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一家人

[佛教文化] 《法句经》故事集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6 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骚扰比库的精灵

人应该明白色身像陶器般脆弱,

而妥善护卫心,一如护卫坚固的城市;

并且以智慧破除魔障,勤习止观,但不可执着 。  

  沙瓦提城里的一群比库分别获得佛陀给予的禅观指导后,就到离城很远,一处适合禅修的丛林去禅修。原先林子里的守护精灵觉得,如果比库们要停留在林子里,那么它们就不适合栖息在树上。它们也认为比库只会停留一夜,所以就离开树上,到地面上来。  

  但过了十四天,比库们仍在林子里,它们猜测比库们可能要在此结夏安居。果真如此,它们就被迫要在地面生活一段时间,因次决定发出鬼般的声音,制造恐怖的景像来吓走比库们。从此以后,它们有时候幻化成有身体无头,或有头无身体的鬼魅等等。比库们非常气愤,就离开林子,回城里向佛陀报告这件事。佛陀说这是因为他们没有准备任何的武器,佛陀要他们再回去,但要预先准备好适当的装备。佛陀就教导比库们《慈经》,这就是适当的武器装备。  

  佛陀告诉比库们要诵读《慈经》,并把善意散播给林子里所有的众生。对任何众生也不可心生瞋恨或心怀恐惧。比库们就回到原来的林子,并且遵照佛陀的方法做,精灵们得到善意心念后,立即展现欢迎的诚意,不再干扰比库的禅修。他们欣然留在地面上,林子里因此一片和谐安祥,不再有鬼嚎、魅影的情形。比库们也可以禅修观身,而明白人身脆弱无常的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6 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牧牛人难屠

错误的心念 (注),比任何敌人或仇家的伤害更深。  

  难屠替一位富翁看顾牛只,虽然只是个牧牛人,但他尽可能存钱。有机会,他就到富翁的家去,也因此有些机会能够遇见佛陀,并且聆听佛陀说法。难屠也曾邀请佛陀到他家去,但佛陀却说时机尚未成熟,所以并未答允。

  过了一阵子,有一次佛陀和众多比库突然改变行程,要到难屠家去,因为佛陀了解,难屠正确明白佛法的时机已经成熟了。接连好几天,难屠都很恭敬地接待并且供养佛陀和比库们。最后一天听完佛陀的说法后,他也证得初果。当天佛陀和众多比库要离去时,他更亲手拿着佛陀的钵,送佛陀一程之后,才顶礼回家。  

  就在这时候,一位难屠长期仇敌的猎人射死难屠。走在后面的比库发现难屠的尸体后,赶上来报告佛陀:

  「因为您的莅临,难屠作了大量的供养,并陪您走了一段路,才会在回家的路上为人射死。」

  佛陀回答道:「比库啊,不管我来不来,由于以前的业,难屠都难逃死亡。所以大家应了解,错误的心念比敌人和小偷伤害人更深,对抗危险的唯一保障是正确的心念。」  


(注)指十种恶业:杀生、偷盗、邪淫、妄语、 两舌、恶口、绮语、悭贪、瞋恚和邪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6 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变性人

善念 (注)的法益,胜过父母亲朋的爱护与照顾。  

  梭儒亚是一位富翁。有一次,他与一个朋友带着一群仆人搭乘华丽的马车前去沐浴。当时,摩诃迦旃延尊者正在整饬衣服,准备入城化缘。梭儒亚瞥见尊者金色的皮肤时,内心想到:「这比库如果是我妻子多好。或者我妻子的肤色能像这样就好了!」不久,他发现自己的性别神密的变了。他感到非常的羞耻,而决定离开故乡。这时候,身为女儿身,他用刻有名字的印章向一群准备前往怛剎尸罗城的人恳请,让他搭便车。这时候,他的亲朋好友到处找他,却遍寻不着。  

  到达怛剎尸罗城后,那群人中有一个人就向当地一位年轻的富翁提及同来的女性─ 梭儒亚,年轻的富翁发现梭儒亚十分美丽,而且与他的年龄相当,就与他结婚,梭儒亚也因此生了两个儿子。其实,当初身为男子时,他已经有两位女儿了。  

  有一天,故乡一位富翁的儿子,也是梭儒亚的老朋友来怛剎尸罗城。梭儒亚就请他来家里,这人感到十分讶异,因为他根本不认识她,就问她是否认识他。她回答是,并垂询她亲朋好友的近况。这人告诉她,有一位富翁神秘失踪的事。这时候,她才向他透露她就是那位失踪的富翁,并且把自己因为看见比库时心中升起错误的念头,性别因而改变,以及与此地年轻富翁结婚的来龙去脉告诉他。这人劝他向摩诃迦旃延尊者请求宽恕。

  摩诃迦旃延尊者于是被请来接受供养,供养后,她被带到尊者面前来解释一切原委,并恳请尊者宽恕。

  当尊者说完:「起来吧!我宽恕你!」之后,梭儒亚马上恢复男人身份。这时她丈夫说:「朋友!既然你是这两个男孩的妈,而我是他们的父亲,他们真的是我们的儿子,所以你可以继续住在此地,不要沮丧!」

  梭儒亚回答道:「朋友!我首先是男子,后来变成女人,现在又变回男人;同样地,先是两个女儿的父亲,最近又是两个儿子的母亲。一生中经历过这两次性别的转变后,我已经厌倦世俗生活了,我现在要出家为比库,并在尊者指导之下修行。以后照顾孩子就是你的责任了,请不要疏忽了!」

  说完之后,梭儒亚拥抱、亲吻两个男孩,然后把他们交给他们的父亲而出家了。他也向那位协助他找到尊者,并且得到尊者宽恕之后有机会出家,而从事生命中最终目标──止息所有苦痛的年轻人致谢。  

  摩诃迦旃延尊者于是帮他剃度,使他成为比库,他于是努力修行,后来,又跟随尊者到揭达林给孤独园向佛陀顶礼问讯。  

  后来,人们常问他究竟比较喜欢两个女儿或亲生的两个儿子。他说比较喜欢亲生的儿子。但人们经常问及这个问题,使他感到非常困惑、羞愧,就单独一人精进修行,并且观身无常。不久之后,就证得阿拉汉果,同时具有非凡的智慧和神通。人们再问同样的问题时,他就说自己对任何人都没有执着。听他这么回答的比库们却不相信他的话,就向佛陀请教梭儒亚两种不同回答的涵意。佛陀说:「梭儒亚现在的回答和以前不同,是因为他已经证得阿拉汉果,没有任何的执着。正确的心念带给他的喜悦,不是身为父亲或母亲能够做到的。」  

(注)指十善念:布施,持戒,修禅定,恭敬,作事,回向功德,随喜功德,听法,说法,正直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6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第四品 华品      
  



  观身

谁能如实知见六道轮回,谁能如实知见三十七道品,

一如技艺精湛的花匠,精挑细选花朵一般 ?

学地比库(注)如实知见六道轮回和三十七道品,

正如技艺精湛的花匠,精挑细选花朵一般。  

  一群比库随从佛陀到一个村落之后,返回揭达林给孤独园。傍晚时分,这群比库聚在一起讨论当天的行程,尤其是山形地势等。他们讨论到底是平地或山峦起伏,是泥土地或沙地,红土或黑土等。这时候佛陀来探视他们,知道他们谈论的话题时,佛陀告诫他们:「你们所谈的山川地势等,是身外的环境,你们最好观身,并努力去了解其中涵意。」  

  佛陀接着说:「透过观身,比库可以了解世间、诸天与地狱,也可以明白奥妙的佛法就像园艺专家精心设计的花园。」  

  这些比库听闻佛陀的说法后,正念现前,专心思考佛陀地教诲,终于涤尽内心所有的烦恼,证得圣果。  

(注)学地比库:已证初果,但尚未证得阿拉汉果的比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6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观身如镜的比库

人应该观色身如泡沫幻影,

摧毁爱欲,脱离生死轮回。  

  有一次,佛陀停留在沙瓦提城的揭达林给孤独园时,有位比库得到佛陀给他的禅观指导后,到一处森林里去禅修。  

  他虽然很精进,却进步不多,因此对自己不满意,并且想道:「我要回去,请佛陀另外给一个比较适合我气质的题目。」想完之后,他就出发回揭达林给孤独园。  

  途中,他遇见海市蜃楼,仔细思惟之后,他明白这种现象不过是水的幻影而已。人的血肉之躯同样也只是生老病死的幻像,实际上无我。他当下继续观想海市蜃楼的幻像。后来,他又到阿致罗筏底河边洗浴,洗完后坐在河边的树下休息时,看见飞溅的水花泡沫时,他明白血肉之躯的无常。  

  这时候,佛陀在揭达林给孤独园中,看见他的情形,就放光,向他说法:「比库!你的观念正确,继续保持下去,能够观身如水花般无常,幻影般无我是很好的事。」  

  佛陀告诫后,这比库就证得阿拉汉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6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琉璃王报复释迦族

采集诸花卉,心生染着的人,沉沦生死,

一如洪水冲走沉睡的村落。

  高沙喇国巴谢那地王希望与释迦族缔造姻亲关系,就派遣使节到咖毕喇瓦土城,请求与释迦族的一位公主结婚。释迦族的王子们不想冒犯巴谢那地王,就答应他的请求,但他们却送给他一位美丽的女孩,而不是公主,这女孩是摩诃男与一婢女所生的。不知情的巴谢那地王立这位女孩为妾。后来,这女孩生下一位王子,并且命名为琉璃。王子年满十六岁时,被派去拜访外祖父摩诃男和释迦族的王子们。他受到某种程度的款待,但所有比他年轻的释迦族王子都事先被送到一个村落去,以避免向王子致敬。过了几天,王子一行人折返回国。王子刚动身没多久,一个女仆就被传唤来用牛乳清洗王子坐过的地方。这女仆一面工作一面呢喃道:「这是那个婢女的儿子坐过的地方。」这时候,一位被王子派遣回来拿东西的随从偷听到她的呢喃,就去向王子报告说,王子的母亲茉利夫人事实上是婢女的女儿。

  王子知道真相后,极端愤怒,发誓有一天要毁灭所有的释迦族人。后来他当了国王,果真发兵攻打释迦族,并把除了摩诃男身边的人和少数一些人以外,其他人都格杀殆尽。事后,他和军队在返国的途中驻扎在阿致罗筏底河床。当天晚上,河的上游地带暴雨倾盆,暴涨的河水如万马奔腾地把他和军队一齐冲入大海。

  听到这两件悲惨的事故,佛陀向众比库解释,他的亲人──释迦族的王子们在前世曾经在河中用药毒鱼,所以今生才会集体丧生。

  至于王子和他的军队,佛陀说:

  就像洪水冲走所有沉睡中的村民一样,死神带走所有迷恋感官享乐的众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6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往生三十三天的女信徒

采集诸花卉,心生染着,

又无法厌足贪欲的人,沉沦生死。

  葩倜扑姬喀枯玛莉是沙瓦提城的女信徒,十六岁时就结婚了,并且育有四个儿子。她很有德行,喜欢以食物和其它必需品布施修行的人。她经常到僧团精舍去清洗房舍,装满所有瓶罐的水并且做其它的杂事。她知道自己的前世是三十三天王的妻子之一,同时 ,她还清楚记得她是在所有的人都到花园摘花嬉戏时往生到人间的。所以,每次供养比库或做其它的功德时,她都渴望将来能往生三十三天,再做三十三天王的妻子,一如前世般。

  有一天,她生病去逝了,并且正如她热烈期望地往生三十三天,成为三十三天王的妻子。由于三十三天的一天等于人间的一百年,所以她再往生三十三天时,三十三天王等人还在花园里玩,几乎忘了她的存在,所以当她再度加入时,三十三天王问她一早上都到那里去了,她告诉他,自己已经到人间走一回了。

  这时候,比库们向佛陀报告葩倜扑姬喀枯玛莉去世的事。佛陀说:

  生命是短暂的,人还未能满足感官欲望时,死亡已经夺走人的生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6 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吝啬的富翁

智者进入村落时,就像蜜蜂入花丛,

只知采蜜,不伤害花卉和色香(注)。 (偈49)  

  王舍城附近的萨卡罗村子里住着一位吝啬的富翁,他的名字叫做憍尸罗。有一天,富翁与太太要烘焙一些糕饼,但为了避免与别人分享,所以就在房子的最顶层秘密烘焙。  

  当天早上,佛陀透过神通,知道富翁夫妇即将可以证得初果,就派遣马哈摩嘎喇那尊者到富翁的家去,并且交代尊者在中饭之前把富翁夫妇请回精舍。马哈摩嘎喇那于是运用神通,一眨眼就到达富翁的家,到达之后,他就站在窗子外面。富翁请尊者离开,但尊者不予理睬。最后,富翁告诉太太:「做个小糕饼给他,打发他走!」富翁太太就拿了一小面团,放在烘盘上,但面团却胀大起来,并充满整个烤盘。富翁认为一定是太太用了太多的面团,所以就亲自另外拿了一块小小的面团,放在烘盘里,但面团也一样胀大,试了好几次,不管用多么小的面团,他们就是无法如愿地烘焙出很小的糕饼。最后,富翁只好叫太太从篮子里随意取出一块给尊者,但当他太太正要拿出糕饼时,所有的糕饼全粘在一起,无法分开。至此,富翁对糕饼倒尽胃口,就把整篮的糕饼都送给马哈摩嘎喇那尊者。尊者这才向他们谈有关布施的佛法,他也向富翁夫妇说,佛陀和其他比库正在沙瓦提城的揭达林给孤独园等他们,富翁夫妇便带着糕饼随尊者去见佛陀,并用糕饼供养佛陀和比库们。供养之后,佛陀宣讲布施的佛法,富翁夫妇两人因而了悟佛法。  

(注) 注释家对本法句的解释略有不同:

达摩难陀上座认为这句法句的意思是说:智者不伤害村民的信仰、慷慨和财富;

Narada 上座则认为是:不造成任何人的不方便;

Sri Acharya Buddharakkhita 尊者则说:智者入村落化缘时,也提供世人做功德的机会;

了参法师在《南传法句经》的翻译则未加任何注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6 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理睬他人的咀咒

  不探查他人过错,不管他人已作、未作,

  只应该察觉自己做了什么事,什么事尚未作。

  沙瓦提城里有位富有的女士,是裸形苦行者─潘谛格的信徒。她的强烈信仰,使她对待潘谛格就好像对待自己的儿子。她有很多的街坊和朋友都是佛陀的信徒。这些朋友经常到揭达林给孤独园向佛陀顶礼问讯,听佛说法。每当她听到这些朋友称赞佛陀时,她也想去向佛陀顶礼问讯,听佛陀开示,但几次都被潘谛格阻止。

  既然无法亲自前往,她就要儿子去请佛陀到家里来接受供养。她准备了特别的食物,供养之后,佛陀宣说随喜。第一次听到佛陀用宏亮的声音宣说奥妙的佛法时,她的身心充满喜悦,并不自觉的喊着:「说的好!说的好!」

  隔壁的潘谛格听到她喜悦的呼喊声时,想道:「她不再是我的弟子了!」他愤怒地走出他的房间,向她和佛陀咀咒,并且一路咀咒地离开她家。

  这件意外使她十分尴尬、羞愧,再也无法专心听佛陀说法。佛陀劝诫她不要理睬那些咀咒和恐吓,应该正念现前地观照自己的善恶行为。

  听完佛陀的说法后,她证得初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6 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礼敬谁

人若不能奉行自己所说的善语, 无法得到善果,

就像美丽但毫无香气的花朵。 (偈51)  

人若奉行自己所说的善语,

必得善果, 像美丽又芳香的花果。 (偈52)  

  沙瓦提城的佛陀信徒乔塔帕哩已经证得二果。有一次,他正在揭达林给孤独园听佛陀说法时,巴谢那地王突然也来了。乔塔帕哩没有起身,因为他认为若起身,可能会被认为是向国王,而不是向佛陀表达敬意,国王却引以为侮辱而非常愤怒。佛陀知道国王心中的不满,就向国王赞叹乔塔帕哩的德行及对经藏的娴熟。佛陀的解释让国王释怀,并对乔塔帕哩留下深刻的印象。  

  后来,国王再次遇到乔塔帕哩时,请他为两位妻妾教导佛法,乔塔帕哩委婉的拒绝,并建议国王请佛陀另外派比库担任这份工作。佛陀就指定阿难达固定到王宫,向皇后玛莉咖夫人和行雨夫人说法。后来,佛陀问阿难,两位后妃的进展如何,阿难达说,玛莉咖夫人认真修习,但行雨夫人却不专心。  

  佛陀说,只有专心、敬谨、认真修行,并且精进奉行的人,才能得到佛法的法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6 23:39 , Processed in 0.238574 second(s), 13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