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花上世界~

[佛经佛典] 地藏菩萨本愿经浅释--宣化上人讲述~连播ing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2-2 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海东十万由旬。又有一海。其苦倍此。彼海之东。又有一海。其苦复倍。三业恶因之所招感。共号业海。其处是也。

“海东十万由旬,又有一海”:在这个海的东边,另外又有一个大海,距离这个海有十万由旬那么远。“其苦倍此”:那个海的苦,又比这个海更厉害。你看人在这个海里头受恶兽、夜叉的追逐,你认为这就是苦了,但你到那个海一看,就知比这个苦还更加倍。“彼海之东,又有一海”:在那个海的东边,又有一个海。“其苦复倍”:那种苦又比前一个海更多。

这是什么原因有这种海呢?这是“三业恶因之所招感”:三业就是身业、口业、意业。身有三恶,就是造杀、盗、淫业,杀生、偷盗、邪淫,不守规矩;意有三恶:贪、瞋、痴──贪心、瞋心、痴心;口也有四恶:绮语、妄语、恶口、两舌。绮语是专说男女不正当的话;妄语是专讲大话、谎话、打妄语;恶口是骂人;两舌是对张三说李四不对,对着李四又说张三不对,互相挑拨是非。一个人说两种话,对甲说乙如何如何,对乙说甲如何如何。一个舌头说两种的话,所以就叫两舌。口有四恶,加上身三恶,意三恶,合起来叫十恶。这十恶又叫三业恶因,这是造恶的种子。

为什么会有这种恶水的海,有这么多恶兽,这么多的夜叉呢?这都是人造恶因所招感出来的。种善因结善果,种恶因就结恶果。所谓咎由自取,罪业是自己造成的。“共号业海”:三海合起来叫做业海,这些地方都是人的业力所造成的。“其处是也”:这个地方就是业海了。

圣女又问鬼王无毒曰。地狱何在。无毒答曰。三海之内。是大地狱。其数百千。各各差别。所谓大者。具有十八。次有五百。苦毒无量。次有千百。亦无量苦。圣女又问大鬼王曰。我母死来未久。不知魂神当至何趣。

“圣女又问鬼王无毒曰”:婆罗门女又问无毒鬼王,“地狱何在”:你说有地狱,地狱究竟在什么地方呢?“无毒答曰”:鬼王无毒对婆罗门女说,“三海之内,是大地狱”:在三个海里边,这就是大地狱。

怎么叫业海呢?业海就是众生的业力所聚集而成的。海是多的意思,不一定是真有海,而是指业力聚集,犹如大海那么样的无边无量,这三种海也可以说是人的身口意三种业所造成的业海。所以无毒对婆罗门女说,三海之内是大地狱。“其数百千”:地狱有多少呢?有百千万种那么多。“各各差别”:每一种地狱都不同的,都有特别的设备。也可以说每一个人造每一种业,就有一种地狱。地狱并不是人没有死之前,就先造出个地狱预备着。不是的,地狱是由每一个人的自业所现出,自己造什么罪业,就受什么果报,造种种的恶业,就受种种的恶报。

好比有一种炮烙地狱,这个“炮烙”是用铜所造,里面是空的,可用火在里面烧。是什么样的人堕落到这种地狱里呢?就是好淫欲的人,好淫欲的人堕落炮烙地狱,因为业力所感现,他看炮烙不是炮烙,而是和人一样的形相。好淫欲的男人见到炮烙,就认为是个美女,所以就上去抱着这个美女,于是被火烧得皮焦肉烂,想要离也离不开了;要是个好淫欲的女人见到炮烙,就变成一个很英俊的男人,甚至于这男人就是她的旧朋友,于是乎认为他乡遇故知,老友相逢,所以也就不顾一切要上去相亲近,一亲近也就被这种欲火烧死了。烧死了,然后地狱有一种巧风,是一种妙法所造成的。这巧风一吹,他又会复活,但是活了后,还是受那种果报,但他就忘了他方才所受的刑罚,而只记得那好处,又重蹈旧辙,所以又在那里受苦果。炮烙地狱是这样,其余还有很多种,都有它的特别处,所以说各各差别。

“所谓大者”:所谓大地狱,“具有十八”:就有十八大地狱,每一个地狱里又有十八隔,这十八隔就是十八个分别的处所。“次有五百”:其次又有五百地狱。“苦毒无量”:这种苦毒有数不尽那么多。“次有千百”:其次又有千百那么多地狱。“亦无量苦”:这些苦比五百地狱稍微轻些,但也是无量无边的。“圣女又问大鬼王曰”:婆罗门女就问鬼王大哥,请你慈悲指示我,“我母死来未久”:我的母亲死了没有好久,是最近死的。“不知魂神当至何趣”:不知道我母亲的灵魂现在到什么地方去了,请您鬼王大哥做做好事来告诉我。

鬼王问圣女曰。菩萨之母。在生习何行业。圣女答曰。我母邪见。讥毁三宝。设或暂信。旋又不敬。死虽日浅。未知生处。无毒问曰。菩萨之母。姓氏何等。圣女答曰。我父我母。俱婆罗门种。父号尸罗善现。母号悦帝利。无毒合掌。启菩萨曰。愿圣者却返本处。无至忧忆悲恋。悦帝利罪女。生天以来。经今三日。云承孝顺之子。为母设供修福。布施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塔寺。非唯菩萨之母得脱地狱。应是无间罪人。此日悉得受乐。俱同生讫。鬼王言毕。合掌而退。

无毒鬼王听见婆罗门女问她的母亲生到哪一道去了,“何趣”即是生到六道轮回中的哪一道。“鬼王问圣女曰”:于是乎鬼王又问圣女,“菩萨之母”:鬼王看到婆罗门女能到地狱去,一定是因为威德愿力的力量,所以称婆罗门女是菩萨。“在生习何行业”:你的母亲在活着时,她都做什么事情?做什么生意?或所行所做是什么事情呢?

“圣女答曰,我母邪见”:虽然是我的母亲,但我不能掩饰她的过错,她是邪知邪见。邪知邪见是五利使,指身、边、戒、见、邪。身见:总不愿吃亏,总要为自己的身体作打算,譬如吃东西要吃补品,怕自己身体不好,要喂得肥肥胖胖的。身上的肉不怕多,愈多愈好,他认为这是身体健康。一切时、一切处,都为自己的身体作打算──给自己找好地方住、吃好东西、穿好衣服……,一天到晚给这身体打算盘,怎样能对身体好?这是身见,不愿令身体吃亏而受损失。

边见:所见的都是偏见。人家说抽烟不好,却觉得没有什么不好,以为这是最好的。反说你不懂其中妙处,你若知道妙处,恐怕你也舍不得,他讲得很有道理。边见就是说得很巧妙,辩得天衣无缝,辩得理由很充足,但实际上是个偏见。

戒见:是邪戒。好像见到信佛的人不吃肉,就说不吃肉有什么不得了?你看那些人连盐都不吃,那才是真本事,若不信,你也试一试,故意这么讥毁三宝。总而言之,你所做的事情,明明是对的,他总要给你找出不对的,找出个毛病来,这就叫吹毛求疵──你说你没有毛病,他把你的毛吹开,说你看你这里还有个病,这就叫吹毛求疵。

邪见:譬如人都说孝顺父母是对的,他说孝顺他们干什嘛?父母生子女是他们贪一时的快乐,你以为他对你有什么好处!所以不要管父母了,他们老了,死了,活该!早点死最好,免得在世上多一个消费者。他说得长篇大道。你说孝道是好,他说是不对的,那个老的你孝顺他干什么?这才是愚痴,他说你愚痴。这就是邪见,邪知邪见。

“讥毁三宝”:讥是讥讽,毁是毁谤。看见拜佛的人,说:“看啊!那是信佛的人?信佛的人什么都干!没有看见他哪一样比人家好,他不也是一样吃喝嫖赌,什么都干的吗?信佛有什么好处?”他给信佛的人加上一大堆罪,加得信佛的人满头都是罪孽,简直比十恶五逆都厉害了,这叫讥。毁就是毁谤,不要相信佛,他们都是骗人的,就这样讥毁三宝。他说佛法僧都是假的──佛是泥像、法是纸上写字、僧人也是人嘛!和人有什么不同的?你为什么要信他?你为什么要给他叩头?这是愚痴到极点。他骂了一大顿,骂得那信佛的人,自己心里也怕丑了,所以有一些信佛的人都不敢教人知道。

礼拜天来听经的老人中有一位,他前几年就要求皈依我,但我始终没有答应。他说什么呢?他说要秘密的皈依,不要教任何人知道。皈依也不是来偷东西,为什么要秘密呢?你要秘密的,但我这没有秘密的皈依,所以我叫他想清楚了再皈依。这真是奇怪!他说什么理由呢?他说他是个天主教徒,天主教里有一些老朋友,如果知道他信佛了,会说他叛教。可是你若不说,是欺骗人,这更是罪人。他说因为他在那里边还要拿一点救济,你看,这个样子怎么能信佛呢?真是可怜!

“设或暂信”:设,是假设。或,是或者。暂信,是短暂的相信,不是永远的信。所以我们信佛要发愿永远的信佛,不要像婆罗门女的母亲,只是暂信。说我信一个时辰,信一个钟头,过了那个钟头,我就不相信了,这叫暂信。连两个钟头他都不信,只信一个钟头,最多五分钟的热度,过五分钟就凉了,只有五分钟的信心。我们发愿要有永远的信心。

“旋又不敬”:或者有五分钟时间,他也随着拜佛,皈依三宝,也拜个师父。旋,就是一转身。对着佛,拜佛信佛,转个身就觉得莫名奇妙,就不敬了。“死虽日浅”:我母亲虽然死去不久。“未知生处”:但我不知道她生到什么地方去。“无毒问曰”:因为婆罗门女没有说清楚她母亲姓什么,叫什么,所以鬼王不得不又详细问她。“菩萨之母,姓氏何等”:你母亲姓什么?叫什么名字呀?在什么地方住呀?你的地址在什么地方呀?你要说清楚!

“圣女答曰”:婆罗门女回答鬼王无毒说。“我父我母,俱婆罗门种”:我的父亲和母亲都是婆罗门的种族。在印度有四种姓(研究印度话,应该知道印度这四种姓是什么):婆罗门是净裔,刹帝利是王种,吠舍是做生意的商贾。什么叫商贾?商是行商;贾是坐贾,行商坐贾是指做生意的。旃陀罗是最贱的,是屠夫,杀猪宰羊的那类人。在印度,屠夫不可以和一般人一起走,要单独走一边;若碰到贵族,那更不能和贵族同一条路走。他们身上有标帜,人家一看就知道是旃陀罗,这是很低贱的行业,所以是最微贱的姓。
-----------------------------------------------------
顶礼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顶礼地藏菩萨本愿经
顶礼宣化上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4 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花上世界~ 于 2012-2-6 12:41 编辑

婆罗门女是婆罗门种,是贵族。在印度和英国都讲究阶级观念,到现在印度和英国都还是有阶级观念;但在美国是民主的,大家没有什么阶级观念,都是很平等。而印度不是,高尚的人和低级的人是不能互相讲话的,如果和低层的人讲话,高尚的人会看不起你,说你这人没什么价值,太不值得。这种阶级观念分得很厉害。

“父号尸罗善现”:我父叫尸罗善现。尸罗本来是戒律,但在这儿是指清凉的意思。“母号悦帝利”:我的母亲名叫悦帝利。这悦帝利也是梵语,在佛经上没有什么正式说法,不过我现在给它加上注解:悦是欢喜,帝是皇帝──皇帝所欢喜的,就是说这个人长得很漂亮,连皇帝都欢喜她,可以这么讲。因为人的名字没有一定的,你愿意怎么讲,只要是合理的都可以,尤其是梵语。所以听过之后,不要看到经文有不懂的地方,就说我不知道。要用你的智慧研究研究!你的智慧一开,喔!原来就是这样,我知道了。合理的,怎么讲都可以的,只要你不骂人,你不把它往坏的说就好,不要死板板的。

“无毒合掌”:无毒听见婆罗门女这样讲,便合起掌来,表示恭敬。“启菩萨曰”:对婆罗门女说,“愿圣者却返本处”:我愿意菩萨你现在回到你自己所住的地方。“无至忧忆悲恋”:你不要再担心,忧愁想念你的母亲,悲哀的牵挂着她,放不下她。“悦帝利罪女”:悦帝利这个有罪的女人呀!“生天已来。经今三日”:她在三天以前已经生天去了,怎么生天的呢?

“云承孝顺之子”:听说是因为她有一个孝顺的儿子,虽然是个女儿,但是在这里表示是个儿子。“为母设供”:因为她把所有的家产都变卖了,来供养觉华定自在王如来。“修福”:来为母亲造福。“布施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塔寺”:又在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塔里、寺里、斋僧供众,布施即斋僧供众。

“非唯菩萨之母得脱地狱”:不单是菩萨你自己的母亲得脱地狱之苦。“应是无间罪人”:同你母亲一样在地狱里的无间罪人,有无量无边这么多的罪人。“此日悉得受乐”:在这一天统统得到快乐,都离苦得乐了。“俱同生讫”:一起都生到天上去了。“鬼王言毕”:鬼王说完了这话,“合掌而退”:合掌恭敬作礼,退出去了。

婆罗门女。寻如梦归。悟此事已。便于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塔像之前。立弘誓愿。愿我尽未来劫。应有罪苦众生。广设方便。使令解脱。佛告文殊师利。时鬼王无毒者。当今财首菩萨是。婆罗门女者。即地藏菩萨是。

“婆罗门女,寻如梦归”:寻就是没有好久的时间。本来是寻找,但是在这儿不是当寻找讲,当作没有好久的时间,即须臾间之意。所以说寻如梦归,就好像做了一场梦回来一样。“悟此事已”:回来了,她自己就想:“喔!我到了一个海边,见到无毒大鬼王;接着又见到地狱恶兽,又见到这些罪人。我问我母亲生到什么地方,鬼王他说是生到天上去了。”她知道这一切事情并不是虚妄的,是由觉华定自在王如来的威神帮助她而成就的。

“便于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塔像之前”,“立弘誓愿”:发一种弘誓愿力。弘是弘大,她立下大誓大愿,什么大愿呢?“愿我尽未来劫”:未来劫,什么时候会尽呢?不会有尽的,所以说地藏王菩萨的愿也不会有尽的。“应有罪苦众生”:所有六道有罪业的众生,“广设方便”:我要想尽办法,广设种种的方便。“使令解脱”:令一切众生都得到解脱,即是离苦得乐。

“佛告文殊师利”:佛告诉文殊师利菩萨,“时鬼王无毒者”:当时和婆罗门女问答的无毒鬼王,“当今财首菩萨是”:现在就是这位财首菩萨,他是无毒鬼王所修成的。财首菩萨修行七圣财,七种财宝:一、信,这是修行的一种财宝。二、戒财宝,尤其是在末法时代,传戒受戒都是稀有的事,而出家人一定要受戒,才是完整的出家人。三、多闻财宝。四、舍──布施也是修行的财宝。五、智慧,要有智慧,这也是修行的财宝。六、惭。七、愧。本来惭愧两字是合在一起,但在这里两个字是分开,这都是修行所应有的财宝,因有信、戒、多闻、舍、智慧、惭、愧这七种财宝,所以叫财首菩萨。“婆罗门女者,即地藏菩萨是”:所以我们大家要效法地藏菩萨前身,广行孝道,孝顺父母,救度父母的美德。
-----------------------------------------------------
顶礼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顶礼地藏菩萨本愿经
顶礼宣化上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6 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花上世界~ 于 2012-2-6 14:24 编辑

【自此开始第二品】

分身集会品第二

◎一九六九年宣化上人讲述于
美国三藩市佛教讲堂


尔时百千万亿不可思。不可议。不可量。不可说。无量阿僧祇世界。所有地狱处。分身地藏菩萨。俱来集在忉利天宫。以如来神力故。各以方面。与诸得解脱。从业道出者。亦各有千万亿那由他数。共持香华来供养佛。彼诸同来等辈。皆因地藏菩萨教化。永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诸众等。久远劫来。流浪生死。六道受苦。暂无休息。以地藏菩萨广大慈悲。深誓愿故。各获果证。既至忉利。心怀踊跃。瞻仰如来。目不暂舍。

分身集会品第二,这是《地藏经》全部上中下卷共十三品中的第二品。

“分身”怎么分的身呢?分身可以说是分灵,也可以说是分性,或是分心。为什么叫分灵呢?因为菩萨有一种灵,就是灵感。可谓“有感自通,无求不应。”这种灵感像“千潭有水千潭月,万里无云万里天。”有一千个水池,就有一千个月光照到那些水池中,这些水池里的月光就是那个灵,也就是那个性,也可以说是那个身,也可以说是那个心。因为有水池子,所以就有月光现出;若没有水池子,那么月的本体根本没有分开的。有水池就有月光,是不是由那个月光分出来的呢?不是的。虽然不是,但是水池里可有月光现出来,所以说千潭有水千潭月,万里无云万里天──万里地没有云彩,万里地都是万里晴空。

这个地藏菩萨的分身,本来没有分身,为什么这里说有分身呢?因为众生机缘的缘故,所以有分身。这个分身好像什么呢?再举出一个很浅近的比喻,分身好像照相似的,本来一个人,照相后,又有一张相片出来,那么这张相片的像是没有作用、没有灵感、没有生气的。可是地藏菩萨这个分身,是他所分开的这个身,和他本来的那个身是一样的,所谓千百万亿化身。这个地藏菩萨的分身,也就是他看见某一个地方有地狱,他就分出一个身到那个地狱去教化众生。因此所有三千大千世界,任何地方、任何角落里有地狱,他都分身到那些地方去教化众生。这是因为地藏菩萨他发愿教化地狱里的众生,所以任何地方有地狱,他就有分身到那个地狱去,这叫分身。

“集会”,是又回来了,是所分开的身,又都回来了,回来集会在一起,聚集在一起。

“尔时”:当尔之时。“百千万亿不可思”:不可以心思。“不可议”:不可以言议。不可思,是你心里没有法子想得到他这种境界;不可议,不可以言语来议论他的数目。“不可量”:也不可以有个数量。“不可说”:连说都不可说。“无量阿僧祇世界”:无量,即没有数量那么多的,无量数的世界。“所有地狱处”:所有在有地狱的地方。“分身地藏菩萨”:因为有地狱的地方,就有地藏菩萨的分身在那儿。有无量这么多的地藏菩萨,“俱来集在忉利天宫”:所以这么多的地藏菩萨俱来,都一起来到三十三天。

“以如来神力故”:以释迦牟尼佛这种大威神力的缘故。“各以方面”:分身地藏菩萨从各方来的。“与诸得解脱从业道出者”:与他所度脱从业道、罪业道出来的众生。“亦各有千万亿”:每一尊地藏菩萨又带着百千万亿“那由他”那么多数的人,共持香华。这些人和分身地藏王菩萨各“共持香华,来供养佛”:每一个人拿着他所带的香和花来供养释迦牟尼佛。“彼诸同来等辈”:和地藏菩萨同来的这些众生。“皆因地藏菩萨教化”:他们都是藉着地藏菩萨的教化。“永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他们也都永远得到不退转于无上正等正觉这种的境界。

“是诸众等”:这一切的众生,“久远劫来”:在很久远以前,“流浪生死”:他们在六道轮回里流浪生死。在生死的流里,头出头没,就好像水的波浪一样,生了又死,死了又生,生生死死,好像水浪一样。“六道受苦”:在六道里受着无量诸苦。“暂无休息”:连短暂时间的休息也没有。“以地藏菩萨广大慈悲”:以地藏菩萨这种广大的慈悲。“深誓愿故”:地藏菩萨发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所以他以这种广大誓愿的缘故,“各获果证”:令每个人都证得果位──初果、二果、三果、四果,或者证其他的果位。“既至忉利”:现在到了忉利天。“心怀踊跃”:心里生了大踊跃,生大欢喜。“瞻仰如来,目不暂舍”:都一心一意睁着眼睛望着释迦牟尼世尊,眼睛闭都不闭,这就表示一心瞻仰如来,也是一种至诚恭敬的表现。
-----------------------------------------------------
顶礼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顶礼地藏菩萨本愿经
顶礼宣化上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6 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水晶灯导购网觉得只有赞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8 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尔时世尊舒金色臂。摩百千万亿不可思。不可议。不可量。不可说无量阿僧祇世界。诸分身地藏菩萨摩诃萨顶。而作是言。吾于五浊恶世。教化如是刚强众生。令心调伏。舍邪归正。十有一二。尚恶习在。吾亦分身千百亿。广设方便。或有利根。闻即信受。或有善果。勤劝成就。或有暗钝。久化方归。或有业重。不生敬仰。如是等辈众生。各各差别。分身度脱。或现男子身。或现女人身。或现天龙身。或现神鬼身。或现山林川原。河池泉井。利及于人。悉皆度脱。或现天帝身。或现梵王身。或现转轮王身。或现居士身。或现国王身。或现宰辅身。或现官属身。或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乃至声闻罗汉。辟支佛。菩萨等身。而以化度。非但佛身独现其前。

“尔时”:当尔之时。“世尊”:释迦牟尼世尊。“舒金色臂”:伸开佛金色的臂。“摩百千万亿不可思,不可议,不可量,不可说无量阿僧祇世界,诸分身地藏菩萨摩诃萨顶”:佛以一个臂,而摩百千万亿不可思、不可议、不可量、不可说,这么多无量阿僧祇世界诸分身地藏菩萨摩诃萨的顶。这是佛以如意身──如意的神通,虽然是一个臂也可以变成百千个臂,同时以这一个臂摩百千万亿这么多地藏菩萨摩诃萨的顶。

“而作是言”:而作这样的说话。“吾于五浊恶世”:我在这个五浊恶世。“五浊”是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恶世”:在这一个浊恶的世界。“教化如是”:我来教化像这样子的“刚强众生”:我们听一听这个名称,谁是刚强众生呢?或者是你,或者是他。谁刚强,这就是说谁。谁不听教,就是谁。谁尽调皮,不守规矩,就是说谁。这刚强众生就是说不守规矩的这一些众生,他们都愿意没有规矩。例如某人的小孩问我:“为什么要有规矩?”可见这小孩子都不要有规矩。这也就是大人从来就不愿意守规矩所致。那么这不愿意守规矩的就是刚强众生,太刚强了,他愿意怎么样就怎么样。

“令心调伏”:这个刚强众生,你叫他心悦诚服,这是更不容易了。怎么叫调?就是像美国人做菜不讲调味,不讲什么味道;但中国人做菜专门讲调味,用酸、甜、苦、辣,把味道调得很好吃,这就叫调。例如在列国时候,有个易牙就是专门调味的,所以孟子说:“易牙先得我口之所思也。”易牙先得到口里欢喜吃的味道,所以他就善于调味。这是古来中国一个名厨,他做的菜最好吃,所以那时候皇帝就选他做御厨。伏,是降伏、心悦诚服,不反对了。你无论讲什么法他都听,都接受什么佛法,一点都不怀疑,也不反对,这就叫调伏了。

不是说佛入涅槃后五百年就没有新阿罗汉,没有人开悟了。其实随时随地都可以有人开悟,随时随地都有阿罗汉出世的。不过这个阿罗汉,他证果了,不准显神通,不准各处去管闲事,好像印度到中国的摩腾、竺法兰法师,都是有神通的。还有达摩祖师,他是在佛灭度后几千年出世的;另外虚云老和尚,是中国近代的高僧,这都是阿罗汉,都是菩萨;不但是阿罗汉,而且是菩萨境界。还有近代的弘一律师、印光老法师也是。印光老法师一般人公认他是大势至菩萨到中国来的,在佛入涅槃之后,中国有很多的大德。就是佛入涅槃后五百年、一千年、一万年,哪一个人依照佛法真正的去修行,一样可以证果,一样可以开悟的。

“舍邪归正”:令这一切众生都把邪知邪见舍去,而再归回来到正知正见上。“十有一二”:在十个里头,有一两个“尚恶习在”:还有恶的习气存在,还没有去尽他恶的习气。“吾亦分身千百亿”:我,释迦牟尼佛自称说,我也分身千百亿那么多。“广设方便”:设了很多很多种种的方便法门。“或有利根”:或者有利根的人。利根就是善根深厚的人,他聪明利根,非常有智慧。“闻即信受”:他一听见我给他所说这个法,他就相信了。“或有善果”:或者在他前生做了一些个善事,种善果的,就“勤劝成就”:我劝了很多次。勤劝不是劝他一次,好像我们存心想度一个人,不是说度他一次就算了。一次度不了他,要再一次;再一次度不了,还要再多几次。例如离得远的,你要多给他写几封信,告诉他多一点佛法。离得近的,就多和他接近几次,给他讲一讲佛法。

你要发心来度人,不要被人度了。怎么样被人度了呢?你本来想度他信佛,喔!然后怎么样呢?被他拉到耶稣教里头去了。自己本来想要度人信佛的,结果随着人家转了,去信耶稣教,或者去信天主教去了,这就叫被人度了。你能度人,这就是有定力;你被人家所度,这就是没有定力。所以勤劝这个勤,就是不懒惰。譬如想一想我哪一个朋友,对我不错,我一定要度他信佛;还有哪一个亲戚是非常好的,我应该度他也学佛法,所以这要勤劝。不只劝一次,劝了很多次,这一次我没劝明白,我再一次,再一次又一次。总而言之,发心度人,度得信佛,乃至于成佛为止,那才是满愿了。

“或有暗钝”:或者啊!暗钝就是愚痴。根基愚痴,没有智慧。“久化方归”:久是长久,不是一次、两次、三次、五次。“勤劝”还有一个次数,这个久,是时间的问题,或者一天我度不了你,两天、三天、五天、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五个月、一年、两年、三年、五年,我存一个久远的志愿,一个久远的心来教化你。一定令你也信佛。这叫久化方归,久化他皈依三宝了。“或有业重”:或者有罪业深重的人,“不生敬仰”:他对于佛教根本就不生敬仰。“如是等辈”:像这样一类的众生。等辈,是这一类的众生。“各各差别”:每一个人有每一个人的因果业报,种种的不同。“分身度脱”:我释迦牟尼佛,也分很多身来度脱这一切众生。

“或现男子身”:或者我现一个男子身,去度脱这个众生。“或现女人身”:或者现一个英俊的男子去度一切的女人,或者现一个美貌的女人去度一切的男人。因为佛也知道众生的欲心,众生所欢喜的就是这个男女的问题,所以佛也变化而随众生的根性去教化众生。“或现天龙身”:或者现一个天身,或者现一个龙身,去度脱天龙一类的众生。“或现神鬼身”:释迦牟尼佛或者现一个大威德神的身,或者现一个大鬼王的身。

“或现山林川原、河池泉井”:你看!《地藏经》上说或者山、或者树林、或者川、或者原,这都是如来的法身所变现的。或者我们现在就坐在释迦牟尼佛的法身上,不过我们不知道。例如这个旧金山,这是佛早就现出来的,来利益众生,以便人在这个地方生活着。虽经上只说佛现出山、树林、川(川是有水的地方)和原(原就是原野的地方),但你不要以为平地,就不是佛的法身了。平地也是,我们现在或者就坐在佛的法身上边呢?为什么我们看不见佛的法身呢?因为我们像一只蚂蚁似的,蚂蚁在地上,或者在人身上,是看不见人的全体的。因为我们也像是这么一只小小的虫子在佛的法身上,所以不知道法身在什么地方。其实我们本来就在法身上边,但是不知道而已。或者释迦牟尼佛现一条河,或者现一个水池子,或者现一个泉,或者现一个井。“利及于人”:总而言之,佛现这些做什么呢?是要对人有利益,利及于人的。

“悉皆度脱”:佛现出一座山,你到这个山上去走一走,得到山上的一点灵气。啊!发了菩提心了。或者到树林里边吸一吸新鲜空气,这新鲜空气就是佛法身的空气呀!虚空里头的空气都是佛的气啊,所以你吸到这个佛的气,一定会开悟的。你不要执着说是佛灭度后过了五百年,就没有人开悟了,过五千年都一样有人开悟的,只怕你不真的去修行;你若真的去修行,我可以保证你一定开悟。要不然你先买一点保险,等你开悟了,我赔你多少钱。虽先买一点保险,可是等你开悟了,你那个钱也不要了,所以这个钱还是我赚的。或者佛现一条河,你在河里头冲个凉,洗个澡,觉得很舒服,由此之后,就开悟了。河是释迦牟尼佛变现出来的,水池也是一样。或者现个井,你喝这个井里的水,一天一天就增加你的道心,所以这都是不可思议的境界。总而言之,佛一举一动都是要利益于人的,令人都得到度脱。

“或现天帝身”:释迦牟尼佛或者现天帝的身。例如你正在打坐,有个天帝来向你叩头顶礼,他说,他是天上的帝释。为什么他来拜你呢?是要令你生一种坚固的道心,勇猛精进。“或现梵王身”:或现大梵天王的身。“或现转轮王身”:或者现转轮圣王的身。转轮圣王,有种种的宝贝,他有个飞车,我们现在乘火箭到月球去要经过很长的时间,但转轮圣王这个飞车,在一个钟头之内,就可以遍游三千大千世界。不但月球、星球、任何地方都可以到,就那么快。他又有藏宝。什么叫藏宝呢?无论到什么地方,转轮圣王说:“我要用钱了”,在那个地就刨开了,要用多少金子就有多少金子;用多少珠宝,就有多少珠宝,为什么他能这样呢?因为他的福报大,所以一切的珠宝,都给他预备着,世界上的一切都是他所有的。他又有马宝,这种马,也是比火箭都快。他又有女宝,转轮圣王欢喜女人,随时随地都会有的,都是天然为他现出来的。因为他福报太大,要什么有什么,简直是随心如意,没有求不得苦。那么佛现出这一种转轮圣王威德的身,也是要令一切众生,见到他的相就发菩提心了。

“或现居士身”:你们这些居士,或者不知道哪一个是释迦牟尼佛现的也不一定,你不要以为不可能,凡是居士都有份的。“或现国王身”:或者现国家皇帝的身。“或现宰辅身”:宰辅就是宰相,是最高的官,这叫宰辅。“或现官属身”:或现做官的身。“或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现四众弟子身。“乃至声闻、罗汉、辟支佛、菩萨等身”,“而以化度”:虽然现种种身,无非都是为了化度众生。“非但佛身独现其前”:释迦牟尼佛不是仅仅现佛身来度脱众生。
-----------------------------------------------------
顶礼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顶礼地藏菩萨本愿经


顶礼宣化上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12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汝观吾累劫勤苦。度脱如是等难化刚强罪苦众生。其有未调伏者。随业报应。若堕恶趣。受大苦时。汝当忆念吾在忉利天宫慇懃付嘱。令娑婆世界至弥勒出世已来众生。悉使解脱。永离诸苦。遇佛授记。

“汝观吾累劫勤苦”:累劫是不知多长的时间。勤苦,你看释迦牟尼佛,没有懒惰的时候,这叫勤。苦,是没有快乐的时候。勤,不懒惰,也不求快乐。为的什么呢?“度脱如是等,难化刚强罪苦众生。”:这个难化刚强罪苦众生,你不要想大约没有我,其实你我都包括在这个难化刚强众生之内了。你知道吗?释迦牟尼佛,费了多少心血来教化我们?来度脱我们?我们自己还不知道惭愧,还好得意的,以为这没有关系:“我呀!不要紧的啊!释迦牟尼佛辛苦一点也不要紧。我先不要学佛法,不要修行,懒惰一点,睡多一点觉。”自己给自己讲道理,自己给自己做辩护律师。

“其有未调伏者”:所有这个没有调伏、没有度脱的众生。“随业报应”:若有没有度脱出来的众生,随业受果报。“若堕恶趣”:堕落到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受大苦时”:受大苦的时候。“汝当忆念吾在忉利天宫慇懃付嘱”:你应该想一想我在忉利天,很慇懃的吩咐你。“令娑婆世界至弥勒出世已来众生”:令这娑婆世界中,从现在一直到弥勒佛出世时的所有一切众生。“悉使解脱”:都要把他们度脱出来。“永离诸苦”:永远离开一切的苦趣。“遇佛授记”:遇着诸佛给他们授记作佛。

现在讲一讲印光老法师,他是山西人,受戒之后就到普陀山去闭关,他这个闭关就是一天到晚看藏经。他看藏经是毕恭毕敬。端然正坐。到厕所去,要另外换衣服,另外换鞋子。用过厕所,洗净之后,回来又把看经所穿的衣服再穿回来。即使厕所很干净,他都要这么换。穿着看经的衣服不到厕所;厕所穿的衣服,不穿到看经的房里来。一天到晚他都是这个样子,恭恭敬敬的看经。他在普陀山观音菩萨的道场,住了十八年,每一天都是看经的,没有一天闲着的时候。那么看经看了十八年以后,就到南京去讲《弥陀经》。

讲《弥陀经》你说怎么样?凭这么一位大德高僧,在这儿讲经,居然没有人听。只有一个人,天天来坐到板凳上等着,他以为这一个人听经听得很注意,很高兴,他就问:“我讲你听得懂吗?”他是山西人口腔,所以问,这个人说:“哦!法师我不懂啊!”“你不懂 !?你在这儿干什么?”他说:“我等着您讲完经,我好收板凳,我是收板凳的,不是听经的。”啊!这位老法师一听,非常伤心,以后发愿再也不在南京讲经了。看!没有人听经,就一个人在这儿等着的,他以为是听经呢?原来还是等着预备收凳子的。

以后上海居士林就请他讲《弥陀经》,他到上海去讲经,很多人听,这回不是没有人听了,因为南京那个地方佛法不太兴,所以就是大德高僧,没有人给他宣传,不会有人知道,就不会有人来听经。但是到上海,因为他有一些皈依弟子都在上海,这些皈依弟子知道师父来讲经,就各处宣传,你来听啦!你来听啦!这把佛教徒都叫来听法了。其中有一学生,这学生不是个佛教徒,大约十八、九岁,二十岁的女学生,有一天晚间她作了个梦。作什么梦呢?有人告诉她说:“你要到居士林去听经啊!现在大势至菩萨在那儿弘扬佛法,讲《弥陀经》呢!”第二天早上看报纸,果然居士林有一位印光老法师在那儿讲《弥陀经》。

哦!奇怪了?我怎么作梦是大势至菩萨在那儿讲《弥陀经》?于是她就来听经,同时也带了很多学生来听经。她告诉这些学生她梦见这位法师是大势至菩萨。她也不知道大势至菩萨是谁?然后就问信佛的人,什么叫大势至菩萨?这些个信佛的人问她是怎么一回事?她就说她在梦中听人家说大势至菩萨在上海居士林讲《弥陀经》,叫她来听经。她对这些居士一讲。这些个居士想:喔!这老法师大约是大势至菩萨来的。于是就去告诉印光老法师,有一女学生在梦中听人说你是大势至菩萨在这儿讲《弥陀经》呢!老法师说:“不要乱讲,胡说八道的。”把这些人骂了一顿,没有人敢再说了。以后这位女学生也就皈依印光老法师。

在这位女学生的梦中,也告诉她这大势至菩萨再待三年,他就回去,见不着他了。果然过了三年,民国三十三年,这位大势至菩萨──印光老法师就圆寂了。圆寂之后一般人才知道:哦!他是大势至菩萨再来的。所以,印光老法师他最欢喜写《楞严经》上的<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有很多居士都有他特别写这一章的字画。因此近代印光老法师是开悟的大德高僧。不是说佛灭度五百年之后,就没有阿罗汉了,那不但是阿罗汉,还超过阿罗汉呢!当印光老法师圆寂的时候,烧出很多舍利来,如果没有证果,没有开悟的人,不会有舍利的;有舍利,这都不是平常的人。
-----------------------------------------------------
顶礼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顶礼地藏菩萨本愿经
顶礼宣化上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12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礼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顶礼地藏菩萨本愿经
顶礼宣化上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17 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尔时诸世界分身地藏菩萨。共复一形。涕泪哀恋。白其佛言。我从久远劫来。蒙佛接引。使获不可思议神力。具大智慧。我所分身。遍满百千万亿恒河沙世界。每一世界。化百千万亿身。每一身。度百千万亿人。令归敬三宝。永离生死。至涅槃乐。但于佛法中所为善事。一毛一渧。一沙一尘。或毫发许。我渐度脱。使获大利。唯愿世尊。不以后世恶业众生为虑。如是三白佛言。唯愿世尊。不以后世恶业众生为虑。尔时佛赞地藏菩萨言。善哉善哉。吾助汝喜。汝能成就久远劫来。发弘誓愿。广度将毕。即证菩提。

“尔时诸世界分身地藏菩萨”:尔时是当尔之时,诸世界是所有地藏菩萨分身的世界。分身地藏菩萨“共复一形”:地藏菩萨由一个身而分为多身,又复多身,又共复一身,所以叫共复一形。多身也就是一身,一身也就是多身。一身能变成多身,所以一身也为多身;多身共复一身,因此多身也是一身。再往深的讲,也没有多身,也没有一身,地藏菩萨根本就没有一个身。怎么说没有一个身呢?他无我相,他要是有一个身,就是有我相。因为他无我相,所以虽然多身,多也不多。虽然一身,一也不一。因此一也就是多,多也就是一。地藏王菩萨分身无量,而无量合成一,所以从一身到无量身,从无量身又能共复一身。这样你说他怎么会有个身呢?若有个身,他这么多身你说哪一个身是地藏王菩萨?哪一个身不是地藏王菩萨?所以可以说一个个身都是地藏王菩萨,也可以说都不是地藏王菩萨。

怎么说也可以说是呢?你以他所示现的身,可以说是地藏王菩萨;以他无相的身──他根本没有相,所以也可以说不是地藏王菩萨。又可以说不论哪一个人发愿想学地藏王菩萨,就是地藏王菩萨的分身,和地藏王菩萨没有分别。为什么你要发愿学地藏王菩萨?因为你欢喜地藏王菩萨他这种的行为、他的智慧、他的愿力。为什么你欢喜他呢?这又是个什么道理呢?这个道理本来你自己可以知道的,不需要我讲,虽然你自己知道,可是你不敢承认。所以我现在可以告诉你,证明你就是地藏菩萨的分身,所以你欢喜地藏王菩萨,就要仿照他的志愿去做,这就是地藏王菩萨的分身。虽是分身,但你再能依照佛法去修行,把你的自性恢复圆满,明心见性,你那时候也有神通了,又可以回去和地藏王菩萨合成一体,共复一体,共复一形,那时候叫返本还原了。

这个分身地藏王菩萨共复一形之后,“涕泪哀恋,白其佛言”:涕是鼻涕,泪是眼泪,哀是悲哀,恋是恋恋不舍的。为什么会悲哀?这有四种的意思:第一,所悲哀的就是六道众生造业不改,所有的天道、人道、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在六道中轮回造罪业,也不知道改悔,不知道忏悔,这是第一种。

第二种是悲所有的众生刚强难化:众生最刚强,你和他讲佛法,他不愿意听;你要是和他讲的不是佛法,那么他就很欢喜。譬如:你向某个人提说:“某个人最好,他学问好、品行好,一切一切都好。”这个人不会怎么样注意听的。你要是对他讲说那个人怎么样坏,坏的方法怎么样的巧妙,他虽然做了坏事还没有人知道。这么样一讲,这个人就很注意究竟是个什么方法,想要知道这种坏的方法。好的方法他不注意听,你说:“你好好学佛法。”他想不学;你说:“现在有一种药,吃了你会有一种奇妙的发现。”于是乎他就要用这种迷幻药,吃了迷迷糊糊的,就好像忽忽悠悠的到了极乐世界似的。

本来这是最坏的一种东西,但是他吃了一点,还要吃一点,吃了不知多少次。吃的时候就觉得什么都变了,甚至于天地都没有他那么大;但是过了那个时候,就觉得又疲倦,又辛苦。有的就头痛,有的身上骨头痛,有的简直就不愿意去做工了,在那地方像个死人一样。但他也不觉悟,说:“为什么我这样子呢?”还以为再吃一点那种药就会开悟了:“这回是不够功力,这药的力量不够强;要是多一点,恐怕这回一下就开悟了,一下就成功了。”你说这是不是真正愚痴到极点!你叫他学佛法,他不学,却偷偷摸摸的去吃这种东西,又犯法,但是他愿意去,欢喜去做,所以这就是刚强众生。“难化”,不容易教化。你教化他学佛法,他不欢喜;你弄一个像这种骗人的方法,他就往那里钻进去了。钻到把头削出一个尖尖来还往里边钻。你看!人心是这样,所以第二种悲,就是悲众生刚强难化,太刚强了。

地藏王菩萨第三种的悲是什么呢?是如来慧日将沉。佛就等于一个太阳似的,将要入涅槃了,所以地藏王菩萨也悲哀。慧日将沉,慧是智慧,一个智慧的太阳,就将要落下。

第四种的悲是什么呢?是在天宫咐嘱的大事。释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宫咐嘱地藏菩萨一直等到弥勒出世前,所有的众生都要教化他们,度他们成佛,遇佛授记,所以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责任。这样重要的责任,释迦牟尼佛把它交给地藏菩萨,所以这是第四种的悲。

“白其佛言”:地藏王菩萨共复一形,涕泪悲恋,对佛说了,“我从久远劫来”:我从以前久远久远的劫到现在。“蒙佛接引”:承蒙十方诸佛慈悲接引我。“使获不可思议神力”:使我得到这种不可思议──不可以心思,不可以言议这种的神力。神是神妙不测,你没有法子可以知道这种神妙不可测的力量。“具大智慧”:又具足圆满的大智大慧。想要度众生一定得要有神力,但你单有神力,没有智慧,也不可以。又要具足大智慧,有大智慧来支配这种神力,有这种神力来帮助智慧,互相合作,智慧和神力两个互相帮助,才能救度众生。

“我所分身,遍满百千万亿恒河沙世界”:遍满是无处不现身,地藏王菩萨说,我所分的身遍满所有百千万亿恒河沙世界这么多的世界。“每一世界化百千万亿身”:在每一个世界他都分身无数,有无量无边那么多。“每一身度百千万亿人”:每一尊分身地藏王菩萨,又度了百千万亿这么多的人。“令归敬三宝”:令一切众生归敬三宝。为什么要归敬三宝呢?因为一切众生在没皈依三宝之前,都是在外边。在什么外边呢?在佛法的外边。而皈依三宝了之后,叫舍邪归正,弃暗投明,所以要归敬三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永离生死”:永远离开生死。“至涅槃乐”:得到涅槃──常乐我净这四种的快乐。

“但于佛法中”:所有的众生,但于佛法的里边,“所为善事”:他所做的善事。“一毛一渧”:一毛是善事中最轻的,一渧是善事中最小的。“一沙一尘”:一粒沙是善事中最微的,就像一粒沙那么多的善事。像一根毫毛那么多的善事,或者像一滴水这么多的善事,或者一尘──像一粒微尘这么多的善事,这都是最少、最轻、最微、最小的,轻微少小。你看一根毫毛有多重?是最轻的。一池,一滴水这是最少的。一粒沙,这是最微细的。一尘,是最小的,在《楞严经》上我讲过,邻虚尘,这是我们所看见的一粒微尘再分成七份,就变成邻虚尘,这是最小最小的,这个众生所做的善事就是这么多。“或毫发许”:或者有一根毫毛。这毫毛并不是这个一毛了,这一毛好像一根头发,这叫一毛。毫就是汗毛,汗毛在身上是最细了的。发呢?或者是这个头发,这也是最轻最少的。

“我渐度脱”:所有的众生,即使只做这么少的善事,这么轻微的善事,他种这种善根,我将来都要一点一点的想办法,度他离苦得乐。“使获大利”:令他得到大的利益。什么叫大利?是不是发了一个大财,得到大的利益?发财那不是大利。那么是不是当官了?那也不是利。是叫你成佛去!你看这个利大不大?谁叫你成佛的──地藏王菩萨。地藏王菩萨以他这种大神力、大智慧,用种种不可思议的妙法,令你想要不接受也不可能了。所谓“欲罢不能”,想要停止,说“我不学佛法了”,但是没有法子停止,妙就在这个地方。谁能令你这个样子?就是我们这一位大善知识──大愿地藏王菩萨,他就有这种的妙用,这就叫大利。

“唯愿世尊”:地藏王菩萨说我唯独愿意世尊,“不以后世恶业众生为虑”:说佛您不要忧虑了,不要为后世造业的众生来耽心来忧虑。为什么他这样说您不要忧虑呢?他的意思就是:我来负责任,这个责任交给我,佛您不要管了。因为这一切众生,若是不成佛,我也不成佛。“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所以我请世尊不要耽心,不要忧虑,就由我地藏来负担这个责任。“如是三白佛言”:说了一遍、二遍、三遍,这是表示你这个事情重要,郑重其事。好像现在宪法三读通过,读一遍,你反不反对?读二遍,你们赞成吗?没有人出声,就读三遍通过。那么这是不是也通过呢?不是的,这是地藏菩萨表示郑重其事,所以要三白佛言,说三次。单说一次或者表示他不尽责任,说二遍还不够诚恳,所以对佛说了三遍──“唯愿世尊,不以后世恶业众生为虑”,请你老人家不要以将来后世那些个造罪业的众生为虑,他们都有我地藏负完全责任,我一定要把恶业的众生度成佛。

讲到这个地方,你说我们是不是要高兴!?我们造了这么多的罪业,都还有成佛的机会,为什么呢?前几天不是跟你们讲,我要买保险给某人,现在有人为我们买保险。谁为我们买的保险呢?地藏王菩萨。他预先就保证我们这些造恶业的众生都可以成佛,这就等于为我们买保险一样。所以我们现在听到《地藏经》的人,都不要担心,都不要不欢喜了,我们都有机会成佛的。为什么呢?是地藏王菩萨给我们担保,他在以前就保证我们这些恶业众生,可以成佛的,他负完全责任。如果我们不成佛,地藏王菩萨他也不证菩提,所以我们应该欢喜。

因为我们今天讲到这段经文上,我很高兴,所以就作了一首英文歌,要你们唱。这首歌叫“我很幸运遇到善知识”,善知识是谁呢?就是地藏王菩萨。因为我们遇到地藏王菩萨,预先给我们作保证人,保证我们可以成佛的。为什么知道呢?就读这──三白佛言:“唯愿世尊不以后世恶业众生为虑”──我们就知道地藏王菩萨对我们这种天高地厚的恩德,这种恩太深了,太高了,所谓“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地藏王菩萨这种境界,是不可思议的。

“尔时佛赞地藏菩萨言”:当尔之时,释迦牟尼佛一听,地藏王菩萨为一切众生担保,保证一切众生早成佛道,太高兴了就赞叹地藏王菩萨。佛赞地藏王菩萨言:“善哉!善哉!”好得很!好得很!说了二次,他三白佛言,佛赞他两个善哉,佛对他也是特别器重,特别看重,地藏王菩萨真是个大菩萨。“吾助汝喜”:说我帮助你做什么呀?我帮助你所欢喜的事情。“汝能成就久远劫来”:我欢喜帮助你,令你成就你久远劫来,“发弘誓愿”:你发的那个大誓愿。这弘誓愿就由四弘誓愿来代表,

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我们现在每一个人,每一天应该问问自己,“众生无边誓愿度”,是我度了人,还是人度了我呢?要这样反省一下。我度了众生?没度了众生?是不是我信佛了,然后又被天主教度了去?因为我信了佛之后,有一个人说耶稣被钉十字架,那是最伟大的,我又去信耶稣了?有没有这种情形?如果有,这就是你被人度了,你没有度人。众生无边誓愿度,你做到了没有?那么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都是要这样问一问。“烦恼无尽誓愿断”,我的烦恼断了没断?是不是有人对我说话稍微有一点不好,我就生出脾气来呢?起了大无明呢?有没有这种情形?要有,那么我是没有断了?要是没有,你还不能说一定自己有把握!还是要等机会再考验一下,真断了没断?烦恼无尽誓愿断,如果没有断,那你对佛法学的只是皮毛;你要是断了,那这才是真正得到佛法的内容了,你真的到了佛法的大海里边了。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法的门径无量无边,说八万四千那还是一个总数,实际上佛法的门径怎么只有八万四千?有无量无边这么多的法门,所以说法门无量誓愿学。不是说我学会<楞严 咒>,会背<楞严咒>,这就够了。佛教里的《大藏经》,你看!犹如大海一样的。不是学一点、一滴、一毛、一尘、一沙这么少的东西,那你就是明白佛法了。你要是真钻到佛法里边去,饮到佛法大海的水,若能一口把这个大海的水给饮乾了,那你是明白佛法了;一口饮不乾那大海水,那还要学习。

“佛道无上誓愿成”,这个不要证明,也知道我们现在没有成佛,要是成佛了,这些问题都没有了,什么问题都解决了。不应该没有成佛,就自己冒充是佛。例如:喔!不单我是佛,你也是佛,Everybody is a Buddha。你是个什么佛?是个烦恼佛?是个贪心佛?是个瞋心佛?是个痴心佛?是那个佛?所以说这种话的人真不知惭愧!你们不要跟着这种似是而非的:没有成佛,他说他是佛;没有得道,他说他得道了。不要学这种增上慢的人。

那么地藏菩萨你发这四弘誓愿,“广度将毕”:你广度众生,将要完了之后。“即证菩提”:即刻就证得菩提了。那么这是在什么时候?没有时候,是尽未来际。这样子地藏王菩萨不就没有时候可以证菩提了?这个问题你不需要担心,因为地藏王菩萨久远劫以前已经证得菩提了。他要是没有证得菩提,就没有这样大的神力,巨大的智慧,这是不可思议的一种境界。所以不要担心地藏王菩萨没有时候证菩提,他早证菩提了。现在就等着你证菩提,我证菩提,他证菩提,等着你我他。所以我们都应该勇猛精进,赶快证菩提。什么叫“菩提”?为什么我们要证,证它做什么?菩提是印度话,翻译成中文称做觉。那么觉了又是什么?觉了就是不糊涂了。不错,方才这位说没有无明。对了!那也就是说要赶快断你的无明,破你的无明,就得到菩提了。
-----------------------------------------------------
顶礼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顶礼地藏菩萨本愿经


顶礼宣化上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21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观众生业缘品第三

◎一九六九年宣化上人讲述于
美国三藩市佛教讲堂



这一品叫观众生业缘品第三。观是观察。众生──什么叫众生?众生是揽众因而成,逐境而生。怎么叫揽众因而成呢?众因就是色、受、想、行、识这五因,揽这五因而成的身体。逐境而生,由这种因缘境界而生出来的就叫众生。业──怎么会有业呢?这业或者是由言语上造出来的,或者是由身体造出来的,或者是由意念造出来的。造出来怎么不叫“因”,而叫“业”呢?“因”只是这一种、一次,这叫因;业,积久而成业,其中有多种的因,因为因太多了,就不能叫因,而叫业。

缘──是一种造业的因缘,造业的因缘有种种,每一个众生有每一个众生的业缘,而每一个众生所遭遇的境界不同:有的众生所遭所遇都是很快乐的,为什么?因为他在往昔所种的都是善因,所以今生就结了善果;有的众生所遭所遇都是非常的困苦艰难,为什么?就因为在往昔没有种过善因,而种了恶因,恶因积久而成恶业,所以今生就受这种苦的果报。种善因结善果,种恶因就结恶果,种善种恶是由个人所造出来的,不是别人使令你造的,所以乃至于成佛,也不是别人叫你成的,是你自己要用功修行,才能成就。你用功修行,这就是种佛因;将来成佛了,结佛果。也就是你造佛业,将来就成佛;你造的是魔业,就做魔。所以前边说三业恶因之所招感,这是业缘的意思。

尔时佛母摩耶夫人。恭敬合掌。问地藏菩萨言。圣者。阎浮众生。造业差别。所受报应。其事云何。地藏答言。千万世界。乃及国土。或有地狱。或无地狱。或有女人。或无女人。或有佛法。或无佛法。乃至声闻。辟支佛。亦复如是。非但地狱罪报一等。

“尔时佛母摩耶夫人”:当尔之时,佛的母亲就是摩耶夫人。摩耶夫人生下佛之后,因为佛是从她左胁出生的,于是乎,也可以说是流血过多就死了,死了就生到天上去。等释迦牟尼佛成道后,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多会──三百多个法会。并不是像前天有人讲的,谈三百多部经;而是有三百多个法会。佛经不只是三百多部,有几千部。佛在将入涅槃时,想起还没有度他的母亲,所以就到忉利天宫,为母亲摩耶夫人说法。所以现在摩耶夫人就“恭敬合掌”:对谁恭敬?对地藏王菩萨恭敬,合起掌来。“问地藏菩萨言”:问地藏菩萨说,“圣者,阎浮众生,造业差别”:她说,在南阎浮提所有的一切众生,他们所造这种业的分别。“所受报应”:他们所受的果报。“其事云何”:这事情是怎么样的情况啊?

“地藏答言”:地藏菩萨对摩耶夫人说,“千万世界”:有千千万万的世界,“乃及国土”:乃至于所有的国土。“或有地狱,或无地狱”:或者有地狱,或者没有地狱。比如极乐世界就没有地狱,没有三恶道;我们这娑婆世界就有三恶道,有地狱、饿鬼、畜生。“或有女人,或无女人”:或者有的世界有女人,比如我们这个世界有男人、女人、圣人、凡人;极乐世界只有男人,而没有女人。那么,没有女人,怎么会有男人的呢?那你不要担心,男人到了极乐世界,还是男人;女人到了极乐世界,也变成男人了。那么,极乐世界的人是从什么地方生出来的?是谁生的?没有女人怎么会有人呢?这个你可就不知道了,极乐世界的人不是由女人生出来,而是由莲花生出来的,那个地方的人都是莲花化身。

我们为什么念佛呢?我们在这儿念一声佛,极乐世界──我们的莲花母亲──就生出一朵莲花来;我们念佛念得越多,莲花开的就越大;念佛念得越诚恳,莲花长得越新鲜。我们人死后叫中阴身,就是第八识。第八识在没有做人、也没有做鬼、做神的时候叫中阴身。若诚心念佛,等我们一死了,中阴身投到莲花里边去,莲花就开了,一开就现出一个人来。极乐世界的小孩子是从莲花生出来的,所以统统都是男人,没有女人。

“或有佛法”:或者这个国家和这世界有佛法──有佛说法,也有佛法住世。“或无佛法”:什么地方没有佛法呢?就是没有人讲经,没有人说法,没有佛像,没有经典,没有出家人的地方。按照佛经所讲,这是在北俱卢洲,那地方属于八难之一。什么叫八难?是指八种的困难。北俱卢洲就是其中一难──没有佛法。“乃至声闻、辟支佛”:或者有声闻,或者没有声闻;或者有辟支佛,或者没有辟支佛;或者有菩萨,或者没有菩萨。按照我们凡夫讲,声闻的人是很快乐的;但按照菩萨的境界来讲,声闻有声闻的苦。所以或者有声闻的苦,或者没有声闻的苦;或者有辟支佛的苦,或者没有辟支佛的苦。“亦复如是”:也都像这个似的。“非但地狱罪报一等”:不单地狱的罪报都是一样平等,无论是谁,造业就得受果报,不造业就不受果报,一点都不会偏私,是平等平等的。
-----------------------------------------------------
顶礼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顶礼地藏菩萨本愿经
顶礼宣化上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26 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摩耶夫人重白菩萨。且愿闻于阎浮罪报所感恶趣。地藏答言。圣母。唯愿听受。我粗说之。佛母白言。愿圣者说。尔时地藏菩萨白圣母言。南阎浮提罪报名号如是。若有众生。不孝父母。或至杀害。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

“摩耶夫人重白菩萨”:佛的母亲对地藏菩萨再说一遍。“且愿闻于阎浮罪报所感恶趣”:佛的母亲说,其他的世界离得太远了,我也没有到过,我就是到过,也已经忘了。所以我不问其他的世界,我现在就单单请问南阎浮提,我愿意知道南阎浮提的罪报,所感召的恶趣,造什么罪业就受什么果报?我愿意听一听,请圣者为我说一说。“地藏答言”:地藏菩萨听见佛的母亲这么样子请问,所以他就答覆佛的母亲,“圣母,唯愿听受”:我愿意你听受我所说的道理。“我粗说之”:我粗粗大概这么讲一讲,不能详细讲。详细讲啊!讲几个大劫也讲不完的。所以只说一个大概就是了。“佛母白言,愿圣者说”:佛的母亲听见地藏王菩萨这么样子对她讲,就说我最欢喜,最愿意菩萨您对我讲了。

“尔时地藏菩萨白圣母言”:当尔之时,地藏菩萨就对佛的母亲说。“南阎浮提”:在这个南阎浮提的世界,“罪报名号如是”:造罪受报,所感召的地狱名号就像下面我所说的这么多。“若有众生”:假设有众生,“不孝父母,或至杀害”:我们众生都应该孝顺父母的,不孝顺父母的人,那就有罪了,甚至于还把父母给杀了,这样都是有罪的。为什么人要讲孝顺呢?孝顺是人的根本,人要是不孝顺父母,就把根本忘了。“父兮生我,母兮育我,昊天罔极,撮发难报”,父亲生我,母亲养育我,这种的恩好像昊天,昊天就是比天都高。昊天罔极──没有比这个恩再重的。所以一定要孝顺父母。

怎么叫孝顺父母?天天给父亲、母亲买一点好吃的东西,买点好衣服,这就是孝顺了吗?这不是。这仅仅是皮毛的孝顺。什么是孝顺的内容呢?我们要以顺为孝──顺父母的心。父母所欢喜的,我也要欢喜;父母所爱好的,我也要爱好。有人说那就是孝?那我父亲欢喜抽鸦片烟,他一天抽一两,我一天抽二两,这是孝顺吧!?因为他喜好这个,我也喜好这个,这就是顺吗?这不是!顺是顺他的心,不是讲吃东西。他们欢喜吃的,你也要和他争着吃,例如:他欢喜吃面包涂奶油,你说这个我才欢喜吃。就说:“你先不要吃,等我吃完你再吃。”这个是争,不是顺。那么顺呢,就是顺他的心。你找他的心,他所欢喜的事情,你就不要违背他,不要逆他的心,这就叫孝。

方才说父母之恩“撮发难报”,撮发,就是把头发数出来有多少根,可是父母的恩都还报答不过来的,所以要孝顺父母。我去年暑假时候讲“羔羊跪乳,乌鸦反哺”,羔羊吃奶时,前腿跪在它母亲面前吃。小乌鸦在中国叫它为孝鸟,因为老乌鸦把小乌鸦孵出来后,那个老乌鸦──乌鸦的妈妈,就不会飞、飞不动了,小乌鸦就去捡食物回来喂它。你看这是小鸟,连小乌鸦都知道孝顺老乌鸦。乌鸦是个飞禽,羊是兽类,我们人要是不孝顺父母,就连禽兽都不如了。我们人具足五常之德──仁、义、礼、智、信,有这五种德行,若连乌鸦羔羊都不如,那怎么可以呢?所以我们人都应该要孝顺父母,这是最要紧的。

有人说:“我想孝顺父母,但是我现在出家了,父亲也不在我身边,母亲也不在我身边,那我要怎么孝顺呢?”出家,那正是大孝,所谓“一子入佛门,九祖升天”,你一个后人要是出家修道,九祖都会借你的光而升天的。你看!九祖都超升。所以这不单是孝顺今世的父母,就是过去的祖先,过去世的父母,你都孝顺了。但是你可要修行,你要是不修行,九祖又全都堕地狱了,他们就都会哭起来了。怎么哭起来呢?他们说:“我本来以为我有一个后人出家,因为他修道,我们就都可以升天了。谁知道他不修道,天天睡觉,懒得不得了。我们现在罪业又都不赦免了,所以又都堕地狱了。”所以说虽然出家修道,九祖升天,你要是不修道,九祖一样堕地狱。不是说我出家了,我就有理了,九祖一定要升天的,不是的。不修行,就不会升天;你要是修行,这就是大孝,将父亲母亲都超度了。

讲到这个地方,今天我们有一个小沙弥,我在佛堂很久了,他还没起身,我一看,把我这个没有火的师父也惹出火来了,一个出家人这么懒怎么可以?发了脾气。他还不错,什么也不出声。我一细查,原来怎么样啊?我现在对你们讲一讲,这个小沙弥不是懒,他是饿得不能动弹了,不是懒,是饿。为什么饿了呢?没有人供养。多少天都没有人供养了,他想试着去托钵化缘,但也都没有人布施。所以他就发了脾气,回来也不吃饭,现在已经六、七天也没有吃饭了,所以今天饿得起不了身。但是我不知道他没有人供养,于是就被我骂了一大顿。

以后,我一调查,为什么你这么懒呢?他说:“没有人供养我,没有饭吃,所以就没有气力了。”我听他这样一讲,“喔!我真是错怪你了。”所以我告诉他:“你要是觉得太疲倦了,没有气力的话,可以在里边休息睡觉,怎么样都可以,我给你一个方便法门。”很不容易的,作师父的,对徒弟,有的时候,也不知道用什么方法去教化才相当,把一个饿徒弟也骂了一大顿,但是这个徒弟还的的确确有点功夫,有点修行了。如果没有修行,你说六、七天没有吃东西,饿得这样子,还能跟着念经,拜忏,听经,做不到的。所以现在我的火也没有了,又高兴我能有这么用功的徒弟,这也不错的。我希望个个都学这个小沙弥,能有一点忍耐性,被师父骂了一顿也没有事。

还有,不要记得我一天没吃饭,二天没吃饭,三天没吃饭,五天没吃饭,六天没吃饭,不要记得它,吃和没吃是一样,没吃和吃也是一样的。不要记得吃饭,或是没吃饭,你把吃饭跟没吃饭都忘了,那才是真修道。如果你不是真修道,你就忘不了。你真修道,就会有真正的定力。有真正的定力,不要说我骂你,就是打你,你也不知道了。谁打我啊?我在什么地方呢?没有我了。把一个我都没有了,那时候是真正的定力了。你要是还有个我,喔!你打我,你骂我,你说我,我没吃饭,这个还没有忘,那么这样子定力还不能生出来。一定要忘了,定力才能生出来;定力生出来了,那就是有真功夫了。

“若有众生,不孝父母,或至杀害”,把父亲杀了,把母亲杀了。“当堕无间地狱”:应该堕落到无间地狱,“千万亿劫”:就是千万亿劫那么长的时间。“求出无期”:想要出地狱也是不容易的,不会出这地狱的。
-----------------------------------------------------
顶礼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顶礼地藏菩萨本愿经
顶礼宣化上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19 01:02 , Processed in 0.195899 second(s), 14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