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一家人

[佛教文化] 《法句经》故事集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6 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虔诚的女信徒

人应该作种种善事,

如同众多花朵可以制作很多的花圈(注)。  

  维沙卡的父亲陀难闍那是跋提的富翁,她的母亲是须摩那德咪。她的祖父泯兔则是高沙喇国最有钱的五个人之一。她非常年轻的时候,佛陀曾经来过跋提。当时,她的祖父带她和她的同伴去听佛陀说法,听完之后,他们全都证得初果。  

  长大后,她嫁给沙瓦提城另一位富翁弥迦罗的儿子富楼那凡达那。结婚当天,她父亲告诉她做一个尽责的妻子要遵守十条规章:  

  1.不可以把家中的火拿到屋外。  

  2.也不可以把屋外的火拿入家里。

  3.借东西给那些愿意借东西给别人的人。

  4.不借东西给那些不愿意借东西给别人的人。

  5.不管对方是否也有雅量借东西给别人,都可以借东西给对方。

  6.愉快的坐。

  7.愉快的吃。

  8.愉快的睡。

  9.照顾火。

  10.尊敬家神。

  这些条文的意义如下:

  1.火代表谤诽,为人妻子不可以向他人诉说丈夫和公婆的坏话。他们的缺点和家庭争论也不可向外人道。  

  2.为人妻子也不可以听东家长西家短。  

  3.借东西给有借有还的人。

  4.不可借东西给有借不还的人。

  5.对穷困潦倒的亲朋,即使不还,也要借给他们需要的东西。  

  6.为人妻子见到公婆时,当起身敬意,不应坐着不理。(对其他长者亦然)。  

  7.公婆丈夫照料妥当后,妻子方可进食,也应该确保仆人受到妥当的照顾。  

  8.这不是说为人妻子可以尽情睡眠,相反地,为人妻子入睡前,应确定所有门窗都已关好,仆人也已善尽职责,同时,公婆丈夫已经入睡后才安心休息。  

  9.公婆和丈夫应视之如火般的谨慎照顾。  

  10.礼敬公婆和丈夫一如家神。  

  有一天,她的公公弥迦罗正在进餐时,有一位比库到他家门口化缘,弥迦罗完全不予理睬,她看见这情形,就对比库说:「请尊者原谅!我公公只吃陈腐的食物。」这时候,她公公听见她这么说,非常生气,就要她离开这个家。她不愿意离开,反而请当初结婚时,她父亲派遣陪她过来夫家,方便她日后在面对任何问题时可以谘询的八位长者前来仲裁。长者们来到后,她的公公告诉他们:「我用金碗吃饭时,她却说我在吃陈腐的食物,由于这种犯上的行为,我要赶走她!」她解释说:「当我发现公公完全不理睬站在门口化缘的比库时,我在心里想:『既然我公公这一生从来没有做任何的功德,他不过是享受过去世的福报(陈腐的食物)罢了。』所以我才说:『我公公只吃陈腐的食物。』这样的说法难道错了吗?」  

  最后,这八位长者认为她没有犯错。她于是说,身为一位对佛法有绝对信心的人,她无法留在对比库不表欢迎的家庭中。她又说,如果不能邀请比库到家里来供养,并做其它布施,那么她就要离开这个家庭。她公公因此答应她所有的要求。

  第二天,佛陀和众多比库就被邀请前来接受供养。正要供养的时候,她请她公公一起来供养,但为他所拒绝。供养之后,她再次请公公来听佛陀的开示,她公公也觉得不应该再拒绝,但他修苦行的师父却不让他去。结果她公公只好在布幔后面听佛陀说法。听完之后,她公公的善业成熟,就证得初果。他因此非常感激佛陀和她,并宣称她就像他的母亲一般,也因此,人们称呼她为鹿母(因为弥迦罗的意思是鹿)。

  后来,她生育了几位儿女。当年结婚的时候,她父亲曾送她一件镶有珠宝、价值连城的外套。有一天,她到揭达林给孤独园时,觉得这件外套太沉重,就脱下来,用围巾包好,交给仆人保管。但这仆人却粗心大意地把它遗落在给孤独园。她要仆人回去找,但告诫他:「回去好好找找看!如果阿难达尊者已经找到了并且收起来,就不可以要回来,我要把这外套捐献出去。」阿难达尊者当时负责保管所有信徒遗留下来的东西。但阿难达尊者不接受她的好意,她便决定义卖这件外套,把所得的款项捐献出来。但没有人能出得起适当的价钱,所以她就自己买下来,并用这笔款项兴建东园鹿子母讲堂。

  讲堂捐献仪式完成之后,当夜她召集家庭所有的成员,并告诉他们,她所有的心愿都已完成了,接着她就绕着讲堂走,同时唱颂偈语。这时,一些听到声音的比库以为她在唱歌,就向佛陀报告。「她是不是精神错乱了?」他们问佛陀。

  佛陀解释道:「今天,她已经完成累世以来的愿望,也由于这种成就感,她才会这样心满意足,而用唱诵偈语来表达内心的喜悦,她决没有精神错乱的现象。累世以来,她就是个大布施者和积极提倡佛法的人。」

  佛陀接着说,莲华上佛时,她有个朋友是主要的女信徒和赞助者,她在羡慕之余,也发愿希望能具有同样的德性,所以在一连七天供养该佛和众多比库后,她发了最诚挚的愿望,希望在未来世能成为未来佛的主要女弟子和赞助者。

  莲华上佛就运用神通,观照未来,得知她在未来世会实现她的愿望,所以就授记她的愿望会实现,后来的咖沙巴佛也为她授记。

  佛陀最后结论道:「维沙卡在前世强烈渴望做善事,并且确实完成很多善业。就像花艺专家利用一大片的花来制作很多的花圈。」  

(注)本法句的意思是说,人可以出于正信和慷慨的财施来完成很多善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6 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阿难达尊者的疑问

花香、檀香、多伽罗香与茉莉花香都无法逆风飘香,

只有具足戒行的人,名声飘送四方。 (偈54)  

檀香、多伽罗香、莲花香与茉莉花香,

诸香中,戒香为最上。 (偈55)  

  一天傍晚,阿难达尊者独自静坐时,想到一个问题:

  「草木花根的香从来都是顺风飘散,不能逆风送香,难道真的没有香气既可以顺风飘送,也可以逆风送香吗?难道没有瀰散全世界的香吗?」  

  佛陀回答道:「阿难达!若有人皈依佛法僧三宝,守五戒,慷慨布施,不吝啬,这种人真正具有德行,值得赞叹。他(她)的声誉会四方传播,不管住在那里,所有的比库、婆罗门和居士们都对她(她)赞叹不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6 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沙咖天帝供养马哈咖沙巴尊者

多伽罗香和檀香的香气微弱,

戒香最佳,甚至香飘诸天。 (偈 56)  

  马哈咖沙巴尊者出定(注)后,到王舍城的贫民区去化缘。他化缘的目的是希望提供机会给一位穷人,让他能够经由供养出家人而获得大功德。这时候,沙咖天帝也期望能够供养马哈咖沙巴尊者,就与妻子乔装成贫苦的老纺织匠,到王舍城来。当马哈咖沙巴尊者到达他们家门口时,他就用饭和咖哩装满马哈咖沙巴尊者的钵。当马哈咖沙巴尊者闻到咖哩的香味时,他明白供养的人不是凡人,而是沙咖天帝本人。沙咖天帝因此承认自己的身份,并且告诉马哈咖沙巴尊者,说自己也很可怜,因为没有供养任何人的机会。说完话后,他向马哈咖沙巴尊者礼敬,然后夫妻两人就离开了。  

  这时候,佛陀在精舍里看见沙咖天帝夫妇两人离去,就告诉众多弟子有关沙咖天帝供养马哈咖沙巴比库的事。弟子们想不出来,沙咖天帝怎么会知道马哈咖沙巴尊者出定,而且知道这正是供养马哈咖沙巴的好机会?他们因此向佛陀请教。  

  「像马哈咖沙巴比库这样有德行的人,名声四处远播,甚至天神也知道。也因此,沙咖天帝亲自前来礼敬。」佛陀如是回答。  

备注:指「灭尽定」,涤除精神污垢的圣人可以透过意志力量暂时止息意识的流转,精神活动全部止息,呼吸甚至也停止,这时候,圣人没有任何的危险。诸佛、独觉佛和阿拉汉在生时证得涅槃究竟法喜的期间即是「灭尽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6 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自杀时证得圣果

  魔波旬不知持戒严谨、不放逸、智慧解脱的人往生何处。 (偈 57)

  瞿低迦尊者有次在摩竭陀国仙人崛山边精进修习清净和止观,正当他证得禅定时,却生病了,而影响他的修行。尽管如此,他仍然努力修行,但每次有所进步时,都被病魔摧毁殆尽。这种情形前前后后发生六次。最后,他决心要证阿拉汉果,即使因此丧生,也在所不惜。下定决心后,他毫不休息的精进修行,最后甚至决定自杀(注),以苦痛做为观想的对象。他就用刀割自己的喉咙。这时他全心观苦,心无旁骛而在逝世前证得阿拉汉果。虽然苦痛降临时难以集中意志,但他却表现出超强的决心和意志。  

  魔波旬知道瞿低迦入灭后,想知道他究竟往生何处。但遍寻不着,他就化身成年轻人,前去请教佛陀。

  佛陀说:「明白瞿低迦往生何处对你没有任何意义。他已经究竟解脱精神烦恼,证得阿拉汉果,不再轮回了。魔波旬!你的能力不足以知道阿拉汉入灭后往生何处。」

备注:「自杀」是否恰当不在本故事讨论的范围,因为瞿低迦已经涤除所有的贪爱,而且证得阿拉汉果后,世俗的道德不再具有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6 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本帖最后由 一家人 于 2011-8-26 08:57 编辑

供养智者,测试其智慧

  如同美丽馨香的莲花可以在路边的废土堆中绽放,

  究竟圣者的弟子以智慧照耀无明众生(注)。  

  沙瓦提城的尸利掘和迦罗发谛那是好朋友。尸利掘是佛陀的信徒,迦罗发谛那则是苦行者耆那教的信徒。耆那教徒一直敌视佛陀。迦罗发谛那在耆那教徒的怂恿之下经常向尸利倔说:「跟随佛陀有什么好处?来吧!追随我的师父吧!」听多了,尸利掘就反问他:「你的师父究竟有什么义理?」迦罗发谛那回答说:他的师父们无所不知,智慧具足,知道过去、现在和未来,并且洞悉别人的心念。尸利掘就邀请他们到家中来接受供养。  

  尸利掘想测试耆那教徒是否真的能知过去、现在与未来,并具有他心通。所以事先挖了既深且长的壕沟,并在其中填满污秽物,座位也不怀好意地预先安排在壕沟上。同时,准备了很多用布片和香蕉皮覆盖的瓮,使人误认其中装满米饭和咖哩。耆那教徒来他家的时候,他要他们依序进入,并站在个人的位子上,然后同时坐下。这时候,脆弱的绳子应声而断,所有的耆那教徒都掉落污秽的壕沟中。尸利掘就嘲笑他们:「如果你们真的能知道过去、现在和未来,怎么会不知道别人的心念呢?」所有的耆那教徒都又惊吓又尴尬的落荒而走。  

  事情发生后,迦罗发谛那自然对尸利掘十分愤怒,好一阵子两人互不言语。后来他决定回敬尸利掘。有一天他佯装怒气已消,请尸利掘代为邀请佛陀和众多比库前来接受供养。尸利掘就去邀请佛陀,他向佛陀报告自己曾经“款待”耆那教徒的经过,他也表示很担忧这次的供养可能是迦罗发谛那的报复,所以他请佛陀审慎考虑是否要前去接受供养。  

  但是佛陀透过神通,预知尸利掘和迦罗发谛那都将证得初果,所以就接受邀请。迦罗发谛那也挖了填满煤炭的壕沟,并用蓆垫覆盖。第二天,佛陀和比库们抵达迦罗发谛那的家。当佛陀踏上草垫时,草垫和煤炭奇迹般的消失了,而车轮大的莲花却大肆绽放,佛陀和比库们就坐在莲花座上。  

  迦罗发谛那看见这种奇迹时,非常惊讶,他向尸利掘说:「好兄弟!帮帮我吧!由于报复的欲望,我已经犯了大错,我邪恶的陷阱并没有影响到佛陀和众多比库;我没有准备任何食物,厨房的锅子也是空空的,帮帮我吧!」  

  尸利掘要迦罗发谛那再到厨房看看。迦罗发谛那一到厨房,赫然发现所有的锅子都装满了食物。他惊讶不已,但也十分快乐,心情为之一宽,就用食物供养佛陀和比库们。供养之后,佛陀就诵随喜,并且说:「无明众生缺乏智慧,所以无法领会佛法僧的殊胜,他们就像盲人。相反地,有智慧的人眼光睿利。」  

  佛陀接着次第说法,迦罗发谛那也专心听法,喜悦渐渐盈满身心。听完佛陀说法后,尸利掘和迦罗发谛那都证得初果。  

  从此以后,尸利掘和迦罗发谛那恢复友谊,同时积极护持佛陀和比库们,并且捐献钱财来弘扬佛法。  

  回到揭达林给孤独园时,比库们纷纷议论莲花从煤炭壕沟绽放出来的事,佛陀说这种奇迹不是第一次发生,佛陀因此叙说迦提罗树炭火本生谭。  

<备注> 佛法不谴责任何人。因为即使看来最差劲的人,也只表示他(她)的崇高德性暂时隐伏不现而已,一如莲花生长在污泥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6 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品 愚品     
  



  巴谢那地王迷恋他人妻子

  对失眠的人而言,长夜漫漫;对满心忧郁的人而言,路途遥远,对佛法一无所知的愚人,生死轮回漫长。

  巴谢那地王有一天在城里巡视的时候,在路上看见一位年轻美丽的女子伫立在她家门口。剎那间,国王就迷恋上她,而想要占有她。他探听到她是位已婚妇人,就派人要她的丈夫到宫中来服务。后来,更派她的丈夫去做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到地底下去搜集一些莲花与红土,而且在当天傍晚以前赶回沙瓦提城,以供国王沐浴。事实上,国王居心叵测,企图在她丈夫无法于规定的时间内返回时,予以杀害,然后横刀夺爱。

  这女子的丈夫匆忙之际拿着她准备好的餐盒后就出发了。在路上,他与一位出门在外的旅客共享食物,后来他又向河中洒米,同时大声说道:「河的守护神灵和天龙们,巴谢那地王派我去摘取一些莲花和红土。今天,我已经和旅人共享餐点,也喂养了河中的鱼,现在我和你们分享我今天所做善业的功德。请送我莲花和红土吧!」一位神灵听见他的话,就示现成一位老人,送他莲花和红土。

  当天傍晚,国王唯恐他真的准时回来,就叫人提早把城门关了。妇人丈夫回来时发现城门已经上锁了,就把红土黏在城门上,花插在红土上,然后大声说话:「城内的人,请帮我作证,我今天准时完成任务,国王却无理的想杀害我!」说完话后,他就前往揭达林给孤独园寻求佛陀的慰藉与保护。

  当天晚上,国王欲火中烧,无法入眠,脑子里想的尽是明天要如何杀死妇人丈夫而占有妇人。子夜时分,国王听见奇怪的声音,大吃一惊,居然不知该怎么办,皇后玛莉咖夫人就劝国王去请教佛陀。佛陀于是告诉国王,过去佛时,有四个人因为在世时累积邪淫的恶业,所以现在地狱中受苦,发出这些诡异的声音。国王听完之后,明白其中的含意,知道自己的行为邪恶及造作恶业的可怕,他下定决心,不再迷恋他人妻女。

  「毕竟是这样迷恋他人妻女的欲望在折磨我,使我彻夜无法安眠。」他如此自忖着,然后向佛陀表白:「我现在才明白对失眠者而言,夜是多么的长。」这时候,站在旁边的妇人丈夫也说:「佛陀!这一整天奔波下来,我也才了解,心有牵挂的人,旅程多么漫长。」经过这件事后,二人都获益良多。佛陀因此说:「轮回对不了解佛法奥妙的痴人而言,真是漫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6 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顽强不驯的年轻沙马内拉

  如果找不到比自己更有德行或相当的人为友,宁可独居,也不要与愚痴的人为伍(注)。  

  马哈咖沙巴尊者停留在王舍城时,有两位年轻沙马内拉追随他修习。其中一位恭敬、服从又尽责。另一位则付之阙如,每当马哈咖沙巴尊者告诫他不可疏忽职责时,他总是觉得受到非常大的侮辱。有一天他到马哈咖沙巴尊者的一个信徒家去,骗他们说,马哈咖沙巴尊者生病了,他们就交给他特别的食物,请他拿回去给马哈咖沙巴尊者吃。但他在半路上就吃掉这些特别的食物。事发之后,马哈咖沙巴尊者为这件事告诫他时,他非常生气。第二天,马哈咖沙巴尊者外出化缘时,这顽强、愚蠢的年轻沙马内拉留在精舍里,竟然打破所有的锅子,并且放火烧了精舍。后来,王舍城来的一位比库向佛陀报告这件事,佛陀说马哈咖沙巴尊者最好独居,也不要和造成这么多问题的愚人共处一室。  

  (注)智者出于慈悲心,希望改善愚人的情况时,可以与愚痴的人来往,但不可反而受其污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6 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吝啬富翁的命运

  无明的人以为:「这是我儿子,这是我的财富。」

  所以安全无虞(译注);事实上,

  此身不为己有,更何况儿子和财富呢!

  阿难达是沙瓦提城中非常富有的人,但却吝于布施。他常常对儿子牧拉斯里说:「不要自以为有钱,我们不应该花钱,反而要更努力累积财富,否则,财产会日渐减少。」他甚至在屋里埋藏了五瓮的金币,但直到他去世的时候,也没有告诉儿子埋藏的地点。

  富人死后,往生到离沙瓦提城不远的乞丐村。从他投胎的母亲开始怀孕起,所有乞丐的收入就减少,他们认为其中一定有个不祥的人,就逐步过滤,最后判断这怀孕的妇女就是祸首,她于是被驱逐离开村子。后来这妇女生下一个丑陋、人见人厌的儿子。每次她单独外出乞讨,就能得到与从前一样多的施舍,但若带着儿子一起乞讨时,就什么也得不到。所以等儿子长大后,她就要儿子单独外出乞讨。当他走到他前世的房子时,他前世的孙子们看见他丑陋的外表时,心生恐惧,就叫仆人把他赶走。

  这时候,也在城里化缘的佛陀看见这件事情,就叫阿难达前去请牧拉斯里(乞丐前世的儿子)前来一谈。佛陀告诉牧拉斯里,这年轻的乞丐实际上是他前世的父亲,但牧拉斯里不相信,佛陀就叫乞丐去挖出那五瓮金币,牧拉斯里这才相信。此后,他就成为佛陀虔诚的信徒。

  译注:了参法师的《南传法句经》 Marada Thera 及 Venerable Sri Acharya Buddharakkhita 的译本皆作:「愚人如是担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6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分辨愚痴的人

  自知愚痴的人,其实是聪明的人。愚痴却自以为聪明的人,真正是愚痴的人。

  有一次,两位小偷与一群信徒,前往揭达林给孤独园听闻佛陀说法。其中一位专心闻法,所以马上就了悟佛法。另一位却不用心,反而到处偷取信徒的钱财。佛陀说法后,两人回到第二位小偷的家,这时候,他嘲讽不偷钱的小偷:「是呀!你很聪明,但你没有钱买东西来煮!」不偷钱的小偷听到同伴的话,自忖道:「他多么愚蠢,居然自认聪明。」不偷钱的小偷就和一些亲朋到给孤独园,向佛陀报告这件事。

  佛陀说:愚人若自知愚昧,基于这份自知,至少可认为是有智慧的人。如果不自知,反而自认聪明,就真的是愚痴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6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能领悟佛法的痴人

  真正的痴人虽然终身与智者为伍,仍然无法领悟佛法,就像汤匙不知汤的滋味。 (偈 64)  

  优达夷比库喜欢坐在讲经说法的讲台上。有一次,一群来访的比库误认他也是学养丰富的比库,就向他请教五蕴,但优达夷却无法作答。因为他对佛法一无所知,来访的比库们讶异于居然有人与佛陀共住,却对心、五蕴与六根如此无知。

  佛陀向他们说:「真正的痴人虽然终身与智者为伍,仍然无法领悟佛法,就像汤匙不知汤的滋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6 23:39 , Processed in 0.267367 second(s), 13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