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浮世莲花

[大德开示] 佛遗教经浅释--宣化上人主讲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5-6 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防心离过,贪等为宗。第三,你要防备,小心一点。小心甚么呢?小心你这个心,生出一种贪心来。离过,要很小心的,不要教你这个心,见好吃的东西就生出贪心,吃多一点,这也是个过,贪心的过;不好吃的东西就讨厌了,就吃少一黠,这讨厌的心也是过。你贪心是过;不愿意吃,这也是过。等为宗:你要好和不好都平等。好也不吃多一点,不好也不吃少一点,吃饱了就是,不要贪好味。味道一好,就吃多一口,这下子就是贪心,你看就这么厉害。修道是‘差之丝毫’,就‘谬之千里’,在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起居饮食上,都要用功修行,找中道,不能在吃的饮食上分别好和不好。所以防心离过,要离开贪的过和不愿意吃的过。贪等为宗,以平等食作为宗旨。

(四)正事良药,为疗形枯。第四,我们吃饭要拿它当药来吃,它能治我们的饿病。我们的身体像机器似的,你给它吃点东西,它就做一点工。好像汽车,你给它买一点汽油放在里头,它就可以跑;没有汽油它就不跑了。现在(一九七九年)汽油缺乏,汽车也没有那么多,你看那公路上,汽车比以前少了很多。这也是很好的事情,汽车少了,就没有那么多车祸,就不会死那么多人。什么事情都有好有坏,往好的地方说就有好处;往不好的地方说,现在听经的人都少了,因为汽油缺乏之故。但你往好的地方说,他们在家里不会有车祸啊!很平安的,那不是很好的吗!所以什么事情都有两面的。这个‘正事良药,为疗形枯’,吃东西就是真正的药,真正治我们饥饿的病。

(五)为成道业,应受此食。我们吃饭是为甚么呢?要修行,成就我们的道业因为想要修道、成道,所以要吃食物。因此在受饮食的时候,就要有上列五种的观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6 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于好于恶,勿生增减’:对于色香味都非常好的、美的食物,看了就生了食欲。一看菜青青、绿绿的,真是好吃,贪心就出来了,好像在喉咙里伸出一只手来,想去抓好吃的东西。这是于好,生了贪心;于恶,恶就是不好吃的,看得也难看,很难看的样子,一看就作呕了,不要说吃,就要吐了,这就是恶。你不生分别心,对好吃和不好吃的都要平等,不分别好、不好,不分别好丑。所以修行不是那么容易的,在这一点上就不容易修行,你说那一个老修行能在饮食上不分别?能在饮食上不生贪心?不生贪心,这就是如法;你生出贪心,这就没有功夫。所以吃东西时,见到不好吃的,你若是能吃,那就是有点功夫了;好吃的,你能少吃一点,那是有功夫了。不过这要真正有这种境界,而不是说我故意造作,我装出来的。好吃的,我故意在大家面前表示我是老修行,我不吃那么多,等没有人的时候,我就拚命来吃,把肚子都撑得爆开。

修道的要点就在这个地方,有人、没有人都是一样的。不是说人多,就做出一个假面具来,装模作样给人看。你看,我是老修行,我不愿意吃好东西,好东西留著给你们吃;不好吃的东西,我故意多吃一口,教你们好认识我是个老修行,这都不对了。你故意造作出来的,故意勉强弄出这个样子,那又错了,那和贪是一个样子。所以于好于恶,勿生增减,也不生想要吃多一点,也不生对那不好的想吃少一点,就是吃饱就够了。所以甚么事情不要特别造作,不要故意装出假面具给人家看,修道是给自己修的,不是给人家修的;你给人家看,那不论修到甚么时候,也不会有所成就的。

‘趣得支身’:就是你能得到支持身体活著,就可以了。‘以除饥渴’:能把饥渴的毛病除去。‘如蜂采华’:就好像蜜蜂去采蜜的时候,它采这花上的粉。‘但取其味’:它只取一点点花上那种粉的味道。‘不损色香’,它对花的颜色也不损害,对花的香也没有损害。‘比丘亦尔’:比丘吃东西也应该这样,不贪好的,也不要吃得太多,结果泻肚,拉得一天的时间就去了一百趟厕所,你说这多麻烦?‘受人供养’:你受人供养的时候,‘趣自除恼’:只要是把自己这个饥饿的烦恼除去,就对了。‘无得多求’:不需要贪著好味、好饮食。‘坏其善心’:你贪吃的多,就把你的善心所坏了,生出一种贪心,那就有过。‘譬如智者’:再举一个譬喻,就好像有智慧的人,‘筹量牛力’:看这条牛有多大力量?它能载一吨的东西,你若是给它两吨,它就拉不动,它没有那么大力量。若你的肚皮只能吃一碗饭,而你吃了十碗,把肚皮也撑得不舒服了。所以筹量牛力,是你知道这牛有多大力量,‘所堪多少’:它所能负担的有多少力量?‘不令过分’:不令它太过分了,它负担不了那么重的分量。‘以竭其力’:令牛都给累死了,它拉不动了嘛!拉不动就竭力,力量都没有了。所以修道的人对饮食这方面特别要不执著,不执著饮食的滋味。不但饮食不执著,穿衣服也不要执著,不要贪华美和不华美,不要执著这个。睡觉也不要贪得一天二十四钟头,我要睡二十五个钟头,总要贪多一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6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中国大陆有一个姓唐的小孩,十岁,据报纸上说他会用耳朵来认字,不用眼睛。怎么用法呢?你把一个字写在一张纸上,再把这张纸搓成一团,然后他拿起来放到耳朵一听,就知道这个字是什么字,怎么念,这个字是用毛笔写的,铅笔写的,钢笔写的,还是用原子笔写的,他也一听就听得出来。你们各位想一想,世界上有没有这么奇怪的事情?你若是说有,没人看见,没人听过;你若是说没有,现在就有这样的小孩,他可以这样听,就知道这个字的来源。而中国这些个糊涂虫,就用科学的头脑来研究这问题,你说这样简直是天地悬殊,天和地根本不能相提并论,可是全中国都是糊涂虫,没有人懂这个道理,所以就用科学来研究他,化验他,又考试他,这一弄啊!把这个小孩就弄糊涂了。因为他不是属于科学所能明白的,所以用科学的脑筋,用科学的方法,用科学的常识来研究他,根本就没有用的,根本就是大错特错。

这是怎么回事呢?我告诉你们各位!不论那一个小孩子,男孩子、女孩子,十三岁以前都有五眼六通,好像方才这个小孩子,说他看见释迦牟尼佛,这就是一种天眼,可是他还没有怎样去利用它,只能看见,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因为他没有开真正的智慧。而四川这个小孩子也是一样,他虽然没污染,但是他也不知道怎么用。

那么最初怎么发现这个情形呢?最初是有一个小孩子,这个小孩子,袋里带著一包香烟,而这个唐宇就问这个小孩:‘你干什么去呀?’他说:‘我去买一包香烟。’唐宇说:‘你可不可以给我一支香烟抽?’这个小孩子就说:‘可以的,只要你能猜到我这个袋里是什么香烟,我就给你。’唐宇不知怎么啊!不知不觉就用耳朵碰这个小孩的袋底下,碰上这个袋呢!他的头脑里头就起了一种变化,一变化就知道袋里头是飞燕牌的香烟。唐宇说:‘你这个是飞燕牌的香烟。’这个小孩就很奇怪说:‘你怎么知道我这盒香烟是飞燕的?’那么这件事情就这样过去两个多月,谁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6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又有一次,唐宇碰到一班石匠在那儿打石头,打完石头就休息,在休息的期间,石匠就猜石头来玩。怎么样猜?把小小的石头用手握起来,教你猜这个石头,在那一个手里头。那么这个小孩一猜就猜到了,说:‘你们这个还不算,我们可以猜字来玩。怎样猜字呢?你把字写在纸上,我来猜是什么字。’这些石匠本来也没有什么信心,就这样写了一个字叫他猜。这小孩子就拿到耳朵上这么一听,一听就说这是什么什么字,这些个石匠都非常惊喜,以后,就这个叫他猜这个,那个也叫他猜那个,无论猜什么,他用耳朵一听,就知道这是个什么字,或者是两、三个字,或者是一句什么话。只要写上叫他一听,他就知道是什么字,也知道用什么笔写的,这个字有没有写错,他也知道。那么就这样子,轰动全国,震动各科学院,科学家都用科学的知识来研究这个小孩子,但是研究呢,把这个小孩子就给弄糊涂了。这一糊涂,以后就不准了。

中国就说用科学来研究这个是不对的。的确是不对,的确是错了。因为这是小孩子在十三岁以前都有五眼,他开了五眼,所以能看见这个字,并不是听见。虽然他用耳朵来听,但是他的耳朵也可以像眼睛似的,来看见东西。六根互用—我给你们讲过,你们信不信?眼睛可以吃东西,耳朵可以吃东西,又可以说话。不要说六根互用,你就平时眼睛转一转,就讲一句话,再转一转,又讲一句话,有很多人懂得用眼睛说话的。那么鼻子也可以听东西,也可以看东西,口也可以看东西,也可以听东西,六根互用嘛!每一根都具有六种的能力。这是因为这个小孩子前生有善根,或者是个出家人,或者是个老修行,或者他是一个念佛、念经的,可是在前生他还没有开五眼,然后他又托生来到这个世界,而他这种善根还没有完全散失,所以在今生,无论他是童男、是童女,都会有这五眼的。他就是没有睁开,没有会用,没有能看见东西,但是他的五眼都是有的,这是一种宿世的善根发现。

所以我才说全中国都没有一个明白的人,没有一个人懂得这是五眼的作用,没有一个人懂得这是一种善根的表现。以全中国十亿的人民,没有人懂这个道理,你说这有多可怜?不但全中国没人懂,就是全世界人类中,懂得这个道理的也很少,所以现在的人,真正的智慧都没有了,只是舍本逐末,来追求世间的智慧,这是很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痛心的一件事。你看!全世界对五眼、六通这个道理都不认识,而用科学来研究。这是越研究越离这五眼六通越远,所以这是很可怜的一件事。各位!我给你们讲这个道理,你们不要马马虎虎当耳边风,这个耳朵听进去,那个耳朵就跑了,这是在佛教里很重要的一种知识,我们学佛的人,都应该要特别明白这种的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6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3、懈怠睡眠苦对治

汝等比丘。昼则勤心修习善法。无令失时。初夜后夜。亦勿有废。中夜诵经。以自消息。无以睡眠因缘。令一生空过。无所得也。

第三是懈怠心:懈怠心也就是懒惰的另外一个名词。睡眠苦,一懒惰就想要睡觉,贪图安逸自在。为甚么好睡眠呢?就因为饮食不调。或者是吃得很多,就生出一种食困,吃完东西就想要睡觉。你若是把饮食调得恰到好处,吃东西也不太过,也无不及,也就是不太饱也不饿,在中道上,睡眠就会少一点。古人说:‘节饮食,驱遣鬼使。’人身体里边有三尸神,所以说:‘你若吃得太多了,这三尸神的力量就大了,就会教你睡觉,教你睁不开眼睛。’节饮食,节就是节约,吃得稍微少一点,这时候睡魔就跑了,就没有那么多的睡眠。所以说:‘节饮食,驱遣鬼使’,驱遣这睡魔。懈怠心、睡眠,这是一种苦,为甚么呢?因为甚么事情也不能做。天天就睡觉,把光阴都空过了,对世界上一点利益也没有,对自己本身也没有什么利益。所以你若想对治睡眠和懒惰,就要精勤,要勇猛精进,不停止的来修行。

所以佛才说:‘汝等比丘’:你们这一般的比丘和比丘尼、优婆塞和优婆夷。‘昼则勤心’:昼就是白天,有太阳的时候;勤心就是令你这个心不懒惰。‘修习善法’:要修习种种的善法。‘无令失时’:你不要把时间空过去,正好用功的时候,你却把它空过去了。‘初夜后夜’:初夜就是夜间刚刚开始,后夜就是将要天明的时候。‘亦勿有废’:不但白天要勇猛精进来修行善法,修习一切的善法,不要令时间空过。就是连夜间一开始和最后的夜间,亦勿有废,也不应该把时间都空过了。在中夜的时候,也应该诵经。‘以自消息’:这时候自己修行用功,或者你太累了,可以稍微休息。‘无以睡眠因缘’:不要因为这睡眠的因缘,睡眠的这种情形,‘令一生空过,无所得也’:使令自己的一生从生到死,都空过了,一点利益世间的事情都没有做,甚至一点利益自己的事情也没做,把时间都空过去了。所以要时时警惕自己,不要任性去睡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6 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常念无常之火。烧诸世间。早求自度。勿睡眠也。诸烦恼贼,常伺杀人。甚于怨家。安可睡眠。不自警寤。

‘常念无常之火’:生死事大,人死时有个无常鬼来请你到阴间去。这无常鬼一来的时候,一点人情也不讲,一定要带著你去见阎罗王。无常之火也就是这种,像火似的。‘烧诸世间’:它把世间所有的功德都给烧了。‘早求自度’:所以我们修道的人、信佛的人,应该早一点想法子令自己离苦得乐,令自己了生脱死,这叫早求自度。‘勿睡眠也’:不要尽贪睡眠,生死也不能了,无常就来了,那时候你想修行,也没时间修行。所以说你不要睡眠,你要求自度。

‘诸烦恼贼’:所有烦恼的这种贼。如发脾气,发脾气就好像有贼来偷你的东西。‘常伺杀人’:这种烦恼的贼,时时都在等著想要杀人。‘甚于怨家’:他在这儿等著你,比甚么怨家、债主、仇家都厉害。‘安可睡眠’:怎么可以以为睡眠是那么好的一件事情,而贪图睡眠呢?‘不自警寤’:你自己不警惕自己!为甚么不早一点醒来,而不要在迷梦之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6 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烦恼毒蛇睡在汝心。譬如黑蚖在汝室睡。当以持戒之钩。早摒除之。睡蛇既出。乃可安眠。不出而眠。是无惭人。惭耻之服。于诸庄严。最为第一。惭如铁钩。能制人非法。是故。常当惭耻。无得暂替。若离惭耻。则失诸功德。有愧之人。则有善法。若无愧者。与诸禽兽无相异也。

睡觉就好像毒蛇似的。你若是愿意修行,就不要睡那么多觉;多拜佛、多念经、多持咒,这是修行。睡觉是越睡越愚痴,越愚痴越想睡,总觉得睡不够,这个是修行的一大障碍,这叫业障,常想睡觉就是业障。

‘烦恼毒蛇’:烦恼就是毒蛇,有如毒蛇。‘睡在汝心’:这毒蛇,你心里总是离不开它,不想和它脱离关系,所以它就睡在你的心里。‘譬如黑蚖’:好像一条黑的蚖蛇似的,那也是一种毒蛇。‘在汝室睡’:在你家里睡著。‘当以持戒之钩’:那么,你有这么一条毒蛇在家里,怎么办呢?现在教你一个办法,就是你要持戒,持戒好像一个钩。‘早摒除之’:快点把蛇搬出去,不要教它在家里睡觉。‘睡蛇既出’:这条毒蛇既然出去,‘乃可安眠’,这时候你想好好睡一睡,也就没有甚么关系了。那么这毒蛇是甚么呢?就是业障。业障它教你来睡,当业障没有了,你才可以好好地睡一睡。‘不出而眠’:你若是业障不消,尽想睡觉,‘是无惭人’:是无惭无愧,不知道改悔的一个人。‘惭耻之服’:惭愧是自己觉得羞耻。例如:自己觉得做共产党是不好,不要做了,这是惭耻之服,好像穿上一件衣服一样。‘于诸庄严,最为第一’:当你把业障消了,烦恼没有,这个就是庄严法相。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由惭耻的衣服来庄严的,最为第一。‘惭如铁钩,能制人非法’:惭就好像铁钩似的,它能管著人,令人不要做非法的事。不是管著人,教人去做非法的事,它能管著人家不做非法的事情。

‘是故,常当惭耻’:因为这个,所以时时刻刻应该生大惭愧心,生大羞耻心。‘无得暂替’:一时一刻也不可以废止的,不可以没有惭耻的心。‘若离惭耻’:你若是离开惭耻,无惭无愧的话,‘则失诸功德’:就把所有的功德都失掉了。星星之火烧去功德之林。‘有愧之人’:有惭愧的人,‘则有善法’:就有善法可修。‘若无愧者’:你若是没有惭愧,像这一类的人。‘与诸禽兽无相异也’:和一般的畜生、飞禽、走兽没有两样,因为飞禽、走兽不知道惭愧。我们人所以和禽兽不同,就因为有惭有愧,知道甚么是对,甚么是不对,对的就去做,不对的就改了它。这是对治懈怠睡眠的初步方法,也就是对治睡眠烦恼的方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6 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对治灭烦恼法要

1、嗔恚烦恼障对治

汝等比丘。若有人来。节节支解。当自摄心。无令嗔恨。亦当护口。勿出恶言。若纵恚心。则自妨道。失功德利。忍之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

嗔,是嗔恨。恚就是生怒气、发脾气。这都是烦恼障道的因缘,所以必须要有对治的方法。对治嗔恚的方法是甚么呢?就是要用‘忍辱’。以忍辱度嗔恚,你若是不能忍辱,就是嗔恚;你若是能忍辱,嗔恚就没有了。这是对治嗔恚的烦恼障,用忍辱来治它。

佛说,‘汝等比丘’:你们这些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若有人来’:假使有这样一个人来,来到这儿干甚么呢?‘节节支解’:他想要把你四肢都给断了,令你节节支解。释迦牟尼佛在因地的时候,做忍辱仙人,歌利王来割截他的身体,就是把他手脚节节支解,忍辱仙人还是不嗔恨。但歌利王不相信,忍辱仙人说:‘我若是没有嗔恨心,我的手脚还会再重新长出来,恢复如故。’说完这话,果然这手脚也不需要请接骨的医生,也不需要像现在的医生用针把它缝上,甚么也都不需要,这手脚又都完好如初,又都长好了。于是乎,歌利王心服口服,佩服这位忍辱仙人是真正行忍辱。由于这个缘故,忍辱仙人又发愿说:‘你虽然割截我的四肢,对我这么不好,但若是我成佛的时候,我就要先度你开悟,先得道。’所以在释迦牟尼佛成佛之后,先到鹿野苑去度五比丘。五比丘头一个就是憍陈如,这憍陈如尊者在往昔就是歌利王,他割截过释迦牟尼佛的身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6 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释迦牟尼佛在因地修道的时候,为甚么能够忍辱而不生嗔恨心?就因为他没有我执了。没有我的执著,所以他被割截身体时,就有如割截虚空一样。他与虚空法界同体,因此割而未割,别人割截他的身体就像没有割一样,也好像是割到虚空里一样,因为这种关系,所以他不生嗔恨。不生嗔恨的时候,就是‘当自摄心’:那时候他能将他这个心摄持住,不动念,有一种如如不动的定力,了了常明的智慧,这就是当自摄心。‘无令嗔恨’:他不令心里生出嗔恨来。‘亦当护口’:不单要摄心,而且要护口,护持口业,不犯绮语、妄言、恶口、两舌这种的罪业。‘勿出恶言’:因为他护持自己的口业,所以也就不出恶言,不会用恶劣的言词来骂詈这个割截他的人。

‘若纵恚心’:假使你不摄心,放纵你这个嗔恚的心,‘则自妨道’:这样就对修道有所妨碍了。退‘失功德利’:把你所做的功德都退失去了,所谓:‘千日打柴一火焚’,你做了一千天的功德,但发一次脾气,就把这些功德都烧没有了。所谓:‘星星之火,烧去功德之林。’因为这个,所以不可以发脾气。‘忍之为德,持戒苦行’:能有忍辱这种的德行,这种的功德,比起持戒的苦行功德‘所不能及’:你能忍辱,能持戒、修苦行,这种的功德,没有甚么功德可以能比得了的。‘能行忍者’:你能修行这个‘忍’,忍人所不能忍,让人所不能让,吃人所不能吃,受人所不能受,行人所不能行,做人所不能做,你能这样子,这才是一个真正的修行人。‘乃可名为有力大人’:这样才是一个真正的大英雄、大豪杰、大圣人、大贤人,一个伟大的大丈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6 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若其不能欢喜忍受。恶骂之毒。如饮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人也。所以者何。嗔恚之害。则破诸善法。坏好名闻。今世后世。人不喜见。当知嗔心。甚于猛火。常当防护。无令得入。劫功德贼。无过嗔恚。白衣受欲非行道人。无法自制。嗔犹可恕。出家行道无欲之人。而怀嗔恚。甚不可也。譬如清冷云中。霹雳起火。非所应也。

‘若其不能欢喜忍受’:假设这个修行人,不能欢喜忍受‘恶骂之毒’:人家骂你,或者打你,这种恶骂之毒。‘如饮甘露’:骂你,应该当作在听唱歌的;打你,自己应该想这是撞到门框上。他骂你、打你,就好像喝蜜糖水那么甜。‘不名入道’:若是不能这样子的话,那你就是没有得道,没有真正进入道的门径。‘智慧人也’:‘观恶言,是功德,此即成吾善知识,不因讪谤起怨亲,何表无生慈忍力?’所以,有人骂你、打你,你都能忍,那就是入道了,那就是有真正的智慧,与一般的人不同了。‘所以者何’:为甚么要这样子愚痴呢?‘嗔恚之害’:你若知道嗔恚对人的害处,‘则破诸善法’:你有嗔恚就会把一切的善法都障碍住,修行也不得利益了,越修越退步。为什么你越修越退步呢?就因为你有嗔恚心。‘坏好名闻’:你有了嗔恚,脾气大,譬如你做一个法师,若是有很大脾气,人家一提起来:‘得了!那个法师没有旁的本事,只有脾气,那是他的本事。’这样一说,你说这多倒架子?所以你们每一个人,不要各处宣传说:‘我的师父脾气真大,和我们一个样子。’不要这么宣传,这么宣传,那正是倒师父的架子。人家一听,会说你的师父一定不是一个善知识,一定是个恶知识。你看—坏好名闻,甚么名誉都没有了。‘今世后世,人不喜见’:一般的人,不但今生不愿意看见一个发脾气的出家人,就是等到来生,人家也不愿意见。说:‘好了!我们来生也不要遇在一起,不要拜这么个有脾气的师父。’啊!这真是恶知识。不要这样子。人不喜见,你看!人都不欢喜见你了。‘当知嗔心’:你应该知道嗔恨心,‘甚于猛火’:这比猛火还厉害。‘常当防护’:应该常常防护这个嗔恨心。‘无令得入’:不要令嗔恨心常常在自己的心里边。‘劫功德贼’:打劫功德的这种贼,就是嗔恚。‘无过嗔恚’:没有再比这嗔恚的贼更厉害的了。

‘白衣受欲’:白衣,就是在家人,‘非行道人’:他不是个修行人,‘无法自制’:没有方法自己控制自己的嗔恨。‘嗔犹可恕’:那么在家人脾气大一点,自己管不了自己,这个嗔犹可恕,还可原谅的。而‘出家行道’:出家修道的人,应为‘无欲之人’:应该是小欲知足的人啊!‘而怀嗔恚’:可是再有这个嗔恚,放不下,不能忍辱。‘甚不可也’,这是很不对的一件事情。譬如甚么呢?‘譬如清冷’的‘云中’,‘霹雳起火’:打一个霹雳,就有闪电的火光。‘非所应也’:在这下大雨,狂风暴雨的时候,打雷这是正常的;但在清冷的云中不可以有霹雳,起大火,这是不对的。所以若是不修行,你有脾气不要紧的;但你若是个修道的人,为甚么还要有那么大的脾气呢?还要那么放不下呢?这是不对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19 18:43 , Processed in 0.392157 second(s), 14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