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随念

[大德开示] 禅修的主要途径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4-6 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这种现象的处理方法一般有两种。

    一种是让它动过去,不要理它,慢慢习惯适应了,就过去了。这是一种自然的对治方法,你不要助长它,也不要抑制它。千万记住,不要鼓励它,也不要控制它,让它自然而然冲过去就好了。

    另一种是:如果我是一个老师,知道你控制不住了,发现你从自控到失控,将失控了,有时候会有危险——打坐事实上是带有危险性的。很多人都认为打坐特别好。只说好处,不说危险性。这时候,指导老师看你控不住了,就要给你打香板。香板按住你的肩膀,“啪”一声,帮助你提高你自身的警觉控制能力。这也是一种对治方法。千万不要让它完全失去自控,失去自控有时候会出问题。假设我带人修行,修出了问题,那可不得了。现在信息高度发达,一把这消息公开到报刊杂志上,网络上,你想,有谁还敢跟我修行啊?所以还是要预防注意,以免出了危险。

    第二种是痒。比如冬天,你去运动,身体热起来了,触动了皮肤的神经末梢,浑身像蚂蚁在爬一样,麻痒的不得了。我曾经带过一个人生起痒触时,难受死了。最后只能教他一个方法:引导他观想,用心去感受全身的所有的感觉,要先找到全身的感觉。注意哦!不是在某一局部的感觉,而是全身。这样你就把你的注意力全分布到全身去,而不会集中在某个痒的点上,这样就顾不上痒了。这时候反而能对治你的痒。硬用心力把注意力分配掉,这是一个方法。所以痒的话,也很难受。但是过了就好了。

    第三种是轻。有的人打坐,感觉身轻如云。甚至感觉真的会飞起来了,其实并不是真的身体飞起来。只是感觉而已。听一位老师说过,在北京有一个物理的教授,这个人大概是天人来投身的。没学过什么佛法,也没修过什么禅定。但他一打坐就能入定。猜测这是与生俱来的,有的人可能命就是这么好,不修就会。

    他跟我老师说:“我会飞。”

    老师说:“你不要骗我!这不可能!你是学科学的,我们来做一个实验:就拿了一条绳子,打一个八字形,一头拴在他腿上,反正也不妨碍打坐。如真的身体飞起来了,那么绳子的八字就会被扯变形,或被扯散了。对不对?”

    他就打座。大概坐了一小时吧,起座后说:“我飞了。”

    老师说:“你睁大眼睛看看眼前的绳子,那个八字扯散了没?根本就在那里,原样不动,怎么飞啊?”

    感觉飞了!感觉身体不存在了,不等于人真飞了。我说你有那么厉害吗?这不可能!所以别说大话骗人!

    因此千万不要被人瞒了。很多人跟你讲觉受啊,讲什么见神见鬼的时候,你要注意谨慎了。仔细来判断,到底说的是真的还是假的,有经验的人不会被骗。佛教不否定这些觉受,但也不会去鼓励,执着觉受为是的地步。因为深深知道,那只是一个过程,并不是最终的目标。你把它当成一种成就,那就麻烦了,自误前程而已。

    第四个是重。有时候打坐,人会膨胀。我曾经感觉一个人在不断膨胀高大。有时候,感觉到像泰山压顶一样,身体重得像一座大山,整个人特别的难受。

    第五种是凉。比如我们在冬天,打坐出了汗以后,毛细孔张开。根据热胀冷缩的原理,一旦热退了,毛细孔就会收缩起来,会冷的发抖。

    第六种是暖。暖融融的。千万不要认为跟发高烧一样,然后伸手一摸额头,“哇,48度!这还得了呀!”打坐生起来的那种暖是温暖的,佛法叫暖乐。我觉得暖乐这个词形容得非常贴切——那种温和、绵软、很舒服的感觉。别以为是在发高烧,当然更不是上火了。

    第七种是涩。涩得像树皮那一样,摸你的皮肤很难受。或像柑皮一样的粗糙。

    第八种是滑。滑得像油脂,像牛奶上结的一层凝膜细嫩。所以打坐好的人,脸上一摸,光滑的不得了。事实上,打坐也是最好的美容。这没骗你们。我曾经观察自己的师父——惟因大和尚,当过他一年的侍者。师父长年不洗澡,你们可能不太相信这是真的,但的确是真的。哪怕在夏天炎热的天气,老人家也不洗澡,只是会用水擦一下汗。但是你们看我师父照片,皮肤像个小孩子那样的细嫩,身体也没异味,不发臭。在我们看来,这是很难想像的一件事情哦!我不是在这里吹自己的师父,师父也从来不用我来吹。

    我们欲界是粗重的四大,四大就是地水火风。色界是精微的四大,就像中阴身一样精微。而诸佛是光明的身体,就象藏地所说的虹光身。
 楼主| 发表于 2011-4-6 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到虹光身,发现有种很有趣的现象!藏地的大德修大圆满,修成就之后,全都虹化了,有的会缩小,有的只剩下指甲什么的。但在我们禅宗南宗祖庭——咱们现在所处的南华禅寺,六祖道场,就有五尊肉身。你们现在在肉身殿看到的,只有六祖慧能大师、明代憨山大师与丹田和尚三尊。在文革的时候,据说被毁掉了两尊。一尊是智药三藏,一尊是无尽藏比丘尼。咱们在南华禅寺的阅览室,还可看到墙报上有智药三藏与无尽藏比丘尼的两张图片与文字介绍。无尽藏比丘尼就是《坛经》里面记载向六祖慧能请教《涅槃经》的那位比丘尼。

“诸佛妙理,非关文字”就是六祖对无尽藏尼说出的。你看那个比丘尼的相貌也堂堂,真乃大丈夫相啊。智药三藏是印度人,开创南华禅寺的祖师。丹田和尚的两个耳朵还垂肩,这是佛的三十二相里才有的。真的将垂到肩膀了,相当奇特。我很少看到有人耳朵能垂到肩膀上。因此单单南华禅寺就有五尊肉身,九华山也不少,其他地方寺院也有。我们汉传讲要扫荡破除一切执着,最后圆寂了,反而成就了肉身舍利,全身舍得。供奉在肉身殿里,为后人顶礼膜拜不已。而藏地却多虹化而去,所以这也真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为什么会发生八触呢?因为欲界的四大,开始跟色界的四大相应了。而色界的极微入于欲界的极微,二者交替,四大狂乱发动。欲界四大开始与色界四大相应,但却跟欲界不相应了。所以四大之间会重新调整,会变动。一般来讲,重和涩是地大而生的;凉和滑是水大而生的;暖和痒是火大而生的;动和轻是风大而生的。八触的发生,有竖发与横发。竖发是动、痒、轻、重、凉、暖、涩、滑,一下子,一个接一个相续发生;横的是:今天生一个动的,明天生一个暖的,后天生一个滑的,再后天生一个轻的……没有一定。一般来讲,从未到地定进入初禅的时候,都会系列竖发一遍。生完之后,以后就减弱不明显,甚至不发了。

    对待觉受所应对的态度:凡是生起来的这些觉受现象,没有好,也没有坏。它可能对我们在修行过程中有所鼓励,有帮助。但是你千万不要当真,它只是一个觉受而已。觉受是一个生灭法,无常法,它不可能永远保持着不灭的。如果我们老要追求重复第一次的感受,一般都很难。千万不要这样,这个生起来是自然而然的反应。这种现象生起来没有对错可言,关键是你在面对觉受时,应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处理。因此发生觉受没对错,而处理的方法有对错。多数人在这里出了偏差。
 楼主| 发表于 2011-4-6 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打个比方。如烧一锅水,你只管不断的加柴,最后会怎么样呢?自然水到渠成,水烧开了。切忌烧起来后,中间不断揭开锅盖,看看开了没有。锅盖一揭开,热气都散发掉了。而你忘了不断添柴火,这样烧到何时,水才开呀?很多人迷恋于觉受,最后把所使用的方法也一并忘掉了,没有再继续加火。这也好比我们要上北京,觉受是我们路过路边的一道风景,这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地。你只可短暂观赏,千万不可停下,继续保持向前进发。所以我总结了一个六字箴言 “只管做,别理它”这是告诉你们的一个处理态度。《金刚经》不是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嘛!不管内相外相,内外相,通通虚妄如幻不实。因此不可执虚妄为真实。我们只要不管它,继续做,慢慢这些现象都会过去了。不再有什么新鲜,身体也会获得轻安。因此在处理时一定要有正见来引导。

    顺谈一下觉受与证量的区别。有人在修行过程中,出现了觉受,由于缺乏正见,多数人认为这就是证得。其实是错误的认识,想当然罢了。证量是已经契入空性了,不再迷失丢失,时时刻刻总是在而不离。当然证也有深浅之分。有在没强大干扰下的静态下契入,进一步能在动态中也能保持不失,又能在强烈缘起法中、病中、睡梦中、痛苦中、生死关头中都能维持不离不失,那就更是难能可贵了。绝不是那种吹汤见米的体会,瞬间即淹失;也不是那种瞎猫碰到死老耗子的撞着;更不是那种作意即得,不作意即失。而是无论处于任何时空中,都不丢失,才有可能是所谓的“证”。打个比方:有个乞丐,有幸被一位百万富翁请去吃饭,富翁摆上满汉全席款待他。他吃完后,还得回到街上照常当乞丐乞食,并不因为突然能吃到一餐丰富的晚餐就觉得自己就是百万富翁了。因此觉受好比吃了一餐大餐,要想自己天天吃上大餐,你就得努力想办法当上百万富翁,这样你才能天天吃上满汉全席呀。觉受如果不断重复出现,时时出现,出现多了,习惯了,慢慢就转为证量了。因此觉受与证量也是不一不异的关系。
 楼主| 发表于 2011-4-6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十一)九住心:衡量禅定的进度

    九住心是佛法里面评价打坐修定进展的九个过程。从开始着手修习,到成就正定,其中要经历九个阶段。知道了九住心,就明白我们修定的进度,处于哪个阶段。多数人都以少推远。因此在此简单介绍一下九住心。

    第一内住。我们一般人的精神是向外投射攀缘的。现在收摄六根向外散的心,专注在一个内在的所缘境上。这是把注意力从外缘转移到内缘上来,培养一种“内敛”的力量。在反复的练习将心回到所缘境上时,有时候会发现妄念怎么反而比以前更多,心似乎越来越散乱。当遇到这种情形时,不要害怕,这反而是向好的方向方面发展。因为平时我们心向外驰散,长期养成了习惯,反而不自觉。当培养了内住的力量时,才发现原来我们的心是如此的散乱,说明我们进步了。这好比一池混浊的水,搅动得厉害,看不到池底的东西,当澄清下来时,才能够看到池底的泥沙游鱼一样。

    第二续住。是让心能够相续地保持保持在所缘境上。因刚刚练习修定,从外散转向了内住,一时不习惯,常常粗动不安,偏离所缘境。因此要不断提高警觉力,拉回到对境上,相续而住,保持不丢失。

    第三安住(回住)。安住的稳定力量比续住大多了,基本上已经能够安住在所缘的目标上了。但并不是完全不会丢失游离,不过,警觉力比以前更加敏锐了。一发现游离了目标,就能够马上发觉,回转到目标上来,逐渐缩短了走失所缘境的时间。

    第四近住。这是功夫更进一步了,心的专注力相当完整,不会失去专注的目标,也不会从目标浮走了。纵然将要起念时,也能够预先警觉,而不会等到离失了才知道。此时因为心已经不会跑远了,贴近于所缘境上,因此叫近住。

    第五伏住(调顺)。在近住的阶段,心会非常的集中,具有高度的稳定力,而不太用力。此时往往容易堕入细昏沉的危险,因此要有非常敏锐内省机警力,来察觉。此细昏沉,修行人不但难以察觉,最糟糕的是自认为处在高深的禅定中,往往使其修行停滞不前。另此时,已经深知禅定的功德,内心调柔。同时知道五欲的过失,能够不为所惑而能够调伏五欲等过失。

    第六寂住。能够安住在伏住时,已经不再为外相的五欲所干扰了。但内心还有细微的不善念头,如五盖等(贪欲、嗔恚、惛沉睡眠、掉举恶作、疑)。也能以内心的安定功德而克制它,免受它的扰乱。到此心的力量增强了许多,警觉力也相当的敏锐了。但要防治的就是细掉举。对治细掉举不需要太用心力,只是不用管它。把注意力专注在正知或明照上,慢慢就能够融化掉细掉举,内心进入寂静无声了。

    第七最极寂住。此时昏沉与掉举几乎对治掉了,进入极度的寂静。但也并不是完全对治掉,偶尔也会发生。在此阶段,当昏沉掉举生起时,要去掉它们很容易。如大象走在小路上,大象就象心一样,保持极高清醒,但还是会偶尔碰擦到些荆棘被擦伤,表示有点昏沉掉举。但并无大碍,心是既明又净了。

    第八专注。当达到此阶段,昏沉与掉举彻底排除干净了,不会再生起来,只要用非常微小的力量,心就能专注在目标上,并且要专注多久就专注多久,将要达到正直持心的阶段了。

    第九等住。这是专住更进一步了,功夫纯熟,不花任何心力而能够安住在所缘境上了。

    上面我简单向大家介绍了衡量禅定进展的九住心。依照上面的阶段划分,我们禅修进展到哪里?可以拿来衡量一下,自己到哪一住了,以免以少推多。

    修完九住心,有两种说法。一说,到等住即证“止”。二说此时还没有得到真正的“奢摩他”,只到“色界未到地定,就是欲界的最高定。此时还需要继续修行,向色界的四禅进发。
发表于 2011-4-6 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发表于 2011-4-10 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5-7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回师曾开示过:

打坐的腿必须放到腿的根部,而不是压脚掌。腿硬的,可能会象大炮,跷得高也没事,慢慢松驰下来,就成功了。如果腿不放到位,打一辈子坐也不会得定。只有脚到位才会忘了身体。
在法界看,正确的坐姿,是一团光,是阴阳的平衡。许多功夫是坐上证得的。
发表于 2011-5-16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愿法界一切众生内心皆充满无私的爱!感恩一切。愿无私的爱永远传播下去!

愿法界一切众生皆以感恩的心,将甚深般若的光明和佛陀的慈悲传遍世界每一个角落!

心离三界一切相,在五忍中起一切幻善法,哪怕一个善念,影响幻众,直至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2-25 12:42 , Processed in 0.148364 second(s), 13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