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六根之结开解,一根之说亦亡,就能返归为清净的真心
于是阿难及诸大众,闻佛如来无上慈诲,祇夜伽陀,杂糅(róu混合)精莹,妙理清彻,心目开明,叹未曾有。阿难合掌顶礼白佛:我今闻佛无遮大悲,性净妙常真实法句,心犹未达六解一亡,舒结伦次。惟垂大慈,再愍斯会及与将来,施以法音,洗涤沈垢。
阿难以及在坐大众,听到佛无上慈悲的教诲,重复总结的偈诵,对于修证正觉自性的复杂义论,莹然于心,己经清楚透彻地了解,心目为之开明,感叹能够得闻这样前所未有的妙法!阿难合掌顶礼对佛说:我现在听到了佛没有任何保留的大悲心中,所开宣的自性真心清净无染、妙明常住的真实法句,但是对于开解六结,一亦不守的解结次第,还不能彻底通达,还要求佛垂大慈悲,再怜悯此会的大众及与将来的众生,施以法音,洗涤心中的深垢。
即时如来于师子座,整涅槃僧,敛僧伽梨,揽七宝几,引手于几,取劫波罗天所奉华巾,于大众前绾成一结,示阿难言:此名何等?阿难大众俱白佛言:此名为结。于是如来绾叠华巾,又成一结。重问阿难:此名何等?阿难大众,又白佛言:此亦名结。如是伦次绾叠华巾,总成六结,一一结成,皆取手中所成之结,持问阿难,此名何等?阿难大众,亦复如是次第酬佛,此名为结。
这时佛在师子座上站起身来,整理僧衣(涅槃僧:此云内衣,即是裙也。以西土裙法横叠围身,长绳四绕使正,多致不齐。僧伽梨:又称僧伽致,为三衣之一,即九条以上之衣,又因必须割截后始制成,故称重衣、复衣、重复衣。又以其为诸衣中最大者,故称大衣。为外出及其他庄严仪式时著之。),看了一眼七宝桌几,伸手拿起七宝几上劫波罗(夜摩天)天人所供奉的华巾(叠华,西域贵重之物,织以成巾,价值无量。又为天人所奉,更足宝贵,佛以叠华,喻如来藏性),在大众面前绾了一个结,让阿难看着说:这叫什么?阿难与大众都对佛说:这叫做结。于是如来又在这条华巾上绾了一个结,重新问阿难:这叫什么?阿难与大众又对佛说:这也叫做结。就是这样在这条华巾上依次绾结,总共打了六个结。每一个结绾成了,都把这个结拿在手中问阿难:这叫什么?阿难与大众也是象以前一样,依次回答佛说:这叫做结。
佛告阿难:我初绾巾,汝名为结,此叠华巾,先实一条,第二第三,云何汝曹(辈,等于现代汉语中的“们”)复名为结?阿难白佛言:世尊,此宝叠华缉绩成巾,虽本一体,如我思惟,如来一绾,得一结名,若百绾成,终名百结,何况此巾只有六结,终不至七,亦不停五,云何如来只许初时,第二第三不名为结?
佛对阿难说:这一条华巾,我最初打了一个结,你们就说是结,这条叠华巾,最先确实是一条,只有一个结,但第二个结、第三结绾成了,为什么你们还把它叫做结呢?阿难对佛说:这条华巾是由天上的宝叠华纺织而成,虽然它本来只是一体,但是我想,如来绾一次,就叫做一结。如果绾了一百次,就叫做一百个结。何况这条华巾只有六个结,最终不够七个结,也没有停在五个上,为什么如来只许最初一个叫结,第二、第三个就不能叫做结呢?
佛告阿难:此宝华巾,汝知此巾元止一条。我六绾时,名有六结。汝审观察,巾体是同,因结有异,于意云何,初绾结成,名为第一,如是乃至第六结生,吾今欲将第六结名,成第一不?
佛对阿难说:你知道这条宝华巾本来只有一条,我绾了六次时,就说它是六结。你仔细观察,华巾是同一条华巾,因为绾了结,就有了不同,为什么这样说呢?最初一个结绾成了,就定名叫做第一个结,这样直到第六个结绾成了,就定名叫做第六个结,我现在想把第六个结,说成第一可以吗?
不也世尊!六结若存,斯第六名,终非第一,纵我历生尽其明辩,如何令是六结乱名。佛言:如是,六结不同,循顾本因,一巾所造,令其杂乱,终不得成。则汝六根,亦复如是,毕竟同中,生毕竟异。
阿难说:不可以的,世尊!只要这六个结存在,第六结就始终不能说成第一,纵然用尽我全部的智慧来明辩,又怎么能使这六结胡乱定名呢?佛说:是这样的!六结虽然不同,回顾他的本因,却是一条华巾所造,想使他们的次序颠倒错乱,始终是不可能成功的!现在你的六根,也是这样的,在毕竟同当中产生毕竟异,它的本体原是同一体性的,产生了不同作用,构成六个形态,于是它就毕竟不同了。
佛告阿难:汝必嫌此六结不成,愿乐一成,复云何得?阿难言:此结若存,是非锋起,于中自生此结非彼,彼结非此。如来今日若总解除,结若不生,则无彼此,尚不名一,六云何成?
佛对阿难说:你如果认为六结是多余的,希望它仍然成为一条华巾,那怎样才能做得到呢?阿难说:有结的存在,是非才会发生,才会有这个结不是那个结,那个结不是这个结的分别,如来今天如果把所有的结都解开了,结既然都没有了,自然就没有了这个结与那个结之分。一个结的名称尚且都没有,六结之说又怎么能成立呢?
佛言:六解一亡,亦复如是。由汝无始心性狂乱,知见妄发,发妄不息,劳见发尘,如劳目睛,则有狂华,于湛精明,无因乱起,一切世间山河大地、生死涅槃,皆即狂劳颠倒华相。
佛说:我说的六根解脱,一也不守的道理,也同这个道理一样。从无始以来,你的心性狂乱妄动,从狂乱中妄发知见,妄乱知见相生相续不能停息,妄见疲劳,就会引发种种尘物相状,就象瞪定虚空使眼睛疲劳,妄见空中狂华乱舞一样,在澄湛精纯妙明的自性中,无因乱起一切世间山河大地,以及生死、涅槃等等,这都是知见疲劳发狂,颠倒妄有的幻华尘相。
阿难言:此劳同结,云何解除?如来以手将所结巾偏掣其左,问阿难言:如是解不?不也世尊!旋复以手偏牵右边,又问阿难:如是解不?不也世尊!
阿难说:既然这种瞪发劳相的情形和六结的道理是相同的,那么怎样才能解除呢?如来就将手中所结的华巾,拿到身体左边,问阿难说:这样能解开吗?阿难答:不能,世尊!如来又再用手将华巾拿到右边,问阿难说:这样能解吗?不能,世尊!
佛告阿难:吾今以手左右各牵,竟不能解,汝设方便,云何解成?阿难白佛言:世尊,当于结心解即分散。佛告阿难:如是如是,若欲除结,当于结心。阿难!我说佛法从因缘生,非取世间和合粗相,如来发明世出世法,知其本因随所缘出,如是乃至恒沙界外一滴之雨,亦知头数,现前种种松直、棘曲、鹄白、乌玄,皆了元由,是故阿难,随汝心中选择六根,根结若除,尘相自灭,诸妄销亡,不真何待?
佛对阿难说:我这样左右牵动手中的华巾,竟然都不能解开这些结,那么你想个办法,怎样才可以解开呢?阿难对佛说:世尊!应当从结的中心来解,就可以使结分散。佛对阿难说:就是这样!就是这样!要想解开此结,应当从结的中心下手。阿难!我所说的,一切法都是从因缘所生,并不是取世间和合而有的粗大形相为缘,如来所要阐发说明的,是指世间和出世间的各种事物与法则,如来都能知道它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各随他们所攀的缘而生,没有真实的自体可得,这样甚至于恒河沙世界之外,一滴雨水,也知道它的源头数量,眼前的种种现象,松树的挺直、荆棘的弯曲,天鹅的白、乌鸦的黑,佛都能了解它们的根元和由来。所以阿难!随你心里选择六根中的任何一根,由此求得解脱,只要解除六根的结,外界尘劳的现象,自然就消融灭亡,既然一切妄心妄想都消亡了,所显现的不是自性的真心,还会是什么呢?
阿难!吾今问汝,此劫波罗巾六结现前,同时解萦,得同除不?不也世尊!是结本以次第绾生,今日当须次第而解,六结同体,结不同时,则结解时,云何同除?佛言:六根解除,亦复如是。此根初解,先得人空,空性圆明,成法解脱,解脱法已,俱空不生,是名菩萨从三摩地,得无生忍。
阿难!我现在再问你,这一条打了六个结的劫波罗华巾,这六个结能不能在同一时间里,一齐都解除了呢?不能,世尊!这些个结,本来是一个一个依次绾成的,现在也应当一个一个依次解开,因为这六个结是同一条华巾所成,绾结的先后时间次序都不同,那么在解结时,怎么能够同时解开呢?佛说:六根的解脱,也是同样的道理。根结解开之初,可最先证得五阴无我的人空,进一步,使人空我空的空性圆明自在,就达到法的解脱(一切万法都是因缘所生,其性本空,无真实的自体可得),解脱了对法的执着以后,还要再进一步,达到人、法俱空,直至空的境界、概念,也没有了,这样才叫做菩萨从三摩地证得的无生法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