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常念弥陀

[大德开示] 莲池大师竹窗随笔白话(我佛弟子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5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九十一、续入藏诸贤著述
从古时候到现在中国本土著述加入藏经的,都是依照经论入藏的成规格式,外国僧人多少,汉地僧人多少,通晓佛法的官员多少,大家聚在一起共同商议。其中有应当加入而没有被加入的,就是元代天目山高峰原妙禅师的语录,本朝初年梵琦楚石禅师的语录,都是宝藏中的珍贵遗产啊。近几年又有四十多件著述加入藏经,但二位禅师的语录,依然是遗留在藏经外。有的不是必须加入的反倒加入了,那是一两个当时的僧人与一两个中等官员自己草率决定的,而高明的人是不参与他们的事了,可叹啊!天台宗禅师的种种著述,拖延百年后才得加入藏经,难道是时节因缘造成的吗?以后再有人讨论加入藏经的,二位禅师的语录是最急切要考虑的,特意说明一下。
九十二、南岳天台自言
南岳天台宗的慧思、智者二位大师,都说“我因为统领大众,损害自己的修行而利益他人”,一位只是证到铁轮果位,一位只是登上圆教五品果位,是方便的话呢,还是真实的话呢?我觉得方便与真实不是后来的学人所能测度的,但对于今天的人,先不要问方便,就姑且当作真实来讨论,那么圣贤先师尚且如此,何况凡夫呢?而转增精进,不只是二位大师这样做,古人对待自己都是这样做的。有的说“我离开师父太早,没有能完全领悟师父的妙法”;有的说“我较早住持寺院忙于事物,没有达到较高境界”,他们的慎重都是这样一类的。况且天台宗的大师所处位置还达不到十信位,今天的人就算是大悟,问他成就的品位,若是果然入住,应该能“八相成道”呢?还是宁可自己招致“妄言证圣的大罪”呢?孔子说:“我不是生来什么都懂的。”又说:“若说我是圣与仁,那我是不敢承当的。”又说:“我有知识吗?没有知识啊。”这也是二位大师的用意了,那些自以为是,高居老师的位置上,大言不惭的人,难道超越二位大师之上了吗?可怕的罪过。
九十三、道讥释(一)
有道人告我说:“我们是带冠帽簪子的,你们是剃头削发的,而剃头削发的人,应该远离世间断绝俗缘,却怎么排着队长途远行到处募捐化缘的,很少遇见是道家的人而常见的是佛家的人呢?有的手持化缘的簿子,形象如土地神前面的判官;有的敲木鱼唱着歌,同时谈说因缘形象如盲乐师;有的抬着菩萨像神像而鼓乐喧天,奉劝赞扬施舍的行为形象如职业歌手;有的拿着半片铜铙,而用竹筷敲打,形象如小孩子游戏:有的拖着数十百斤重的铁链形象如罪人;有的举石头击打自己的身体形象如含恨诉冤的人;有的端正执香,沿途礼拜,挨家挨户,形象如居民负责人查户口;这些对清静修行法门有染污吗?”我没有办法回应,慢慢地对他说:“募捐化缘也有不同等级的,有不合理的,有合理的,有因正果正的,有不计因果的,不可以一概讥讽啊。”但是那种不注重修行,而专门追求名闻利养的,最为可恨了,因此记下来,愿互相提醒共同注意。
九十四、道讥释(二)
道人又说:“道教的宫、观、道院,以及那些神庙,都是我们居住的场所,却怎么有很多僧众住在里面,而很少见到道士们住佛寺院?本来归依佛的应该住寺院,归依道的应该住宫观院庙,如今被僧人居住了,是要归依道教的三清、天尊、真人、神仙吗?或者是要夺取占有我道教的产业吗?”他的话有道理,我没有办法回应,慢慢地说:“杭州韬光寺,是灵隐山的古寺,为什么道士们居住呢?”道人说:“那些是在家修习道教的人住的,带冠帽簪子的人不去参与,况且有一位剃度的僧人住持呢。”他的话有道理,我又无话可说。噫!今天的出家僧人,或者寄居大寺院,或者隐居小寺庙,或者依岩洞为住所,或者靠大树结茅棚,哪里不可以安住,而非要依附他们羽衣道士还以为自己是房东啊!
九十五、出家利益
古大德说:“最胜儿,出家好。”俗语也常说:“一子出家,九族生天。”这是赞叹出家,而没有说明出家有什么利益啊。难道说不耕耘不纺织,而自然有吃穿就是利益吗?难道说不买房子不租房子,而自然有安居就是利益吗?难道说帝王大臣的护持,信徒施主的恭敬,上不被官府使唤,下不被民众干扰,而自然有清闲安乐就是利益吗?古时候有偈语说:“施主一粒米,大似须弥山,若还不了道,披毛带角还。”又说:“以后阎王老子找你算饭钱,看你怎么抵赖。”这是出家人将来的大隐患,何况利益呢?所谓出家的利益,以破烦恼,断无明,得无生法忍,出离生死苦,才是天上人间最殊胜的利益,并且父母家族都受到恩惠啊。不然,就算是富到有千箱财物的积累,贵到能做七个皇帝的老师,又有什么利益?我实在是非常的忧惧,所以告诉有同样业务的人。
九十六、世俗许愿
世间的人祈求有儿子继承,祈求寿命延长,祈求消除疾病,祈求解免灾难,祈求考取功名,祈求安定家宅,祈求增益资财,如此等等。第一不可以许下宰杀牲畜的愿,这叫恶愿,有业力没有功德,纵然是满足心愿,不过是美好一时,苦报还在后面。以及许愿供袍供幡,许愿修造殿堂,许愿置办供器,虽然与前面说的杀生祭祀不同,但是大悲平等叫做佛,正直不偏叫做神,哪有因贿赂而降福的道理呢?纵然是满足心愿,也是本人命中所有,不是许愿的结果。根据善有善报的道理而论,只有广作善事才是。忠于国家,孝敬双亲,怜贫爱老,救灾恤苦,戒杀放生,各种各样的阴德,各种各样的方便,随着自己的能力,都努力去实行,因行善的功德所感招,理所必然降下祥瑞。如果不能满足心愿,那就算作是天命注定,认为是过去世的因缘,不怨天不尤人,更加的行善而不退悔。
九十七、出世间大孝
世间的孝有三种,出世间的孝只有一种。世间的孝,一是承欢笑穿彩衣,用美食供养父母;二是考中科举做官,用功名荣耀父母;三是修养品德勉励行为,成圣成贤彰显父母;这三种是世间所谓的孝了。出世间的孝,则是劝父母吃素戒杀,奉行佛教,一心念佛,求生净土,永远脱离胎生、卵生、湿生、化生等四生,长久告别天、阿修罗、人、畜、鬼、地狱等六趣,西方莲花托生,亲近阿弥陀佛,得到不退转境界,做为人家的子女报父母恩,这是最大的孝。我昔日刚刚知道学佛,而父母就亡故了,所以作“自伤不孝文”来表达悲痛遗憾。今天见到在家出家二众中有父母健在的,于是倍增感慨,而且泪流满面,反复以礼苦苦相劝。
九十八、伪造父母恩重经
有人伪造两部佛经,标题用“父母恩重”等等,其中内容不完全相同,而假托古代译师的名。我的二位朋友各自刻印了一部,这二位朋友,是忠孝单纯的正信人士了,看到是劝孝的经,而不细察它的真伪啊。有人说:“取用它能够劝孝这一点而已,似乎不必辨别它的真伪。”我说:“你只知道一种利益,却不知两种害处。一种利益,确实像你说的,劝人们尽孝,不是好事吗?所以说一种利益。两种害处是什么呢?第一种是从不信佛的人见了,就更增他们的诽谤:‘佛的话这样的粗俗,其它的经不看也可知差不多了。’于是把大藏甚深无上法宝看作和伪经一样,加重他们的罪过,这是第一种害处了;第二种是原本信佛的人,只是具有信心,没有博览佛教的经典,见到这样粗俗的文字,也会产生疑心,因而认为诽谤佛法的人未必都不对,这就起动了他们迷惑的障碍,这是第二种害处了。所以害处多而利益少啊,况且劝孝自有《大方便报恩经》以及《盂兰盆经》,各种真正佛说的经典世间有流通,何必取用伪造的佛经呢?”
九十九、修行不在出家
我过去将要出家,有黄冠道士对我说:“不必出家,只在于得到好的师父罢了。”我当时出家的心急切,不理会他的话。出家以后,回想起他是以修养色身延年益寿为目的,能够留住身体久住世间就足够了,何必出家?做为僧人,要破除迷惑证悟大智慧,上求佛果,下化众生,所以古大德都是舍弃家庭、远离尘俗而作出家的沙门。再说他如果志在求得金丹大道,也必须出家,所以他的话未必在理。但是看看今天的人没出家以前,很有点信心,剃发以后,渐渐涉足世间的俗缘,反倒退失堕落了。却不知道在家里侍奉父母教育子孙,得一个好的师父指引正信的佛法,是如来在家的真实弟子,为什么要借寺院的名义修行呢?如果是这样,那他的话也很有道理,又不可不知道啊。
一百、不朽计
世间的人将自己平生所作的诗文汇集成一本书,然后请求名人写序跋说:“这样可以声名永远不朽了。”噫!古时候的人也必须是名声传遍天下,明显吵得人人都知道了,他的著述才传到今天。其次,身死以后,也不过数十年的时间,写在纸上的被人遗忘了,刻在木上的被当柴烧了,哪里有他的不朽呢?必定镌刻在鼎器上的,篆写在石碑上的,数百年以后,留存下来的也不多见了。就是孔子的文章、尧舜二帝夏商周三王的《尧典》、《大禹谟》、《伊训》、《汤诰》,传扬万世不衰,当水火风三灾起来时,地球、须弥山、天上宫殿都统统粉碎为微细的尘土,荡涤的干干净净一片虚空,哪里有不朽呢?真正不朽的,是不生不灭的本心啊。这个是在天地之前而没有开始,在天地之后而没有终结。南北朝的昙鸾大师说:“这是我佛法中的长生不老术了。”我也说:“这是我大雄佛陀的所谓不朽啊!”为什么不舍弃世间必然会衰朽的无用家具,而求真正不朽的正知正见呢?不是这样的设计,结果白费心机,那么他的设计也太不高明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5 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百零一、人不宜食众生肉
《楞严经》中说皮鞋皮衣等物品都不应该穿著,因为天天和畜类相亲近啊。这还是穿在身体外面,何况吃肉是进入到身体里面呢?今天的人以狗猪牛羊鹅鸭鱼鳖为食物,一辈子也不觉得不对,为什么呢?饮食进入胃里,营养精气被脾吸收,残渣剩水排出大小肠,而丰厚的油腻滋润脏腑,增长肌肉,积累的时间久了,全身都是狗猪牛羊鹅鸭鱼鳖的肉体了,父母所生的身体,这一生就变为动物了,来生还用说吗?“五谷为主食,五菜为补充,五果为辅助。”这是《黄帝内经》的话,人吃的东西也已经够了,为什么还要吃肉?既然叫做人,不应该吃肉。
一百零二、三难净土
一人问道:“释迦如来用脚指头按地面,就成金色世界,佛具有这样的神力,何不就把这个充满山石污秽的娑婆世界,变为七宝庄严的极乐国,却非要让众生奔驰在十万亿佛土遥远的路途上呢?”噫!佛不能度无缘的众生,你知道吗?清净的缘才能感应净土,众生心不清净,虽然有净土,怎么能往生呢?比如修十善业生天道,就变地狱为天堂,而那些造十恶业的众生,如来伸出金色手臂牵引,也不能登上净土的门槛啊。所以一刹那这么小的世界,佛调动神力也依然是娑婆世界不能改啊。又有一人问:“《无量寿经》说至心念阿弥陀佛一声。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这是论事呢?还是论理呢?”噫!《法华经》说:“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业报差别经》说:“礼佛一拜,从其足跟至金刚际,一尘一转轮王位。”现在不必管它事和理,就在至诚心上用功,只怕心不至诚,不怕罪不灭失。事上是这样,理上也是这样;理上是这样,事上也是这样,有什么可怀疑的呢?又有一人问:“有人一生精勤念佛,临终一念退悔,于是不得往生;有人一生都在做恶,临终发心念佛,于是得到往生。那么行善的人怎么反而吃亏,而做恶的人怎么反而得利呢?”噫!一直做恶临终却有正念的人,千万人中才一个罢了,如果不是前世的善根,临终被痛苦逼迫,昏迷散乱,又从哪里能发起正念呢?善人临终退悔,也是千万人中才有一个罢了,即使有这样的,也一定是一生念佛忽忽悠悠之徒,不是所谓精勤念佛的人,精就心无杂乱,勤就心无间歇,又从哪里而生出退悔呢?所以做恶的人应急切醒悟,不要妄想临终有这样的侥幸;真心求生净土的人只有更加精勤,不用担忧临终会退悔啊。
一百零三、念豆佛
有僧人从施主那里化缘要来黄豆,每念佛一声,就数一粒黄豆,一个人开始这样做,其它人都效仿他,叫他豆儿佛师父。可是世尊教人念佛,制定了数珠的方法,为什么不尊照佛的规定,省力的事不做,而去作这样吃力的事啊。再说一百零八颗佛珠,周而复始,就是数百千万亿佛号也是数不完的。现在一盒黄豆,周而复始,也是没有用尽的时候,而为什么念过的黄豆就不再用了,更换新的?他说道:“念佛数黄豆数够一斗一石,送给寺院做豆腐供养众人。”也太迂了。有人说:“古人有念佛数数的行为,如《往生集》记载就是呀。”我说:“他不是数黄豆,是傍边的人看他念佛多的不可计算,估计能装满两大船。现在运粮食的大船,能装下千石大米,两大船是说念佛非常多了,不是像现在的人数黄豆啊。”就算是真的数黄豆,他的心也不像现在的人呢。
一百零四、真诰
《真诰》这本书,其它且不用说了,至于曹操,把他与古圣贤明君如尧、舜、禹、汤等并列而且封为天神,我不能不有疑问啊。有人说:“阎罗王一会儿登上宝殿,身边侍卫森严;一会儿吞热铁丸,身体四肢焦烂。怎么知道曹操不是早上在天堂晚上在地狱呢?”当然不是了,关于阎王,他在生前既修福也造罪,所以有这样的果报。曹操的为人,有恶无善,怎么会像阎王一样同时有罪福两种果报呢?或者还有别的说法,就不是我所能知道的了,据理评论,如果真的如此,那如何震慑乱臣贼子,警示老奸巨猾呢?也是“尽信书不如没有书”这一类了。
一百零五、现报(一)
报应有三种:一是今生作恶,今生就受到报应;二是今生作恶,第二生受到报应;三是今生作恶,第二生没受到报应,以后多生多世受到报应。善行也是一样,报应来得快慢,是各有各的因缘不同了。但世人见恶人不受报应,或者反倒更发达,就愤愤不平,不知道有三世因果的道理啊。而后两种报应,人们来不及见到,只能注意现世的报应,今日就姑且记录现世报应的几个事例,是亲眼所见而不是传闻了。有一个人鞭打奴仆,动不动就打上百下,有一天将一个仆人的头颈系在东边的柱子上,脚系在西边的柱子上,使仆人伸缩不得,而且痛责不休。他的父亲知道后很愤怒,急忙前往解救,并对仆人说:“你快走,他要告你逃亡,我就告他不孝。”于是仆人得以活下来。后来这个人也把自己的儿子卖给了别人,而他自己为乡里的官宦人家守大门了。又有一个人平生处罚人就像官府处罚犯人,后来也受到官府的处罚,死在牢狱中了。又有一个人是中等家庭的太太,花费无节制,后来子女都没有了,到老无依无靠,为别人缝补衣服过生活。又有一个人是贵族子弟,骄奢游玩挥霍无度,不知惭愧,后来追随云游僧人、乞丐四处讨饭。又有一个人毁谤天神,无所顾忌,后来被村民痛打一顿,因此得病丧了命。又有一个人辱骂如来,以及其它贤圣,都是很难听的话,不久客死在外,不能回到家乡了。又有一个人怪母亲不把财物交给他,折断了供奉的观音大士像的手臂,后来骑马在湖塘那个地方,摔断胳膊几乎死掉。又有一个人生了七个女孩七个男孩,凡是女孩,才生下来,就淹死了。他的七个男孩也先后相继死掉了,男女十四个人没一个存留的,只有老夫妇相对哭泣而已。又有几位出家人,我慢心重自以为贤明,凡是当时的人有什么言论,一概呵斥为不对,又轻视先贤圣哲,妄加诋毁,后来寿命都不长,或者得恶病死了。姑且记下来警示狂傲的人。
一百零六、现报(二)
有人问:“如来的神力不可思议,为什么不使恶人现世都受到恶报,因而每天有畏惧不敢做恶了;善人现世都受到善报,因而每天更勤勉加倍行善了。那么天下就自然太平了,怎么没想到呢?”可叹啊!果报的到来有快有慢,众生的业报自然如此,就是大圣人也不能转快为慢,转慢为快啊,只能是嘱咐明示因果不虚、欠债难逃的道理罢了,听到了而不相信,也是无可奈何了。又说:“唐代永嘉大师说:‘了则业障本来空,空则何因果酬偿之有。’”问:“你现在了业障了吗?”答:“还没有了业障。”没有了业障就必须偿还债务。
一百零七、念佛人惟务一心不乱
有人问:“宋代大慧妙喜禅师说愚蠢的人整天掐数佛珠求生净土,念佛果然是愚蠢人的行为吗?”噫!我昔日曾经辩析过了,妙喜只说愚蠢的人整天掐数佛珠求生净土,没有说愚蠢的人整天一心不乱求生净土啊。又问:“古时大德的偈子说:‘成佛人希念佛多。念来岁久却成魔。君今欲得易成佛。无念之心不较多。’应是无念念佛,却怎么以有念来念佛呢?”我说,这是针对散乱心念佛而不观心的人发的劝勉语了,所以不说“时间久而一心不乱的人成魔”啊。还没有念佛,先担心“有念”,就像是饥饿的人想吃饭,却先担心饱胀而不吃饭了。又问:“六祖慧能大师说:‘东方人造恶,念佛求生西方。’这是什么意思呢?”我说,六祖说恶人念佛求往生,不说善人念佛一心不乱的求往生啊,况且恶人必定不会念佛,即使有念佛的,也是假的,不是真念了。比如恶人修十种善业求生天堂,恶人必定不会修十善,即使有修十善的,也是假的,不是真修了。所以还没有过善人一心念佛而不生西方的呢。又问:“古时大德说‘舍秽土求净土,也是轮回生死的业’,却怎么非要舍弃娑婆世界求极乐世界呢?”我说,人家说“舍秽土求净土,也是轮回生死的业”,没说“一心不乱求净土,也是轮回生死的业”,你没舍弃秽土,却先担心净土,与前面担心“有念”相同呢。又问:“禅宗说‘佛这个字,我不喜欢听到’,又说‘佛来也杀,魔来也杀’,那又为什么念佛?”噫!人家说“佛这个字,我不喜欢听到”,不说“一心不乱四字我不喜欢听到”啊,人家说“佛来也杀魔来也杀”,不说“一心不乱来了我也杀”啊。《楞严经》说“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所以回家是同一个目标,但船和车各走各的路,在船的立场笑话车,在车的立场笑话船,都成了笑话了,这个道理自然能明白,不须要罗嗦了。又问:“近来有人说‘我不念佛,因为内有能念的心,外有所念的佛,能和所没有忘,哪里还用得着名号修道?’”噫!他是以独守着一个“空静”为修道吗?内有能静下来的心,外有所静下来的环境,不也是“能所”明明白白摆在哪里的吗?怎么不说,一心不乱,那么谁能谁所,什么内什么外啊?我与你既然修净土念佛法门,只愁不能念到一心不乱的田地,若是一心不乱,任凭他千种讥笑万种毁谤,当然是巍巍不动如泰山了,更有什么疑虑呢?
一百零八、修福
古时有偈语:“修慧不修福。罗汉应供薄。修福不修慧。象身挂璎珞。”有的人专执前两句,整天忙碌,只想着募捐化缘,说我造佛像了,我建佛殿了,我供僧斋饭了,这些虽然都是万种修行中的一种,但有两个前提。一是因果不可不分明;二是自己的生死大事不可不办妥。有人说:“如果像你说的那样,那么佛像埋没了,谁来修整?佛塔佛寺垮塌了,谁来重建?僧人饿倒在路上没有吃的,谁来救济?人人都只办自己的事,而佛法僧三宝就荒废了。”我说:“不对,只怕心中的三宝荒废了,世间的三宝,自从佛法传入中国以来,造佛像建佛殿斋僧饭的人时时没有休止过,处处都看得见,哪里要麻烦你私下忧虑过分操心啊。我唯独慨叹的是办事的僧人,他们不计因果,不在乎罪福大小,克扣常住财物,藏匿信众的布施都不用说了,就是很守本分的僧人,但不是很精通律学,只知道我不私用不为自己就行了。于是拆东墙补西墙,或者挪用款项还急债,或者把财物馈赠俗家,不知道是买砖的钱结果买瓦,买僧人的口粮结果建僧堂了,白费了辛苦,反倒成了恶报,这可是天堂没造好,地狱先成了,所谓没有功而有祸啊。”元代中峰明本大师训诫众人说:“一心为根本大事,其它都可以是次要的。就是所谓自己的事先办好的意思,自己的事办好再作福事,那当然是可以的了。”真是很有道理的话啊,做为僧人应当铭记在肺腑才可以了啊。
一百零九、勘试
世上传说钟离权真人对待吕洞宾,十次考验后才教授仙道,略微记得几件事,初次是考验贪财;其次是考验好色;再次是考验身家性命;不过这还是世间愿意实行的人能做到的了。还有一位真人,需要材料炼丹,屡次出现变故,似乎还能坚持,直到被婴儿出生的哭声破坏,不过这还是世间忘掉情执的人能做到的了。而世尊往昔行菩萨道时,有婆罗门来求夫妇二人做自己的奴仆,当时世尊身为太子,就同他的妃子,分别进入男女奴仆群中,效忠尽力,备尝辛苦,任劳任怨。又曾经为救鸽子割自己身上的肉喂鹰;为求法剜身上孔点千盏灯,那不只是世间人难做到,也不是初心菩萨所能行的啊。所以舍利弗遇到求施舍眼睛的人而退了菩提心去成就阿罗汉,行菩萨道是这样的难。今天的人如果经受吕洞宾的那种考验,十个有五双就退悔了,何况做奴仆呢?更何况割肉剜眼等苦行呢?感叹啊!这虽然需要忍受菩萨的境界,不是下等凡夫能够达到的,但是难道不可以激励凡夫的心吗?
一百一十、六群僧
六人恶行比丘,如来所呵斥,诸位大弟子都不愿与他们并列了。但是古人认为佛在世时的六群比丘,比佛灭度后的马鸣、龙树等菩萨还要贤德,为什么呢?感叹啊!孔夫子曾经批评弟子仲由的粗野,断绝和冉有的师生关系,呵斥樊须喜欢务农是小人,仲由和冉有都做官了,他们在今天的时代,也都是超出常人、世上少有的贤明太守或县令,振动古今的优良宰辅大臣。萧何、曹参、龚遂、黄霸、房玄龄、杜如晦、姚崇、宋璟、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等这些名臣都未必能相比啊,六群比丘的贤德有什么可怀疑呢?所以佛法分初五百年正法,次五百年像法,再次五百年末法,从正法的解脱坚固到末法的斗诤坚固,时间越久佛法越衰,越往后越低落,羽嘉生凤凰、凤凰生庶鸟,一代不如一代,不是虚话啊,怎么不令人三叹?但即使这样,孟子说:“真正豪杰之士,没有文王在世也一样有所作为。”果真如此的话,那么众生真是大幸中的大幸了,我很昐望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5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百一十一、简藏炼磨
一位读书人对我说:“我们背着书箱上学,必须交学费给老师,资助私塾的主人。如今的简藏僧阅览寺院经典,对常住却没有帮助,还安坐受供养,而且每季能得到固定的五钱布施,这怎么解释呢?”我笑着说:“您还不知道炼磨期中的事吧?为期一个冬天,先交一石米给常住,而后昼夜被鞭策逼迫念佛,没有片刻停息。每天还要背负柴禾,有时远到十几里以外的地方,打佛七时暂免。为什么不把对简藏僧的供养转而供养这种苦下功夫一心办道的修行人呢?现在的人颠倒,竟然到了这种程度,处处都是如此,我也不知道那是什么意思啊。”
一百一十二、世梦
古人唐朝李白的诗说:“处世若大梦。”《楞严经》说:“却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说“若梦”说“如梦”等等,是不得已而用的比喻了,但极端的说,那真的是梦,也不是比喻了。人生自少年到壮年,自壮年到老年,自老年到死,不久投入一个胎,不久出了一个胎,不久就入不久就出无穷无尽啊。而生不知来处,死不知去处,迷迷糊糊,黑黑沉沉,千生万劫自己都不知道啊。不久沉入地狱,不久做鬼做畜生,做人做天仙,升上去又沉下来,沉下来又升上去,惶惶恐恐,忙忙碌碌,千生万劫自己都不知道啊,不是真的梦吗?古人岑参的诗说:“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如今被名利牵着跑,往返上万里的人,哪里一定是枕上做梦呢?所以庄子梦见蝴蝶,他没梦见蝴蝶时也是在梦中呢;孔夫子梦见周公,他没梦见周公时也是在梦中呢,所以无始旷大劫以来,没有一时一刻不是在梦中啊。只有破尽无明,朗朗然大觉醒,如佛所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这才是梦醒汉。
一百一十三、性相
相传佛灭度后,法性法相二宗学者各执己见,直到分河饮水完全对立,他们争执成这样了,谁对谁错呢?我说:“只要执着就都是错,不执着就都是对。”性是什么?相的性啊;相是什么?性的相啊,不是分明两个东西了。譬如一个身体,身是主体,而有耳、目、口、鼻、脏腑及骨骼都是身体的部分,这个身体,是耳目等等的身体,耳目等等,是身体的耳目等等了。譬如一间屋室,屋室是主体,而有栋梁、椽柱、墙壁、门窗等等都是屋室,这间屋室,是栋梁等等的屋室,栋梁等等,是屋室的栋梁等等,哪里是分明两个东西呢?不只是不应当争执,而且也没有什么可争执的啊。有人举出永嘉大师的话:“入海算沙徒自困。”又说“摘叶寻枝我不能。”似乎讲的是性而不是相了。我说:“永嘉大师没有什么是和不是啊,性为根本而相为枝末,所以说只要得到根本不愁得不到枝末,不是说枝末可以废掉的啊。所以单说性不可以,而单说相更不可以,单说性的话,是注意根本而不注意枝末,还是不可以中的可以;注意枝末而不注意根本,是不可以中不可以啊。”
一百一十四、大鉴大通(一)
大鉴慧能禅师所传的法世人称为南宗,大通神秀禅师所传的法世人称为北宗。但是黄梅衣钵,不付与“时时勤拂拭”的大通,而只付与“本来无一物”的大鉴,为什么五代永明延寿大师的《宗镜录》认为大鉴止具有一只眼,而大通却是双眼圆明?如果是这样,大通怎么得不到衣钵?可是曹溪六祖慧能亲自承接黄梅五祖弘忍的衣钵,远一点是承接达摩大师的衣钵,更远是承接佛弟子迦叶的衣钵,再远就是承接释迦佛的衣钵,而永明是传承天台宗的德韶国师,为什么会这样说呢?或者是针对当时的弊端说的吧?以前有人说晋宋以来,人们相互都以禅观为高级的法,而不再知道“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宗旨,所以达摩初祖从西边来中国,到了永明的时候,人们又以为一悟就可以了,于是《宗镜录》及《万善同归》等书极力赞扬修持,那么似乎南宗主要是顿悟,而北宗是顿悟渐修都有,智慧与德行兼备,所以有一只眼两只眼的比喻。万松行秀老人却提笔写道:“这一只眼,它就是整个大地上的沙门一只眼;它就是把定乾坤的一只眼;它就是头顶顶门上的金刚眼。”倘若新学佛见识粗浅的人执着《宗镜录》里的话,当作实际的方法领会,以为大鉴只不过是空谛,而大通才是中道第一义谛,怎么可以呢?有人说:“曹溪是六代传下来的衣钵,天下没有不知道的,而在当时,为什么只见到‘两京法主,三帝门师’的神秀?北宗盛行天下,而不提起曹溪,又为什么呢?”我说:“曹溪领受五祖印记后,藏起衣钵,为猎人守猎网,韬光养晦,长达十六年,大通的佛法盛行,曹溪的名声没有显露出来,等到风动幡动的应对出现,然后曹溪的佛法传播万世了。”曹溪像龙潜藏在深渊,不自己炫耀;大通像龙显现在表面,也不自以为满足,他说:“曹溪是亲传我师父衣钵的。”其实善知识之间相互成全就是这样的。
一百一十五、大鉴大通(二)
我又想到宗门的祖师对后学的赏鉴许可,贬抑褒扬,是越规格超常情的,不可以用世间法来论是非啊。唐代石巩慧藏禅师得到三平义忠禅师为传人,说:“三十年张弓,只射得半个圣人。”曹溪的一只眼,就是半个圣人了;元代中峰明本禅师画高峰原妙禅师的像求像赞,高峰赞说:“我相不思议,佛祖莫能视,独许不肖儿,见得半边鼻。”曹溪的一只眼,就是半边鼻了;唐代普化禅师对临济义玄禅师的评议,说:“河阳新妇子,木塔老婆禅,临济小厮儿,却具一只眼。”曹溪的一只眼,就是临济一只眼了。
一百一十六、斋僧钱作僧堂
有人说:“僧粮,僧人吃的粮食;僧堂,僧人居住的地方。吃住两样,都是僧人受用,却怎么把供僧人的饭钱拿去造作僧堂而将来受地狱中的火枷之报啊。”这有两种含义,一是粮食蔬菜,人可以用来救治饥饿,梁栋墙壁能救治饥饿吗?不同类的事物不相对应了;二是施主本来供僧斋饭,你现在建造房屋,等于买砖的钱去买瓦,违背了信徒施主的心愿,那么因果就不相同了。有人说:“另外化缘供僧斋饭,可以抵得了前面的过失吗?”人家供僧斋饭,是人家的福报,与前面犯错的人有什么相干?那怎么补救才可以呢?我说:“拆掉僧堂,按原来的钱数供僧斋饭而火枷就灭了,这是有明显的征兆呢。”又问:“造佛像的钱用作建佛殿,都是供佛了,可以吗?”回答:“不可以,画栋雕梁漂亮房屋,能当得了如来的相好光明吗?”“印佛经的钱用作造放佛经的厨柜,都是供佛经了,可以吗?”回答:“不可以,锦囊宝箱,能当得了如来的金口玉音吗?”“那么还有如放生的钱买池塘,都是为了救护动物利益众生,可以吗?”回答:“不可以,遍野的水塘,千顷的湖泊,能当得了当时没有救护,面临煎煮,将被屠宰的百千万亿生灵的性命吗?何况挪移项目变换用途,而因果交错呢?”还有人说了,造佛像剩余的钱,可以用作买佛像前的供器吗?戒律有开许的文字就可以,其它作福报的事没有文字,要慎之又慎,不要随便自己乱来而招致业报啊。
一百一十七、楞严圆通
有人问:“《楞严经》文殊菩萨选圆通法门只选取了耳根圆通法门,念佛圆通法门未曾入选,可是怎么后世的人不遵守圣贤的话,而普天下多数人都跟从念佛了。”我回答:“《弥陀疏钞》有明确的解释,而这个疑这个问关系不小,不厌烦罗嗦,再为你详细讲一讲。你真是娑婆世界的人,只知道娑婆世界而已,却不想娑婆世界之外,有无量无边不可说不可说的世界哪?耳根法,是引导娑婆世界众生的根机,念佛法,是引导不可说不可说世界众生的根机啊。耳根圆通,只是一方世界的圆通,念佛圆通,是十方世界的圆通啊。佛出生在娑婆世界,姑且就用适合娑婆世界的方法开示教导,所以说:‘此方真教体,清静在音闻。’不说‘十方真教体’啊。比如现在国内百千郡县的读书人学习,或者某一地方学习易经的多,或者某一地方学习做诗的多,或者某一地方学习书法的多,学《春秋》《礼记》的也是如此。总而言之,全国学习最多的是《周易》,这里说的《周易》,就好比是念佛法门了。再比如百千郡县的土产,郊野地区种植谷米的多,山林地区种植果实的多,靠江海的地区贩卖鱼盐的多,产丝棉珠玉的也是如此。总而言之,全国出产最多的,还是五谷杂粮了,这里说的五谷杂粮,就好比念佛法门了。你在娑婆世界,自己修耳根法门,谁能阻拦你,但不必肯定这个而否定那个,如果执着耳根法门而想扫除念佛法门,就好像学习其它儒经的读书人而要扫除《周易》,买卖其它货物的商人而要扫除谷物啊,岂有这样的道理吗?”
一百一十八、天说(一)
一位老前辈说:“有外国人宣扬天主教,你怎么不辩驳?”我以为教导人敬奉天,做善事,有什么可辩的呢?老前辈说:“他们想改变我们这里的风俗,同时毁谤佛法,贤士良友很多都去信奉了。”于是拿他们的书给我看,我就略辩一二吧。他们天主教虽然崇奉天主,其实对天并不了解,按照佛经上讲的道理,他们所称为的天主,是忉利天王啊,包括一个须弥山、四大部洲的“一四天下”,三十三天的帝释天主。这个一四天下,从一数到一千,名叫小千世界,那就有一千个天主了;又从一个小千世界再数到一千,名叫中千世界,那就有百万天主了;又从一个中千世界再数到一千,名叫大千世界,那就有万亿天主了。统领这个三千大千世界的,就是大梵天王啊,他们天主教认为最尊无上的天主,在大梵天王看起来,就有点像周朝的天子看八百诸侯了。他们天主教所知道的,是万亿天主中的一个罢了,其它欲界的天都不知道呢,再往上有色界的各层天,再往上还有无色界的各层天,都不知道啊。又说天主的表现,无形无色无声,那么他们所谓的天,理上讲的天而已,怎么统御臣民、实施政令、行使赏罚呢?他们虽然比较聪慧,但没有读过佛经,怎么能怪他们的认知有错呢?现在已经信奉天主教的贤士良友,都是正人君子,一时的表率,众人仰望并以为行动的指南,我怎么能因为怕人家“不爱听”,而不空尽我的忠告呢?唯愿高明的人听取我这浅陋的意见而详细审察吧。
一百一十九、天说(二)
又有人问:“人家说《梵网经》上讲‘一切有生皆宿生父母,杀而食之,即杀我父母’,如果这样那么人也不能有婚娶,因为是婚娶我的父母;人也不能有奴仆,因为是使唤我的父母;人也不能乘骑骡马,因为是欺凌我的父母啊。读书人僧人都不能回答,怎么办?”我说:“《梵网经》只是很深的强调戒杀生,所以有这样的议论,意思是数不清的恒沙劫以来生生世世的轮回,生生世世必有父母,怎么知道被杀的不是生生世世中的父母呢?所以恐怕是有自己的父母,不是认为绝对是自己的父母。如果因为文辞误会含义,举一个例子可以说明,而儒家也有实例。儒家礼教禁止同姓结婚,所以买妾不知道她的姓就要占卜,如占卜说,不是同姓,那么结婚当然没有害处。我们这里也可以说,娶妻不知道是不是过去世的父母就占卜,如占卜说不是自己的父母,那么娶为妻子也就没有害处啊。儒教说,年纪长一倍的人,应当看作是父辈,那么如今年少就当官的人怎么办?那些抬轿拉车、张伞护卫的,就必须是儿童才可以了,如果有年纪大的在其中,就是把父母当作小卒子了,而儒教可以通行并没有什么不便,难道佛说的就不可以通行吗?至于男女的嫁娶,以及车马仆人,都是世间的普通行为,不能和杀生的惨毒相比了,所以《梵网经》只是说‘一切有命者不得杀’,没有说一切有命者不得嫁娶,不得使唤啊。如果这样出难题,是借着有小巧的迂腐论谈,却想破斥佛法大道的明确训诫,怎么可以呢?再说有些书杜撰没根据的话,不能都列举出来,比如说人死后魂还常在,没有轮回等,既然魂常在,开国君主夏朝禹、商朝汤、周朝文王武王何不训斥一下亡国君主夏桀、商纣、周幽王、周厉王呢?秦朝、汉朝、唐朝、宋朝的各位开国君主,何不惩罚一下秦朝的李斯、赵高、汉朝的王莽、曹操、唐朝的李林甫、杨国忠、宋朝的秦桧、蔡京等一流奸臣呢?既然没有轮回,晋朝的羊叔子怎么能知道前生为别人的儿子;宋朝的程颢怎么能记得前世藏母钗呢?春秋的羊角哀化做虎,三国的邓艾变为牛,如此这类事迹,都清清楚楚记载在儒家的书上,不能都列出来,他们都不知道,难怪他们的言论很错乱啊。”
一百二十、天说(三)
还有南郊祭祀天帝,是上古帝王的制度了。说“钦若昊天”;说“钦崇天道”;说“昭事上帝”;说“上帝临汝”;是二帝唐尧、虞舜、三王夏禹、商汤、周文王为什么初创祭天的意义了。说“知天”;说“畏天”;说“律天”;说“则天”;说“富贵在天”;说“知我其天”;说“天生德于予”;说“获罪于天无所祷也”;是遵循古代制度、汇集所有圣人成就的孔夫子啊。说“畏天”;说“乐天”;说“知天”;说“事天”;是仅次于孔夫子的圣贤孟子啊。古人天道的观点有什么不足,要现在那些人创立新说吗?以上所陈述的,倘若有不对,请告知天主;如果我怀有妒忌心,发表诡异邪说,故意败坏那些古代制度,那么天主的威灵可以洞察一切,应当派遣猛烈的天神下来治罪,以表示上天的讨伐。
一百二十一、赵定宇作阎王
明朝吏部侍郎赵定宇赵公,与云南巡抚陈玉台同年。赵公在明朝万历丙申年三月十五日去世,当时陈玉台还在任职,因他的夫人生病,扶乩请神问吉凶,神的判词是会死,所以恳请神救助。神说第五殿阎王是新上任的,那个人很刚正,不可以有私情,没有办法了。问新上任的阎王是什么人,回答说:“江苏常熟的赵某。”不久讣告传来,阎王上任的时间和讣告的时间吻合,陈玉台大为惊异。有人说:“阎王是既有福报又有业力的人做的,定宇是品德高尚的人,也有业力吗?”噫!地藏菩萨说:“我观阎浮提众生,举足动步,无非是罪。”怎么能没有过失呢?以前听说一位僧人有天符召他去当阎王,僧人不愿意,就大起精进用功,一心念佛,天符使者就不来了。感叹啊!古代传说隋朝名将韩擒虎“生为大将军,死作阎罗王”;又近代传闻郑澹泉司寇死后作阎王;杭州太守周公死后作城隍;这是常有的事了。古代大德说过:“僧人虽有修行,不能悟道的,多数就作了各种水陆神。”难道是虚话么?
一百二十二、弟子为师服
这种说法有三个来源,一是《六祖坛经》;一是《释氏要览》;一是《百丈清规》;三个来源各有差异,现在辩析如下。一是《六祖坛经》说:“我灭度后,不要像世间情感悲泣泪如雨下,受他人吊祭慰问,身穿孝服,不是我的弟子,也不是正法。”二是《释氏要览》说:“考查《涅槃经》等经典,并没有丧服制度,只有《增辉记》引用《礼记》中的三种服制,第三种降服。《白虎通》说:‘师恩同父母,应该素服。’《释氏丧仪》说:‘师恩同父母,应该三年丧服。’《五杉集》说:‘师父丧服都按照法服,但布料稍粗,纯染黄褐色。’《增辉记》说:‘但染苍皴色,与平常稍有不同。’”三是《百丈清规》说:“普通弟子麻布掇,东西两序苧掇,主丧等生绢掇,众人举哀三声,弟子们幕下哀泣。”如前面所说的,根据《六祖坛经》,就无丧服无哀泣;根据《增辉记》,就有丧服无哀泣,而丧服不用麻布,但用色黄苍而已;根据《百丈清规》,丧服哀泣都有,好像同世俗一样了。作为僧人,虽然应该效法六祖慧能大师,但现在的弟子不能忍受师父的亡故,大多数都要服丧,可以上敬祖训,下顺人情,迁就适中,依照《增辉记》作青黄色丧服就可以了。古人说礼是可以顺应实际情况的,那就等待更高明的人修正吧。
一百二十三、百丈清规
因前面讲到丧服制度,知道《百丈清规》一书有后人增加,不是百丈怀海禅师所作的啊。百丈为曹溪六祖慧能大师第四世嫡孙,他定丧制有什么理由不遵循他的祖师的行为,而要改变已经形成的规矩呢?因为建立丛林大寺院,使一群众人有所约束,所以是从百丈开始的了。至于制度的繁杂冗长,礼仪的琐细,使人忙忙碌碌,整日没有空闲,更从哪里能省时省力,而全心全意去深究佛道呢?所以说是后来好事的人干的,不是百丈的原意了。
一百二十四、刚鬣报
某位僧人素来朴实,但愚腐而自以为是,凡是遇到称赞别人的善,必然微微冷笑,表示不值得称赞,时间久了退失道心归返俗家生活,与一位老妇人相伴。他死后,托梦给老妇说:“我明日回到附近的庵堂了。”原来有人送一头猪到庵堂放生,老妇知道是某僧人,多次前往探视,渐渐大家都知道了,远近的人们好奇这件事,来观看的络绎不绝。老妇觉得难堪,把猪转送到云栖寺,当时云栖寺放生的地方狭小,而有一座山寺愿意收养,不久又被那里的徒弟卖给了屠户,杀死在农家。噫!受到了畜生的果报,又不免被宰杀,怎么落到这样极其严重的地步呢?我们应当感到刻骨的痛心啊。
一百二十五、天说余
我前不久谈过“天说”啊,有看客又出难题说:“占卜娶妻而知道不是前世父母就可以娶,却不说占卜杀生而知道不是前世父母就可以杀了吗?不婚娶而人类就断绝,却不说去掉杀生而祭祀的礼仪就废了吗?”被难住的人不能回答然后告诉了我,我说:“古人说过,占卜是为了解决疑惑,不疑惑何必占卜?同姓不通婚,是天下古今的大经大法了,所以有疑惑而要占卜;杀生是天下古今的大过大恶啊,是坚决不可以做的,有什么疑惑而需要占卜呢?不婚娶人类断绝,理所当然,不杀生而祭典废了,却没听说过《易经》有‘二簋可用享’、‘杀牛之不如禴祭’这种可以简单祭祀的话吗?所以祭典自然不会废,即使废了,也是废掉应该废的,除了残害人体的肉刑,禁止活人殉葬之类,也是美善的朝政了。可叹啊!那些占卜的说法,是姑且借目前的事,打个方便比喻,目的是为了明白道理,你却把比喻当真了,那真是以为‘一杯酒能助欢笑’的迂腐想法,以为‘排场只是供戏谑’的胡言乱语啊。但是让愚夫愚妇听到了记在心里,害处不小啊,语言不可不慎重啊。”看客还刁难说“杀生只是断了色身,行淫直接断了慧命。”意思是杀生还是轻罪,不知道被杀的是色身,而杀生的人一念狠毒的心,自己的慧命已经断掉了,可不悲哀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7 10:34 , Processed in 0.151821 second(s), 14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