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法宏弘法

[原创] 大殿千佛开光瑞祥再现!千佛认捐活动还在进行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5 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放生就是福善 ¬
  救人一命胜造七层浮屠,而每一条生命都是平等珍贵的,所以救一众生,功德已无量无边,更何况救众多生命!放生就是积最大的福!放生就是行最大的善,积福行善,所有功德,莫过放生! ¬
 楼主| 发表于 2010-12-5 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世人食肉,咸称理所当然;乃恣意杀生,广积怨业;相习成俗,不自觉知。昔人有言:‘可为痛哭流涕长太息者’是也。计其迷执,略有七条;开列如左,余可例推云。

一曰、生日不宜杀生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己身始诞之辰,乃父母垂亡之日也。是日也,正宜戒杀持斋,广行善事;庶使先亡考妣,早获超升;现在椿萱,增延福寿。何得顿忘母难,杀害生灵,上贻累于亲,下不利于己?此举世习行而不觉其非,可为痛哭流涕长太息者,一也!

二曰、生子不宜杀生  凡人无子则悲,有子则喜;不思一切禽畜,亦各爱其子。庆我子生,令他子死,于心安乎?夫婴孩始生,不为积福,而反杀生造业,亦太愚矣!此举世习行而不觉其非,可为痛哭流涕长太息者,二也!

三曰、祭先不宜杀生  亡者忌辰,及春秋祭扫,俱当戒杀以资冥;杀生以祭,徒增业耳!夫八珍罗于前,安能起九泉之遗骨而使之食乎?无益有害,智者不为矣。此举世习行而不觉其非,可为痛哭流涕长太息者,三也!

四曰、婚礼不宜杀生  世间婚礼,自问名纳采,以至成婚,杀生不知其几?夫婚者,生人之始也;生之始而行杀,理既逆矣。又婚礼,吉礼也;吉日而用凶事,不亦惨乎?此举世习行而不觉其非,可为痛哭流涕长太息者,四也!

五曰、宴客不宜杀生  良辰美景,贤主佳宾,疏食菜羹,不妨清致。何须广杀生命,穷极肥甘;笙歌餍饮于杯盘,宰割怨号于砧几?嗟乎!有人心者,能不悲乎?此举世习行而不觉其非,可为痛哭流涕长太息者,五也!

六曰、祈禳不宜杀生  世人有疾,杀生祀神以祈福佑。不思己之祀神,欲免死而求生也;杀他命而延我命,逆天悖理,莫甚于此矣!夫正直者为神,神其有私乎?命不可延,而杀业具在。种种淫祀,亦复类是。此举世习行而不觉其非,可为痛哭流涕长太息者,六也!

七曰、营生不宜杀生  世人为衣食故,或畋猎,或渔捕,或屠宰牛羊猪犬等,以资生计。而我观不作此业者,亦衣亦食,未必其冻馁而死也。杀生营生,神理所殛;以杀昌裕,百无一人。种地狱之深因,受来生之恶报,莫斯为甚矣!何苦而不别求生计乎?此举世习行而不觉其非,可为痛哭流涕长太息者,七也!
 楼主| 发表于 2010-12-5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放生能助生西 ¬
  修行人以念佛为正行,以放生为助行,念佛为主,放生为从,如此修行,如顺风之帆,顺水之舟,用力少而成效多,以此无上殊胜的功德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往生大业必能稳操胜卷,高登西方九品莲台必是指日可待! ¬
 楼主| 发表于 2010-12-6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放生的功德 ¬
   i. 放生功德第一 ¬
  放生是救命的行为功德至大,非其他小善所能比拟! ¬
  大智度论云:「诸余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放生第一。」 ¬
  梵网经云:「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亦杀我故身,一切地水是我先身,一切火风是我本体,故常行放生,生生受生,常住之法,教,放生。若见世人杀畜生时,应方便救护,解其苦难。」 ¬
  谛闲大师云:「不杀为诸戒之首,而放生为众善之先也。」 ¬
  妙善大师(金山活佛)云:「最好的消业方法,莫过于放生,世界上最大的恶业莫过于杀生害命,反过来说,世界上最大的善业是莫过于戒杀放生,所以放生是最大的功德。你能依我的话,赶快量力买生物放生,就能增福延寿的。」 ¬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2 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李炳南老居士云:「放生是救他生命,解他痛苦,佛戒第一不杀,天有好生之德,可以想见功德之大,所得善报无量无边。」 ¬
  「上等功德,除了断缘外,必须兼放生,佛家有一句话说:救一众生,胜造七级浮屠。七乐浮屠就是寺庙的七层宝塔,这样看起来就知道救一个众生的功德是多么大。」 ¬
  ¬
  「一切众生不但是过去父母,亦是未来诸佛,你放它的性命你就是菩萨。」  圆因师父云:「每一个众生最宝贵的是自己的生命,杀了他,他最恼恨,冤仇结得最深,所以说杀业最重,每一个众生最珍贵的还是自己的生命,救了他,他最感激,福善积得最深,所以说放生第一。」 ¬
  ¬
  「放生就是救急,与其他的功德不一样,放生是救性命垂危,朝不保夕的受果受难的众生,我们一放生,当下众生就免除死难,重拾生机,我们不放生,众生就只有受宰待杀的唯一死路了,放生是救急救命的行为,所以功德至大,非其他小善所能比拟!」 ¬
  ¬
  放生最重要的是皈依以及念佛。「皈依佛,不堕地狱。皈依法,不堕饿鬼。皈依僧,不堕畜生。」物命在经过三皈依仪式后,承佛法僧三宝加持,畜生报尽,不再沦入三恶道中,得以转世超生,并且物命亲闻「南无阿弥陀佛」圣号。六字洪名盈盈入耳,既植道种,他日因缘成熟,必能值遇佛法,念佛修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永断六道生死轮回,此乃放生中之大放生,是放生中最重要的意义。」 ¬
  ¬
  「放生最容易消业障,因为不限时间、不限地点、人多人少、钱多钱少都可以放生,正因为简单易行,人人可为,太容易消业障,所以我们的冤家债主便无所不用其极,千方百计阻挠我们放生,不让我们消业障,所以放生所遭受的阻挠最大,所引起的批评最多;这是因为众生业障深重的缘故。因为业障深重,众生物命无福值遇善人受救免除死难,因为业障深重,人们无福救赎生命,偿还杀债。」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3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切法由心想生’

在医学院曾有一位教授做了一项实验,即教授发给每个学生一颗药,说这颗药会使血压上升;服药不久后测量血压,果然都上升了,其实那颗药仅仅是颗糖粉而已。又有另一个故事,即有一位病人因感冒咳嗽到医院看病,经医院X光检查,说是得了肺癌,病人得了这个消息,病情更加严重,几乎没办法下床,就在床上等死,后来隔了一个星期,医院打电话来道歉说,重新检视原来的X光片,发现他得的病仅是普通的感冒,而非肺癌。那一位病人听到这个消息,立刻从床上跳起来,隔没多久,病也就好了。

由上述的两则故事,正好验证了佛所说的:‘万法唯心造’‘一切法由心想生’的道理。所以我相信有些癌症的病人,不是因‘癌症’而去逝,而是被‘癌症’吓死的!只要我们不要病痛放在心上,而时时刻刻以‘利益众生’‘服务众生’为念,放下一切的妄想、执著、分别,则心中不会因稍许不如意的亭,就耿耿于怀,或因小小的事情就发脾气骂人,如此身心清净,自然百病不侵,一切事情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在此,可能有人质疑,既然‘一切法由心想生’,为什么我们不能随意变现一个如意的事物来享用(如变一只会生金蛋的金鹅)呢?此一问题的答案是:因为我们的心识,仍受到业力和业果的重大束缚和限制,未得究竟解脱和自在的缘故啊!然而,还好在佛法当中,只要我们能够老实念佛,心中有‘阿弥陀佛’,则‘心净则土净’,可超越一切业力的束缚,将来带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才是真正‘心想事成’的世界!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3 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简单就是妙法’

在目前现代化的社会里,由于通讯科技的进步与电脑的普遍化,求新、求变、求快速可说是世界发展的趋势,因此我们每一个现代人都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外在环境急遽变化的挑战,所要学习的范围与知识,非常的广泛与复杂,令人有‘学海无涯’之感。幸好先圣先贤以其经验告诉我们:‘简单就是妙法’,世出世间第一殊胜的法门,一定是非常简单、容易的。以世间法来说,中国学术的大根大本——‘易经’,以简单的乾卦与坤卦,说明‘简易、变易、不易’的哲理;至于佛教的净土法门,如无量寿经所介绍的内容就是说明以一句‘阿弥陀佛’圣号,能一生究竟成佛的道理,非常适合现代人的需要,并且符合时代的潮流。

盖一句弥陀,人人能念,个个能行,名召万德,妙感难思,从有念巧入无念,即凡心是佛心。如弥陀疏钞云:‘齐诸圣于片言,越三祇于一念’,极圆极顿,至简至易,只要肯念,成佛有余。是故一句‘阿弥陀佛’是我们超越生死轮回之简单妙法,亦是日常生活中协助我们伏住贪、嗔、痴烦恼,时时刻刻充满法喜的无上妙方也。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4 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12-14 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做菩萨

一般人如果每天做相同而且辛苦的工作,一定会觉得很厌烦。尤其是公务人员,好像永远没有解脱的一天,很多人常因此而苦恼。假如能将观念转变过来,就会做得非常快乐而自在。凡夫观念中常常执著有‘我’—如我在做,我好辛苦,我为什么替他们做,我为什么不能得到应有的升迁......,愈想愈烦恼,愈想愈不快乐。若学菩萨道,发大誓愿要帮助、服务众生,他的想法和看法就不一样了。因为所谓‘菩萨’,就是梵语‘菩提萨埵’的简称,也就是‘觉有情’的意思,因此菩萨就是‘觉悟的众生’,也要以自己所觉悟的真理,去帮助其他未觉悟的凡夫,使其也能够觉悟,因唯有真正的觉悟,才有快乐幸福可言。反之,若吾人不能觉悟,并且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理不了解,将可能由于一时的迷惑颠倒或错误的观念,导致错误的说法与做法,如此势必要承担其所造成的不堪设想的苦果了。

菩萨道之‘六度’即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与智慧六个科目。吾人行菩萨道,第一要修‘布施’。布施以财施为主。财施又分‘内财’与‘外财’,外财是指在外面赚钱,供养一家人,内财是用自己体力、时间与智慧为民众服务。‘持戒’就是奉公守法,不取非分之财。若能每天有耐心的从事自己本身的工作,不疲不厌,就是‘忍辱’。对自己的业务,每天要求改进,希望明天做得更好,就是‘精进’。虽然每天做很多的事,心地能够随时保持清净,一尘不染,就是‘禅定’。清净心中常生智慧,法喜充满,即是‘智慧’。

由此可知,只要我们觉悟了,在日常生活当中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可以学菩萨行,修菩萨道。举例而言,如果我们尽心尽力将工作做好了,即是公务人员的榜样,推展开来就能直接或间接影响整个社会、国家、世界,乃至于尽虚空遍法界,所谓‘公门里好修行’,就是这个道理。吾人若能经常以‘学做菩萨’、‘力行菩萨道’的精神,多付出,少计较,渐渐将我执去掉,并且把‘别人当成另一个自己’,以服务社会,利益一切众生为前提,并从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如此将随时法喜充满,欢喜自在!
发表于 2010-12-16 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捐助寺院功德利益
    释迦牟尼佛在《经》中说“浊世中,我以佛殿与文字形象出现。见到佛殿与文字当生起真佛之信心和恭敬。谁在任何地方创建寺院、建造佛殿,会令无数众生从轮回中解脱出来。供养佛殿和文字等同于供养我的真身,功德永远不会耗尽……”生死是无常的,现在我们有幸遇到种植福田的机缘,也许是此生的唯一机会。若真正发心供养,则不需苦行,将会得到今生乃至生生世世的利益!
    地藏经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佛法中,所种善根,或布施供养,或修补塔寺,或装理经典,乃至一毛一尘,一沙一渧,如是善事,但能回向自家眷属,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乐,捨一得万报”。 所谓:一文喜捨,万文收;希望广大善信,随缘乐助,广种福田,千古流芳!供养福田的善果功德是无量的,古有“自乳轮王”供养佛祖七粒豆子,而最终成佛的公案。
宣化上人开示中有关建造寺院的功德利益
  在迦叶佛时,这位天主原本是个女人,所以你不要以为他是什么不得了的。这个女人发心为佛造一座塔庙,她是什么因缘发起这个心呢?因为她看见一座破庙,已经没有屋顶,没有天花板了。这破庙里有尊佛像,每逢刮风下雨,就会把这尊佛像所贴的金面,从脸上一道一道的冲下来。她一看,就生了一种难过的心:“哎哟!这佛像已经都脏了,现在又被风吹,又被雨打,啊!这太不好吧!”于是她发心要把这座庙修造好。
    她想造庙,但自己又没有钱,于是就找她的朋友亲戚,说:“我现在要造庙,但没有钱,你们大家可不可以帮我的忙呢?你们有亲戚就找亲戚,有朋友就找朋友,我们互相做一件慈善的事情,把这座庙修好。”她的亲戚朋友说:“可以,我们大家互相合作来造一座庙。”这么一找,恰恰就找了三十三个人﹣﹣她是其中的一个发起人,另外又有三十二个,这三十二个大约多数是女人。这在历史上已不可考,也考察不出来了。若有男人,也很少的。因为男人呢?以为自己了不起,不欢喜造庙,说:“这个让女人去做。”所以就由三十三个女人把这座庙造好了,又造了一座宝塔。大家都拿出一点钱,共同拿出所有的力量来造庙造塔。
     塔庙造完了,这三十三个人的生命结束之后,全都生到天上去了,每一个人有一层天,所以三十三个人就有三十三天。而这三十三天的中间就是忉利天天主──帝释。这是忉利天的由来。
    佛、法、僧三宝,是一切众生的如意宝藏,若能竭诚恭敬供养三宝,广种福田,将来决定获得财富无量;其发心大者,即福德大。《分别布施经》中佛陀告诉阿难尊者说:“于当来世,若有信心善男子等,能于大众起净信心而行布施,当知是人获福无量;何况于今现在在行施?”
   现在寺院正处在最艰难的时候,如果大家能一起发心,捐助寺院渡过难关,那就功德真正的无量了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4 02:01 , Processed in 0.264547 second(s), 14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