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涤荡心灵的旅程 ——山东博山正觉寺纪行 妙彤 作为一位初入佛门的弟子,早就想去看看在师父呕心沥血的主持下,正在建设中的山东省博山正觉寺。 2007年4月19日,我们深圳的佛弟子一行6人从深圳来到山东,当飞机从云层中钻出,降落在灵杰的齐鲁大地——俗有“泉城”之称的济南,阳春三月清凉的风,吹起路边的行行垂柳,柳絮飞扬,好似回到久别的故乡。 我们又经过一个小时车程来到博山的一个偏僻的小村,车行驶到一段凹凸不平的坡路,司机告诉我们快到了,不一会儿,一座正在建设中的高十三层的佛塔首先映入眼帘,再走近一点,眼前的一幕与我想象中的景象又是这样的不同——道路两边是废弃了的低矮的民房及一些黑黑的矿渣,车子卷着尘土驰向山上的工地,里边施工声丁丁当当,挖土机在轰轰作响。展目一望,大约一百多亩的洼地被一座连绵起伏的山三面围绕,形成一片独特的圣境,这就是我们心中久违的——正觉寺,临时搭建的大门上挂着香港深圳两地弟子捐赠的本老亲手大书的寺名牌匾,还远没有建好的正觉寺就坐落在这块风水宝地,慈悲地护持着所有的信众,祈求国泰民安,同时不断的告诉人们建寺者弘法利生的故事。 我们的师父仁达法师回来了,他一身旧僧袍,风尘仆仆地从外面赶回,看到我们,师父非常高兴,坐在临时搭建的狭小简陋的办公室,我们和师父的心交融在一起,我不由自主的环视着这里的一切,就是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师父每天安排着建寺的所有的事情,为了节省费用,事无巨细都亲历亲为。 师父慈悲地看着我们,并特意给我们每人准备了一份礼物——山东特产周村烧饼,这一刻我深切感受到师父对每一位弟子的怜爱,像对待游子归来。在和师父的交谈中,师父勉励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不畏艰难,积极进取,并给我们讲了当初建寺的一段经历: 当时筹建观音殿时,师父的手中只有3000元的资金,而建殿需要一百多万,用这一点钱想将观音殿建起来是不可想象的,而建观音殿的事情已是迫在眉睫,不能拖延。开工时所需材料是赊来的,师父和一个老板讲好三个月后付款,可是不到三天,这位老板听了一些人讲了负面事情,就改变了主意,前来索要材料款。师父跟他说现在没有钱,他说什么也不信,并口口声声说听人讲师父有三百万,师父就对他说:“出家人不打诳语,我讲的话你不信,那我给你磕个头”,边说边跪到地上,给那位老板磕了一个头,这位老板呆呆的看着,什么也没有说,转身走了。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有主动找师父催款,而且建寺所需的材料全是他供应。师父讲到这里顿住了,眼泪在我们的眼眶中打转,这件事情再一次触动我的心,男儿膝下有黄金,是什么让师父心甘情愿的来经受这些不平与苦难,是什么让师父以六十多岁高龄独自支撑这分伟业,我的心再也不能平静…… 往后的两天,我们在寺庙及附近自由自在的游历,三月的天,山东还沉浸在阴湿中,师父因为长期处在恶劣的生活环境中,受了风寒,至今双腿都还是肿的,可是为了早一天建好寺,早一天利益众生,每天从早忙到晚,当人们都还在酣睡,师父就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这天一大早,师父戴着斗笠,穿着旧僧袍,拿着铁锹,在山上的荆棘丛中穿行,指挥着挖土机确定挖山的位置,这一身影永远刻在我的脑海中,震撼我的心灵。 听着早课的经咒唱诵声,还有钟声、鼓声、馨声、木鱼声、佛号声在大殿萦绕回荡,我的心异常平静,仿佛不在人间,这音声净化了尘世中烦躁不安的心 , 和谐了冲突的思想,填平了现实的高低。 在金漆的殿椽间,在佛菩萨的眉宇间,在师父的背影中, 在天地的尽头,我感悟到人生的真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