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眷西

[大德开示] 《竹窗随笔》白话译解(转载)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 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29. 世智当悟

【原文】 智有二。有世间智。有出世间智。世智又二。一者博学宏辞。长技远略。但以多知多解而胜乎人者是也。二者明善恶别邪正。行其所当行。而止其所当止者是也。仅得其初。是谓狂智。当堕三涂。兼得其后。是谓正智。报在人天。何以故。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也。出世间智亦二。一者善能分别如来正法四谛六度等。依而奉行者是也。二者破无明惑。如实了了。见自本心者是也。仅得其初。是出世间智也。名为渐入。兼得其后。是出世间上上智也。乃名顿超。何以故。但得本。不愁末。得末者。未必得本也。今有乍得世智初分。便谓大彻大悟者。何谬昧之甚。

【译文】 智慧有两种:一种是世间范围的智慧,另一种是超出世间范围的智慧。世间的智慧又有两种:第一种是学问广博、高谈阔论、技艺超长、谋略深远,主要是以知识多,懂的多而胜过其他人的;第二种是明辨善恶、分别邪正,做他应当做的,不做他不应当做的。仅有第一种,那叫“狂智”,会堕落三恶道;兼有第二种,这叫“正智”,会得到人天的果报。为什么呢?品德胜过才华的是君子;才华胜过品德的是小人啊。超出世间的智慧也有两种:一种是能够认识佛法、四圣谛、六度波萝蜜等,依佛法教导奉行的;一种是破除无明烦恼,确实了悟,彻见本心自性的。仅有前一种,也是超出世间的智慧了,这叫“渐渐修入”;兼有后一种,就是超出世间的上上等智慧了,而这叫“顿超佛地”。为什么呢?只要抓住根本,不愁枝末细节;只抓住枝节,却未必得到根本啊。现在有人偶尔得到一点世间智慧,便以为大彻大悟了,怎么荒谬愚昧的这样过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 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30. 时不可蹉

【原文】 凡人初出家。心必猛利。当趁此时。一气做工夫。使有成立。若悠悠扬扬。蹉过此时。日后或住院。或受徒。或信施繁广。多为所累。沦没初志。修行人不可不知。

【译文】 一般刚刚出家的人,修行的心必定勇猛锐利,应当趁这个时机,一鼓作气狠下工夫,打牢基础。如果不急不慌,慢慢悠悠,错过这个时期,将来或住持寺院,或收徒众,或信徒施主交往平繁广泛,就多被这些事拖累,把最初的志向都渐渐埋没了,修行人不可不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 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31. 念佛鬼敬

【原文】 海昌村民某。有老媪死。附家人言平生事。及阴府报应甚悉。家人环而听之。某在众中忽摄心念佛。媪谓曰。汝常如此。何患不成佛道。问何故。曰。汝心念阿弥陀佛故。问何以知之。曰。见汝身有光明故。村民不识一字。瞥尔顾念。尚使鬼敬。况久修者乎。是故念佛功德不可思议。

【译文】 海昌有某村民。一老妇人死了,她的魂魄附在她家人身上说她生前的事,以及阴府善恶报应的事很详细,老妇家人环绕而听着。某村民在围观人群中忽然专心念佛,老妇对村民说:“你常常这样念佛,还怕不成佛道?”问为什么?回答说:“因为你心里在念阿弥陀佛。”问你怎么知道的?说:“见你身上有光明的原故。”村民不认识一个字,只是偶然想起念佛,这样鬼也恭敬,何况长期念佛呢?所以念佛的功德不可思议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 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因原电子文档出现故障,如下一节为眷西自译,请参考:

32. 鬼神

【原文】或问:有鬼神欤?无鬼神欤?曰:有。鬼神可信奉欤?不可信奉欤?曰:亦可亦不可。何谓也?曰:夫子不云乎‘敬鬼神而远之’?盖一言尽其曲折矣!‘敬’之云者,有也。‘远’之云者,信奉而不信奉也。祀之以时,交之以礼,如是而已耳。过信而谄奉焉,冀其报吉凶、降福佑、获灵通,则骎骎然入于邪矣。噫!有可敬而不可远者,诸佛诸菩萨是也。胡弗思也?

【译文】有人问:有鬼神存在吗?还是没有鬼神存在?我回答说:有。又问:可以信奉鬼神吗?还是不可以信奉鬼神?我回答说:也可也不可。为什么这么说呢?回答说:孔子不是说过“敬鬼神而远之”吗?一句话已经说尽这中间的道理了!既然说“恭敬”,那就是有啊!然而又说“疏远”,就是可以信奉也而又不可以信奉的意思。按照时节进行祭祀,按照礼节进行交往,不过这样罢了。过于崇信而且谄媚供奉鬼神的人,希望他们预告吉凶,赐福保佑,并使自己获得灵通,那就会很快入了邪道啊!嗨!有可以敬重而不可疏远的,是诸佛菩萨啊!怎么不想到这一点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 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33. 东坡(一)

【原文】 洪觉范谓东坡文章德行炳焕千古。又深入佛法。而不能忘情于长生之术。非唯无功。反坐此病卒。予谓东坡尚尔。况其余乎。今有口谈无生。而心慕长生者。有始学无生。俄而改业长生者。盖知之不真。见之不定耳。故道人不可刹那失正知见。

【译文】 宋代诗僧觉范慧洪禅师称“东坡的文章和德行都是灿烂千古,又深入佛法,却不能忘掉长生不老的法术,不但没有功效,反而因此受害病死”。我觉着苏东坡尚且如此,何况其他人呢?现今有些人口里虽谈着“无生”,而心里却想着长生;有些人开始学无生,不久就改学长生。这都是认识不真切,见解不坚定啊。所以学道的人不可刹那间就失去了正知正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 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34. 东坡(二)

【原文】 元禅师与东坡书云。时人忌子瞻作宰相耳。三十年功名富贵。过眼成空。何不猛与一刀割断。又云。子瞻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为何于自己性命便不知下落。以东坡之颖敏。而又有如是善友策发。何虑不日进。今之缙绅与衲子交者。宜讲此谊。

【译文】 宋代佛印了元禅师写信给苏东坡说:“现在的人不喜欢子瞻你做宰相啊。其实三十年的功名富贵,转眼成空,为什么不下决心一刀割断它。”又说:“子瞻你读了万卷书,文笔也没有一点俗气,为什么对于自己的生死大事反而不清楚呢?”以东坡的聪颖敏捷,又有这样的良师益友鞭策启发,何愁不天天进步?如今豪绅贵族与出家僧人交往,也应该讲这样的友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 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35. 憎爱

【原文】 语云。爱其人及其屋上之鸟。言爱之极其至也。忽缘变而情迁。转爱为憎。憎而又憎。向之爱安在哉。转憎为爱。亦复如是。是故爱不必喜。憎不必怒。梦事空花。本非实故。

【译文】 有句老话说:“爱那个人及那个人屋顶上的鸟。”这是说爱到了极点啊。但忽然因缘变化而感情迁移,转爱为憎。憎上加憎,过去的爱还在吗?转憎为爱,也是这样的。因此爱不必欢喜,憎不必愤怒。梦里的事空中的花,本来不是真实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 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36. 静之益(一)

【原文】 日间有事。或处分不定。睡去四五更起坐。是非可否忽自了然。日间错处于此悉现。乃知尔来不得明见心性。皆由忙乱覆却本体耳。古人云。静见真如性。又云。性水澄清。心珠自现。岂虚语哉。

【译文】 白天有些事务,可能没处理好,夜间睡到四五更起来静坐,白天的是非这时能不能忽然明了 (此处似该翻为:白天的是非对错忽然明了。- 豹狮虎)。白天的错在这里全都显现,因此可以知道你到现在不能明心见性,都是由于杂事忙乱,覆盖了本体清净啊。古人唐代居士庞蕴说:“真正清净就见到真如本性。”百丈怀海禅师又说:“心性如水清澈,心中宝珠自然显现。”难道是空话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 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37. 静之益(二)

【原文】 世间酽醯醇醴。藏之弥久而弥美者。皆由封锢牢密。不泄气故。古人云。二十年不开口说话。向后佛也奈何你不得。旨哉言乎。

【译文】 世间酿造香醋美酒,贮藏的越久而味道就越醇美。这都是由于封口牢固严密,不漏气的原故。古人元代高峰原妙禅师说:“二十年不开口说话,就是佛也拿你没办法。”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 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38. 华严不如艮卦

【原文】 宋儒有言。读一部华严经。不如看一艮卦。此说高明者自知其谬。庸劣者遂信不疑。开邪见门。塞圆乘路。言不可不慎也。假令说读一部易经。不如看一艮卦。然且不可。况佛法耶。况佛法之华严耶。华严具无量门。诸大乘经。犹是华严无量门中之一门耳。华严。天王也。诸大乘经。侯封也。诸小乘经。侯封之附庸也。余可知矣。

【译文】 宋朝有读书人说:“读一部《华严经》,不如看一艮卦。”此种邪说对于高明的人自然知道他是荒谬的,而平庸的人就深信不疑了。打开邪见的门,堵塞成佛的路,这样的语言不可不慎重啊。假如说读一部《易经》,不如看一艮卦,这都不可以,何况佛法呢?更何况还是佛法中的《华严经》呢?《华严经》具备无量法门,所有大乘经典还是华严无量法门中的一门呢。《华严经》如同天王,其它大乘经典好比是诸侯,其它小乘经典就是诸侯的附属了。剩下的不说也知道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2 00:12 , Processed in 0.308892 second(s), 14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