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佛经故事

[佛经佛典] 佛经故事--小故事~大寓意--V博同步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1 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佛经故事 于 2011-12-31 22:25 编辑

V博同步播出:
http://weibo.com/2493789623/xEBWxhP2K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成道日祝圣仪规---腊月初八--
http://bbs.bushinet.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3205&fromuid=32250

云童---释迦牟尼佛七茎莲花供燃灯佛~得授记


p1156311347.jpg


在无量劫前,有一位乡下人,曾经追随宝体佛出家,在宝体佛的门下修行了一生,宝体佛涅磐之后,这位乡下人,竟然生生世世又转生为比丘,生生世世守在宝体佛的舍利塔中,为宝塔点灯,破除群暗,使宝塔的佛灯,灯传不绝。
无量劫后,宝塔已无影无踪,而这位比丘仍然生生世世护持佛法。点亮光明慧灯,照亮人群。布施之诚,无以伦比。终于,能作光佛为他授记成佛,尊号燃灯。所以,燃灯佛降生的时候,无边的黑夜竟然光明如同白昼,诸天的护法都齐声赞叹:无量燃灯明......燃灯佛的一生果真像一盏无限光明的佛灯,为这个世界带来了无量的光明。
六岁的云童是一位聪明灵慧的美少年,正在雪山之南追随着一位大菩萨--珍宝大师,珍宝大师有五百位弟子,云童是他最钟爱的一位。云童从小跟他学习各种经论,研究各种修行的法门。现在,他已经尽得师父的真传,决心云游四方,参访更多的高僧大德,珍宝大师知道他渴慕智慧,只好对他说:云儿,师父还有一论,叫做毗陀论,你还没有学过,这毗陀论,是往昔佛菩萨所说的妙法,一切外道都不曾听过。云儿,等你学会的毗陀论再下山吧!
没有多少日子,聪慧的云童就学会了很深的毗陀论。他再度垦求老师放他下山,珍宝大师知道离别的时候到了,就应允他下山。于是云童拜别的恩师,挥别那辉映在白云之中心灵的故乡。
像一朵安祥的云,云童来到了输罗波奢城。只见城里城外,到处张灯结彩,好不热闹。原来,有一位婆罗门富豪,正在布施一个空前盛大的无遮大法会,供应六万的婆罗门。云童不禁赞叹起来:真好!富豪的财施和婆罗门的法施凑成了好一个人间佛国。云儿云儿,你要如何布施,才算不辱师门呢?
在法会上,众位婆罗门看到这位端正无双的美少年,都以为是梵天神降临。却见云童从容施礼问道:我是雪山珍宝大师的弟子,云童,今天路过此地,欣逢盛会,愿乐聆听圣教。席上的婆罗门齐声说道:善哉善哉,果然名师出高徒,快坐下来,和我们一起吟诵吧!
“行者持诵何论?”
“我们诵持婆罗门咒术”
“我有一论,名为毗陀论,是佛菩萨所说妙法,如蒙不弃,愿乐持诵,以表微忱。”
“好极了,就请法施,我们洗耳恭听!”
云童用清净悠扬的梵音,为六万个婆罗门及人天大众持诵毗陀论,婆罗门众听上乘论法,莫不称心如意,皆大欢喜。
于是,大家公推云童登上首席,承受大富豪最慷慨的供养。云童在数不清的宝物之中,挑选了一根黄金手杖,一只黄金水瓶,还有一个黄金饭钵,作为献给珍宝大师的礼物。然后就飘然而去......
像一朵飘逸的云,云童又来到了莲华城。莲华城里打扫得分外地洁净,人们的脸上都绽放著莲华一般的笑容。云童十分的惊异,问过当地人才知道,城里的人们正在准备迎接一件天大的喜事,燃灯佛接受降怨王的邀请,马上就要光临莲华城说法了。
云童也欣喜万分,他想:和佛陀见面是千载难逢的遭遇,全城的人都有了准备,云童啊,你能用什么来供养人天共仰的佛陀佛?佛陀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布施者,我要如何才能献上我最诚挚的心意?云童深知,真实的布施应离一切相,方能发无上道心,不应有著相住色的念头。他明白了一切物质财施、智慧的法施与精神的无畏施,都应生无所住心而行布施,应该体会到无能施者、无所受者、亦无所施之物三轮体空的真义,方是菩萨所行。他沉思了片该对自己说:不著尘垢如莲华,世上只有出污泥而不染的清净莲花,才能表达我云童,五浊恶世誓先入的愿力与精神。世上只有花落尽,莲才圆成的莲花,才能像征施者空,受者空、物亦空三轮体空,无相布施的真谛。
于是,云童选择芬芳皎洁的莲花来布施奉献,以表达清净吉祥的佛法,是源自一颗诚挚虔敬无染的心灵。但是,云童走遍了莲华城根本就买不至一朵鲜花。因为,降怨王有圣旨,鲜花一律由官府收购,再由王室供养燃灯佛,人民不得私自拥有。所以,云童不但买不到鲜花,甚至于连华曼、香油之类的供品都买不到。眼看着半天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云童仍然在城里到处寻找。
忽然,他眼睛一亮,发现一位青衣少女迎面而来,她手里抱着的不正是一束白里透红含苞待放的莲花吗?云童赶快上前施礼,请求少女把花卖给他。
少女急着说:这七茎莲花,是我违背国王的旨意,冒险为自己准备,特地要供养燃灯佛的,我不能卖给你。
云童说:如来出世,百千万劫,才能一遇,我想藉此鲜花在燃灯佛的面前种下善根,并且藉此诚,发愿将来证道成佛度化无量的众生。我愿意用千百倍的代价向您买下其中的五茎莲花。喏,这是我全身所有的五百两,姐姐,请您成全吧!
少女听他这么一说,也眼睛一亮,她略事沉呤,若有所悟,开口说道:嗯,我看您身心勇猛,端正无双,将来在菩提道上,必定能够修成正果,如果您不嫌弃我容貌平凡,答应在成佛以前,生生世世娶我为妻,我就送您五茎莲花,达成您的愿望。否则我的花是不卖的。
云童听了,觉得十分的突然,但是他心地澄明,坦然地说:姐姐,您言重了,我是一个清静的修行人,早已将此身心奉尘刹,发愿生生世世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我必须割舍一切人间的贪著,在菩提路上才能了无挂碍,修行人以布施为重,布施是学佛的第一道关口,金银财宝,儿女情长,甚至于身家性命,都必须轻若鸿毛,姐姐,请不要使我为难。
“我也是佛门的弟子,您虽然口口声声割舍和布施,却阻止不了我跟随您的决心,我一定要生生世世做您的妻子,也做您的学生,纵使您把我当钱财布施我也毫无怨言,如果您证道成佛,我就随您落发为尼。
云童沉思了良久,然后叹了口气含泪说道:为了有缘供养燃灯佛,好!我答应娶你为妻。但愿您能世世种下善根,和我一起奔向菩提大道。
于是,少女高兴得跳起来,她立刻把五茎莲花交给了云童,接着把剩下的两茎也交给了他,并且说:这两茎莲花,请您代替我供养燃灯佛,我们莲花要一起布施,我们要生生世世同心供养,同心布施。
光明遍照的莲华城,降怨国王率领着王公贵族,文武百官和嫔妃宫娥等一行人,有的捧着鲜花,有的提着香油,有的持着华曼,有的焚香点烛,浩浩荡荡,隆重而尊敬的来迎接燃灯佛,这时候道路的两旁已经站满了人群,有的双手合十,有的喃喃的赞诵佛号,大家兴奋而急切地盼望着燃灯佛的来临。
燃灯佛果然来了,在国王、妃嫔、贵族、文武百官和修行人顶礼迎接之后,缓缓地走了过来。兴奋的人群已经静止,大家静静的瞻仰佛陀清净的法身,就像瞻仰一轮正在移动的慧日,刹那之间,每个人都觉得心凝定,六根不动,此时此刻,莲华城已经变成了一片佛国的净土。
就在此刻,云童悄悄的把七茎莲花往空中抛去,并且发愿道:愿燃灯佛怜悯我云童的诚,受此七茎莲花,愿我末来得成正果,如燃灯佛!说也奇怪,刹那间,七茎含苞待放的花苞并竟然绽放成七朵鲜艳欲滴的莲花。然后直飞向前方,停留在佛陀的头顶上,花叶向下,花朵朝下,瞬间,五朵莲华化成一幢美丽庄严的大青莲华宝盖,另外两朵则护住佛的双肩,一起随着燃灯佛的前进,而缓缓的移动。
这项奇迹,引来一阵赞叹!却没有人注意到这七茎莲花从何而来,于是王公贵族们纷纷把鲜花抛向空中,这些鲜花都纷纷散落在道路两旁,老百姓纷纷就地膜拜,有些富人把各式各样的昂贵的衣服脱下来,铺放在燃灯佛行脚的前方。云童的身上只有一件破旧的鹿皮,他也把唯一的鹿皮脱下来,铺在地上,有人嫌它肮脏,把它抛到远处去。云童赶快跑去拾起来,心里不禁暗自神伤。
此时,奇怪的事情又发生了,在燃灯佛的前方,居然出现一片恶臭秽气冲鼻的烂泥地,跟随在佛两侧的降怨国王、王公贵族以及所有民众立刻直觉地以手掩鼻,退赴走避,一片嘈杂慌乱。
云童见状,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我一定要用尽一切的方法来护持燃灯佛清静的莲足。于是云童一个箭步冲到烂泥地前,将身上的鹿皮脱下,铺在烂泥上,鹿皮太小,不足以覆盖整片烂泥。云童便将自己的发吉拆下,向佛跪地礼拜说:请世尊以弟子肉身为桥梁,渡此浊臭之地。于是,云童以面朝下,五体投地仆在烂泥地之中,正好覆住了整个烂泥地。此时的云童忘记了身体发肤,忘记了一切,心里只有一片空明,云童当下证得身心圆明,随处清静,三轮体空,不动道场...
密密麻麻的人群为之震慑,原本议论纷纷的群众,忽然间鸦雀无声,四周一片寂然,只见燃灯佛眉间放光,面容肃穆地向前跨出一大步,垂手立在中央,转身面向降怨国王等诸群众,声音如狮子吼,他说:只有我能过此人之身,其余人等!佛以法眼环视全场,然后说:皆不得冒犯此人肉身!
说罢,燃灯佛安祥地踩上云童的背脊,此时大地六种震动,莲华城刹时变成了一片黄金宝色,俨然成这一座无上胜妙地,离垢清静圆。当下燃灯佛正式为云童授记:善哉善哉,善男子,汝过无量阿僧祗劫,当得佛号释迦牟尼、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汝后成佛,当于五浊恶世,击无上法鼓,利一切众生,度诸天人,不以为难,必如我也。
这时天雨曼陀罗华,莲华城内百花绽放,国王、王公贵人和满城百姓都充满了法喜,天龙八部、诸天护法也齐声为他赞叹欢唱。
此时,云童赤着身子顶礼佛足,燃灯佛为他披上了一袭紫金袈裟,然后就回头出城去了。
云童就是后来娑婆世界的本师释迦牟尼佛,青衣少女就是后来悉达多太子的妻子

顶礼南无燃灯古佛
顶礼南无燃灯古佛
顶礼南无燃灯古佛

顶礼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佛经故事 于 2012-1-2 12:28 编辑

V博同步播出:
http://weibo.com/2493789623/xEQzjzjnC

【连载】海涛法师说故事

【人药王子】

佛陀从前行菩萨道时,看见红尘俗世里的人心病非常严重,而且患心病的人的数量远远超过身体生病的人,于是生起想要解救世人的想法。

他知道每个人都爱惜自己的身体,于是想了一个方法,藉著替大家治疗身体的疾病,帮助众生回复本心。有了这个念头,佛陀马上发下宏大的心愿,说:

‘我愿意以我的身体化作药王,帮众生将各种病痛治好。为了达成我这个心愿,我希望能活到一千多岁的高龄。’

许下这个愿望后,佛陀投生到摩希斯那王家。自从王后怀孕以后,便常常替人治病,不管任何病症,只要王后的手一触碰就能痊愈,不需用到药品。

后来王后生下一个长相端正的男婴,一生出来就能说话,他告诉所有人说:

‘我没何其他长处,只是擅长治病而已,如果有人生病,请马上来我这里。’

王子治病从不需要用到药物,只要被他的手或身体一碰,瞎子马上能看见,哑巴立刻能开口,聋人耳朵听得见,跛子也能走路,所以大家都称他为‘人药正子’。王子的声名因此远远流传出去,远近的病人都上门请求治疗,一时间王宫热闹得像市场一样。

人药王子自从降生人世以来,替人治病已经经历一千多年,治愈了无数的病人。由于心愿已成,于是进入了涅槃境界。后来来到的病人听说人药王子已经不在人世,都悲伤得不停哭泣,像是失去父母一样,他们说:‘从今以后,谁还能为我们救助治疗、解除痛苦呢?’

这时病人中有一位很智智慧的人对大家说:‘人药王子虽然已经去世,但是他遗留下的骨骸也一定能替大家拔除灾难痛苦。’

‘对呀!我们怎么没想到呢?’于是大家连忙询问人药王子的遗体在何处,找到地点后,便拿取王子的骨头研磨成粉末,点在病人患病的地方,结果不管小病大病都立即康复。

粉末用完之后,继续到来的病人只要在烧化王子遗体的地方,稍微定心一想:‘我已经双脚踏在人药王子转化身形的善地了,所有的疾病应当都会痊愈。’身上的病痛也是立刻消除。

佛陀用这个方法,帮助了数以万计的众生,圆满自己宏大的心愿。



p834166469.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后心得:

感念佛陀大慈大悲大舍大愿:'我愿意以我的身体化作药王,帮众生将各种病痛治好.

众人:'我已经双脚踏在人药王子转化身形的善地了,所有的疾病应当都会痊愈.'

疾病多数是由当初错误的念头加上助缘成熟形成的
心念的力量不可思议,若要除却身体的疾病,首先应改变心念,把心里的疾病铲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 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3 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本帖最后由 佛经故事 于 2012-1-3 08:35 编辑

V博同步播出:
http://weibo.com/339815550

二十四孝故事

【孝感动天】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

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
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

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215127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3 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也要新年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5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佛经故事 于 2012-1-6 09:23 编辑

V博同步播出:
http://weibo.com/2493789623/xFiR8wmWG?type=repost

莲池大师戒杀文

【悲猿下泪】

春秋战国时代,楚国大夫养由基,射箭技能,快速准确,超群绝伦,虽距离百步,任指一片柳叶,可以百发百中。时人称赞他的箭法为“百步穿杨”。   

有一次随从楚王到野外打猎,遇见树上有一只老猴,楚王命养由基射杀,养由基张弓要射,猴子望见,惊慌失措,悲泪如雨。   

原来这只老猴子手臂柔软敏捷,能接一般飞箭,但是如今面对这位风闻天下的神射手,飞箭所到,手臂再敏捷,也无法应接,可怜老猴,而临死亡,怎不胆落魂飞,悲伤落泪?

1_ioiho__logo200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5 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8 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佛经故事 于 2012-1-8 08:57 编辑

V博同步播出:
http://weibo.com/2493789623/xFFuqCfk5

【佛说八大人觉经】

http://t.cn/S6fQBy海涛法师国语恭诵

佛说八大人觉经
后汉沙门安世高 译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

第二觉知: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第三觉知:心无厌足,惟得多求,增长罪恶;菩萨不尔,常念知足,安贫守道,惟慧是业。

第四觉知:懈怠坠落;常行精进,破烦恼恶,摧伏四魔,出阴界狱。

第五觉悟:愚痴生死;菩萨常念,广学多闻,增长智慧,成就辩才,教化一切,悉以大乐。

第六觉知:贫苦多怨,横结恶缘;菩萨布施,等念怨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

第七觉悟:五欲过患;虽为俗人,不染世乐,常念三衣,瓦钵法器,志愿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远,慈悲一切。

第八觉知: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如此八事,乃是诸佛,菩萨大人,之所觉悟,精进行道,慈悲修慧,乘法身船,至涅槃岸。复还生死,度脱众生。以前八事,开导一切,令诸众生,觉生死苦,舍离五欲,修心圣道。若佛弟子,诵此八事,于念念中,灭无量罪,进趣菩提,速登正觉,永断生死,常住快乐。


shjiafo.jpg



明 蕅益释智旭解

大文为三:初总标,二别明,三结叹。 今初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不论在家出家,但是归依于佛,即为佛之弟子。既为佛子,即应恒修此八种觉。言‘常于昼夜’者,明其功无间断。言‘至心’者,明其亲切真诚。言‘诵念’者,明其文义淳熟,记忆不忘也。‘八大人觉’,释现结叹文中。

二别明即为八。初无常无我觉。

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行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
此入道之初门,破我法执之前陈也。先观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如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等,则于依报无可贪著。次以四大观身。地水火风互相陵害,故有四百四病之苦。各无实性故,究竟皆空。次以四阴观心。所谓受想行识,并此色身,共名五阴。于中实无我及我所,但是生灭之法,刹那刹那迁变转异。不实故虚,非真故伪,递相乘代故无主。则于正报无可贪著。又此正报身心,不惟空爱惜之,于事无益,而且一迷六尘缘影为自心相,则心便为众恶之源;一迷四大为自身相,则形便为众罪之薮。倘不直下覤破,害安有极。若能如是观察,则身心二执渐轻,即渐离生死之第一方便也。

二常修少欲觉
第二觉知: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此既以第一觉降伏见惑,次以第二觉降伏思惑也。思惑虽多,欲贪为首。能修少欲,则可以悟无为而得自在矣!

三知足守道觉
第三觉知:心无厌足,惟得多求,增长罪恶。菩萨不尔;常念知足,安贫守道,惟慧是业。
此既修少欲,复修知足,以专心于慧业也。多欲不知足人,最能障慧。今于少欲之中,又复知足,则慧业任运可进矣!

四常行精进觉
第四觉知:懈怠坠落。常行精进,破烦恼恶,摧伏四魔,出阴界狱。
夫所谓少欲知足者,正欲省其精力以办出要耳!倘托言知足,而反坐在懈怠除中,则坠落不浅矣!故必常行精进,以破见思烦恼。烦恼之魔既破,则阴魔、天魔、死魔皆悉摧伏,而五阴十八界狱乃可出也。

五多开智慧觉
第五觉悟:愚痴生死。菩萨常念,广学多闻,增长智慧,成就辩才,教化一切,悉以大乐。
虽云精进,若不广学多闻,增长智慧,则成暗证之愆。又有闻无慧,如把火自烧;有慧无闻,如执刀自割。闻慧具足,方可自利利他。

六布施平等觉
第六觉知:贫苦多怨,横结恶缘。菩萨布施,等念怨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
虽有智慧而无福德,亦不可以自利利他,故须具行三檀也。知贫苦之多怨,而行布施,即财施也。知怨亲之平等,而不念不憎,即无畏施也。法施已于上文明之。今以财及无畏,圆满三檀耳。

七出家梵行觉
第七觉悟:五欲过患、虽为俗人,不染世乐。常念三衣瓦钵法器,志愿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远,慈悲一切。
虽修智慧福德,若不永离居家五欲,终不可以绍隆僧宝,住持佛法。当知三世诸佛,无有不示出家而成道者也。三衣:一安陀会,二优多罗僧,三僧伽梨也。然使身虽出家,而不能守道清白,梵行高远,慈悲一切,则为窃佛形仪,罪加一等,不可不知。

八大心普济觉
第八觉知: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虽复出家,不发大乘普济之心,则慈心不周;不发代众生苦之心,则悲心不切。慈悲周切,方是绍佛家业之真子也。

三结叹
如此八事,乃是诸佛菩萨大人之所觉悟。精进行道,慈悲修慧;乘法身船,至涅槃岸。复还生死,度脱众生;以前八事,开导一切,令诸众生觉生死苦,舍离五欲,修心圣道。若佛弟子诵此八事,于念念中,灭无量罪,进趣菩提,速登正觉,永断生死,常住快乐。
‘如此八事’下十六字,结成名义。‘精进行道’下十六字,结成自觉功德。法身船,指所悟性德。涅槃岸,指修德所显也。‘复还生死’下三十二字,结成觉他功德。惟自觉,方能觉他也。‘若佛弟子’下三十二字,结成诵念功德。能诵其文,必能精思其义;能思其义,必能以此自觉觉他。故能灭罪而断生死苦,趣觉而证常住乐也。

八大人觉经略解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9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佛经故事 于 2012-1-9 11:08 编辑

V博同步播出:
http://weibo.com/2493789623/xFU4VoCaE?type=repost

莲池大师戒杀文

【成汤解网】


商朝开国始祖成汤,是位仁德的贤君,为人处事,上体天心,下顺民意。

有一天出游野外,看见猎人四面张布猎网,并向天祷告说:“从天空飞降,从地下涌现,或从四方来的禽兽,都投入我的网里。”成汤见此情景,感慨地说:“猎人这样网罗捕获,不只手法残暴,而且鸟兽势将绝种,违逆上天好生之德。”因此命除三面猎网,只留一面,改祝祷词说:“愿向左的,快去左逃,愿向右的,快去右逃,愿上飞的,速去上飞,愿不逃的,速向下逃。只有命该绝的,才入我的网中。”

观成汤能以仁德普及禽兽,其巨大的精力,真值得永远讴歌赞赏,只因人民积习已久,难以戒除不猎,因此提倡网去三面,尚留其一,祝贺命该绝的。才入网中,以此便利教化世人,不可残杀物命,以减少罪业,居心良苦,确是一位仁民爱物的巨大贤君。

312212044167542571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19 06:04 , Processed in 0.403023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