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张颖

[原创] 请大家都来说说初学佛者要从何处入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21 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初学佛,一般都是先念《地藏经》和地藏菩萨圣号,消业增幅最快。随后就是读诵《金刚经》,1080遍,开般若智慧。然后当然是到布施论坛来系统学习回家人老师的文章,讲经录音等。

评分

参与人数 2人气 +2 收起 理由
心如jing + 1 随喜赞叹
一家人 + 1 真好!感恩师兄布施!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5-21 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上师兄们说的真精彩啊!随喜赞叹!俺可开了眼界!

末学看到这些文章,建议初学佛的同修也可以看看。
http://www.dzzc.com/

初学的师兄可以参考参考这个看看

发表于 2010-5-21 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教徒的人生态度-----济群法师


目录:
一、积极乎?消极乎?
  一、消极、积极的产生和表现
  二、消极与积极是相对的
  三、佛教徒是消极的吗?
  四、正确理解佛教徒的人生态度

二、悲观乎?乐观乎
  一、悲观、乐观究竟是什么?
  二、悲观、乐观的产生和表现
  三、佛教是悲观的吗?
  四、中观的人生态度

三、禁欲乎?纵欲乎?
  一、什么是欲?
  二、欲望的表现形式
  三、对欲望不同的看法及态度
  四、佛教对欲的看法
  五、佛教对欲望的态度

四、重生乎?重死乎?
  一、人生的两件大事
  二、一般人重生
  三、一般宗教重死
  四、有人认为佛教徒只重视死
  五、正确理解佛教


五、自利乎?利他乎?
  一、什么是利益?
  二、义与利的关系
  三、佛教徒讲求利益吗?
  四、学佛仅仅是自利吗?
  五、自利与利他

电子书下载地址:http://www.fjdh.com/Soft/HTML/Soft_20090428075847.html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1 收起 理由
张颖 + 1 随喜师兄布施!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5-21 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从树立正知正见开始。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1 收起 理由
张颖 + 1 随喜师兄布施!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5-21 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有赞叹就会有诋毁,有加分就会有减分。有高就会有底,有上就会有下。
有分别就会执着就会着相,不能离相就不能成佛。
究竟赞叹了什么?究竟加分了什么?
若以色见我,用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得见如来。
如何见如来,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赞叹这个人怎么样还是赞叹什么?人的一切都是变化无常的,没有什么可赞叹的。
发表于 2010-5-21 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述
首先讲“信”:信是相信释迦世尊四智圆明,要相信:世尊讲的法一定是真实的。要信十方虚空,有无量无数的佛世界、佛净土。

信---不但是学佛的基础,也是一切善行的根本。人们必须相信行善之后,在未来世将可得福报,或可升天才会行善。如果缺乏信的基础,人们便很难自动去行善了,念佛也是一样要有净信做为基础。

  信可分为“迷信”、“仰信”、“解信”、“证信”。一般人为求人天福报,末去探究菩萨与一般神明之区别;一见到寺庙,不管那儿供的是神、是菩萨或是佛,见了就拜,这就是“迷信”。之后偶而接触到正信佛教,听闻些佛法,了解佛菩萨大慈大悲护佑众生之心愿外,深一层里更蕴藏有东西,渐渐概略性的了解了佛法,由内心激起一股崇仰之念谓之“仰信”。有了仰信就会自动去亲近佛法,进而由读诵一些经典和听闻佛法,而认识佛教的根本教理。譬如因缘果报、真如佛性。也知道念佛法门不只是持名念佛,尚有观想、观像、系念思维、无相、体究、实相等念佛方法。并确信这种法门能帮助众生到达解脱的境界,这就是“解信”。进入解信阶段后,就会老实的一步一步修行上来,有一天到达果地无相念佛境界,知道什么是自性弥陀,并且亲证和感觉到祂的存在,接著又看到了佛性,此时称之为“证信”。

  佛法的修行过程,如果没有“信”的支持,一般人不可能舍弃世间的享乐,不可能使用许多时间,声嘶力竭称念佛号,或忍受盘腿的痛苦在那儿与妄心挣扎---打坐参禅。华严经上说十信是成佛的开始,就是在具足了信---十信圆满入了初住位后,从此就可开始按部就班的修上来,直到成佛。所以说“信是百行之宗”。各种法门之内容、方法和深浅,或许稍有差异,然这八万四千修行法门缺少了信,修行都不可能有所成就的。
五根里,以信根为第一根,五力亦以信力为第一力,《华严经》云:“信为道源功德母、信能长养诸善根、信能超出众魔路、信能得入三摩地、信能成就佛菩提”,由此可体会从学佛开始一直到最后成佛为止,莫不是信的力量支持著我们继续勇猛精进。
所以信、愿、行三资粮中,信是最重要的部份,是愿与行的基础。

[ 本帖最后由 行忍 于 2010-5-21 14:47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1 收起 理由
张颖 + 1 随喜师兄布施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5-21 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经读千遍,其义自现

回家人老师问答:什么是真正的一门深入



  问:请问什么是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我也想修行念佛禅,但看到修念佛禅要读金刚经,抄僧伽吒经,还有仁王经,楞严经等那么多经典。学这么多,是不是就不是一门深入了啊?

  答:

  首先要“了知山河大地、三身四智皆是自性化现,皆自作相,故不思议;一念觉处阿弥陀佛。”这样才能算是一门深入。一门深入并不是只读一部大经,一部大经还有上万字呢,每个字从某种意义上讲,都是一个法门。因此,不修般若,非修佛乘。

  如果刚开始修行,做不到“一念觉处阿弥陀佛”,自己业力很重,就需要抄7遍僧伽吒经,先灭五逆重罪,给自己增加福报,严持戒律,以保证此生能往生。

  如果不能彻底了知甚深般若,做不到“了知山河大地、三身四智皆是自性化现,皆自作相,故不思议”,自己无明很重,就需要先去诵1080遍金刚经,同时需要去学习仁王经和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如果修行中,有外邪、魔障骚扰,没办法破魔的话,就应该学习楞严经,持诵楞严咒,并且广布施。

  以上这些等等,都是为了做到“一念觉处阿弥陀佛”,去修一行三昧,速证阿耨三藐三菩提。

  真正的一门深入是心性上的,并不是事相上的。三界外没有另一个世界,一切皆是三界的相,皆是自性化现。不理解此句话,不知真正的一门深入。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1 收起 理由
张颖 + 1 随喜师兄布施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5-21 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我是看了上千个因果故事,才深信因果的
信为道源功德母、信能长养诸善根
所以信、愿、行三资粮中,信是最重要的部份,是愿与行的基础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1 收起 理由
张颖 +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5-21 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版主的菩萨发心!好久没来啦,看见版主仍然全身心利益佛子,深感敬畏!
       呵呵,从何处下手?因缘具足处既是。六祖只一句“应无所住而升其心”就入;但有的人连做人的道理还听不懂,何处都入不了。
      呵呵,说说本人的因缘吧,本是一个地狱众生(前38年,内心一直处在灰暗、恐惧、贪婪执取中,内心从来没有过阳光),不知道是哪个有缘众生把我从地狱捞起,听到了佛法,终见到阳光,此阳光又惠泽身边有缘(黑暗和阳光同时可以传染)。但用回师的话说,仍是老众生,还经常在地狱和人间扑腾,一天就好几个来回。
      和许多同修一样,走入修行之路是病魔的引导(所以应该感谢修行路上的各种魔)。现在想来其实真的没什么大不了的病,但是因为“我执”太重,整天沉浸在自我编织的病痛的大网中(实际是心病远大于身病)。在寻找各种治疗方法的时候,闯入修行之门。但毕竟迷失太久,“我见”太重,于佛法中甚深法理根本无法深信。还好一路走来,得遇多个大善知识的指导,把我从幼儿园、小学、中学,一直带到大学(呵呵,自认为听闻的级别到了大学水平,但修行之路应该讲在听闻大学毕业后,才刚刚真正地迈步)。
         最初听台湾郑石岩老师的佛法讲座,郑老师是心理学的教授,所以对于象我这样的现代知识分子来讲比较容易接受,就此入门。呵呵,所以说“自我”瓶子满满的,就是佛陀他老人家讲法,照样一点不受。也许讲法不究竟,但对于一个幼儿园的同学来说,足矣!
     顺便向版主汇报:金刚经仍在读。
     问候回师!
     现在终于听明白回师说的:“我都不知道我是谁?”同时也明白了回师离开论坛,是我或者我们自己的问题:福报愿力都不足,与回师,与佛陀无关!

评分

参与人数 2人气 +2 收起 理由
张颖 + 1 感恩师兄布施!随喜赞叹!
何以故 + 1 赞叹赞叹!感恩师兄布施!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5-21 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补充一下。就学佛“闻、思、修”次第来说,听闻佛法当然是入门。对现代人而言,也许听闻南怀瑾老师的讲法更容易接受,毕竟是现代人公认的国学泰斗。至于回师的讲法,我猜真正能听懂的少之又少啊(呵呵,有我慢心登堂做主)!

评分

参与人数 2人气 +2 收起 理由
张颖 + 1 随喜师兄布施
小心点儿 +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1 09:31 , Processed in 0.371430 second(s), 15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