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一家人

[佛化生活] 孟丹梅老师:这世上,还有人可以飞翔……被170多次掌声打断的“读经教育”精彩演讲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1 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教育,是有教育之道的。王财贵的儿童读经教育理论,其扩展在科目上,有数理读经、音乐读经、美术读经、书法读经、体育读经;

在形式上,有校内的体制内读经,有校外的私塾读经。校内读经,还有业余读经班,有寒暑期读经班。

3-6岁的孩子,有幼儿园读经;

上小学的孩子,有体制内的搁置读经,有体制内的融入读经……太多太多了。

所以,以后大家去找他的理论,看他的文集,看他的科目。

第三,操作的简易性。

我今天可以很直接地告诉大家,做读经教育,不需要增加老师工资,不需要增加教学设施,不需要什么平均分配教育资源,只要一本十几块钱的《论语》,只要十几二十块钱的一本书,就可以让他读半年。

任何一个老师,只要认识汉语拼音,就可以带他读中文经典;

任何一个老师,不用懂英文,只要会用你的手指按“play”和“repeat”,就能够让你的孩子跟着录音机BBC播音员的声音去反复阅读。

所以,中国的教育真正的希望,资源的真正合理,在儿童读经。广大山区的孩子们,不需要任何资源的配给,他们都可以学贯中西。(掌声)

我们希望由企业界来做这件事情,我们希望更多的企业家集合一个基金,而这个基金,在中国的偏远山区可以建立几百所、上千所义塾;

而每一个义塾,都可以鼓励当地的青年在此做读经老师,他们可以守着他的私塾结婚生子,培养大才,也可以造福一方百姓,令这一方的孩子能够学贯中西。(掌声)

而我们的企业家,只需要负担每一个私塾每一个老师一个月一两千块的工资,他的名声、他的利益就与天地永恒,所以,我们盼望着企业家的出现,而不是将本求利的商人,如果要求利,就求千秋万世之利吧(掌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1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理论的简易性上,我还想再说,连我们孩子都知道,读经容不容易?容易,为什么?就是读嘛。

有人问你怎么背了这么多,你怎么背的?没有背,就是读,读多了就会背。你看,多简单。老师,你要说什么呢?

一个孩子八小时都在读书,你做什么《弟子规》,你做什么德行教育,八小时,他的身心都在静定中,戒定慧一次完成了,所以弟子规是空气,不必停下来专门吸空气,道德教育也是要熏陶的。

我在这儿提醒大家,数学不行学数学,跟我们现在有很多人认为道德不行要学道德是一样的。

所以,有很多人满怀着道德回归的期待,在用《弟子规》训练你的孩子,我今天告诉你,德行不等于德性,《弟子规》是用来耳濡目染的,《弟子规》不是用来要求和限制孩子的,如果你用修剪的心态来面对你的孩子,即便你的孩子被你修剪成功了,先违其行,再违其心,一个孩子的身心分离,他已经背离道德,即便真的成功,你把他修剪成了苏州园林,他也永远不会成为九寨沟的山水和黄山的风光了。(掌声)

所以,脑子要有理性,多翻几个弯。道德不行,不是讲道德,道德不行,不是训练道德,道德不行,要普遍提升全国民的文化教养,只要文化教养提升,经典能够回归,道德必然回归。

如果只是办几场讲座,就能期待道德回归,一时的情绪感动,就能期待道德回归,那也太天真了。所以离开读经,别无他途(掌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1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例证、验证的广大性。

你们回去做,你们回去做一天,有一天的例证,做十天有十天的例证,做深度有深度的例证,做浅度有浅度的例证,不做,没有例证。

所以,王财贵从来不收集例证,因为他知道谁做谁有例证,而一个理论的建立不靠例证,一个理论的建立就是靠其理论的合理性,是不是合天地之道,是不是合德之本体。如果合人道、合天道,那么这个理论就一定可大可久,所以要我们依理而行,而不是依感动而行。

今天孟老师的演讲,可能会感动你们,但是感动是不持久的,我再说一句,要把文化的热忱转为义理的承当,只有你在道理上深入地了解了,你才能够依理而行。(掌声)!

就是其理论的涵盖性和笼罩性。我们现在遭到质疑最多的就是一个孩子光读经怎么行啊,如果光读经,社幷会上其他的事情不了解,那生命是不完整的。

我给大家复述一下王教授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如果这个如果真的存在的话,那么就是大问题了。其结果是显而易见,那当然是不行的。

但是,为什么专家学者不去了解读经教育的理论,然后去知道这内中的原因,而只是提出这简单的质疑?要不然就是推广读经的人太过愚昧,这么简单的问题都没思考到,要不然就是提问题的人不去了解读经理论的深入性和根源性,专门质疑一些普通人都会质疑的简单幼稚的教育问题。

举一个例子,插花和种花的人,插花的人一直在笑种花的人,你那么费力气,培土施肥老半天,只看到根和叶子,一朵花都没有。仔细去思考一下这个比喻,到底是种花的人可笑还是插花的人可笑。

王弼曾经写了一本书,叫做《老子微旨例略》。

在魏晋时期,有一些玄学名士,王弼是代表人物,据说是中国历史上最聪慧之人。他写“老子五千言,一言以蔽之,噫,崇本以息末而已矣”,我们给大家讲一下这个“息”。

息是什么意思?息是停止,是止息、休息,但是息还有一个意思,与第一个意思截然相反的意思,你把钱存在银行里,有利息,息是生的意思,它会生息。

什么叫消息?有比有涨才叫消息,所以什么叫“息”?

当你固本培元崇“本”的时候,看起来“末”止息了,但是“本”固好了,“末”自然就生发了,所以这个息有两义可解。

大家要把这个息字参透清楚了,大家就知道天地间的常道就是你只要固本培元就行了,枝叶不用你照顾,因为根本就含有了枝叶的茂盛。

所以读经教育是根源性的,是核心性的,是笼罩性的,根源就能够生发,核心就能够带动外围,笼罩就能够包含个体。

所以这叫彻法源底、本末一如,只有中国人才能体会得了的智慧,我们希望有智慧的人领受,让你的孩子不要把有限的时间分到枝末上去,只要你把本固好了,一切都在你掌握之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1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我的女儿十一岁的时候,才看了第一场电影,她今年看的是她人生的第一场电影《阿凡达》。

那一天,连去影院的路上,我都没有告诉她我带她去看电影,要进了影院我才告诉她,妈妈今天要带你去看电影。

她说看电影?

你看,多么快乐的孩子。

当然你可能会说,太可怜了吧,十一岁都没看过电影。

我请问:那些不可怜的孩子,看那么多电影有什么用?(掌声)

十一岁,她看了《阿凡达》,看完《阿凡达》我跟她交流对人性的这种尊重、美好,我真的觉得一个十一岁的年龄,她就能体会人性的美好和尊重,就能体会这种违背人性必然会带来问题。

所以你三岁带她去看和十一岁带她去看,体会是不一样的,她肚子里有二十万的经典,你带她去看,和肚子里空空如也你带她去看,也是不一样的。

这是真的,我就听我们读经的一个家长跟我说,他的朋友带他的儿子去看《阿凡达》,看了《阿凡达》以后,他的儿子感叹了一下说,那个大鸟要是烤来吃,一定很香(笑)。可能是他爸妈经常带他去吃烧烤,没见过如此大的巨鸟,烤来吃一定很香。(笑)

所以有教就有,没有教就没有。

我们谈到第五个特质,就是教育的效率,也就是它的涵盖性的时候,我想跟贵州的老师讲,语文教育是最具体的,能够带动其他科目教育的最好方法。

因为一个孩子如果语文课用读经的方式上好了,一个小的时候,几十万字在肚子里滚过的孩子,到了初中,古文是不用教的,文言文是不用学的,他可以直接读经史子集了,他可以直接跟古圣先贤面对面的交流了,这样的孩子,他的思考力、理解力和阅读能力都是超前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1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我们不是说韩寒在写作领域有他的天赋吗?

韩寒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我这辈子就感谢两个人,一个是感谢我自己,居然看了那么多书。第二个是感谢我老爸,居然允许我看那么多书。

所以,我们今天做记者的、做作家的,他们心里都很清楚,他们能够写写文字,他们能够用作家和记者的名头混碗饭吃,不是上大学学来的,都是从小到大看课外书看来的(掌声)。

但是,如果你看的书是经典呢,如果你看的书有深度的智慧呢,那你的智慧、你的能力不就是更大了吗?

所以,有的时候,我就说,跟我们贵州的老师说,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愿望说要培养什么样的孩子,可是我们私塾的老师,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的孩子,读了两三年经,陪伴孩子长大的一个二十几岁的年轻女子,她都能说出孟妈妈,我们一定要培养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秘书长来,要不然,人类的教育是没什么希望了。

你做了这么多年老师,你有这样的雄心壮志吗?你是不是以为她在说瞎话?

不是的。

我们看一看我们现在的孩子在学什么,我们周围的孩子在干什么,

我们再看看私塾的孩子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长大,我们就知道,他们必定将会成为人中之龙凤。

虽然人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的部分,但是你给他聚集了最好的条件,生命的造化就能令他有最好的结果。所以我们并不否认私塾的孩子将来可能出现农民,但是我们却知道他即便成为农民,他也有可能成为与天地合其德的农民(掌声)。

我们现在很多父母培养孩子,总是想问自己能够考哪所大学?

你有点出息行不行?你怎么就没想过联合国秘书长也是人做的呢?

你怎么就没想过,你的孩子可以成为国际间游走的学者呢?

你怎么没有想到你的孩子一出现,别人就喜欢他,他一离开,别人就想念他,他有任何困难,全世界的人民都想帮助他?(掌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1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你把你的孩子培养成这样一个人,你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呢?

良田千顷、广厦千间,一个汶川地震也就夷为平地了,你留再多的钱,你能让你的孩子拥有一切快乐和幸福吗?不能的。

为什么不在能的地方,可能的地方,给孩子耕耘呢?

所以,我再重申,三餐温饱,一息尚存,没有比培养孩子更重要的事情了。面对自己的孩子,面对民族的未来,这才是我们应该鼎力承当的事情。

王教授的理论和实务,我基本就讲完了,接下来的时间,就是给大家提问。

我想问一下,如果我们不上这个课,大家能够从你的文集中发现教育的道理吗?

能够发现这“《论语》100”的背后,实际上是教育常道的回归吗?

能够想到教育是目前整个人类社幷会都走错了方向,需要深刻反思吗?

如果没有,那么不是入宝山而空手归吗?我今天所讲的一切都不出于你身边的那两本文集,我所讲的一切,都不出于王教授的教育理论文章。

你只要到网上打“王财贵”三个字,你只要到网上去搜寻他的文章,进入全球读经教育交流网——王财贵空中教室,一切的讨论都在那里面,十几年了,成千上万个问题,N次被提出,都有成熟的思考,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够以此为契机,刚刚开始扬帆启航,开始你的教育之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1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场问答部分】==============


【提问】:孟老师,您好!我想问的问题比较大,也是我的一些疑惑。

我的第一个疑惑就是,《楞严经》说人到这个世界上来,不是一张白纸。我想问您,教育怎样对人的特质有所不同。

第二个疑惑,我觉得经典的积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更关心的是怎么从经典到达道的境界,就是“一以贯之”的“一”的概念,请问这里有方法吗?

第三,我很关心你们的教育怎样培养一个悲天悯人的情怀。

第四,我觉得教育必须要牵扯到整个社幷会框架,怎么在现在中国的框架下去走这个路?

【孟老师 答】:

第一个问题,就是《楞严经》“人不是一张白纸”,说怎么能够把人教育得更好,也就是说人有前生后世,也就是佛教所讲的有业障。

胚胎就是前生,当下之前即是前生,当下之后即是后世。前生你又奈何得了?后世你怎么样奈何得呢?

只有把握当下。

所以《楞严经》讲,《华严经》也讲,所谓“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无边刹境,自他不隔于毫端”,无论这个孩子过去有什么样的污染,我们从今天聚足天地最精华的经典的熏陶,我们已经给了他最大的可能,人生除了如此,你又能怎样?

所以儒家不是不讲前生后世,儒家太珍惜当下和眼前,因为成就了眼前,即成就了前生,成就了眼前即拥有了后世。(掌声)
   
第二个问题,大概是问读的经典怎么才能变成道的境界,文字本身并不是道,文字本身并不直接是智慧,但道和智慧却由文字来表达,文字是你通向道和领略智慧的一个最有效的途径,这是一个全民皆不读经的时代,这是一个全民族都不能够有理性的时代,你读经尚且不能悟道,不读就更加不能悟道了,所以好好读经吧。(掌声)
   
然后你说读经的孩子培养的人,书呆子不一定有用,不能够影响这个世界。

那么我想请问,颜真卿有没有影响他的时代?他是不是读书出来的?

范仲淹有没有影响他的时代?他是不是读书出来的?
王阳明是不是影响了他的时代?他是不是读书出来的?

中国文化历朝历代,仁人志士灿若星河,他们是不是读书出来的?

所以请问,读书无用吗?(掌声)

悲天悯人的情怀,首先我们要了解人性的内在是有其深深的善,请问,你对你的父母、对你的亲人就包括我们现在身边坐着的朋友,如果有巨刃割解他的身体,你内心有没有悲悯?

也就是孟子所说四端之心,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也就是乍见孺子入井,你一定会有怵惕恻隐之心,人性本来就具有,而我们古今中外的经典又无数次地去重复这样的道理,所以当你读到仁者与天地同忧,当你读到这些文章的时候,你的心就已经在跟仁者的心相起伏,所以你陪伴这些悲悯天地的文章长大,这些文章就会在你的生命中酝酿,一个孩子自然就会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因为人本性就有,再加之本性之外我们又有文字般若的熏陶,他的有就更加可能。

所以读经不是万能的,但不读经是万万不能的,读经是成就智慧的必然的阶梯,必然的过程。你可能会举六祖的例子给我听,但是几千年的中华民族只出来一个六祖,难道你要用六祖的例子让全国民不读书吗?(掌声)

还是那句话,读不一定悟道,不读就更加悟不了。我们就要我们的国民有普遍的人文教养,我们就要让他不断地去读书。

最近经常在佛教界听到一些话,我们要学儒,不是儒学,我们要学佛,不是佛学,我问一句,你连佛学都不知道,你学佛要学到哪里去?

任何一种智慧的修行,入门之初都是知易行难,什么意思?五戒,知道容易做起来难,不杀生怎么活啊?不妄语怎么活啊?明明知道打麻将不好,可是不打手就痒。这只是修行的初级阶段。

当你真正进入到修正期间的时候,你会发现越往后,知难行易,因为道理你不知,如果你道理真知,人生哪有放不下的呢?,谁能够把烧红的烙铁一定要攥在手上呢?只不过是人生的这些道理,你没有深刻地知你才放不下,所以看破放下不容易是因为你的智慧没打开。(掌声)

我们一讲理想,一讲超越,别人就说不实际,其实理想最实际了,因为只有理想是真实的,现实世界哪些是真实的呢,朝来夕去,一切都在无常之中。

我们说谁现实?请问你沉浸在无常、无限的痛苦里比较现实,还是我超越无常,看破人间世事比较现实?

所以,道理、学问、智慧这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人的真正生命,我们说超越的生命,实际上就是义理生命,你只要有义理,他才能光明坦荡,没有义理做支撑,你的生命是没有根的。所谓安身立命就是立的这个理,立的命就是义理之命。

什么叫精神家园?什么叫心灵的归宿?

这就是心灵家园,所以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根源都是这个民族的心灵家园,中华民族一百年将心灵家园摧毁殆尽。

你学了西方,只能学它科技的皮毛,西方也有它的根源,你学得到吗?即便你真学到了,难道你让十几亿苍生都去信上帝吗?中国人看不见摸不着的理性的思考那么强,他想信上帝,他能信得那么真吗?

所以,只有中华民族祖先所留下的这些道德的、宗教的、这些既正本心、当下即是的智慧才能让你安身立命,所以我们不排斥西方宗教,但是我们不能丢弃了我们民族的智慧,因为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根。(掌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1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问】:
我想请教一个关于胎教的问题,现在我嫂子怀孕,是六七个月,您上午讲的关于胎教,您在怀孕期间,家里准备了三个音响,是24小时同时放那三种音乐吗?那样是不是太杂了,是不是影响效果?

【孟老师 答】:

因为成人都没用了,所以成人就觉得太杂了,什么意思呢?因为成人的能力已经减低了,所以你必须专注一处你才能听,你现在就专注于在听孟老师讲课,其实你也听到了外面机器的声音,也听到了风声,也听到了他们摇扇子的声音,但是因为你的能力比较差了,你已经长大了,你必须专注一处,在听孟老师的声音,听了孟老师的声音就忽略了其他的声音。

而我们的孩子还没有被污染,他的生命就是在天地的声音中,所以你会错乱,他不会错乱,他清楚得很,他都知道德文、英文和法文有什么差别。所以这个声音是同时放,不要说同时放三种,同时放十种都可以,但是我怕你崩溃了。(笑……掌声)
   
在我演讲中,我并没有说放十种,其实是可以的,我选了三种,就是想让大家觉得不那么匪夷所思,如果六种语言放六个CD,同样开一样的频率声音让他听,行不行呢?一样行,孩子有这个能力,他可以平等地接受一切的声音,但是我们总是要大小都兼顾吧,所以就用了三种声音,把外文放在一个里面,中文放在一个里面。

如果孩子没这个能力,我想请问为什么我们有三岁的孩子,左边一个班,右边一个班,这个班读《大学》,那个班读《中庸》,等《大学》背完了,《中庸》他也会背了?就是孩子有一心多用的能力,你相信吗?
   
我们现在总是批评我们的小孩子不专注,我告诉你专注就已经没用了。

什么叫专注?就是他所有的精神力气专注在一处才能做一件事情。

什么叫专注力?就是能力不行了,才需要专注力。

而我们的孩子是可以同时一心多用的,你们去问一问那些带读经班的老师,越小的孩子越有这种能力,为什么我们说及早读经,你今天把一个六岁的孩子送来,我想他可以培养成大才。

但是我要直接告诉你,他永远都没办法跟那个三岁开始读经的孩子的综合潜力比,你相信吗?

我的女儿是三岁读经,她到今天都记着她读的经,哪一页、哪一行倒数第几个字,所以你让她闭着眼睛,她可以指出,到那页就翻页,她有照相的能力,而且经常我们现在考试她的时候,这边放着十几本书,随便抽一本,你起个头,她就能够念给你听。

那一天,她就拿着两只矿泉水瓶,把这只矿泉水瓶的水倒入那只矿泉水瓶,嘴巴给你背书,你十几万字抽哪儿都可以。

阿姨在隔壁找牙签找不到,她回头告诉阿姨说,昨天她放在床底下了,她耳朵还在听外面。

一个孩子是有这种能力的,但是七岁、八岁读经的孩子就没有这种能力了。

所以人的潜能是无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1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问】:
孟老师,我请教一个关于办学的问题,因为今天听了你的演讲,我们也都知道读经理念应该是当下开始,刻不容缓。

作为我们包括现在在座的大学生们,都没有受过这种系统的儒家的教育。现在对于一些有志者来说想办学,是现在就开始学习吗?还是等到自己差不多满腹经纶的时候再开始?有一个什么样的方法?

【孟老师 答】:

等到大家都满腹经纶的时候再来开读经班和私塾,中华民族老早就灭亡了。所以马上就可以开始,因为不是你在教孩子,是你陪着孩子一起学,所以我们读的是经典,我们学的是圣贤,不是你。

人家不是说身教胜于言教吗?普通的言教,身教胜于言教,但是圣贤的言教,言教胜于身教,你的身教再怎么好,你能做到圣贤的言教吗?

所以我们是以圣贤的言教来教孩子,我们的身教只能尽己可能地去提升自己,修养自己,你只要对孩子保持一份诚恳,就对得起孩子了。

妈妈不行,老师不行,所以才陪着你们读圣贤的经典,我们都不行,才希望你们慢慢的行。所以不要等到自己满腹经纶再去教孩子,你不读书,永远都不能有,你跟着孩子一起读,他背三本了,你才背半本。

但是,【真正的教育不是由圣贤教出圣贤,教育就是由匹夫匹妇教出圣贤,这才叫真正的教育】。(掌声)

即便你肚子里只有一桶水,但是你仍然可以指给孩子一条河,这才叫教育。

所以我们读经的孩子最终有高度的自学能力,你什么都不要做,你只要指点他就行了,孩子,你往这里走,孩子,你往那里看,哪里有最高明的,哪里有最光明的,你就指给孩子就行了。

除了这个之外,其他的不必你做任何事。

所以,【我希望所有的有志之士都要来办私塾、办学堂】。

【如果我们有一万所私塾,三十万个孩子,中华民族那真的是有希望了】。

我们不是说体制有局限吗,这个体制无法打破吗,【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道远】。(掌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1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问】:
4-10岁的孩子,跟经典的距离有多大?现在孩子都是活泼期,现在让孩子读私塾的话,他会不会因为远离家庭而给性格造成一些障碍?(掌声)

【孟老师 答】:
如果你的孩子不想上学,如果你的孩子不想学数学,你要怎么办?你还是会让他上学,还是要让他上数学课,还是要参加考试。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不想读经怎么办?继续读吧!还能怎么办?
   
第二条,读经如果避免这些人生的烦恼,那么你就应该去选择成熟的学堂,成熟的老师,成熟的环境,你今天所遇到的问题,如果都是他们曾经解决过的问题,那你的孩子就少受磨难。
   
第三条,离开家庭怎么办?

3岁以内,我不建议离开家,4岁以上,我建议离开家,因为人的生命是坚忍的,人的生命是超越的,当他懦弱在的时候,坚强就不在了,当他欢喜在的时候,他痛苦就没了。

所以一个孩子面对父母有对父母的感受,面对老师有对老师的感受,即便他受到同学的欺负,即便他受到别人的冷眼,这都是人生他必然要经历的,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哪一个人性情有问题,哪个人心理有障碍,统统因为他没有受过文化的教养,统统证明他的理性没有得以成长。

而一个真正理性成长的人,你问颜渊,他会计较小的时候被人冷眼吗?你问孔子,他会因为小的时候离开母亲而觉得缺少温暖吗?(掌声)  
   
所以现实有很多问题,但是从超越层完全没有问题,你不要说今天选择私塾离开父母,我们人生有多少经历和磨难。

我曾经在我生意经受到这种低谷的时候,我就被迫离开我的孩子,难道他不读经,他就不跟父母分离了吗?难道他去幼儿园学“小猫叫、小狗跳”,他就不感受小朋友的起伏和老师的不成熟吗?

所以,【人生总是遇到人生该遇到的,除了读经,其他的不用想了。】(掌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2 00:13 , Processed in 0.316315 second(s), 14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