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尘客

[事迹传记] 念佛感应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4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莲贞尼师



莲贞尼师,民国时代赵氏的女儿。或许夙具善根,在清光绪二十五年的秋天的一个傍晚,逃到某一庵中投靠庵主圆信尼师请为披剃。圆信尼师相当怜愍她,就一下子答应了。为她举行剃度仪式时,她才十七岁。



既然现出了出家尼相,她修持很勤快、很真切。每天一定诵阿弥陀经四十九遍,佛号几万声之多。



即使有时生病了,仍然不曾中断,用功不懈。



一直到正式受了比丘尼戒,才回家乡省视双亲。父母见到她忽然回来,喜出望外,但又心气她成为‘光头相’,站在世俗的眼光不以为然,就强逼她把头发留起来还俗。



‘出家有什么好?一个大光头多不雅呀!’



‘是啊,你本来面貌清秀,还是把头发留起来才好看哪!’



‘世上有多少的风月之情,良辰美景,令人快乐逍遥!女儿啊,你又何苦一定要与青灯木鱼为伴,去过那么落寞悒郁的生活呢?’



父母种种的言词半点都不能打动她的心,她修佛道的意志固若金汤。反过来辩说佛法有多好多好,唯出家能了生死,希望能说服二老,并誓死不能答应还俗的要求。



在家中居住了一个月,父母毕竟拗不过她,她还是返回庵中修行,从那时起,修持就更加的严谨了。



民国十一年七月二十九日晚上,烧过了地藏香,忽然觉得头很痛,就赶快睡觉。



第二天早上,她的徒弟悦禅端来粥食。可是莲贞尼师却说:



‘这不用了,不妨帮我准备水,我要好好洗澡一下。’



澡洗完了又剃头上细许的发,又把新净衣以及袈裟等拿过来。把袈裟等披挂身上妥当了。那时候不少人听了消息都到了来。



莲贞尼师这时向圆信尼师点首了,而且三次说:



‘师父,我去了!’



然后又向大众点表示要告别的意思。



才向大众说了几句话。就此眼睛一闭,立刻长逝了。当时是壬戌八月朔日下午三时的时分。(近代往生传)
 楼主| 发表于 2010-12-4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悟尼师



大悟尼师,民国时代江苏南通人,俗姓袁,字号法林。幼年时就和邵家订有婚盟,不料尚未嫁过去丈夫就死了,发誓不再改嫁。



不久皈投县西一所大悲庵中出家为尼,从此过青灯木鱼淡泊自如的生活。她一心一意念佛,求生西方净土。常常对人就说:



‘佛法之大,唯有净土法门,契合大众的根性,至于拜经、坐香,无非都是帮助行者消除业障,使容易成就净业的功德罢了。’



自从出家那天开始,大悟尼师修的是苦行,凡是舂米、挑柴、厨房烧煮种种工作,都担任了下来。早晚用功于念佛课诵,一天比一天来得虔诚。



在出家的当初,不过二十二芳龄,夫家方面以世俗的见解千方百计拦阻她,可是后来看她志气那么坚定、非出家不可,最后就祗好成就她的愿望了。



大悲庵年久未修荒凉残破,她四处募款重修庄严,而且设下庄严幽静的佛殿,又经营菜圃自耕自给所得供众清修。凡见到他人痛苦,随缘方便为之说法,使对方感动。



到了晚年,无论气色和体力都渐渐衰退,赶紧往普陀山、九华山朝拜,颇感得若干端相。



民国十六年二月,身体有微恙,在生病当中作了一首偈:‘世间万缘都放下,唯有念佛是真心;一念超出娑婆苦,贪嗔痴爱都除尽。寸丝不挂光明台,参透法身脱苦轮,得满极乐清净愿,再入娑婆度众生。’



二月十八日,蒙胧中见佛垂放光明予以接引,就安安稳稳的示化了,那年已八十二岁。二十八日荼毗后,得五粒舍利子。(费范九述)
 楼主| 发表于 2010-12-4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宏源尼师



宏源尼师,字性亮,民国时代人。在南京慧月居道场出家,其实她很早发心皈佛了。



生平最喜欢的事就是念佛,而且礼拜佛菩萨十分的殷勤,尊敬师父服从指导,对寺众的态度和气,无论待什么人都是一付诚恳的样子。个性内向。不喜欢多说话。她待人宽厚,可是自奉甚薄,从来不为自己的利益打算。



日常功课,第一个争著上殿,领导大众念佛,每天都是这个样子,冷天也好,热天也好,都不曾停止过,几十年如一日。



就在民国庚午年的秋天,宏源尼师生病了,虽然请了医师来治疗,可是不见功效。就这样在床上倒了好几个月,身体消瘦了,面色憔悴了。到后来全身显得浮肿,越来越吃不下。有人来探病问病情,但点点头表示谢谢对方的关怀,不多说一句话。时间上都用在念佛上。



没有吃东西、也不喝水,已经很多天了,还是照常不停的念佛。



临终的前几天,常常亲自见到了阿弥陀佛,好几次都闻到室内充满了异香的味道,甚至有莲华呈现在她的病床前面。后来,已奄奄一息,但舌根尚且能轻轻的启动,跟随著木鱼声,一声声的念佛。在冬月二十八日,正念分明安然逝世。(愈慧郁钞集)
 楼主| 发表于 2010-12-4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妙净尼师



妙净尼师,清朝时人,俗姓萧王,是虚云和尚的庶母,虚云是湖南湘乡地方人,俗家之父萧玉堂,做过福州泉州尉官,母亲颜氏,可是在到虚云十七岁那年,一连给他娶了姓田和姓谭两位女子,可是虚云都不跟她们有亲密关系,反而隐遁到鼓山出家了。他的父亲悲伤想念而生病就告老还乡。在同治三年去世。这时候妙净就带了家里两个媳妇——田氏和谭氏,三人一起到观音山出家。田氏法名真洁,出家不多久病死。谭氏法名清节,跟随著妙净念佛达四十年之久。



在宣统元年已酉十二月初八日辰时,妙净尼师为寺众说示一偈:



‘人生养子有何益?翼硬展翅便冲飞,待得稚雏成鹏去,慈亲衰老犹靠谁?兄薄弟寒父亡故,弃我婆媳竟何依?欲作鬼目寻子去,举目云山万重围。儿既早为空王于,世尊昔曾度阿姨,恨玆娑婆尽烦恼,休心去向极乐归。’



又作偈说:



‘每因恩爱染红尘,贪迷忘失本来人,八十余年皆幻梦,万事成空无一人。今朝解脱生前累,换取莲邦净妙身。有缘念佛归西去,莫于苦海甘沉沦。’



说完了以上的偈语,大众上前细看已经寂然逝去。逝去后一连好几天室内充满了异香,而且妙净尼师是坐著去世,就像打坐入神,巍巍然端庄,就像生时一模一样。去世那年八十高龄了。(虚云和尚年谱五十页)
 楼主| 发表于 2010-12-4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静德尼师



静德尼师,民国时代浙江著名的孝廉官方拱辰的次女。芳年十九岁时嫁给钱文卿居士的儿子钱遂初作妻子。一家人都信佛吃素。在刚开始信佛时候和她的姑姑纯德对学佛尤其有心得,于是皈依了大悲庵莲善尼师座下,发愿持长素,每天都诵念弥陀经,大悲咒各三卷,而且念佛和菩萨的名号几千声之多,一年到头都没有间断过。常常都到庵中去住。



她一连生了三个女儿名宝因、曼因、妙因。由于自己没有生下男孩,就为丈夫收纳一名姨太太,然后送大女儿宝因入庵为尼,自己受在家菩萨戒,时时都同女儿一起在庵中住。没有特别重要事不回家去。



她每天坐香念佛,专修净土法门。见人总是劝人要念佛、要做善事,尤其喜欢他人出家。经过她劝导受感化因而发心出家当尼师的还不少呢!这之后她把自己所有的积蓄拿出来建屋七间,其中三间都设为佛堂。每逢初一十五及各佛菩萨的圣诞,一定聚集信佛女居士来念佛同修。



民国二十二年春,发愿闭关七七四十九天,关中禁语,燃臂上疤九粒供佛。那年秋天再朝礼九华山,回来后自己制好崭新的尼衣、鞋、帽全套行头说:



‘有了这些衣物才可以见佛呢!’



于是上殿拜完了佛,由庵住持纯师亲自为她剃去满头青丝。剃发后再拜佛,而且向纯师和众人道谢。回到自己房间,拿镜子照完,微笑说:



‘就是要这样,才清净,也才好见佛!’



然后问次女曼因和三女妙因:



‘你们不妨对我说说你们各自的志愿!’



二个女儿异口同声回答:



‘愿和您一起修行。’



剃度后的她说:



‘好啊,既愿一起学佛修行,应当出家才是最殊胜。’然后转对纯师说:



‘我这两个女儿尚可教导,我将来去世后,请收她们作您的徒弟,使得他们终身有可靠的修学场所,以免红尘世间种种煎迫的苦楚,那么我永远都感激您的。’



又再勉宝因等人要努力修持,勇猛精进,心须少说语、多念佛;少思虑,多拜佛。要谨慎不可以偷懒,不可以放纵自己,致辜负了师恩祖德,徒然自己增添罪业啊!



最后向她在俗时的先生也一并信佛学佛的遂初居士,以及其他的女居士们合十作礼说:



‘人生苦短,无常易到,生死事大,佛法无边。愿你们能专心于修净土法门。记得所立修学的志向要坚定不移,所发的愿心要恳切,念念弥陀,妄念自然消灭。请作为行持的勉励,好好记住!我们日后莲池会上,也好相见。’



说完了这番话,就高声念佛。大众和声同念。第二天静德尼师念佛声慢慢低了下去。可是第三天,忽然向西合十,高声明朗的念佛,到了半夜时分,含笑结印逝世。那天是九月初五日。去世的时候四十五岁。第二天入龛,身体是柔软的头顶尚暖,容貌好似生前一样。她的二女儿、三女儿连同丈夫遂初居士、还有姨太太,不久之后也接著出家修行了。



(佛学半月刊第九十九期)
 楼主| 发表于 2010-12-4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世宽尼师



世宽尼师,法名瀛照。民国时代湖北沔阳人。俗姓冯。她是世航、度厄二位法师的胞姊。从幼年时就开始吃素了。由于常常听闻亲戚中有因病去世,顿然觉悟人生生死无常,就萌生出家的意念。于是她前往普照禅师那里礼座,乞求教念大悲咒,接著研学净土法门。到了二十四岁就要求正式剃度,在汉阳地方的归元寺受其足戒。这以后更是精进念佛,专心修净土,没有一时一刻懈怠过。



在平日生活,她勤俭得很,舍不得吃,舍不得用。然而待人却宽厚大方,不与人计较。可说既修福又修慧。父亲、母亲、弟弟、妹妹,一家九人,都被她度为法侣。远近景仰闻风慕名而来向她学佛的,算来有一千多人。



民国四年,往普照庵接任住持,不过是破屋三间,墙壁都快要倒了,连风雨都挡不住,她悉心修理勉强守持,第二年,交世航、度厄二位法师住持,改名普照寺,兴建大殿,及极乐殿、觉照堂等,使寺庙焕然一新。她拿出所有资财协助重建事宜,一点都不吝惜。



日常生活中遇到病魔侵扰,只是止语默坐,默持佛号,不服药,不被魔境所转,正所谓是‘净业途中别有主宰。’



民国二十三年冬,寺前新辟马路,拆屋让地。世宽尼师也参加劳动服务,然而又风又雨,而且下雪中的工作,感染了风寒,她就预知时至,所以在寺内打佛七期圆满的那天,对寺内人说:



‘我将西去了!’



过一天,沐浴更衣,正身端坐,交代身后一切,不要多浪费,比如开丧成服等丧仪,能免的就一概免去。只是要求七七念佛,以助往生净土就好。



交代完以后,高声诵念佛号。到四时左右,声音渐渐低沉,最后却大声地连称:‘佛,佛,佛!’三个字,然后示寂。第二天早上入殓,头顶还温温的。去世那年七十四岁,僧腊五十一。



(佛学半月刊要一○二期)
 楼主| 发表于 2010-12-4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印心尼师



印心尼师,刘仲华居士的胞姊。在十七岁那年,嫁给费观察的次子,过了三年,生下女儿慧修,丈夫去世了。因为膝下无子,就嗣幼侄为子,守节抚孤,可是翁姑认定她母女克夫克父,实在很不祥,所以一直都看不起她,妯娌小姑还从旁欺侮。然而贞节重义的她含辛茹苦,忍受一切的逆境,一无怨言。没有想到好不容易养大的儿子,竟然不肖,尤其娶入门的媳妇凶悍不讲理,稍为讲她几句,就怒眼横瞪反唇相骂,子媳都不知孝道,她不禁生气说:



‘有这样的儿子,不如没有儿子更好。我本来就没有儿子,却拿人家的儿子来抚养,自找烦恼啊!’心冷了,绝望了,顿时痴梦醒转,毅然而然带著女儿慧修、婢女福修,一起投入山门,在圆觉庵出家,但求忏悔、了生脱死为目的,那时不过三十五岁。



明年春天受具足戒后就发愿闭关,关房中研读楞严经、圆觉经等大乘经典。然后,带了慧修、福修二师,朝四大名山,又往杭州参拜云栖莲池大师塔。开始每天都诵净土诸经,早晚念佛,专心一志修净土法门。



清朝宣统二年,她的师父示寂,遗瞩交代她继任圆觉庵住持的职位,她就劝庵中带发修行的五位居士落发。规定庵中大众早晚课诵之外,每天一定齐集念佛三次,每次两炷香。每年打佛七,十四次,佛七中每天以十四炷香为度。



印心尼师生性仁慈,处世公正,能够以德化人,施恩于人,随缘度人离俗出家的很多。



在平日自修,每天诵念弥陀经七卷,往生咒二百一十遍,并且宣念佛号一万声作为标准。几十年当中都如此,即使生病也不稍减。如果白天有事,到深夜也要补足这些既定的功课。



五十岁之后,每年一定禁足三次,每次以七天为限。一天之中只吃一餐,不倒单、不放参,日夜礼拜作观,加行修持,求生净土,而以功德回向众生,愿同得度。民国二十四年正月初,印心尼师忽然写了一封信给皈依弟子薛智修以及汪培修说:



‘老纳行将西去,你们以前对我所说的话果真是出于真诚,可速来庵披剃,以了因缘,再迟恐怕来不及了。’



于是选了元宵佳日,作为二居士披剃的日子,还亲自写信给这二位居士的家人。



正月十六日,印心尼师但静坐念佛,一整天都不讲一句话。



正月十七日,命弟子乐修师为她修剪头上长出些许的发丝。乐修说:



‘前日已经刮剃过一次了,似乎可以慢几天再修不迟呢!’



但是印心尼师说:



‘我将要去见佛,怎么可以不修剃?迟几天我人已在西方了。’



剃发后披上袈裟,登殿礼佛再返回静室,然后集庵中众尼训示说:



‘你们幸得人身,又闻佛法,更幸的是得度为尼,作了佛子,实在是难遇之缘,希有的福报,无上的光荣!你们务必往后常常策勉自己要严守戒律,力求精进;这样的话,西方即在现前。但愿各位勤修,不要懈怠才好!’



说完这番话,高声念佛,大众和声同念。到第二天早上,没有用粥,仍然默念佛号,到当晚十时半,含笑而逝。去世那年七十六岁,僧腊是四十一。进行荼毗的当时,火焰中发出青色莲华,异香四处播散。



(佛学半月刊第一○二期)
 楼主| 发表于 2010-12-4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清尼师



根清尼师,民国时代江苏启东地方陈氏的女儿,从小就奉佛持斋。她性情沉默。很少言笑。到了年长时候,拒绝嫁出门说:



‘人以爱欲,常为家室,广造诸恶,无有了期,我愿出家,永离浊恶。’



她就把家里衣服首饰等金都送给了妹妹。十八岁那年削发,拜师了凡师。民国十一年,了凡师创建念佛道场‘清德庵’是专门作为女众弟子清修的地方,意在宏扬净土法门。第二年,根清尼师前往普陀山常明庵受具足戒回来,就被聘为清德庵住持。她督工监修半年之久,至为辛劳,但这其间早晚课诵,从来都不曾间断过,老是心中想:



‘我要一心一意念佛求往生,并且还要广度有缘的众生。’



根清尼师生平从来不发脾气,人家跟她讲话,她总是谦虚低了头回话。不乱花常住一文钱,也没有私人积蓄。每天但粗食,穿一件破僧衣,实行难行的苦行。



要是师父了凡师斥责她,她一定好好顺从的跪在师父座前,请求忏悔,等到师父的慈颜稍为开朗了才敢起来。由于庵产不管,常常亲自率领弟子们操作农务,虽然这样,念佛却不曾因此停过。



民国十六年春天,当时毁庙排佛风气盛行,连庵大护法韦陀伽蓝圣像都被人破坏损毁,庙产被占作学校,又把根清尼师赶了出来。可是她在外一直奔走呼号,诉请回复原状,就在庵的旁边困守著,这样静待了四年长久,才得到省府下令恢复旧观,这件事弄得她心力交瘁。



她本来生了一种名叫瘰历的病,心中觉悟到人命无常,有生就必定有死。于是一心念佛,坚持不服药。只是在佛前诚心祝祷许愿说:



‘若是身命不该绝,还请佛慈悲庇佑。如果身命到了尽头的时候了,但求能得佛的接引!’



她的病一直等到民国二十六年十月初六日已时,预知时至,就念‘观世音菩萨’圣号,当时正念分明,向西侧卧逝世。那年正好是四十五岁,戒腊十五。经荼毗后,得十余粒舍利子。(弘化月刊十二期)
 楼主| 发表于 2010-12-4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静妙尼师



静妙尼师,民国时代江苏无锡华氏的女儿。七岁那年生母去世,前后侍奉三位继母,由于她颇尽孝道,极尽忍让,所以和三位继母都能相处得很好。使家庭气氛和谐,没有任何闲言闲语。



在十七岁那年,她就吃素不吃荤了。家中有一弟弟,乃是二继母所生,二继母死了以后,由她一手把弟弟拉拔大,好不容易抚养弟弟到十六岁,弟弟却不幸病死了。因此感到人命无常,感慨之余,诚心的皈依了三宝。



到了三十九岁那年,因缘成熟,就剃发出家为尼,以求了脱生死。就投入吴门贞净居道心比丘尼座下潜心修学,生活刻苦,用功精进,不存其他妄念。



民国九年,到常州天宁寺受具足戒后,功行更加专精,对待师尊极为孝敬,处处供养,平时对大众和气可亲,所以博得每个人心中的敬爱,由于常住大众一致的支持,推她担任院主。



为了要不断精进,闭关求道,但是闭关期间,师父道心比丘尼逝世,因此只得出关。



静妙尼师维持贞净居二十余年,克勤克俭,后来都不向外学攀缘。反而看到善信当中有生活清苦,有什么困难的,他都发愿协助。



平日除了礼拜华严全部外,行住坐卧,一句弥陀,直到生命告终的一日。民国三十年五月十八日来时,因患微疾安祥的逝世归西了。去世前神识清朗,而且很慎重公正的嘱托弟子们日后要好好的接替寺务。去世那年是六十四岁,戒腊二十二,荼毗后得很多的舍利子。(弘化月刊十二期)
 楼主| 发表于 2010-12-4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往生居士



王日休居士



王日休居士,别号虚中,是宋朝卢洲地方人。高宗皇帝推举休做国学进士的职位。他却放弃官位不做精研学问,博通一切经典,并写儒学经文心得感十万字之多。一天把儒学经典丢在一旁,却专修西方净土的道业。



在平日穿一件简朴的布衫吃的是青菜素食。然而每日功课是要拜佛一千拜。他有名著作是‘龙舒净土文’。



上自王公士大夫,下到庶民贩夫走卒、佣仆乃至青楼中人,他都劝导皈依三宝,修学净土。他的文笔深入浅出,比喻详尽,十分恳切,就好像对自己的家人说教一般。



日休每天一早起来礼佛,都至诚许愿说:



‘我弟子日休,为尽虚空界一切众生,燃香敬礼虚空界、一切诸佛,一切正法,一切诸大菩萨和圣众们,乞请赐我成就所有善愿,济度那无量无边的众生!等到我命终的一天,在刹那之间,见到西方教主阿弥陀佛,证得无生忍。明了六神通,不久在娑婆世间教化众生!但愿娑婆世间以至十方无量世界,全都成为清净的极乐世界。’



他的许愿有好多种,每一种都显示出他虔诚信奉净土,而悲心彻骨,一切全都为众生设想。



乾道癸已年,有庐陵李彦弼这个人得了重病将死,梦见一人自称是‘龙舒居士’告诉他说:



‘你不妨起床吃白粥,相信你的病会好的。不过你是不是记得有位名叫阙仲雅的人曾经教过你修行的捷径呢?’



颜弼回答说:‘记得,他教导我念佛要每天不停的念啊!’



梦醒以后,吃了白粥,果然病好了。以后他听闻到日休居士传授佛学,外闻遐迩,就命学子们前往亲近受教。



不久,学子们回来对他说:



‘日休老师将去世的前三日,向道友们一一告别并勉励大家要精修净土道业,说是将有远行,以后不再相见。到了第三天讲教礼诵一如平日,可是三更时分,忽然高声称念“阿弥陀佛”圣号几声,还高唱佛来迎接我了!就安祥的去世了。’



四月五日那天,彦弼生病。十九日梦见日休居士,之后又看到画像和他的梦境符合,甚是感动。于是雕刻日休居士像一尊,而且叙述日休居士生平事迹,传到远近各地方去。从此卢陵地方的人供奉日休居士像,宛如待奉神明。(乐邦文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10-1 02:13 , Processed in 0.254664 second(s), 13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