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一家人

[佛化生活] 孟丹梅老师:这世上,还有人可以飞翔……被170多次掌声打断的“读经教育”精彩演讲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1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再来看读,读是方法,为什么要强调读是方法?

因为十三岁以前以记忆力为高峰,它的理解力是十三岁以后才逐步发展起来,那么十三岁以前,大量的反复的诵读,读到自然会能够背,背到过目成诵的程度,一个孩子的大脑经过不断的反复的经典一遍一遍地在你的洗礼,你的大脑会越来越清明。

所以,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读经儿童,无一例外地表现出其脑力的优越性,也就是他可以过目不忘,过耳不忘。

这个过目不忘、过耳不忘怎么解释呢?

这里有比喻,什么叫过目不忘?就是一个孩子,你给他拿一本书,他把这本书从头到尾读一遍,然后他可以给你讲,95%以上可以复述,这就叫过目不忘。

读经的孩子都有这个本事,超过三五年的读经训练都有这个能力,你现在有这个能力吗?

你不一定有,如果有的,是天赋,如果你从小就读经了,你不仅仅是有这个能力,还可以有超越其上的能力。

所以在《三国》里,有一个人曾经看了一下丞相写的书,就可以过目成诵,告诉他,我们西蜀连三岁的小儿都知道,你居然说它是丞相所写的书。

这在古代不是笑话,因为古代读书的孩子哪个不是几十万字滚出来的,真正的读书人都是自小上私塾的。

第二个,过耳不忘,什么叫过耳不忘呢?

我们的孩子很奇怪,他在这里背《大学》,左边的孩子背《中庸》,右边的孩子背《易经》,等他《大学》背完了,《中庸》也差不多会了,《易经》也差不多会了,你相信吗?你不相信。

有一次,王教授要来私塾,给我们老师讲课,我说那我们老师,每天晚上你们把《礼记》的《学记篇》读一百遍吧,利用这几个晚上的时间,把《礼记》的《学记篇》读一百遍。老师讲的时候,你们就比较熟悉了,讲到哪一句你也知道如何去引用了。

老师们白天没时间,陪着孩子读书,就是临睡觉之前,就是老师陪着孩子睡觉之前,就去读《礼记》的《学记篇》。

结果,孩子们无一例外,老师还没读熟,他们都已经会背了,因为整篇的《学记篇》才一两千个字,对于每个月都能背诵一万字经典的孩子来说,记忆这点经典才轻松了,所以这叫过目不忘、过耳不忘。发菩提心,妙用无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1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次,我无意中发现,我的孩子跟其他的孩子聊天的时候说,说你知道那个最上面贴的是什么吗?

最上面贴的是怀素的狂草,全部是用中锋运笔,是中国草书的无上神品。

我就在想,没有人教过她什么叫狂草,她对草书也没有了解和认识,她只是看过,她怎么就知道这么多呢?

我突然想起来,是因为把那个草书的作品贴在墙上的时候,作品前面有一大段介绍,把它撕下来扔在地上,她无意中拿起来。

请问,她会不会拿起来把这个草书的介绍读上十遍二十遍啊?

不会的。她只是看一遍,她看一遍就能够说出来给别人听了。所以,这个就是每个孩子无一例外有这种表现。

到了去年的时候,她已经十岁了,她就太想看书了。她很想看书,我又不让她看,连《资治通鉴》都不让她看了。

因为她一看就懂,所以《资治通鉴》里太多情节了,她看完之后整天都在想历史上的那些事,所以为了让她的心清静,就连《资治通鉴》都不让她看了,连《古文观止》都不让她看了。

所以她就跟我说,我想看书,我就是想看书。我说,我就是不允许你看书。她说,我就是想看。我说,你要看,你给你老师打电话,不要问我。

然后,她就给王教授打了一个电话,教授就问了她一句:

你要想成“大人才”呢,还是想成个“小人才”?要想成个“小人才”呢,现在就可以跟妈妈说想看什么书就看什么书;要想成“大人才”,你就这两三年先别看了,再多拿下一些经典来,再多背诵一些文字下来,然后再开始看书。等你过了两三年,有更精彩、更高明的书给你看。

所以她嘟着嘴说,不看就不看呗。(笑声)

她像斗气一样,拿了一本中医的经络:妈妈,这个能看吗?这个没情节的。

她知道我的担心在哪里,我说好了好了,你看吧。

她真的就捧着一本中医经络,在那儿看了两三个小时不动。几乎无一例外,读经的孩子都有大量阅读的能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1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人说,快乐读经,要让他很高兴地去读,所以就读十分钟,休息五分钟,再读十分钟,再休息五分钟,读完一节课,我们发点小食品,再读完一节课,我们发点糖果,再读完一节课,我们做做游戏。认为孩子这样快乐下去,他才能有兴趣,他才能去读。是不是一般人都会这么想?

那么,我想问大家一句,快乐读经,有快乐地玩更快乐吗?如果你一直在肤浅的层面去引诱孩子的肤浅,他能够深入得下来吗?

大家回答我,巧克力好吃还是白米饭好吃?(众:巧克力。)

巧克力再好吃,能当饭吃吗?(众:不能。)

所以不要再问,孩子是玩比较快乐,还是读经比较快乐?

请问:孩子学数学比较快乐,还是不上学比较快乐?为什么一定逼着你的孩子统统都去上学,而且必须考试?

所以,不要在读经的问题上再问这么幼稚的问题了。读经,就是老实读经。

我们来说读经理论的四个标准。

在老实读经之前,第一标准是“及早读经”。

从肚子里胚胎就开始读经的孩子,请问,他最喜欢的事情是读经还是玩?因为读经就是玩,一个孩子读书吃饭睡觉玩都是他的生活,所以他每天最高兴的事情是上学,晚上回来了,学什么了?

子曰。喜欢上学吗?喜欢上学。
为什么?有德贤妹妹。
为什么?有子健弟弟。
为什么?还有哥哥姐姐。

所以大孩子在读经,他们就在后面跑来跑去,所以他们一旦坐下来,就和大孩子一样去读书,每个人摇头晃脑,乐此不疲。

然后玩的时候,一撒开就跑到了田野上,跑到了山边、小溪边,玩着泥土,撅着泥巴,一根布条打着一个小棍棍,就可以迎着风,跑得不亦乐乎,这叫真正的儿童。

什么叫儿童?就是一点小小的事情都能令他很快乐,这才叫儿童。

如果我们的儿童已经到了必须有什么样的玩具才快乐,玩完了之后必须换新的才能快乐,必须要吃什么才能快乐,吃不到就很不快乐了,那么他人生的痛苦已经在开始,你已经给他埋下这样的导火索了。

所以,一个孩子的生命,不要引诱他肤浅,要协助他深入,及早读经,才能够让我们的孩子免除生命肤浅的泛滥,让我们的孩子进入到一种生命的长进的过程。老实读经,除了读经,别的事别干。(掌聲)

我认为我们的孩子吃饭睡觉读书,睡眠健康营养,这些都考虑到了之后,孩子就是很快乐的。

我们考虑的是孩子的营养,但是我们不考虑孩子的口味,什么意思?

就是:你不要让你的孩子从小就有美食家的口感,我们希望我们未来的孩子在哪儿都能睡,吃什么都很香,这样人生才有意义。

人生,能超越烦恼,才有能力。(掌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1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我们必须要买的画册,多少钱都不吝惜金钱。

我们不需要有的环境,就不一定去创造,我们不要给孩子打造一个金窝银窝。

所以,私塾都很简单,吃的都很简单,因为往往越简单越健康,往往越简单,孩子的生命力越强劲。但是,我们给孩子读的,却是最有价值的书,看的,是最有价值的图画,我们听的,是最有品质的音乐,我们让孩子在这里耳濡目染,在天籁中长大,这个就是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要做的事情。除此之外,都是造作、多余。

我不否认西方心理学,我不否认其他一切的教育学都有它的价值所在,但是请千万不要忘了,你要以读经教育作为哲学来看破什么是根本、什么是枝末,一定要分本末先后轻重始终,各安其位。

我举一个例子,来讲什么叫做老实读经。

有一个读经老师,到学堂之后发现孩子的定力不足,他就弄了一碗绿豆,让孩子在那儿捡豆,他说如果捡豆时间久了,孩子的定力就足了。请问,读经的孩子用捡豆吗?是读经比较能够让他的身心沉静还是捡豆可以让他的身心沉静?(众:读经。)

所以对大量读经你没有了解的时候,经常会做这些比较愚蠢的事情,我跟大家讲一下,我们用蒙台梭利做比较。

蒙台梭利,是一个脑损伤科的医生,他最先是因为发现人体受损的大脑在玩具和手的触摸之下能够刺激脑神经的重新生长和发育。后来,又引申到健康的孩子如果也通过这样的思考、触摸和把玩,是不是也可以让健康孩子的大脑生长得更好,所以他就开始了他的调查研究。

西方人非常有研究精神,他一定会找一万个孩子做一万种玩具,然后反复实验几万次,然后大量地记笔记,比照每个玩具所带来孩子的改善。

蒙台梭利就这样写下了她的日记,她的日记,今天仍然被这个学派奉为蒙台梭利的圣经,成为这个学派的圣经。

我们来看一下蒙台梭利的局限。

请问,一个孩子用手触摸,能够提升大脑的树突神经发育,我想问一下,人是不是只有触摸这一个功能?

眼耳鼻舌身,比身体更优先、更有笼罩性的管道还有没有?答案是有,眼睛看到就有,不必摸到,不但看此方,还能看他方。

耳朵,不但白天可以听,没有光的时候也可以听,比眼睛更完全,所以有优先的管道,有更完全的管道为什么不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1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第二,蒙台梭利的局限。

她去看婴儿,请问他是从0岁的婴儿开始看,还是从3岁的幼儿开始看,她的调查研究是从幼儿园开始还是从妇产科医院开始的?是从胎儿开始的吗?

回答“不是”。

所以在年龄段上,我们想问,是0岁的孩子大脑发育比较旺盛,还是3岁的孩子大脑发育比较旺盛,很显然,蒙台梭利有时间段、年龄段,也就是时机上的局限,第一个局限是眼耳鼻舌身管道上的局限,第二个局限就是时间段上的局限。

那么,由此,我们就可以确定蒙台梭利有没有价值?有价值。是不是完整的价值?我们认为不够。

我们有没有在她之上去补充她,去完整她,去超越她,去笼罩她的方法呢?

这就叫教育哲学。你用一个蒙台梭利,你就可以考察其他的早教理论,包括所有的教育理论。

我们说孩子认字,你让孩子背五千字的字经,他认识了五千字,他认识了五千个字,可是他能够有经典义理的熏陶吗?回答是不能。

中国的文章,自古都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章,章不离篇。

一个孩子如果认字,拿出一个儿子的“子”,他就只能知道儿子。

可是,我们的孩子不这样教他认字,让他读经典的过程中,他不但知道儿子,他还可以知道妻子,还可以知道老子,还可以知道子曰、子夜。(掌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1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以后,不要去做那些效率不高、劳民伤财的事情,我们从不担心读经的孩子认字,因为二十万的经典背完,他3岁认字和5岁认字,对我们来说都没有关系,因为他是拿字来读经,不是拿字来阅读的。而开发一个人的大脑,读经有读经的根源的深度的开发,阅读也阅读的广泛的开发,我们请问一个孩子是深挖洞、广积粮比较重要,还是马上开花结果比较重要?所以不要让你的孩子及早阅读,不要让你的孩子读太浅显的内容。所以跟普通的孩子比起来,早识字、早阅读,是可以令他聪明的,但是如果你要让你的孩子有大的成就,一定要知道保护好他的聪明,不要早开他的聪明,一个混沌期越长的孩子,其智慧开发将是越隽永的。(掌声)

及早读经,早到胚胎开始,早到你从选择男女朋友开始,早到一个家庭做好老人的工作开始。

我女儿三岁开始读经的时候,我妈妈就跟我说:你敢让我的孙女整天读经不上学,我就死给你看。

知道我怎么说的吗?你敢让我的女儿不读经,我就先死给你看。(掌声)

这不叫忤逆,因为我深知我的母亲,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母亲,她爱我胜过爱我的孩子,而我爱我的孩子,也就了解了她是如何爱我的,所以妈妈跟我叫板是叫不过的。

然后,我再把家里人的工作做好,让我哥哥回去恐吓我妈说:你要是再管她,她带着孩子就跑了,你连看都看不着。(笑)

所以,就在连哄带骗,在这样的方法下,慢慢的,孩子读经有了效果之后,到了最后,连我爸爸去看孩子,送菜都不上楼。

你知道我怎么骗我爸爸的吗?我爸爸说,我才不上楼呢,你孩子以后当不了总统该赖我了。(笑)

你要对老人家晓之以理、诱之以利,你不要跟他讲什么国家民族的前途,你不要讲什么脑力开发,那一代人,改变他是很难的。所以,让他爱你,跟你高兴吧,其他的事就别让他承担了。(掌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1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要把你的家庭环境、这种读经的理念,全部、及早地都让大家了解之后,你才会消除障碍,消除那些人为的障碍,把孩子的冤亲债主都转化成他的贵人,让这个孩子的生命能够得到最好的开发,所以,及早读经,是多么重要。

第二个标准,就是“老实读经”。
我们已经讲过,老老实实的读,不要有任何花样。

第三个标准是“大量读经”。

大量是什么意思?就是能读一千遍的,不要读八百遍,能读八百遍的,不要读五百遍。因为这个经典背诵的时间越长越久,你对于生命的洗刷和熏陶,就越深沉、越深入。

什么叫旁征博引?什么叫信手拈来?什么叫灵光乍现?

这种智慧的酝酿,就跟电脑一样,你只是装了软件,但是它的硬件就可以驱动它。

所以我说,人生也是这样,人的脑力只要是活着,就有它的硬件,它的驱动程序,你只管给他装软件,你只管给他熏陶熏陶,只管给他古今中外的典籍,你不知道哪个典籍在哪个时候有用,但是,他人生的秘密的大的能量,却可以让他蕴化教养,在该用的时候,一下子就拿出来用。

他知道在这个时候说这个,他知道在那个时候调出那个程序来,所以,这就是生命。

生命是活的,不要把人当死人看,不要把你的孩子当白痴看。

所以,你只管熏陶、给予,他自然会酝酿,在该生发的时候恰当使用。

大量到什么程度?

我读过郑板桥的日记,郑板桥到了40岁、50岁的年龄,他一切在舟车上,有人闲谈无聊话题的时候,乃至于醉酒宴客的时候,他的内心只做一件事情,就是把《四书》和《易经》在他的心头再一遍一遍地巩固。他认为

人生最重要的就那几本书,而那几本书多滚一次,你的智慧就累积一次。

大家知道西藏的“活佛”是怎么出来的吗?有活佛转世制度,大家知道吗?

印证了一个小活佛,把他接回来,他的经师每天就陪他读经,读多少年,你们去看一下大-宝-法-王的学习经历,他每天要学习十小时,一学就要学十五年。

有人开玩笑问,活佛转世制度能不能认错?

回答是:认错了也不怕,因为用这种方法,不是活佛也变活佛。(掌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1 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个标准是“快乐读经”。

我跟大家讲,什么叫快乐读经。

快乐读经,可以用一个最贴切的例子来比喻,就是:做父母的,你不能仅仅教会他游泳,因为游泳永远是飘在水面上,做父母的,一定要带领孩子学会潜泳,当他屏息凝神静气,进入到潜水的世界的时候,他才能看到海底的世界。

所以,快乐读经,就是完全由水面到水下潜入的过程;

快乐读经,就是把你肤浅的生命再向深一层挖掘,把生命最原初的那个光明的、那个努力的、那个喷薄而出的、那个不断向上张扬奋发的、如海底涌红轮的那种原生的力量,把它调动起来,那个才叫真正的快乐。(掌声)

所以,我们的快乐读经,是建立在及早、老实大量的基础上,没有一个孩子经过前三轮之后呈现不出最后一轮的快乐来。(掌声)

我们那个叫做邱伟的孩子,不是抿着嘴唇说“很过瘾”吗?我们这些孩子,在福建不是一天十小时在读书吗?

请问,十二三岁以上的孩子,牛不喝水,谁能按他低头呢?

如果他不是主动的、乐此不疲地去学习,你我他,能让一个生命关在一个房间里一天十小时不出来吗?

所以,生命一定要进入到这种自我的、深度的、开发的能量被开启出来,那才是真生命。

有人说,读经真的那么美妙吗?

回去你们自己打坐看一看,每一天打坐五分钟,结果是什么?杂念纷飞。

你有本事一天五分钟,坐一年坐下去,我敢保证,90%以上的人,都会在某一天的某一刻,进入到坐下来就能令自己身心自在、欢喜无比的乐乐之中,那叫禅乐(掌声)。

不做,你永远没有,做,你才有可能有。所以,生命如果不这样,你还要怎么样,你还能怎么样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1 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讲完了四标准,接下来讲五特质。

第一特质,读经理论的原理性以及深刻性。

它的原理性,源自于哪里,源自于天地,源自于人性,所以它的理论根源性和深刻性是直直地来自于人生命本身,来自于人性本身的,而人性又在天地间,所以天地之性即是人性,人性即是天地之性。

也就是陆象山在十几岁的时候所说,“吾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这才是与天地合其德的生命,如果你的生命仅仅局限在你的四肢上,你的生命仅仅局限在你自己假以为的“我”上,你就会死在“我的朋友、我的衣服、我的手表、我的家、我的房子怎么变成了别人的”。(掌声)

所以,其理论的根源性直直地根植于人性深处,这就是大教的特征。

什么叫大教?就是发现了人性中最根源的问题,才叫大教。

世界上有几大教,儒、释、道三家是大教,基督教也是大教,为什么他们会永远流传?

请问,人性的内心深处是不是有恐惧感?只要人生的恐惧不消除,基督教将永远流传。

请问,人生是不是有深深的烦恼?只要你的烦恼不消除,佛教将永远流传。

请问,人生命是不是有昂扬向上的光明坦荡?只要你的良知存在,儒家将永远流传!(掌声)

所以,王财贵教育之道的理论,根源来自于儒家的天地之性,来自于孟子的四端之心,来自于我们人性本具的良知和无限的光明,所以,它将穿越时空!(掌声)

它是以天地之性,以人性的根源来讲我们眼前孩子的教育,所以我断定它在未来的三百年到五百年,将成为整个教育理论的显学,这就叫穿越时空,这就叫经久不变,这就叫先在性、主导性,这就叫永恒性。

所以,从今天开始,不要把儿童读经当成一个简简单单的教育方法和理论,它是来自于人性的教育哲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1 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2004年的时候在长沙,有一个人写了一篇叫做《读经启示录》。

这个人很可爱,叫什么名字我不讲了,以后在读经界也很有名声,这个人很可爱,他说他真的发现了读经教育的厉害的地方,但是,他最不甘心的是,怎么偏偏轮到了一个台湾人来讲这个。为什么发现这个道理的不是我,你看他也很可爱。

又过了若干年,我们在北京又一次见面,他又一次听了王财贵老师的《从人类理性的两个面向谈数理读经》,他终于拍着桌子说,我现在终于知道王财贵何以为王财贵了,因为他的背后是新儒家这把牛刀,因为他背后是天地之性的常在。

王老师又补充了一句,我的背后是天台圆教的判教精神。这就是所谓藏通别圆的圆教的最高境界(掌声)。

如果你热爱传统文化,你没有对儒释道三家有深入的了解,如果你作为一个中国人,祖先已经继承了并保留下来的智慧,永远与你相间隔、不能领受,那你真的是中华民族的不肖子孙。

1919年已经开始不肖,而这不肖,已经贻害了中国百年,不能在我们的手上继续贻害下去。

教育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今日不做,必贻明日之悔。

我们今日做,还要在百年以后才能有效果。

我们不做,中华民族何时才能翻身,空抱着金饭碗讨饭吃,所以,一定要把读经教育做下去。(掌声)

我们来谈读经教育的第二大特质,就是内容的完整性和它的扩展性。

我今天整个上午只讲了儿童读经,其实讲儿童读经是讲语文、讲私塾、讲读经的经典怎么读,以读经带动全脑的发育,但是读经是有扩展的,它的扩展和完整性到什么程度,你们有机会去翻阅王财贵老师的数理读经的构想,去看一看什么叫美育读经,什么叫音乐读经。

尤其是体育,什么叫体育,体育是身体的教育,身体不是一群人拉到操场上去做广播体操。

什么叫体育?

西方人的运动都是对动物性的模仿,所谓的更高、更快、更强,就是以消耗和伤害身体为代价,所以,西方运动只是练了筋骨皮,年龄越大,运动的损伤越大。

而中国的运动,才是真正的体育,也就是外练筋骨皮,内练精气神,越老越值钱。(掌声)

中国的内家功形意拳,中国的太极,这才是真正的中国体育,这才是中华民族的在体育这个领域真正的经典,我们能传下来吗?我们能传下去吗?

所以任重道远。

中国的古琴、中国的京剧、中国的茶道、中国的书法绘画艺术,一百年了,中国有大师吗?

我想,中国有大师也没用,即便王羲之和齐白石再来投胎,也会在小学部分就给扼杀掉了。(笑…掌声)

五十年,倾全国之力,多少艺术院校居然培养不出一个齐白石,因为齐白石一定会在高考的时候因英语不及格落榜。(笑……掌声)

所以陈丹青说,我想要的,我招不上来,你们录取的,我认为都不能要了。所以这就是中国艺术教育的现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2 00:13 , Processed in 0.306763 second(s), 13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