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ciiwii

[佛教文化] 净空法师口述:圣贤教育系列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3-31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常是常道,永远不能变更的,这是道。五个字,仁、义、礼、智、信。这都是没有文字之前世世代代传下来的。

四维是礼、义、廉、耻,这四个字。八德是忠、孝、仁、爱、信、义、和、平,这八个字。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这就是中国的特色、中国文化的精神,一直发展到现在。

《四库全书》是乾隆时代编的,这个典籍世世代代累积下来,你去看,无论看哪一个人的著书,都离不开这个原则。所以我们用五伦、五常、四维、八德,就把中国传统文化自古至今全部概括了,没有能超过其外的。

到汉朝,佛法传到中国来了,这不是本土文化,中国人心量大,能包容,能把佛法跟自己本土文化融合成一体,就像汤恩比的话一样,佛法丰富了中国本土的文化,把境界向上提升了。佛法就变成中国文化,讲中国文化决定不能够离开佛法,我们懂得,我们才会爱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31 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法暂且放在一边不谈,就是讲中国的五伦、五常、四维、八德,在现前这个时代,走遍地球任何一个角落,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族群、不同的信仰、不同的文化,都能够融会贯通,没有障碍。这是我们最近这十几年亲身经历,我们讲清楚、讲明白,没有人不欢喜,都能接受。所以汤恩比博士说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有很多人误会,以为这是中国人称霸,不是的,是中国传统文化普及全球,让这个世界真正能化解冲突,恢复安定和平,大家都需要,我们要有这个认知。

要把传统文化落实,就是把五伦、五常、四维、八德我们要做到,认真地做到,这才是中国人,这才是中国老祖宗的后人、传人。你真做到了,它的效果非常明显。第一个,身心健康。佛法讲的,“相由心转”。身心健康、家庭幸福、事业顺利、社会安定,底下那就是国治、天下平。天下平,那个“平”是平等,就是平等对待、和睦相处。所以二十一世纪的社会,迫切需要孔孟学说、大乘佛法,汤恩比看得没错。
(第十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31 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常说五千年历史,这五千年是怎么说法的?这是有文字记载的。文字是黄帝时候发明的,黄帝到我们现在是四千五百年。黄帝之前是神农,神农前面有伏羲,传说先天八卦是伏羲画的。这个当中,神农到黄帝五百年,神农到伏羲也是五百年,就是一千年。在中国正式使用文字一千年前,已经开始有这些符号,这是出土的甲骨文能给我们做证明。所以中国有用符号记载的,确实可以推到五千年。五千年之前,连这些符号都没有,有没有人类?当然有,而且聪明的人不少。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古圣先贤留下来的,孔夫子是集大成而已。他老人家说的话非常诚恳,说他一生“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这是我们现代人应当要学习的,你从这个态度上看出他老人家的谦虚、恭敬。这两句话就是告诉我们,夫子一生他所学的,他所修的、所教的、所传的,不是自己的东西,自己一生没有创造、没有发明,全是古圣先贤留下来的,他不过是用文字把它记载,流传给后世。《论语》里面许多的话,我们相信都是千万年前古圣先贤传下来的。
(第二十三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31 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中国古圣先贤教化人民就用三样东西。(第)一个,祠堂。祠堂教什么?教孝,这是根!教孝悌忠信。第二个,文庙,孔庙。孔庙教什么?教仁义道德。第三个是城隍庙,你看在中国,每一个城市、每一个乡镇都有。城隍庙教因果教育,给你讲因果报应。你杀众生,众生要向你索命。你欠人的钱、夺取别人的财产,你一定要还债。一饮一啄,丝毫不爽。你敢做吗?所以,中国这五千年来这个社会,这么多的人口,这么大的幅员,长治久安。靠什么?就靠这个教育。
(四十二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31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中国几千年来,社会长治久安。靠什么?靠教育,靠圣贤的教育。儒家是圣贤的教育,佛跟道也是圣贤教育。
我记得2006年我在巴黎,在联合国主办活动,中国驻联合国的代表张先生两次请我吃饭,问我一个问题。他说,佛跟道是宗教,儒算不算宗教?我当时回答他,儒释道都不是宗教,古时候称为三家,儒家、佛家、道家。被称作宗教是很晚,清朝末期,翻译外国书时,才翻译成宗教,以前没有这样的称呼。儒释道三家,也有称三教,但那个内涵是教学、教化,三家的教化、三家的教学,没有现在“宗教”这个名词的含义,它是学派。
(第七十五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1 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传统文化绝对不止五千年,因为中国文字的发明才四千五百年,黄帝时候发明文字。在文字没有发明之前,依靠口耳相传的传说来记忆历史。黄帝以前有神农氏,再往前有伏羲氏,传说当中,神农到黄帝五百年,伏羲到神农又是五百年,就是一千年。我们讲中国传统五千年文化,讲到伏羲、神农,上面还有。

孔子集大成,就是把古老的传说用文字记载流传给后世,所以我们相信《论语》里面许多话不是孔子说的。孔子他老人家讲,他一生“述而不作”。“述”是孔子指出他自己所说的(是)古圣先贤的,不是自己的,自己没有创造、没有发明。“信而好古”,是对古代的文化以及传说,他相信,他喜欢。所以,五伦、五常、四维、八德,绝不是他那个时候才有的,我们有理由相信,总得一万年以上。古人传下来的东西,精简,你才好记,才不会变质。
五伦,父子有亲、夫妇有别、君臣有义、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你看这个很容易传的,不会传错,千万年一直一直传下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1 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常是常道,永远不能变更的,这是道。五个字,仁、义、礼、智、信。这都是没有文字之前世世代代传下来的。

四维是礼、义、廉、耻,这四个字。八德是忠、孝、仁、爱、信、义、和、平,这八个字。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这就是中国的特色、中国文化的精神,一直发展到现在。

《四库全书》是乾隆时代编的,这个典籍世世代代累积下来,你去看,无论看哪一个人的著书,都离不开这个原则。所以我们用五伦、五常、四维、八德,就把中国传统文化自古至今全部概括了,没有能超过其外的。

到汉朝,佛法传到中国来了,这不是本土文化,中国人心量大,能包容,能把佛法跟自己本土文化融合成一体,就像汤恩比的话一样,佛法丰富了中国本土的文化,把境界向上提升了。佛法就变成中国文化,讲中国文化决定不能够离开佛法,我们懂得,我们才会爱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1 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法暂且放在一边不谈,就是讲中国的五伦、五常、四维、八德,在现前这个时代,走遍地球任何一个角落,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族群、不同的信仰、不同的文化,都能够融会贯通,没有障碍。这是我们最近这十几年亲身经历,我们讲清楚、讲明白,没有人不欢喜,都能接受。所以汤恩比博士说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有很多人误会,以为这是中国人称霸,不是的,是中国传统文化普及全球,让这个世界真正能化解冲突,恢复安定和平,大家都需要,我们要有这个认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1 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把传统文化落实,就是把五伦、五常、四维、八德我们要做到,认真地做到,这才是中国人,这才是中国老祖宗的后人、传人。你真做到了,它的效果非常明显。第一个,身心健康。佛法讲的,“相由心转”。身心健康、家庭幸福、事业顺利、社会安定,底下那就是国治、天下平。天下平,那个“平”是平等,就是平等对待、和睦相处。所以二十一世纪的社会,迫切需要孔孟学说、大乘佛法,汤恩比看得没错。
(第十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1 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常说五千年历史,这五千年是怎么说法的?这是有文字记载的。文字是黄帝时候发明的,黄帝到我们现在是四千五百年。黄帝之前是神农,神农前面有伏羲,传说先天八卦是伏羲画的。这个当中,神农到黄帝五百年,神农到伏羲也是五百年,就是一千年。在中国正式使用文字一千年前,已经开始有这些符号,这是出土的甲骨文能给我们做证明。所以中国有用符号记载的,确实可以推到五千年。五千年之前,连这些符号都没有,有没有人类?当然有,而且聪明的人不少。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古圣先贤留下来的,孔夫子是集大成而已。他老人家说的话非常诚恳,说他一生“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这是我们现代人应当要学习的,你从这个态度上看出他老人家的谦虚、恭敬。这两句话就是告诉我们,夫子一生他所学的,他所修的、所教的、所传的,不是自己的东西,自己一生没有创造、没有发明,全是古圣先贤留下来的,他不过是用文字把它记载,流传给后世。《论语》里面许多的话,我们相信都是千万年前古圣先贤传下来的。
(第二十三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2-4 18:13 , Processed in 0.188905 second(s), 14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