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弘亮 于 2011-12-11 17:17 编辑
冬季护心是关键 心脏猝死每年夺命50万
心为阳脏,而主阳气:心居上焦,属阳脏而主阳气。《血证论》说:“心为火脏,烛照万物。”即指心的阳气相当旺盛,既能温煦人体,又能推动血液运行,营养全身,维持生命,凡脾胃之腐熟运化,肾阳之温煦蒸腾,以及全身水液代谢等,均依赖于心阳的温化作用。故古人把心脏比喻为天体的太阳。
《素问·六节脏象论》说:“心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素问·金匮真言论》说:“阳中之阳,心也。”“心属火”。《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心为火脏”。所谓“夏气”、“太阳”、 “阳中之阳”都是指心脏中存在着一种阳热之气,相当于“热能”,所以古人都用“火”来形容它,这种具有火热性质的阳气,经常要保持一定的量来维持生理功能,诸如血液的循环,脾胃的运化,肾水的温煦等,都不能缺少这种阳气。这种阳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心与夏气相互通应: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紧密联系着的统一整体,五脏分别与自然界的四时阴阳相通应。心与夏气相互通应,是与心为阳脏而主阳气的特性相一致的。心的阳气在夏季最为旺盛,反应最强。如果心脏有病,适逢夏季自然界阳热之气滋助,则能病情缓解,特别是心阳虚衰患者,在夏季自觉症状多有减轻。
相反冬季心气弱的人却是一种考验,由于寒冷刺激肌体,使人的肢体血管发生收缩,心率加快,心脏工作负荷增大,耗氧量增多。寒冷的气候会让血液更黏稠,人体的胆固醇含量在冬季会增高,呼吸系统感染也会增多。在温度低的情况下,血压容易升高,加重了心脏负担。同时,心血管功能对气温变化最为敏感,随着气温的降低,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耗氧量增加,加重了心脏负荷。
此外,冬季气温变化迅速,温差、气压处于较大的波动状态,突然受寒冷刺激,冠心病人的冠状动脉在原有机械性狭窄的基础上容易发生收缩痉挛,出现急性心肌缺血,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塞。
寒冷季节,中老年人容易发生呼吸系统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气喘等,这些都会加重原有心脏血管疾病的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