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1-11-18 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至善佛缘 于 2011-11-18 20:45 编辑
苍 术(《本经》)
苍术为菊科植物茅苍术或北苍术的干燥根茎。均系野生。茅苍术主产于江苏、湖北、河南等地,北苍术主产于河北、山西、陕西等地。原植物生于山坡灌丛、林下及干燥草地。喜凉爽气候,耐寒、耐旱、忌积水,以半阴半阳、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最宜生长。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肝经。功效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临床用名有苍术、炒苍术、制苍术、焦苍术。
【本草汇言】
《神农本草经》:味苦,温。主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
《本草图经》:服食多单饵术,或合白茯苓,或合石菖蒲,并捣末,但日水服,晚再进,久久弥佳。
《药类法象》:主治与白术同。若除上湿发汗,功最大;若补中焦、除湿,力小如白术。
《药性赋》:气味主治与白术同。补中除湿力不及白,宽中发汗功过于白。
《汤液本草》:气温,味甘。
入足阳明、太阴经。
《象》云:主治同白术。若除上湿,发汗功最大;若补中焦,除湿力小,如白术也。
东垣云:入足阳明、太阴,能健胃安脾。
《本草》但言术,不分苍、白。其苍术别有雄壮之气,以其经泔浸、火炒,故能出汗,与白术止汗特异,用者不可以此代彼。
海藏云:苍、白有止发之异,其余主治,并见《图经》。
《本草衍义补遗》:《本草》不分苍、白,议论甚多,《四家本草》言之误矣。如古方平胃散,苍术为最要之药。《衍义》为气味辛烈,发汗尤速。又白术味亦微辛,苦而不烈,除湿之功为胜。又有汗则止,无汗则发,与黄芪同功,味亦有辛,能消虚痰。
苍术治上中下湿疾皆可用之。
《本草发挥》:洁古云:苍术气温,味甘。主治与白术同。若除上湿,发汗,功最大。若补中焦,除中湿,力少,加白术。腹中窄狭者须用之。若治胫足湿肿,加白术。又云:苍术体轻浮,气力雄壮,能去皮肤间腠理湿。
《本草纲目》:《夷坚志》载江西一士人,为女妖所染,其鬼将别曰:君为阴气所侵,必当暴泄,但多服平胃散为良,中有苍术能去邪也。许叔微《本高方》云:微患饮癖三十年。始因少年夜生写文,左向伏几,是以饮食多坠左边,中夜必饮酒数杯,又向左卧,壮时不觉,三、五年后,觉酒止从左下有声,胁痛食减嘈杂,饮酒半杯即止。十数日,必呕酸水数升。暑月止右边有汗,左边绝无。遍访名医及海上方,间或中病,止得月余复作。其补,如天雄,附子辈;利,如牵牛、甘遂、大戟、备尝之矣。自揣必有辟浊,如水之有窠臼,不盈窠不行,但清者可行,而浊者停滞,无路以决之,故积至五、七月必呕而去。脾土恶湿,而水则流湿,萸若燥脾以玄湿,崇土以填窠臼。乃恶屏诸药,只以苍术一斤,油麻半两,大枣五十枚,捣和丸梧子大,每日空腹温服五十丸,增至一、二百丸。服三月而疾除。自此常服,不呕不痛,胸膈宽利,饮啖如故,暑月汗亦周身,灯下能书细字,皆术之力也。初服时必觉微燥,以山栀子末,沸汤点服解之,久服亦自不燥也。
白术,甘而微苦,性温而和。赤术、甘而辛烈,性温而燥,阴中阳也,可升可降,入足太阴、阳明,手太阴、阳明,太阳之经。
治湿痰留饮,或挟瘀血成窠囊,及脾湿下流,浊沥带下,滑泻肠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