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至善佛缘

【中医药典籍类】历代本草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8 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药理研究】

1.  五加皮醇提物具有抗炎作用。

2.  五加皮注射液能明显降低巨噬细胞的吞噬指数。细柱五加的总皂甙能促进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并能提高血清抗体滴度。短柄五加皮可抑制佐剂关节炎及Ⅰ、Ⅱ、Ⅲ型变态反应性炎症。南五加皮还具有抗排异作用。

3.  南五加皮具有镇静、镇痛的作用。

4.  南五加皮总糖甙具有抗疲劳作用;南五加皮醇浸膏可延长常压缺氧小鼠的死亡时间;细柱五加皮、南五加皮总皂甙均有抗应激作用。

5.  南五加皮萜酸(50~100mg/kg)对消炎痛型、幽门结扎型、无水乙醇型大鼠胃溃疡模型均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南五加皮多糖部分具有抗肝损伤作用,对核糖核酸代谢有一定的影响。

6.  红毛五加皮具扩张血管、增加冠脉流量及降压的作用。藤五加皮具抗心律失常的作用。

7.  细柱五加皮有降血糖的作用;南五加皮具有抗肿瘤及止血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8 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乌  梢  蛇(《本草纲目》)

乌梢蛇为游蛇科动物乌梢蛇的干燥体。主产于华东、华南、西南和湖北、湖南、山西、河北等地。原动物生活于沿海平原、丘陵、山区或田野、林下,行动敏捷,以鱼、蛙、蜥蜴等为食。味甘,性平。归肝、脾经。功效祛风、通络、止痉。临床用名有乌梢蛇、酒乌蛇。

【本草汇言】

《药性论》:君,味甘,平,有小毒。能治热毒风,皮肌生疮,眉髭脱落,痒疥等。

《开宝本草》:无毒。主诸风瘙瘾疹,疥癣,皮肤不仁,顽痹诸风。用之,炙,入丸、散、浸酒、合膏皆有。

《汤液本草》:《本草》云:主诸风瘙瘾疹,疥癣,皮肤不仁,顽痹诸风。用之炙,入丸散,浸酒,合膏。背有三棱,色黑如漆,性善,不噬物。江东有黑梢蛇,能缠物至死,亦是其类。

《本草纲目》:黑花蛇与白花蛇同,而性善无毒。

其膏以绵裹豆许塞耳,治耳聋神效。

其胆治大风疠疾,木舌胀塞。

《本草蒙筌》:气味甘平,治诸风皮肤不仁,散瘾疹身体瘙痒。

《药性解》:乌梢蛇,味甘,性平,有小毒,入脾、肺二经。主诸风皮肤不仁,散瘾疹身体瘙痒,热毒风淫、眉髭脱落。塞耳治聋。须辨真者佳。

按:乌梢蛇之用,专主去风,以理皮肉之症。肺主皮毛,脾主肌肉,故两入之。

《本草备要》:宣,去风湿。

功用同白花蛇,而性善无毒。性善不噬物,眼光至死不枯,以尾细能穿百钱者佳。重七钱至一两者为上,十两至一镒者中,大者力减。

《本经逢原》:蛇性主风,而黑色属水,故治诸风顽痹,皮肤不仁,风瘙瘾疹,疥癣热毒,眉须脱落,瘑痒等疮。但白花蛇主肺脏之风,为白癜风之专药;乌蛇主肾脏之风,为紫云风之专药。两者主治悬殊,而乌蛇则性善无毒耳。

《得配本草》:得酒良。

甘,平。有小毒。入手太阴经。治皮肤不仁,疗风淫热毒,功用与白花蛇同。但白花蛇主肺风,为白癜风之要药,乌梢蛇主肾风,为紫云风之专药。

配麝香、荆芥,治小儿撮口。

《本草分经》:甘、咸,温,性窜。内走脏腑,外彻皮肤,透骨搜风,截惊定搐,治风湿痈痪疥癞。无毒而力浅,大者力更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8 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药理研究】

1.  乌梢蛇提取物具有镇痛作用。

2.  乌梢蛇水煎液或醇沉液及以乌梢蛇为主药的复方蛇制剂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3.  由于乌梢蛇血清中含有能抗尖吻腹蛇毒的因子,故其具有一定的抗毒作用。

4.  乌梢蛇具一定的镇静、抗惊厥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8 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雷  公  藤(《纲目拾遗》)

雷公藤为卫茅科植物雷公藤的根,主产于福、浙江、安徽、河南等地。原植物生于背阴多湿的山坡、山谷、溪边灌木丛中。喜较为阴凉的山坡,以偏酸性、肥沃、土层深厚的砂质土或黄壤土最宜生长。味苦、辛,性凉,大毒。归肝、肾经。功效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消肿止痛、解毒杀虫。

【本草汇言】

《本草纲目拾遗》:《物理小识》:可治瘰疬,亦可截疟。

治臌胀、水肿、痞积、黄白疸、疟疾久不愈鱼口便毒、疬窜跌打。

一切毒蛇伤:《万病回春》云:凡被蛇伤用板扛归不拘多少,此草四五月生,至九月见霜即罕有,叶尖青如犁头尖样,藤有小刺,子圆如珠,生青熟黑,味酸,用叶捣汁酒调,随量服之,渣罨伤处,立愈。

水肿胀:《救生苦海》:平地木三钱,雷公藤五钱,车前草四钱,天青地白叶草三钱,路路通五个,打碎煎服,重者十服愈。

坐板疮:《秋泉家秘》:乌贼骨五钱,雷公藤三钱,共为细末,擦之,干则以菜油调敷。

治翻胃噎膈、疟疾、吐血便血、喉痹、食积心疼、虚饱腹胀、阴囊肿大、跌打闪胸、发背疔疮乳痈、产后遍身浮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8 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现代药理研究】

1.  雷公藤红素可抑制T淋巴细胞增生,抑制细胞免疫作用;同时,雷公藤碱C对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  雷公藤总苷、总生物碱具有抗炎作用。雷公藤内酯也有抗肿瘤作用,亦能抑制RNA的生成。

3.  雷公藤总苷可致睾丸和附睾重量减轻、精子数量减少且完全失活。雷公藤总碱除有可逆性抗生育作用外,对睾丸生精细胞的抑制作用最明显,且毒性小。雷公藤多苷对雌鼠生殖系统的影响比对雄鼠轻得多。

4.  实验证明,雷公藤可降低肾病鼠尿总蛋白的排除量。雷公藤多苷能显著降低大鼠异体相的肾组织学改变,但不能影响电子致癌物肾小球基底膜沉积。

5.  雷公藤红素对多种细菌有一定抑制作用。雷公藤生物碱能杀虫,对间日疟裂殖体期有效。雷公藤还具有中等抗凝、改善循环及降低外周血流阻力等作用。

6.  雷公藤素甲与素乙对P388白血病菌株和KB细胞均有抑制作用。其浓度同时可抑制糖原生成,降低肌糖原与肝糖原的储量及耗氧量,但增加血乳含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8 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丝  瓜  络(《本草再新》)

丝瓜络为葫芦科植物丝瓜的果络(成熟果实的维管束)。我国各地均有栽培。味甘,性平。归肺、胃、肝经。功效祛风通络、解毒化痰。临床用名丝瓜络。

【本草汇言】

《本草纲目》:丝瓜老者,筋络贯串,房隔联属,故能通人脉络脏腑,而去风解毒,消肿化痰,祛痛杀虫,及治消血病也。

甘平无毒。煮食,除热利肠。老者烧存性服,去风化痰,凉血解毒,杀虫,通经络。行血脉,下乳汁,治大小便下血,痔漏崩中,黄积,疝痛卵肿,血气作痛,痈肿疮疽,齿匿,痘疹胎毒。
其藤治脑漏齿匿,杀虫解毒。

《本草备要》:泻热凉血,宣通。

甘平。苏颂曰冷。凉血解毒,除风化痰,通经络,行血脉,老者筋络贯穿,象人经络,故可借其气以引之。消浮肿,稀痘疮。出不快者,烧存性,入朱砂蜜水调服。治肠风崩漏,疝痔痈疽。滑肠下乳。

《本草求真》:[批]解风寒湿热蛊毒留滞经络。

丝瓜专入经络,兼入肠、胃。性属寒,味甘体滑。其瓜经络贯串,房膈连属。凡人风痰湿热,蛊毒血积,留滞经络,发为痈疽疮疡,崩漏肠风,水肿等症者,服之立能有效。以其通经达络,无处不至。小儿痘出不快,用此近蒂三寸,连皮烧灰存性为末,沙糖水调服。并可以敷脚肿。鼻渊时流浊水,用此瓜藤近根三寸,烧灰存性为末,酒服方寸匙亦效。小儿预防出痘,于立冬后,用小丝瓜煅,入朱砂服之,亦应。皆以借其寒滑通达之性耳。但过服亦能滑肠作泄。故书有言,此属菜中不足,食之当视脏气以为可否也。

《本草分经》:甘,冷。凉血解毒,除风化痰,通经络,行血脉,消浮肿,发痘疮,滑肠。下乳用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8 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药理研究】

1.  丝瓜络水煎剂有镇痛和抗炎的作用。

2.  丝瓜络水煎剂有镇静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8 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海  桐  皮(《海药本草》)

海桐皮为豆科植物刺桐的干燥树皮。主产于广西、云南、福建、湖北等地。味苦、辛,性平。归肝经。功效祛风湿、通经络。临床用名海桐皮。

【本草汇言】

《海药本草》:味苦,温,无毒。主腰脚不遂,顽痹,腿膝疼痛,霍乱,赤白泻痢,血痢,疥癣。

《日华子本草》:温,治血脉麻痹疼痛,及赤目,煎洗。

《本草图经》:古方多用浸酒,治风蹶。南唐筠州刺史王绍颜《续传信方》云:顷年予在姑孰,得腰膝痛不可忍,医以肾脏风毒攻刺诸药莫疗。因览刘禹锡《传信方》备有此验。修服一剂,便减五分。其方用海桐皮二两,牛膝、川芎、羌活、地骨皮、五加皮各一两,甘草五钱,薏苡仁二两,生地十两,并净洗,焙干、锉,以绵裹,入无灰酒二斗浸之,冬二七,夏一七。空心饮一盏,早、午、晚各一次,能令醺醺。此方不得添减。

《本草纲目》:海桐皮能行经络,达病所。又入血分,及去风杀虫。

苦平无毒。去风杀虫。煎汤,洗赤目。

《本草经疏》:海桐皮禀木中之阴气以生,《本经》味苦气平无毒。然详其用,味应带辛。气薄味厚,阴中阳也。入足太阴、阳明经。二经虚则外邪易入,为霍乱中恶,辛以散之。湿热内侵为疳匿,久痢,苦以泄之。又脾胃主肌肉,湿热浸淫则生虫而为疥癣,苦能杀虫,平即微寒,湿热去而疥癣除矣。其主漱齿洗目者,亦取其苦寒杀虫,辛平散风热之意耳,李珣以之治腰脚不遂,血脉顽痹,腿膝疼痛之证,其为辛苦之剂无疑矣。

简误:腰痛,非风湿者不宜用。

《本草蒙筌》:味苦、气平。无毒。主霍乱赤白久痢,除疳 疥癣牙虫。渍酒治风蹶殊功,渍水洗赤眼神效。

《本草备要》:宣,祛风湿。

苦温,《经疏》云:应兼辛。入血分。祛风去湿杀虫,能行经络达病所。治风蹶顽痹。腰膝疼痛

《传信方》:海桐、薏苡各二两,川芎、羌活、地骨皮、五加皮各二两,甘草五钱,生地七两,酒二斗浸。此方不得增减,早、中、晚饮,常令醺醺。疳蛪疥癣,目赤煎洗。牙虫。煎服或含嗽。

《本经逢原》:海桐皮能行经络达病所,治风湿腰脚不遂,血脉顽痹,腿膝疼痛,赤白泻痢,及去风杀虫。虫牙风痛,煎汤漱之。疳蚀疥癣,磨汁涂之。目赤肤翳,浸水洗之。此药专去风湿,随证入药服之,无风湿者勿用。

《本草求真》:海桐皮专入肝。辛苦而温,能入肝经血分,祛风除湿及行经络直达病所。是以腰膝脚痛能疗,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则偻俯,筋将惫矣。脚气不肿者为干脚气,肿者为湿脚气。赤白泻痢能止;虫牙风痛,煎汤漱之能愈;疳蚀疥疮,磨汁涂之能消;目赤肤翳,浸水洗之能退。一皆风祛湿散之力。用者须审病自外至则可,若风自内成,未可妄用,须随症酌治可耳。

《得配本草》:苦,平。入血分,行经络,达病所,去风湿,杀诸虫。

得蛇床子,擦癣虫。

血少火炽者禁用。

《本草分经》:苦,平。入血分,祛风去湿,杀虫,能行经络达病所,治牙虫癣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8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药理研究】

1.  海桐皮具有镇痛、镇静作用。

2.  海桐皮水浸剂(1:3)对多种致病癣菌及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3.  海桐皮煎剂能显著拮抗Ach所致收缩肠管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8 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祛湿

未命名.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7-16 17:44 , Processed in 0.304113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