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常随佛学

佛经与其它典籍互参对读选段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8 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佛经与其它典籍互参对读选段

(三十一)<正语(1)>



正语,谓离妄(虚诳)语<虚妄语.虚伪.欺>【未证知,而认为己有上人法<解脱.三昧.证果等 ,宣说具足正智正见;不知而言如是知,不见而言见】,离两舌(离间语){不离他亲友,常念和彼此}〔不斗乱彼此,乐出和合语〕,离恶口(粗恶语)【骂詈<音力,言之触罪网>语】{远离不爱言,软语不伤人,常说淳美言}〔谗刺触恼故,吐辞皆柔软,闻者生欣悦〕,离绮(杂秽)语<无义语,废话;淫意不正之言词;毫无意义的世俗浮辞,能增长放逸.忘失正念的话题>{不为不诚说,无义不饶益,常顺于法言}〔不谈无益事,知时而说法〕。(《杂阿含》) <“{ }”中为同经它译文,“〔〕”中为《别译杂阿含》文,“( )”中为可对照的《相应部》文,“【】”中为《南传律藏 经分别 波罗提木叉》相应文,“< >”为行间小注(下同)。>

****************************

夫人不言,言必有中<去声。言不妄发,发必当理>。 <论事易,中理难;如治病,药必中,方是国手。>  (论语)

司马牛<孔子弟子,名犁>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訒<音刃;忍也,难也。仁者心存而不放,故其言若有所忍而不易发,盖其德之一端也。夫子以牛多言而躁,故告之以此,使其于此而谨之,则所以为仁之方,不外是矣>。”曰:“其言也訒,斯谓之仁已乎<牛意仁道至大,不但如夫子之所言>?”子曰:“为之难<仁者之言,不必惕于难而后讱;然非为之难,无以见仁者之心,而心之存者,讱言之,故仁者先难>,言之得无訒乎<夫子又告之以此。盖心常存,故事不苟;事不苟,故其言自有不得而易者,非强闭之而不出也。盖圣人之言,虽有高下大小之不同,然其切于学者之身,而皆为入德之要,则又初不异也>?”(同上)

孔子观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庙,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金人铭》>:“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安乐必{以}戒,无所行悔。勿谓何伤,其祸将长;勿谓何害,其祸将大;{勿谓何残,其祸将然。}勿谓不{莫}闻,神将{天妖}伺人。焰焰{荧荧}不灭,炎炎若{奈}何。涓涓不壅,终为{将成}江河。绵绵不绝,或{将}成网罗。毫末{青青}不札{伐},将寻斧柯。诚能{不能}慎之,福{祸}之根也。口是何伤,祸之门也。强梁者不得其死,好胜者必遇其敌。盗憎{怨}主人,民怨{害}其上{贵},君子知天下之不可上{盖}也,故下之;知众人之不可先也,故后之。温恭慎德,使人慕之。执雌持下,人莫踰之{莫能与之争者}。人皆取{趋}彼,我独守此。人皆惑之{众人惑惑},我独不徙{从}。内藏我智,不示人{与人论}技。我虽尊高,人弗我害{莫害我},谁能于此?江海虽左,长于百川,以其卑也{夫江河长百谷者,以其卑下也}。天道无亲,而能下人{常与善人},戒之哉!{戒之哉!}”孔子既读斯文也,顾谓弟子曰:“小人识之,此言实而中,情而信。诗曰:‘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行身如此,岂以口过患哉?”孔子见老聃而问焉,曰:“甚矣道之于今难行也,吾比执道,而今委质以求当世之君而弗受也,道于今难行也。”老子曰:“夫说者流于辩,听者乱于辞,如此二者,则道不可以忘也。” (孔子家语)

传曰:孔子过康子,子张子夏从。孔子入座。二子相与论,终日不决。子夏辞气甚隘,颜色甚变。子张曰:“子亦闻夫子之议论邪?徐言訚訚<音银;中正,和悦>,威仪翼翼<去声;恭敬,谨肃>,后言先默,得之推让,巍巍乎!荡荡<心胸宽广貌>乎!道有归矣。小人之论也,专意自是,言人之非,瞠目搤<同扼>腕,疾言喷喷,口沸目赤,一幸得胜,疾笑嗌嗌<音义;笑声>,威仪固陋,辞气鄙俗,是以君子贱之也。”(韩婴-韩诗外传九卷)

蔡虚斋先生曰:有道德者必不多言,有信义者必不多言,有才谋者必不多言;惟见夫细人.狂人.妄人,乃多言耳。明道先生曰:德进则言自简。(人谱)

富郑公年八十,犹书座屏曰:守口如瓶,防意如城。又语有:群居闭口,独坐防心。二语最吃紧。(同上)

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既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善相劝, 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弟子规)

话到口边想一想,讲话之前慢半拍。不是不说,而是要惜言慎语。(圣严法师)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8 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佛经与其它典籍互参对读选段

(三十二)<正语(2)>



离妄语

君子欲讷<难;迟钝;不辩。放言易,故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力行难,故欲敏。言语说不出口,大段是好事,正欲留此精神在行上;若力行不前,因循阻丧,终成暴弃,虽有欲讷之心,亦无所用之。盖君子为己之学然也> 。(论语)

君子……敏于事<勉其所不足>而慎于言<不敢尽其所有余也;不敢自以为是也>。(同上)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行之于未言之前>而后从之<言之于既行之后>。” (同上)

君子耻<不敢尽之意>其言而过<欲有余之辞>其行<去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则行可过也,言不可过也>。(同上)

古者<以见今之不然>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及>也<行不及言,可耻之甚。君子之于言也,不得已而后出之,非言之难,而行之难也。人惟其不行也,是以轻言之。言之如其所行,行之如其所言,则出诸其口必不易矣。  天下之道,宣之于口易,措之于躬难,故言出而躬随之,已有不逮之势矣。古人躬行之心重,特从有言中看出无言来;今人躬行之道亡,转从无言中看出有言来;但其所以用耻者异耳>。(同上)

其言之不怍<音做。大言不惭,则无必为之志,而不自度其能否矣>,则为之也难<欲践其言,岂不难哉。其言不怍,精神一并外泄,安能有为?士君子躬行实难,惟凝聚之极,方有全力可以胜天下之重而不靡,可以至天下之逺而不仆>。(同上)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弟子规)

离两舌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君子耻独为君子,故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耻独为小人,故反是,不如是不足以自济其恶也。> (论语)

但看花开落,不言人是非。(小窗幽记)

离恶口

孔子适周……辞去,而老子送之曰:“……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史记 孔子世家)

君子……色<见于面者>思温,貌<举身而言>思恭,言思忠,事思敬…… (论语)

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恳到,犹恳至>.偲偲<音猜;相互切磋,相互监督>.怡怡<和悦>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皆子路所不足,故告之。又恐其混于所施,则兄弟有贼恩之祸,朋友有善柔之损,故又别而言之。> (同上)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去声>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惟恶者之恶如字。称人恶,则无仁厚之意>,恶居下流而讪<谤毁>上者<则无忠敬之心> ,恶勇而无礼者<则为乱>,恶果敢而窒者<则妄作。圣贤恶恶之严,皆克已进徳之要,而维世淑人亦寄于此。人心之恶不可胜穷,其大端,若称人之恶者浮薄之情也,居下流而讪上者倾险之习也,勇而无礼者逆乱之莭也,果敢而窒者猖狂之见也>。”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伺察>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攻发人之阴私>以为直者。”(同上)

色厉<威严>而内荏<柔弱>,譬诸小人<细民>,其犹穿<穿壁>窬<踰墙>之盗也与<平声>? <言其无实盗名,而常畏人知也。  比诸小人中其犹穿窬之盗也,与其善匿而畏人知,一也。故君子作徳,诚之为贵。> (同上)

恶<去声>利口<捷给>之覆<倾败>邦家者。<利口之人,以是为非,以非为是,以贤为不肖,以不肖为贤。  淆乱国是,倾陷正人,莫如利口。> (同上)

粗语伤害他人心,失误佛子之行仪;故于他人所不悦,断恶言是佛子行。(佛子行三十七颂)

色要温雅。气要和平。语要简徐。(小窗幽记)

人之短处,要曲为弥缝,如暴而扬之,是以短攻短。人有顽固,要善为化诲,如忿而疾之,是以顽济顽。(菜根谭)

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同上)

家人有过,不宜暴怒,不宜轻弃,此事难言,借他事隐讽之;今日不悟,俟来日再警之。如春风解冻,如和气消冰,才是家庭的型范。(同上)

声容当静.无以暴厉心失之 (人谱)

离恶口.离绮语

曾子言曰:“君子所贵<重>乎道者三:动容貌<举一身而言,周旋中礼>,斯远暴<粗厉>慢<放肆>矣;正颜色<则不妄>,斯近信<实>矣<非色庄>;出辞<言语>气<声气>,斯远鄙<凡陋>倍<背,背理>矣<正由中出>。”<君子笃恭而天下平,不大声色只是此意。三者是究竟语,又是下手语。若是真道德性命,必有见于威仪之际与动容之间;若是真学问文章,必有见于当官之法与治家之政。曽子学问都就躯殻上讨论,最有持循,一则一,二则二。>(论语)

因为经上说,人若爱生命,愿享美福,须要禁止舌头不出恶言,嘴唇不说诡诈的话。(新约全书-彼得前书)

离绮语

巧言乱德<变乱是非,听之使人丧其所守>。(论语)

巧<好>言令<善>色,鲜矣仁! <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以悦人,则人欲肆而本心之德亡矣。  孝弟以为仁,是务本之学;巧言令色以为仁,是务华之学;务华者根絶,故曰巧言令色鲜矣。> (同上)

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则放辟邪侈之心滋>,好<去声>行小慧<私智;则行险侥幸之机熟。将一切伦常日用都束之高阁,却只习一等行险徼幸之事,自谓得计,难矣哉言其无以入德而将有患害也> !(同上)

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弟子规)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8 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经与其它典籍互参对读选段

(三十三)<离杀盗淫>



正业,谓离(远离)杀(杀生){杀.教杀.害众生}【故意夺人体之生命,或因此而求持杀具者.或赞叹死之美.或以死劝导】【故意<明知犯罪而存心>夺生物<畜生>之命】.盗{盗他财}(不与取{未给予而取})【以盗<夺取>心不与<非施.舍.弃>而取】{远离不与取,断除贼盗心}.淫{邪淫}(非梵行;淫欲{欲邪行;诱拐人妻}){不行<性交>他所受,自受知止足}〔不奸他妇女,自足己妻色〕。(《杂阿含》) <“{ }”中为同经它译文,“〔〕”中为《别译杂阿含》文,“( )”中为可对照的《相应部》文,“【 】”中为《南传律藏 经分别 波罗提木叉》文,“< >”为行间小注(下同)。>

****************************

你们必晓得真理,你们必叫真理得以自由。他们回答说,我们是亚伯拉罕的后裔,从来没有作过谁的奴仆。你怎么说,你们必得真理呢?耶稣回答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有犯罪的,就是罪的奴仆。(新约全书-约翰福音)

守身必严谨,凡足以戕<音枪;伤害>吾身者,宜戒之。养心须淡泊,凡足以累吾心者,勿为也。(围炉夜话)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8 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佛经与其它典籍互参对读选段

(三十四)<正命>



正命,谓如法<佛之教法>求衣服.饮食.卧具.{随病}汤药,非不如法(舍断邪命后,以正命营生)。(《杂阿含》) <“{ }”中为同经它译文,“( )”中为可对照的《相应部》文,“< >”为行间小注(下同)。>

宿德(上座)比库依止城邑.聚落,晨朝着衣持钵入城乞食,善护身口,善摄诸根,专心系念,能令彼人不信者信.信者不异,(供给彼等之所需:)衣被.饮(钵)食.床卧(座).汤药(药与资具),或粗或细,随其所得,其心平等,(皆满足.称赞,受用那利养;)不嫌.不着(若不得之亦心不动摇,得之亦不取着),不贪(无溺惑).不嗜(无陷),不迷.不逐(不因之陷于不正.不当);见其过患(祸),见其(有)出离(慧),然复用之;用已,身心悦泽,得色得力,以是因缘,常得安乐。(《杂阿含》)

比丘!若用【如理思择而受用】衣服,非为利故,非以贡高<骄傲自大>【不为庄严.庄饰】故,非为严饰故;但为蚊虻.风雨.寒热故,以惭愧故也【乃至为覆蔽阴部】。若用饮食, 非为利故,非以贡高故,非为肥悦故;但为令身久住,除烦恼.忧戚故【防止伤害】,以行梵行故,欲令故病断.新病不生故,久住安隐无病故也。若用居止房舍.床褥.卧具【床座】<巴利语中指坐卧处(住所.住处)或坐卧具(床.椅子.褥垫等)> , 非为利故,非以贡高故,非为严饰故;但为疲惓得止息故【唯为防寒.热,防蚊.虻.风.日.蛇之触,乃至除去季节之侵害】,得静坐故也。若用汤药【药与资具】, 非为利故,非以贡高故,非为肥悦故;但为除病恼故,摄御命根故,安隐无病故。若不用者,则生烦恼.忧戚;用则不生烦恼.忧戚。(中阿含经) <“【 】”中为《增支部》中相应文。>

****************************

味无味<把恬淡无味当作味;吃无味的东西当作很有味> (老子)

君子喻<晓>于义<天理之所宜>,小人喻于利<人情之所欲。世间喻于义者必为君子,喻于利者必为小人。欲周旋于二者之间,回互委曲,费尽心机,卒不可得为君子。无所为而为之为义,有所为而为之为利>。(论语)

君子……见得思义<则得不苟> ……(同上)

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耕所以谋食.而未必得食>;学也,禄在其中矣<学所以谋道.而禄在其中>。君子忧道不忧贫<忧不得乎道而已,非为忧贫.欲得禄也>。(同上)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心役乎外>,未足与议也<物无大小,其累道一也,士居恒志道,不必说到富贵贫贱上,即一恶衣恶食稍稍动情,不免有耻心,则此心已为物溃久矣>。(同上)

君子食无求饱<志有在而不暇及也>,居无求安……(同上)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穷困>,不可以长处乐<音洛>。仁者安仁<无适不然>,知<去声>者利<深知笃好而必欲得之>仁<不易所守>。 <真处仁者处之以约,而不滥处之以乐,而不淫又不特处之已也。暂处之而安,久处之而化,处者境,而所处者心,约乐两闗固勘人之真实际也。仁者安仁,成徳之地也;知者利仁,进学之阶也。人未有仁而不本于知者,但自其利仁言谓之知,至以安仁言则知不待言矣。仁不仁只争些子,只一私念不化,遇事便打对不过,即能矜持于旦夕,而久之已不胜其败露矣。故圣人下一久字;要之矜持之时,已是一团私意也。>  (同上)

子曰:“衣<去声>敝<破,坏>縕<音运;旧絮,乱麻>袍<统称破衣旧袄>,与衣狐貉者<以狐貉之皮为裘>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子路之志如此,则能不以贫富动其心,而可以进于道矣,故夫子称之>?‘不忮<音志;害,嫉妒,狠>不求<贪。贫与富交,强者必忮,弱者必求>,何用<为>不臧<善>?  <此卫风雄雉之诗,孔子引之,以美子路也。>’”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终身诵之,则自喜其能,而不复求进于道矣,故夫子复言此以警之>?” <子路之志如此,其过人远矣。然以众人而能此,则可以为善矣;子路之贤,宜不止此。而终身诵之,则非所以进于日新也,故激而进之。> (同上)

在陈<孔子去卫适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起>。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 <子路尝诵不忮不求之言,可谓能自信矣,至此又信不过,看穷是分外事,一般分明被感遇动了,平生得力当在何处?>子曰:“君子固穷<固有穷时;或曰固守其穷;处困而亨,无所怨悔>,小人穷斯滥<溢>矣<放溢为非>。” <子曰: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此固穷之谓也。君子处穷,若固有之素位而行也;小人穷斯滥矣,愿乎外也。> (同上)

闻孔子在陈蔡之闲,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漤<音懒>矣。”……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音四;雌犀牛>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 “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 “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音色;收获谷物>,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史记 孔子世家)

不知<知有命而信之也>命<天道之流行而赋于物者。小之日用动静,大之进退存亡,莫非命也>,无以为君子也<人不知命,则见害必避,见利必趋,何以为君子>。 <然则学不窥神化之奥,不足以言知命矣。知命则知时,知时则知化。易曰: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是也。又何利.害.穷.通.得.丧之惑乎?> (论语)

子欲居九夷<东方之夷有九种>。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同上)

君子素<犹见在>其位而行<但因见在所居之位而为其所当为>, 不愿乎其外<无慕乎其外之心>;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平声>上<此言不愿乎其外>,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平地;素位而行>以俟命<不愿乎外>,小人行险以徼<求>幸<所不当得而得者>。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音征,画布>鹄<栖皮;两者皆候之中,射之的也>,反求诸其身。”(中庸)

无恒<常>产<生业;恒产,可常生之业>而有恒心<人所常有之善心>者,惟士为能<士尝学问,知义理>。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放.侈:放纵;辟.邪:不正派,不正当。指肆意作恶>,无不为已。(孟子)

矮板凳,且坐着。好光阴,莫错过。(围炉夜话)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8 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佛经与其它典籍互参对读选段

(三十五)<饮食>



饮食知量【适量】(知节度于饮食),多少得中{计数思惟<阿难(下同)>},不为饮食起求欲想{无着乐想};不自高{无憍慢想}.不放逸.不着色.不着庄严,支身而已{为持身.养活故},任其所得,为止饥渴{治饥渴病},修梵行故(深为省<察看.知觉>虑<思虑.审察>【思择而如理】摄取饮食物,不为戏奢.庄饰庄严【享乐.纵欲.好身材】,只为住此身,以维持于此,防范危害【止息伤害】,为利益【资助】梵行;如是,除旧苦<饥饿感>,不生新苦,余有生活之资,无过误,当有安乐住)。(《杂阿含》) <“{ }”中为同经它译文,“( )”中为可对照的《相应部》文,“【 】”中为《增支部》中相应文,“< >”为行间小注(下同)。>

“我当不心存不满而眺视他人之钵”,应当学。(南传律藏 经分别波罗提木叉)

****************************

孔子……不多食<适可而止,无贪心也>。(论语)

饭<食之>疏食<音嗣,粗粝的食物>饮水,曲肱<音工,手臂从肘到腕的部分,泛指手臂>而枕<去声>之,乐亦在其中矣<不能改其乐也。圣人日用动静,莫非天理;以天为体,而不系于物,则常乐矣。此乐不必在疏水曲肱中,只就疏水曲肱中拈起>。(同上)

贤哉,回<颜子>也!一箪<音单;盛饭竹器>食<音嗣;饭>,一瓢<瓠(音胡);葫芦>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音洛;盖自有其乐尔>。贤哉,回也!  <此事不从言说得,不从妙悟得,学者须实学孔颜之学,始得孔颜乐处,即是孔颜学处。> (同上)

体有贵贱,有小<贱而小者,口腹也>大<贵而大者,心志也>。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饮食之人<专养口腹者也>,则人贱之矣,为其养小以失大也。……从<随>其大体<心>为大人,从其小体<耳目之类>为小人。(孟子)

饥者甘食,渴者甘饮,是未得饮食之正也<不暇择,而失其正味>,饥渴害之也。岂惟口腹有饥渴之害?人心亦皆有害<人心为贫贱所害,故于富贵不暇择,而失其正理>。人能无以饥渴之害为心害<以贫贱之故而动其心>,则不及人不为忧矣<则过人远矣>。(同上)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五灯会元-百丈怀海禅师)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8 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佛经与其它典籍互参对读选段

(三十六)<入俗家(1)>



诸比丘!汝等入于在俗<没在世俗之中者>之家,要像月亮那样前往<如月不着.不缚.不染而行空> ,整身调心{收敛身.心}(摄心敛形)而走近;譬如此手之对虚空,心亦无着.无捉.无缚(不染心)〔心无缚着,如空运手〕;应常如新来比丘(新学)之谦虚{不傲慢}(惭愧,软下诸高慢)〔柔和恭顺,能制身心,终不佷戾<凶狠而乖张>〕;犹如〔明眼人〕注视着老井.山崖.河深难渡处(临深.登峰),(御心敛形,正观而进。)以如是之心近于在俗之家,(若彼不施,)少施非多,施粗(陋)非胜,施缓非速,施不恭敬,比库不因此生怒{被恼怒},因之不感受苦.忧(心不屈辱,亦不退没,不生障碍)。如是之比库适于入在俗之家。(《相应部》)  <“{ }”中为同经它译文,“( )”中为可对照的《杂阿含》文,“〔 〕”中为《别译杂阿含》文,“< >”为行间小注(下同)。>

生活于惭愧,常求于清净,不着欲.谦逊,住清净生活。(南传小部 法句经)

****************************

子贡曰:“夫子温<和厚>.良<易直>.恭<庄敬>.俭<节制>.让<谦逊>以得之。” <学者观于圣人威仪之间,亦可以进德矣。  五字分明画出一个圣人须知从何处得来。>  (论语)

不观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深泉,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巨海,何以知风波之患,失之者其在此乎?士慎此三者,则无累于身矣。(孔子家语)

形莫若就,心莫若和<形不乖迕,和而不同>。虽然,之二者有患。就不欲入<就者形顺,入者遂与同>,和不欲出<和者以义济,出者自显伐也>。形就而入,且为颠为灭,为崩为蹶<若遂与同,则是颠危而不扶持,与彼俱亡矣。故当摸〔模〕格天地,但不立小异耳>;心和而出,且为声为名,为妖为孽<自显和之,且有含垢之声;济彼之名,彼将恶其胜己,妄生妖孽。故当闷然若晦,玄同光尘,然后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彼且为婴儿,亦与之为婴儿;彼且为无町畦<音挺奇;原意田界.界限;比喻拘束.礼节>,亦与之为无町畦;彼且为无崖<无涯;无穷尽;无边际>,亦与之为无崖;达之入于无疵<不小立圭角以逆其鳞也>。(庄子)

擎钵貌清羸,天寒出寺迟。朱门当大路,风雪立多时。似月心常净,如麻事不知。行人莫轻诮,古佛尽如斯。(贯休-乞食僧)

用惭愧心看自己,用感恩心看世界。(圣严法师)

身心不起,名第一牢强精进。……心不外游。即是忍辱仙人身心俱无,是佛道。(古尊宿语录-黄檗断际禅师)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8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佛经与其它典籍互参对读选段

(三十七)<入俗家(2)>



我当:披覆整齐,端正威仪,以目注视下方,低声,不哄笑,不以手叉腰张肘,不以散乱姿态而行.坐于俗家间。应当学。(南传律藏 经分别 波罗提木叉)

****************************

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论语)

待富贵人,不难有礼,而难有体。待贫贱人,不难有恩, 而难有礼。(小窗幽记)

身要严重,意要闲定 (同上)

君子不重<厚重>则不威<威严。轻乎外者,必不能坚乎内>,学则不固<坚固。实胜之学,必先从气宇检点起见得。学者一种轻浮之习,其病道为最深;其于学也,虽得之,必失,何固之有?若是者正以心之不存,先病于浮也> 。 (论语)

问人之燕居形体怠惰,心不慢可否?程子曰:安有箕踞<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形状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而心不慢者?(人谱)

足容当重,无以轻佻心失之;手容当恭,无以弛慢心失之;目容当端,无以淫僻心失之;……头容当直,无以邪曲心失之;气容当肃,无以浮荡心失之;立容当德,无以徙<音洗>倚<徘徊;流连不去>心失之;色容当庄,无以表暴<襮,音博;自夸;显露>心失之 (同上)

吕原明尝言:后生初学,且须理会气象。气象好时,百事自当。气象者,辞令.容止.轻重.疾徐,足以见之矣。(同上)

周海门曰:容貌辞气,德之符。一切容仪皆能淑慎贤良.和善.谨慎,使人望而知为我辈人,方见实学。(同上)

乡先辈陶庸斋笃尚理学,每见门弟子有交股时,……色让之曰:小交则小不敬,大交则大不敬。(同上)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8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佛经与其它典籍互参对读选段

(三十八)<戒色相>



有愚痴人依聚落住,晨朝着衣持钵,入村(或街)乞食:不善护身(守身.语),不守根门(能制御诸根),心不系念(住正念);见诸(轻浮衣着.穿着的)女人,起不正思惟,而取色相,发贪欲心(贪欲恼心);贪欲发已,欲火炽然,烧其身心;烧身心已,驰心狂逸,不乐精舍<智德精练者之舍宅;寺院>.空闲.树下,为恶不善心侵食内法<佛法>,舍<失.弃.离>戒退减;此愚痴人长夜常得不饶益苦(于圣律,舍{放弃}学还俗此为死;彼因心恼于贪欲,受至死或像死亡那样的苦)。是故,比丘!当如是学:善护其身,守诸根门,系心正念。入村乞食,当如是学! (《杂阿含》) <“{ }”中为同经它译文,“〔〕”中为《别译杂阿含》文,“( )”中为可对照的《相应部》文,“< >”为行间小注(下同)。>

阿难问世尊:“我等对于妇女【乐听经法之女居士】,应如何自处【当云何耶】?”“不要看{勿见}她们【从今勿与相见】。”“但如果我们看到了呢【若与之相逢,当复云何】?”“不要对她说话{勿与交谈}【共语】。”“但如果她和我们说话呢【欲闻经法,当复云何】?”“是时要保持正念{当自警戒}【应为说法,但当善摄汝身口意】。”(《长部》)  <“{ }”中为同经它译文,“【】”中为《长阿含经》相应文。>

****************************

唯女子与小人<亦谓仆隶下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自古皆然,知此便须得反身正物之道,区区谋所以飬之之术,鲜克胜者。  君子之于臣妾,庄以涖之,慈以畜之,则无二者之患矣。>  (论语)

万思默曰:凡物诱人,色为甚;人为诱,所入目为甚。故养神之道,全在收视。收视者非瞑目不视,盖常不欲尽视也,如所谓平视<目光平行向前,两眼平着向前看>含光<犹和光,谓内蕴不外露。犹敛光>之意。此养德养身之至要。语云:平视则心柔。(人谱)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8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佛经与其它典籍互参对读选段

(三十九)<精进>






正方便(正精进),谓(为了)已起恶不善法断(而)生欲(起志欲)<增上欲.欲勤>.精勤(努力.发心.勤奋).方便出离(生起活力).勤竞堪能.常行不退.心摄受(摄心策持){断断(勤)},未起恶不善法不起(不令生)(而)生欲.精勤.方便出离.勤竞堪能.常行不退.心摄受,未起善法令起(生起)(而)生欲.精勤.方便出离.勤竞堪能.常行不退.心摄受{随护断},已起善法增益(倍.广)修习(令不忘失,为使令圆满)(而)生欲.精勤.方便出离.勤竞堪能.常行不退.心摄受{修断}。是名四正断(四正勤<勤于遮断恶法>)。(《杂阿含》) <“{ }”中为同经它译文, “( )”中为可对照的《相应部》文,“< >”为行间小注(下同)。>

凡任何(种种.一切)善法,一切以不放逸为根(本).以不放逸为会合(最为根本),不放逸法被说为其中之第一(最为其上)。(《相应部》) <“( )”中为可对照的《杂阿含》文>

譬如大地悉成大海,中(有单孔之轭(浮木);)有盲龟百年一出其头,虽复差违<差异,不同>,或复得遇此孔(能将头伸入)。愚痴凡夫漂流五趣<又名五恶道,即地狱.饿鬼.畜生.人.天> ,暂复人身,甚难于彼。(如是,得人身为难得{这是偶然的},如来之出世为难得,如来所说法.律出现于世为难得。)是故,比库!于四圣谛尚未无间等者,当勤方便,起增上欲,学无间等。(《杂阿含》)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上下乾>。(周易-象传)

雷风,恒<震上巽下。长阴长阳,合而不相与,可久之道也>,君子以立不易方<得其所与>。(同上)

上士闻道,勤{堇<尽也;通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有时>存<想起>若亡<忘掉;似信非信>;下士闻道,大笑之<讥笑>。(老子)

学而<递进>时<按时,到时候>习<小鸟学飞数扇翅;重习>之<时复思绎(思索寻求),浃洽(音加恰,贯通)于中>,不亦说<悦>乎<所学者熟,而中心喜说,其进自不能已矣>?  <学字是孔门第一义。学则觉矣,时时学则时时觉矣;时习而说,说其所觉也。> (论语)

笃<音堵,厚实.真诚.纯一,厚而力>信好学<不笃信.则不能好学>,守死善道<不守死,则不能以善其道。思士所以希贤,贤所以希圣,是何工夫!于此信得及,更不作含糊牵制想,方是笃信,可谓志于道矣,此作圣第一义也>。(同上)

十室之邑<小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生质之美者也>,不如丘之好学也<言美质易得,至道难闻,学之至则可以为圣人,不学则不免为乡人而已。圣人一身无他嗜好,只有好学一事,如饥食渴饮,依以为命,自少至老,孜孜不息,拾级而前,进一步又有一步,驯至于上达天徳,而其心未敢以为足,没身乃已。至问其何以能此,亦从忠信之质来。忠信之质,人人有之,惟圣人能保之而不失,故发心既真,自有欲罢不能之味,久之而不厌不倦,即为至诚之无息矣。人皆以圣贤为生知,而不必于学,故夫子借己以勉人,见得生质之美不甚相逺,亦学与不学异耳>。(同上)

德之不修<德必修而后成>,学之不讲<学必讲而后明。不求所以修之方>,闻义不能徙<见善能徙>,不善不能改<改过不吝。人生堕落一至此乎>,是吾忧也。(同上)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言人之为学,既如有所不及矣,而其心犹竦然,惟恐其或失之,警学者当如是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不得放过。纔说姑待明日,便不可也。  既向前去,仍作退后见,何所不至?此道在我得之难,失之易。君子学以至道,不得玩愒(kài;荒废:玩岁而~日),承当须用全副精神打并,一路时时淬厉,进一级复距一级,将此道比作前一重公案。此道无穷,念念奋,犹漫无及处,一念辍,则堕落千仭,终不及矣,虽得之,必失之,此君子所以自强不息也与。学如不及,有先登之势;犹恐失之,有殿后之势;总是一条精力不及,便是失;不进,便是退。> (同上)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 <未得则>发愤<是圣人困勉学问,得力在发字,即天道怒生之机。愤不同,小愤是疑处索解,大愤是解处转疑,愈解愈疑,时时转换,费尽苦心,不觉通身汗下,如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知他费尽苦心在>忘食, <已得则>乐以忘忧<忘处是天地流行处>,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以是二者俛焉日有孳孳,而不知年数之不足,但自言其好学之笃耳>。 <忘忧且乐于斯道之中,更无止法,终其身而已矣。> ”(同上)

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真知仁之可好,故天下之物无以加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真知不仁之可恶,故其所以为仁者,必能绝去不仁之事,而不使少有及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然或有人果能一旦奋然用力于仁>?我未见力不足者<故仁虽难能,而至之亦易也。学者苟能实用其力,则亦无不可至之理>。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同上)

善人<志于仁而无恶>,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常久之意>者<不贰其心>,斯可矣<善人.有恒者以质言;有恒者之与圣人,高下固悬绝矣,然未有不自有恒而能至于圣者也;申言有恒之义,其示人入德之门> 。亡<读为无>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三者皆虚夸之事,凡若此者,必不能守其常也>。 <圣人之学,有本而以渐达也,原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喻打下坚实基础>而后进是也,有恒其本也。有恒者,常心也。常守其作圣之心而不贰,则渐进于善人.渐进于君子.渐进于圣人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一路浮夸,欲立登善人君子圣人之地,以为学主顿法,而不知适以贼其本心之德,故曰难乎有恒。然则顿学伪学也,亡虚约三句分明画出。> (同上)

冉求曰:“非不说<音悦>子之道,力不足也<欲进而不能>。”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音汝>画<能进而不欲;如画地以自限>。” <学问须自识病痛,方有鞭策处,吾軰明明坐自画(自己限制自己)一病,终无长进,却要卸罪于力,若以为天限者,然以此诳己诳人,如讳疾忌医,更无瘳法。圣人直为人指破膏肓处,令人毛骨俱竦。冉求不反求诸已,而说道于夫子,是说他人之道,言他人之言,行他人之行,曾何闗渉自己一毫?今女画,曰女画者,只是唤醒女,使之反女而求女说女道,便是道上人,不患不到长安也。颜渊曰:博我以文,约我以礼。颜子只认得我亲切,所以欲罢不能。> (同上)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为恶之人,未尝知有思,有思则为善矣。然至于再则已审,三则私意起而反惑矣,故夫子讥之。是以君子务穷理而贵果断,不徒多思之为尚。  人心先横着私意,则遇事茫然,愈思愈乱,势必辗转计较,终以遂其自私一念而已,此文子之三思也。曰再斯可矣,婉其词而正之,非实是一番再番之谓。> (同上)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宽广>毅<强忍;抱负远大,坚强刚毅>,任重而道远<非弘不能胜其重,非毅无以致其远;弘而不毅.则无规矩而难立,毅而不弘.则隘陋而无以居之;弘大刚毅.然后能胜重任而远到>。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此任仁之真力量也,任仁者真须用全副精神肢体髪肤,合下承当无丝毫阙漏处,便是弘;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便是毅;真能弘者,取道必逺,不逺则前功尽废,无所任矣。仁是性,弘毅是性之良知良能恢张干济处。仁体自是弘毅,二而一也,即本体为工夫也>?死而后已<死亦未己,尧舜其心至今在>,不亦远乎?”(同上)

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 (孔子家语)

“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 <人固当敬守其志,然亦不可不致养其气。盖其内外本末,交相培养。> ”“志壹<专一>则动气,气壹则动志也。今夫蹶<颠踬(音志,跌跌撞撞地行进.奔跑)>者趋走者,是气也,而反动其心。 <志之所向专一,则气固从之;然气之所在专一,则志亦反为之动。如人颠踬趋走,则气专在是而反动其心焉。所以既持其志,而又必无暴其气也。>”“我知言<尽心知性,于凡天下之言,无不有以究极其理,而识其是非得失之所以然也>,我善养吾浩然<盛大流行之貌>之气<所谓体之充者。本自浩然,失养故馁,惟孟子为善养之以复其初也。盖惟知言,则有以明夫道义,而于天下之事无所疑;养气,则有以配夫道义,而于天下之事无所惧。此其所以当大任而不动心也>。” (孟子)

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乃若所忧则有之:舜,人也;我,亦人也。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我由未免为乡人<乡里之常人>也,是则可忧也。忧之如何?如舜而已矣。若夫音扶君子所患则亡矣。非仁无为也,非礼无行也。如有一朝之患,则君子不患矣<君子存心不苟,故无后忧>。(同上)

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朱熹 白鹿洞书院学规)

一句当机<契当众生之根机而使之得益>领,千差路绝攀。去来长若鉴,喧寂镇如山。百草颠头峻,孤云世外闲。行行牢把着,宜阐<开,打开>上头关。(圆悟佛果禅师-送智祖禅德)

获得暇满大舟<八无暇十圆满的人身,犹如生死轮回大海中的大船>时,为自他渡轮回海;昼夜恒时不懈怠,闻思修是佛子行。(佛子行三十七颂)

日既暮而犹烟霞绚烂,岁将晚而更橙桔芳馨。故末路晚年,君子更宜精神百倍。(菜根谭)

志不可不高,志不高,则同流合污,无足有为矣。心不可太大,心太大,则舍近图远,难期有成矣。(围炉夜话)

程子教人以静,朱子教人以敬。静者,心不妄动之谓也。敬者,心常惺惺<清醒,机警>之谓也。又况静能延寿,敬则日强。为学之功在是,养生之道亦在是。静敬之益人大矣哉,学者可不务乎? (同上)

谋事不求易成。事易成则志存轻慢。志轻慢必称我有能。量事从心.成事随业,事不由能。以事难为安乐。(十不求行)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弟子规)

有时我们常怪别人不听自己的话,其实自己何尝听自己的话?最不听自己话的人,就是自己。(圣严法师)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8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佛经与其它典籍互参对读选段

(四十)<不放逸>



(接箭士夫)能捉住此等之精巧于弓术,善学.精练.练达之四位弓术师,射出而未着大地四方之箭矢。日月的速度比之更快速;寿行(命行<寿命>)被耗尽比之<日月>更快速。比丘们!因此,你们应该这么学:“我们要住于不放逸(当勤方便,观察命行无常.迅速如是)。”(《相应部》) <“{ }”中为同经它译文,“( )”中为可对照的《杂阿含》文,“< >”为行间小注(下同)。>

世尊入涅槃时呼诸比丘曰:“诸比丘!我今语汝等:精勤不放逸!诸行乃生灭之法{我现在召唤你们:诸行是消散法,你们要以不放逸使目标达成}{诸行实无常,汝等勿放逸,一心努力吧}。”此是如来最后之言教{话}。【如来.应.正等觉,难可逢遇,如乌昙跋罗华<略称昙花,喻希有者>。法皆如是,诸行无常,是我最后之所教诲。】(《相应部》) < “【】”中为《义净译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文。>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音扶>,不舍昼夜<天运而不已,是以君子法之,自强不息>。” <道不可见,乗气机而流行阖辟于其间,此逝者机也。川上之机,其撰更真令人目击而会心,故夫子叹之。>  (论语)

甜苦备尝,好丢手,世味浑如嚼蜡。生死事大,急回头,年光疾于跳丸。(小窗幽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2 21:39 , Processed in 0.154923 second(s), 13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