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至善佛缘

【原创&本草禅茶香】月亮圆了,好茶沏了,清音泠泠,相知莫负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5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至善佛缘 于 2011-9-15 22:20 编辑

一声渐儿茶,双泪落君前(转)

中国茶史第一人陆羽,字鸿渐,昵称渐儿,当时人们把他煮的茶唤作“渐儿茶”。
      
他的身世凄苦。他是个西湖弃儿,被竞陵龙盖寺住持智积禅师拾得收养。其貌不扬,还有口吃,长大后不愿削发为僧,逃到戏班子当了优伶……


后来他采茶觅泉,诵经吟诗,每每至日暮,才号泣而归。唐代宗曾封他太子文学,他没有接受,留在了民间,留在了他宿命的历史位置上。
      

相传:

智积禅师是位嗜茶的和尚,而且非陆羽煮的茶不饮。后来陆羽云游他乡,智积就此停饮。后来代宗召智积进宫晋见,每天命宫中煮茶名手奉上名茶,一再劝智积品饮,希望得到他的赞美,但智积总是尝上一口,便默默放下了。代宗不服,密诏陆羽进宫,由他烹茶再端于智积,智积照例喝了一口,立即惊讶地说:“渐儿何时归来?”代宗惊问何出此言,智积笑道:“方才饮的是渐儿茶。”代宗至此才心服口服,让陆羽出来见过师傅。
      

这个故事有另一个版本,主角之一的智积禅师换成了国师佛光和尚,陆羽的远游也有了理由,是奉帝命遍访天下名泉,其他的,完全相同。

陆羽的差异之精,和尚的知茶之神,都是一样的。

但是在这个故事里,似乎还有什么,在触动我的心。
      

传说是不是真实的,我不得而知,但是历史上的记载,陆羽受到的待遇不是这样的。

宋代王鎲《唐语林》和《新唐书》的《陆羽传》告诉我们:御史大夫李季卿把他召来,然后只因他衣着寒素,又没有谄媚讨好地玩眩目的茶艺花招,就看不起他,先是不行礼,后来又叫人用三十文打发他走了。区区三十文,简直是打发叫花子啊!这样的轻蔑无礼,使绝经清高的陆羽感到无比屈辱和愤怒,以至于写下了《毁茶论》来发泄心中的愤慨。《茶经》的作者写《毁茶论》,谁能想象他的尊严受到怎样的伤害?
      

回头再看看那个渐儿茶的故事。多么温暖,多么感人。原来最让人感触的,不是陆羽的神乎其技,也不是和尚的精于品茶——是哪位和尚更不重要,这个故事说的是:知音难觅。
      

世有千里马,而伯乐不常有;世有渐儿茶,而禅师在何处?

那样的相知相重,那样的知遇之恩,是多么的难得!

都说渐儿茶好,可是好到什么地步?

对真正的知音来说,是好到不可代替,好到不能容忍退而求其次。

旁人也说渐儿茶好,皇帝也知道陆羽手段高,但是皇帝不相信,那种好是独一无二的,他更不相信,精诚所至,茶能通神,有人能通过一口茶,就分辨出陆羽和其他高手的区别。
      

我愿意相信这个故事是真的,因为孤苦的陆羽需要这种灵魂的温暖。我们也需要。

我还愿意想象,当皇帝叫人给智积送上那盏茶的时候,陆羽——一路上备受辛苦、冷遇的陆羽,就站在侧旁的帷幕之后,他怀着坚定的信念,又难免些微的担心,侧耳倾听,他的耳朵甚至没有放过差距接触的轻微脆响,以及啜茶的声音。皇帝和他都知道,他,只有一口茶的机会。然而,智积没有让他就等,他惊喜而清晰地说:“渐儿何时归来?”

一口茶,他就认出了陆羽,斩钉截铁,不做他想。陆羽走出遮身的帷幕,对着师父拜了下去,他的身子伏的那样深,因为他要掩饰自己的热泪。
      

皇上的赏赐与灵魂无关,荣华和富贵与内心无关,只是人生在世,如果没有这样的知音——多么寂寥多么荒凉。千古之后,怀才不遇的人,如果看到这一幕,是否会替陆羽流下那忍住了的眼泪?
      

一声渐儿茶,双泪落君前!

一声渐儿茶,双泪落君前!
http://bbs.bushinet.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51801&fromuid=22797

点评

让俺想起了庄子与施惠的故事! 知音难觅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1-9-15 22: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15 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至善佛缘 发表于 2011-9-15 22:06
一声渐儿茶,双泪落君前(转)

中国茶史第一人陆羽,字鸿渐,昵称渐儿,当时人们把他煮的茶唤作“渐儿茶 ...

让俺想起了庄子与施惠的故事!
知音难觅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17 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20 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李白---盛唐高空那一轮明月
                                                                                                                  作者:艳露韵香  
唐天宝年间的一个有月亮的夜晚,李白独自拿出了自己心爱的酒,在月光下,唱出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哪三个人?李白,李白的影子,还有月亮,原来,李白是把月亮当成知已的。在李白可能内心最孤独的时候,他最想在一起的就是那一轮挂在上空的明月,诗人认为,也许唯有这一轮明月,才能排遣心中的苦闷。李白在诗的最后发出了“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的深情邀请。
  在中国古典文学里,似乎都有月亮情怀。大文豪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在王菲的演绎下更加动人;李商隐的“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在今天看来还是那么的凄美;李清照的雁子回时,月满西楼,写出了女子的深情盼望和无尽相思。
  李白也是文人,也有月亮情怀。按李白自己的话说,就是“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自己都承认了,小的时候就喜欢看着这月亮了,只是当时自己不知道叫什么,就叫白玉盘了。
  李白有一首很有名的《静夜思》,说起这首诗,几乎没有人不会背的,望月思乡,是最纯美的感情,“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那一刻,我们伟大的诗人,望着明月,想起了自己的家乡。游子思乡,是最普遍的情感,这首诗琅琅上口,没有华丽的词藻,虽不及李白其他名诗,却是流传最广的一首。李白是一个很豪放的人,可能不写诗给家乡,不给妻子,却愿意把这思念给家乡的明月。
  李白一生交游广泛,最有名的就是李白和杜甫的交情,李白和孟浩然,和高适,和王昌龄都是有交情的,李白还用这明月,来抒发自己对朋友的感情,当王昌龄被贬的时候,李白深情的说出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在李白眼中,月亮是最美好,宝贵的东西,愿意用这明月来象征友情。还有李白的“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也是对朋友的思念之作。伟大的诗人是由伟大的时代造就的,如果说李白就是那个时代的领唱者,其他诗人,就是合唱,如果没有和他们的交往,李白的创作可能体裁就不会那么丰富,不会那么广泛,交游对于李白的创作有很大的帮助和影响。
  当李白在五松山下受到了主人诚挚的款待,那一句“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是多么的感人肺腑,在月光的照耀下,这饭像珍珠一样的耀眼,诗人同样用那月光表达了自己的美好情感,一个大喊“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诗人;一个高呼“不屈已,不干人”的诗人,一个不许有半丝卑微人格的诗人,这一刻却变得如此让人亲切,如此让人感动,正如有人形容李白是亲于小民,骄于士大夫,也有人说,这诗出于杜甫并不稀奇,而恰恰出自李白,李白何等人?那是吹度玉门关的万里长风,那是落九天的银河,那是个天子呼来不上船的谪仙人。此时李白的这份平民精神,这份温情,想吃又吃不下去的场面,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名动中华的大诗人豪情之外柔情的一面。
  李白说自己的偶象是“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赞美江南女子,说“长干吴儿女,眉目艳新月。”李白,在帝王身边最华彩的乐章,就是清平调三首,是描写杨玉环美貌的,“若非群玉三头见,便向瑶台月下逢,”好一个月字,又是一轮明月啊。写尽了当年杨玉环的美貌,也写尽了盛唐的风流富贵,在沉香亭畔演绎了千古帝王,绝代佳人,旷世奇才的佳话。李白,把那一轮明月也带到了帝王身边。
  李白站在黄河边上,看着这黄河之水天上来,想到了黄河就像人类的生命一样,奔流不息,然而一转眼,就是朝如青丝暮成雪,面对有限与无限的矛盾,于是唱出了“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金樽对完月之后,李白唱出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诗人对自己生命价值的实现是如此的自信,这一句诗,在中华大地上响彻了一千多年,让中华儿女的灵魂都到这诗里来享受了一回生命的尊严和自信,这一句诗又使多少卑微的灵魂重新看到了希望和信心。
  李白的明月情怀,在他的诗歌当中还有许多,李白的明月情怀也不仅表现在诗的创作中,更是李白内心的世界。我们知道儒家是阳,道家是阴,阴就是太阴,就是月亮,李白一生放荡不羁,也深受道家庄子的影响,一心想做其翼若垂天之云的大鹏,李白之所以有这种与天上地下独来独往的精神,一方面固然是因为他站在盛唐这座高峰上,有条件看到高,看得远,另一方面庄子的哲学思想给了他冲破一切束缚的胆识。他的诗文那样的潇洒,他“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游历了大半个中国,他的家庭观念淡薄,没有像中国传统文化里的人一样。他把他丰富的想象,自由的精神,豪迈的性格,浪漫的情怀,远大的理想,给了他的诗作,李白喜欢剑术,喜欢做侠士,喜欢在江湖上行侠仗义,我们相信,他就是庄子笔下那一只展翅高飞的大鹏。
  这位站在盛唐高峰的伟大诗人,这位一生与山水相伴豪放浪漫,不拘一格,吞吐宇宙的诗人,一生和明月相伴。明月,给他以安慰,让他思乡,思友,明月,让他把爱给了普通的农妇,把爱给了自己的偶象,也给了美丽的江南女子;明月,也让他把情给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
  李白最后的去世好像与月亮有关,有人说,李白是为了抓月亮才掉到长江而死的,我们愿意相信这美丽的传说,生前,李白是一轮明月,照亮了辉煌壮丽的大唐文明,陨落之后化成了一轮朗朗的明月,将永远照耀着中国诗坛。李白,一直就是大唐高空的那轮明月,那样的皎洁,多情,浪漫,柔美……

转自:天涯论坛

点评

是啊,“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李白,似乎是坠落凡尘也在高高山顶令人仰望的谪仙啊 杜甫,也仰慕于他,曾写过怀念思念李白的诗篇,杜甫思念他的时候,李白会共时的想念吗?似乎不会~ 杜甫,是诗圣,更接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1-9-20 22: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0 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慧剑无锋 发表于 2011-9-20 22:31
李白---盛唐高空那一轮明月                                                                          ...

是啊,“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李白,似乎是坠落凡尘也在高高山顶令人仰望的谪仙啊

杜甫,也仰慕于他,曾写过怀念思念李白的诗篇,杜甫思念他的时候,李白会共时的想念吗?似乎不会~

杜甫,是诗圣,更接近于一个人,一步一步不断的去努力、攀登、付出,而获得了后世的盛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21 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2 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长安:中秋节的破晓地(转)
长安.jpg
如果说春节是亿万国人挥洒至爱情感的最佳载体,那么,中秋节就是他们汇聚亲情、友情、乡情的理想港湾。

中秋节是不可多得的文化标本,遗憾的是学术界对其研究尚未深入,它如何兴起、如何演变,人们众说纷纭,迷离难辨,远不像中秋夜的月亮那般晶莹剔透。


倘若对中秋节探幽溯源,可从原始社会的月亮崇拜谈起。

长安:中秋节的破晓地
图文详解
http://bbs.bushinet.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51039&fromuid=2279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27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4 22:39 , Processed in 0.213437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