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常随佛学

[事迹传记] 百年传奇僧人的一生-------------虚云和尚传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1 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章 十年艰辛 重建南华祖庭

一、严传戒法,六祖禅灯复明

    民国二十三年(1934)春,虚云和尚礼请慈舟律师主持鼓山佛学院院务,整顿佛学院诸多规制告竣后,心中充满法喜,感到可告慰于列祖列宗。鼓山祖庭重兴之举,已遂夙愿,大见成效。今日常住丰裕,寺貌一新,殿堂庑阁一一具备,数百尊佛、菩萨圣像重新再塑。常住佛灯长燃,香火兴盛。每年如例传戒,戒坛清净庄严,如法如制。四方信众,来朝礼者日渐增多。正当虚云和尚感到可告一段落之时,说来也巧,就在2月一天夜里,不倒单趺坐中的似梦非梦之际,虚云和尚忽然看到中国禅宗六祖慧能大师迎面而来,亲切语嘱:“时至矣,汝当回去。”对此何缘,虚云和尚感到不解。忆及民国十七年(1928),在香港讲经,时任广东省主席陈铭枢就曾礼请自己去主持六祖慧能大师弘法道场南华禅寺,以已应鼓山之请而未能前去,似乎此梦与南华禅寺有关。到四月初,粤僧敬禅、之清、福果等来到鼓山参学,向虚云和尚介绍了南华禅寺的近况,说南华祖庭现已衰败,变成子孙庙。全寺房分5家,每家不过10人,但都不住在寺里,而是携家眷住在附近村庄。平日耕田种地,饮食衣着同俗家人一样。连六祖殿看管香灯的僧人,都归乡人派管。每年二月、八月两次佛祖和慧能大师诞辰法会所有收入,皆由乡村头人管理。非仅如此,就连平日在南华禅寺内外,宰杀烹饮,赌博吸烟,人畜粪秽,到处可见。寺中殿宇年久失修,多已破败不堪。

   去年李汉魂将军主管韶关一带军务,多次到南华禅寺视察,看到这样的情景立即发起重修,在广州倡议成立“修复南华禅寺筹备委员会”。但李汉魂毕竟以公务为主,委派秘书前去主持修寺工程,进展也不够理想。听到这些,虚云和尚感到很为忧虑,念及千年祖师道场竟然会沦落到这样的地步,真是佛门的不幸,禅门弟子的惭愧,又怎能不令人为之心急如焚呢?唯一可宽慰的是幸遇李汉魂将军的热心护法,眼下修寺工程进展情况尚不得知,但南华禅寺能够保存,也就还有着振兴的希望。进而又想到,若要全面修复南华禅寺那也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

   正当虚云和尚在为南华禅寺修复工程浩繁而感到忧虑不安的时候,即民国二十三年(1934)六月间,又收到了李汉魂再次发来礼请回南华祖庭执掌法席的邀请电报。收到电报,虚云和尚更是犹豫不决,作为禅门弟子、六祖后裔理所当然要去修复祖庭;虑及工程繁浩,自己已是年过九旬,精力不支,难担重任。鼓山弟子观本等见状,都劝虚云前往南华重振祖庭。考虑再三,虚云和尚决定前去。在得到李汉魂对自己提出的“㈠六祖道场南华寺,应永远成为十方丛林,任僧栖止。㈡宜征取原有子孙房众愿意交出,不可胁迫。㈢所有出入贷财,清理产业,交涉讼等事,概由施主负责”意见的应诺后,于同年八月,虚云和尚偕观本和一个侍者来到广东南华禅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1 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晋院之初,虚云和尚看到南华禅寺的情状真是令人无法入目。除因当时尚未全部完成的修复工程带来的凌乱外,只见六祖道场变作修罗恶境,牲畜肆行于寺院内外,大雄宝殿竟成了屠宰场,大兵驻在方丈寮。寺内诸殿佛像破败不堪,肉林酒肆到处可见。禅堂、法堂积尘盈寸,更不要说大寮、斋堂的杂秽。见到此状,虚云和尚首先请李汉魂将军等护法相助,把寺中诸多污秽臭迹全部清除,酒林肉肆彻底扫出。接着,虚云和尚就以戒律僧,遵祖制管理寺务,以重兴祖庭。

    正是这样,虚云和尚以虔诚向佛之愿,想到要重兴祖庭,非宏法不能重兴,非守戒不能宏法。因此一步一步整肃寺规,要求全寺僧众严守戒律以挽颓败之歪风。自晋院之日始,虚云和尚自己带头严守毗尼,率众悉遵百丈清规,严肃纲纪,逐步制订法堂、戒堂、斋堂、禅堂、客堂、云水堂等处规约,要求僧众各自恪守,建立健全僧值督察制度,对有违戒律寺规者则按祖规处之。

    在整顿寺风规矩,严守戒律的同时,虚云和尚着手抓了受戒的如法。晋院之时,已是八月,数月之后,转眼入冬。而自虚云和尚晋院以来,众护法和寺内外沙弥、沙弥尼已经多番请求虚云和尚启坛授戒。当时寺中大多殿宇还是破败不堪,寮房更是墙倒屋漏,无法入住。虽则如此,虚云和尚仍以慈悲心怀,发绍隆佛种、续佛慧命之大愿,更虑及时处末法,毗尼久衰,不单是新进四众对戒律所知甚少,就是一些在佛门混食多年的人亦于戒律多言而不行,有行亦且不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1 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华祖庭眼下的衰落正是由此而致,要振兴南华,就要如法传戒,使僧众悉能严守戒律,祖庭的振兴也就不难了。所以,虚云和尚决计应请启坛授戒。报单一出,各地戒子蜂拥而至,多达数百,随喜的男女信众也有千余,前来求菩萨戒。他们每日自马坝、韶关等地而来,一时道途为之堵塞。为了安顿新戒,虚云和尚率众取葵蓬茅竹盖搭竹棚以住之。启坛之时,尽管条件艰苦,虚云和尚仍然是一如既往,严格循法遵制,一丝不苟。戒期四十九天,三师、七证、十引礼诸师恪守职责,启教备至。传戒规模之大,庄严如法,在岭南地区为空前盛举,轰动海内外。

    晋院入主南华禅寺的第二年,即民国二十四年(1935)冬,虚云和尚又主持十月朔日至十一月底在南华禅寺启坛传戒。此次传戒规模胜过上一年传戒,广东省陈济棠、李汉魂等政要前来护法,广州、韶关甚至远及香港的信众都纷纷前来随喜,授受菩萨戒者多达数百人。散坛之后,虚云和尚亲自主持编印《南华寺同戒录》,并亲笔撰序,谆谆告诫“今而后时日凛若在坛,持之终形寿。如居浮囊而渡瀛渤,则定慧因之日增,法门因之日盛。”这正是虚云和尚对严守戒律的深切感受,话语明白,寄意深远。

民国二十五年(1936)开始,虚云和尚主持南华禅寺启坛传戒进入制度化,建立长期戒坛。每年春季如期启坛传戒,道不论远近,戒子不计多寡,依时而来,传授戒法。期满散坛之后,众新戒进入寺中所设学戒堂再行熏习,以资深化。南华禅寺这样的每年春季传戒,一直坚持下来。到民国三十二年(1943),虚云和尚移锡广东乳源县云门大觉禅寺,但此后的每年春季还是以百岁高龄,跋涉百余里来南华禅寺登坛传戒。正是这样,虚云和尚坚持以如法传戒振兴祖庭,所以在其座下受戒的弟子累计有数万之众。仅此一点,足以看到虚云和尚在近代中国佛教发展史上的贡献和影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1 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二、修复寺宇,安僧弘教

民国二十三年(1934)八月,当虚云和尚进入南华禅寺时,看到的除祖殿、灵照宝塔和苏程庵略为完整,其余的大殿、堂宇以及方丈寮、僧房等大多是墙倒屋圯。天王殿门前的大坪中野草丛生,高能没人。大雄宝殿中的佛像虽然还在,可金身大多破旧不堪。六祖殿中供奉六祖真身的木龛,早已被白蚁蛀朽,六祖真身外披的金漆也是层层剥落。木龛之中,蛛丝弥漫,灰尘盈寸。木龛左右供奉的憨山法师肉身还被推倒在龛旁。殿内杂物横堆,凌乱不堪。一尊四尺多高的铜铸观音菩萨像,竟然躺在憨山法师肉身座下。看到这一切,虚云和尚很为痛心,发誓要尽一切力量尽快重振南华祖庭。

晋院之后,虚云和尚率众到后山砍取葵蓬茅竹,搭盖出二十多间棚屋,辟为大寮、客堂,并安顿僧众住在其中。随后又在李汉魂等护法帮助下,清理山门内外的酒肆肉铺,然后在寺外大路以南,盖起板屋十多间,安置善良和气的商贾在此卖茶叶、素果及纸烛拜香。第二年,在李汉魂将军的协调下,省政-府派出专员前来南华禅寺勘察界山场,画出图纸,出示晓喻,永为寺产。与此同时,虚云和尚率众节衣缩食,募集资金,先修六祖殿,更换供奉六祖法师真身的木龛,并将真身重新装金。在此龛下分别供奉南岳怀让、青原行思、法海、神会四尊圣像。对憨山、丹田二位祖师肉身也妥置供奉。

民国二十五年(1936),得众护法资助,虚云和尚主持新建曹溪山门,高有二丈,系牌坊式,造型端庄。接着,虚云率众相继修复天王殿、香积厨、斋堂、库房等。次年,又重建宝林门、钟楼、鼓楼,又建报恩堂、伽蓝殿、客堂等。而后新建禅堂、云水堂、韦驮殿、如意寮等。又在新建的法堂二楼辟设藏经楼,供奉《龙藏》和《碛砂藏》等法典经籍。再后又建念佛堂、延寿堂、普同塔与无尽庵等。就这样,在当时动荡不安的社幷会环境中,虚云和尚以对佛教的虔诚信仰,全心重振祖庭的愿力,历尽艰苦,苦干实干六年多,终于使当年破烂不堪的南华祖庭面貌一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1 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经过修重的南华禅寺,占地面积达百余亩,其中建筑面积达12000多平方米。全寺以曹溪门为头山门,呈中轴线阶梯式平面布局。其中轴线上由南而北有曹溪门、五香亭、宝林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法堂)、灵照塔、六祖殿、方丈寮,最后至卓锡泉。东路一线则有虚怀楼、报恩楼、钟楼、回光堂、延寿堂、念佛堂等建筑。西线建筑有云海楼、西归堂、鼓楼、祖师殿、云水堂、禅堂、板首寮、如意寮等。海会塔则建在寺侧。整座南华禅寺殿堂格局井然,如仪遵制。同时,新塑、重塑近七百尊佛、菩萨圣像,庄重肃穆。

在这次主持重振南华禅寺过程中,虚云和尚在重建禅堂的同时,又特地重建一座念佛堂,以方便寺内有志于行持念佛法门的四众弟子长年念佛。虚云和尚在鼓山剃度出家后即投在禅宗门下,后来又承嗣临济、曹洞诸宗法脉。在数十年的佛门生涯中参禅习定,且多有见地,成为教内外一致公认的禅门大德。然而,在主持修复重建南华禅寺时,虚云和尚却能在主殿区域中新建一幢念佛堂,这正是他一贯主张的习禅与念佛并行不悖,同为佛陀教导的法门观点的具体实践。而且,作为一个禅门大德来说,这一座念佛堂的兴建,更加体现出虚云和尚的虚怀若谷、诸宗并融的宽广胸襟。

在主持修复南华禅寺的工程中,无尽庵的重建工程虽然不算很大,但其意义与影响也非同一般。无尽庵的肇建是为了纪念无尽藏尼,她是六祖慧能大师的最初护法。原有的无尽庵建在卓锡泉右边,虚云和尚认为作为女众修持道场建在此,与南华禅寺相距太近,多有不便,因而在寺外东侧3里之外的柏树下村庄房重建之。不仅如此,无尽庵重建工程告竣,佛像再塑装金后,虚云和尚为之重悬额曰“古无尽庵”。同时,为了重肃道风,虚云和尚特地为无尽庵制订规约,竖立戒牌,告众“庵内住众须要谨守清规,男众到庵,无论大小执事及何亲属,必要两人同来,方得招呼,违者重罚。亦不得留男众住宿,尊重波罗提木叉,违者摈。”由此可见,虚云对无尽庵迁址重建用心良苦。在佛教的“八敬法”中,有女众不能独立,必须依靠男众。又不能和男众共住,也不能离开男众太远而住。必须要请男众长老上座,每半个月为女众说法教戒等规定。虚云和尚主持将无尽庵迁址重建,是符合于佛门规制的,同时又有利于女众修持,从中充分反映虚云和尚严守毗尼,又恪尊佛陀“众生平等”的教导,为方便女众修持而成全她们的一片诚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1 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慈悲为怀,济苦度厄

就在虚云修复重建南华祖庭而历尽千辛万苦,多方奔波操劳的几年中,日本入侵。战火所至,生灵涂炭,许许多多的无辜百姓家破人亡,流离失所。民国二十七年(1938)冬,日军在广东大鹏湾登陆,没多久,广州形势危急。第二年春,日寇的铁蹄沿着京汉铁路向北推进。这年春季,虚云和尚在南华禅寺遵例启坛传授三坛大戒。然而,虽然当时时局动乱,可是前来南华禅寺求戒的新戒却很多。进堂时,已有千余名戒子前来。就在开坛之际,那天中午过堂时虚云和尚表堂,向常住僧众及即将进堂求戒新戒们提议:在抵御日军入侵的战争中,有不少英勇烈士们为国捐躯,许许多多的无辜百姓也多有伤亡。同时,我们作为佛门弟子,应各发心,慈悲为怀,济苦度厄。为此,在大雄宝殿设坛,启建荐亡息灾大法会。

全体僧众每日礼忏两个小时,为无辜百姓和为国捐躯烈士们的亡灵诵经超度。同时,虚云和尚又号召大家减免晚餐,以节省粮食,贡献给国家赈灾济困。虚云和尚的建议自然得到僧众的赞同。于是,虚云和尚亲自主法拈香,在南华禅寺大雄宝殿和法堂启坛,举办荐亡息灾法会。除了南华禅寺常住僧众和近千名新戒上殿礼佛拜忏外,自马坝、韶关甚至从广州而来随喜的众弟子也有数百人。因而,法会规模空前,又一次轰动了粤北一带。

民国二十九年(1940)春,时局仍然动荡不安,但虚云和尚却还是想方设法如期在南华禅寺启坛传授三坛大戒。就在传戒结束之时,消息传来,广州沦陷。同时,北面也不断传来坏消息。从南、北两端逃亡而来的僧众和难民日渐增多。南华禅寺内外,除大雄宝殿外到处都住满了人,可是逃亡而来的人们还是源源不断地来。面对这些僧众和难民,虚云和尚很是难过,虑及南华禅寺已经是人满为患,于是决定率众广泛联络有关人士募集资金,在维持南华禅寺修复工程的同时,着手修复坐落于韶关市内的大鉴寺,以之为南华禅寺下院,安顿逃难的僧众和难民。此后不久,虚云和尚又主持修复坐落于曲江县濛浬村的月华寺,也用来安顿逃难的僧众和难民。就这样,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虚云和尚千方百计使南华禅寺、大鉴寺、月华寺广开海单,接受、安顿逃难的僧众和难民。这正是虚云和尚全力实践佛门“慈悲为怀,普度众生”之宗旨,行善救苦救难的行动,意义非凡。

也就在民国二十九年(1940)前后,虚云和尚在主持南华禅寺、大鉴寺、月华寺等安顿逃难的僧众和难民的同时,带头率领诸寺常住僧众节衣缩食,除维持正常生活外,连南华禅寺的修复工程也大多暂时停了下来,以节约经费,救助难民。有的工程一时无法停下,虚云和尚则率众尽力维持进行,自己以百余岁高龄亲自参加挑泥、抬木头等劳动,以节省雇用民工的费用来救助难民。非仅如此,到民国三十年(1941),虚云和尚看到当时全国抗日形势严竣,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民众艰苦难熬,饥民饿殍到处可见,悲心常持,慈情更浓,主动将近两年来众皈依弟子和信众护法供养果资二十多万元捐出,交给广东省政-府,用于赈济。此举得到当局官员和民众的好评。与此同时,虚云和尚率大鉴寺僧众开办毛巾厂,自己动手,加工毛巾,以增加常住收入,维持僧众和难民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1 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四、主法山城,宏论震惊四众

民国三十一年(1942)冬,应国民政-府主席林森、考试院院长居正等人的邀请,由屈映光、张子廉等人为代表前来迎请,虚云和尚从南华禅寺出发,从广东入广西,经贵州而来到重庆,入住于狮子岩山慈云寺。次年元月,林森、屈映光、何应钦等人亲自护法,由虚云和尚登坛主法,在慈云寺和华严寺设坛,启建“护国息灾大法会道场”。虚云和尚以百余岁高龄,亲自率领数百名僧人虔修礼忏,祈佛祖庇护息灾除难,以保众生平安,祝愿战争早日结束,国泰民安。法会会期四十九天,每日参加礼忏的僧众都在百人以上,随喜四众弟子则有数万人先后参加,加之林森、屈映光等政要人物相继莅寺拈香礼佛。因而,法会规模空前,引起新闻界和广大民众的关注,前来观看和礼拜虚云和尚的信众每日都有数千人。法会的隆重举行成为当时重庆的一件盛事而传颂四方。

在重庆举办息灾减难大法会期间,虚云和尚于民国三十二年(1943)元月十日上书林森,告之法会进展的盛况,并重申来渝之前议定的关于修法应施行的五件事,即:大赦,增广赈济难民,禁止屠宰牲畜,提倡茹素和放生,减轻赋税,保护寺院及免除僧役。对虚云和尚的请求,林森立即做了批示,同意所请。这些事件的实施,在当时说来确非小事,在教内外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在重庆主持法会期间,虚云和尚还在慈云寺多次举行皈依法会,收受皈依弟子数千人。同时,分别于民国三十二年(1943)元月十七日、十八日在慈云寺为信众开示。在开示中虚云和尚强调作为佛门皈依弟子,今后就要奉守佛祖遗教,认真修持,确信“世间万事如幻”,人的一生所作所为,实际和蜜蜂酿蜜、春蚕作茧是一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1 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若为贪瞋痴所驱,到头来仍是一息不来却与自己丝毫无关。虚云和尚告诫弟子们作为佛门弟子,就要念生死事大,认真修持,精勤猛进。在对弟子们的开示中,虚云和尚还特别要求他们要认真研读《楞严经》,奉守戒律,以期修持有所成就。

在重庆期间,虚云和尚与袁焕仙、昌圆法师等佛教界以及蒋介石、林森等政界人士多有交往,谈论许多。在此之中,蒋介石、林森等曾就佛教的本质及其对社幷会的影响和作用等问题,向虚云和尚请教。虚云和尚则亲自作书答之,并先后以之在慈云寺和华严寺为众人开示。

虚云和尚对佛教的本质以及其对社幷会的影响和作用的论述,从当时动荡的国际国内形势,人心思平安的实际出发,开宗明义强调:“要正确认识世界,把握人生际遇,关键在于人们自己的明心性,去染污,清净本然,离诸名相,无有方所,体自觉,体自明。对于人们常说的“佛教是唯心论”的看法,虚云和尚强调“佛学虽说唯心,与哲学上的唯心论悬殊”。在虚云和尚看来,哲学上的唯心论是“于心执有,于物执无”。也即是佛陀所指出的“以攀缘心为自性,执生死妄想认为真实者。”而就其本质,佛教所强调则是“心即物,物即神,心物与神同一理体。有物则有心有神,无心则无神无物。”而这个“有”非有无之有,乃是非有而有之妙有。这个“无”亦非断绝之无,乃超有无之妙无,因而与哲学上的“唯心论”是不同的。

在此番开示中,虚云和尚特别推崇《楞严经》,认为此经是“几无法不备,无机不摄。”所以“究佛学、哲学者均不可不考究。”而且,《楞严经》在佛教中流传很久,文字较为浅显,但它与佛教其他经典所阐述的世界的构造与成坏、人身器官的组织以及许多与此相关问题的论述,大多与后来的哲学以及所谓现代科学的发现相吻合。虚云和尚认为这正反映出佛教的神妙与伟大之处,同时也证实了佛教并不是标新立异以衒人,故弄玄虚以惑众。佛教作为宗教的一种,其知见是来自于戒定慧三学亲履实践得来的。对戒定慧三学,虚云和尚强调这是佛教修持的根本,具体说来防非止恶曰戒。六根涉境,心不随缘曰定。心境俱空,照览无惑曰慧。修习戒定慧三学,以防止三业之邪作,则心水自澄明,即由戒生定;心水澄明,同自照万象,即由定生慧。接着虚云和尚将儒家、道家的静坐、习定同佛教的戒定慧加以比较,得出“佛教括哲学、科学、宗教三者一炉共冶”的结论。

而后,虚云和尚对世俗社幷会中一些将佛教误认为是消极的、迷信的偏见加以驳斥。虚云和尚认为这些人之所以将佛教误认为是消极的、迷信的,是因为他们对佛教的本质认识不够。虚云和尚强调指出诚如六祖慧能大师所说的“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佛法不坏世间相,怎么会是消极的呢?而且佛法引导人们背迷合觉,怎么能说是迷信。从佛教发展实际看,佛陀就是觉者。众生修持到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者就是佛。菩萨一称中文意译“觉有情”。再就现实佛门中出家二众而言,他们发大心为众生求无上道,一面自修,一面教化别人。应当说他们对人生的积极和正信,是其他人无法超越的。

又者,针对有人认为佛门弟子向着佛像跪拜与净土宗持名念佛修持是迷信,虚云和尚强调佛门弟子向着佛像跪拜,同世俗社幷会中人们对长辈上人表示致敬的意义是一样的。同时,念佛对于修心有着莫大的功用。非但如此,虚云和尚认为持名念佛,不过是为了接引学人所设的一种简捷法门,同观像念佛、观想念佛、实相念佛等法门都是一样的,对于修持者来说都是有着无穷妙用。这些都是正信,是不能称之为迷信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1 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回答有人问到佛教主张劝人脱俗出家,这对于中国家庭观念深重的人来说是难于接受的问题时,虚云和尚解释说愿修菩萨行求无上道的人,并不是非要出家才可以,在家也同样可以修行。 不过,对于别国主、离亲属的出家人说来,出家的意义在于脱离情欲的羁绊,舍去个人家庭的私情而发展佛力的同情,抛弃私爱而为伟大的博爱,以度一切众生为忠,以事一切众生为孝。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大同”。正是这样,佛门弟子的离尘出家,是有益于社幷会,有助于国家,是无可非议而应当得到理解的。

最后,虚云和尚指出佛教对社幷会的作用与影响,则正如孙中山先生所强调的,“佛教乃救世之仁。佛学是哲学之母。宗教是造成和维持民族一种最雄大之自然力。人民不可无宗教之思想。研究佛学,可补科学之偏。”

   综观虚云和尚这篇《答蒋某问法书》,不难看到其核心内容是揭示佛教的本质及其对社幷会的影响与作用,并且针对社幷会上一些人将佛教误认为是消极的与迷信的观点加以澄清。全文从佛教的教理和教义出发,结合中国的传统和现实社幷会的实际,面对社幷会,面对众生,谆谆说法,导迷引觉,慈悲婆心,词切言恳。虚云和尚撰此文,既面对问法者之中的名流,又顾及听开示的一般信众,深入浅出,有严密的条分缕析,又有大众所知常理的佐证。从而显示出深奥的佛理内涵,又以娓娓而道的浅显语言为众多信众所接受。由此充分反映出虚云和尚对佛教的虔诚信仰与认真修持实践,以及他所具备渊博的佛教知识。同时,也可以看到虚云和尚虽然出尘脱俗已有数十年之久,但对于世俗社幷会实际的入木三分的观察与分析,以及判断结论的正确,都有独到之处。这正是虚云和尚出世不离世,出尘不离世间觉的可贵之处。而且,从另一方面看,虚云和尚作为一个禅门大德,有着数十年研读禅典、参禅习定的体验和知见,对净土诸宗也能兼容并蓄,融会诸门。虚云和尚的虚怀若谷,毫无门户之见的宽广胸襟在此文中也得到充分的展露。此文篇幅虽然仅数千字,但对佛法与世理的论述都是十分透彻。读之耐人咀嚼,启人思索,导人弃迷入觉,加深对佛教的认识与理解,增进对世俗社幷会现象的分析和判断,都是大有裨益的。正是这样,些文面世,对此素有火炉之称的重庆犹如一剂清凉剂,使之顿有“洛阳纸贵”之誉。直至今天,人们仍奉之为导人学佛、劝人行善的启蒙好教材。

    却说当年虚云和尚在重庆弘法达数月之久,离开时得到林森、居正、屈映光等名流赠送的名贵字画、古玩宝玉有5大箱之多。虚云和尚却以“徒费保存,徒乱人意”而在归途沿路分赠各大寺院结缘。回到南华禅寺时,将林森亲自所赠的配有12片金盾菩提叶的一串缨络挂在六祖慧能大师真身身上,把所得供养金丝织锦敷在六祖真身座上。拿所得一政要所赠的自印度灵鹫山峰顶取回的一宝石,安放在南华禅寺海会塔顶。虚云和尚这种不贪为己,施舍净尽的行动,得到人们很高的评论。几十年后,台湾蔡念生居士在谈及虚云和尚此举时,仍赞之为“这与庞居士将家财散于水中,正是同一洒脱。”人们常说“从一滴水可以看到太阳”,从虚云和尚的此举也可以看到其格守毗尼、不蓄私财的高风亮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1 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章 饮水思源 修复云门

一、废墟中重现云门祖道场

    民国三十二年(1943)冬,虚云和尚主持南华禅寺的修复重振工程基本告竣后,为寻访灵树古道场而来到禅宗云门宗祖庭——云门山大觉禅寺。看到这座由禅宗云门开山祖师文偃禅师,于唐同光元年(923)肇建的祖庭,年久失修,寺中只有祖殿尚存,但也破漏,其余诸殿大多墙倒屋塌。院落之中,残墙断垣,沦于榛莽;野狐山兔,踞为巢窟。就连文偃祖师肉身也栖居荆草之中。寺中只有一位老僧独倚寒岩,奉守香火。见此情景,虚云和尚不禁凄然泪下。回到南华禅寺不久,与来访的李济深和李汉魂等护法谈及此事,大家都有重振云门祖庭之愿。于是由李济深、李汉魂等人与地方名流缁素联名礼请虚云和尚重兴云门祖庭。受请之后,虚云和尚于民国三十二年(1943)冬十二月移锡云门山大觉禅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1 11:20 , Processed in 0.371189 second(s), 13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