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常随佛学

[佛教文化] 净土修行必读第一集(全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2-1 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2-1 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个殊胜之处在于这个“布施网”。这个网站建立的初衷是为了引导学佛人能把佛法更好跟今天这个社会结合,让佛子生活得更加合理,更契合今天这个时代的特点。这是为了避免大乘佛法被演绎得如同迷信一般。很多朋友在修行当中总是遇到这样那样的违缘,或者总是探讨这样那样的方便。其实违缘或者方便都是源于我们的内心,只要把自己的心调整好,这些东西就都不存在了。

  所以我们能通过这个网站聚在一起来讨论学习佛法,这也是一个非常殊胜的因缘。
                  

                                                                                                       -------------选自回师《金刚经解读前十讲》

一粒沙里是一个大千世界,一朵花蕊就是一方净土。把无限放在你的手心上,将永恒在刹那间收藏。
  愿三宝保佑您及家人吉祥如意,快乐多多。
  福慧双增,吉祥如意。
 楼主| 发表于 2011-2-2 08:29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人学佛,真叫可怜啊!学佛怎么个学法呢?要广学多闻,那就完了,要样样都知道,结果是样样都不知道,这可怜呐。
这个法门也不错,那个经论也不错,都想去看看,结果完了,还搞六道轮回,所以一定要全盘放下,彻底的放下,心里头一丝不挂,唯念阿弥陀佛,我们就成功了。

所有一切统统放下,统统舍弃,专心念佛,求生净土,才能到西方啊!莲池大师在晚年也跟天亲菩萨一样,所有一切法都舍弃了,他老人家讲“三藏十二部让给别人悟”,他放下了,“八万四千行,饶与别人行”,他也放下了。我们的确没有能力。我们今天所凭的,就是阿弥陀佛本愿的威神,他老人家加持我们,我们不断烦恼也能往生,这是在所有一切大小乘法门里面,只有这一门。诸位要记住,只有这一门,不断烦恼可以出三界。除了这一门之外,再没有第二门。你去翻大藏经,看看有没有第二门,没有了。自古以来,这些祖师大德多了,他们翻遍了大藏经都没找到,唯独这一门叫带业往生。带业就是不必断烦恼就能往生,所以净宗称之为门余大道。门,就是八万四千法门。余,就是以外的,无量法门以外的,可以出离三界,可以永脱轮回,而一生不退成佛,就这么一条道路,大家都要明了哇。“无住、天亲”是何等人物?昨天跟诸位介绍,“无住、天亲”的哥哥,八地菩萨遇到这个法门,都一心归命,念佛求生净土,这是我们的好榜样。
《往生论》净空法师

我们为什么要修净土法门呢?因为你修别的法门,要想在今生了生死确实不容易,而净土法门由于它的高、妙、圆顿,能够直接让你在今生了生死。比如说在坐的二三十人,只要修好心态,方法对头,保证能个个往生。
我们现在可以做一个肯定性的结论:摄生三愿是为了摄受三种不同根基的众生而设立的,它们平等一体,可是它的特异方便的确是十八愿,我们可以看到这三愿是如此严密,各自都有信愿行在里面,可是随愿不同,各有侧重,十八、十九、二十愿这三愿分别不同,以信愿行为主。这样的修行法门太严密了。所以净土法门有这样三类修法,你们要修哪类?都没有高低,应机为上。虽然法法平等,我个人给予你们以下一些建议:不妨多注意十八愿,让你早一点得大喜充遍身,得信心不退往生决定。如果一下子还不能实现的时候,不妨修二十愿,回归中国传统。一方面多念佛,一方面修福,累积资粮,以中国传统作基础修,同时不妨多注意十八愿,如果在哪一天因缘成熟,不小心让你大喜充满全身,这就太好了。

各位,生死的事情是一场不能重复的考试,听清楚生死这件大事是一场不能重复的考试,它只能考一遍,你怎么能够把这么严肃,这么重要的考试交付给一个并不很理解的法门去面对呢?如果人不能确定净土法门,这样的修法绝对能使你往生的话,那你怎么能轻易不负责任的将你的生命,岁月投入到净土法门中去呢?你愿不愿意让你临命终时什么都抓不到,连一句阿弥陀佛号也念不下去。只是在无可奈何的万分痛苦中惊惶失措地走向死亡呢?

佛法分两门,一者易行道,二者难行道。易行道如顺水扬帆,“行船不但可以借顺水力,还可以扬帆借顺风的风力,所以是快上加快。难行道是靠自力修戒定慧,断贪嗔痴,要经过无量劫的修行才能修成。易行道是靠佛力的方便善巧,接引你到极乐世界。
如果你知道怎么修行,那就是佛法,不再需要知道什么了。我们最重要的是了生死。因为我们不知道怎样了生死,所以才去听佛法,各位来听净土法门,千万记得一件事情,不是为听而听,而是为了生死而听。
我们在这一生中能得人身是多么幸运,而不但闻得了佛法,还闻得了净宗这一持名念佛法门。念“南无阿弥陀佛”是大福报,天上人间不能为比,是真正的有福人,要切记,除了念佛能超脱三界,脱离六道轮回,别无捷径。所以要老老实实,等待阿弥陀佛来接引你去西方极乐世界。
《中峰三时系念全集》净空法师

凡诵经、持咒、礼拜、忏悔及救灾、济贫,种种慈善功德,皆须回向往生西方,切不可求来生人天福报,一有此心,便无往生之份,而生死未了,福愈大则业愈大,再一来生,难免堕于地狱、饿鬼、畜生之三恶道中,若要再复人身,再遇净土,即生了脱之法门,难如登天矣。佛教人念佛求生西方,是为现生了生死的。若求来生人天福报,即是违背佛教,如将一颗举世无价之宝珠,换一根糖吃,岂不可惜。愚人念佛不求生西方,而求来生人天福报,与此无异。
《印光大师法语》

《观经》上说,念佛具足一念、十念,五逆十恶亦能往生,念念中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你念了那么多佛,当然灭了很多很多重罪,何况又有大乘心的体会,更加顺水扬帆,所以懂了道理,不会怕多念,也不会怕自己不能往生,这个念头非常重要。
《净土深义》法藏法师
 楼主| 发表于 2011-2-2 08:29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十八)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至心信乐者,全心全意信有极乐世界及全心全意爱极乐名叫至心信乐。不是半信半疑。如果不至心念佛,不会得到感应。至心念佛则无妄想,就会得到感应。既至心信乐极乐,当然就会全心全意往生极乐。既然有愿,就会实行。如何实行呢?就是念佛回向生极乐。念一万句、一千句、一百句、乃至十句都可以往生。
为何十念亦可往生?
所谓十念者,尽一口气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不论能念到多少句,总之尽一口气念下去,念到气尽,再换一口气,再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念到气尽,再换一口气去念。一口气就叫做一念。在一口气内无论你只念得五句佛号或是十句佛号,如果其中有一句念时打了妄想,那么这一念不算,不名一念。如果一口气所念的佛号全无妄想,才称为一念,这个愿所讲的(乃至十念),指全无妄想的连续十念。肯定得生净土。但是有一个条件,此人无五逆及诽谤正法之罪。五逆就是弑父、弑母、弑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五逆是世间极恶之罪,天地都不容,更何况容于极乐世界。至于诽谤正法之人,他们不信佛法,更加不信有净土,当然亦不念佛,所以不能够生净土。
摘自纽约青年佛教通讯中心
讲《阿弥陀佛四十八愿》

(十九)“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
十九愿说只要你能发愿,发菩提心,平时你都在利益众生,修的很好,临终时一发愿,一刹那便往生西方,平时没有念佛也不要紧。像文殊、普贤以及许多大祖师,比如智者大师这种菩萨再来的,他就是这样修的。

(二十)“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诸(众)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
在二十愿里,“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诸德本,至心回向”这四句最重要,就是听到我佛名号,念念思惟西方极乐世界的殊胜,思思念念要去西方极乐。平常时做种种的功德,布施、持戒、忍辱、精进念佛,度众生,利益一切众生,住持佛法,植诸德本,做种种的功德,也就是植诸德本。“至心回向”就是一心一意地做好每件好事,都回向给西方极乐世界。
这三愿就是信、愿、行。
《弥陀摄生三愿》法藏法师

你怎样把自己修行的方法掌握正确呢?你要在《弥陀摄生三愿》中选择适合自己根性的修法,找到适合自己修行方法的位置,把方法修正确,抓住要点关键,才能使你的修行得力,才能保证拿到往生的金钥匙,才不会错过今生的时机。
《往生金钥匙》河南郑州妙音居士

你们一有法师讲经就去听,说这个好,那个好,参禅好,持咒好,满脑袋都好,实是迷迷惑惑,无所适从,可是好老师不是每个人一生都能遇得到,好老师可遇不可求。
《无量寿经》净空法师

布施的人有福报,宽恕的人有福报了,肯牺牲的人有福报了,肯吃亏的人有福报了,肯退让的人有福报了。为什么?因为一切福都在你的退让、宽恕、吃亏里面统统具足。虽然每天早晚课不缺,可日常生活中经常乱发脾气,跟人常吵架,老看别人不顺眼,老挑别人的毛病,你没有修行。佛教重实质,不重形式,看到别人老想改变别人,不必要,你好好改变自己就行了。
《大乘起信论》

为什么罪过不能避免呢?你有分别,你有执著,你有妄想烦恼。烦恼就是贪嗔痴慢你没有断,你不知不觉有意无意天天在造罪业,所造的都是六道轮回,多半是造三恶道业。许多学佛人着魔,其原因是:自己糊里糊涂,乱学一通的恶报应。没有必要去朝拜四大名山,看得太多,是非就多,烦恼就多,不如在家里老实念佛,往生西方世界再去游历。“一生念佛”,善导大师说:“上根之人是尽形寿,一生念佛”。“报佛恩报师恩”一定要弘扬《无量寿经》,广劝世人念佛名号。“开悟”,一个人天天都能够觉察自己的过失就是开悟。“什么是灌顶”,“灌”是大慈悲心加持的意思,“顶”是至高无上的顶法,“念佛法门”传授给你,这是“灌顶”。什么法,是指诸佛如来无上的顶法,就是《无量寿经》。“什么是功夫成片”?这句佛号打成一片,一天到晚“阿弥陀佛”,贪嗔痴慢挤不进去,有贪嗔痴慢而不起作用。
《净空法师法语精华》

(报恩,报怨,讨债,还债)学佛的人应该清楚,这因果关系。报恩来的,他会赚钱供养你,讨债来的会天天吵架,让你不得安宁。没有这四种关系,一家人不会聚到一起。受骗,吃亏当还债想,你就自在了。不要放在心上,不要跟人结冤。冤冤相报,一世比一世惨烈,一世比一世残酷。
《地藏经启示》
 楼主| 发表于 2011-2-2 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我们今天念佛,又想念《地藏经》,又想念《行愿品》等等,还想修密宗,掺杂许多法门,这是没有福报。我们要明白,最上乘就是一句佛号,我们道场每天还讲经,为的是接引初机,帮助社会消除灾难。世间多一个学佛的,就多一个善人,少一个恶人。我们是帮助一切众生消灾免难,对于自己决定是一句佛号念到底。一定要懂得这个道理。信心不具足还有烦恼。遇到境界还是动心,必须听经、读经。没有怀疑的话,你听它干什么,你要发菩提心,要普度一切众生,帮助一切大众,那你要多学,“广学多闻”是为别人,不是为自己,为自己就是一句佛号念到底。
《佛说十善业道经》净空法师

这一句里面,就是你一定要觉悟,念佛是功德,但是念这一句名号,有没有功德,会念的有功德,不会念的没功德,不会念的就是喊破喉咙也枉然。怎么叫会念?会念是与佛功德相应。就是我念阿弥陀佛,我就会想阿弥陀佛的功德,常常想阿弥陀佛的功德,想久了,我们的心思改变了,我们的行为改变了。我处事待人、接物一定跟阿弥陀佛一样,这就是把阿弥陀佛的功德变成我们的功德。阿弥陀佛是怎样对人,阿弥陀佛是怎样生活,我们变成跟他一样!阿弥陀佛具一切功德,当然我们也具一切功德,就是这么个道理。
《每日法语》净空法师

世间乱了,佛菩萨神仙下凡都救不了,我们唯一的出路,就是老实念佛,求生净土。

许多人学密法后,发精神病了,不只一个,二个,根器不够就有障碍了,引起魔障,下场很惨。唯独念佛法门是上根人不屈才,最下根的人学也可以成就,真正凡圣齐收。
《般若境缘集》

福报怎么修?这个世间有许许多多苦难人,可怜的人,需要帮助,我们要认真努力,全心全意,不求回报的去帮助他们,这是福报,出世间第一等福报,最大的福报是什么?就是帮助众生觉悟,第一等功德,就是天天上课,教化众生。真正觉悟的人念这一句佛号,自然不会间断,不怀疑,不夹杂,这三个条件一定要具足。什么是善知识?他有智慧,他有耐心。他有看法,他会帮助一个恶人变成善人,帮助一个坏人变成好人,这种人叫善知识。(妙觉)求一心不乱,要有愿,不要有心,若一意要求一心不乱,就是妄念,妄念一起即成夹杂,故会用心者,心中只有一句佛号,我们处在乱世,要特别小心。人命无常,光阴比什么都宝贵,不能糟踏虚度。如何才能切实把握时光呢?唯有老实念佛,才是真的,其他都是假的。
《净空法师法语精华》

阿修罗,是鬼神的另外一种,他生前也很肯修福的,但是有妒忌旁人的心,并且发火的心很厉害的,所以就落在这阿修罗道里头去了.犯下品十恶业的,生在畜生道,犯中品十恶业的,生在饿鬼道;犯上品十恶业的,生在地狱道。
声闻、缘觉的心量小,不能够多度众生。度脱的众生多,就是修行的功德大。等到修行的功德圆满了,就成了佛了。声闻、缘觉,虽然不致于再到我们这世界上来做人,受生生死死的苦,但是倘若不发度人的大愿心,修菩萨道,那终究不过是声闻缘觉罢了。不独是不能够成佛,并且也不会成菩萨的。所以一个人修行,总要发度人的大愿心,不可以只管自己顾自己的。

所以发菩提心,同了念佛,叫正行。所说的善根,就是指这种正行,不照这种正行修,就是没有善根,修行的人若是只想自己修得好,自己可以免除生生死死,不发菩提心,度脱十方世界的苦恼众生,将来只可以成功小乘,就是少善根。助行,就是孝养父母,念经拜佛,修六度、十善,受持禁戒。“受”字,是领受在心里头,“持”字,就是依了方法去做。救济穷人,戒杀放生,一切善事,都要尽自己的力量,认真去做,一切恶事,完全不做,再把做的这些善事,都回向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叫做助行,所说的福德,就是指这种助行,不照这种助行修,就是没有福德,修了不回向,将来不过得到天上,或是人的世界上的好报应,就是少福德。要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一定善根要多培养,福德也要多积聚,才能够去得成功,所以说不可以少的。
所以要劝人天天念佛,时时刻刻念佛,就因为我们这些人的心里头,杂乱念头太多,一个念头去了,一个念头又来了。哪怕你一分钟里头,也不晓得要起多少的乱念头。念佛就是要收来这个散乱念头,使得这个念头,放牢在佛号上边。佛号的念头多一分,散乱的念头就少一分,渐渐用功,能够把这念头,都收到佛号上边去,旁的念头,一些也没有了,那就叫一心不乱了。念佛的人,最好是用心听自己念佛的声音,要一句一句的听得清清楚楚,一个字也不放他混过去。照这样念法,自然心就容易归一,旁的念头起不来了。这是修一心不乱的最好的方法。
 楼主| 发表于 2011-2-2 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念佛求往生极乐世界的方法,实在是最合真道理、最合上等、中等、下等,各种根机的方法,若再不相信,就很得罪各方世界的许多佛了。上边释迦牟尼佛的赞叹,是赞叹阿弥陀佛。这里各方佛的赞叹,是赞叹这部经。“护念”两个字,是保护记念的意思。凡是念佛的人,阿弥陀佛,常常在他的头顶上,保护他的。又,念佛的人,阿弥陀佛,常常记念他们,接引他们,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现在说到各方的佛,那是不但是阿弥陀佛护念了,各方无穷无尽的佛,也都来护念了。我们这些人,还可以不赶快的依了这部经里头所说的方法,生出信心来,发起愿心来,念《阿弥陀经》,念阿弥陀佛,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吗?
修行的人,不论念经念佛,念完了,一定要把《回向偈》念一通的。“回”字,是旋转的意思,“向”字是归向的意思,就是把这个念经念佛的功德,都旋回来,一齐归向在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上面去,不但是念经念佛要回向,就是做了一些些无论什么善事,也都要回向在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上面去,积功德多一分,往生的希望也就多一分。倘然不回向在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上面去,就恐怕下一世得天道,或是人道的福报,福报越大,造业越容易,那么再下一世,就很可怕了,所以必定要回向在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上面去。那么可以盼望就在这一世上,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但是《回向偈》也多得很,各人有各人念惯的,我把修念佛的方法的人,常常念的几种写出来,解释解释,使得各人都可以晓得,平常所念的回向偈,究竟是什么意思,讲到应该念哪一种,那是随便各人喜欢的,喜欢念哪一种,就念哪一种,都是一样的。
第一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解:第一句说,情愿把这个念经念佛的功德。第二句说,帮助阿弥陀佛的净土,格外的好。第三句说,把这种念经念佛的功德,上头报答父母,师长、国家和佛的四重恩德。第四句说,下边救济畜生,饿鬼,地狱三恶道的苦恼。第五句说,若是有看见,或是听到我念经念佛的人。第六句说,大家都要发出道心来。第七句说,等到这一个身体受完了报应,第八句说,就大家一同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
 楼主| 发表于 2011-2-2 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释:“庄严”两个字,实在不容易拿白话来解释清楚,西方极乐世界种种好处,虽然是阿弥陀佛的愿心,同了功德所成功的,但是也可以说是众生本来有的功德,一同成功的,所以众生念了经,念了佛,就可以仗了这种念经念佛的功德,使得西方极乐世界,格外的端庄尊严,就是格外的好。并且西方极乐世界,就是众生自己的清净心里头,现出来的形相。仗了念经念佛的功德,可以使得自己心里头,现出来的西方极乐世界,格外的好。这个道理,是很深很深的。若是懂得自然最好,若是不懂就不要理会他。只要一心念佛,慢慢的自然而然就会明白的。不消性急得的。所说的四重恩,第一是父母,因为一个人的身体,是父母所生的,没有父母,那里来的身体呢?所以父母的恩,一定不可以忘记的,一定要报答的。第二是师长,一个人的学问,都是师长所教的,这教导的恩,也不能够不报的。若是出家人的师父,是传授佛法的,那是恩德更加大了,更加不能够不报了。第三国政保护恩。第四是佛,我们在世界上,受种种的苦恼,佛发了大慈大悲的心,教导我们,劝化我们,用种种的方法,使得我们跳出这个生死的苦海,这种恩德,又不是父母师长的恩所可以比得了的。所以更加不可以不报了。讲到畜生、饿鬼、地狱三恶道,为什么要救济他们呢?这是前边已经讲过的,就是发菩萨的心,发大乘心,不像小乘只晓得免除自己的苦,不肯度脱旁人的苦。第五第六句,是求佛菩萨暗里头帮助我,使得看见我念经念佛的人,或是听到我念经念佛的人,都能够自然而然的发出道心来。第七第八两句,就是情愿大家就在这一世上,一同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这都是菩萨心、大乘心,都不是自己的小乘心,上一句的报身,就是我们这些人的身体,都是受前生所做种种善业、恶业的报应的,所以叫做报身。尽此一报身,就是说大家受完了这一世的果报,不再受那虚假生死的果报身体。下一句同生极乐国,是祝祷凡有看见听见我念经念佛的人,也都发心念经念佛,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并且也一同随着我回向的功德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回向的话,若是每句的字数,多少一样的,叫做《回向偈》,句子长短不一样的,叫做《回向文》。无论是《回向偈》、《回向文》总是以发愿为主的。

第二种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解:第一句说,情愿生到西方净土那里去。第二句说,九品的莲花,做我的父母。第三句说,莲花开了,见到了佛,就可以明白无生道理了。第四句说,同了不会退转回来的菩萨,在一处做同伴。
释:要发愿生到西方去,大家都已经晓得了。但是西方的世界多得很,有净土,也有秽土,并且还有半秽半净的土,现在发愿生到西方的哪里呢?所以要说明,情愿生到西方的净土中。但是西方净土,也多得很,情愿生到哪里的净土呢?所以又说明情愿生在莲花为父母的净土,那就是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了。因为凡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都是从莲花里头生出来的,所以莲花就可以算是父母了。但是往生的人,功夫很有高下的分别,所以,莲花也分做九品,等到这个莲花开了,就可以见到佛菩萨的金面,听到佛菩萨的说法。不过莲花开的早晚,那就很有分别了。上品上生的,一到西方极乐世界,立刻莲花就开,立刻可以见到佛土。上品中生的,经过一夜,莲花就开,就可以见佛,上品下生的,经过一日一夜,莲花才开,七日里头,可以见佛。中品上生的,也是到了西方,莲花就开的,但是虽然见到佛,听到了佛法,也只能够先证小果,不能够就悟无生的道理,所以比不上上品上生的人。中品中生的,到第七日,莲花才开,可以听到佛法。中品下生的,生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去,再要经过七日,方才见到观世音,大势至两大菩萨,能够听到佛法。下品上生的,必须经过四十九日,莲花方才开放,见到观世音,大势至两大菩萨,说佛法给他听。下品中生的,就要经过六劫,莲花才能够开放,观世音、大势至两大菩萨,说佛法给他听。下品下生的真要满十二大劫,莲花才能够开放,观世音、大势至两大菩萨,说佛法给他听,听到了佛法,这个心就可以开悟了,那本来没有生,没有灭的道理,也就会明白了。并且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去,自然有许多只有向上修,不会退转来的菩萨,像观世音大势至等许多大菩萨,都同在一块儿做朋友。“侣”字,同“伴”字一样的,“伴侣”两个字,就是同伴的意思。这个偈也都是发愿的话,念这两个偈的时候,第二句,“九品莲花为父母”的“九”字,可以改做上字。因为愿要发的高,愿意将来上品上生,发了愿,只要自己修行的功夫够的上,将来一定会应的。
 楼主| 发表于 2011-2-2 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种
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
九品度众生,威德无穷极。
我今大皈依,忏悔三业罪。
凡有诸福善,至心用回向。
愿同念佛人,感应随时现。
临终西方境,分明在目前。
见闻皆精进,同生极乐国,
见佛了生死,如佛度一切。
无边烦恼断,无量法门修。
誓愿度众生,总愿成佛道。
虚空有尽,我愿无穷。
虚空有尽,我愿无穷。
解:十方三世无穷无尽的佛,要算阿弥陀佛是第一了。有九品的莲花,来度脱世界上的众生。佛的威严功德,都是无穷无尽的,我现在皈依了佛,忏悔身业、口业、意业三种的罪。凡有所修的福德,或是善根,都诚心把他来回向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情愿同了所有念佛的人,感动阿弥陀佛,随便什么时候,现出相来,到我临命终的时候,西方极乐世界的境界,清清楚楚的现在眼面前。所看见的、听到的、都能够发增长精进,修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心,将来一同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见到了佛,就可以免这个生生死死的苦,得到了佛道,就可以度脱一切众生,象佛的愿心一样。所有无量无边的烦恼,一定要断绝他。无量无边修行的方法,一定要学会他。立誓发愿,要度脱众生。立誓发愿,要学成功佛道。虚空还有尽头的地方,我的愿心,永远没有穷尽的时候。
释:说阿弥陀佛第一,就是指下边的威严功德。“忏”字同“悔”字,一样是懊悔的意思。不过忏是忏从前已经造的业,求他消灭。悔是悔后来不再造业。感应的“感”字,是念佛的众生,用极诚恳的心,去感应佛。“应”字是佛来应众生,众生不去感动佛,佛不会来应众生的。见佛了生死,是见到了佛,听到了佛的说法,渐渐的开悟了,无明一分一分的破了,破去一分无明,显出一分真性,那自然不会再堕落到生死的路上去了。“无边烦恼断”四句,完全说起来,是“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四句叫菩萨四宏誓愿。”宏“字,解释是大,就是发大愿心的意思。修行的人,一定要发这四种大愿心,才能够修成功大菩萨。若然不是发这样的大愿心,那就只能够成功小乘的声闻了。所以这种四宏誓愿,修行的人,也应该每天要念的。应该要发这样的大誓愿的。这四句的第一句,解释起来,众生有无量无边的多,我应该要立誓发大愿心,一齐度脱他们。第二句,我们凡夫的烦恼,无穷无尽的,都应该要立誓发大愿心,一齐断除他。第三句,修行的法门,无量无边的多,应该要立誓发大愿心,一齐学成功他。第四句,佛的道理,最高最深,应该要立誓发大愿心,修成功他,虚空是无穷无尽的,现在说他有尽,是譬喻的意思,就是说那怕虚空有尽,我的愿心是没有穷尽的。若是有一些不满足我这个愿心,那么我修行的功夫,就永远没有停歇的时候。再说一遍,是显得这个愿心,切实得很,坚决得很的意思。
第四种
一心皈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愿以净光照我,慈誓摄我。我今正念,称如来名,为菩提道,求生净土。佛昔本誓,若有众生,欲生我国,志心信乐,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以此念佛因缘,得入如来大誓海中。承佛慈力,众罪消灭,善根增长。若临命终,自知时至,身无病苦,心不贪恋,意不颠倒,如入禅定。佛及圣众,手执金台,来迎接我,于一念顷,生极乐国。花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广度众生,满菩提愿。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密。
 楼主| 发表于 2011-2-2 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解:一心一意把自己的性命,归托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情愿阿弥陀佛,放清净的光来照我,慈悲的誓愿来摄取我。“誓愿”两个字,是说立誓的愿心,就是坚决的愿心。“摄”字,在下边一段解释里头会解明白的。我现在用正正当当的念头,称佛的名号,因为发了度脱众生的道心,所以求生到净土去。阿弥陀佛,从前有四十八大愿心里头,本来有一个愿说道,若是有众生,要生到我的国度里头来,只要他一心相信喜欢念佛,念佛只要诚心,就是念得很少,只不过念十口气的佛,也可以生到净土来的。若是念了十口气的佛,仍旧不能够生到我的国里头来,我就不愿成佛了。因为阿弥陀佛发过这个大愿心,所以只要肯念佛的人,没有不能够往生净土的。现在我靠了这个念佛的因缘,能得进到佛的大誓愿海里头。这一句,在下边一段解释里头,会详细讲明白的。承蒙佛慈悲的力量,使得我许多的罪业,一齐消灭去,使得我的善根,渐渐的增长起来,到了临终的时候,自己可以预先晓得,并且身体上没病痛苦恼,心里头没有贪爱这个世界的意思,也没有舍不得离开这个世界的意思,念头一些些不颠颠倒倒,很安安定定的,象参禅的人,入了定一样的。这两句,在下边的一段里头,会详细讲明白的。阿弥陀佛同了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还有许多的菩萨、罗汉等,手里头拿了金台来迎接我,只消转一个念头的时候,就已经在莲花里头,生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去了。莲花一开,就能够见到佛,就能够听到佛说法,听到了佛法,本来有的同佛一样的智慧,也立刻就开发显现出来了。到了这个时候,仍旧回到我们这个世界上来,度脱许多的众生,才算满了我度脱众生的愿了。我现在一心归依十方同了三世的许多佛,归依许多的菩萨,归依用了大智慧到彼岸的佛法。
释:慈誓的“誓”字,就是誓愿,是发的愿心,就是阿弥陀佛的四十八个大愿心。“摄”字,是收取的意思。“慈誓摄我”一句的意思,就是情愿阿弥陀佛,用他的慈悲的誓愿来收取我,使得我不走到别的路上去。“大誓海”,是指阿弥陀佛的四十八个誓愿。因为这四十八个大愿心,大得了不得,所以拿海来做比喻。“因此念佛因缘,得入如来大誓海中”两句的意思,就是靠了这个念佛的因缘,能够感应佛的誓愿的意思,“如入禅定”一句,是说参禅的人,专门定了心,静坐了参究佛的道理,等到功夫深了,一心一意,没有一些旁的乱念头的时候,就是口中的呼吸,也没有了,一坐定了,可以经过许久的时候,差不多象死的一样,这就叫入定。这里的“如入禅定”是比喻心是不散乱的意思。“金台”是莲花下面的座子,有几种的分别,上品上生的,是金刚台;上品中生的,是紫金台,品级低下去,就是银台了。“乘”字,就是车子,前边已经讲过了的。佛乘,就是最上乘的佛法。佛慧,就是佛的智慧了。我们这些人的智慧,本来是同佛一样的,因为被种种的烦恼,遮盖住了,所以智慧就发不出来了,所以就成了凡夫了。现在听到佛法,所有的烦恼,一齐破了,本来有的智慧,自然就显出来了。十方佛,是就地位方向说的。三世佛,是就时候说的。就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代的佛。般若,是梵语,就是智慧。波罗蜜,也是梵语,就是到彼岸。合并起来讲,就是用了大的智慧,度过了生死海。生死海,是指三界有生死的,所以叫生死海。到那边的岸上去,那边的岸,是指西方极乐世界。就可以不生不死了。这一句,就是说佛法。这末尾三句,就是三归依的意思。第一句,是皈依佛。第二句,是皈依法。第三句,是皈依僧。从头“一心皈命”起,一直到满菩提愿,都是发愿回向的话,既然发了愿,就应该要皈依佛、法、僧三宝。所以末了又加上这三句。照这个样子,一篇发愿回向的文字,才算完全哩!
 楼主| 发表于 2011-2-2 08: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皈依
修行的人,没有归托依靠,就觉得心思摇摇动动,没有靠托了。一定要归依佛、法、僧三宝,才可以有着落。所以受三皈依,是学佛的第一步,回向过后,一定再要念这种三皈依,一堂功课,才可以算有一个结束,才可以算得圆满。但是念三皈依的时候,每念到一段的末一句,就应该拜一拜,等到三段一齐念完,拜完起来的时候,再问一个讯,就算圆满了。问讯,是出家人的话。“讯”字,同“问”字一样的意思。问讯的样子,同在家人作揖差不多的。先把两手合拢来,放在胸前,再放下去,到膝盖地方,再拱手上来,到眉心地方,所以叫做问讯,是取问侯的意思,也就是显明白恭敬的意思。
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解:自己皈依了佛,应该要发愿,盼望众生,大家明白佛的大道理,发出最高的道心来。
释:修行的人,不独是自己顾自己,一定要顾到众生,才可以算是发菩萨心,发大乘心。所以要发大愿心,盼望众生,大家都明白佛的大道理。体解的“体”字,是体贴到的意思,就是明白的意思。
大道,就是佛的道理,无上心,就是大慈大悲的佛心,度脱众生的心。
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解:自己归依了佛法,应该要发愿心,盼望众生,大家的知识,都能够进到佛经的深固幽远,最奥妙的道理里头去。道理不是粗浅的,所以叫深。佛法不可以破坏的,所以叫固。有坚固的意思在里头。神秘的真理,不容易明白的,所以叫幽。没有穷尽的,所以叫远。奥,是深奥。妙,是极好。使得大众的智慧,象海一样的大,一样的深。
释:经藏,就是佛经,所说的都是佛法。既然归依了佛法就应该一心一意的在佛法里头用功。“深入”两个字,就是认真用功。自己的心,同了佛经上所说深妙的道理,都觉得相合,没有一些抵触的意思。既然心能够同佛经上深妙的道理相合,那么自然智慧一天增长一天,直象海一样的大,一样的深了。
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解:自己归依僧,应该要发愿心,盼望众生,大家都做大法师。许多的出家人,都归他管理,并且大家都和合在一块儿,一些没有妨碍。
释:“统”字,是总共的意思。“理”字,是管理的意思。譬如做了寺院里头的方丈,那么所有寺院里头的出家人,就都归他管理。现在既然归依了僧,就应该盼望众生,大家将来都能够做大方丈,或是做大法师。所有出家的人,一齐都归他管理。并且大家都是很和气的,合在一块儿,你不碍我,我不碍你。
和南圣众。
解:“和南”两个字,就是顶礼。先把两手合拢来,放在胸前,再把右手移开,慢慢的向下,身体也慢慢地弯下去。右手按着了地,再把左手也按着了地,头便在那两手中间,叩至地上,再把两手召开来,放在头的左右两边,慢慢的翻转来,手掌向上稍停一刻,手在翻回来按着地上。把身体慢慢的起来,仍旧把两手合拢来,放在胸前,再照前面所说的样子拜下去,这个叫做顶礼,也就头面接足礼。因为头着了地,两手分开,放在头的左右两边,是接住佛的两足的意思,所以叫接足。这种礼拜是最恭敬的。显出恭敬的意思来。“圣众”是许多的圣人,所有一切的菩萨、罗汉,都包括在里头。起初先拜佛,中间念经,末后拜一切菩萨,同了贤圣的僧人可以显出从起初到末了,总是敬礼三宝的意思。
释:这一句,实在并不在《三皈依》里头的,念《三皈依》的大众,只要念到一切无碍,就完了。这一句,是应该敲馨子的人唱的,是叫各人一齐顶礼菩萨、罗汉,同了一切贤圣僧,拜三拜 ,就算功课完了,各人都可以退了。
《阿弥陀佛》白话解释黄智海居士  演述
印光法师    签定    悟真子      校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8 21:46 , Processed in 0.243326 second(s), 14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