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挺好的

[原创] 修行是要修“不心动”么?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6-13 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两天孩子病了,过两天来讨论哈。

先狗尾续貂一把,嘻嘻:


胡子无须————《无门关》宋·慧开
或庵曰。西天胡子。因甚无须。
无门曰。参须实参。悟须实悟。者个胡子。直须亲见一回始得。说亲见。早成两个。

挺好的说:待得亲见,翻成三个!


举僧问赵州。如何是赵州
州云。东门西门南门北门

挺好的说:一二三四五六七



这个无门之门,正在举手投足之间,打坐中反倒不容易入。
进门一看,嘿,原来处处是门。
这个世间修行人以为是最最困难的门,却在一个最不可思议的地方。需要大大的脑筋急转弯。
等发现了,嘿,生缘处处!原来真是无住心!


其他的有空再上来。。。

[ 本帖最后由 挺好的 于 2011-6-13 09:1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13 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棋心 于 2011-6-7 09:37 发表
如何是无所住的心呢?

向上一路,千圣不传。玄奘法师在印度辩经时最后说了一句“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这句话,许多大德都说是顿悟的敲门砖。六祖则闻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顿悟。

在圣 ...





无所住的心,就是无四相的心,就是非心心,就是金刚心,就是如来,就是菩提,就是本际。

修行,就是要“如是住”在“无所住心”上。

有的人找到了这个无所住心的总相,但是不能连贯,不能窥其全貌,有时见有时不见。所以五祖三更里给六祖,关起门来开小灶。注意,“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嘿,为什么要不令人见?所以千圣不传,不是不传,有重大秘密在其中。

等相应到这个无所住心以后,回头一看,嘿,世尊几十年无数经典上,早就明说,说的清清楚楚。一切公案也说的清清楚楚。但是我们被无明所遮,就是不知道。

而一切见道的人,却又必须谨遵世尊嘱托,善于隐覆,不能说的太直白,因此无论是经典里面还是悟道的人的开示里面,都故设迷局。但这个是慈悲所在,如果直白的说,几句话就可以,但是听的一定不信,从此就断了善根。所以,就是父母妻子,也绝对不能告诉的。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 是的!真的没有办法的事情。我前面狗尾续貂就是用的这个意思。

棋心:“对凡夫来说,应如是住,我已经住在色声香味触法上了,随境流转,哪里能降伏其心。”
----- 要脑筋急转弯!因为无所住心不在色声香味触法上。知道无所住心以后,如是住,不会再住在色声香味触法上。

棋心:“对我们凡夫来说,未证到空性,未证到诸法无我,想要顿悟或做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几乎是不可能的”
----- 如果能证到无我,如大阿罗汉们,再证无所住心,的确是容易很多。但是,无所住心可以在证到无我之前证到,完全可能,尤其是不需要断掉一切我执。 如果证到无所住心,取证诸法无我,去除我见、我执非常迅速。两者可以并行,因为如果我见浓厚,性障太大,是很难跟无所住心相应的。

这个无所住心,“心相微细”,不同于我们熟悉的妄心,不容易觉察,但是我们基本上每天都能碰到。祂在那个最想不到的地方。

我个人感觉维摩诘菩萨的偈子最受用:不会是菩提,诸入不会故;知是菩提,了众生心行故。

我稍微解释一下:所谓菩提,就是无所住心(这个心不是我们熟悉的妄心,是非心心)。这个无所住心的一个特点是“不会”。也就是祂跟一切“入”都不发生作用。所谓入,就是六根接触六尘,产生六识,这个过程是入。有入,便产生色声香味触法。这个菩提是跟这些法不相应的。所以有禅师说祂“不与万法为侣”。

这个菩提的另外一个特点是“知”,能了知众生心行。不要错误以为这个是在说有他心通,能知道其他众生的心行。不是的,这个就是说这个菩提对我们众生的心行完全了知,并且完全无条件的执行。这个知不是我们妄心的觉知。金刚经上“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说的同样的意思,不过大家一般都误解。

你找到的那个,拿来跟这个偈子对一对,就知道个八九不离十。

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13 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挺好的 于 2011-6-13 12:57 发表





无所住的心,就是无四相的心,就是非心心,就是金刚心,就是如来,就是菩提,就是本际。

修行,就是要“如是住”在“无所住心”上。

有的人找到了这个无所住心的总相,但是不能连贯,不能窥其 ...

向师兄学习。
我肚子里这两天的水都掏光了,还未水落石出。哈,继续感悟去。
师兄们继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14 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原帖由 随愿 于 2011-6-5 16:12 发表
至善


啊,也对哦。

但是这个至善上面却可以生出不善的果实来哦。

人家是出淤泥而不染,呵呵,无所住却是本身不染而出生淤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14 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原帖由 深深海底行 于 2011-6-9 23:11 发表
自性不动
善心不缺



是滴,是滴。

所以是心动而自性不动,是不是只要自性不动,心动就对了泥?

不善的心是不是也不缺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14 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菜园的虫子 于 2011-6-11 08:59 发表
一个不心动的人,是不值得在这个时空存在的。
因为这个时空,是佛菩萨慈悲我们,帮我们找一个报恩的机会而打开的。
如果你不再有心愿,这个自性时空就关闭了。


你说的话,都“几近道矣”。
不过,一个不心动的人,不是不值得在这个时空存在,而是自然而然就不存在了。
一次一个阿罗汉(忘掉哪位了)看到一具尸骨,运用宿命通,找了无数世,都不知道这个尸骨是谁的。嘿嘿,咋回事泥?

不过还有超越时空的赖。
这个时空,也不是佛菩萨慈悲我们的,是我们思想坚固而创造出来的,是自性创造的,这个大家都懂滴。

所以,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很powerful哈。


我慢慢来哈,慢慢回复诸位师兄的讨论。咱们共同学习进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14 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棋心 于 2011-6-7 09:37 发表
如何是无所住的心呢?
前几天刚好看到了一篇洪文亮老师的开示《成佛捷径》,直指让万法来证明无我,非常清晰明了。隆重推荐,愿看者立证诸法无我,明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然后善护念,依次修行,直至成佛。
布施论坛原贴
http://bbs.bushinet.com/viewthre ... &extra=page%3D1 ...


多谢转贴的师兄和棋心师兄,好文章呀,大家多看看呀。

这个实在讲的很好,让我忍不住要多说一些话。

人家洪老师就是牛,能如此深入浅出的把唯识讲的如此清楚。能把他的唯识的道理搞懂了就够用了哈。

他也讲了很多修行人常见的错误理解:
比如以为一定是打坐才是修行,
以为一定要不心动才是修行,
以为有一个能觉明了知的,有一个能清清楚楚照见当下的。
他都明明白白说了。真好。

怀让大师云:“道由心生,岂在坐也?”
嘿嘿,跟自己的腿子做斗争,那是锻炼身体。
日常生活中一举一动,起心动念,都是打坐的时光。

还没说完,我很想说说他的六根兀兀地坐,大家先体验一下先。
先下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14 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重复了,先保留位子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14 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14 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勿以善小而不为,心动则法界动,无论大小,无论着不着它。因为即使心如如不动,法界中也会有无量的众生因你的善行布施赞美你,学习你。这也就是幻法影响幻众。
                        
            

举心动念无不业,
      

末法修行事艰坷。
      

众善奉行不舍小,
      

弥陀时时心间搁。

                                                                                                                ——选自回师《也谈布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7 14:01 , Processed in 0.284990 second(s), 14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