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真心英雄

金刚般若研习报告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7 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七八、不生法相
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
结归到‘不生法相’,不生法相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于一切法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只要起心动念,不是著在相一边,就是著在见一边。不是著在有这边,就是著在空那边。总而言之,处处著。著了就是凡夫、著了就不自在、著了就变现六道轮回,这是学佛不可以不知的。理明白了,事相也清楚了,无论修习任何法门,障碍没有了,就能一帆风顺。这段的意思,我们看到经文: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这是本经一开端,须菩提尊者就向释迦牟尼佛请教,一个发大菩提心的人,发大心当然就要发大愿,要修大行,证大果。佛在这里教我们的修法纲领,也就是修行一个最要的原则,就是‘无住’。金刚经彻始彻终,可以说就是讲一个无住。无住就是不分别不执著,法相(有)不能执著,非法相(空)也不能执著。空有二边都不可执著。什么时候不执著呢?真正会用功的人,真正根性利的人,发心就不执著,发心就无住,修行也无住。修行就是日常生活,日常生活当中不著相,心清净,样样都不执著。金刚经讲的这个原则,要彻底了解,真正能够运用在生活上,那叫修大行。什么叫大?穿衣是大行,吃饭是大行,释迦牟尼佛在本经一开端,表演的著衣持钵是大行。大在那里?大在两边不住,大在清净平等。清净平等没有界限,心量尽虚空□法界,怎么不叫大行?生活当中,点点滴滴都是大行。点点滴滴的善事,都能获得无量无边的福德。这是心量大,小善变成大福。如果心量小,念念都是自私自利的念头,修再大善事,得的是小福,所得的福,绝对不能超过所执著的圈圈,愈是执著,得福愈小。经上举的例子:大梵天王以大千世界七宝布施,这个福很大。如果心量很窄小,不能容忍,那么修这么大的善,所得的福,还是一点点,得福绝对不能超越心量的范围。佛教我们要离四相、空有两边不著、法相统统远离,是什么意思?是要我们心量扩大,心量达到虚空法界,那就是真心、就是本性,所以修的福报,无量无边。经文到这个地方,做成总结。真正发菩提心的人,想学菩萨道,于‘一切法’,一切法含世间法及出世间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是像前面所说的,也要像须菩提尊者深解义趣,然后清净心现前—‘不生法相’,那就是功德圆满了。

一七九、不生亦无
须菩提。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这段是正宗分最后一段经文,这是总结,要是没有这一段还不行,因为‘不生法相’,那还是一个法相。这一段说的是不生也没有,‘即非法相’—清净心中没有法相,体上没有。我们读金刚经读到此地,可以说智慧也开了不少,佛说法言语的涵义,多少也能体会一些。性相是一不是二,体上既然没有,所现的相,那里是真实的?所以相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与体就相应了。体没有,相也没有。于是在幻相里面,我们绝对不会生妄想执著,妄想执著不生,真如本性就现前了,华严经说:一切众生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妄想执著不生,那就证得了。所谓‘证得’就是真相现前,一真法界现前,这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本经的正宗分到此地已介绍完毕。

下面是属于流通分,佛法宗旨是要利益一切众生,如果不流通,众生就得不到利益。如果不流通,慈悲心就没有了。所以世尊无论讲什么经论,都劝大家流通,跟现代人不一样,现代人做了一点点东西,后头一定要‘版权所有·翻印必究。’我在讲演时,常常提到人家送书给我,我都先看版权页,假如是版权所有,翻印必究,就把书合起来不看,为什么?因为作者心量太小,他能说些什么。佛没有版权,欢迎流通,希望一切众生得利益,这个我们应该知道,我们一定要学习。

参、流通分
一八0、无量阿僧祇世界七宝布施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祇世界七宝。持用布施。
‘无量阿僧祇世界’这个数字太大了,比前面讲的恒河沙数恒河沙还要多。这是比喻,假如有人用这么多财宝布施,所得的福报当然很大,这是任何人都可理解的。

一八一、持诵演说·自行化他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
说实在的,我们要想修无量无边的福报,那有那么多财富去布施,不可能的事,但像我们这样的穷人,要想修大福报行不行?行,没问题。我们虽不能修财布施,却可以修法布施。而法布施福报之殊胜,又远远超过财布施。法布施在此经里多次的较量,关键在‘受持’二字,这是绝对不可疏忽的。‘受’是完全接受,也就是完全照做,才能得福。能受持全经,那更不可思议。即使不能受持全经,金刚经里面的四句偈,要是能够受持,福德都超过前面的比喻。那四句呢?经文当中任何四句都可以,并未指明那四句。‘持’是永恒的保持。‘为人演说’这一句很要紧,每一次较量都有这一句。由此可知,世尊对于利他非常重视,‘受持读诵’是自利,‘为人演说’是利他。如果只有自利,没有利他就不是菩萨。菩萨一定是自行化他,而且永远没有休息。大势至菩萨所说‘净念相继’,‘相继’就是没有间断。这个福德才超过前面的比喻。

结论
一八二、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为人演说金刚经而能得前面说的大福报,是以‘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为条件。‘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就是前面说的‘受持’。换句话说,假如没有确实受持而演说金刚经,所得的福德仍然有限。为什么有限?因为自己还有四相,还有我执,跟金刚经的福德不相类,经上的福德是四相破了,那个心量是虚空法界,所以有那么大的福。我们没做到,心量很小,纵然我们讲金刚经,或者一部大藏经倒过来讲,福报还是有限。因此‘不取于相,如如不动,’非常重要。也是全经经义精华的总结,意思很深很广。

法相非法相,世法佛法,都不能执著。换句话说,在一切境界当中,都能保持‘如如不动’,如如不动是真心,真心不动妄心动。真心离念,妄心起念。这就说的很清楚了,为人演说以什么条件说?真心现前。当然这不是我们境界,我们要懂得向这个境界靠近,虽然得不到真实得相似,相似是用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为人演说,诚诚恳恳的说,自然得佛力加持。这是我们应当要做的,也符合佛所讲的标准—‘不取于相’。假如我们弘法利生,弘法利生一定会得到大众的恭敬,得到大众的供养。恭敬供养现前,问题是你取不取相。要是‘不取于相’,就跟这个(境界)靠近了,一著相就完了。像谛闲老和尚的徒弟,还算不错,将来做个土地公(笑声)。假如不如谛老的徒弟,恐怕你三涂有分,那就坏了。学佛堕阿鼻地狱的很多,是因以佛法求名闻利养,裨贩如来。用别的方法欺骗众生,没有什么大罪。拿佛法欺骗众生,骗供养、骗财富,佛法的形象被你毁掉了,这个罪是破佛破法破僧,破坏三宝。但是自己做的人不知不觉,他还认为造了无量无边的功德,在兴隆佛法,道场庄严、信徒很多、香火鼎盛。那里晓得是造地狱罪业,这是很多人无法理解的。要不是明白人说破,我们看到确实会怀疑。注解:

演说者,若不达后半部之义,前半部便不得要领。受持者,若不知从后半部所说者入观,亦复不得要领也。
前半部离相,后半部离念。单单离相,念没有离,相离的不干不净。换句话说,你所演说的不圆满,修行上依旧还遇到很多障碍,这才知道离念的重要,离念一定要做到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一八三、观法缘生
何以故。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
这是把为什么不取于相,如如不动的真相说出来了。天亲菩萨在百法明门论里面,把一切法归纳为一百法,他是依据弥勒菩萨瑜伽师地论里面的六百六十法归纳而成的,作为大乘教科书的启蒙。这一百法里面又分为两大类,有为法与无为法。这在讲义节要第二四○页有个简单的表解:心法八(八识),心所有法五十一(心所有法即心理作用),色法十一(色法即物质),不相应行法二十四(不相应行法是从心、色变现出来的),总共有九十四类,这叫有为法。

‘一切有为法’,包括起心动念的心,心也是有为法。相是假的,起心动念那个心也是假的。本经跟我们讲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那个心就是讲八识,那是假的不是真的。相是假的,心也是假的,虽是假的,它有那么一回事情,它有个幻相,像怎一回事呢?如‘梦’。佛在此地举了六个比喻,六个比喻是以‘梦’为主。其余五个比喻,都是形容梦不是真的。梦如‘幻’,梦如‘泡’(水泡),梦如‘影’,幻、泡、影三个字,是形容梦之不实。‘露’和‘电’是比喻梦之短暂。我们在六道、在十法界,经上常讲时劫之长:三大阿僧祇劫,无量阿僧祇劫,无量劫来,说的再多也是露,也是电。为什么?比起永恒的真性,那它就太短暂了,佛教我们要作‘如是观’。有许多同修常常问我:怎样能让心清净?怎样能放下万缘?佛这首偈就是教我们怎样放下,教我们怎样得清净心。能把这首偈参透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之法,不外这四句。所以世出世间,一切诸法不是真的,何必去计较,何必那么认真呢!明白了,自然就能随缘,心才清净。我们修的是不取于相,如如不动。顺境随顺顺境,逆境随顺逆境。善缘随顺善缘,恶缘随顺恶缘。在天堂随顺天堂,在地狱随顺地狱。永远保持一个常住真心,这才是真正修菩萨道,真正在学菩萨行。

在一切法相当中,能够把它看成‘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你是在修最高的金刚般若法门。不是天天捧著金刚经念,那叫修金刚般若法门,不是这样的。诸位冷静想一想,你入这个境界,怎么不快乐不自在?善缘很自在,恶缘也很自在,平等心现前了,‘是法平等,无有高下。’跟前面这两句(‘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合起来很有味道。把这四句合起来,受持四句偈,不就这四句最好吗?常常放在心中—‘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你是修最高的金刚般若波罗蜜。从早到晚,一时一刻没有离开,在在处处都是受持金刚般若波罗蜜,那你得的福,就像经上世尊所说的无量无边,恒沙世界七宝布施,比不上你的福报大,你修的这才真正究竟圆满。

如何能够不取不著,这就是说要怎样得清净心?要怎样放下?‘应作如是观’。这段经文是把方法教给我们了,我们读到这个地方,对世尊不能不感激,真正是大慈大悲,把修行的关键、重要的纲领和盘托出。一切诸佛如来在因地里,就是修这个法门成就的。过去以为小乘跟大乘还有差别,读金刚经才知道小乘须陀洹,也是用的这个方法,一直到成佛也是用这个方法。只是每个人用的功夫浅深不同,才有菩萨阶级,正是本经所说的‘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都是修的无为法,不是有为法。有为法舍弃了,有为法是梦幻泡影,舍弃有为,就是无为。在无为法功夫浅深上分等级。功夫浅的—小乘。功夫深的—大乘。这些说法都是佛为众生方便而说,而在他们那些人(指佛菩萨)当中,根本没有这个念头。小乘须陀洹他没有说我证须陀洹果,释迦牟尼佛他成佛了,他也没觉得他成佛了,没这个念头,那叫真清净。如果释迦牟尼佛说: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了,我成佛了,那就四相具足,四相具足是凡夫,那里是佛菩萨?这才明了从小乘须陀洹到大乘无上佛果,于一切法,心里面都不染著。在世法佛法里,一切随缘,这样我们才真正体会到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的‘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他那个‘顺’一点都不勉强,自自然然,为什么?因为一切法如梦幻泡影。凡夫恒顺众生,有时候心不甘情不愿,是没有看透,不晓得事实真相。

轮回十法界是从那里来的?是从有为法来的,取相、分别、执著就有六道,就有轮回,就有十法界。能离相、离念六道十法界统统没有了,这时候的境界—入佛知见,入佛的境界。这段经文注解很长、内容很丰富,我们将全经做个总结,请看注解:

本经唯一主旨,在于无住,以破我也。观上说如梦之义,可知作如梦观,是贯彻到底的。即是由粗而细、由浅而深、从初学至究竟。一切行门,皆不外此观。观有即非有,不可著有也。观非有而有,不可著空也。
‘破我’是破我执。佛在大乘经里讲的很多,六道轮回从我执来的,所以只要有我执,就没有能力超越六道轮回,十法界从法执来的,破了法执,十法界就没有了。破我执六道就没有了。功夫必须先破我执,再破法执。

观空有一切如梦。果能于一切有为法,有即非有。何妨于一切无为法,非有而有。此之谓大作梦中佛事。学人初下手,便作圆顿妙观,不执实、不执虚、不执无。即是本经所说,无我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一空到底矣。涉有不住有,行空不住空,则如如不动矣。便是止观双运,定慧均等。寂而常照,照而常寂。
‘观空有一切如梦’:梦的相有,我们知道是假的,不是真的。观一切得失,都像梦中一样,得不必欢喜,失没有苦恼,要这样锻炼清净心,修学平等心,一切随缘。诸佛菩萨到世间来示现度化众生所谓‘梦中佛事,水月道场’,兴建的道场是水中的月影,全是梦幻泡影,不可执著。做不做呢?做。要作梦中佛事,要建水月道场。作不著作的相,建不著建的相。作而无作,无作而作,空有两边不著,这就是菩萨行。‘寂而常照,照而常寂’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我们初学佛的人,如果会用功,把这个道理、事实真相清清楚楚了了于胸中,在日常生活当中,能用这样观行的功夫,就与如来果地上寂照的境界相应。

一部金刚般若,‘无住’妙旨,全在‘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上。欲达到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全在‘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上。一切学人,当从此观,随顺而入。此观,正是金刚智慧。应如是受持,如是演说。永永流通此绍隆佛种之无上大法矣。
这个意思不只是说这部金刚经,诸位一定要晓得,把金刚经的原理原则‘随顺而入’,应用在佛法所有大小乘佛法上、各种宗派上,因为它是最高指导的原理原则。不限于禅宗,不限于般若部,它讲的是原理原则,概括了所有的一切法门。所以这个原则应用在于念佛上是理念,得理一心不乱,生西方实报庄严土。
 楼主| 发表于 2010-11-7 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八四、皆大欢喜
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在这部经上,我们必须要记住‘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众生与佛平等,无有高下。在家与出家平等,无有高下。前面我和大家讲过,而且诸位细心去观察,在家修行证果的人多,非常殊胜。出家人反而不如在家人,原因在那里呢?在家人有真诚恭敬心,出家人是贡高我慢心。出家人千万要记住,不要认为剃了头穿了圆领大袍就高人一等,有这种心,金刚经上讲你著了相,要特别警惕。人家怎么做是人家的事,我们明理,我们是一律平等看待,谦虚恭敬。在家人有修持有学问的,我们可以向他请教。这个例子,世尊在世时就表现给我们看,维摩是在家居士,是在家佛。释迦牟尼佛示现的是出家佛,平等平等。佛的弟子目□连、舍利弗见佛要顶礼三拜,右绕三匝。见维摩居士也是顶礼三拜、右绕三匝,这是我们在经上看到的。拿金刚经一对照: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他们做到了,我们今天迷了错了。

经的末后‘皆大欢喜’是心开意解,虽然发心修行,始终找不到修行的门路,始终找不到修行的纲领,在此地听到了明白了,怎么不欢喜。要紧的是‘信受奉行’,‘信’要信心不逆。‘受’要深解义趣。‘奉行’就是一再劝勉我们的受持,为人演说。今天时间也到了,我们引用注解第八段、第九段作为结论:

我辈今日说者、闻者、发起者、护持者,亦莫不‘皆大欢喜,信受奉行,’同具此愿。具此愿者,乃为真信受、真奉行、真欢喜。此正我辈上报四恩,下济三苦处也。
唯愿诸善知识,从实信而入净信。于有为而证无为。以此行愿,庄严佛土,化度有情。归心净土,老实念佛,即得往生,不退成佛。
我们这部经到此功德圆满,谢谢诸位。

精要十念法
谨提议以 净空法师宣说之简要必生十念法,为净宗学人今后之一般自修与共修之常规。兹说明于后:

自修者,即是日中九次之念十声佛号法。是晨起与睡前各一次,日中三餐各一次,午前开工及收工各一次,午后开工及收工各一次,共计九次。每次称念十声四字或六字弥陀名号,原有日常定课可照常行之。

共修者,凡讲经、开会、聚餐等无特定仪轨之集会,在共同行事之始,而行此十念法。亦即是约同大众合掌同声称念十声‘南无阿弥陀佛’,而后始进行讲经、开会、用餐等活动事宜。

按此自修与共修之十念法,有其特殊之法益。试举如下:

一、此法简单易行,用时少而收效宏,确实切要,可久可广。

二、为‘佛化家庭’之具体有效方法。例如:于家庭中三餐时行之,则举家之成员或信或不信皆蒙摄持不遗。且有佛化亲朋邻里,普及社会之大利益。

三、以简单易行,一日九次,从早到晚,佛气不断。一日生活之中,佛念相继,日复一日。久能如斯,则行人之气质心性将呈逐渐清净,信心与法乐生焉,福大莫能穷。

四、如能随顺亲和,称念十声佛号,便有袪除杂染,澄净心念,凝聚心神,专心务道,以及所办易成,所遇吉祥,蒙佛加佑,不可思议等等之功德。

五、自修与共修,相资相融,资粮集聚,个人之往生在握,而共同之菩提大业,亦共成焉。

六、此法可以二法名之。试姑名之。

一为‘净业加行十念法’,是对已有行修定课者言,因此法是在原有之课业上加行之故。

一为‘简要必生十念法’,是指适于目前以及今后净业学人中大部分无定课者言。因现今社会递变,匆忙无暇,局碍多难故。而此法易集资粮,信愿行之,平易圆具。而‘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之标准,亦甚符合无缺。

因每次念佛时间短,易摄心及不懈怠故。又以九次念佛之功行,均衡分布贯穿于全日,全日之身心,不得不佛。亦即全日生活念佛化,念佛生活化。

总而言之,此法简要而轻松,毫无滞难之苦,如此法大行,则净业学人幸甚!未来众生幸甚!诸佛欢喜。

南无阿弥陀佛

一九九四年诸佛欢喜日美国净宗学会四众同伦敬劝
发表于 2010-11-7 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11-7 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发表于 2010-11-17 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般若波罗蜜
发表于 2018-8-20 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金刚经
随喜赞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8 14:21 , Processed in 0.171300 second(s), 13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