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净土一莲

[大德开示] 菩提本无树──摘自宣化上人《六祖坛经》浅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17 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除执着心】

不合乎道的,你要不执着;合乎道的事情,你要拳拳服膺。

◎节录自《六祖法宝坛经》浅释

内外不住,去来自由,就能把你执着心除去。你说:“法师,你这句话讲得正合吾意,正是对我的思想。我就是不愿意执着,我就是不想守规矩,你这有规矩,这就是执着。”这个你又错了!你除你的执着,能除执着心,就是不执着了。

不执着,是教你不执着不对的事情;对的事情,你不能不执着。譬如说,守规矩才能成佛。说:“我不执着,我就不需要守规矩。”那你就不能成佛的。所以“是道则进,非道则退”,不合乎道的,你要不执着;合乎道的事情,你要拳拳服膺,你要持诵。为什么叫持诵呢?持诵也就是个执着;但是你是持诵《金刚经》,这是修行。

不是说:“我执着,我有一点小毛病,总也不想去掉,我也不想教人知道我这个小毛病。”那更是执着!说:“教人知道,我也不管他;他就说我不对,我也不理。我是无执着了!”你这是邪知邪见!你这种邪知邪见,可以说是愈修离佛法愈远。


[ 本帖最后由 至善佛缘 于 2010-11-17 21:49 编辑 ]
发表于 2010-11-17 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治麻烦的法】

有麻烦事情,就有教你不麻烦的法。

◎节录自《六祖法宝坛经》浅释

这世界所有麻烦的事情,都是因为人才有的;若没有人了,什么麻烦事情都没有了。有麻烦事情,就有教你不麻烦的法;因为人有八万四千尘劳,所以佛说出八万四千种的法门。

八万四千尘劳,就是八万四千种的麻烦;说出八万四千的法门,就是教你对治这些麻烦的事情;对治,就是令它没有了。

好像这人有病,你用一点药,把病治好。人有这八万四千尘劳,用这八万四千的法门,把尘劳就都治好了。所以若没有人的话,一切麻烦都没有了。麻烦是谁麻烦呢?就是人的麻烦。要是没有人,什么麻烦都没有了!


[ 本帖最后由 至善佛缘 于 2010-11-17 21:49 编辑 ]
发表于 2010-11-17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觉者佛也,迷者众生】

不了悟,虽然就是佛,也变成了众生。

◎节录自《六祖法宝坛经》浅释

各位有知识的人,你们应该要知道,不了悟,虽然就是佛,也变成了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你在一念这么短暂的时间,要是豁然开悟了,众生就是佛。这也就是觉者佛也,迷者众生。你迷了,就是众生;觉悟了,就是佛。一念觉,一念佛,念念觉,念念佛;你一念迷,一念是众生,念念迷,念念是众生。

怎么叫觉悟呢?觉悟情欲,究竟有什么好处?情欲是伤害自己身体最重要的一个问题;也是伤害自己生命最重要的问题;也是令你愚痴的最重要的问题。你一念欲心,就一念愚;你念念有这种情欲心,念念就愚痴。所谓:

业尽情空是真佛;    业重情迷是众生。

没有旁的地方,就是把染污的念头放下,那就是清净的念。那么染污的念是什么呢?就是这种欲念。再说得清楚一点,就是淫欲的念。这个淫欲念,又要分清楚了:你以身去实行淫欲念,这是身业的不清净;你在口里头尽讲绮语,尽讲这些问题,这是口业不清净;你在心里总想这种不清净的淫欲事,这是意业不清净。所以这身口意三业,你都要不犯,这就离成佛不远。

一般的人,背觉合尘。合什么尘?就是合这种不清净的尘。尘,是以染污为义。你一落到有这种的情欲,就有染污;你离开情欲,染污才离开。所以背尘,就合觉;你背觉,就合尘。你若染污,就不得清净;不得清净,就不成佛。你要清净,就不要染污;你若一染污,就是众生,这很清楚的。所以这才说:一念迷,就是一念众生,念念迷,就是念念众生;一念悟,就是一念的佛,念念悟,就是念念的佛。你看!这很容易的嘛!一点都不费事。

可是,还要有一点助缘才可以。怎么样要有助缘呢?你说:“我要清净。”那么最要紧的,不要有自私心。你若有自私心,就不清净;清净,也变成不清净了。你若没有自私心,一切都不是为我自己,就会清净。因为你没有贪心、没有瞋心、没有痴心、没有我见,这就是悟。所以才说一念悟时,众生是佛。

有的人说:“喔!所有的人都是佛?”不错,虽说众生是佛,但是你要悟了。你若不悟,说是佛,那就像一个普通老百姓自称国王;这若教国王知道,一定把你抓去放到监狱里。为什么呢?你要造反!他说:哦!我这个国王在这儿做着国王,你为什么又要做国王?“天无二日,民无二王”,天上没有两个太阳,国家也没有两个皇帝。岂有此理,你也要做皇帝!所以一定要把这个皇帝打倒了。


[ 本帖最后由 至善佛缘 于 2010-11-17 21:49 编辑 ]
发表于 2010-11-17 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邪迷颠倒】

小迷变大迷,大迷变老迷,老迷变死迷,最初就因为有个邪迷。

◎节录自《六祖法宝坛经》浅释

什么叫邪迷?邪,就是不正,迷,就是不明白。你不明白什么呢?不明白什么是不正当的。譬如人的种种嗜好:赌钱的,这是赌钱的邪迷;抽烟的,这是抽烟的邪迷;好色的,这是好色的邪迷;好喝酒的,这是好喝酒的邪迷。

这种邪迷,你不要以为是不要紧的,就因为这个不要紧,所以就愈迷愈深。小迷,你若认为不要紧,就变成大迷;你再觉得不要紧,就由大迷,变成老迷;老迷,你再认为不要紧,就变成死迷,到死的时候都迷,都不明白。啊!这是最可怜的。你看!由小迷变成大迷,由大迷变成老迷,由老迷变成死迷,最初就因为有个邪迷。

怎么叫颠倒?明明知道事情是不对的,还要去做,这是颠倒。明明知道不对,一定要说是对,这是颠倒。你所爱好不合法的事情,你要去做,这是颠倒;不单你要去做,而且还要影响其他的人,跟你一样,这是颠倒。所以这种颠倒,说起来太多了!想学佛法的人,一定要不颠倒,一定要不邪迷,那才能有所成就!


[ 本帖最后由 至善佛缘 于 2010-11-17 21:49 编辑 ]
发表于 2010-11-17 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善知识】

善知识是没有监狱的。

◎节录自《六祖法宝坛经》浅释

外善知识就是良师善友,虽然教化你,你若是不听,那他也没有办法的。
善知识,不像警察,你不守法律,他会把你抓去放到监狱里;善知识是没有监狱的,你不听,就希望你慢慢改过。
善知识所教化的众生,这听话的众生,善知识一定欢喜;不听话的众生,善知识也不会恼怒他,但是心里就有戚戚焉,就不太欢喜。这样善知识没有法子救得了你。

[ 本帖最后由 至善佛缘 于 2010-11-17 21:53 编辑 ]
发表于 2010-11-17 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叫顿教?】

顿,就教你断。断什么?断淫欲心。

◎节录自《六祖法宝坛经》浅释

什么叫顿教?我今天对你们讲一点真话;天天我讲经,都没有讲真话给你们听,今天讲少少的。为什么呢?真话不能讲多;讲多了你就不信。讲少你都不信,讲多了,更不信了!因为人不欢喜听真的话,不欢喜听真的道理,也不欢喜真真实实去修行,所以我没有法子给你们讲真法。我要等着,等机会,今天好像机会到了,因为讲到这个偈颂上,这个道理应该把它揭穿了。

怎么叫顿法?顿,就教你断。断什么?断淫欲心。做得到?做不到?说:“这叫什么?这有什么用啊?”你不相信吧!不相信,我就不讲了,讲多,你更不相信。就是这么多:你顿断无明,无明也就是淫欲心。断得了?断不了?断不了,那你就不想听真的法。你若能断,那你就得着顿教法门。

渐,渐是什么?说:“慢慢的,断不了喔,我要慢慢来唷!这怎么放得下啊?不可以的。”这就变成渐了。就是这一点点,明白了吗?你聪明的人,我给你一点哪,你就断了;愚痴的人,还舍不得,放不下。说:“这,我不相信这是真法,我不相信这是顿教。”所以我从来就不讲嘛!你若相信,你早就成佛了;就因为你不相信,所以到现在还拖泥带水,在六道轮回里转!你愿意转,你就转去啰!谁也不勉强你一定不要转的。


[ 本帖最后由 至善佛缘 于 2010-11-17 21:54 编辑 ]
发表于 2010-11-17 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常自见己过】

不要好像照相镜子,尽向外边照。

◎节录自《六祖法宝坛经》浅释

世界人若想要修道的话,什么法门,都可以成道业,你只要明白,一切尽不妨。你真正明白正法,行住坐卧都可以修行,不妨碍一切事的。

那要怎么样呢?首先你要见自己的过错,不要尽见人家的过错。不要好像照相镜子,尽向外边照;里边影像机的本身,它照不着。它不能自己回光返照,照影像机自身。你尽去看人家的过,人家的毛病:“唉!那个人真坏啊,你看他又喝酒、又抽烟、又吃毒药,真坏透了,你不能教化的。那个人,你看他又偷东西,你看那个人又杀生,你看那个人尽讲大话。”尽看人家的毛病,一点也没有自己反省:“哦!今天我有没有杀生啊?有没有起偷盗心啊?有没有生邪念啊?淫欲心呢?我今天有没有打妄语啊?有没有去喝酒啊?”不回光返照,不自己照照自己,总向外边照。要修到一切尽不妨,常见自己过,这与道就相应;与道不违背,就合乎道。


[ 本帖最后由 至善佛缘 于 2010-11-17 21:54 编辑 ]
发表于 2010-11-17 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什么地方修道?】

从早晨起身到晚间,你都做得合法,做得正确,这就是修道。

◎节录自《六祖法宝坛经》浅释

你要得道,在什么地方修道呢?就是你一天从早晨起身到晚间,这个经过,你都做得合法,做得很正确的,不做邪僻的事,这就是修道。你若离开日用,另外去找一个道,那是终身不见道,你始终也找不着的。

你辛辛苦苦这一辈子,到老了还自己后悔:“唉呀!我这一生,光阴都空过啰,啊!太可惜了!”就非常可惜自己,自己懊悔:“啊!怎么这么胡闹呢?唉!我这一生啊,若不是喝那么多酒,我怎么会愚痴到这样子?啊!我这一生,如果不赌钱,我怎么会穷得这个样子?我这一生,如果以前有人告诉我,我也可以修行嘛,唉!可惜没有遇着善知识。”遇着善知识,你也不认识;善知识教你的东西,你当耳边风,过去就算了!你不改自己的毛病,不去自己的习气,所以到头还自己后悔。

你想要见这个真正的道,那你要修行正当的,不要有邪,不要尽见人家过错,尽给人家洗衣服。看人家那衣服:“嘿!他那衣服那么邋遢,我给他洗一洗。”怎么叫给人家洗衣服呢?就是看人家的过错,“你看他,嘿!这个人哪,妒忌障碍;这个人哪……”他就怕人家比他好,就是尽看人家的过错。

行正即是道,你若行为是特别正确的,就是道了。你自己若没有道心,不修道,尽做一些黑暗、见不得人的事情,那不是道。假设是真正修道的人,就不见世间所有人的过错。

有的人说:“啊!这个末法时代太坏啰,没有佛法啰,修也不证果。”为什么你不证果?法本来没有末、没有像、没有正,你要是行持正法,就是正法时代;你若不见世间过,看一切众生都是佛,那你就是佛;你若看一切众生是魔,你自己也就是魔。


[ 本帖最后由 至善佛缘 于 2010-11-17 21:55 编辑 ]
发表于 2010-11-17 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憎爱不关心】

你要真正用慈悲心爱护一切众生。

◎节录自《六祖法宝坛经》浅释

憎,就是讨厌这个人;爱,“哦!我对这个人哪,真爱这个人,爱得把我生命送给他,我都愿意。”但是这都是情。你要真正用慈悲心爱护一切众生:“噢!这个众生啊,我一定要发愿把他度成佛,他若不成佛,我也不成佛。”

好像今天有一个人要求皈依,这是果宁的弟弟。皈依以后要守规矩,信佛的人,不要还像以前那样子。若和以前一样,那人家说:“嘿!你看他,他信佛之后,还是那样子嘛,老样子还没改!”人家就不相信了。所以我发愿说:“皈依我的弟子,他若不成佛,我就在这儿等着;等着他,他若成佛了,我才成佛!”因为我没有旁的办法,只有发这个愿,等着你成佛。你们谁皈依之后,要快一点修行,不要尽教我等着;我等得时间久,我也讨厌,那时我或者:“啊!不等了,算了!”


[ 本帖最后由 至善佛缘 于 2010-11-17 21:55 编辑 ]
发表于 2010-11-17 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会斋】

做居士的,是供养三宝的,不是受三宝来供养。

◎节录自《六祖法宝坛经》浅释

六祖坛经》的经文提到有一天,韦刺史设立大会斋。什么叫大会斋呢?就是请所有的和尚、居士、道士、念书的人、官、公吏,都来吃斋。斋,就没有肉,这叫斋饭。作官的,都欢喜吃肉的,现在因为韦刺史喜好佛法,所以就劝这所有的人,都来吃斋;大会斋就是人特别多。

在中国有打千僧斋的,请一千个和尚来吃斋;一千个和尚里,一定有一个阿罗汉,所以供千僧斋,就是供阿罗汉。哪一个是阿罗汉?没有人知道。你若知道哪一个是阿罗汉,你就去供那一个,而不供千僧,所以就没有人知道。总而言之,你若打千僧斋,就会来一个阿罗汉赶斋的。

这个时候,不只千僧斋,恐怕万人斋都有。韦刺史请所有这些居士等来吃,这叫大会斋。这一个斋,也就是给六祖大师请客,因为六祖大师自己是个出家人,不能请人家来吃斋。为什么呢?因为在家人应该供养出家人,不是出家人供养在家人。

所以,前几天香港来一个居士,临走的时候我告诉他:“你要记得,做居士的,是供养三宝的,不是受三宝来供养。你做居士,在佛教的道场里头,一定要发心来供养;不是说我在道场里混混饭吃,教三宝来供养我。你做居士,是护持三宝的,不是教三宝来护持你居士的。”他说:“啊!我这一生之中,也没有听见一个善知识,对我讲这么恳切的话,这真是给我一个当头棒喝,我回去一定要和以前不一样。”

韦刺史是皈依六祖大师的,他想教他的师父,令很多人认识,很多人信仰,所以就用请客的方法,请大家吃斋。因为“欲令入佛智,先以欲勾牵”,你想要教他信佛,要怎么样子呢?你就先给他一点好东西吃。人,食色性也,人都欢喜吃好东西,你给他一点好东西,吃得他的嘴甜甜的,他就忘不了:“哎!我一定要去听听经,等下次有机会,韦刺史要请斋,他还会请我去吃斋的。”所以他初初来,不是为法,是为食──为着吃东西。把斋吃了,然后再听听法,一听法:“啊!法的味道,比斋的味道更好!”所以再打,他也不跑了;撵,他也不跑了。

韦刺史知道人心是这样子,所以就为师设大会斋,你看他这是为师,不是为他自己,不是说:“啊!我这个居士,你看!我供养三宝多大啊!”想要出一出锋头,不是的,他为六祖大师请大会斋。大会斋,就好像现在竞选请客,一个人五百块钱。当时韦刺史或者也是用这个方法,说:“我们要修庙,就来请斋。”所以你到这儿来吃斋,正吃斋的时候,就化缘,说:“这儿现在造南华寺,你应该布施出来五千块钱,或者你布施出来五万块钱。”怎么说呢?这个大会斋,一定是为着造庙才请的,所以他才问六祖大师,梁武帝造寺度僧,有什么功德?这个大会斋,当时就是向大家筹款造庙的。你若想造庙,也请一请大会斋,在香港,现在这个法还很盛行的。


[ 本帖最后由 至善佛缘 于 2010-11-17 21:56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30 13:50 , Processed in 0.212295 second(s), 13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