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临海言

华严演义【册二】净空法师演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 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获神通力,随如来住。



我们看到这一句非常羡慕,能够与如来住在一起。佛在哪里,他也在哪里,做佛的常随弟子,我们确实非常羡慕。可是诸位要知道,做佛的常随弟子,一定要具备前两个条件,那就是一、‘修积净福’,二、‘安住三昧,于一切境界通达明了’,要有这样的条件,才能‘随如来住’,才能做如来的常随弟子。不具足这个条件,纵然学佛,与佛依旧有一重障碍,没有办法亲近佛陀。也没有办法安住在正法道场,只是偶尔来参加一下,到第二天、第三天受不了,赶紧离开。什么原因?业障现前。第四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 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



这个境界就是入佛的境界,同佛所证。“不思议解脱境界”是《华严经》上所说的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四无碍法界。尤其到事事无碍,诸佛菩萨大慈大悲示现在六道三途,度化罪苦众生,所展示的就是事事无碍。这个境界,我们凡夫没有法子想像,正如同经上所说的‘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言语没有法子表达,思惟想像也达不到。这个境界甚深甚广,但是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不曾离开我们一寸一分。这一部经自始至终所说的,就是不思议解脱境界。尤其是《华严经》最后一品,八十卷经叫‘入法界品’;《四十华严》叫‘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所?。不思议解脱境界是所入,普贤行愿是能入,入字通能、所。普贤行愿品中说的就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五十三参就是入不思议解脱境界。


五十三参的实质内容是什么?是我们现实的社会、现实的生活,这个不思议。怎么会不思议?我们凡夫在现实社会中,起邪思、生恶念,造作无量的恶业,招来六道三途不如意的果报。诸佛菩萨示现在这个环境中,形象与我们没有两样─生活方式,工作的辛劳,一生的遭遇,好像与凡夫没有两样,但是心中从来没有丝毫染著。不但没有染著,而且增长戒定慧三种功夫。无论在什么环境中,他的生活,他所示现的,如果是贫贱的生活,贫贱,没有贪心、没有欲望,一定非常安分守在贫贱的生活中;如果是富裕的生活,一定是以福德、智慧、慈悲,无条件的帮助苦难众生,这是他的本分,应当要这么做。为什么?性德的流露。自性是慈悲,他与心性相应。这是增上戒学。于一切境缘当中,能够保持清净不染,如如不动,就是增上定学。对于环境中,理事性相、业因果报,了了分明,一切明达,这是增上慧学。
 楼主| 发表于 2010-1-1 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样一个境界,凡夫增长贪嗔痴,菩萨增长戒定慧,怎么会一样?这个境界就不可思议了。因此你要说哪个境界好?哪个境界不好?境界好与不好,与境界不相干,全在于自己的心,境界没有好丑。蕅益大师在《灵峰宗论》中说过,‘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人事环境与物质环境,没有好坏,都是平等的。如果随顺众生知见说,理平等,事不平等。随顺诸佛如来、法身大士,说真话,理平等,事也平等,这就不可思议了。真的,事也平等,相也平等,没有一样不平等。你为什么没有见到平等?你的平等心没有现前。如果平等心现前,见十法界依正庄严一定是平等的,这是事实真相。由此可知,相随心转,真的随心转,如果我们能够把八识转变成四智,就入不思议解脱境界。你以妙观察智看一切事件,突破一切障难,事实真相就见到了。你用平等性智对一切人事物,一切人事物无不平等,统统是境随心转。我们今天看到境界不平,觉悟的人回头了,知道自己错了,自己还是轮回心;八识就是轮回心,起心动念还在分别、执著,造轮回业。自己必定生起惭愧心,生起忏悔心、改过心,要真修!


修行在哪里修?绝对不是在境界上修,是在心地上用功夫。相宗所谓‘转八识成四智’。那是否我们必须学相宗?不需要。我们修净土懂得这个原则,就用执持名号的方法修。将每个念头转成‘阿弥陀佛’,将妄想分别执著都转成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四智菩提,一句名号将八识不知不觉的就转成四智菩提。因此,念佛与法相有什么分别?没有分别。若说念佛与法相不一样,有分别,那是用妄想、分别、执著之心,这样的修学,两边都失了。念佛这个法门如果修不好,法相转识成智也修不好。为什么?根本在于错用了心,什么地方用错?用妄想、分别、执著就错了。无论修哪个法门,无论学哪个宗派,离开妄想、分别、执著,绝对正确。用心纯正,八万四千法门,门门皆成无上道。《金刚般若经》上说‘法门平等’,这话是真的,真的是平等,无二无别。不平等都是我们的妄念造成一切不平等。不平等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修学上无量无边的障难,生活中更带来许多灾祸,归根结柢全是错用了心。不思议解脱境界原来就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就是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当下。希望通过《华严》的学习,我们稍稍能够领略到这一层义趣,不但对修学有很大的帮助,对现前生活也带来了真正的幸福。下面一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 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处于众会,威光特达。



“处于众会”,置身于一切团体大众之中。人是社会动物,不能离开社团独立生活。一天到晚所接触的各行各业,每一个行业,就是佛经中讲的一个团体,佛法名叫‘一众’,这一类;我们现在叫一个行业,一个社团。在这个团体大众之中,我们的仪容、风度光彩,所表现出来的,人家一看,与其他的人就不一样,就感觉到你与众不同:充满了智慧,充满了福德,有威仪—“威光特达”,威是威德、福德,光是智慧,特是特殊,达是明显到达,使与会大众都能够感触得到。这一句是度众生、接引众生的方便,这是第一。这件事情,并不在于有崇高的地位,也不在于有很大的财富。没有地位、没有财富,但是有高度的智慧,崇高的德行,在团体广大群众当中,一样令人景仰。诸佛菩萨以这个方便接引众生,让众生见其色相,听到他说话的音声,生欢喜心、生景仰心。就是这一句中所说,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第六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 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随诸众生所应现身,而示调伏。



这些法身大士,他们的修学及断证功夫接近圆满,前面说了,‘已得圆满,到于彼岸’。如果就这两句话来说,是已经成佛了。已经成佛,但是不住佛位,退回来作菩萨,这叫倒驾慈航。菩萨又示现作金刚神,作佛的护法,作佛的常随众,也是倒驾慈航。从这个地方我们也能体会到,正所谓‘一佛出世,千佛拥护’。‘已得圆满,到于彼岸’,他们都是佛,无量无边诸佛来拥护,示现作菩萨,示现作护法,示现作种种神众,示现为各行各业、男女老少。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帮助佛教化众生。


在执金刚神这个团体,这些倒驾慈航的诸佛,“随诸众生所应现身”,应当现什么身分,他就示现什么身分。应以执金刚神的身分出现,他就示现这个身分。所以说,法身大士个个神通广大,在此地现金刚神的身分,在他方又现别的身分。《普门品》中三十二应,《华严经》末后五十三位善知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也可以同时现无边身,同时现一切身。如何示现?随众生的念头示现,众生有感,他就现身。他自己从来没有一点意思,才能普遍现种种色身。如果自己有一点意思在,那就一个身都现不出来,那‘一点点意思’就是障碍。多数人很想得神通自在,又不肯把障碍除掉,怎么能成功?所以我们要学诸佛如来、法身大士,在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之中,自己没有丝毫意思存在,与法性就相应。性空寂,有一念意思就不空,就不寂,当然不相应。


随类现身的用意何在?在调伏众生。无论示现什么身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都是表演这件事;帮助众生觉悟,帮助众生从迷惑颠倒、从恶业中回头,真的是回头是岸。所以他的示现是“调伏”,调是调顺众生的理念,调顺众生的思想见解,把他的错误调正过来;伏是帮助众生降伏烦恼恶业。第七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 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切诸佛化形所在,皆随化往。



佛没有身,菩萨也没有身;不但菩萨没有身,声闻、缘觉也没有身,所以他能够化无量无边身。过去我们初学佛法的时候,总以为小乘大概距离我们凡夫不太远。佛在经上说过,他的烦恼断了,习气还没有断,好像距离我们很近。我们这种妄想、分别、执著错了,怎么知道?读《金刚经》,佛告诉我们,初果须陀洹已经不著相,须陀洹没有以为自己已经证得须陀洹果。如果他自己说,我已经证得须陀洹了,他决定没有证得。换句话说,佛在《金刚般若》上告诉我们,初果已经不著相,何况初果以上的圣者,岂有著相的?不著相才能超凡入圣,决定没有著相的圣人,或著相的声闻、缘觉、菩萨。如果有,那是示现的,正如永嘉大师对六祖所说,‘分别亦非意’,那是不思议境界。只有凡夫著相,六道凡夫一直到非想非非想天人,还是著相。所以无想天的天人比不上须陀洹,须陀洹已经不执著身是我。


“一切诸佛化形所在”。佛到哪个地方化身?三千年前,在印度出现的释迦牟尼佛,是应化身佛。为什么叫应身?众生有感,佛应化而来。那个时代根本没有佛法,众生如何能感?众生观念中从来没有佛,为什么会把佛应来?佛在经上说得很清楚,众生之感有两类:一种叫显感,一种叫冥感。显是很明显的,我们心里有所祈求,佛来应了,这个感应道交很明显。冥感是自己都不晓得,自己好像没有求,但实际上有求。求什么?在印度当时那个时代,是宗教之国,佛在经上讲有九十六种外道。外道不是骂人、不是歧视,外道的意思是心外求道,所以他不能证道。道不在心外,这些修道的人,全都是心外求道;换句话说,有能求、有所求,有能修、有所证,有修有证就是心外求法,所证的不是真的果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 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些修行人,把四禅天当作大涅槃。涅槃这个名词不是佛家的,是古印度的教派中共有的。涅槃的意思是不生不灭,他们修行所求的,就是要求不生不灭。但是他们误以为到四禅天,或是到四空天,就是不生不灭。实际上,他们纵然生到非想非非想处天,寿命八万大劫;八万大劫到了,还要往下堕落,因为他上面没有了,只有往下堕落。这个时候心里就怀疑,世间没有真正的大涅槃;希求大涅槃,结果是非常失望,那一刻起的念头就是感。佛看到这些人有这个念头,他就来应了。你们求涅槃,求不生不灭,真有不生不灭,但是你们方法、理论错了。所以佛就应现在这个世间,以满足这些人希求大涅槃的愿望,佛怎么不是感应而来的?


佛所现的身相,随著众生的业感不同而不一样。在这个世间示现人身,因为他的目标(婆罗门、瑜伽、数论、六师外道)都是出家人,大多数古印度修行人都是出家人;所以佛也示现一个出家人的模样,出家人好度出家人。如果佛示现在家人的身分,因为这一些出家人没有真实智慧,依旧有分别、执著,一看你是在家,比出家矮一大截;再有智慧、再有德能,出家人也不相信。你是一个出家身分在他面前,他没有话说了。这个障缘、习气,一直到今天还存在。譬如上台讲经,出家人讲得实在不好,大家听了都鼓掌,很恭敬;在家人在台上讲得很好,大家恭敬心仍生不起来。在家人,与我一样,在他心目中没有分量。所以在家人想得到在家人的景仰,你的表演要比出家人好很多倍,他对你才会起恭敬心。你与出家人一样,他瞧不起你;你比出家人好,好不了很多,他也瞧不起你。这是我们都能够理解的,我们都常常见到的。
 楼主| 发表于 2010-1-1 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佛调伏众生,确实有无量的善巧方便。示现色相,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样的身分。随机说法,应当说什么法门,佛就说什么法门。如果佛一个人来做这件事情,他的障碍一定非常之多。这个障碍不在佛那一边,在众生这一边。众生好疑,疑心病很重,不肯相信。要用什么方法断一切众生的疑惑?一定要‘千佛拥护’。这些诸佛如来,示现做佛的弟子,有出家,有在家,一个个聪明智慧,高出人天;一个个的德行、容貌、体相,人天所不能比。这么一大群有智慧的人,都跟释迦牟尼佛学习,都做佛的弟子,让这个世间众生一看,他的弟子都这样好,那老师一定更了不起,对老师产生信心。执金刚神‘皆随化往’,帮助佛教化众生,他们的任务是帮助一切众生对佛生起清净的信心。也有示现破坏的,例如提婆达多专门说佛的坏话,最后引起公愤,他无可奈何知难而退。这是从反面示现,让那些对佛有疑惑的众生,最后都能够改过自新。所以都是诸佛如来大权示现,都是佛菩萨教化一切众生的功臣。就与唱戏一样,这台戏表演得很好,戏台上角色有唱正派、有唱反派,他们都是来唱戏,不是真的,都是来表演的。表演得非常逼真,让我们芸芸众生从看戏当中觉悟。


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在末法时期,皈依三宝作佛的弟子要明白,我们这一生也是在演戏,也是演给社会大众看的。要演得很逼真,要演得很如法,我们的剧本是什么?释迦牟尼佛的《大藏经》就是我们的剧本。依照剧本演戏,有缘多演几天,没有缘早早收场。时间的长短在于缘,缘是看观众有没有兴趣。诸佛菩萨在六道中舍身受身,不为自己,为众生。如果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契入这个境界,就能像这些菩萨一样,舍身受身也是表演,也是做给众生看的。这个身相与自己毫不相关,对自己来讲,完全没有相。这个话很不好说。明明有相,不过,有相与无相是一个相。如果说没有相,身相都没有,尚可思议。若说有相就是无相,无相就是有相,这就不可思议了。《心经》中所说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是有相,空是无相;空与有是一不是二,这就不可思议了。


一切诸佛菩萨在这个世间示现的身相,即有即无,非有非无,有无是一不是二,这才入得了境界。如果把有、无分作两件事情,永远入不了境界。入不了境界的人是六道凡夫,契入境界的人才是佛菩萨。我们学佛真正的成就是‘入佛境界’,《法华经》上讲‘入佛知见’,入佛知见就是入佛境界,也就是入‘空有不二’;《维摩经》上讲‘入不二法门’,不二法门就是佛知佛见,就是如来境界,不二就是一,也叫‘一真法界’。这才是真实的功夫,真实的受用,我们学佛真正有所获,真正有所得。得到什么?得到无所有,得到不可得,得到的是空有不二。楞严会上说得很有味道,‘圆满菩提,归无所得’,你得的是无所得。得与无所得是一不是二,所以称之为不思议解脱境界。这个理很深很深、很广很广,诸位同修要很冷静的去想想,这才是我们修学佛法之所求,真实不虚。末后第八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 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切如来所住之处,常勤守护。



最后这一句把护法的意愿说出来了。“一切如来所住之处”,此地我们要特别注意‘住’字。经典一开端都说,‘一时佛在什么地方’,从来没有看到佛住在哪里。此地住的意思就很深了,住怎么讲法?佛法住持的所在处,执金刚神有责任在这里“常勤守护”。世尊弘法利生是应机的,机缘尽了他就示现入般涅槃。佛虽不在世间,佛法在这个世间还要住一段时期。释迦牟尼佛示现的是八十岁入灭,一生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八十岁圆寂。圆寂之后,他老人家的‘影响力’(用这个名词,诸位容易懂),他的智大、德大、能大,所以影响深远,他的影响力是一万两千年。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这一万两千年叫‘住’。佛虽然不在世,这一万两千年,佛陀发愿影响的范围之内,护法神要常勤守护。所以经文不用‘在’,在就不是这个意思,而用‘住’。现在释迦牟尼佛入灭已经三千年了,只要我们的知见、我们的修学与经论相应,就是如来所住之处,正是与《无量寿经》中所讲的‘佛所行处’意思完全相同。


佛所行处就是佛陀教育推行之处所,指佛不在世的这个时代。并不是说佛在世,就有护法神守护,佛不在世,护法神就不来了,不是的。佛法影响的地区、影响的时代,这些护法神发愿永远在这里守护道场。‘常’是永远,不间断;不但守护,‘勤守护’,很勤奋的没有懈怠。此地,我们特别要著重的就是与法相应。清凉大师注解的这一句‘护法住处’,与我说的意思完全相同,不是护佛在处,是护佛法的住处。执金刚神这一段,就介绍到此地。请接著看第二个社团,身众神。
 楼主| 发表于 2010-1-1 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二)身众神  分三


1、标数辨类



复有佛世界微尘数身众神。



身众神是通名,此地这一类都叫身众神,意思是佛菩萨的侍者、道场的侍者,比前面金刚神还要贴近一层。金刚神是外护,侍者是内护。出席人数之多,实实在在不可思议,显示这个法会庄严、伟大到极处。每一个团体中出席的人数,真的都是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我们在此地所看到的是一百七十多个团体,每一个团体的人数都是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我们要问是不是真的只有一百七十个团体?给诸位说,不止,只是略说,细说说不尽,太多太多了。


《华严经》这个本子,是龙树菩萨在龙宫中所见到的,他老人家告诉我们,这个本子是下本《华严》。而释迦牟尼佛所说的原本,也就是上本《华严》,分量有多少?有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一四天下微尘品。四句叫一偈,算句数的话,是将十个三千大千世界磨成微尘,一微尘算一偈,再乘以四,那么多的句子,真正不可思议,我们这个地球肯定容纳不下。而这只是世尊在定中,二七日中所说。所以龙树菩萨一看到这个经本,望洋兴叹,没有能力接受,太多了。中国古籍中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其分量与《华严》相比,那是小巫见大巫,太小了。于是龙树菩萨再看中本,中本的分量还是太大。对我们这个世界众生而言,没有能力接受。再看下本,下本是什么?实在讲,下本是目录提要。纪晓岚当年编辑《四库全书》,也编了一部目录提要,将每一部书名,书的年代,著作人,书的内容,做一个简单的介绍。每一部书写一篇文,一篇只像我们现在页数的半页。这一部《四库全书》目录提要有多少?精装本这么厚,五册。我们今天读的《华严经》是什么?就是《华严经》的目录提要。下本《华严》,是《华严经》的目录提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6 00:10 , Processed in 0.165178 second(s), 13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