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三】
涅槃降魔咒
阿磨隸 毗磨隸 涅磨隸 瞢伽隸 醯磨羅 若竭裨 三曼那跋提 娑婆他娑檀尼 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 阿拙啼 毗羅祇 菴羅賴坻 婆嵐彌 婆嵐 磨莎隸富泥 富那摩奴賴绨
【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第二十二之五】
佛说,菩萨受持此经,能圆满成就第七种功德。闻修此经微妙,得大涅槃智慧的近因缘。当下近因缘法有四种;一是亲近善友;二是专心听法;三是系念思维;四是如法修行。若凡夫能听善知识教,至心信受,发心向佛,持戒修行,必能得见佛性,去除烦恼,证得常乐我净。
亲近善友为亲近善知识;专心听法为不疑惑善知识所教佛法;系念思维为至心信行;如法修行为按佛法次第持戒修行。
菩萨亲近善友;诸佛、菩萨、辟支佛、罗汉是众生的善知识,能教众生远离十恶,修行十善;自不杀生,教人不杀;自行正见,教人正见;自修菩提,教人修行菩提;自修行信戒、布施、多闻、智慧,也能教人信戒、布施、多闻、智慧;能这样修行的人是真善知识。
菩萨专心听法;知善知识有善法,所行作不为自乐而为众生安乐;说话不讲别人的短处,只说善事;让周围人心渐远恶法,增长善法。能亲近善知识的人,本来没有戒定慧和解脱知见,而能得之;戒定慧和解脱知见不圆满的人,得到增广。因为,亲近善知识,能让人明白佛法经藏的深义,知自己如何行持。所以,听善知识教的人,是真正听法,也是听到真正的法,等于受持大乘经典和听受此经。听受此经虽知人人有佛性,如何修持见佛性,还要靠善知识引导。
菩萨系念思维;勤修禅定,在定中入空三昧、无作三昧、无相三昧。能入空三昧的人,不见人天众生能够真实常住;能入无作三昧的人,必无有愿求;能入无相三昧的人,心无色、声、香、味、触、生、住、灭、男、女十相。
菩萨如法修行;在世间勤修六度万行,得出世间常乐我净。
佛接着说,第一善知识是诸佛、菩萨。经常用三种方法教化众生,一是毕竟软语;二是毕竟呵责;三是软语呵责。能如此教化众生的人,是真善知识。
软语都爱听,呵责就不好接受。其不知善知识能呵责几句是天大的好事,既了业又能明心智。凡夫若起一念嗔恨心,立即就与善知识断缘,因此失去往生净土的功德;诸位要慎之又慎。
佛接着说,诸佛与菩萨为大医王,真善知识。能观察因缘,能观察根基,能观察修行次第,能观察业报,能认证生往何趣;如知病、知药,什么病服什么药。地热水风之病人,服用酥油,热病服用蜂蜜,水病服用姜汤等。知病根,明药性,用药准,剂量适中。诸佛与菩萨观众生有三种重病;贪欲、嗔恚、愚痴。
贪欲重的人要修白骨观,嗔恚重的人要修慈悲观,愚痴重的人要修十二因缘观。
佛接着说,诸佛、菩萨为大船师,真善知识。能用法船渡众生离生死苦,到达极乐彼岸。诸佛、菩萨是众生修行与证得圆满善法的根本;若有见到的人,至心听教奉行,得断一切烦恼;若有听受妙法的人,依法修行,一定能成就菩提;若有人能亲近到佛、菩萨,至心听教奉行,得灭除一切重罪,还得十善法。以此亲近善友因缘,能让有缘众生得近于大般涅槃,而成就佛道。
若无修证,真善知识在眼前,也不能识;因心目不开,只见树叶,不见森林。
佛接着说,菩萨以听法因缘,得近于大般涅槃,而成就佛道。一切众生有缘亲自听到诸佛、菩萨说法的缘故,等于具有信根,又信根坚固,欢喜地去奉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老老实实修行,便可得一果罗汉,乃至出离世间。菩萨为诸众生说法,明确告知修行方法,指明修行路径;如何圆满善法,远离恶法;如明镜照人,面像无不明了,善恶美丑自分;又如众生想到善处,求取佛法珍宝,而不知路怎么走,送给一张地图;再如用铁环降伏狂暴醉象,用听佛法的加持力,让众生不起贪嗔痴等造恶之心等,这都是听法功德。
这里,凡夫很难理解,我看这人也没什么特殊,能有果位吗?实话实说,特殊的地方没有在表面上,而在心里功德上;表现在行做上、在修持上、在弘法上。有果位的人,表面上恰好傻里傻气,言辞平常;却能于此五浊恶世中,隐世修行。
佛接着说,如有弟子亲自听佛说法,专心听受十二部经,并依法修行,都能得证果位;证一果罗汉的人,远离对生老病死的心里畏惧,而果位增长。亲闻佛说法并依法修行的人,有证得开法眼的功德。具足如此听法因缘的人,才得近于大般涅槃,而成就佛道;如舍利弗,有一次病很重,用四人抬到道场听佛说法,闻法功德力的缘因,病苦转为安稳。
而世界上值佛住世又亲闻佛说法的人很少,时至今日能听到菩萨行人讲佛法的也不多;在数量不多的人中,还有暂时听法,其心不牢,几天就心猿意马了;只有善根深重之人,才能专心听受,如闻而行。
佛接着说,菩萨以思维因缘,得近于大般涅槃,而成就佛道。凡夫思维从生老病死开始,观察世间一切无常、无乐、无我、无净,处在颠倒之中。一果罗汉对生老病死也心生苦恼。由于思维,觉知善法,相信佛法僧三宝实有而真常,进而启修戒定慧等,自然成就善道,断除烦恼,增长智慧至功德圆满。
诸位听闻佛法后,要好好想一想,把所听佛法与世间现象联系起来,就容易明白,心里就觉得轻松;再加上禅观的修证,心便得解脱。古有“大疑大悟”的说法,就是这个道理。有人说,佛教是迷信、是愚昧,实际上佛是让众生明白人生真相、世间真相、宇宙真相,是信而不迷,行而有觉;在世间行戒定慧,得定中三昧,无始劫来大梦方醒,是智觉而不愚。愚夫愚妇修行也可成就,谁修谁得,谁行谁证。
在这里专为在家人讲几句话,有的人见出家人中,有的不静坐禅行,有的不住寺庙住俗家,有的破戒饮酒、食荤、入淫室,有的不为佛事而专为钱事等,就不信佛了,将佛像、经书送走,静坐禅行就更谈不上啦!还说什么,“出家人都那个样子,在家人还能怎么样。”这样的人,一是著假相,人云亦云;二是其心不坚,为别人而修行;三是不明真相,自觉自愿地当了魔子魔民的眷属;四是善根不足,没有善缘;五是业习尚重,家贼召外鬼自劫家财。诸位要学会思维,增长智慧,有择法眼,走自己选择的路,直奔心中目标,至生死彼岸。
佛接着说,菩萨以如法修行因缘,得近于大般涅槃,而成就佛道。菩萨如法修行,证得出世间的神通智慧,于三界一切法则没有障碍,自由往来,为见一切法空。菩萨又观三界一切法则,都按照各自的发展规律变化着,来此化身示现之身体,也不会有真正永恒的常乐我净。故菩萨行人宁舍身命也不犯禁戒,精勤修行。
有一位天主教徒问我,天主的天堂是永恒,天堂里的人是永生;你们佛教的极乐世界是永恒和永生吗?我说,天堂是宇宙的天体星球,生活在那里的人也是有形体的,对吗?她说,是这样。我说,佛教认为天体星球是由物质组合而成,按照客观规律也会有生有灭,地球如此,天堂也会如此。在没有终始的无限时间里,天堂所在星球也会坏掉,散入虚空,再重新组合新生,再成为新的星球和天堂;那里的天人还是永生吗?只是相对地球而言,那里的人享乐天福的时间会比地球长千万倍而已。她又说,那你们佛教的极乐世界不也是由物质组合而成的星球世界吗!我说,佛教认为凡一切有形有相的物体都是这样,极乐世界也不例外。她又说,那你们佛教为什么还要教人往生极乐世界呢?我说,极乐世界只是佛继续教化、善化众生(菩萨)的场所,待菩萨功德圆满成佛后,就不依物质世界而住,无形无相又真实存在于虚空法界之中,住于宇宙更美妙的时空里,常乐我净;也是人人具有的真如法性。她又说,看来佛教确实博大精深、奥妙无穷,不是世人有点文化知识就能明白的。
佛接着说,世人如法修行有两种;一是真实;二是不实。虽如法修行而不实之人,是不能实际知见自具佛性,不能实际知见宇宙之中存在的佛法僧三宝真相。如法修行而真实证悟之人,明心见性,知涅槃实相。
一、菩萨入涅槃实相是;一尽,即烦恼尽;二善性,即慈悲;三实,即不是虚幻;四真,即确实妙有存在;五常,即如虚空无法坏掉;六乐,即有觉知的妙乐;七我,即性我;八净,即清净无染。
二、声闻、缘觉如法修行之人,依三界无漏功德而入涅槃的实相是;一解脱,即世间烦恼已尽;二善合性,即自利功德;三不实,即没有彻底解脱;四不真,即有相;五有乐,即天乐;六清净,即三界业清净。
三、如法修行未证果位之人,依禅定力而入涅槃的实相是;一解脱,即暂时离生死烦恼;二善性,即有天福;三不实,即没有摆脱无常力;四不真,即时间有限;五无常,即在变化之中;六无乐,即无妙乐,只有欲乐;七无我,即不见佛性真我;八无净,即业不清净。
佛接着说,菩萨入涅槃,不等于见佛性和见法僧实相。十地菩萨见佛性如夜观人,尚不能详见其貌。只能说菩萨知于佛性;一知常,二知净,三知实,四知善,五知当见,六知真,七知可证。
怎么理解菩萨知佛性或知如来相呢?因为佛性是菩萨用智慧觉察之相,如山头白云,远可观而近不可持,为度众生慈悲善现相;如太阳照虚空,可有无量道金光。所以,菩萨知佛无相而常乐我净,是真实的烦恼解脱者;为度众生又可示现可知可见的无量身相。
怎么理解菩萨知于法相呢?菩萨知一切法是众生业力召感而生,不同的众生因业力不同而召感世界不同。各世界的法则;即客观规律和外部环境及自身形态的不同。世间诸法既可利益众生,又可毁灭众生;既可以利益善人,又可以利益恶人;如人离不开水,而水又能将人淹死等;大地生长鲜花,又有毒草,鲜花美丽可观而又有人因花粉而过敏;毒草能置人于死地而又能入药为人治病等。佛法在世间,信解行证可成就圣道;破重戒,谤佛法僧,造五逆罪要受到地狱重罚;不信不解不行之人,自然于六道轮回。佛慈悲善法不惩罚人,而三界法则不饶人。
怎么理解菩萨知于僧相呢?菩萨知法界不同而僧相有别;此世界的出家人为世间凡夫僧;一至四果罗汉和辟支佛为三界真僧;菩萨为十方法界真僧;佛为佛法僧一合相僧。
佛接着说,菩萨修行证道得微妙智慧,怎么不能见佛性和见法僧实相呢?因为菩萨虽具五眼,但慧眼功德不圆满,知见报身佛相和无量化身佛相,不见遍虚空法界的法性身佛相。众生之性虽是佛性,但被无明覆蔽,召感之身是轮回之物,报身没有功德证悟;既实有受报又等于虚无,不能独立于色相之外而存在,至中阴身时,也是有色相之身。
对中阴身,凡夫肉眼不能得见,有证悟得开天眼的人,一见便知。
佛接着说,涅槃是常乐我净,虽乐而不是受乐,只具足觉乐与妙乐。总的说乐分两种;一是寂灭乐,即报身佛的觉乐与妙乐;二是觉知乐,即化身佛示现的实相之体有受乐、妙乐、觉知乐。具足受乐、妙乐、觉知乐于一法性的为菩提乐。
这时,高贵德王菩萨向佛请法说,若烦恼断处即可入般涅槃,那佛在菩提树下证道时烦恼已断;魔王说,世尊般涅槃的时候到了,佛怎么不入般涅槃呢?又有,诸菩萨于无量劫已断烦恼,而不能称为般涅槃,怎么唯佛独称为般涅槃呢?还有,若断烦恼不是般涅槃,佛怎么说此身即是般涅槃呢?再有,佛怎么告知魔王三个月后当入般涅槃呢?再有,佛如入般涅槃,怎么预定日期呢?
佛说,诸佛、菩萨于无量劫早已远离妄语,所说真实无虚。当时在菩提树下,魔王请佛入般涅槃是魔王真实不知什么是般涅槃。魔王认为,佛默然无语,不化度众生,就是入般涅槃。为此,佛今日不说佛法僧无差别之法,只说佛常住与清净二者没有区别之法;不说佛与佛性般涅槃无差别之法,只说佛法僧真常和永恒不变之法;不说般涅槃有无差别相之法,只说佛法僧真常实有不变之法。是什么因缘于三个月前对魔王说,佛要入般涅槃呢?因为,有的声闻弟子发生争论,当时有恶比丘多犯禁戒,受不净物,贪求利养,自称是几果罗汉,诋毁侮辱其他僧众,不尊重教义和戒律等;还在佛面前公开说,我们所言所行佛都知道,也没有制止这样做呀!这样的恶人,不遵佛教导。所以,才告知魔王,三个月后要入般涅槃。这样的恶比丘阻止诸声闻弟子前来见佛,阻止听闻佛法。说佛要入般涅槃了,只有诸菩萨才能见到佛,听闻佛法。而不说,佛是示现般涅槃,而实不入于般涅槃,佛法僧常住等。要知这些邪见恶人等,不是佛弟子,而是魔王同党。佛要在此双树间入般涅槃,而佛实没有入般涅槃;只是佛化身示现的肉身佛入般涅槃,而佛法性真身不入般涅槃,还要常住世间。而有些声闻弟子不明佛法;如见太阳西落而太阳实无西落一样。因为众生无智,心生颠倒,声闻弟子的智慧眼被烦恼遮蔽,不见佛般涅槃实相,对佛示现般涅槃生灭度想。所以,才告知魔王,三个月后要入般涅槃。因为,佛知迦叶菩萨于三个月后善根成熟,来佛所为众生请法;还有,五百力士三个月后能发菩提心;纯陀等五百人三个月后善根成熟;还有一部分外道人三个月后能断外道邪见之根等。所以,才告知魔王,三个月后要入般涅槃。在过去佛于尼连河边对魔王说,还没有多闻弟子的缘因,虽断烦恼,而不能入般涅槃。开始为五比丘说,又为五十人、五百人等说佛妙法等。这时,佛告知魔王,断烦恼是涅槃,不是般涅槃;只有见佛性后断烦恼的人才能入般涅槃。
涅槃为不来不去,不起烦恼,智慧于法无碍等。佛身心智慧遍满虚空法界,常住而无有变化,这才是般涅槃实相。
佛接着说,菩萨受持此经能圆满成就第八种功德。菩萨受持此经,修般涅槃,要断除五事,远离五事,成就六事,修行五事,守护一事,亲近四事,信顺一实,心善解脱。
断除五事为;色受想行识。五蕴能让众生生死相续,不离重业,分散善念,三世受其控制,是众生烦恼诸恶根本,要方便断除。
远离五事为;一是身见;二是边见;三是邪见;四是戒取;五是见取。身见生贪著,边见生差别,邪见生罪恶,戒取生烦恼,见取生轮回。
成就六事为;一是念佛;二是念法;三是念僧;四是念天;五是念施;六是念戒。念佛、法、僧感佛恩而修道,念天是感天恩而精勤,念施是感众生恩而怜悯,念戒是善护清净行。
修行五事为;一是知定;二是寂定;三是身心受乐;四是无乐定;五是首楞严定。定能知空,寂定有悟,身心受乐为法喜充满,无乐定为不执著定乐,首楞严定为三昧智慧观。
守护一事为;常勤守护菩提心。
亲近四事为;大慈、大悲、大喜、大舍。
信顺一实为,唯一佛乘。
心善解脱为;善行智慧,解脱烦恼。
这时,高贵德王菩萨向佛请法说,所说的心解脱,本来心也没有什么束缚,爱想什么都行,还说什么善解脱呢?另外,性本是佛性无贪,那贪心又是怎么来的呢?
佛说,所说心本无所束缚,又有所束缚。无所束缚是个体独立,思维无限,这是众生的思维心。又有所束缚是业习因缘和合而有身体,体内诸根有需求的内动力,外有所需求的诸色相物质音声等;这时的心被内力和外力所束缚。性本无贪,而身随外缘红尘诸事,心也随习惯力而定;这样心被业习染污为贪。因贪而生因,因受报而为果;有多因受一果报,也有一因受多果报,因不定果也不定。
由此,世间有人说,天下无恶人,只有恶行;天下无善人,只有善行;善恶只在一念之间。恶人可转为善人,是心转善;善人可转为恶人,是行转恶;善恶转化只在于心。诸佛、菩萨善非善,只是慈悲。
佛接着说,心解脱因缘有二个;一是随于生死;二是随般涅槃。随于生死,为身有五欲之需求,心为五欲需求而想,去追求满足,为身心俱贪著。有身心贪著因缘的业习,永远在六道中生死轮回,自被魔力控制而不知不觉。随般涅槃,为身虽有五欲需求,但心闻佛法而不执著五欲之乐,先断贪念;再启修断身贪欲。这样为先断因,再断缘,最后因缘共断,达到身心都不贪著。声闻、缘觉持戒修行,由身清净到心清净再到业习清净,为心随涅槃。菩萨是一切清净后,慈悲众生,让有缘众生也得清净为随般涅槃。
世间有的人认为狗猫很好,不劳而获;有的人认为鱼鸟很好,自由往来;可见众生的身心贪著恶习有多重,做人还贪著于动物的欲乐呢!
佛接着说,外道之人,若离邪见,放下我见,以平常心、平等心、求法心,听一听佛教经典;有智慧的人,再受三皈,依法修行,证悟后再发菩提心,也可得清净,随般涅槃。在家之人,有家庭、有事业、有生活等,俗务缠身。但能闻法启修,修行与事业两不误,身淡五欲之乐去其缘,心断五欲之乐去其因,也可身心清净而业习清净,得心解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