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12-18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佛经与其它典籍互参对读选段
(三十九)<精进>
正方便(正精进),谓(为了)已起恶不善法断(而)生欲(起志欲)<增上欲.欲勤>.精勤(努力.发心.勤奋).方便出离(生起活力).勤竞堪能.常行不退.心摄受(摄心策持){断断(勤)},未起恶不善法不起(不令生)(而)生欲.精勤.方便出离.勤竞堪能.常行不退.心摄受,未起善法令起(生起)(而)生欲.精勤.方便出离.勤竞堪能.常行不退.心摄受{随护断},已起善法增益(倍.广)修习(令不忘失,为使令圆满)(而)生欲.精勤.方便出离.勤竞堪能.常行不退.心摄受{修断}。是名四正断(四正勤<勤于遮断恶法>)。(《杂阿含》) <“{ }”中为同经它译文, “( )”中为可对照的《相应部》文,“< >”为行间小注(下同)。>
凡任何(种种.一切)善法,一切以不放逸为根(本).以不放逸为会合(最为根本),不放逸法被说为其中之第一(最为其上)。(《相应部》) <“( )”中为可对照的《杂阿含》文>
譬如大地悉成大海,中(有单孔之轭(浮木);)有盲龟百年一出其头,虽复差违<差异,不同>,或复得遇此孔(能将头伸入)。愚痴凡夫漂流五趣<又名五恶道,即地狱.饿鬼.畜生.人.天> ,暂复人身,甚难于彼。(如是,得人身为难得{这是偶然的},如来之出世为难得,如来所说法.律出现于世为难得。)是故,比库!于四圣谛尚未无间等者,当勤方便,起增上欲,学无间等。(《杂阿含》)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上下乾>。(周易-象传)
雷风,恒<震上巽下。长阴长阳,合而不相与,可久之道也>,君子以立不易方<得其所与>。(同上)
上士闻道,勤{堇<尽也;通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有时>存<想起>若亡<忘掉;似信非信>;下士闻道,大笑之<讥笑>。(老子)
学而<递进>时<按时,到时候>习<小鸟学飞数扇翅;重习>之<时复思绎(思索寻求),浃洽(音加恰,贯通)于中>,不亦说<悦>乎<所学者熟,而中心喜说,其进自不能已矣>? <学字是孔门第一义。学则觉矣,时时学则时时觉矣;时习而说,说其所觉也。> (论语)
笃<音堵,厚实.真诚.纯一,厚而力>信好学<不笃信.则不能好学>,守死善道<不守死,则不能以善其道。思士所以希贤,贤所以希圣,是何工夫!于此信得及,更不作含糊牵制想,方是笃信,可谓志于道矣,此作圣第一义也>。(同上)
十室之邑<小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生质之美者也>,不如丘之好学也<言美质易得,至道难闻,学之至则可以为圣人,不学则不免为乡人而已。圣人一身无他嗜好,只有好学一事,如饥食渴饮,依以为命,自少至老,孜孜不息,拾级而前,进一步又有一步,驯至于上达天徳,而其心未敢以为足,没身乃已。至问其何以能此,亦从忠信之质来。忠信之质,人人有之,惟圣人能保之而不失,故发心既真,自有欲罢不能之味,久之而不厌不倦,即为至诚之无息矣。人皆以圣贤为生知,而不必于学,故夫子借己以勉人,见得生质之美不甚相逺,亦学与不学异耳>。(同上)
德之不修<德必修而后成>,学之不讲<学必讲而后明。不求所以修之方>,闻义不能徙<见善能徙>,不善不能改<改过不吝。人生堕落一至此乎>,是吾忧也。(同上)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言人之为学,既如有所不及矣,而其心犹竦然,惟恐其或失之,警学者当如是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不得放过。纔说姑待明日,便不可也。 既向前去,仍作退后见,何所不至?此道在我得之难,失之易。君子学以至道,不得玩愒(kài;荒废:玩岁而~日),承当须用全副精神打并,一路时时淬厉,进一级复距一级,将此道比作前一重公案。此道无穷,念念奋,犹漫无及处,一念辍,则堕落千仭,终不及矣,虽得之,必失之,此君子所以自强不息也与。学如不及,有先登之势;犹恐失之,有殿后之势;总是一条精力不及,便是失;不进,便是退。> (同上)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 <未得则>发愤<是圣人困勉学问,得力在发字,即天道怒生之机。愤不同,小愤是疑处索解,大愤是解处转疑,愈解愈疑,时时转换,费尽苦心,不觉通身汗下,如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知他费尽苦心在>忘食, <已得则>乐以忘忧<忘处是天地流行处>,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以是二者俛焉日有孳孳,而不知年数之不足,但自言其好学之笃耳>。 <忘忧且乐于斯道之中,更无止法,终其身而已矣。> ”(同上)
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真知仁之可好,故天下之物无以加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真知不仁之可恶,故其所以为仁者,必能绝去不仁之事,而不使少有及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然或有人果能一旦奋然用力于仁>?我未见力不足者<故仁虽难能,而至之亦易也。学者苟能实用其力,则亦无不可至之理>。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同上)
善人<志于仁而无恶>,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常久之意>者<不贰其心>,斯可矣<善人.有恒者以质言;有恒者之与圣人,高下固悬绝矣,然未有不自有恒而能至于圣者也;申言有恒之义,其示人入德之门> 。亡<读为无>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三者皆虚夸之事,凡若此者,必不能守其常也>。 <圣人之学,有本而以渐达也,原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喻打下坚实基础>而后进是也,有恒其本也。有恒者,常心也。常守其作圣之心而不贰,则渐进于善人.渐进于君子.渐进于圣人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一路浮夸,欲立登善人君子圣人之地,以为学主顿法,而不知适以贼其本心之德,故曰难乎有恒。然则顿学伪学也,亡虚约三句分明画出。> (同上)
冉求曰:“非不说<音悦>子之道,力不足也<欲进而不能>。”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音汝>画<能进而不欲;如画地以自限>。” <学问须自识病痛,方有鞭策处,吾軰明明坐自画(自己限制自己)一病,终无长进,却要卸罪于力,若以为天限者,然以此诳己诳人,如讳疾忌医,更无瘳法。圣人直为人指破膏肓处,令人毛骨俱竦。冉求不反求诸已,而说道于夫子,是说他人之道,言他人之言,行他人之行,曾何闗渉自己一毫?今女画,曰女画者,只是唤醒女,使之反女而求女说女道,便是道上人,不患不到长安也。颜渊曰:博我以文,约我以礼。颜子只认得我亲切,所以欲罢不能。> (同上)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为恶之人,未尝知有思,有思则为善矣。然至于再则已审,三则私意起而反惑矣,故夫子讥之。是以君子务穷理而贵果断,不徒多思之为尚。 人心先横着私意,则遇事茫然,愈思愈乱,势必辗转计较,终以遂其自私一念而已,此文子之三思也。曰再斯可矣,婉其词而正之,非实是一番再番之谓。> (同上)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宽广>毅<强忍;抱负远大,坚强刚毅>,任重而道远<非弘不能胜其重,非毅无以致其远;弘而不毅.则无规矩而难立,毅而不弘.则隘陋而无以居之;弘大刚毅.然后能胜重任而远到>。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此任仁之真力量也,任仁者真须用全副精神肢体髪肤,合下承当无丝毫阙漏处,便是弘;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便是毅;真能弘者,取道必逺,不逺则前功尽废,无所任矣。仁是性,弘毅是性之良知良能恢张干济处。仁体自是弘毅,二而一也,即本体为工夫也>?死而后已<死亦未己,尧舜其心至今在>,不亦远乎?”(同上)
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 (孔子家语)
“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 <人固当敬守其志,然亦不可不致养其气。盖其内外本末,交相培养。> ”“志壹<专一>则动气,气壹则动志也。今夫蹶<颠踬(音志,跌跌撞撞地行进.奔跑)>者趋走者,是气也,而反动其心。 <志之所向专一,则气固从之;然气之所在专一,则志亦反为之动。如人颠踬趋走,则气专在是而反动其心焉。所以既持其志,而又必无暴其气也。>”“我知言<尽心知性,于凡天下之言,无不有以究极其理,而识其是非得失之所以然也>,我善养吾浩然<盛大流行之貌>之气<所谓体之充者。本自浩然,失养故馁,惟孟子为善养之以复其初也。盖惟知言,则有以明夫道义,而于天下之事无所疑;养气,则有以配夫道义,而于天下之事无所惧。此其所以当大任而不动心也>。” (孟子)
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乃若所忧则有之:舜,人也;我,亦人也。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我由未免为乡人<乡里之常人>也,是则可忧也。忧之如何?如舜而已矣。若夫音扶君子所患则亡矣。非仁无为也,非礼无行也。如有一朝之患,则君子不患矣<君子存心不苟,故无后忧>。(同上)
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朱熹 白鹿洞书院学规)
一句当机<契当众生之根机而使之得益>领,千差路绝攀。去来长若鉴,喧寂镇如山。百草颠头峻,孤云世外闲。行行牢把着,宜阐<开,打开>上头关。(圆悟佛果禅师-送智祖禅德)
获得暇满大舟<八无暇十圆满的人身,犹如生死轮回大海中的大船>时,为自他渡轮回海;昼夜恒时不懈怠,闻思修是佛子行。(佛子行三十七颂)
日既暮而犹烟霞绚烂,岁将晚而更橙桔芳馨。故末路晚年,君子更宜精神百倍。(菜根谭)
志不可不高,志不高,则同流合污,无足有为矣。心不可太大,心太大,则舍近图远,难期有成矣。(围炉夜话)
程子教人以静,朱子教人以敬。静者,心不妄动之谓也。敬者,心常惺惺<清醒,机警>之谓也。又况静能延寿,敬则日强。为学之功在是,养生之道亦在是。静敬之益人大矣哉,学者可不务乎? (同上)
谋事不求易成。事易成则志存轻慢。志轻慢必称我有能。量事从心.成事随业,事不由能。以事难为安乐。(十不求行)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弟子规)
有时我们常怪别人不听自己的话,其实自己何尝听自己的话?最不听自己话的人,就是自己。(圣严法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