谤佛谤法谤僧,岂有此理!”说完之后,便用铁念珠朝达摩祖师的面上猛力打去!达摩在没有防备的情形下,被打掉两颗门牙。达摩祖师一想,如果把牙吐在地上,那么这地方要大旱三年(因为证果圣人的牙落地,诸天降罪,此处人会受到不下雨的惩罚)。达摩不忍心令这地方的人受荒旱之苦,乃将两颗牙吞到肚中。所谓“打落门牙和血吞”,留下这个典故。

达摩修忍辱波罗蜜,一言不发走出神光讲经处,过长江向河南嵩山而去。这时,无常鬼奉阎罗王之命,来请神光去参加他们的宴会,便对神光说,“你是神光吗?”神光说,“是的。”无常鬼说,“阎罗王请你去饮茶。”神光一听,便说,“我讲经时,天华乱坠,地涌金莲,我还要死吗?”无常鬼说,“你当然要死啦!”神光问,“谁能不死?”无常鬼告诉他,“只有刚才被你打掉两颗门牙那位黑和尚,他才能不死。”神光向无常鬼恳求说,“无常居士,请你慈悲,行个方便,我去跟那位黑和尚学不死之法,可以吗?”无常鬼允许他的要求。神光乃日夜向北方追赶达摩,最后追到熊耳山,见达摩在山洞中面壁入定,乃向达摩顶礼忏悔,跪了九年,才得不死之法,成为禅宗二祖。
 楼主| 发表于 2010-1-30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开悟要印证才算数



在威音王佛前人人能开悟,不需要有人印证,在威音王佛以后,自觉开悟的人一定要经过祖师或善知识(已开悟)印可证明才算数。好像在楞严法会上,有二十五位圣人,自述圆通,请释迦牟尼佛印证。

现在讲一则印证的公案。在唐朝有位永嘉大师,他生于浙江省永嘉县。因为他一生没有离开永嘉县,所以时人称为永嘉大师。他出家后研究天台教理,好修禅观,曾阅《维摩经》,豁然大悟。后来遇到玄策禅师(六祖的弟子)叙述此事,玄策建议他去曹溪参六祖,请印证;否则无师自悟,乃是天然外道。

他来到曹溪南华寺的时候,恰巧是六祖坐禅时间。他贡高我慢,来到六祖禅床前,也不问讯也不顶礼,手执锡杖右绕禅床三匝,振杖而立。

六祖说,“沙门应具三千威仪,八万细行。行行无亏,名为沙门(译为勤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大德从何方而来?生大我慢。”永嘉答,“生死事大,无常迅速。”六祖说,“何不体无生?达了无速乎?”永嘉答,“体本无生,达即无速。”六祖说,“子甚得无生之意。”永嘉说,“无生岂有意耶?”六祖说,“无意谁能分别?”永嘉说,“分别亦非意!”六祖说,“如是如是。”乃授与印可证明,成为六祖的法嗣。

永嘉大师得六祖大师印证之后,即刻要回永嘉开元寺。六祖留他住一宿,次日再下山回永嘉,因为在一宿的时间便觉悟佛法的真谛,所以时人称“一宿觉和尚”。后来他极力宣扬顿悟的禅风,特作〈证道歌〉五十多首,说明顿悟的境界。这是不朽的佳作,成为佛门必读的功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2-23 22:31 , Processed in 1.317220 second(s), 13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