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至善佛缘

[自度度她] 【推荐】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9 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 九 卷  

诸位朋友,大家下午好:昨天我们谈到的是师生关系。一个好老师对一个人的一生影响非常的大,对于一个人的思想观念是否能够遵循圣贤教诲,老师的引导是一个重要关键。所以我们昨天举到了古人的师生关系,也深刻感受到古代人对于老师的态度确确实实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将老师的教诲依教奉行,终身不忘。当我们有这种态度去面对老师,去面对古圣先贤的教诲,道业、学业绝对可以成就。除了好老师之外,事实上一个虚心的人,一个受教的人,他在所面对的人、事、物当中都可以得到很好的学习。比方说面对人,当他面对善人的时候他可以提得起我们《弟子规》里面的教诲说到“见人善,即思齐”,我们每天所接触这么多有德行、善良的人,我们都能生起学习之心,效法之心。善人也是我们的老师,那恶人可不可以是我们的老师?
   

“见人恶,即内省”,见到别人做错事,我们要懂得反省自己有没有犯同样的错,“有则改,无加警”,有的话赶快改,没有的话自我期许不能犯同样的错。
   

很多人就说他看到别人犯错事,心里就很难受,每天都一直盯著别人的缺点在看,内心愤愤不平,所以在这个社会当中很多人是愤世嫉俗,每天茶余饭后数落别人的缺点。当我们在批判别人缺点的时候,事实上我们的内心平不平静?不平静。内心愤愤不平跟学问是背道而驰,所谓“学问深时意气平”,一个人学问愈深应该心平气和。有朋友就说,我实在没有办法不看别人的缺点,那我们就会给他一个建议,假如你看到家里人的缺点,你就当作自己的缺点。他一听觉得很纳闷,为什么看家里人的缺点就是自己的过失?我们会进一步引导他,就是因为我们的德行不够,我们的孩子没有被我们感动才继续学坏,所以是我们的德行不够,没有感化他。假如看到我们的同事没有做好,我们也要当作自己的过失,因为就是我们没有做出很好的榜样,让他们产生惭愧之心进而效法,所以这也是我们的过失。我们也要从自己修身开始做起。当我们用这样的心境去面对我们周围的人,我们时时刻刻会鞭策自己不断增长学问,而不会把时间耗在去数落别人的缺点上了。所以善人跟恶人都是老师。
   

不止是人,事、物也可以是老师。比方说您看到竹子的时候,你可以跟它学习什么?中国圣贤人很善于跟天地万物学习,那我们来感受一下,您看到竹子,觉得可以从竹子身上学到什么样做人处事的道理?我们观想一下竹子,一节节很有志气,很有它的原则,好,很好!竹子会垂下来,愈高的时候会稍微垂下来,谦虚,谦。谦再加上虚,竹子是空心的,常常能够虚心领受别人的批评,所以竹子也是表君子之风。还有没有?竹子还可以让我们体会到人生的什么道理?假如我们常常心很清净,你会从万物当中有很多的启示,你的悟性会开。
   

我们看看这竹子它是一节一节的,所以不断的往上升,其实人生就是要不断的往上突破,一节一节突破。而且它每一节的节心特别硬,所以人生有很多关卡,你都要勇往直前把它突破上去。好,我们再想想还有没有?竹子很正直,昂扬直立而不屈,不屈服,又能够虚怀纳别人的雅言。所以我们要学竹子的正直,而这个正直是代表内在的一个气节。我们常说人生要外圆内方,这个方就代表一个人很有正直的气节,对外与人相处还要外圆,就是要圆融一点。现在很多人说我很正直,所以常常言语就直言不讳,没有看情况、看时机,让朋友听了很不舒服,之后不只没有感谢他的劝告,跟他可能都翻起脸来。
   

所以外圆,还是要圆融一点,懂得观察时机再去谏言。
   

我们看竹子,您有没有看过一根竹子自己长在那里的?没有,竹子都是整片整片长在一起,所以竹子代表它很懂得选择好的朋友一起产生环境的影响,我们说身教、言教,还有环境对一个人的潜移默化影响,叫境教。你的身旁都是一群正直的、有品德的朋友,那我们也会在这个气氛之下,得以“德日进,过日少”,自己的道德也会增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9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荀子有讲过,“蓬生麻中”,这个蓬它就是比较弯弯曲曲,但是你把它种在麻子里面,因为麻都是很直立的,自然这个蓬也会直立起来,“不扶而直”。所以环境对一个人特别重要,尤其在孩子他的定性、他的认知知见都还没有确立以前,环境就特别重要。
   

古代孟母为了给孩子一个好的环境,有所谓的“孟母三迁”的故事。第一次搬到的是刚好在这些坟墓的旁边,所以常常就会做很多的丧事,孟子就学习办丧事。妈妈一看不对劲,赶快搬家。第二次搬到菜市场的附近,孟子学习在那里卖东西,在那里卖猪肉。孟母又觉得不对劲,赶快再搬迁。最后搬到学校附近,孟子每天就到学校里面去跟人家一起读书,这时候孟母才觉得比较心安。假如没有孟母去选择一个好的环境给孟子,那可能我们的孟子就出不来了。所以一个人学问道德有成就,跟他的父母、跟他的老师确确实实是直接的关系。
   

一个竹子可以让我们领受很多做人处事的道理,我常常会问学生一些问题,他们的答案有时候都会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所以其实孩子很有悟性。我问孩子:你从竹子身上可以学到什么?孩子回答说:竹子它的精神就是处处为人民服务。我说为什么?他说:你看竹子,竹笋可以吃,竹子可以建房子,它的竹叶可以包粽子,所以它全身没有一个地方不能用。我们听到这里都觉得很惭愧,你看竹子确确实实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把它全部都奉献出来。而且奉献出来的时候,从来没有向我们要一分钱,而我们才做了点事情就跟父母讨价还价,就跟亲友讨价还价,“我对你这么好,你一定要怎么样对我”。所以我们人比起竹子确实是自叹不如。所以竹子你深刻去体会就可以从它身上学到一些做人处事的道理。
   

我们经典里面很常用水来比喻德行,所以在《老子》一书里面提到“上善若水”。诸位朋友,您觉得看到水可以让您体会什么人生道理?假如你在看水的时候,还在烦恼今天股票会不会跌,那就悟不出道理来;还在烦恼我儿子怎么还没娶老婆,那你就悟不出道理来了。
   

面对万物的时候,我们能够静下心来,可以从中体会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你想到水有没有想到什么?这个水能屈能伸,能屈能伸才能做大事。所以水到任何的容器里面,它就可以融进去,然后变成那个容器,不跟它产生冲突。《礼记 学记》里面说“君子不器”,一个君子 ·所谓“大德不官”,有德行的人你把他放在哪一个位置,他都可以把工作做得很好,他可以随时融入他所处的情境里面,用他的德行去改变这个团体。
   

“上善若水”,你看水利益所有的万物,任何一个生物要生存都需要水的滋润。水利益万物,但是从来没有跟人、没有跟万物要过酬劳,所以确实水是很有德行的。它滋润万物,给大地带来生命,这是它的德行。我们在经典里面很多都有提到水,比方《论语》里面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就是说这个水流有没有一刻是停留的?没有,水一直长流不息,这个时候你要想到光阴一刻也不停留,所以代表我们要珍惜时光,一去不复返。我们这一生做任何事,有时候都是做做停停,很难有恒心从头做到尾,只有一件事情你从来没有停留过,哪一件事?就是我们从出生一直就非常努力的走向死亡,一刻也不停留,所以珍惜时光,这一生不能空过。要对得起自己,要对得起父母的养育之恩,要对得起师长的栽培之恩,要对得起在我们这个人生过程当中,多少曾经鼓励过我们,帮助过我们、提拔过我们的人,我们不能让他们失望,我们不能让他们灰心。
   

所以文天祥有一句话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人生没有一个人能够逃过死亡,但是这一生如何去经营,如何让这一生过得很有价值,很有意义,就要用我们的丹心,(这个丹是红色),意思是指我们的诚心。真诚的心照汗青,汗青指的是历史,史册。我们当时在上高中的时候,背到这里,汗青考出来,你就会写史册,好,两分打勾。

我们这一生用真诚心照哪一本历史?诸位朋友,照哪一本历史?你的一生要用你的真诚,用你的真心照谁的历史?人生首先要对得起自己,照自己的这一本历史。让你人生一年一年走过之后,回首来时路觉得心里很安慰,没有蹉跎时光,有尽心尽力尽自己的本分,尽自己的职责,那你这本历史读起来,你会了无遗憾。
   

我们回想一下人生几十年走过来,你有没有觉得了无遗憾,觉得很充实?其实我在整个人生这三十年的过程里面,常常都会觉得很空虚,不知道在干嘛。比方说念书念了十六年,在念初中、高中,甚至在念大学的时候,特别觉得内心很空虚,好像没有一个人生的目标。
   

读初中的时候只有一个目标,是什么?考高中,你就拼命的往那里冲,结果冲到了,是不是人生的目标?不是。冲到之后,它又变成一个目标叫什么?考大学。然后冲到了大学,一个好工作。在这个过程里面为什么没有人告诉我,你一生最大的目标就是要做一个孝子,你这一生最大的目标就是要做一个能够懂得时时去爱护别人的人,就像范仲淹一样。假如我的小学、初中就有人告诉我,人生要有这样的目标,那我们从小当孝子的话,内心绝对不会空虚,绝对不会觉得空荡荡的。因为当我们只有一个目标的时候,事实上那个目标都是为了自己的自私自利,都没有为自己的家人、为自己的朋友去付出,甚至于为社会做点事。
   

人生只要在付出当中,你的内心才会常常觉得很充实、很喜悦。

所谓“施比受更有福”。

所以在这一年多来,我们演讲三百多场,常常都是披星戴月,很早就出去了,八点多出去。因为很多课程是对家长上课,所以都是在七点半到九点半这个时间,九点半以后可能还有一些家长会问一些问题。所以常常有时候骑著脚踏车,回到家里都十点多、十一点。再弄一弄上床的时候都十二点左右,每天累得半死,躺下去都昏死过去了。很多人就说:蔡老师,你们这么辛苦。我说:我觉得我一点都不辛苦。我说:人生不怕身累,就怕心累,就怕自己觉得对家庭,对这个社会一点贡献都没有。所以这一年多来讲了三百多场演讲,身体很累,一躺下去隔天又是一条好汉,但是心理上这一生从来没有这种踏实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9 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当我第一次回到家里跟我父亲报告我这三、四个月,那时候刚好过年的时候。回到家里跟我父亲报告,这三个多月在海口所做的点点滴滴。我父亲听的过程两个多小时三度眼泪都掉下来,我可以去感受到父亲是因为听到这么多的家庭能够懂得如何教育孩子,这么多的孩子开始懂得尽孝道是他的本分,所以父亲听了很感动。让我的父亲能够感动,让我的父亲能觉得儿子做的这些事是值得的,在我们的内心也会觉得对父母比较有交代。我打电话回去的时候,我的父亲还会说:你不要担心家里的事,放心的去做就好了。我父亲还会安慰我,叫我别乱操心。所以变成整个家庭的人都很支持我的工作。
   

因为确确实实每一个人都希望能够多为别人做些事,多为这个社会做些事,只是有时候不知道从何做起。其实只要从自己做起,从自己的修身做起,自然而然我们对社会的影响就会水到渠成,打开来。
   

我们前面提到很多的老师,他在学校里面也是一个人,但是因为他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本分,所以在学校他这一班的学生就表现很好。表现很好,别人一看就会觉得很欢喜,就会希望也跟他一样去做。他只是做好自己本分就带动了整个学校,甚至于又把他的经验写成文章,放到我们的大方广网站,让更多的人能够去学习。他也到各个省去演讲,把经验奉献出来。
   

所以一个人要利益社会并不是很复杂的事,而最重要的基础在哪?基础在把自己先做好,尽自己的本分,所谓“敦伦尽分”。在敦伦尽分当中,他的能力就慢慢提升,这个时候就自然水到渠成。《大学》里面有一句对我们人生非常重要的提醒,就是“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从天子到一般的人民,贩夫走卒,他的人生要从哪里开始?“壹是皆以修身为根本”,修养自己的道德是一个人一生在家庭、在社会能够建功立业最重要的基石、基础,就在修身。
   

诸位朋友,当一个人不修身,没有德行的时候,他这一生的事业一定迟早会垮下来的。所以很多人一看这个人又没有德行,每个月还是赚那么多钱,自己看了也是很不平衡。看事情不能只看表面,要看来龙去脉。去脉是代表他以后会发展成什么样子,来龙是为什么他没德行现在有钱?为什么没德行,现在有事业?来龙你一看,原来刚好他爷爷、他爸爸有钱。但是你看到他的员工能不能留得住?要有德行才能带员工的心,你只是有钱,对待员工不尊敬,不尊重,不关怀,员工能不能留得住?不可能。所以他没有德行,他就不懂得君臣之义,他就不可能把这个公司员工带好,慢慢的他就会败下来。
   

所以老子说祸跟福,“祸褔相依”,是同时存在的,为什么富不过三代?因为没有德行,只要有钱,危机就出现了。我们看中国圣贤人创字很有智慧,这个“钱”字怎么写?金子旁边配了两支戈(就是刀),所以钱愈多会愈有冲突。这两支刀,国与国冲突,甚至于家庭里面兄弟操戈都是因为金钱。现在因为没有圣贤教诲,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常常都看到兄弟在争财产。其实当兄弟在争财产的时候,他这一生败相已露,他的人生不可能经营好,因为他现在的动作就已经给他的下一代做最不好的榜样。他示范给他儿子看的是只要为了钱,兄弟都可以反目成仇。所以人无远虑,看不远,都逞一时之意气,都做出一些会让人生遗憾的事。所以修身重要,德行重要!我们要用真诚心写自己的历史,要对得起自己。诸位朋友,还要写谁的历史?用你的真心在谁的历史当中写下一笔可歌可泣的诗篇?
   

在你的祖先。来,给这位朋友掌声鼓励一下,给祖先,太好了!您这句话讲出来,我们的老祖宗感动的眼泪都掉下来了。现在你去问大学生,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他会不会告诉你要为中国人写历史?能不能讲出来?你假如问大学生说做人的根本是什么?他说:你怎么问这么无聊的问题?你为什么不问我现在流行歌曲哪一首最畅销?脑子里想的是这些,脑子里想的不是做人应该尽什么本分。
   

所以做人应该尽孝道的本分,而这个孝不止是对父母,还有对我们历代的中国的祖宗,我们都应该尽这一份孝道。我们得到老祖宗这么多的智慧恩泽,我们拿什么回报?当然要立身行道把老祖宗的教诲在家庭里面落实,在工作当中落实,让家庭的家道可以传承,让古圣先贤的这些思想可以在社会当中传递开来,这就很重要。所以请问诸位朋友,您在你父母的人生历史当中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篇了吗?您能够让您的父母每一次想到我生这个女儿真是没有白生,我生这个儿子真是非常欣慰!假如你的父母那一本历史当中时时打开来都是这样的满足,那你这一生在父母当中的历史就写得非常有价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9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再来还要在谁的历史当中好好的用心去写下这一篇?后代子孙,太好了!给这个朋友掌声鼓励一下。我们现在去问一些年轻的男女,结婚的人,你去问他一个问题:你的家道、家风要传多少世?你这么一问他,他忽然愣住了,为什么?想都没想过。所以我们现在为人父母的态度跟古代为人父母的人,我们真是差他们太远了。古代的读书人也好,我们中国的老祖宗也好,想的都是世世代代的子孙。所以司马光曾经讲过一段话,他说“遗金于子孙”,你留金钱给子孙,子孙未必能守得住,“遗书于子孙”,你留一些书给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当中,以为子孙长久之计”。所以你看古代为人父母的人,他想的是什么?积厚福,积阴德,庇荫后代,绝对不是只是自己一生的享乐而已。所以他有这种德行,他就可以庇荫后代,不止庇荫后代,因为他冥冥当中都在积阴德,他的所有言语行为都树立了良好的典范给他的后代子孙学习。所以有这种认知的父母,他的家道都可以绵延几千年、几百年不断。
   

诸位朋友,您的家风要传多久?看自己。要有立志,我们说学贵立志,我们有志向要传一千年,你假如有这个志向,那你从今天以后绝对不会在那边打麻将,耗自己的时间又给下一代不好的榜样,你可能从今以后读书很认真,工作很认真,对待父母很孝顺。孔老夫子后代子孙传了二千五百多年,传到现在七、八十代了,子孙都非常优秀。为什么?因为夫子对于整个中国,甚至整个人类都是长远性的影响,所以阴德特别厚。而所有一出生就知道他是孔夫子的子孙的人,马上觉得与有荣焉,觉得我不能丢孔夫子的脸,所以言语行为特别谨慎,深怕自己侮辱了祖先。当我们是树立这样的榜样给你的子孙,当他知道他就是某某人的子孙,他马上整个人的状态都不一样。所以今天假如有人来告诉你,已经确认了你就是孔夫子第几代的子孙,你马上走路就不一样了。
   

范仲淹的子孙传到现在已经将近快一千年了,我在推广读经的过程,还接触到两位范仲淹的后代,其中一位现在还在海口一个很知名的高中当语文老师,而且是教得非常好的名师。他的女儿现在还在北大读中文系。所以你看那个家风一直绵延了几千年,一千年都不坠。
   

刚好有一次在珠海演讲,我一演讲完,住在一个朋友家里,那个朋友对面的邻居住了一个老师,他也去听课,隔天他就走过来说希望跟我聊一下。后来一坐下,我看他脸很大,耳朵耳垂也很大,一看就是很有福相,结果他开头第一句话就说:我是范仲淹的后代。所以这个确实我们积厚福真的可以让我们的子孙有很好庇荫,也让我们的子孙有非常多典范可以效法,所以诸位朋友,你的人生要在子孙的这本历史当中好好的认真用心的去付出、去经营。
   

除了在父母、在祖先、在子孙的历史当中要好好的去挥洒,好好去付出之外,还要在谁的历史当中用心去经营?你们怎么都没有想到你老公、你老婆?我们说“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以前我们古代人夫妻是一体的,俗语说“夫妻一条心,黄土变成金”,以前我们说夫唱妇随。当你的先生他常常想到我的人生就是因为娶到了这个太太,才让我的事业,才让我的家庭能够有这么好的发展。当你的先生人生那一本历史是这样记载的,那你这个太太也觉得没有愧对这个先生。当你的太太常常都想到我就是嫁给了这个先生,所以我的人生才能走的这么幸福,这么美满。
   

我曾经遇到几对夫妇相处得非常好,其中有一对就是卢叔叔跟他的太太。他的太太见到我的时候都是称赞她先生的德行跟先生的为人处事,我一听到一个太太在称赞先生,我们都会觉得很惊讶,因为太少听到了,所以一听到就会觉得感受特别深。而他的太太就说她有很多辛苦的事,她的先生都会主动帮她做。为什么他的太太会这么样的尊敬卢叔叔?绝对不是偶然,我们说日久见人心,一定都是点点滴滴付出来。卢叔叔跟我讲一句话,他说:我们结婚的人没有资格去要求太太要对自己的父母好,没有资格去要求,你要对你的太太好到让她感受到,就是因为有这么好的父母,生了一个这么好的儿子来跟我相爱,所以我要好好的爱他的父母。你看做到这样的地步让人家感动,所以在他太太人生的这本历史划下了真情真意。
   

所以我们面对所有的亲友,甚至于面对我们的老祖宗,我们的圣贤人,我们都要尽心尽力,所谓不愧祖先,不愧所有的亲友。这个时候你常常就会觉得内心非常的充实,非常踏实,觉得人生这一遭没有白走。你假如常常有这种充实的感觉,一定会想到文天祥这句话,我们把它念一遍。当我们听完这些分享之后,念起来这句话的味道绝对不一样,好,准备好了没有?要大声念出来,预备起,“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9 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我们刚刚提到了水的德行,从“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就是水没有一刻停留,时光也没有一刻停留。因为时光一刻不停留,我们要珍惜时光,好好的尽自己本分,好好的去成就我们所有的亲友,所以才提到留取丹心照汗青。那水还可以给我们什么启示?我们在很多的圣贤教诲里面,尤其跟学习有关的一句话叫“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因为学如逆水行舟时时刻刻要提醒自己有没有在精进当中,你只要一懈怠就马上往后退了。确确实实现在这个社会一个大染缸,只要你稍不认真,你的气质马上就下降。所以杨老师,我们这些学生、这些下属常常只要不用功,被杨老师一看到,她就说:你最近怎么啦?
   

马上发觉你的气质变了。所以要在现在这个时代当中,要能够成就自己的学问,一定要精进不懈,不可以停留。
   

那水还可以让你想到什么?“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所有的百川都往大海里汇集,它都能够包容,能够容纳,所以人生要时时拓宽自己的心量,用一分宽恕的心去对人。当我们觉得烦恼很多,看谁不顺眼,看谁又很难受的时候,问题绝对不在别人,问题在自己。所以你只要心量一拓宽,障碍就去除。
   

其实我们说都是那个人让我生气的,都是那个人对不起我,所以常常就会气愤,就会不能包容。我会问朋友一个问题,我说按照逻辑来讲,没有一个人能够进入你的内心,这句话对不对?按照逻辑来讲,没有一个人能够进入你的内心,那真正伤害你的人是谁?自己。
   

你们怎么那么聪明?太有悟性了,我们课还没讲完,你们的悟性都开了。这句话很有味道,谁在伤害我们?所以我都做一个譬喻给他们听,我说今天你从办公室走出来,一走出来刚好遇到一个人一巴掌就给你打下去,你还没有回过神来,他已经气冲冲走了,你心里想今天真倒楣,可能他认错人了。你马上就算了,不怪他了,一巴掌不怪他了;刚好今天回到家里,你先生喝酒,状态很不好,给你一巴掌。同样一巴掌,你马上说:我这一辈子都不会原谅你,我跟你没完没了!同样一巴掌,效果差这么多,请问谁造成差这么多的效果?自己,对!所以谁让我们气的?谁让我们痛苦的?都是自己的强求,都是自己的执著。所以不是别人跟我们过不去,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当人了解到这个真相,你才慢慢懂得什么应该放下。
   

所以我们常常都会说他应该怎么样,他应该懂,他怎么连这个都不知道。这种话我常常听到,我都会回他们说:他本来就不知道。因为这个时代已经失去圣贤教诲二、三代了,所以人做人的根本搞不清楚。其实我们看到这样的人都觉得他很可怜,哪还有时间跟他生气!

所以我们说“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不要再怪他了,你要更可怜他,他在那里自甘堕落,自掘坟墓,你再不把他拉回来,他以后会死得很惨。这个时候不应该跟他生气,反而应该生起一个包容、一个慈悯他的心,要像大海一样有容乃大。
   

我们再看看我们的长江、我们的黄河,这个大水一直往哪里流?
   

都往东方流。虽然它有百转千回,但是它目标有没有变?没有,却始终奔流向东方。代表一个人很有志向,志向不改,但是能不能直线就走过去?不行。人生哪有可能这么顺利!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这时候山不转路转,路不转人自己转。所以有时候该屈,我们说要能屈能伸,有时候该变通的时候要懂得变通,要懂得顺势而为。但是一直很清楚目标在哪?在东方,目标在成就孩子,目标在成就身旁的有缘人,这个目标不变。但是如何做到?随时随地要审时度势。所以我们的长江,我们的黄河,我们很多的大河都是很有志向往东方漂流。
   

当你看到一湖水面那么样的清澈透亮,在佛家里面祭祀的时候,我们每一天礼完佛都会倒一杯清水,这个清水是不是给佛菩萨喝的?
   

不是。这一杯水最重要的要记住佛菩萨的教诲,告诉我们、时时提醒我们的心有没有像水一样清澈,还是有受污染。一受污染了怎么办?
   

赶快把污染要去除,还没有污染上的要防止污染。我们进山门的时候不是有四大天王吗?北方多闻天王拿的是什么?雨伞,是不是他喜欢打雨伞,还是他喜欢收集雨伞?不是。多闻天王代表在现代这个社会知识爆炸的时候,要懂得防止这些错误的思想观念给你的污染。所以一个人不是要先看很多书,一个人要先有理智判断力,他才去广泛吸收知识。而确立一个人的理智跟判断力要用什么方法?要学习圣贤经典才有可能办到这样的判断力。所以这一杯水告诉我们不要受污染,还要防止污染,然后要看看自己的心清不清净。一个人的心只要清净了,他的智慧就开显出来。而我们常常拿水去洗净很多污秽的东西,所以水也代表教育、教化,把我们错误的思想观念洗涤干净。所以这个水确确实实当我们有悟性的时候,可以从水当中体会到非常多做人处事的道理。
   

刚刚说到的善人、恶人是老师,甚至于天地万物是老师,还有你所处的事情、境界也是老师。

我们所处的境界不外乎两种,一种是顺境,一种是逆境。一个人的道德学问是不是躲在山上成就的?是不是?绝对不是,所有人的道德学问都是在处事待人当中不断去历练,不断去提升,所谓历事炼心。

今天我们学了《弟子规》说“凡是人,皆须爱”。本来的习惯,看到这种情况脾气都快来了,突然想到“凡是人,皆须爱”,气就压下去,这就是历事炼心。所以一个人进步最快的时候是顺境还是逆境?逆境的时候。所以要感谢逆境,感谢困难,感谢磨炼。不然我们的潜能,我们的智慧,历练开显不起来。当我们有这种态度的时候,你就不怕吃苦,懂得去磨炼自己,懂得去提升自己的境界,所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以后面对逆境也是老师。顺境最容易让一个人迷失掉,所有错事可能都在顺境的时候干出来的,所以面对顺境要懂得时时提醒自己不可以放任,不可以自大。
   

要常常提醒自己,我有这样的顺境是多少人给我的栽培,要常怀感恩心,这样顺境、逆境都是老师。

好,我们这节课先上到这边,谢谢大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9 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卷  

诸位朋友,大家好:我们接著下一个五伦关系,刚刚讲完父子关系跟师生关系,现在接著是君臣关系。所谓君仁臣忠,在古代“君”是指君王,“臣”是指臣民,君臣关系。现在有没有君臣关系?很多人说现在没有皇帝了,那没君臣关系。这样子解就解得太狭隘了。君臣关系指的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都包含在君臣关系里面。所以我们看以前的一些好官,他担任太守或者担任巡府,他底下也有非常多的部属跟干部都对他很尽忠,这些也属于君臣关系。
   

诸位朋友,在这个社会当中还有哪些团体都是有君臣关系的?我们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在社会当中,哪一些都可以属于君臣关系?商业,我们说企业里面有领导跟被领导关系。还有没有?学校里面我们的校长跟老师,甚至于是一些学校的教育局的官员跟老师,这也属于领导跟被领导关系。学校里面、企业里面还有军队里面也有领导跟被领导关系。还有没有?我们所处的政府单位、公家机关都有领导跟被领导关系。
   

在这些关系当中如何处好就很重要,所以必须“君仁”,领导人应该仁慈,仁这个字是会意字,一个二,一个人,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二。哪两个人?诸位朋友哪两个人?自己跟他人,想到自己就要想到别人,所以是处处替人著想。君仁,仁的意思就是处处替下属著想,甚至于不是只有替下属著想,还要替他的家庭,替他的家人著想。当一个领导人有这样的胸襟,这样的仁厚之心,那下属一定会很感恩他,一定会效忠他。所以“臣忠”,这个忠是忠于领导人,忠于他的本分、他的职责,忠于他的团体,这叫臣忠。所以仁跟忠就是德行,君臣关系是道,仁跟忠就是德,君仁臣忠。
   

在这么多的团体里面有君臣关系,而事实上在中国古代连家庭都有君臣关系。以前的家庭都是大家族,有的一住就是一、二百口人,所以因为一、二百口人就有很多比较德高望重的长辈,他就是君,他就是领导者,整个家族要决策都要透过他们来决定。现在还有没有这样的家族?很少,不过应该还有。在明朝的时候有一个读书人叫郑濂,他们家总共上千口人,家族有千口人,七代同堂,现在能看到四代都不得了,七代同堂,而且家庭和睦。现在是两个夫妻一个儿子就不和睦了,三个人都搞不定。不要说三个人,现在连两个夫妻都搞不定,都常常吵来吵去。更有可能连自己一个人住都搞不定,常常自己还跟自己过不去,气得半死,气自己怎么把事情干成这样,明明知道不要生气还生气,明明知道不能懒惰还懒惰,所以连自己跟自己都处不好。
   

所以能够千口之家能处得好,这可是大学问。明太祖非常佩服郑濂,就请教他,他说:你为什么可以把一千个人治理这么好?是用什么方法?郑濂回答一句话叫“不听妇言”。不要很多女性听到这句话以后都不来听课了,说蔡老师居然骂女人,我们听话要听出它真正的意义在哪里,不要只是看到文字表面而已。为什么郑濂说要能够经营千口之家要不听妇言?因为一个家庭,一个团体最怕什么?才言,最怕拨弄是非的言语产生。一拨弄是非,听的这些领导人一不平,他不公平就会影响到他的言语跟他做的事。所以一做出去之后,整个家族的人就会觉得不公平,一不公平,所有家庭就会觉得人心也开始波动起来,开始谁看谁都不顺眼。所以一个领导者不能听信一些才言,要能够大公无私去做事。
   

那为什么他要说不听妇言?因为女人在古代比较少机会接受教育,一不接受教育就对古圣先贤的教诲,对做人的道理不懂。一不懂做人的道理,眼界就会很短,心量很狭窄;心量一狭窄就喜欢计较东计较西,计较东计较西整个人心就会开始不平,开始很多纷争,开始很多流言蜚语就出来了。所以他说不可以听信这一些搬弄是非的言语,那这也是一个领导者他有能力去评断哪一些话不可以听,所以这个还要智慧。但是人很奇怪,一听到一些才言马上耳朵都竖起来,马上就说:谁说的?谁说的?只要听到说谁看你不顺眼,谁说你的坏话,马上耳朵就竖起来。我曾经听释净空教授讲到这一点,他说只要有人讲谁的坏话,他马上制止他,他说:你不要再说了,他在我心目当中形象很好,你不要毁谤他。让每个人在他心目当中都保留一个很好的形象,这是有智慧,不听谗言,不听搬弄是非的言语。所以古代因为女人少受教育,所以比较不懂这些道理,所以叫不听妇言。
   

古代其实有很多的女人非常伟大,也教育出很多很优秀的下一代,她们其实有受教育,受什么教育?家庭家风的教育。所以这样的人是真有受教育。你说她又没有念过书。诸位朋友,念书等于受教育吗?这不一样!受教育是懂得做人做事,而不是只有读书。现在很多大学生读了十多年的书毕业了,知不知道怎么做人?不知道,那叫没受教育,那个叫受到知识技能传授,没有真正受到做人处事的教育。
   

所以现在的妇言不见得是女人说出来的。男人没受这个做人做事教育,也常常跟人家计较来计较去,心量很狭窄,这样的人的话能不能听?不能听。所以我们要有智慧去洞察,不听谗言,所谓“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来搬弄是非的人,可能他就是真正的是非人,问题就在他。所以为什么他要来跟你搬弄这些谗言?他的动机要控制你,他的动机要让你的团体不和,让你的家庭不和,这是他的动机。所以你要有能力去判断,不要听这些话。所以当我们每一位女性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心胸就很开阔,这句话绝对不是说你们;当男人很心胸狭窄,那这句话就在说你,所以为人处事要懂得拓宽心量。
   

后来皇帝送了两个水梨,很大的水梨给郑濂,算是给他考试两颗水梨怎么分给一千个人,送给你,结果派两个锦衣卫跟在郑濂后面,到了他们家里去。结果就看到郑濂不慌不忙拿出两个大水缸,然后两个大水缸都装满水,一边一个把那个大水梨敲碎。敲碎之后整个果汁就渗到这个水缸里面去,然后说:来来来,不分大小,一个人喝一碗。

这样去持家做到公平。公平,平,人心就平;平了之后就和,和平和平;平了之后就安,平安平安;安之后人心就乐,叫安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9 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公平是持家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假如不公平,对某一个孩子特别好,那就麻烦了。对这个孩子特别好,请问对他有没有帮助?有没有?古代被溺爱的孩子有没有好结果?对他特别好,他就恃宠而骄,他就玩物丧志。所以败家子是不是从小被父母很严格的?都不是,败家子就是从小父母对他特别好的,所以父母没有真正的理智,他的子女会教不好。所以面对下一代,面对晚辈要公平。当你溺爱他,他就恃宠而骄,而那些被你忽视的,被你轻忽的那些孩子内心会不平,甚至于他会觉得很没自信,觉得自己很没用,因为你都轻视他,你都忽略他。所以这样的孩子从小也会心理不平衡、不健康,等到大一点可能会造成兄弟纷争,觉得父亲都对你好,母亲对你好,到最后兄弟可能会冲突起来、会打起来,古代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所以我们持家,持一个家族一定切记要无私、要平等,这样对你的后代子孙都是最好的做法,最好的榜样。所以家族里面就有君臣关系。
   

在企业里面有君臣关系,在很多的团体里有君臣关系,请问在团体里面需不需要平等?太需要了,假如你对这个员工特别偏好,时不时就给他加薪,就给他一些奖品,其他的员工不服气,慢慢怨气一积累,到时候就爆发了。所以不止家庭要平等对待,团体也要平等对待。所以现在说企业里面要有制度,做出了什么样的表现,我们才给予什么样的奖赏,这也是建立在一个公平平等的基础之上。
   

我们来看一看古代人为君者,他是怎么样当君王,他是怎么样当领导人。领导人最重要的一定要以身作则,这个特别重要,以身作则。我们一个老师他看到《弟子规》之后很高兴,他想说我可以拿这本书好好教训我的学生。所以他回去之后很兴奋,隔天就开始每天眼睛瞪得很大:不要跑,“事勿忙,忙多错”;你的桌子怎么整理的这么差劲,“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就常常像一个警察在站哨一样,常常看到学生哪里错了,马上给他批评。结果做了一个多月之后,他觉得很辛苦,疲于奔命。刚好有一个机会跟我们一起坐下来吃了一顿饭,我看他很疲劳,他就说:《弟子规》这么好,但是我推起来怎么这么累?我们就跟他沟通说一个领导人,一个老师最重要的不是去命令学生做到,而是自己要先做到,要以身作则。他这个心念一转,回去之后做法就变了,都是先要求自己做到。所以有一天他自己在那里整理桌子,在那里擦桌子,突然把头抬起来一看,看到二、三个孩子也跟著他在擦,结果因为这小学三年级的孩子一看到别人也在做了,就一窝蜂全班就擦起桌子来。他说他在那个时候内心很感动,觉得真的以身作则的力量很大。
   

刚好那个礼拜他们又带出去一个公园做教学考察,结果在这个公园里面,他就很自然的蹲下去捡起了一个纸屑,捡了差不多二、三张。突然回头一看,发现几十个学生统统都在捡垃圾,他说他那个时候看了眼泪都快掉下来。当然他也发现了一个真理,为人父母、为人老师、为人领导者最重要的是什么?要以身作则,这个教育的力量、教化的力量、感化别人的力量特别大。到最后学生还跑上来把他手上的垃圾都抢过去,他说:老师,你是长辈,这种事让我们来就好了。
   

所以确实领导者一定要以身作则。而为什么孔夫子这么样尊崇古圣先王?也都是古圣先王用自己真正扎扎实实做出来的。我在史册里面曾经看过记载尧帝的一个故事。尧帝有一次下乡去巡视,刚好看到两个人民犯罪被押送要去关起来。尧帝一看,心里面很慌张,马上就跑过去问清楚:你们两个为什么犯错?犯了什么错?这两个人民就说:因为上天久旱不雨,我们已经没有东西吃了,连家里的父母都没东西吃,所以我只好去偷人家东西。结果尧帝一听完,马上就跟士兵说:你把他们两个放了,把我关起来。这士兵一听都愣住了,怎么可以把君王关起来?结果尧帝就说:我犯了两大过失,他们两个没罪,因为我没有把我的子民教好,所以让他偷人家东西;而因为我没有德行,所以上天久旱不雨,所以这两件事都是我的过失。尧帝发出内心至诚的一种反省,马上感动天地,当场雨就下下来。
   

诸位朋友,一个国家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决定在人心。而当一个领导人有这样的一种胸襟气度,有这样的一种反躬自省的态度,他是全民万民的榜样。他这个态度动作一做,马上全国人民起而效法,瞬间整个国家的运势就转了,这都是有道理可循。所以一个领导人要至诚的反省,一个领导人要时时能替人民著想,这个国家就一定会兴旺。在叙述商汤的一篇文章里面有提到汤王也是圣君,他就说“万方有罪,罪在朕躬”。万方是指所有的事情,所有事有罪过,谁的罪过?朕是君王的自称,都是我的错,都是我没做好榜样。所以君王的这种自我反省的一种态度,一定可以让他的臣民非常感动。这一些圣君用他的诚心感动天地,那我们有没有用我们的诚心感动家庭?所以从这个故事当中,我们不是去要求我们的家人应该做到什么,而是先反省自己没有做到什么本分。当我们有这种诚心,有这种反省的态度,连国都可以转了,更何况是一个家!很多人说古代那些马上就天降甘霖,是不是神话?其实不是,为什么这么多感人,这么多奇迹,我们现在人都看不到?问题在哪里?
   

在我们比起这些圣王,比起古圣先贤,我们的差距太大了。在清朝《四库全书》里面记载,康熙皇帝在历代君王当中是非常有德行的皇帝,当国家遇到旱灾的时候,康熙帝会有一段时间斋戒沐浴,斋戒沐浴之后再到天坛祈雨。康熙帝在走向天坛的时候,天空是太阳高照,没有任何迹象要下雨。当康熙帝踏上天坛开始用他的至诚心诵读祭文,在诵读祭文的过程,天空就开始乌云密布,等到祭文念完,雨就下下来。

这都是史书上面记载的,所以我们确确实实可以了解一个真相,所有好的境界是要靠人的真心去感来的,所以人生能感来多少幸福美满,多少人生的奇迹,也要靠我们的这一颗真心。
   

所以古代这一些圣君时时是想到自己的过失,而他们的德行都成为全国的模范,像周文王、周武王。周朝是中国历代历史当中享国最长久的一个朝代,诸位朋友,您觉得它为什么可以享国八百年?是不是它有三头六臂?不是,其实很伟大的人都是把做人最根本的事情做到最好,然后感动全国人民。所以周文王他面对他的父亲王季非常孝顺,周文王是真正做到了“晨则省,昏则定”。所以诸位朋友只要把《弟子规》做到了,你的家庭一定兴旺,你的国家一定兴旺。他每天三次去跟父亲问安,早上、中午跟晚上,看到父亲身体很好,他内心很欢喜;看到父亲身体不适,他就觉得很难过。而且三餐的食物他都亲自去看,看温度适不适中,怕太热了烫著了,太冷了吃不下去,每天这样三次跟父亲问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9 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一个君王这样做的时候,全国人民怎么样?因为孝是一个人的性德,只要君王做出孝道会触动全国人民这一分本善的心,所以就全国效法。他的儿子,周武王也是继承了父亲的德行跟志向。所以当文王生病的时候,周武王每天陪伴在侧,连帽子都不解下来,就一连这样侍奉父亲的整个病情状况。父亲假如这一餐不吃,他也吃不下;假如父亲今天吃了一餐,他就陪父亲吃一餐。所以真是确确实实念念都是为著父亲,就这样陪父亲陪了十二天,后来父亲的病就好起来。我相信除了药很好之外,更重要的是周武王这分孝心,让他父亲非常的宽慰。
   

所以一个家族这么样的孝,就带动了一个国家的孝道。《大学》里面说“一家仁”,一个家庭里面都是仁德之风,一家仁,一个国家就兴起了仁德的社会风气,“一家仁,一国兴仁”。所以带领一个国,带领一个团体没有想像中这么复杂,一定是从自己修身,家庭齐家做起,自然而然治国、平天下。所以你看周朝也是从他自身修身,从家庭做全国的好榜样,所以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家人懂得礼貌,懂得礼让,全国人民就兴让。
   

所以周朝当初太王在的时候,太王是王季的父亲,我稍微写一下。王季的父亲是太王,王季的儿子是文王。太王当初看到这个文王(他的孙子),觉得这个孙子秉赋非常好,将来可能是一代圣君,但是王季是第三个儿子,他还有一个大哥叫做泰伯,还有一个二哥叫仲壅。这两位王季的兄长一看到自己的父亲这么疼爱这个孙子,了解到这个孙子往后一定是一代圣君,也就是他们的侄子是一代圣君。所以他为了不让他的父王难做,两个人趁著说要帮父亲去采一些草药,两个人就上山去了,从此不下山。他怕父亲传给王季,会让他父亲觉得对他们两个很不好交代,所以为了让父亲好做人,可以放下权位。所以这个家庭的礼让是会让太多人非常感动。
   

而这么一让成就了孝心,这么一让,兄弟之间不为权、不为利去争,所以确确实实做到孝悌。对父亲做到孝,对兄弟友爱,悌,再来对人民做到忠;忠于人民,让人民能够得到一个圣君。所以这么一让,孔夫子说这两个人“至德”,没有真正的德行做不出这样的事情出来。所以他们“一家让,一国兴让”,周朝为什么强盛?就是榜样做得非常非常好。所以古代能够留名青史的这些风范都不是虚妄的。那古代的君王能够做到这样,那我们现代的人能不能做到?有一个企业家曾经遇到一个很大的挫折,亏损了差不多七、八亿。一个人假如你企业亏损七、八亿,你会怎么样?马上整天睡大头觉,不敢起床了。人真正面对挫折的时候,就是在考验你韧性的时候,中国有一句话叫“大难不死”,这个“死”倒不是真正被人家杀了,不是,这个死广义的解释,就是当你真正遇到很大的挑战,你还能够咬紧牙关,屹立不摇的冲过去,那会有后褔无穷。所以这样的挫折并没有让这个企业家灰心,他还是再接再厉,后来事业拉起来,而且做得很好。
   

后来我们去了解到这个企业家他的员工训练,训练什么?他的员工用《弟子规》来训练,用《三字经》来训练。我们去体会到他为什么要用《弟子规》来教育他的员工?他为什么不告诉他,你就把我这个东西卖好就好了,你能够把我这个东西销售出去就好,他干嘛还要用《弟子规》来教他的员工?是把员工的成长,员工的人生放在心上。因为体会到现在的员工不懂得做人,一个人不懂做人,人生是荆棘密布,一定会走得非常坎坷,所以因为他有这分心爱护他的员工,自然得到员工的爱戴。所以“一家仁”,他有这种仁慈之心爱护下属。
   

这个企业家每年的几个重大的节日,比方说清明节、春节这些重大节日,所有的子孙都要拜他的妈妈,都要拜父母,所以这是整个家庭里面都是以孝治家。当领导人有这分孝心的时候,下面的部属会很感动,进而效法。当他的员工懂得孝道治家,员工的家庭也能够和乐,而员工的家庭一和乐了,他的心态,他的内心才会很平安,工作也会做得好。所以他用《弟子规》来教他的员工做人,他的员工才懂得修身跟齐家;他又行孝道当员工的榜样,所以员工也懂得以孝来督促自己,来治理家庭。所以我们领导人不能只想到自己的荷包,还要能想到员工的成长,员工的家庭。只要领导人有这样的胸襟跟气度,企业一定可以带得很好。所以一个领导人的言语行为、处事态度都会直接影响到你的部属。
   

在商朝的时候,商纣王是商朝最后一个皇帝。他在吃饭的时候拿了一个象牙的筷子,其实商纣王身边有没有很多很好的大臣、很有智慧的良臣有没有?有,很多!那为什么商朝还是败亡?因为领导人没有接受臣民进谏的这种态度跟雅量,所以造成到最后这些良臣都离他而去,有一些还被他杀了。其中有一个大臣很有智慧,一看到纣王拿了一个象牙筷子,他心里一想麻烦了,国家会有大难。以前的读书人看一枝筷子就会知道国家有大难,为什么?我们现在人行不行?不行。所以真的以前的人读古书很有智慧,他就去想到当商纣王拿著一个象牙的筷子,他要用什么样的茶杯?要用犀牛角做的玉杯,当他的象牙筷子跟玉杯要配什么样的盘子?可能要配黄金的盘子。那配黄金的盘子,请问要什么样的食物?你总不会一个黄金的盘子摆上两块豆腐,会是山珍海味。你在吃山珍海味总不会穿著一个 恤衫,会穿什 T么?会穿绫罗绸缎。你穿绫罗绸缎总不会住在一个木屋里面,那就要盖什么?所有奢华的皇宫建筑都出来了,要花多少钱?要花一大堆钱。请问跟谁要钱?老百姓的血汗钱统统把他搜刮出来,老百姓连养活自己父母妻儿的钱都被他抢过去了,到最后会怎么样?起而讨伐他。
   

所以一人贪戾,《大学》:“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他那么贪,他那么暴戾,全国起而攻伐他。我们刚刚提到水给我们人生的启示,其中有一句跟水有关,叫“水可以载舟,亦可以覆舟”。君王,人民可以拥护你,让你国家兴盛,但是当你暴戾无道的时候,水就会把你淹没。所以商纣王不了解要得民心,不能与民争利。所以君王只要与民争利到最后的下场一定是众叛亲离。所以员工对我们的支持,部属对我们的支持,也都决定在我们的态度、我们的做法。
   

所以孟夫子对于君臣关系,有一段很精辟给我们的教诲,我写下来给大家看。孟夫子说的“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好,我们来看一下孟夫子对君臣关系一个很重要的教诲。领导人假如对臣、对部属就看作自己的手足、自己的兄弟一样,则臣会怎么对他?把他当作心腹一样看。君之视臣如犬马,你就看你的部属就像犬跟马要帮你服务一样,也不尊重他,那他看你也就是像普通的陌生人一样,就像这个国家的国人而己,对你会不会尊敬?也不尊敬。君之视臣如土芥,你对你的部属觉得我花钱,你就要给我老老实实做,你要给我日夜的工作,不把他当人看,把他当土芥看,那他看你像什么?把你当抢匪、仇人一样看。从这里我们可以体会到,部属对于领导人的态度都是取决于领导人的态度,所以一个团体带不好,一个企业带不好,谁要负最大的责任?领导人。所以当我们的组织,当我们的企业带不好,不能责怪部属跟员工,要先反省自己,要想到汤王那句话“万方有罪”,罪在哪?罪在自己,“罪在朕躬”,这是君对臣的一种态度,“君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9 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下来“臣忠”,臣忠,我们刚刚说的忠于什么?忠于本分,忠于自己的职责。诸位朋友你要看我,不要看那边,我们上课要专注,一个人的定功时时刻刻都在练。好,所以臣要忠于他的本分,忠于他的领导者,忠于他的工作。那臣有一个很重要的工作一定要去尽心尽力,就是当领导人有过失的时候,要懂得劝诫领导人。所以在《孝经》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教诲,《孝经》提到“天子有争臣七人”,当时候的天子只要有七个肯劝他的大臣,纵使他没有很好的道德学问,“虽无道,不失其天下”,他的天下还可以维持下来;“诸侯有争臣五人”,诸侯是一个国家,比方说是鲁国、齐国,有一个国家虽然无道,但是他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大夫是以前算官做到很大的一个官职,“大夫有争臣三人”,只要他身边有三个肯劝他的下属,虽然自己道德学问不好,也不失其家,不至于把他的家族败掉。
   

所以身旁有进谏他的下属,这对他一生事业的成败至关重要。所以古代很多的良臣、忠臣都很守本分,只要君王有过失,他马上劝诫君王。最有名的莫过于唐朝的魏征。那当然劝别人能不能直言不讳?
   

也要察言观色,审时度势。所以魏征也很有智慧,他一开始事奉唐太宗的时候就跟唐太宗说,他说:我要做良臣,绝对不做忠臣。你看魏征很厉害,都可以透过一些问题引导唐太宗思考,说我要做良臣,绝对不做忠臣。唐太宗很好奇,为什么你要做良臣不做忠臣?魏征跟唐太宗说:忠臣都要杀头,有的心脏还要被挖出来,所以我不做忠臣,我要做良臣。这么一说,唐太宗哈哈大笑,但是在这个笑的过程里面,唐太宗会思考。因为古代的君王都是饱读诗书,尤其历史都是读得滚瓜烂熟,一想到有暴君才出忠臣,因为暴君,所以劝诫的时候都被皇上杀了,他想假如我把忠臣杀了,我就变暴君。所以魏征这么一讲,他以后的性命就不用担心了,因为唐太宗会想我绝对不做暴君。
   

魏征言语的智慧相当高,所以讲话也要不断的去提升境界。
   

后来有一次魏征劝唐太宗确实劝得非常的激烈,唐太宗一时接受不了,气得半死,就一路走回自己的寝宫,一边走一边喊:气死我了!气死我了!我一定要把他杀了。就讲气话,就很生气走进自己的寝宫:我一定要把他杀了!刚好遇到皇后,皇后看皇帝这么气,心里一想一定是魏征劝诫唐太宗劝得太激烈了,他就气得半死。结果这个皇后也没问说你气什么,马上就说:贺喜皇上!恭禧皇上!唐太宗一听莫名其妙,我气得半死,你还恭禧我,恭禧个什么?还摸不著,他说:你在恭禧我什么?她说:皇上,一定有圣君出现,臣民才敢这样直言不讳。唐太宗一听本来气得半死,突然就欢喜起来了,所以你看这个皇后言语的智慧也很高。
   

所以我们从这个故事当中可以体会到,一个皇帝也好,一个人也好,一生要能成功立业最不能缺少的是什么?是身边有真正能劝诫他的人,唐太宗没有魏征,没有皇后,功业能做起来吗?太难了!所以诸位朋友,你的身旁有肯劝诫你的亲友,你要当什么看?当宝贝看!所以《孝经》里面说的“士有争友”,一个读书人要有一个肯劝他的朋友,他这一生才不会身败名裂;一个父亲要有肯劝他的儿子,他才不会做出犯法的事情,“则身不陷于不义”。所以现在你身旁有这样的朋友,你要好好珍惜!那我们看一下,人听到别人劝的时候都会脾气就来了,所谓“忠言逆耳”,但是“利于行”。所以一个人有这个雅量能接受别人的劝言,什么时候开始建立?你等他被拍马屁都拍习惯了,再来说一个人要接受别人的劝告,能不能做到?做不到了。所以我们李老师,我们在深圳的李老师,他教孩子教到这一句《弟子规》说的“闻誉恐,闻过欣”,闻别人称赞我们,我们受宠若惊,还警惕自己我还没做到这么好。闻过欣,闻到别人指出我们的缺点,我们要欢喜接受,还要感谢别人,这样子“直谅士,渐相亲”,所有肯劝告你的朋友就会围到你的身边来。刚好李老师教到这一段。
   

他教到这一段的时候,我跟邵老师跟几位老师正好在杭州讲课,然后回到深圳去之后,刚好要吃饭。这个邵老师就指出一个学生某一个动作,就指出她这个动作不大好,要改过来。这个话才讲完,这个女孩子马上鞠了一个九十度的躬,她说:谢谢邵老师指出我的缺点。
   

这个邵老师突然觉得很惊讶,你看这么一教,孩子马上能够欢喜接受。所以从那以后我们跟这些小孩指出缺点,他们不但没有生气,还会感谢你,给你深深的一鞠躬。所以当孩子从小能够建立这种接纳别人劝告的雅量,对他一生的帮助,那真是没有办法去衡量的。

好,我们这节课就先上到这边,谢谢大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9 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 一 一 卷

诸位朋友,大家晚上好:我们刚刚的课程讲到了臣对于君,就是部属对于领导人有劝谏领导人过失的责任。所以不只是部属要劝谏领导人,其实在家庭里面,我们当子女的,当父母有过失的时候,我们也应该要劝谏,所谓“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所以劝别人的态度也要正确,不然可能会适得其反。而且劝,我们要了解一个成年人思想观念的形成都不是一朝一夕,所以当劝不听的时候怎么办?要“悦复谏”,这个“悦”是喜悦的悦,就是你要抓准时机,看爸爸比较高兴了,或者看领导人心情比较好的时候再劝。不要在父亲很不高兴的时候还劝,可能会造成一顿痛骂,所以要审时度势。“号泣随,挞无怨”,纵使父母不能接受,我们也没有怨言,因为我们是在做我们该做的事,所以问心无愧。所以劝父母不是说他不听就算了,以后不劝他了,那这样的态度就已经忘记了我们为人子女的本分。所谓别人对不对那不重要,我们时时刻刻要提醒自己,我有没有做对,我有没有尽到本分。
   

所以部属劝导领导者、劝导上司也要观察时机。而在劝的前提之下,要领导者对我们的信任一定要够才可以劝。我们能不能到一个公司三天,然后就直接跟老板直言不讳?那不可能,所以劝谏别人的基础在信任。
   

我们刚刚课程里面提到历史上很有名的一位大臣,唐朝的魏征,他就很懂得抓准时机来劝谏唐太宗。魏征去世的时候,唐太宗非常伤心,哭了一段时间。唐太宗说了一段话,他说“以镜自照”,以铜镜照自己的脸,“可以正衣冠”,自己可以知道衣服哪里没穿好,头发有没有梳好,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以历史来做一面镜子看自己,“可以知兴替”,可以知道如何经营一个国家,让它兴盛,如何让国家昌盛,它可以从历史里面学到一些经验。“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假如有肯劝谏他的臣民,他就可以知道他每一个政策对于整个国家跟社会是有好处还是坏处,他可以从这些劝他的臣民当中了解到得失问题。所以唐太宗说他三面镜子破了一面,就是魏征已经去世了。唐太宗有这样的一种态度,难怪唐朝这么多的贤臣能够出来,他也能够创唐朝的“贞观之治”,所以魏征是我们为人臣非常好的榜样。
   

很多做部属的人,他们都很怕劝长官,有没有这个现象?很怕劝长官,为什么怕劝?得失心,怕劝了之后连位子都不见了。所以人有所得失的时候,患得患失的时候,就不能够循著理智、循著一种正气去做事。所以古人说“无欲则刚”,这个“欲”是什么意思?这个“欲”就是自私自利。人有自私自利,他的心就不公正,做什么事,担心东,担心西,考虑东,考虑西。所以现在很多公家机关的职员每天都在烦恼,烦恼要跟哪一个上司,假如跟错了,我们说改朝换代了,他假如投错上司,可能就前功尽弃,所谓“一朝皇帝一朝臣”。以这样子去跟上司的话,跟下来,人生会不会觉得很踏实?不会。以这样的心境,每天不是在认真工作,在干嘛?在揣摩上司的心态,他喜欢我们讲什么话,我们就去讲那些拍马屁的话;喜欢我们做哪些动作,我们就去阿谀奉承,这样的日子累死了。这样的一种工作方式能不能走完他二、三十年平顺的工作?很难,为什么?当他要这样阿谀奉承,这样上司才会赏识他的话,那这个上司能做得久吗?所以思考要想得深,要想得远。
   

真正你阿谀奉承才会喜欢你的上司,保证做不久,到时候你绝对是前功尽弃。反而有些比较正直、直率的人,他每天只想著我做这些公家的事是对谁负责,是对人民负责,是对国家负责,所以不管谁来当上司,我一定要尽我的本分把工作做好,也由于他有这样的态度,所以他的工作能力日益提升。因为他认真工作,能力又一直提升,等到好的长官来了,他要用谁?他一定要用能够把事情办妥当、办圆满的职员,所以这个时候机会不请就来了。所以只要我们无欲,不是为了自私自利,尽本分去做事,相信在我们整个人生的事业过程应该会有很好的发展。
   

在这整个工作的过程,相信也是有很多的上司、很多的长官对我们很照顾,很提拔。所以我在工作过程遇到好的上司,不只是在能力上会指导你,甚至于对你的家庭生活都会很关心。所以一个人在整个人生工作过程,我们要时时能念到这些曾经照顾过我们,曾经提拔过我们的老板、上司,这个恩不能忘记。
   

在现在的社会当中,有一些情况让我们看了会很难受,比方说有一家公司开了二、三十年,刚好发生企业危机,这个时候会怎么样?
   

很多职员马上把公司包围起来,这个时候谁会得利益?没有人得利益。他可能只是因为这两、三个月,公司发不出薪资来,所以很多的员工就把厂子包围起来,现在人做事都逞一时的意气,都没有思考长远一点,所以一包起来,公司的营运怎么样?就下来了,营运一下来,老板没有办法经营,他的工作也没有了。所以常常意气用事,就会做出一些让任何人都不得利益的后悔事。所以我常常看到这一幕我会去思考,这个老板二、三十年来要扛多少风险,要承担多少责任,部属有没有想过?员工只想著我每个月有薪水好拿就好了。
   

我父亲是从事银行业的,他说你不要看这老板房子好像满大的,车子也开得不错,其实最常跑银行的是谁?就是老板。当企业发生一些经济上的危机的时候,这些老板每天要去为这些财路去打量、去打算,所以可能所有的员工在睡大头觉的时候,老板在干什么?还在思索,还在烦恼。所以所有的员工这二、三十年能够有稳定的家庭生活,有一份功劳是绝对要记在老板身上。而二、三十年的这个功劳却因为两、三个月付不出来,就跟老板这样反目成仇,所以确确实实人不能做这种缺德的事,不能做这种忘恩负义的事。有一句话说“勿以小嫌疏至亲,勿以新怨忘旧恩”,一个人不要因为小小的嫌隙,一个小小的摩擦,就疏远我们最亲的亲人,这个使不得。现在人干这种事的多不多?脾气一来,脾气压不下,连父母都不认了,连兄弟都不理,这个太缺德。“勿以新怨忘旧恩”,不要因为新的一些小小的怨恨就忘记了可能几十年的恩德。所以老板的人生也有起起落落,当他在低潮的时候,你却拿著刀捅他一下,这样太没人道了,这样搞下去一定都搞得两败俱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4 13:46 , Processed in 0.164825 second(s), 13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