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一剑

[大德开示] 《宗镜录略讲》第一集 南怀瑾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4-27 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通玄峰顶不离人间

  遂使邪山落仞,苦海收波。智楫以之安流,妙峰以之高出。
  “妙峰”,《华严经》境界。善财童子悟子道,得了根本智,但是差别智难求。世间法都要会,样样可通大道。善财奉老师之命出外参访,第一参就找法名叫“德云”的和尚,德云在哪里?站在妙高峰顶上,又妙又高。善财童子拼命爬,爬到妙高峰一看,连个人影都没有,那有个德云比丘?这事怪了!跑到山里找和尚,山顶上没有和尚,和尚大概下山还俗去了!
  和尚哪里去了?
  回头一看,和尚在另外一个峰顶。
  这个故事,又妙又高。一般总认为出家、出世是道,结果善财到了妙高峰顶找不到人。
  那么,道在哪里?
  在另外一个山顶上,那个山顶可以入世,也可以出世,那地方就有道。
  《华严经》五十三参,第一幕镜头就把佛法说完了!
  妙高峰顶找到德云,道德如云,一切道德象云、雨一样洒起来,盖覆天下众生。这个不是站在妙高峰顶能够办到的。一个人在孤峰顶上独立,万缘不沾,“不要找我,我要修道”,你永远找不到这个和尚,而且不能成就道德之云。
  所以德云比丘在另一个峰头站着。
  但是,话又说回来,你没有先爬到妙高峰顶的话,你就不会回头找到德云和尚。因此你只好剃了头先爬到妙高峰上再说,不爬到这里不行,找不到的,这条路只有这样通。要把这个佛经的故事悟到,可以修道了!
  所以,搞通《宗镜录》,“智楫以之安流,妙峰以之高出。”那才是真正的妙,极平凡而极高明,佛法就在世间最平凡,妙高峰就在这儿。
  下面一节是结论。
  今详祖佛大意,经论正宗,削去繁文,唯搜要旨。假申问答,广引证明。举一心为宗,照万法如镜。编联古制之深义,撮略宝藏之圆诠。同此显扬,称之曰录。分为百卷,大约三章。先立正宗,以为归趣;次申问答,用去疑情;后引真诠,成其圆信。以玆妙善,普施含灵,同报佛恩,其传斯旨耳。
  “今详祖佛大意,经论正宗,削去繁文,唯搜要旨。”三藏十二部有多少佛经?永明寿禅师为我们做整理工作,删去繁文缛节,集中精要。
  “假申问答,广引证明。举一心为宗,照万法如镜。”文章体裁是对话问答方式。什么叫《宗镜录》?宗字在此,唯心为宗,万法如镜。
  “编联古制之深义,撮略宝藏之圆诠。同此显扬,称之曰录。”把所有佛法要点集中记录下来,所以叫《宗镜录》。
  “分为百卷,大约三章。”永明寿的分类大约三章,他觉得已经整理得非常科学,那时可以,现在又不行了。
  “先立正宗,以为归趣;”(这是第一章。)
  “次申问答,用去疑情;”(这是第二章。)
  “后引真诠,成其圆信。”(这是第三章。)
  “以玆妙善,普施含灵,同报佛恩,其传斯旨耳。”以上是永明寿写《宗镜录》的一篇序文。我们没有办法照他的卷一、卷二……这么讲下去,因为我研究过,照这样讲下去,大家会很无聊。老实讲,大家佛学没有基础,尤其现在的青年同学,你说中国文字不好嘛!个个很高明,中国字都认得,道理都会讲,但是不深入,你说好嘛!实在不行,很难办。所以我研究半天,只好颠倒过来讲。这是第一次试用这个方法。
  现在,我们不照次序讲,因为我曾经照次序分段做过一阵功夫,本想做完,但中间跟大家开始研究讨论时,又把工作摆下来。我做的工作素来没有结果,这是学西藏喇嘛的方法。没有结果,就永远跟大家在一起;有了结果,涅个槃就跑掉了!所以很多事我都做半截摆在那里,以保留一个未了之缘。
 楼主| 发表于 2011-4-27 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唯识与因果

  接着我们讨论第四十二卷。真正的唯识来了。
  这里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永明寿禅师对唯识学尤其见解独到。他把当代各宗各派研究唯识的大师一齐请来,分别提出要点,而归纳出一个总结论。可是后世一般研究唯识的中国人,对他的唯识连理都不理,认为非正宗,这是很开玩笑的事。换句话说,后世研究唯识的学者,有必要注意及此。
  宋代以后,佛教各祖师咸称永明寿禅师为弥勒菩萨的现身,他宏扬自宗唯识,特别讲得好。所以我们先研究他的唯识部分。尤其是现代人,配合这个时代即二十一世纪开始的学术文化思想,以及廿一世纪开始的真正佛法,必须先要了解这个。
  研究《宗镜录》综合的唯识学,必须先从四十二卷提出一个思想理念:明辩因果。
  我经常说,学佛的人,在家也好,出家也好,必须相信佛法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的思想。
  (编案:三世因果、六道轮回、自作自受等思想,普见大、小经典,现略举数则,以供参证:一、《中阿含经》:“世尊告诸比丘:‘随人所作业,则其受报如是。’二、《杂阿含经》:“有业报而无作者,此阴灭已,异阴相续。”三、《孛经抄》:“天地之间,一由罪福;人作善恶,如影随形;死者弃身,其行不亡;人死神去,随行往生。”四、《光明童子因缘经》:“一切众生所作业,纵经百劫亦不亡。因缘和合于一时,果报随应自当受。”五、《涅槃经》:“三世因果,循环不失。”六、《法华经》:“诸世界中,六道众生,生死所趣,善恶业缘,受报好丑,于此悉见。”)
  前年借用佛光别院讲课,我郑重提出,后世学佛颠倒因果,而且坦白地说,少有学佛的人真正相信三世因果、六道轮回;好一点是迷信,差一点,老实说,就是不信。
  有位大法师好几年前在善导寺公开演讲,讲了一些很伤心、也是很真实的话,他的话还算客气,他说;“现在一般居士怕因果,因果怕和尚,和尚怕居士”,他当时对事务性有所感慨而发。当天有位居士听了跑来告诉我这句名言,他说把他肚子笑痛,眼睛也笑出来了。肚子痛是因为这个话太好笑,骂尽天下人;眼睛笑出来是因为讲得好伤心。
  的确,一般信佛的人真是如此,包括在家出家。自己确切反省,真相信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了吗?不见得吧!如果真相信,你的行为做法绝不是这样做喔!
  明辩因果是重要的一件事。
  讲到明辩因果,有一个大问题:东方文化非常注意因果,尤其是中国与印度。譬如中国文化源头的《易经》,就是讲因果的,一爻一爻地演变,这爻由那一爻而来,都是前因后果。
  所以,孔子在《易经》坤卦《系传》上就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孔子首先提出《易经》就是一部讲因果律观念的书;包含物理世界的因果律、精神世界的因果律、行为的因果律、理念的因果律。所以《易经》可以占卜、算命、看病等等,也就是根据这个因果律来的。孔子很伤心地在坤卦《系辞》上讲:“臣杀其君,子杀其父”,讲春秋战国三、四百年中,社会之混乱,人类道德之堕落,儿子杀父亲,臣下杀长官的,太多了!此“非一朝一夕之故”,这不是偶然的,“其所由来者渐已”,是因果慢慢累积起来的。
  中国文化素来讲因果,因此世代尊师重道,孝顺父母,都讲绝对的因果律。
  我经常跟青年同学讲到道德观,大家说现代青年人没有道德观念,我说我反对,怎么没有?古今中外,道德情操不变,道德的观点两样,如果说现代人没有道德观念,你真是同我一样糊涂!
  人类过去的道德是宗教性的,讲因果律、报应;现在的道德是经济的价值观念--有没有价值。你不能认为价值观念不是因果道理。懂得观点两样的道理,就明白新的文化开始怎么去领导?你光想返古,用旧的因果律观点迎合未来时代,培养道德情操,无异背道而驰,几乎把每一代的善念变成焦芽败种,这是我们教育错误的责任。老一辈大多初旧教育不求新、不求变的包袱捆住,自己也不知道,因此害了后一代,罪过很大。我们要知道如何开发后一代道德的基础,伦理的观念情操一样,就是方式不同,赶快变更自己的方式。
  过去传统文化,讲因果是道德性、宗教性,不只中国,世界上皆如此,现在是价值性,过去所讲的因果是三世因果,父亲做坏事,报应在子孙。我们小时候要当着父亲的面,背《朱子治家格言》:“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若慝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老一辈都知道,年轻人不知道,好像我在念无上等等咒。
  (编案:朱子指明末清初大儒朱用纯(西元1617--1688年),年十七补博士弟子员。越二载遭国变,痛父殉难,弃去儒冠,故乃称“布衣”;不能效王裒庐墓攀柏,而时时辄洒其泪,故自号“柏庐”。从此隐居教授以养其母,潜心《四书》、《六经》及濂、洛、关、闽之书,探索融会,务在躬行实践。生平严以律躬,不欺暗室。每日晨兴,必谒宗祠,庄诵《孝经》一遍。晚年作《辍讲语》曰:“中庸成己成物,罔弗由诚。然后谓诚者,不外乎伦常日用之间。今人心中不脱卑鄙二字,伦理上只办得苟且二字。以此读书,虽可语于圣贤之学?虽日事讲贯奚益哉!”
  及其临终,命设父像,扶起再拜。以平日所著删补蔡虚齐《易经引蒙》及《四书讲义》二书,嘱其子曰:“谨藏诸笥,吾将以此见先人于地下。”复语门弟子曰:“学问在性命,事业在忠孝。”言讫而逝,年七十二。
  这篇《朱子治家格言》影响中国社会民间教化甚巨,但恐已为现代青年所轻忽。近年来因社会急剧变迁,其内容或有不合时宜之处,然其一贯精神仍颇有可取之处,谨录全文,以便览读慎思明辩。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即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节约,宴客切忌留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祖宗虽远,祭礼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俭朴,教子要有义方。勿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赀财,薄父母,不成人子。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妻求淑女,勿计厚奁。见富贵生谄容者最可耻,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毋持势力而凌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牲禽。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诬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嫉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慝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家门和顺,虽饔餮不继,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守分安命,顺时胜天;为人若此,庶几近焉。)
 楼主| 发表于 2011-4-27 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因果三式

  过去,因果是讲直线的,祖宗做不好,祸延子孙,这个问题很大,祖宗做不好,子孙有何罪呢?“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不错,是自寻烦恼,可是妻女又为什么应该受报呢?“慝怨而用暗箭”,子孙又有何罪要替你受这个报呢?
  中国这个因果律讲直线代代报,不能说没有道理,但也不是至理。
  佛家讲的三世因果是“自报”,与中国所言“祖父、父母、我”的三世因果不同,佛家讲“前世、今世、后世”的三世。这两个东西是有关系的。中间所讲的报应是这么个十字架;佛家的报应是这么个圆圈里加上个十字架,象一个田,啊!真是福田。
  西方的因果报应呢?与中、印又不同,很简单,善人升天,恶人下地狱,两头报,中间偶然站一下。中间怎么来的?他怎么那么有钱、享福?我怎么那么苦?这个不知道、不管,这是两头报。那么,不善又不坏,站在中间好不好呢?站不住的,自己还做不了主,要等到世界末日上帝审判,这是西方的因果报。
  东西方文化各个宗教、各个民族对因果报应的观念不同,深入研究又是一篇博士论文。讲得最圆满的,对不住!还是我们这位,在那里闭眼睛的本师的学问最大,果报讲得最圆满,三世因果包括了上下左右,这是佛法的基础。
  这一篇讲的是明辩因果。实际上,我们常讲“一切唯心,万法唯识”,在哲学立场一听,很高明,唯心唯识这两句话是真正的因果论,从形上到形下,真正的至理。所以这一段特别重要,因此必须从这一篇讲起。
  夫大乘圆顿,识智俱亡。云何却述缘生,反论因果?答:经云“深信大乘,不谤因果。”又云“深入缘起,断诸邪见。”
  问答对话题,假使重新编排这本书,以一问一答方式分成两行书写,后世青年看起来比较清楚,有问题可找,会喜欢看。
  他说大乘佛法是圆满顿悟,一切皆空,本性自空,到了这个境界,识智俱亡,无所谓唯心唯识,也无所谓有智慧。有一知、有一念已经不是了。那么,既然本体是“本来无一物”,又“何处惹尘埃”呢?
  佛法讲缘起、缘生,又讲建立在因果上,你看永明寿禅师把佛法做假定性的问题来回答。
  “深信大乘,不谤因果。”刚才提出信解行证,你要相信佛说的,大乘道到了彻底究竟既然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哪里有个因果报应对不对?那就不对了!他说大乘道不谤因果,谤,不完全是毁谤之意,曲解、误解也是谤。因果绝对存在。
  又云“深入缘起,断诸邪见。”体是空的,空的体起用,就是缘起,一用就有因果。所以,根据中国《易经》文化的一句话:“动辄得咎”。房间绝对空,没有事,有一点灰尘落下,一动就有因果。动就有用,一起用,就有因果。缘起,因果就来,所以说“动辄得咎”,不动则已,一动毛病就来。
  所以我经常说孔子讲《易经》讲得好极了!研究《易经》必须先了解《系传》。孔子言:“吉凶悔吝,生乎动者也。”
  算命、看相、看风水都从《易经》文化来。严格言之,吉凶二字就是好与坏,没有第三样。悔吝:悔是佛学所讲的烦恼、痛苦;吝是不通、障碍住、蔽住;悔与吝两者是小凶。好就是好,没有大好、小好之分;不好则有小不好、大不好的差别。《易经》八八六十四卦,有时吉、有时凶,有时悔、有时吝,归纳起来只有两样:好与坏。问命好不好?事情可不可做?当然可以,不好就坏。做生意十年,赊本了,很简单嘛!天下事不好即坏,不用算命卜卦。不过人在小坏中不觉得,以为自己在好中。
  中国有两句哲学名言:“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好事没有两样一起来的;倒起霉来不是一件喔!刚刚打破碗,完蛋!又割伤手、又弄脏衣服。这是中国人生哲学,人生懂了这些就知道事情的来历。孔子说:“吉凶悔吝,生乎动者”,做人做事,一动,四分之一的成份可能是好;四分之三必然是坏,可见吉之难。可是世界上的人愚痴、贪瞋痴,不管凶悔,都在求吉。学佛法的人懂得一动就是缘起,也不要算命、卜卦、求神了,自己就会懂了,你这个起心动念、缘起对不对,因果律摆在这里。要不然,自认为佛法是空的,不懂得真空知缘起的道理,就落在断见、邪见上了。这些非常重要,在讲邪见,所以要注意!
  夫唯识之旨,不出因果。正因相者,由识变故,诸法得生,以识为因;正果相者,由种识故,生诸分别法体之果及异熟等分位之果。所以上至诸佛,下及众生,皆因果所收。何得拨无,堕诸邪网?只为一切外道,不达缘生,唯执自然,拨无因果;二乘眇目,但证偏空,灭智灰身,远离因果;世间业系,无闻凡夫,五欲火烧,执著因果,尽成狂解,不体圆常,皆背法界缘起之门,悉昧般若无生之旨。
  永明寿禅师集中经论的主要重点,告诉我们一般学佛的人,要特别留意因果的基础理论,乃至小乘罗汉不懂因果,搞错了,都落在邪见上,严重得很!所以好多年来,我经常说佛法基础建立在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上,讲尽管讲,言者谆谆,听者藐藐。
  我们现在从文字上研究唯识宗、法相宗宗旨。实际上,唯心唯识不出因果,因是因,果是果,譬如拍桌子,“啪”一下,拍桌子是因,发出声音是果,因果同时,就那么快,因中含果,果中含因,几乎没有办法分辨,有这样严重。不是说,我打了他一个耳光,明天他看到我对我吐口水,果报才来,中间利息不算,不是这么回事。“啪!”因果就是那么快。
  这个道理要搞清楚,才能谈悟道。唯识之旨不出因果,“正因相者,由识变故”,因果并不是个王、上帝、菩萨在那里用电脑跟你算帐,是你自己的心识在变。孟子再三引用诗经的话:“自求多福”。反过来说,我们遭遇不好,是自求多祸来的,这是自求的、自变的,儒家、佛家、道家一样。孔孟之道强调自求多福是深信因果,一切唯心唯识是自变的,这个道理非常深刻、非常基本。
 楼主| 发表于 2011-4-27 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第九章 古镜坦坦轮回长

  研究完四十二卷后,从四十三卷开始是关于唯识的讨论。这是研究唯心唯识学理最重要,也是学佛最基本的地方
  夫唯识之旨,不出因果。正因相者,由识变故。诸法得生,以识为因。正果相者,由种识故。生诸分别法体之果及异熟等分位之果。
  到这里算一小节,现在再重复讨论这一段,因为这一段节是研究佛学、唯心、唯识,以及学佛基本观念--三世因果、六道轮回,关系最重大的地方。
  “唯识之旨,不出因果”。佛法讲唯心唯识。唯心是一般总称,实际上,佛法经常用到心、意、识三具名词,尤其禅宗语录记载最多。譬如禅宗大师提到参话头,话头怎么参?离心、意、识参。对一般人而言,这个话当然很难懂。后世参话头要起疑情,起疑情后又讲离心、意、识参。这几十年在台湾大家少见,当年大大陆,问禅宗门下的老和尚,话头究竟怎么参?师父回答:“离心意识,参”,头一歪就不理你了。现在同学问什么叫“离心意识”,他早跑掉,理都不理,问下一句意思就太笨了。和尚长袖一甩,不足道也!进去了。嗨!那个滋味真难受,不过也蛮有味道。问这么一句,被人家袖子一甩,头一歪,进去了,这个师父才象个师父,高不可测?!
 楼主| 发表于 2011-4-27 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佛学上经常用到“识”

  一切唯心,这个心,不是西方哲学观念,或我们现在所了解思想、脑子、情绪分别的这个心。这个心的名词,代表宇宙万有本体生命本来的心,为了让大家容易了解起见,我们解释为:“体”。
  意,是现象,在唯识学分二大层,详细分还有更多。唯识把心的作用分为八个部分,意识在第六位,前面还有识,眼有眼识、耳有耳识、鼻有鼻识、舌有舌识、身体感受有身识。比如诸位坐在这儿看着我、看着黑板,意识、眼识、耳识,注意力集中在这儿,然而你的身体感觉是否舒适?空气冷不冷?虽然没有注意,却自然有反应,这就是身识。眼耳鼻舌身前五个识,加上意识六个部分,不仔细分析,好像只有一个作用;仔细分析,六个部分在刹那间同时作用,当然后面还有两个部分(末那识、阿赖耶识)也在用,没有觉得而已,暂时不去管它。现在讨论佛学经常提的心、意、识三个东西。
  普遍所讲唯识学,以相、用为主,透过相、用来说明一切万法唯心的作用,所以识分八识,心识者心王,心是最后的总管,在名词上要先了解这个。
  我们插一段话,年轻时皮,研究禅宗、佛学,问老和尚话头怎么参?“离心意识参”,离心意识还参个什么,他这样一甩,我们也一甩。离了心意识还要我参?还要问你啊!所以禅宗有许多密法,叫“瞒死人”,瞒是古代说法,瞒你,骗死人,有许多不了解的,认为话头真难参,离心意识参,打起坐来拼命想离心意识,心意识离了就不要参话头,既然参话头,心意识全体在用,又想离心意识,又想参话头,不神经分裂才怪!离心意识参是这么一回事。那么,古代大禅师错了吗?没有错,这是一种教育法,这个教育法提起你的疑情,引起你的怀疑。离心意识怎么参?难道心意识以外还有一个能参的东西吗?参的本身全体是心意识的作用,离了心意识又叫人参,离了心意识我去睡觉了,不过睡觉也是心意在作用。
  这里所提的唯识,不是只讲这一部分,包括心意识全体。拿现在新的观念和西方文化观念来说,佛法所讲的心,不是西方哲学或一般心理学所讲的心。这个是形而上的,代表宇宙万有全体,本体的那个心包括心物一元的作用的这个心,唯识也是这样。
 楼主| 发表于 2011-4-27 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体论的迷思

  所以说“唯识之旨,不出因果”,换句话说,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的宗旨,皆是唯心的作用,是唯心、唯识所变。这个道理是什么?佛法是有一个主要的问题要了解,从佛学立场讲,宇宙万有生命的来源怎么来的?因缘所生,无主宰。说有个上帝、造物主或有个第一因创造万物都是错误的。宇宙万有生命来源无主宰,并没有一个“它”--对象,绝无上帝、神或佛菩萨的对象来做主宰。神、玉皇大帝所以有主宰特性,是人世间权威控制一切的观念所产生的,不要把本体论搞错了。
  那么,既然无主宰,是自然的啦!说自然来的,也有一个严重的问题。那一切天地间的万有,如山、石头、太阳、月亮都是自然有的,自然有也可以说是唯物的,宇宙都是唯物变的。什么叫心?所谓心也是物的作用。那问题就来了。
  他说,不是的,不是自然来的;无主宰非自然,一切万有是因缘所生,所以叫“缘起性空”。“无主宰,非自然”,这两个观念在学理上是非常深的。大家千万注意,这个观念道理没有搞清楚,都偏差到唯物思想范围去了。对一切否定,这在哲学上又产生了一个什么严重的问题呢?现在整个人类文化史上出现这个大问题,有些哲学家或宗教哲学家认为佛教理论不承认有主审、不承认有一神能创造万物,是无神论。换言之,无神论者、唯物论者是同一路线,唯以哲学也否认有一个主宰,也是绝对无神论者。研究佛学的同学,尤其是出家研究佛学的同学,你们局限在庙子的佛学中,没有接触到外界,当然不知道,对庙子外的世界不了解,这个问题有如此严重。
  所以有一批学者,乃至法师们非常反对真常唯心论、一味提倡性空缘起,其论调与著作不知不觉走上无神论。佛法是无神论吗?不是的。大家要注意!人类今天的战争、苦恼全是思想问题,现在人类文化思想问题造成这个困扰,与无神论的思想有很大的关连。学佛法的人没搞清楚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在我是经常吓得一身汗。这些人怎么搞的?研究佛学的人,竟陷在这个错误中而不知,多严重啊!不过,好在一般盲目的多,不知道也就算了;一知道的,看了就发抖。因为人类文化最高的领导思想,这个一错,就不得了。
  那么,我们晓得佛法虽然讲无主宰、非自然,缘起性空、性空缘起;然而一般只着重性空,不晓得缘起,缘起就是妙有。
  讲一这里,有一个更严重的问题,我们不管人只对事而言,研究佛学的大师们认为这些禅宗是真常唯心论、外道;真常唯心论,意思是有神论者,他们认为是错的(当然象对《宗镜录》这些东西,他们没有明确提出来,他们也没有这个学问和本事提出来)。换句话说,他们是完全主张无神论者。这还不说(这个学理恐怕有许多同学不清楚,我只提一下),这几年对《楞严经》批驳得不得了。所以,真常唯心论,被搞佛法、挑佛法担子的人批得一塌糊涂,而不知道《楞严经》更进一步连离因缘、离自然都批掉了。你们翻开《楞严经》看看,经上说万有生命的来源既非因缘也非自然性,更严重。《楞严经》说既非因缘也非自然性,但是就是有个东西,这个东西不能叫它神,也不能称它为主宰,勉强叫它为“心”,是个代号。那么中国禅宗什么都不讲,就讲“这个”。“这个”很难讲明,你叫它佛也可以,宇宙万有来源有这么一个作用。所以《楞严经》“非因缘非自然性”的批判,比“无主宰非自然”还要更进一层。
  曾经有一次在佛光山打七,我也提到这个问题,当时也有几位居士在背后大加反对,说老师讲错了,怎么讲非因缘非自然?有人告诉我,我笑笑,没有时间管他们。我说你叫他去看《楞严经》,“非因缘非自然,”又不是我讲的,是佛说的,什么理由?要好学深思啊!为什么“非因缘非自然”?这些都要注意。
  佛法讲宇宙万有的创造。譬如我们讲到因果,中国一般民间的观念,认为因果是有一个主宰的,什么主宰?人死了之后去见阎王,阎王坐在那里审判,你不能扯谎,他那里有个测谎器叫“秦镜高悬”,秦朝留下来的,一扯谎镜子就看出来了。如果再审判不了,十殿阎王有十级审判,比我们法院严格。
  十殿阎王,刚开始第一殿是包公,现在阴间司法行政部把他调了,为什么?因为包公判案太严厉,每个鬼来差不多都下地狱,觉得不大好,地藏王菩萨讲人情,如果让包公管第一殿,世界上没有一个鬼,不被他关起来,现在好了,地藏王菩萨循情把包公调到十殿管最后一级审判,最后一级也审不了的,去见地藏王菩萨。
  地藏王闭着眼睛坐在那里念佛,他的座下有一只小狗样四不象的怪兽,坏人一起来,哪个对、哪个不对、有说谎、没说谎,一碰他,别再辩了,在这里没得理由。大案子最后由地藏菩萨决定了,呈报玉皇大帝,大官司要等玉皇大法官审判,玉皇大帝如果审判不了,不晓得要找谁了,可以说从东汉以后一直到现在,中国人这一套民间因果报应,是有主宰,绝对有主宰。比如做坏事杀了人,临死时就看到此人来索命。《三国演义》提到曹操临死前看到鬼魂来索命,有无此事?真有因果报应啊!我就晓得有位朋友,活着迷迷糊糊几十年当中,经常看到有人向他索命。
  现在带领大家到西方看看。西方文化有主宰,你的善恶逃不出上帝那里的登记,死后不过让你休息一阵子,等到世界末日复活,灵魂到上帝前受审判。
  印度主宰更多,象我们一样,供众神,有马头明王、牛头明王啦!等于我们民间养马养牛的地方有各种神。印度的宗教哲学有一神教、多神教,比我们更复杂。佛法本来不主张神教,但佛法也吸收了多神教,各种菩萨、各种神,一概都拜。我常讲,我们中国文化最好了,宪法规定宗教信仰自由,几千年来这个民族文化的宗教信仰自由,所以任何教来都可以,是好人,请上座,泡好茶。现在是五教教主排排座、吃果果,凡是好人都好。过去是三教同源,现在有五教同源论。这些属于宗教哲学的问题,暂时不管,因果是这样来,都有主宰。
  然而佛法说无主宰。果报,没有个阎王、上帝主宰你,那是自然啦?又非自然。为什么?一切唯自己心识所变。唯心的,绝对的唯心,不是唯物的,换句话说,绝对的反唯物,因果绝对的存在,唯心的。所以说“唯识之旨,不出因果;因果相者,由识变故”,一切正因的现象是识变,怎么变呢?下面原文讨论很多,暂时不说。
 楼主| 发表于 2011-4-27 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难信之法

  “诸法得生,以识为因。”法包括一切事、一切物,在学理上综合言之称法。千万注意,不要看到一个法字,以为是手里拿个牛角呜呜地吹,或摇个铃子,画张符叫做法,那就糟了,那叫魔术,不是法。法者,一切事、一切物,万有的总代名词,精神的、物理的都概括在内。“诸法得生”,万有一切事物的产生;“以识为因”,唯识所变、唯心所造的。万有包括中东石油、包括四大洋海水,都是唯心变的,你看佛法讲这个。
  年轻时碰到某所大学老一辈心理系系主任,在他家里吃饭,一起谈到这个问题。他说他研究心理学很久,相信佛学,也最欣赏佛学。“你们专修佛学,我很赞成,可是有一点我问你,是不是一切唯心?”“对啊!”我还记得在他家客厅的景象,他一边讲一边把桌上的东西拿走。“万法都是心造,你造个东西出来给我看,不能,有问题。科学嘛!要求证据,能,你给我造出来。”他是认真的,真心在研究这个问题,他不是唯物论者,绝对相信唯心,而且相信佛法最高。“你叫我求证,如何求证进去?”这是科学家的佛学研究。
  但是,学宗教的说科学家脑子笨,你不要轻易取笑。绝对的学佛的,你拿证据来。一切唯心,两腿一盘在这入定,坐它一天不动做得到?做不到不是一切唯心。是一切唯腿,不可以嘛!腿麻了坐不住。你说腿麻了还坐得住,心里不想坐,又如何?你说脑神经的关系,但是除了脑神经以外还有什么?这个问题很大,所以要注意。
 楼主| 发表于 2011-4-27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世唯心

   “正果相者,由种识故。”他说一切现象,譬如房间的现象,坐那么多人看着黑板,看得见的现象、作用,这是因,以识为因。正果呢?今天晚上大家凑拢来坐在这里的现象,是后面有个力量,因为我们要共同研究佛学,所以我自己不揣冒昧,脸也不红站在这里乱吹,诸位则坐在这里看这个家伙吹得究竟如何。为了一个研究佛法的因,想求得了解佛法、如何修证的目的,这个是因果的果,所以构成今天的相、现象。
  换言之,我们今天坐在这里共同研究《宗镜录》,由《宗镜录》的理懂了佛法,并懂得如何修证成佛、成圣,这是果。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是因,未来由此理达到成佛是果,所以说正果的相,由种识故。唯识有所谓种子识,以物质世间植物稻、麦、水果来比方心的作用,心识含藏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种子。近一点说,现在坐在这里想一想昨天的事,一定想得起来。把昨天当过去、当前生;明天准备怎么办事当然想得起来,把明天当未来、当来生;现在坐在这里当今生。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种子,脑子念头一动一切都出来了。一下想明天的事,一下想昨天的事,一下想现在的事,都是这个心识在起作用。
  昨天你在街上跟人打了一架的事已经过去了,可是今天越想越难过,昨天这个人讲了我一句话,现在想想不舒服。昨天的事过去了,它过去的种子还留在心里头。过去的种子生出现在的作用叫现行,起现行的作用。所以人的一生都是前生的业果,象我的长相是个瘦子,瘦得象竹杆一样,长不满三尺,重不满半斤的样子,是前生的业果;有些人长得又大又胖又壮,走不动,也是过去的种子带来现在的现行。现在的行为变成未来的种子。种什么因,得什么果,一切唯心,无主宰,谁都做不了你的主宰。
  阎王不能干涉你,上帝也无法干扰你,一切是自我,这个真我也就是釋迦牟尼佛生下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而说两句话:“天上天下,唯我独尊。”釋迦牟尼佛讲“唯我独尊”,不是讲他的“我”,他告诉我们大家,人世间就是你,唯心。这也同中国文化一样,讲天地人三才,上是天、下是地,人在中间顶天立地,唯我独尊,人的生命价值有这样高。佛生下来的两句话跟你讲完了,谁都做不了你的主。
  种子起现行,现行生种子,互为因果。因果是自心、自体所变,所以说“正果相者,由种识故。”
  “生诸分别法体之果及异熟等分位之果。”一切唯心,因果是由此心的转变,生出一切分别,这个分别指心理作用、现状,我们心理第六意识在分别。譬如听了一句话,对这句话懂或不懂、对或不对,起了分别心的作用。一切分别法体之果,由诸法的体,形而上的本体造成种种差别现象。
  “异熟”,是唯识学的专有名词。在学理上、人的本位上,一般把在座的诸位叫人类,我们人类是个种类,假使在座中有只猴子,它看我们是怪物,猴子是一类。广言之,人类也好,猴类也好,狗类也好,动植物等等都叫“众生”,众生这个观念是佛法翻译的名词,它出自《庄子》的“群生”,佛教几千年用惯了众生这个名词。“众生”是依中国文化习惯,方便的翻译;到了唐朝玄奘法师不满意,但是也没办法。后世翻成“异熟”,异熟就是众生,以中国文化言,众生固然翻译的不大忠实,可是在观念上很清楚,大家一看就懂,如果讲我们都是异熟,我才不干呢!我还让你别放到蒸笼里蒸熟?我宁可当“众生”,不当“异熟”。
  什么叫异熟?就是果报,一切万有、生命、人生的道理等等,是种子生现行,在种子识中,过去的因,出生现在的果,现在的行为构成未来的因。那么,种子识中,现在的因是未来的报。譬如大家今天晚上到三点才睡,包你明天上午头昏脑胀,就得那样的果,不要上帝跟你算帐,我都知道,如果今晚不来上课,八点就睡觉,包你半夜三、四点就醒来。种什么因,得什么果。一切果报是很明显的现象。
  果报之来,构成生命,前后清楚,但是我们现在自己的果报搞不清楚。我们这一生,同样是人,或同是女性、同是男性、同样的年龄,受同样的教育,出自同样的家庭,同一父母,一辈子的遭遇却统统不同,为什么?异熟,作用不同;怎样来的?果报来的。所以佛说:“欲知前世事”,我们要了解自己前生做了些什么事,“今生受者是”,从这一辈子遭遇的环境,就晓得自己做了些什么。同样的道理,“欲知来生事,今生做者是。”
 楼主| 发表于 2011-4-27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因有果 不要昧却

  前两天讲个笑话,大家看济公和尚传,宋朝有位太后信佛,夜里梦到杭州庙子有个大彻大悟的圣僧。太后形容梦中和尚的样子,要问她来生做什么,庙子当家不敢说,这个和尚一天到晚疯疯颠颠,衣服破烂不堪,怎么见皇太后?结果济颠和尚不晓得从哪里钻出来了,皇太后一看就知道是他,他在皇太后面前笑一笑,里面没穿裤子,翻个跟头就逃走了。这还得了!如果皇太后发了脾气,庙子里的和尚都没命。皇太后说:“我懂了,圣僧已经答复我了,就是来生要变男的,因为这生做了很多好事。”济颠用“现身说法”,翻个跟头就是来生翻个身。管他是小说、真事,小说写的很好玩,这说明因果现象。等于我们几个同学讨论,“你的前生是女的。”“以何为证据?”“你看看,一出来这样的扭两下,又进去了。”这是比方啦!讲笑话。因果的道理一切唯识、唯自己的变。
  但是因果不是你打我一拳,我踢你不腿,不一定,所以叫“异熟”,异世而熟、异地而熟。今天做了坏事,种了恶因,并不一定明天受果报,也许三十年后,也许来生受果报,这个为什么不能定?用电脑计算,它是因缘生法。戒律方面有个偈子:
          纵经千百劫,所做业不亡。
          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这个果报是异熟的果报,所以构成一切众生的现象是异熟果报。佛法不是讲唯物思想的空,我们所做的善业、恶业,永远不会掉,不会亡失。“纵经千百劫”,你今天讲了一句话,乃至对他瞪一眼,这么一个因,既便经过百千万亿劫,只要因缘凑合,果报还自受,因此叫“异熟”。戒律上经常提到这个偈子(不是戒本,戒条本子上看不到),这个来由是某人犯了罪,问佛为什么犯这种错误,佛才说出这首偈子。
  自受不是谁作你的主宰,无主宰非自然。“生诸分别法体之果及异熟等分位之果”,什么叫“异熟分位”?例如在座的,很明显有四种异熟分位:男人、女人、老的、少的,其实详细分还很多。譬如有人活二百岁才死,有人活二、三岁就死,有人变成中国人,有人变成外国人,这些都是业力上的异熟分位。
  这一节答案还没有完。这些都是答复第一个问题“缘生”的,因果是缘生;反过来说,因果既是缘生,缘生就性空嘛!性空怎么有因果呢?“大乘圆顿,识智俱亡”,大乘佛法讲空嘛!无所谓唯心唯识,离心意识了嘛!般若心无所谓知,既然是空的,怎么还有因缘生法,怎么还有因果呢?现在就从这个问题开始答复,我们把它分成两节,现在接下去看:
  所以上至诸佛,下及众生,皆因果所收。何得拨无,堕诸邪网?
  所以说一切唯心,无主宰非自然,上至一切佛,下到一切众生,站在因果的立场,可以说没有跳出这个因果。他之所以成佛,是他多生累劫种了成佛之因,这生得成佛之果;我们这生不能成佛,是因我们种了不能成佛之因,得未能成佛之果,不过我们现在开始种因,慢慢修这个果。
  所以说:“上至诸佛,下及众生,皆因果所收。何得拨无,堕诸邪网?”你怎么认为佛法讲空就是没有因果呢?“拨无”,拨开,丢开。如果认为佛法说空而把因果整个空了,是“堕诸邪网”。邪网用得好极了。被邪见网住了,解脱不了。偏见也可以说是偏见之网,把你控制住了,你告诉他这样、那样,他总是在网子里转,有时碰到那些人讨论佛法,头大了,只好向他投降,“都是你的对。”一句话说好了,因为他被网住了,我们不要再钻进去
 楼主| 发表于 2011-4-27 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道不尽的因果

  只为一切外道,不达缘生,唯执自然,拨无因果;二乘眇目,但证偏空,灭智灰身,远离因果。
  “一切外道”,所谓外道者,心外求法,与一切唯心原则违背的谓之外道。外道并不一定是骂人的话,不要搞错,它指的是一个内外界线的范围。外道认为万物的发生都是自然来的。学哲学的要问:“自然怎么来的?”种子来的。“那种子怎么来的?”“种子就是种子,是自然来的。”这是自然外道,只到自然这里为止。
  那么,相反的呢?种子是有个大神造的。在很多民族的创世传说中,不同名称的大神创造了人类,以基督文化来说,这个大神就叫上帝。那就要问上帝:“上帝怎么来的?上帝有没有妈妈?上帝妈妈怎么来的?上帝的外婆怎么来的?”问题很多,这就牵涉到哲学上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世上究竟先有男先有女的问题。据说西方极乐世界无男女相,一律都是莲花化生,不从妈妈肚子生,那又是一套理论。拿因果道理研究,问题重重无尽,佛法基础在这里,要注意!
  “不达缘生”,之理,不晓得一切法是因缘所生,他们只执着是自然的,没有什么因果。唯物主义思想和很多哲学思想都是如此,认为人死如灯灭。这是个大问题,凡是这一类思想都是“拨无因果”,认为不是因果来的。
  “二乘”,指小乘声闻、缘觉这些圣人,到了罗汉境界少了一只眼睛,一只眼睛看不见了,就是中国禅宗讲的“担板汉”,一个人背着一块板子走路,只看到一面,另一面被板子档住了。“但证偏空,灭智灰身,远离因果”,二乘圣人,认为只要证到空就完了。
  讲到这里,有一个问题很严重。现代佛教有一位大师,比虚云老和尚年轻一点,已经圆寂了,他的著作几乎都落在这境界里,可是很多人恭维得不得了。当年我们在云南碰面,云南昆明最的饭店叫商务饭店,饭店前站着卫士。这位和尚披着头发,象个女的,拄根拐杖,戴副眼镜,穿个西装皮鞋、和尚裤子,一切都很怪。这位大师来看我,却被士兵挡住,我在楼上看见,亲自把他接进来,谈这个问题。在他的见解中,认为一证了空、一进了涅槃就不来了。我说这个不得了,流到偏空外道之见,然后引经据典把他驳得一塌糊涂。可是现在我发现,他留下来的著作还是非常严重,甚至认为永嘉大师的证道歌也是伪造的。你看!文化思想的力量之大,后果堪忧。讲到因果,虽然他是我的朋友,我还是很替他耽心,千生万劫不晓得哪一天再碰到他,会变成什么?这个很严重,思想以文字写出流传,一偏差便耽误了众生的慧命。
  因此“二乘眇目”,证了空以后“灭智”,不求深入,不求大般若成就;“灰身”,不是灰心,譬如白骨观修成,念头一动,三昧真火一起,身体哗一下就化掉,不用耗费一点能源。所以大阿罗汉口吐三昧真火,鼻子一吸气,火光不起即化,这是功夫,可以做到的。“灭智灰身”后认为“远离因果”,可以不来。小乘经典上常有大阿罗汉的四句偈:“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皆办,不受后有”,这一生是最后一站,修行功夫到家了,清净梵行并非说善行,梵者代表清净,修清净的目的已达到,并不是讲道行已立!“所作皆办”,这一生所做的事,帐也还完了;“不受后有”,再也不来了。
  放心,这个话他自己瞎说,他不能不来,大阿罗汉、二乘圣人入定八万四千劫非动不可,就象睡觉一样?睡十夜还是会醒。醒来以后怎么办?一动念,因果又来了,动则得咎。所以说“二乘眇目,但证偏空”,落在偏空;“灭智灰身,远离因果”,也是错的。换句话说,二乘圣人的思想,“几乎”与唯物哲学的“拨无因果”思想相同。你看佛法做学问的偏差有这样严重,大家要特别注意。
  世间业系,无闻凡夫,五欲火烧,执著因果,尽成狂解,不体圆常,皆背法界缘起之门,悉昧般若无生之旨。
  第一层批判一切外道的观念,外道包括一切以外求法的宗教、哲学思想等。第二层包括声闻、缘觉圣人等等。第三层讲“世间业系,无闻凡夫”。凡夫二字在开始的中文意思就是平凡、一般,现在全成了专称。人生在世遭遇各有不同,世间业力系结束使你不得解脱,所以叫“世间业系,无闻凡夫”,智慧不够。“无闻”是智慧、智慧不闻而明,虽然读了点也听到了点,但“现许不闻”、“听而不听”。我经常答复他多“无闻”的人,他问问题,我答了,没有等我答复完,他的问题又来了,这是他没有听进去,“无闻”。
  “世间业系,无闻凡夫”,一天到晚被五欲火烧,在世间受煎熬,执著因果。有许多人太相信因果,有时我对朋友改变,他说:“没有办法,我的命啊!”认命也是执著因果。
  算命算什么?人家问我:“有没有算命这门学问?”我说:“有。”“那成佛算得到吗?”“算得到。”因为算命是算因果的定业,看你前生在什么规格中,那个规格是大致的,不是详细的。如果一点一滴都知道,那我请问最高明的算命的人,算我明天第一个念头想什么?如果他算得出来,你尽管皈依他,他已经是佛了。最高明的算命可以说出过去是什么,未来他一点办法都没有。算命算定业,可是并非完全不可转。有谓佛不可转定业,不然哦!在某一个时间,佛的方便可以转,不是不可以转。世间凡夫为什么转不了因果?我们的命为什么自己变不了?说我没办法,没有这回事。
  譬如今天有位六、七十岁朋友来看我,功夫做得非常好,一打坐半天一天的,气脉也通了。我问他:“怎么样?”“身上长了一个包子一样的东西,也不痛,一摸里头呼噜呼噜响。”我说,“去看病去!”他说:“死了都不看,医生一定说我长瘤!长癌了!然后通个管子,弄半天被他搞死了,我才不给他玩哩!”我说:“那去看中医啊!”他说:“中医一定弄熬水的药、解毒的药,吃了半天苦死了。”又接着说:“我来让老师看看怎么样?”我说:“没有怎么样。你不是修定做白骨观观得很好吗?”“对啊!”我说:“你不会观太阳照钴六十?”“嘿!我知道了!回去照钴六十,下次一定好。”我说:“你这么大年纪,为这个事那么耽心做什么?”这就是在五欲火烧当中执著因果。
  这是没有跳出三界外,还在五行中。算命讲金木水火土就是五欲色受想行识、色声香味触,眼睛要好的看、耳朵要好的听,环境要舒服、思想要自由,这些都是五欲。五欲火烧因此“执著因果,尽成狂解”,都是狂人。他不晓得在生命因果之中,无主宰非自然有个东西叫做道、叫做如来,叫做真如,也叫做圆常之体,也等于中国南北朝有位弥勒菩萨化身的傅大士的偈子:
         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
         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
  就是这个东西。这句话本来出自老子,这个“物”也不要解释错了,不是物质的物。很多中国哲学著作认为老子是绝对唯物的,真是冤枉了老子,我看了真替他们耽心。老子有很多地方提到物,象“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以及“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老子几千年前所讲的物,其意不是现在物质的物。这个“物”代表什么?你想想看,那个地方有个什么“东西”,“东西”是现代人讲法,你也懂,我也懂。不过,几百年后这句话变了,不用“东西”,后代考据现在的人所讲的“东西”是什么?东:东方;西:西方。那时,东方与西方,东西文化交流。考古学家有可能这样注解的一塌糊涂。
  孔子周游列国没有到过楚国,为什么?据说他到了湖北边境,在汉口渡江时,车子坏了过不去。孔子叫子路想办法借点工具修车,子路在汉水边看见有个女人在洗衣服,孔子的学生当然都有礼貌,“请问大嫂……”女人回头问:“干什么?”“我子路想向大嫂借样东西用用。”这女人说:“好!你等着。”也不问他要什么,回头拿了一把斧头、几根钉子、几根木头给子路。子路一看吓住了!她怎么知道?“请问大嫂我还没讲要什么,你怎么知道?”“东方甲乙木,西方庚辛金,一定要木头、斧头、钉子啊!”子路一听不敢想,“对了!”赶紧回来向夫子报告。孔子说:“楚国不要去了。楚国的女人都是哲学家,学问通,五行都明白,车子修好回去了。”所以孔子不敢到楚国。有时跟两湖的朋友讲笑话:“你们楚国厉害,连孔子都不敢来。”
  我们现代语言讲“什么东西”,几千年以后考证可能也会认为是五行。老子说的物不是物质,为什么几千年后硬说他是唯物思想,奇怪!那傅大士也是唯物思想?这个物等于我们现在所讲的“东西”,禅宗讲“这个”,“这个”就是“那个”,“那个”就是“这个”,讲不清楚只好用这个代号。“不体圆常”,常是这个,但莫执常。
  因为凡夫不知道缘起性空的道理,“皆背法界缘起之门”,不晓得这个功能,一切果报、三世因果、六道轮回,自己那个道体本性。法界是个名称,法界非物质非精神,超越物质、精神世界。缘起即《华严经》说的一句话:“一切皆是缘生”。同时,凡夫“悉昧”,完全忘记了,不知道般若大智慧心性的本体,本来“生而无生”之旨。
  这便牵涉到不昧因果、不落因果、不住因果的重要课题,禅宗最有名的公案:百丈禅师说法的公案,再向大家提一下:
  百丈禅师每天上堂,上堂即说法,现在讲上课。老和尚规定每天下午上课,这是佛的制度,佛在世时都在下午说法,大约现在的下午三、四点。《金刚经》说,佛化缘、吃饭、泥巴沾在脚上,回来洗脚,并不是步步莲花,如果步步莲花出去化缘,那个佛就不稀奇啦!他是普通人,脚也踩在泥巴上,回去还是洗钵、洗足、敷座而坐,自己把座位摆好,衣服一拉坐上去,《金刚经》描写的佛多平实啊!别的经步步莲花、顶上放光,一出来要把人吓死了!佛每天饭后打坐,大约二点多出定说法,后来成为佛教规矩,上堂说法多半在这个时候。
  百丈禅师每天上堂,一位白发、白眉、白胡子老人家在旁边听了好几年。百丈说法,在家、出家听的人很多,也没管他。有一天老和尚兴致来了,大概这位老人家最后走,百丈问:“你好像听了好几年,有什么心得?”老人家跪下来说:“师父啊!我不是人,我是狐狸精、狐仙。”据说动物修道要先变成人身,变人身要经过好几个转折,很可怜!他说:“五百世前我是个和尚,人家问我一句法: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否?(换句话说,跳得出因果否?)我当时答复说:大修行人不落因果。这句话错了,我也不晓得错在哪里,可是所得的果报就变狐仙、野狐精,(所以后世骂人“罢狐禅”,由此而来)解脱不了畜牲道的果报,求老和尚慈悲给我解脱。”百丈笑了,他说:“这样啊!你问我。”老人家问:“师父啊!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否?”百丈答:“不昧因果。”此即《宗镜录》所言:“上至诸佛,下及众生,皆因果所收。”可是不能困在因果里。但是受不受果报?受,大彻大悟乃至成佛也要受。
  佛经上讲佛有一天坐在地方说法,地上忽然长出一根刺刺到脚心(釋迦牟尼佛是印度人,光脚的,不象我们出家人穿袜子把脚包得好好的),他跳起来移开脚,刺跟着长,佛就用神通跳到空中,刺也跟着长到空中,一直刺到脚流血,没事了。佛的弟子就问怎么回事,佛说是果报,过去那一生做了某一件事,虽然现在成佛,果报转轻,但是应该流血还它,所以这次要流血。流血也同耶稣钉在十字架上流红血一样会痛,到了四禅定的人,血流出来是奶油色的不痛。佛也不昧因果。
  那么,这个老人家一问,百丈一答,哦!悟了,他要求百丈禅师第二天带领弟子、带着袈裟到后山洞找他的肉体,不要把他当畜牲看待,而要把他当老和尚死了那么烧化。百丈第二天带领全体弟子,果然在后山洞看到一只小牛般大的狐狸,也不管它五百世野狐身的果报,披上袈裟,还是把它当成老和尚烧化了。
  禅宗这个故事包含了多少意义,大家以中国文化、佛法的角度研究看看!所以我们知识分子要特别注意!迷惑后代种了这种因还了得?如果讲因果,害的是众生的慧命!精神文化的寿命被断,那不得了的!所以“一字之差,五百世野狐身”就是指这个公案。大家喜欢写文章、写书的小心啊!好多人说我写了很多书,我说:“著作等身,罪业等身”,不只这一生,只要你有身,罪业就跟着来,所以不能乱写,千万注意!
  “悉昧般若无生之旨”,不昧因果的昧字,一般凡夫都“昧”去了。我们讲昧良心是这个昧,一般白话错写成没有的没。黑影遮住了,“悉昧般若无生之旨”,就是这个道理,忘记了因果生而不生、空而不空、不空而空的道理,所以谈空不是那么简单。空而不空,不空而空,后来演变出答即不答,不答即答的笑话,不必讲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2-25 03:43 , Processed in 0.212903 second(s), 13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