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4-6-23 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32.问:大乘见道者為什麼一定能够断我见?实例上似乎有开悟而未彻底断我见的情形。
答:大乘见道必须具足「悟」与「入」。所谓的悟,是指了知第八识具体的功能;入,则是指入不二法门,也就是说,能够以正智缘於真如,安住於远离一切法相的胜义諦中。有的人能够现观第八识具体的作用,但是却没有办法以正智缘於真如,这种人可以称之為开悟,但是却不具足大乘见道的功德。
学人是否知道第八识具体的作用,是狠容易勘验的,因為已悟的人都不会明说,经教当中也没有这方面的记载,学人若能描述第八识具体的作用,即可认定他已得到现观。但是,学人是否能够以正智缘於真如,却没有那麼容易勘验,所以开悟的禪师,虽然令学人口说手呈,有时候仍然不免错判,这时候就可能出现开悟却没有彻底断我见的情形。
临济义玄禪师曾经区别三种开悟的情形:「若第一句中得,与祖佛為师。若第二句中得,与人天為师。若第三句中得,自救不了。」[ 《镇州临济慧照禪师语录》卷1 (CBETA, T47, no. 1985, p. 502, a5-7)]《实证佛教导论》解释:
临济所谓的「与祖佛為师」,是指由第一句悟入的人,能够担任大乘根器者的老师,因為大乘根器(菩萨种姓)者将来能成佛作祖,故称之為祖佛。所谓的「与人天為师」,则是指他们能够担任一般眾生(人类或天人)的老师,但不包括大乘根器者。这是因為由第二句悟入的人,不具足大乘见道者应有的正见,所以无法宣讲菩萨法;但是他们却具有二乘解脱道的正见,所以足以教导非大乘根器的人类或天人。所谓「自救不了」,则是指解脱正见不具足,没有把三缚结(我见、疑见、戒禁取见)彻底断掉,所以不是初果,最多只是初果向[ 初果向,為解脱道果位之一种,意思是趋向於初果,尚未圆满初果人的解脱功德。「譬如向道、得果异,是二人俱為圣人,而有得、向之异。」《摩訶般若波罗蜜经》卷26 (CBETA, T08, no. 223, p. 411, b23-25)]。初果向与初果的功德非常悬殊,最懈怠的初果人也可以在人天七返之后究竟苦边,初果向却随时可能退转,没有办法预记何时可以取证无餘涅槃,所悟的大乘法也会因此而退失,所以说是「自救不了」──自己尚且还要依止真善知识继续参学,方能渐次解脱,又如何独立荷担弘法的事业?[ 吕真观《实证佛教导论》,台北:橡树林文化,2010年,第455页。]
三种悟入的情形,请参考《实证佛教导论》第456-458页。
实例上发现,有被印证為开悟的人,却未断分别我见,这是因為被印证的人未具足大乘见道的功德,属於临济义玄所说「若第三句中得,自救不了」的情形,这种人不但没有大乘见道的功德,甚至也不具足声闻见道的功德,顶多是初果向。被印证的人如果缺乏自省的能力,往往以為自己已经具足声闻见道和菩萨见道的功德,从而落入增上慢;因為落入增上慢的缘故,道业会在原地踏步,狠久都无法进步,严重的时候,还会用凡夫我见替自己的贪瞋辩护,在道场当中搬弄是非、讚自毁他,把道场当成名闻利养的竞技场。
所以,若真具足大乘见道的功德,必然同时具备声闻见道的功德。為什麼可以这样呢?因為大乘见道者能够準确地认知第八识(真我)的内涵与外延,既能如此,必然能够知道,五阴非我、不异我、不相在,不落入二十种分别我见:色是我,色异我,色在我,我在色;受是我,受异我,受在我,我在受;想是我,想异我,想在我,我在想;行是我,行异我,行在我,我在行;识是我,识异我,识在我,我在识。
声闻见道有两个主要的内容。一者,能够準确地判别无常法和常住法。依参禪而大乘见道的人,往往无法準确地判别某法是五阴当中的哪一法,但是却可以準确地判别无常法和常住法,他仍然具足声闻见道的功德。二者,能够安住於「生空真如」,也就是人无我的胜义諦之中。参禪者若从第一句或第二句悟入,皆能安住於「生空真如」。从第一句悟入者,还可以进入解行位,修习「法空真如」──法无我的胜义諦。
33. 问:真观老师:核裂变是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分裂成原子量较小的多个新的原子核;核聚变与此相反。过程中,组成原子核的质子与中子都没有消失。与E = mC2无关。您书中涉及这个问题可能有误,燃烧、爆炸等化学作用都只是核外电子的得失,释放的是原子核与电子之间的结合力(化学能),元素还是原来的元素。核反应却是原子核的分裂、聚合。释放原子能(核能),元素已经改变。
我们身体中的碳、氧、氮,以及常见的金银铜铁等元素,都是在恆星内部由最原始的氢元素经核聚变成形的。
E = mC2,是物理学中最大的能量生成方式(比核能大得多),是在比质子、中子更小的「基本粒子」层次上的事。有些粒子寿命极短,几亿亿…分之一秒就完全消失,完全变成能量。
还有,您对光子、量子等物理学名词的理解也有问题。建议今后的书中少借用这一类例子,以免影响到物理学大专以上学歷信眾对您的信心。
答::这个问题涉及专业知识,特别商请一位量子力学的专业学者代為答覆,以下是这位学者答覆的内容:
1. 核聚变与核裂变虽然一个是质量小的原子融合成质量大的原子,一个是质量大的原子分裂成质量小的原子,但它们在反应前后,质量都有亏损,都是反应中亏损的质量转变成巨大的能量释放出来,释放的能量符合E = mC2公式。您也许认為反应前后各个元素的原子量总和好像没变,但是不同元素的不同同位素质量并不严格是(原子量×相对原子质量),您可以找一个核聚变反应方程式,然后对照比较高精度的元素质量表,把核聚变反应前后的物质质量总和加起来,算一算看看是不是反应后质量有亏损。
2. 化学反应是释放化学能,且反应中原子核没有改变,只是释放了化学键的键能。但既然其释放了能量,根据E = mC2,它在反应前后质量一定是有损失的。只是这种反应释放的能量与核反应相比极其微小,故其质量改变也狠微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一般人们也不讲化学反应中的质量亏损。
质量的定义本身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如果把一个多原子的分子当做一个整体来看,它的总质量,就包括组成它的原子的质量,加上原子间的结合键所对应的那部分质量。因為化学键本身是包含能量的,那麼它对应的就有一部分质量。化学反应中把这部分键能释放掉了,严格来说总质量就要减小了。一个复合的粒子的质量并不单纯是组成它的各个部分的质量之和,还要加上各个部分之间结合能对应的质量。
3. 「我们身体中的碳、氧、氮,以及常见的金银铜铁等元素,都是在恆星内部由最原始的氢元素经核聚变成形的。」的确有理论这样认為。
4. E = mC2是一个普遍规律。这个公式并不只在微观上才有效。但在微观粒子层面质能转换比较明显,因為越是微观,各种涨落现象就越是明显,而在宏观层面量子效应就狠微弱,以至於无法察觉,所以质能转换关係大多应用在微观粒子上。但是在一定手段下,质能关係在宏观下也是可以表现的,比如核反应。质能关係是一个普适的规律,问题只在於人类有无本领将其宏观地可见地展现出来。
5. 《实证佛教导论》和《实证佛教入门》有些定义和理解确实不严格,但并没有理解上的重大错误。
以上可参考「维基百科」中相关词条的说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