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开门

[大德开示] 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2-21 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飞沙澳菩萨渡河显圣

  据说过去飞沙澳是一条小溪流,无船不能得渡,因此一班善男信女们要去梵音洞里进香,必定要从此摆渡而过,可是那位摆渡的船家,以为奇货可居,无论什么人从此经过,一定要若干钱方可渡过去,不然只有望洞兴叹,不能过去。有很多的远方而来挂单的穷和尚,他们从遥远的地方来看观世音菩萨,为了一溪水之阻,无钱不能过去,每每徘徊而不忍去。这个狠心的船家是一点也没有慈悲心的,没有钱不肯渡他们,从此就有很多的虔诚佛子,默祷大士慈悲,显圣除去此一障碍,使一般人都能见到菩萨圣像。有一天,忽然来了一个穷和尚要摆渡过去,那个船家是惯例,先给钱后渡河,无钱不摆渡,因此互相争吵起来,穷和尚说:「你这个人真可恶,在此来摆渡,应该看人有没有钱,无钱的穷人应该慈悲做好事;有钱的香客,你才可以向他们讨钱。像我们这些穷和尚那里有钱给你,不给你的钱,就去不了梵音洞,见不到菩萨圣像,你这个人真是地狱种子,罪过不小。」船家说:「除非你不去,你要去就得坐我的船,坐我的船就得要把钱,没有钱就不渡你过去。」那个和尚说:「我不坐你的船,你看我能不能过去?你看:那边不是来了一只船吗?」哄得那船夫回头一看,和尚随手抓起一把沙子往溪中一洒,剎时就长成了一个飞沙澳,使那只渡船也被飞沙盖下去了,从此以后,也用不着渡船摆渡了。再看这个穷和尚已不知去向,这时大家才知道是菩萨显圣的,从此以后,这个专敲竹杠的坏船家,也就没有竹杠可敲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2-21 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顶山沙弥祖师辟丛林

  据说佛顶山的开山祖,是一个小沙弥,这是一个很有趣的传奇故事。后山有四大房头之一的悦岭庵,全山以此庵子孙为最多,一直到现在,人数与规模还是不小。有一天悦岭庵的小沙弥,无事想穷究山巅,那时佛顶山还是一片荆棘蔓草,更是无人问津的一座大高荒山,这个小沙弥好象探险家似的,手攀葛藤,脚踏乱石,目的是要到最高山顶上去看看,有志竟成,不多时竟被他在荒山顶上发现了新大陆,见有平地一块,古石碑一方,上面刻有「慧济禅林」四个大字,因此他就若有所悟似的沉思良久。他想这个山上过去已经有人在此建筑过寺院,不然那里有平地和这块方石碑呢?前人既能在此建庙住众,我也一定想办法在此地建个丛林,以供来山静修的僧伽,使他们在这高山上可以静心用功修持,继而可以了生脱死,这样我的心愿才满。小沙弥打定了主意,心中特别高兴,下山回去与他师父商量到佛顶山开辟丛林的事,他的师父见他如此稚气,说话也不自量力,明知是不可能的事,因此就生气的回答他的徒弟说:「你说可以兴建丛林,你自己去建筑好了,这么高的山,你简直说话不自量力!」小沙弥见他的师父看不起他,就肯定的发誓说:「师父!我一定设法到山顶上兴建丛林,方满我心头之愿。」他的师父见他大言不惭,因此更生气的说:「你如果能够在佛顶山上建起丛林,我做师父的去替你烧三年大火,煮饭供养你们三年。」小沙弥见师父如此瞧不起他,料定了我一定没办法兴丛林,而我则非要完成我的志愿不可,今天就下山过海去,往各地募化,不达目的誓不回。从此这个小沙弥,离开了清净庄严红尘飞不到的佛国圣地,离开了与他朝夕相见的暮鼓晨钟之处,拜别了剃度出家的教经学赞的师父与师兄们,虔诚的跪在观音大士圣像前默祷着道:「菩萨!弟子此次下山化缘,为了要兴建丛林,供养十方僧宝,用功办道,惟愿菩萨大慈大悲,冥中加护,随愿所成。」祝罢拜了三拜,就下山去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2-21 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沙弥立大愿三年募化

  小沙弥辞别了山明水秀的普陀名山,投入了茫茫的人海,过着那栉风沐雨栖风宿露的艰苦生活,早晨往街道闹市上磕头募化,晚上回到山野古庙里栖身,为了要实现他心中的愿力,所以他就是肝脑涂地也不出一声怨言,因此他每天跑到大街小巷里,不论有人无人都打着木鱼子,沿门募化,受尽了人们的冷眼、奚落和讥笑,出家人过惯了深山里清净生活,忽然跑到熙来攘往的尘寰中,已经是过不习惯,看不顺眼了,加之还要沿街磕头跪拜,又遭受不信佛教者的辱骂、讥笑。这种内心里的痛苦,不是笔墨所能形容啊!

  小沙弥赤足露顶的如此跪拜了三年,在这三年之中,不知到过多少城市,走过多少高低不平的山路,历经千山万水,万水千山,过着人生最艰苦的日子,挨过了三年漫长的岁月,头也磕肿了,脚底的皮也跑烂了。真是够得上说一句:「尝尽了人世的辛酸」,然而佛菩萨和施主们好象有意与他开玩笑似的,或者以为他太年轻,三年之中从没有一个人发心布施过一文半钞,小沙弥等同做了三年穷叫化子,讨了三年饭一样。三年的光阴是过去了,在山上与师父负气下山化缘,三年来一无所有,不幸被师父一言料定,今天我还有什么面目回去见「江东父老」呢!想起来不禁仰天号哭起来!
 楼主| 发表于 2010-2-21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投木鱼水边苦修

  人到伤心处,难免泪两行,小沙弥奔波劳碌,茹苦含辛了三年,在此三年之中,吃了人所未吃的苦,走了人所不能走的路,结果还不能引起善信的同情,发心出资为他修建丛林,他就自叹自己业障深重,恐怕永远没有办法完成心愿。小沙弥这时痛苦已极,再也提不起勇气来募化下去,他走到一个小河旁边,望着河中的流水,自言自语的默祷说:「菩萨!弟子自恨业障深厚,福薄德浅,苦化了三年,仍然未见有什么信士檀越,乐助巨款,兴建丛林,安单养众,弟子也不知什么地方有善信护法,乐助功德,唯有仰仗菩萨冥中加庇。我今将手中木鱼子,放于水中,随着木鱼子流奔的方向走去,如果菩萨有灵,木鱼停在那个地方,弟子就在那个地方住下化缘。」说罢就把手中的木鱼放进水中,随着水势流去,木鱼流到那里,他就跟着跑到那里,流了几天,到了一个地方,奇怪得很,忽然这个木鱼子不随着水流了。停止在水中不动,小沙弥看见木鱼停止不流,一定附近有什么大护法,因此他就把木鱼子从水中捞出来,就坐在水边林下,手敲木鱼,口诵圣号,同时自己心中发誓,如果在此再不能感应大心居士前来护法,我也从此不吃饭,饿死河边,了此业报身。主意打定了以后,他就专心一意的坐在那里念菩萨的圣号。
 楼主| 发表于 2010-2-21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现感应念咒治病

  小沙弥如此一连苦了三天三夜,三天之中,没有吃一粒米,没有喝半杯水,还是无人前来问津,因为这个地方附近没有人家居住,所以他一连敲了三天的木鱼,连小孩子都没有一个跑来看他一看。小沙弥到这时候认为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疑无路」的时候,所以万念俱灰。可是往往没有办法当中,忽然又会「柳暗花明又一村」。却说离此约有一里多路,有一个大富贵人家的太夫人,生病数年,卧床不起,医药罔效,无法治疗,她因此度日如年,总希望有人把她的病治痊愈,无论化多少钱,她都愿意拿出来。有一天睡在床上听到远远地有人敲木鱼子的声音,她听到了这个声音,心中就感到无上的安慰和愉快,好象忘记她的病苦一样,所以她特别的认为稀有,认为这个打木鱼的人,一定就是无上医王。因此叫了两个佣人,去寻这个敲木鱼的人,一定要把他请来为我医病,我的病这个人一定会医得好的。两个仆人跑了很久,才在水边看见一个小沙弥坐在那里,面朝着流水,手中敲着木鱼子,一字一木鱼的在那里闭目念经。两个仆人跑向前问道:「小师父!你会看病吗?我家太夫人生病多年,没有一个大夫能看得好,我家老太太叫我来请你去替他看病。」小沙弥说:「我是出家人,不是医生,从来没有学过医道,我那里会看病呢?你家老太太有病,应该去请医师呀,跑到我这里来干什么呢?」仆人又问道:「你这位小师父坐在这水边,敲木鱼子做什么的?」「我在这里化缘建丛林!」小沙弥想建丛林的心已成了一片,所以他对什么人也是这样讲。「这里又没有人家,你向什么人化缘呢?难道你向水中海龙王化缘吗?你不要发呆,我家老太太听到你敲木鱼子的声音,她心中非常舒服,一定要请你到我家中坐坐,如果你能把我家老太太的病医好了,那你化缘要多少有多少。」小沙弥听说有人出钱,同时也有几天没有吃饭,虽然自己不会看病,或者菩萨怜我之诚,有了感应也说不定,因此就随着两个仆人来到这位生病的老夫人家中坐下,仆人进去禀告以后出来说:「老夫人有请!」小沙弥就随着仆人走进太夫人的病室,说也奇怪,老太太一看见他,病就减轻了不少,再问小师父会不会看病,他说我没有学过医科,不会看病,老太太又问他会念什么经?他说:「我出家没有几年,也不会念什么经!」「那末你会什么呢?」「我会念大悲咒,其它什么也不大会。」老太太说:「我听到你的木鱼子声音,我心中特别好过,就请你念大悲咒吧!」因此小沙弥就一字一木鱼的诚诚恳恳的念了几遍大悲神咒。真是佛法无边,老太太的疾病忽然好了,一点痛苦也没有了,如同好人一样的,连她自己也不相信她的病会好得这样快,这一喜真是乐也无穷,认为这个小沙弥就是活菩萨应化,特为前来救她病苦的。
 楼主| 发表于 2010-2-21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报佛恩太夫人独资建寺

  老太太病愈之后,精神特别好,把小沙弥当为活菩萨看待供养,吃过午饭后,老夫人就开始问道:「小师父!你是从什么地方来此的?为什么要在那个小河边敲木鱼子呢?」小沙弥说:「我这次是从南海普陀山下来的,目的是下山化缘,想在普陀山最高的地方建筑一个大的丛林,供养十方朝山的僧宝,可以安单办道,那知年轻福浅,苦化了三年,没有一个人发心出钱,所以我最后请菩萨指示我应走的方向,我把木鱼投入水中,听其所之,流奔到那里停止不流,我就在那里住下来化缘。后来到了此地,木鱼子就不肯随水流去,所以我就在此地化缘,一直到今天也还没有一个人肯出钱布施。」小沙弥说到这里,一阵伤心,不觉掉下泪来了!

  老太太一听他是南海普陀山下来的,又是经过菩萨指引才到我这里来,这位小师父虽然年轻,可是为了此事吃尽千辛万苦,我的病又是他念经治好的,这明明是菩萨指引他来替我看病,救我脱苦的,我应当知恩报德,尽我的力量,到普陀山建寺,以报佛恩,因此对小沙弥说:「小师父!请你不要为此操心,我现在病已经好了,我可以尽我所有的力量,来帮助你完成你的心愿,你也不要再向外化缘了,一切皆由我来负责,你回到佛顶山搭一个茅篷,你就在那里每天念佛看经好了,不日我会派人到佛顶山看地方,替你建筑丛林。」小沙弥听到有人负责,替他建寺,这一下子可把他乐坏了,默念两声「南无观世音菩萨!」真是菩萨不负苦心人。他依了老太太的话,回到山上搭起一间草茅篷,住下来每天敲木鱼子念佛。

  自从小沙弥回山后,老太太写了一封烧角急信给他在朝为官的儿子,大意是:「为娘疾病转重,朝不保夕,望儿见信速返,早来三日还相见,迟了不得见亲娘。」因为他的儿子在朝做了很大的官儿,并且还是一位孝子,得到他妈妈这封快信,火速连夜赶回来看他妈妈的病,那知赶到家中看见他妈妈好好的在家里,一点病也没有,心中不免怀疑起来,经过他妈妈把最近菩萨显圣,有一小师父来念经救活他的命的事说了一遍,他的儿子这才明了,老太太又说:「为娘为了此病,已经在病中许下大愿,发愿到普陀山独资建寺,现在你到普陀山去一趟,领土木工程师先到普陀山最高的山顶上察看一下地方,择一平地,然后回来依据地势把房子在山下做好,再用船运到山下海边,搬运上去,就可以上梁盖瓦。」她的儿子是一个孝子,妈妈的话那敢不听!横竖家中有钱,来满她妈妈的心愿,赶快带领土木匠人,到普陀山会同小沙弥察看山地,择日开工
 楼主| 发表于 2010-2-21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乘愿再来有志竟成

  因为山高路远的关系,加之工人众多,那时山顶上连喝水都没有,工作的人不能在上面工作,所以老夫人的远见不错,在家中一切雕刻的木料,以及应用的砖瓦石头等,皆在山底下做好,用大船运至普陀后山,然后再到山上把地基打好,就可以上梁盖瓦;如果一切木料从前山道头上岸,花费的时间工程太大,同时这段山路也特别难行,因此决定从后山海边上山。那一天真是菩萨感应,适有福建的渔船几百只停在后山海边,顺便就请了几百只渔船上的渔民,一齐帮忙,人从海边站立,一个人靠一个人,一直站至山顶上。就用如此传递的方法,把船上的木料砖瓦接上去的。因此直到现在,凡是福建的渔船到佛顶上吃饭不要钱,以此为谢。

  当开筑地基的时候,忽然从地下掘出一个老人的木偶像来,就同这个沙弥祖师面貌一模一样,因此大家才知道这位小沙弥是那位老人乘愿再来,兴建丛林,完成他老人家的宿愿,经过数年时间,吃了很大的苦,结果有志竟成,达到目的。笔者初到佛顶山祖堂里看见当中供着两个一样面孔的祖师像,最初我以为是兄弟两个同在一处出家的,后来看普陀山志才知道一个是从地下掘出来的,一个就是现在的开山的沙弥祖师。

  因为他是沙弥出身,所以佛顶上一直到现在,沙弥可以挂单,按佛家的规矩没有受过三坛大戒,没有戒牒,丛林里是不挂单的,因此沙弥到前后寺挂不到单,就到佛顶山去挂单。不过沙弥始终是沙弥,没有研究过经典,也不大懂得佛法,有的地方立的规矩不合佛理,例如每天早晚课完毕要拜四十八拜的愿,那些菩萨名号之中,还拜什么玉皇天尊菩萨,因此,一直到今天,仍然如此的拜着,该寺的住持还是依着老祖家风,不知道把它纠正过来,堂堂的菩萨比丘,拜起玉皇上帝来(天宫),你看笑话不笑话?他是沙弥,我们不是沙弥,为什么堂堂比丘一定要跟着沙弥学呢?这真是一个天大的笑话!笔者住在佛顶山的时候,朝晚拜愿,他们拜天宫,我拜佛号。今后笔者希望身为佛顶山住持的大德,赶快把这一条改正过来,以免贻笑大方!
 楼主| 发表于 2010-2-21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佛顶山水瓢观音现真身

  佛顶山还有一件事,值得提一提的,那就是「水瓢观音」。观音大士是随类化身,只要我们对佛菩萨具足了坚定的信心,最后的结果是功不唐捐;菩萨是千处祈求千处应,随众生应现色身,有感则通的,不信且看佛顶上的水瓢观音的故事。

  三十八年重阳节,普陀山驻的最高机关是浙东行署,那一天有很多的长官上了佛顶山,作重九登高之游。笔者那时陪同行署主任俞济民将军,军务处长袁建勋先生等同游佛顶山,该寺住持庆规和尚,设斋招待,饭后有人提议要看水瓢观音,在平时是用电筒或灯火照进去看,可以隐隐约约的看见,一个铜水瓢连柄供在桌上,还用最好的木料做成一个小佛龛子,是宝塔式的,上面刻有一卷金字的普门品,水瓢是从上面放进去的,普通人是不能拿下来看的,那天因为人多,同时皆是军政要人之流的知识阶级,所以笔者提议把龛顶卸下来,把水瓢拿出来让大家看个痛快,免得不信者有所生疑。那时,由笔者动手把水瓢观音请来让大家开眼界,菩萨圣像是现于铜水瓢柄上,似乎像童女像,神光奕奕,令人见了肃然起敬。因为大家不知道水瓢观音的来历,所以就一定非要问一个水落石出不可,由该寺住持告诉我们:这是不久前的事——约在二十年前,大寮里(即大厨房)有一位茶头师(即烧开水的人),是一个在家居士,发心在本寺大寮烧开水,供养大众,他是一个最信仰观世音菩萨的,他身子虽然工作,可是他心里在修行,他是修行不碍工作,工作不妨修行。不像现在一班不知修行的人,你如果劝他修行,他或者说出「不得闲」三字来回答你,不知搬柴运水无非是上乘禅。工作用的是身和手,修行办道用的是心和口,这是一点也不妨碍的,这位老居士就知道这个道理,所以他烧了二十年的开水,念了二十年的观世音菩萨圣号,并且很有规律的,使他的工作和念佛打成一片,烧开水是从早上三点钟起来,一直到晚上九点钟止,因此他念佛修行的时间也是如此之多;并且因为修行引起他工作的兴趣,他的心、口、手是在一起的,他手里盛一瓢水,口里念一声观世音菩萨的名号,手一边动,口一边念,手中工作不停,口里圣号也不停,如此不间断的念了廿年,结果人有诚心,佛有感应,菩萨现身度他出家了。有一天他拿起瓢盛水的时候,忽然发现水瓢上有一尊观音菩萨圣像,应现在铜柄上,分分明明的,这一来他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还要高兴,赶快忙不迭的跑到方丈室,报告大和尚(即那时的住持僧),这是一个奇迹,大和尚也知道这是老修行道德的感应,全寺上下人等都知道这位老修行是盛一瓢水,念一声观音圣号的,说句俗话「皇天不负苦心人」,何况是寻声救苦随类应现的观世音哩!所以这一来轰动全寺,当即就把这个水瓢珍藏起来,后来有发心的信士檀越,做成如此一个佛龛,将水瓢观音供奉起来,这位烧开水的老修行,深感佛恩,随即就发愿出家为僧,听说这个人还没有死,已经不在山上多年了,是被什么信众弟子请去供养也不一定。大家听了这个故事,再看看事实,不容你不信的,当时好几位不信佛的县太爷们,因此就皈依三宝,进入了佛门。
 楼主| 发表于 2010-2-21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心朝山舍身得救

  普陀山自从开山以来,已有一千多年,从没有听说过什么人因朝普陀山进香,遭巨浪落海而死,更没有听说有来山进香的香客船,在海里翻沉,或溺死了多少香客,这就是感应的威灵。甚至有存心舍身投海,以报佛恩的人都不得死;相反的不是朝山进香的船,往往在海中遇险,好多大轮船的沉翻,时有所闻,现在说几个来山进香感应获救的事实,以证我言不谬。

  明朝时候有一个信佛的汪居士,他是安徽省人,客居在江苏昆山王澄老对门,为了要到普陀山进香,三年之前就诚心诚意的吃长斋,到了三年后元旦那一天,一切预备好了,刚要束装上船,忽然他的店旁起火,有人赶来急报,促其速回救火,恐怕马上就会烧到自家的店房,汪居士说:「我积诚三载,今天方才如愿去朝南海菩萨,岂以一店易吾去志乎?纵然被毁,吾亦不归矣。」因此竟命船家扬帆南行,往普陀山进香而去。迄至汪君朝山进香已毕,返回昆山,但是四面的店屋以及王氏大宅,俱成焦土,唯有汪家的店面楼房独存无恙,万人惊叹不置!这种不思议的感应,不信佛教的人听了,怎么能不来信仰佛教呢?

  明朝还有一个姓曹的童子,江苏江阴人,自幼持戒精严,曾发愿舍身供佛,自己凡有所积,都转施穷饿的苦人,万历庚戌二月,跟随姓庄的长老往普陀山进香,到了梅岑山(即普陀)瞻礼观世音金容后,该童子默祷菩萨并发誓愿言:「愿舍此身,以报佛恩。」既而舟出海口,船行到大莲花洋,风涛骤作,曹姓童子遽合掌跃空,踊身跳入波心,眼见随波逐浪沉入海中,带他来的长老无法挽救,又重返山,便择日与合寺僧众,广修忏法,超度舍身的童子,然而奇怪的到了七月中旬,曹姓童子寻至庄长老处,庄长老惊问其详,他说:「那天我初跳入海洋时,当时一无所见,不久忽然在下流数步外,见一胡僧,自水上乘一舢板来,口称:『吾来度汝!』轻疾如驶,倏忽已及舟山浅沙,携我投渔翁家,便求寄宿,须臾不见胡僧,其家推询缘由,经我说出,共相怪叹,都说这是菩萨显迹世间,明日他们送我到舟山镇海寺,从首座披剃,教习诸经咒,今归故乡探视,故我仍寻访长老至此。」长老喜而留下,携其还归故地山庵,父母见儿,悲喜万分,由是远近缁俗,翕然皈依,大家从此都念起观世音菩萨的圣号来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2-21 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童子睹异老人免遭沉溺之灾

  再说明朝有一个张老头儿,他是江苏苏州皋桥人,平常崇敬佛教,最喜欢斋僧。在万历辛亥年的春天,将往普陀山朝拜观音大士,携带了一个八岁的小孙子同行,张老头儿乘第一只船,他的孙子忽然看见满船上的人,手足皆被绳子捆缚,特别骇怕,就在后边,拉住他祖父的衣服,不肯跟他上船,并说明所看见到的怪异,祖父一听心生恐怖,立刻就舍船登岸,换乘第二只船,他的小孙儿复言所见如初,又不肯他公公上这只船,他公公也听他的话登岸,再乘第三只船,再问他孙子所见如何?他的小孙回答说:「只见前面两只船上的人都被捆缚,这只船没有。」张老儿心犹未决,忽有两人立船首大呼曰:「勿乘彼船而快来此,此船甚稳!」此时好象有人从后推他似的,遂抱其孙登船。他们刚刚坐好,再看那个讲话的人以及推他的人,都无所见。后来,日暮潮至,云涌山立,前面两船所装载的,都是江湖卖技之流,舟人又不善迎潮,实时覆没,全船的男女,没有一个幸免生还。张老者所乘的船,平安无恙,过了三日,仁和县令,出巡江口,检阅溺死的群尸,每人腰缠中,各有两大锡锭,小刺刀一把,检验以后,知是钩淫之具,深深的信知阐提无赖,恶贯满盈,遭此横溺,恶人自食恶果,所以小儿见此应死之人,皆有死相可畏,老人因有朝山之诚,及平日之善,所以菩萨感应,没有遭到此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2-24 09:33 , Processed in 4.002379 second(s), 13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