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粗茶一把

煮茶人生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9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做不到深信因果阿,若是深信了,哪里还有挣扎,哪里还有抗拒?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9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人都有一个大的目标,这个目标如何的分解成小目标呢?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9 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摘抄:一家一庭院(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5c1cc9c0100lsyq.html

村里人都说有一美妻,我知道我妻子不美。大家说她漂亮。是建立我的丑上。大有大标准,小有小因缘。黑白与丑美的标准,没有特定的标准,都在特定的因缘上。佛说佛法也如此,不同的因缘,有不同的说法与标准。假如我们在读佛法的时候,用一个标准去理解佛说八万四千方面门。就会出现相互排斥,与大小之争、南北之斗。

见性的人,从一草一木中观整个世界。万法的真谛也是相同的。丑与美标准,与佛法一样,有特定共有,也有更多的是相对因缘。特定的共有如佛法的慈悲与方便。相对的就是特殊的环境,有特殊的说法。其实我们静下心来看丑美,丑与美如有固定的标准,在在标准中藏着各种因缘,小到夫妻,说丑美,并不是人长的美,而是相对而言,夫妻之间的长相有一定的差距,因我的丑,才显的本来是一般人的妻子,觉得她漂亮,她的漂亮是针对我而言。中到学校,村庄,县城。大到省民族与国家。校花、村花等,其实都是针对一因缘而说。法也如此,在村说法有村的因缘,在学校说法有学校的因缘,不同的因缘产生各种方便法门。假如我们用一个标准去衡量各种方便,就出现了了佛因缘说法,而我们强缘去修学。在我们不懂因缘而强缘的时候,我们就因不得缘而产生执与迷……

假如我们在做事情,先看因缘,我们就没有校花与村花等的各种特殊的因缘,如我们修学佛法,在我们看三藏十二因缘八万四千法门的时候,先看因缘、入因缘,我们才能趣解喜入,得到佛的恩惠……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9 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某日跟女儿一起逛街,女儿看中一件衣服,我没同意,然后又选了一件我看着凑合的她还算喜欢的买了,回来路上,女儿说老妈认为好看的简直就是难看,老妈认为难看的就是好看的,惊咋了的问她,真的阿?她说“是的,你认为对的不一定是对的,你认为错的也不一定是错的”

今天这个事情又冒了出来,才看了一人踢人发表了意见就想起这个事情来,看来看别人不顺眼不是别人的问题,实乃是自己的审美有那么点偏差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9 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偏差也是审美,有个性的就是美的,欣赏自己的个性的同时也欣赏一下别人的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0 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到处找茬的眼睛到处生事,如何的办?

看人时如不能看他的恩情是就容易找毛病,好斗的毛病不是一天了,真的好难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0 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师兄要去受5戒去了,随喜他们勇攀高峰的劲头,俺却只能干看着随喜,这个戒的意思还是没有搞懂呢,几个师兄约了什么时候到西园去受单条的戒,一点一点的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0 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越来越有点迷糊,身口意,要戒哪个?那念头翻滚来去,咋么戒的?看吧,又总是发生事后诸葛的事,也只好自己分析一下原因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1 05:04 | 显示全部楼层
摘抄:

修心
修哪颗心?
    
  修面对长辈的尊敬之心,
    
  修面对平辈的仁义之心,
    
  修面对幼辈的慈爱之心,
    
  修面对父母的恭孝之心,
    
  修面对朋友的坦诚之心,
    
  修面对强者的敬佩之心,
    
  修面对弱者的怜悯之心,
    
  修面对顺境的不骄之心,
    
  修面对逆境的不馁之心,
    
  修面对错误的悔改之心,
    
  修面对赞美的谦虚之心,
    
  修面对批评的肯受之心,
    
  修面对打骂的忍辱之心,
    
  修面对诽谤的平淡之心,
    
  修面对穷苦的施舍之心,
    
  修面对富贵的不攀之心,
    
  修面对损害的宽容之心,
    
  修面对认错的谅解之心,
    
  修面对美好的赞叹之心,
    
  修面对丑恶的包容之心,
    
  修面对现有的知足之心,
    
  修面对低下的傲慢之心,
    
  修面对享乐的节制之心,
    
  修面对贪婪的羞耻之心,
    
  修面对生命的博爱之心,
    
  修面对自然的感恩之心,
    
  修这颗真心。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1 15:55 | 显示全部楼层
摘抄:

欲真正了知一个人,要通过种种观察:观察行为、行境、道友、生活、听闻、身业和口业。如是多方面综合观察才能真正了知一个人,切莫以偏概全轻断善恶。

忏悔总是以偏概全轻断善恶的种种言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2-24 17:21 , Processed in 2.700186 second(s), 14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