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浮世莲花

[大德开示] 永嘉大师证道歌浅释--宣化上人讲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0 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降龙钵。解虎锡。两钴金环鸣历历。
不是标形虚事持。如来宝杖亲踪迹。

‘降龙钵’:出家人用来吃饭的钵,名叫‘应量器’,就是你吃多少就装多少,不要不够,也不要多,恰到好处。可是,这个钵不是单单用来吃饭,而且也是个宝物,能降伏天魔,制服外道,三千大千世界都能装进钵里,所以古来有用钵来降龙,又能替人治病,所以钵的用途很多。降龙钵,龙是隐形莫测的众生,它有神通,可是毒龙很毒,毒龙能害人,会放毒气。人一闻到这股毒气,会把生命都夺去,究竟甚么叫做龙?人的脾气就像一条龙,你要能使脾气不发作,也可说把龙降伏了,因为脾气也是忽有忽无的,你叫它有,它就会有;你叫它没有,就可以没有,来之无踪,去之无影,就像一条龙似的。

‘解虎锡’:锡就是锡杖,出家人行脚时用的。锡杖有两个环,每个环有三个圈,两钴是讲真、俗二谛,每钴有三个圈,共有六个圈,表六度万行。古来大德用锡杖,能使正在打架斗争的二虎分开,这两虎就老老实地趴著,这叫解虎锡。

‘两钴金环鸣历历’:鸣历历,就是很清楚、很显著,这个样子好像著相似的,其实不是著相,所以—

‘不是标形虚事持’:不是这么做样子。

‘如来宝杖亲踪迹’:这是佛的宝杖,佛亲手传给弟子,所以是佛门的一个法宝。出家人三衣一钵一具不离身,也要带锡杖,这是用种种法宝来修行。那么比丘有比丘的样子,比丘尼有出丘尼的样子,出家人一定要躬行实践,脚踏实地地修行,不可以随便,所谓‘三千威仪,八万细行’,这都要特别注意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0 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求真。不断妄。了知二法空无相。
无相无空无不空。即是如来真实相。

‘不求真。不断妄’:为甚么?就因为得到本了,你就不愁末了,前面一段文又把这段文的意思说明白了。‘如净琉璃含宝月’,就好像在净琉璃瓶里含著宝月似的,玲珑剔透。‘既能解此如意珠’,你要是明白了这个如意珠,‘自利利他终不竭’,自己得到利益,也能利益他人,自利利他,这种力量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甚么叫本?就是我们把生死无明破了,无明破了,你就得到本了,既得到了,末稍的问题就迎刃而解。因为这样,所以说不求真,不断妄,也不需要求甚么真了,因为无真可求,他已经惑无不尽,真无不存,没有甚么妄,只有一个真,连真的名义也没有。

‘了知二法空无相’:因为你明白‘真’没有形相,‘假’也是没有形相,真妄都没有形相,有无也没有形相。因为自性就好像虚空一样,真的和妄的都在虚空里面,你要是没有迷惑,妄自然就不存在;你要是明白了,真也显不出来,所以说‘不求真。不断妄。了知二法空无相。’明白真妄、有无都是虚妄而没有实体,都是名词而已?空无相,没有形相会令你执著。

‘无相无空无不空’:没有相,也没有空,没有形相,怎么会有空呢?无不空,可是这时是真空,真空就是妙有。真空不空,所以叫真空;妙有非有,所以叫妙有。

‘即是如来真实相’:这就是实相理体,就是没有一切执著,甚么执著都破灭了,这是这段文的大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0 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心镜明。鉴无碍。廓然莹彻周沙界。
万象森罗影现中。一颗圆光非内外。

‘心镜明’:我们的心镜,就是大圆镜智,你要是得到大圆镜智—

‘鉴无碍’:你照甚么事,一照即了;你照理,一照即空,所以鉴无碍,甚么障碍都没有了。

‘廓然莹彻周沙界’:廓然是大的意思,又是光明的意思。莹彻,就是玲珑剔透,里面可以看见外面,外面也可以照到里面,互相莹彻,没有障碍。周沙界,周遍法界,无在无不在。

‘万象森罗影现中’:天地间的森罗万象,房廊屋舍等,影现中,都在这里面现出来。

‘一颗圆光非内外’:这个圆光也是如意珠发出来的。‘既能解此如意珠’:你明白这个如意珠的道理。‘自利利他终不竭’,如意珠会放光,这种光不是在里面,也不是在外面,是你自性的光明,本来就有的,可是你不会用它,所以埋没了很久,现在你得到了,明白了,把大圆镜智也得到了,所以一颗圆光非内外。

研究佛法的人,必须要恒长耐久,天天研究,不能间断,天天在佛教里薰习,就像在水里泡似的。又像用烟来薰一样,你用烟薰,一天不见得甚么,两天也不觉得怎样,时间久了,就有黄色现出,就有一种习染。本来是个质地很硬的,常常在水里泡,泡得时间久了也会软。即使自性很刚强,常常在佛教的法水里泡,可改变我们的刚强性,成刚柔相济。你本来是甚么都不懂,若你常常在佛教里薰习,久而久之,就懂佛法了。

我们人不要那么好奇,好奇不要紧,很容易掉到坑里,掉到陷阱里出不来。那些探险的人,各处去探险,往往生命都牺牲了,这是不是值得呢?这不一定有甚么价值。所以我们人应该生出正信来,不要常常走小路,走黑暗的路,见不得人的路,喜新好异,这都是佛教徒容易犯的毛病,结果甚么也没有成就,时间也耽误了,这是很可惜的。你常常想学佛法,就是没有时间;但你各处往旁门左道里跑,却有时间。可是这很容易就中邪了,现在到处都有鬼上身,这些很容易把人迷惑住,被迷惑了,将来就做魔王的眷属,去增加他们的势力,所以各位正信佛教徒不要走偏门,不要投机,不要取巧,要老老实实地研究佛法,这是我们的本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1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7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豁达空。拨因果。莽莽荡荡招殃祸。
弃有著空病亦然。还如避溺而投火。

‘豁达空’:世界上有一种人,不相信真理,也不相信因果,所以他的论调是说一切都是空的,人死就如灯灭,甚么也没有了,他把一切都归空,所以叫豁达空。

‘拨因果’:拨无因果,他不信人在世上种善因就结善果,种恶因就结恶果,他不相信这种真理。他说没有因果,也没有报应,把因果报应的道理完全否定了,可是,因果报应是不能否定的,因它的确是有。因此,他就变成一个很无知识,很粗鲁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7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莽莽荡荡招殃祸’:莽莽,就是很莽撞,莽撞中的莽撞,很粗俗,很无知识的。荡荡,就是不守规矩的样子,这是很厉害的不守规矩,不只是稍微不守规矩,因为他拨无因果,可以说是错因果。因为错因果,就会招出殃祸,殃就是灾殃,祸是祸患,造出种种罪业,自己不知道。

‘弃有著空病亦然’:为甚么弃有?因为他认为甚么都没有;执著空,他说甚么都归于空,这个病也像拨无因果一样。执空执有都是落于二边,不是中道了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7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道了义是非空非有,说它空,它有妙用;说它有,它又有真空,所以真空不碍妙有,妙有也不碍真空。真空不是一个空的,因为有妙有,可是妙有并不是一个有,它有一种有的成分在里头,可是它又不是完全有,因为它又非有,所以叫真空,这是二不二。真空不一定是空的,所以叫妙有;妙有不一定有,所以叫真空。你若弃妙有而执著真空,这也是错,所以说:‘弃有著空病亦然’,你若执著到空理上,这个病也是一样。

‘还如避溺而投火’:这好像甚么呢?好像你怕水,怕被水淹死,所以就投入火去,但火也是一样能烧死人,火烧之死和水淹之死,都是差不多,所以弃有著空病亦然,就好像避水淹,而跳到火堆里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7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舍妄心。取真理。取舍之心成巧伪。
学人不了用修行。真成认贼将为子。

我们修道人,若不会用功,就会生出一种大执著。这种大执著也就是头上安头,骑驴找驴,没有这个必要。可是就这么糊涂,没有择法眼,以为应该—

‘舍妄心’:说我不要这个妄想心,把它舍弃了。其实这个妄想根本是虚妄的,没有一个东西,有甚么可舍的,只要不打妄想就够了,你还舍甚么东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7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取真理’:真理不是在外面找,真理在自性里面,你若妄尽,真就现前。你的妄想心没有降伏,没有放下,还执著你的妄想心,想找真理,真理不用到外面找去,这是人人本具,各各不无的,所以你也不必取,不必舍。舍是不要它,取是把它拿回来;不要它是著相,想把它拿回来也是著相。这个真理也是没有形相的,你怎么可以用取舍之心来修行这个法门?所以前面一开始,歌词上就说‘不求真。不断妄’,不求就是真,不断就是没有妄;若有所求,就找不到真的,你想断,那就是妄,所以舍妄心,取真理,也是这个道理。

‘取舍之心成巧伪’:就因为你有取舍之心,就成巧伪。巧是智慧,伪是愚痴,就得不到真正的智慧。真正的智慧是无智亦无得的,没有形相,所以你想取舍,都是头上安头,骑驴觅驴。真理是本地风光,本有家珍,不用到外面去找,所以成巧伪。就因为这个取舍之心,就有智慧和愚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7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人不了用修行’:学人就是修道之人,一天到晚想舍妄想,取真理,在这上面用功夫。

‘真成认贼将为子’:这好像认贼做儿子一样。这个贼,如果你想舍妄想,就好像有个贼似的,因为你在妄上又生出个妄。取真理,真理是没有形相的,也没有可取,也没有可舍。你不明白这个道理,就去骑驴觅驴—你已骑著了,还找它做甚么?头上安头—你一个头觉得不够,要在头上多安一个头,你说这是甚么?这都变成妖怪了,修道人不懂得这个,永远也不能与道合一。我们各位在这个地方要确实注意来研究,学佛法,要学得有智慧,不要越学越愚痴。怎样学得有智慧呢?就是做甚么事情,都是规规矩矩,老老实实,不要投机取巧,不要各处占便宜,自己得到利益,那不是佛教徒,那是借著道的名义来发财,来扩张自己的名誉地位,这都是错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19 02:43 , Processed in 0.274592 second(s), 14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