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浮世莲花

[大德开示] 六祖法宝坛经浅释 ---宣化上人主讲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3 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五祖堂前有步廊三间。拟请供奉卢珍画楞伽经变相及五祖血脉图流传供养。

这时一般人都没有贪心,不想做祖师了,而让位给神秀,可是神秀自己也不知如何作偈颂,所以他说:‘大难,大难。’

在五祖住的堂前,有经行走廊三间,在墙上本想请供奉卢珍来画楞伽经的变相,及五位祖师的血脉图,五祖想画这些图,使流传到世界上供养。

供奉是当时的官职名,无论人有什么技能及所长,可到皇家去做。供奉的名字叫卢珍,身为一处士,他会画画。卢珍因技艺好,故他任当时的供奉官职。

‘楞伽经’的楞伽,是锡兰的一个山名,意谓‘不可往’,因这个城是在南海摩罗山顶,没有神通的人到不了此地。所以释迦牟尼佛在此地说法时,是用神通到这山顶上,为这些有神通的人说法。‘变相’即是神妙不可思议变化的样子。五祖血脉图,即是初祖达摩到五祖弘忍大师,这接连不断,像体内流通血脉的一个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3 23:48 | 显示全部楼层
神秀作偈成已。数度欲呈行至堂前。心中恍惚遍身污流。拟呈不得。前后经四日。一十三度呈偈不得。

此时神秀的学生都没有贪心了,可是他自己却放不下,总想作第六代祖师。本来他说做祖师是不对的,但他却不能停止这种思想,放不下这个作祖师的欲望。

把偈作好,很多次想呈给和尚。可是每次走到五祖堂前,心中恍惚,紧张到几乎要发狂了,说:‘怎么办呢?我所作的偈颂可不可以呢?’所以就心情恍惚,认不清楚,似是而非,自己产生了很多问题,急得金身流汗。想呈又不敢,这像赌钱似的,若输,就没祖师可作了,这样来回经过四天。这是很苦的,所以作祖师不容易,这四天他眼都没闭过,整天坐立不安,睡也睡不著,吃也不香,只因惦著是否可以合格通过作祖师的关?

神秀到过五祖堂前十三次,但还是不敢呈偈。不像现在我给你们考试,一下子就写完交巷,因为这是没有那么重要的缘故。若能考上就作祖师,我想你们的手也会颤抖而写不出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3 23:48 | 显示全部楼层
秀乃思惟,不如向廊下书著。从他和尚看见。忽若道好即出礼拜云。是秀作。若道不堪。枉向山中数年。受人礼拜更修何道。是夜三更不使人知。自执灯书偈于南廊壁间。呈心所见。

这时神秀大师头脑冷静了,他想:‘嗨!不要那么著急,要有点定力,不如我将偈写在三间走廊墙上,让五祖他自己看见。假使他称赞这偈颂作得好,那我就出来向五祖叩头礼拜,说这是我作的。若他批评说这偈作得不好,根本没有用,那就枉费我在山中住那么多年,受人恭敬礼拜。我简直一点都没有道德修行啊!’

在三更时,即深夜十二时左右,神秀便偷偷地躲开众人,自己拿箸小蜡烛。因为如果灯太亮,旁人就能看见。乃将偈写在南边走廊墙壁上,把心里所见的道理都写出来。

偈曰。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勿使惹尘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3 23:49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秀书偈了。便却归房。人总不知。秀复思维。五祖明日见偈欢喜。即我与法有缘。若言不堪。自是我迷宿业障重不合得法。圣意难测。房中思想坐卧不安。直至五更。

神秀写完了偈颂,就赶快两步并成一步静悄悄地回到自己寮房,神不知鬼不觉的。神秀又想:‘当五祖明天看到偈颂时,如果欢喜,那就表示我和佛的心印妙法有缘,就有这个命运可作祖师。若五祖说这偈不好,这是我没有开悟,宿世孽障太重了,而使我不能得以心印心的妙法。唉!五祖他的境界真是不可思议,不能测度他的意思和用心啊!’

因为他没有把握,故神秀还在紧张中,在房子里,坐也不舒服,立也不安乐,这样一直熬到天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3 23:49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祖已知神秀入门未得不见自性。天明祖唤卢供奉来。向南廊壁间绘画图相。忽见其偈报言。供奉却不用画。劳尔远来。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但留此偈与人诵持。依此偈修免堕恶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令门人炷香礼敬。尽诵此偈即得见性。门人诵偈皆叹善哉。

五祖大师早知神秀仍未开悟,还没真正了悟自性。

在天亮时,五祖叫卢供奉在南廊壁上画楞伽经的变相和五祖血脉图,忽然间看到墙上的偈颂,就对卢供奉说:‘你现在不用画了,把这首偈颂留在这儿已妙不可言,劳你那么远来而没有画画。金刚经上说“凡所有一切有形有相,都是虚妄不真实的。”现留下这偈颂,给大家诵持。如果世人能依照这偈去修,可免堕三恶道;依这偈的道理去修,能得大利盍。’

于是就吩咐门下所有弟子燃香礼拜叩头,念诵这首偈颂,说:‘你们能依照这偈去修行,就可见性。’大众照五祖的吩咐恭谨地读后,皆异口同声地称赞说:‘这个真好!这个真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3 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祖三更唤秀入堂问曰。偈是汝作否。秀言实是秀作。不敢妄求祖位。望和尚慈悲。看弟子有少智慧否。
祖曰。汝作此偈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入门内。如此见解。觅无上菩提了不可得。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生不灭。于一切时中念念自见。万法无滞。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若如是见。即是无上菩提之自性也。

神秀三更天写偈颂,五袓也是三更时叫神秀到他的禅房里,问道:‘这偈颂是不是你作的呢?’

神秀恭敬回答:‘实实在在是我作的,我不敢妄自贪心求第六代祖师位,希望和尚慈悲,看弟子能有多少智慧呢?’

五祖当下对神秀说:‘你作的这首偈颂,还没有见到真如本性,你还是个门外汉呢!像你这般的见解,想修行而得无上菩提,是得不到的。’

所谓‘无上菩提’,必须要当下认识自己的本心,明心见性。要知自性是不生不灭的,在一切时中,知一切法都是圆融无碍,没有一点滞塞不通的地方。你要是一样真了,则样样都真了,万境都到如如不动的境界上。这如如不动的心,才是真实的。你若能有这样的见地,这才是无上菩提的本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3 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汝且去。一两日思惟。更作一偈将来。吾看汝偈若入得门。付汝衣法。神秀作礼而出。又经数日。作偈不成。心中恍惚神思不安。犹如梦中人行坐不乐。

五袓大师对神秀开示‘菩提自性’是不能用攀缘心、妄想心而求得的。所以他告诉神秀说:‘你在一两天之内再想一想,重作一首偈颂,拿来给我看。你作的偈颂若是明心见性,得到本体、开悟见性,入到佛法门里边来,不作门外汉,那我就将衣钵传授给你。’

神秀向五袓顶礼而退出。又经过很多天,还是没作成偈颂。在这时心中焦虑,恍恍惚惚,精神和思想都不稳定,就像在梦中似的,行住坐卧都不安宁。你看他想作袓师的欲望多大,第一次没有考上,而自己又不能再作偈颂,恐怕自杀都有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3 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复两曰。有一童子于碓坊过。唱诵其偈。惠能一闻便知。此偈未见本性。虽未蒙教授。早识大意。遂问童子曰。诵者何偈。
童子曰。尔这獦獠。不知大师言。世人生死事大。欲得传付衣法。令门人作偈来看。若悟大意。即付衣法为第六祖。神秀上座于南廊壁上书无相偈。大师今人皆诵。依此偈修免堕恶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

又过两天,有一童子从惠能舂米的房子走过,边走边唱:‘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童子为什么要唱呢?因他想得到证悟,不堕落三恶道,又想见性的缘故。

惠能一听到这首偈颂,便知这偈根本没有见到自己的本性,虽然没有人教授过他,但他却早就明白大意了。

于是他就问这童子:‘你念的是什么偈颂啊?’

童子就说:‘你这个獦獠,你不知道五祖大师说过吗?世人生死事情重大,因五袓欲传付他的衣钵给门人,故今所有徒众作偈给五袓看,若开悟得到明心见性的意旨,他就传授衣钵给此人,做为第六代袓师。今首席教授师神秀在南廊壁上写出一首无相的偈颂,五袓大师令所有的人都读诵。你这个獦獠真没有善根,到现在过了这么多天还不知道呢?你真没有用,只可做些苦工舂米罢了。这么好的机会,不要错过,现在让我来教你,使你也可开悟见性,依这法修,来生就不这么苦,也不需要舂米了。你若诵此偈,来生也不会做牛做马,堕落到畜生、饿鬼、地狱道去。最低限度能做大富贵的人,得大利益。’这童子的心还不错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3 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惠能曰。我亦要诵此结来生缘。上人。我此踏碓八个余月。未曾行到堂前。望上人引至偈前礼拜。童子引至偈前礼拜惠能曰。惠能不识字。请上人为读。时有江州别驾姓张名日用。便高声读。惠能闻已遂言。亦有一偈。望别驾为书。别驾言。汝亦作偈。其事希有。

童子就说:‘你注意听著,我来教你。“身是菩提树”——记得没有?“心如明镜台”,记得不要忘了。“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要记得清楚才有感应呢!’

六祖大师听这童子对他这么好,就说:‘上人’,这上人是师父的别名,一般出家人叫师父为上人,言其在我的上边的意思。

‘我在这里舂米已八个多月了,还没有到过前边的走廊,请上人您带我到偈的前边叩头礼拜好吗?’

这童子心想,让我行一行菩萨道来帮獦獠的忙,于是乃带他到偈前礼拜,说:‘快点叩头!叩得愈多愈好,叩响头更有功德。’这童子一面是真的,一面也是开玩笑。

惠能说:‘惠能我真苦恼啊,真没用,我一个字都不认识。请上人为我读诵。’

在这时有一位在江州作别驾官的居士,叫张日用,便高声念这首偈颂。

惠能听完后,就说:‘我也有一首偈颂,请别驾张居士帮我写到墙壁上。’张居士睁大眼睛,带著轻视的态度,瞧瞧六祖说:‘你一个字也不认识,你怎么会作偈?这事情太稀有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3 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惠能向别驾言。欲学无上菩提。不得轻于初学。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智。若轻人即有无量无边罪。
别驾言。汝但诵偈。吾为汝书。汝若得法。先须度吾。勿忘此言。
惠能偈曰。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书此偈已。徒众总惊无不嗟讶。各相谓言。奇哉。不得以貌取人。何得多时使他肉身菩萨。

本来惠能不想说话,但不说就没有人帮他写,所以说了:‘你想学最上的菩提觉道,就不应该轻慢初学佛法的人。往往最愚痴的人,却有最上的智慧。’所谓大智若愚——有大智慧的人像没有智慧一样,你问他什么他都不知道,像现在我问我的徒弟,他们都答不知道,这是学了大智若愚的精神。以前他们刚来时都说:‘我知道所有一切事。’有一次我遇到一个人,他也是这么说。我说:‘你怎会所有都知道呢?我现在问你一个问题:你每次吃饭吃多少粒米?你知不知道?’他说:‘我没数过。’我说:‘没数过就是不知道。’

惠能继续说:‘那些在下面做苦工的人,也有像最高贵地位人的智慧。相反地最高尚的人,有时候也会埋没了智慧。怎样埋没了呢?即是被欲念压住。假使你轻慢人,这就有无量无边的罪过,你懂吗?别驾!’

别驾说:‘好了!好了!你说得很有道理。你说你的偈颂,我帮你写好了。不要讲些闲话。但我先对你说明,你若是得法时,要先来度我,因为是我帮你写的,否则没有人会知道。不要忘了这句话!’

惠能的偈颂是这样说:

‘菩提本无树’:菩提是个觉道,又有什么树呢?若有树,那菩提就变成物,而有所执著。菩提本来什么也没有,你说你觉悟了,但觉悟是个什么样子?是青色?黄色?红色?白色?你且说个样子出来,看看它是无形无相的。

‘明镜亦非台’:你说心如明镜台,其实根本没有个台,若有个台则又有所执著,所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怎么还要有个台呢?

‘本来无一物’:本来什么都没有,也没有一个样子,也没有一个图,或一个形相,所以根本什么也没有。

‘何处惹尘埃’:既然什么都没有,尘埃又从那里生出呢?根本就无所住了。

这首偈颂主要是从‘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出,要没有一切执著,也就是佛所说的意思:‘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这个地方就教人没有执著,你执著它做什么?你执著它将来是不是就能不死呢?到你死时又执著些什么?

写完这偈颂之后,所有寺里的和尚、居士们,都发出惊讶的赞声而互相说:‘奇怪得很!他也会作偈颂,真不可以貌取人而欺负他是个獦獠。他到这个地方也没有多久,莫非他就是位肉身菩萨?’也许当时有罗汉在旁,故意向大家说,提醒大家认清这位肉身菩萨,这是一个理由,另一是有人以此来讽刺讥笑,因为还不知他所作的偈颂到底是对不对。

大家这样的一嚷,五祖大师也从禅房里走出来,说:‘你们在这里吵什么?’众人答:‘舂米的獦獠竟也会作偈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2 03:13 , Processed in 0.231591 second(s), 13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