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我来了

[佛教文化] 329个佛经故事!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5-20 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上的神仙们也一致为太子的德行而高声赞叹;这时天地都振动起来。

老婆罗门拉着曼坻的手走了七步,回过身来,把曼坻交还太子,说:“您还是自己留着吧!再也不要把她送人了。”

太子说:“您为什么不把她带走?是不是认为她有哪些地方不好?这个女人,是天下所有女人中最好的;她的父亲是个国王,她是独生女,为了我,她不惜吃糠咽菜,从无怨言;她长得如此美丽,世上无双。请您快把她带走吧!”

老婆罗门说:“我不是婆罗门是天帝释是来考验您的。”

说着便显出原身。天帝释说:“你们每人说三个愿望吧!我将尽量满足你们。”

曼坻赶紧走上前去,向天帝释合十行礼,说道:“第一希望那个鸠留国的老婆罗门把我的两个孩子卖到叶波国去;第二,希望两个孩子不要受苦;第三,希望我与太子能早日回国。”

天帝释说:“您放心!您的三个愿望都能实现。”

须大拿太子也说:“第一我愿一切众生都得到解脱永远不受生老病死之苦。”

天帝释说:“如果您想当日月中的王,想当世间的帝王或想长生不老,那我都能效劳。但您的这个愿望太大了,是三界中最伟大的佛才能满足的,我无法使您满足。”

太子又说:“第二愿我有无穷无尽的财富,可以任我布施,永不匮乏;第三,愿父王及大臣们都想见我。”

天帝释说:“我一定满足您这两个愿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20 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鸠留国的老婆罗门把须大拿太子的两个孩子带回家后他老婆不但不高兴反而把他狠狠地骂了一顿:“这两个孩子都是国王的后代,你的心肠怎么这么狠硬,让他们当奴仆?真是个狼心狗肺的东西!”

骂着她抡起木棍把老婆罗门打得遍体鳞伤,喝道:“快把他们卖了,再另外买两个奴仆!”

老婆罗门无奈,把两个孩子牵到街上。

这时,天帝释化作商人遍告满街所有的人说:“这两个孩子太贵了,没有人买得起。”

老婆罗门在街上站了半天,也没有人来问一声价。

天帝释看两个孩子又渴又饿便让他们呼吸自己的妙气他们马上就不渴不饿了。

天帝释进而引动婆罗门的思绪:“既然在这儿卖不掉,还不如到叶波国去卖吧!”果然,老婆罗门便带着两个孩子到叶波国。

叶波国的臣民们都认识这两个孩子,知道是须大拿太子的儿女,看见一个老婆罗门牵着叫卖,不由得大吃一惊。

大臣们问老婆罗门道:“你是从哪里得到这两个孩子的?”

老婆罗门回答:“这是我乞化来的与你们有什么关系?”

大臣说:“你既然到了我们国家,我们就有权问你。”

不少大臣、百姓喧喧嚷嚷地,要把这两个孩子抢回来。

这时,一个老汉阻挡说:“太子一心布施,普度众生,竟然到了这个地步,真教人感叹!如果我们硬把这两个孩子抢下来不是伤害了太子的一番好意吗?不如赶紧去报告国王,国王知道了这件事,一定会把孩子赎回来的。”

大臣们便把此事向国王报告。湿波王一听连忙叫人把婆罗门及两个孩子带进宫中。

国王、王后、大臣及后宫的夫人、宫女们,看见这两个孩子被婆罗门牵着的惨状,个个哽咽起来。

湿波王问道:“你是怎么得到这两个孩子的?”

婆罗门回答:“这是我从须大拿太子那儿乞化来的!”

湿波王流着泪,伸出双臂,想把两个孩子抱在怀里,但孩子们哭着躲到一边,不让祖父抱。

湿波王问婆罗门:“这两个孩子,你打算卖多少钱?”

孩子没等婆罗门开口,便抢着说:“男的卖一千个银钱、一百头牛;女的卖两千个金钱、两百头牛。”

湿波王问道:“大家都喜爱男孩,为什么反而男的便宜、女的贵呢?”

男孩回答道:“大王后宫的宫女,与大王本无亲戚关系,她们有的出身低贱,有的本来就是奴婢,但只要一得到大王的宠爱,马上身价百倍,身佩珍宝、口尝百味,享尽荣华富贵。而大王亲生的独子却被赶到深山老林中吃尽辛苦。大王天天在宫中与宫女们娱乐,一点也不思念儿子,所以男的不值钱,女的才值钱。”

湿波王听孙子这么说,难过得老泪纵横说不出话来,过了许久方才说道:“是我对不起你们!你不肯让我抱,是怨恨我呢?还是惧怕这个婆罗门?”

男孩说:“我不敢怨恨大王也不是怕这个婆罗门。我以前是大王的孙子,但现在成了别人的奴仆,哪有奴仆让国王抱的道理?所以我不敢让您抱。”

湿波王听了这一番话更加伤心,便依照男孩讲的价钱付给老婆罗门;然后转过身来,把两个孩子紧抱在怀里,上上下下地抚摸着。

湿波王问道:“你们一家,在深山老林里,吃什么?穿什么?”

孩子们回答:“我们吃鲜果野菜、穿麻皮树叶;与百鸟一起唱歌、与百兽一起游玩,倒也无忧无愁。”

国王抬头看见老婆罗门还在,便叫道:“你出宫去吧!”

男孩说:“这个婆罗门也饿了,请大王赐他吃完饭再走吧!”

湿波王问道:“你不恨他吗?为什么还要请他吃饭呢?”

他回答道:“我父亲一生修道行善因为实在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布施了,才把我们兄妹布施给这个婆罗门。父亲是我的榜样,我做事也应向他学习,这个婆罗门现在又饥又渴,我怎能不怜悯他呢?我父亲都能把亲生孩子布施给他,大王您难道连一顿饭都舍不得吗?”

湿波王就下令给这个婆罗门端上饭菜。

婆罗门吃完饭,高高兴兴地走了。

湿波王马上派遣使者,到檀特山去迎接太子回国。

使者到了檀特山,向太子宣布王命,请太子马上动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20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子说:“大王命我在此流放十二年,现在还差一年期满我一定回去。”

使者无奈,回国禀告湿波王经过。

湿波王就写了一封亲笔信,派使者再次来到檀特山。

太子接到信,恭恭敬敬地磕了头,绕着信转了七圈,才打开来;只见信中说:“你是个聪明人,做事当以慈悲为首为什么赌气不回呢?我为你废寝忘食,你就快点回来吧!”

太子于是动身回国。

山中的百禽百兽,知道太子要回国了,依依不舍地一直送到很远。

迎走了叶波国镇国白象的那个敌国国王得到这个消息,便用金银鞍具把大白象装饰一新派使者在中途拜见太子道歉说:“以前我们是鬼迷了心窍才来乞求这头大白象害得太子被流放到深山里。今天听到太子回国的消息十分高兴特地把大白象奉还还求太子恕罪!”此外,还赠送了许多金银珠宝。

太子却回答说:“说过的话就好像流走的水、刮过的风、吐出的饭,不能再收回;我布施也是这样,绝对没有再收回的道理。你们还是赶紧骑着大象回去吧!请代我向你们国王致意,感谢他派使者远道来慰问。”

使者只好把大白象牵回去。

敌国的国王听了使者的禀告后,十分感动。

从此,两国友好相处,再也不相互侵犯。

湿波王听到太子已经回国,喜不自禁,亲自骑上大象出城迎接。

太子见到父王,连忙上前磕头行礼,跟在父王后面一起进城。

全城的百姓张灯结彩、欢欣鼓舞,用香水洒地、用鲜花做成花环来迎接太子。

太子进入王宫,马上拜见母后,向母后问候起居。

湿波王把国库所有的财物,全部交给太子。

须大拿太子从此更加乐善好施,后来终于成为佛。

须阇哆的衣服

佛陀灭度后百年,印度出现一位转轮圣王,名为‘阿育王’。阿育王统一全印度,建立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伟大王朝——孔雀王朝。

深奉佛教的阿育王,为令佛法广传流布,在南阎浮提建造了八万四千座佛塔,以纪念佛陀出世的胜缘;并于塔中供养佛陀舍利,令众生礼拜广植善根。当时师子国(今锡兰)国王听闻阿育王兴隆佛法,便遣使献上五颗如意宝珠,不仅光彩夺目,亦世间罕见。阿育王接受后,将四颗宝珠依序供养在佛陀诞生塔、成道塔、转法轮塔,以及入涅槃塔中,剩下的最后一颗宝珠,则想赏赐给后宫夫人。国王心想:若只赏赐给其中一人,其他人必生嫉恨。为了试探夫人们的智慧和性情,阿育王派人至后宫宣告:‘请诸夫人各着上妙的衣服与璎珞,最胜庄严者,国王当赐宝珠。’

王令一下,婇女们纷纷翻箱倒柜,忙着为自己的夫人挑选最美丽的衣裳,并为其佩戴价值连城的璎珞珠宝,抹上五颜六色的胭脂水粉;夫人们满心期待自己能获得国王的青睐,成为万中选一的幸运儿。在这人人忙乱的当头,惟独国王的最小夫人须阇哆平静地看待一切,不仅不随之起舞,更于心中忆念着世尊的法语——‘戒,如璎珞妙服,受持八关斋戒者如身着最清净洁白的衣服,仪容端正,令人自然心生恭敬。’须阇哆与世不争的态度和其他人形成强烈的对比。

阿育王来到后宫,只见夫人们个个浓妆艳抹、珠光宝气,令人目不暇给;唯有最小的夫人素服淡妆,别于众人。国王感到奇怪,于是问道:‘诸大夫人皆穿着上服,为何只有你不遵从我的命令?’须阇哆回答:‘佛陀曾说“惭愧是世上最上等的衣服,持戒则是最庄严的璎珞,法音是最美妙的音乐。”我今受持八关斋戒以为璎珞,着惭愧之服,并读诵经典以为音乐,以此等恭迎大王。’

阿育王听了这些话,心生欢喜,深深赞叹须阇哆的智慧和德性,便向所有人宣布:‘我先前有承诺,谁能着最好的衣饰,当赏赐其宝珠。须阇哆所着者为众人之冠,此如意珠非她莫属!’

其他夫人见须阇哆因持戒而得宝珠,皆竞相求受八关斋戒。

典故摘自:《释迦如来应化录˙卷二》

省思——

防非止恶、积极行善,是戒的功德;心有此德便现好相,清净庄严,人见欢喜,灾祸自然远离,福报现前,为现世之报。而一日一夜的八关斋戒更是由世间通往出世间的关口,能令持者断生死烦恼而得自在解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20 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香气因缘

香气因缘
佛陀涅槃百年后的印度,崛起了强盛的孔雀王朝。其国君主阿育王不仅花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修建了一座富丽雄伟的宫殿,还从各国找来许多画师,为宫殿的墙壁作画。

几个月后,来自各国的画师都已作画完毕,只剩位在罽宾国北方的一个小国的画家还没有到。这位画家由于路途最远,所以当他千里跋涉抵达皇宫时,整座宫墙早已画满各式各样的画,只剩大门边还有五尺宽的壁面留白。

画师一边看着这些作品,一边思索着作画的题材。忽然想到,来皇宫的途中,经过一座小城,城中莲花池边有一位相貌庄严的女子,气质出众,堪为皇后!画师左思右想,决定在墙上画下这名美丽女子的倩影。

一天,阿育王在进殿前,一眼就看到墙上的那幅美女图。国王问身旁的大臣说:‘这幅画是谁画的?赶快去把他找来。’于是大臣找到那位画师,将他带到阿育王面前。阿育王问画师:‘你画中的这名女子是真有其人,还是虚构的呢?’画师便将途中见到那名美女的经过向大王报告,阿育王听了非常高兴,马上派使者去请那名女子入宫当皇后。

使者来到这名女子的家后,将阿育王的旨意转达给她的父母。父母听了,不但没有欢喜,反而显出为难的表情。原来,两国距离遥远,使者花了三年的时间,才抵达该国,而女子已在这段时间嫁为人妇。不知如何是好的二老,来到女儿的夫家,将这件事情告诉女婿。女婿是一位三宝弟子,他心想:‘人生最危险的事,莫过于财宝和美色,若不从命,必定招来杀身之祸。’便同意让使者将妻子带回皇宫。

女子成为皇后后,有一天,阿育王送给她一束花。皇后捧着花,闻着花香,突然哭了起来。阿育王感到困惑,问她为何如此伤心?皇后为难地回答:‘您先赦免我的罪,我才敢说。’阿育王答应后,皇后接着说:‘这花的味道和我前夫身上的味道很像,使我忍不住想起他……’阿育王听了很生气,责骂她:‘你现在已是尊贵的皇后,怎么还在怀念过去的事?’心怀怒气的阿育王,即刻派人去找她的前夫,想知道他是否真如皇后所说,身上会散发出香气。

没想到,皇后的前夫在送走妻子后,了悟欲望的过患,就告别父母,出家修行,而且还证得阿罗汉果。于是,使者来到精舍,表达阿育王的旨意。修行人问使者:‘我一无所有,为何国王想要见我呢?’使者回答:‘国王想要供养您,所以请您到皇宫去。’修行人只好跟着使者去覆命。

阿育王见到修行人后,发现他的身上果然散发香气,而且比莲花还要清香。但阿育王还是不相信,认为他一定是身涂香油才会如此,所以不但请修行人洗浴身体,还派人以厚布捆绕其身。没想到这样做,反而使修行人身上的香气更盛,这时阿育王才相信皇后说的都是真的。

阿育王问修行人:‘为何您有这样殊胜的果报?’修行人因为已证得阿罗汉果,了知过去宿命,说道:‘我前世为婆罗门。一天,在路上远远地看见有人在开示佛经,便心生欢喜,合掌赞叹,并且烧了少许的香以作供养。因为这样的功德,所以不仅身有香气,今生也因此福德,得证阿罗汉果。’

典故摘自:《众经撰杂譬喻经˙卷二》

省思——

赞叹他人,亦是在庄严自心佛土,因为在赞叹过程中,恭敬是身业、尊重是意业、赞叹是口业,身、口、意三业清净,便具足无量的善法!而三宝是世间无上的福田,为众宝所生之处,故赞叹三宝,不仅能使佛法流布、久住,亦能使世人亲近三宝、听经闻法,功德不可思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20 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鬼子母

鬼子母
在古印度一座幽深的山谷中,住着老鬼王波阇迦,和他的妻子鬼子母,他们有一万个孩子,个个都是凶猛有力的大鬼王,经常扰乱天上或人间,而鬼子母最疼爱的是他的幼子,名叫嫔伽罗。

鬼子母是所有罗刹鬼中最残暴的,而且,最喜欢吃人类的小孩儿,因此,经常下山捉小孩子来吃。山下的人们,都被鬼子母的血盆大口吓得毛骨悚然,整天提心吊胆,唯恐稍不留意,自己的爱子将变成她的佳肴。

如今,城里的孩子已经愈来愈少了……,鬼子母还是贪得无厌,又从城市找到乡村,从乡村再找到城市。失去孩子的母亲,痛苦得几近疯狂,成天哭叫着:‘还我孩子啊!还我孩子啊!……’

大家看到这些可怜的母亲,都十分难过,但是,也商量不出解决的办法,最后,只好求助于最慈悲、最有智慧的佛陀。佛陀慈悯的看着大众,决定要拯救孩子们,也要救度鬼子母,使其不再造更多的恶业。

这天,鬼子母回到家,像往常一样,数着孩子:一、二、三……。‘咦?好像少了一个,是不是数错了?’她又数了一遍,仍旧少了一个。‘啊!嫔伽罗不在。他跑到哪儿了,是不是躲起来了?’她推开孩子们,开始寻找嫔伽罗。从这一个房间找到另一个房间,从屋里找到屋外,却始终找不到嫔伽罗,这下,鬼子母真的慌了:‘嫔──伽──罗!嫔──伽──罗!你──在──哪──里──啊?嫔──伽──罗!’

一天、两天、三天过去了,鬼子母从这个山谷找到另一个山谷;从这座山找到另一座山;甚至运用神力,到天上去找。然而,整整找了七天七夜,寻遍了每个角落,始终没有嫔伽罗的踪影。

找不到爱子的鬼子母伤心欲绝,疲惫的身体使她更显得憔悴,步履蹒跚,手脚伤痕累累,脸上的泪水如断了线的珍珠,不停地落下。她不断地呼唤嫔伽罗的名字,声音都喊哑了。

后来,听说佛陀是个具有大智慧的圣者,知道世间上所有的事情,于是鬼子母来到佛陀的精舍。

一见到佛陀,鬼子母马上跪下来,涕泪满襟向佛陀哭诉:

‘我最心爱的幼子嫔伽罗不见了,请告诉我他到底在那里?想到我的小儿子,我就……我就……呜──’‘你有一万个孩子,现在只少了一个,有什么关系?何必这么忧伤、辛苦地四处寻觅呢?’佛陀若无其事地说着。‘什么!孩子都是我的亲骨肉,比任何宝物、甚至比我的生命还珍贵。少了一个,我就已经没有活下去的勇气了!’佛陀静静地看着鬼子母说:‘既然你明白失去孩子的痛苦,为什么要捉别人的孩子呢?普天下的母亲,也都是把孩子视为比生命更珍贵的宝贝,不只你一人是如此!而且世间上的人,有的只有一个孩子,或者三、五个孩子,可是都被你杀害了,那些失去孩子的母亲,想必比你现在还要悲伤吧!’鬼子母听了,十分惭愧地说:‘佛陀,我知道错了。我现在终于体会到失去孩子的悲痛。只要我能找回嫔伽罗,从今以后绝不再杀害人们的孩子。’

佛陀听了,便将钵拿出来,原来佛陀将嫔伽罗放在钵里,悄悄带回了精舍。

鬼子母一见到心爱的儿子,高兴地冲向前去,想把嫔伽罗抱起,然而,纵使施尽所有神力,也无法将他抱出佛陀的钵。佛陀告诉她:‘如果你能发心受持三皈五戒,尽形寿不再杀生,我就把孩子还给你。’

于是,鬼子母听从佛陀的教诲,受持了三皈五戒,成为真正的佛弟子,终于,她抱回思念已久的嫔伽罗。

佛陀在鬼子母离开前,叮咛她说:‘你要好好受持戒法,无有毁犯。过去你曾是羯腻王的第七个女儿,平生作了很多功德,但因没有持戒,所以才沦为鬼道众生,受无量苦。’

从此,鬼子母不再捉小孩子为食,甚至成了佛陀的护法,称为‘鬼王母’,并且令其一万个儿子也都受持三皈、五戒,不再恼乱他人。

改写自《杂宝藏经》卷九

省思——

佛法常说要发慈悲心,但要发大慈悲心者,必定要能对一切众生有‘感同身受’的心。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和是非,往往都是欠缺一份体谅,若能角色互换,必能善于体察众生的苦,才能生起真正的大慈悲心,不伤害众生,进而利益一切众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20 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鸟闻法生天

鸟闻法生天
佛陀时代,有位精进用功修道的比丘,饭后到只树给孤独园经行,经行完毕,便诵经用功。比丘的声音十分清扬、幽雅,尤其是诵经时的声音,更是无比庄严。这时候,天空飞来了一只鸟,这只鸟听到如此庄严的音声,感到十分地欢喜,于是就停在一棵树上,心生恭敬地聆听比丘诵经,丝毫没有注意来了一位猎人,正准备弓箭要射杀它。猎人一箭射来,这只鸟立即命终。

由于它在往生前,是一念专注、恭敬法喜地听着比丘诵经,所以立刻生到忉利天中,而且相貌端正,身上散发着耀眼、奇异的光芒,其他天人都无法相比。天人心想:‘我是因何因缘,而能够生到天上享受天福的果报呢?’于是他用天眼一观,原来自己过去生是一只鸟,由于临终前听闻比丘诵经,心生欢喜,所以才能有如此的福报生为天人。于是天人怀着感恩的心,带着无数的天花,来到比丘面前,恭敬地向比丘顶礼,并且以天花供养比丘。

比丘便问:‘请问您是何人?为什么要对我问讯、顶礼、供养天花呢?’天人回答:‘我过去生是一只鸟,因为听到您诵经的声音,感到非常地欢喜,所以就停在树上聆听您诵经,在那时被猎人所射杀,却因临终前的一念法喜,得以生到忉利天,享受天福。这都要感恩您!’

比丘听了也很欢喜,便对天人阐说种种胜妙的佛法,天人听了之后,心开意解,立刻证得须陀洹果,十分欢喜地回到了天上。

阿难问佛:‘为什么这只鸟只是听闻比丘诵经,就可以生为天人,并且又证得须陀洹果呢?’

佛告诉阿难:‘如来所说的法是十分地甚深、微妙、殊胜,像这只鸟,只因为听了比丘的诵经声,对于法音感到法喜充满,就能获得无量的福德,更何况是人呢?如果有人能够对佛法有坚定不移的信心,并且能够持之以恒地信受奉行,那么他所获得的果报是无可计量的,必定是远远地超过这只鸟所受的福德!’

典故摘自:《贤愚经.卷十二——鸟闻比丘法生天品第五十二》

省思——

这个典故,让我们对于‘众生皆有本具佛性’、都是未来佛,深具信心。鸟只因听了比丘的诵经声,最后一念专注、法喜,便感得生天的福报,更因此得道证果,何况是一位能自己诵持经典,并且持之以恒地落实解行的人呢?!

因此,我们要对自己的佛性、对佛法有信心,只要菩提道心不退,发长远心地依教观心,终有永离烦恼、自在解脱的一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20 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鹦鹉度国王

鹦鹉度国王
从前在印度的迦尸国,国王名叫恶受,不行善道,百般虐待子民,做了许许多多的坏事,乃至远从各地来的商人,所带着的珍奇宝物都被他夺取,也不付报酬。此事被大家相互传说着,以致恶名远播。那时,树林中有一只鹦鹉王,听到过路的人在谈论国王的恶行,心想:我虽是鸟,尚且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何况是一国之王,反而被讥笑怒骂,岂不是比禽兽还不如?我应当去见国王,劝国王改恶行善。

于是鹦鹉王展翅高飞来到国王的花园,这时国王与夫人正在园里游玩。鹦鹉王发出声音说道:‘国王暴虐无道,所有的人和鸟兽,都愤怒难平。你们是人民的父母,怎能如此?’夫人听了,嗔火大起,于是派人捕捉鹦鹉王。

夫人把捉到的鹦鹉,交给国王。国王问鹦鹉:‘你为什么骂我?’鹦鹉回答:‘我说国王做事不对,是想帮助国王,并不敢骂国王。’国王问:‘我做了什么不对的事?’鹦鹉回答:‘因为有七件事,会危害国王。’国王问:‘哪七件事?’鹦鹉答道:‘一沉迷女色,不听受忠言;二嗜好饮酒,不理国政;三贪爱下棋,不敬贤者;四打猎杀生,没有慈心;五好出恶言,不说好话;六异常加重赋税和罚金,违反常规;七无故夺取人民的财产。这七件事,将会危害国王。另外还有三件事,会败坏国家:一是亲近谄媚邪恶的人;二是不接近忠臣良将;三好征伐他国,不体恤百姓。这三件事不除,国家早晚将有倾败的危难。’

鹦鹉王又道:‘国王应如桥梁,济度万民;如天秤,对待亲疏一律公平;如大道,不背离圣贤的脚步;如太阳,普照世间;如月亮,带给万物清凉;如父母,关爱慈祥;如天空,覆盖一切;如大地,滋养万物;如明火,为百姓烧除恶患;如清水,润泽四方;如转轮圣王,以十善道,教化众生。如此天下人民自会归顺敬仰。’

恶受王听了如此至真至诚的话,深觉惭愧,说:‘我为人王,所做无道,危害百姓伤及国家声誉,愿至诚忏悔前愆,遵从鹦鹉王的教导,修行正道。’于是国内良善风气逐渐转盛,全国上下都生起真诚崇敬之心,所有百姓无不欢喜。国王也因此洗刷了过去的恶名。

典故摘自:《杂宝藏经.卷八(九五)》

省思——

典故中的国王因被五欲尘境所迷惑,而造作恶业;幸能得遇善知识的真诚劝谏,且恶受王也能虚心的接受忠告,诚心改过,使国家百姓得以安乐。同样地,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也要像国王一样,愿意诚心地接受善知识的劝谏,并且确实改正,人生自能愈趋光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20 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鹦鹉救火

鹦鹉救火
‘失火了!失火了!’

盛大的狂欢酒宴中,全村人从迷醉中回头一望,

朦朦胧胧的视线内,处处火海猛焰;

四下张望,

松软的四肢根本无以支撑自己找出生路。

‘这下完了,大家只好等死!’

有人开始扯发哭泣。

但是,头脑还清醒的人,却脱口高呼:

‘至尊至圣的佛陀不是正好住在村里?佛陀啊,请救我们逃脱祝融之灾吧!’

众人纷纷默祷,

佛的身影竟不知从何处来到火场,

庄严的声音刹时令现场一片清凉:

‘一切众生都有三把烈火:贪欲之火、嗔怒之火、愚痴之火。我用无上智慧之水,熄灭这三火。如果,我所说的是真的,这场火灾应当瞬间消灭!’

奇妙的事发生了:

火舌就像被周围的空气吸干一样,

刹时无影无踪。

‘太好了!真是太好了!’

村民们彼此相视喜极而泣,对佛陀生起绝对的信心和感激。

此时,

佛陀更启妙口宣流法语,

众人闻法立即悟解,证得初果。

随侍佛陀之侧的比丘们,目睹事件发生始末,深感不可思议:

‘佛陀,为何有这样殊胜的因缘,救了他们的身,也救了他们的心?’

佛陀缓缓道来这一段在过去三大阿僧只劫行菩萨道时,

与村民们结下善缘的故事:

‘一天,风势干猛,令竹林相互磨擦而起火,焚烧山林遍野,眼见即将夺去一切生灵的性命。这时,一只名叫欢喜首的鹦鹉,哀愍大众无翅飞逃,就千万度往返于山海之间,用它微薄的双翼沾以海水,一次又一次洒向漫天火海。如此坚毅、真诚的义行,感动了帝释天。

天帝询问道:

“欢喜首啊,你小小身躯如何能解救千万里广的火势呢?”

鹦鹉认真地回答:

“我的心意比火势更宽阔啊!如果今生灭不了,发誓来生一定把它扑灭!”

帝释深受感动,施展神通力,倾注豪雨,刹时解救了全山生灵。

这只鹦鹉就是我的前身,

林中的鸟兽就是村里的百姓,

当时的我,灭火让他们脱困得安;

今生一样,灭却有形和无形的火,

让他们远离灾难,得到安稳。’

比丘们深深思惟个中蕴含的深意,又请问佛陀:

‘为什么村人能够立刻证得初果圣位呢?’

佛陀答道:

‘那是因为在迦叶佛出世的时候,他们曾经发心受持五戒的缘故。由于持戒不犯的殊胜善因,今天才能彻见真理,证得初果须陀洹!’

改写自《杂宝藏经》卷二

省思——

村人们由于持五戒,而有听经闻法即能成道的福德;鹦鹉由于舍身灭火的大慈悲心、大精进心,而得以于未来成就佛道。我们学佛,是否学到了如此持戒、慈悲和精进的精神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20 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鹿母夫人

鹿母夫人
从前有个游方僧,颇具神通。有一天,他来到一位财主的庄园,正好碰到财主准备吃午饭。

财主一见他来乞讨身上是破衣烂衫风尘满面的样子,顿时生出怜悯之心。

他想:“像他们这样,每天走街穿巷地乞讨也不容易,正好我还没吃就把饭都给他吧!”于是财主把自己的午饭,全部倒入僧人的钵中,上面还放了一朵盛开的莲花,表示他对僧人的敬意。

僧人见了,心中十分高兴,马上显现他的神通,变得通体透亮,大放光明,空气中一阵阵飘香。

伺候财主吃饭的一位妇人,见了这情景,心里真是喜不自胜暗自想:“这才是真正的神人哪!我多希望将来能有一百个儿子,个个都像他这样,具有不凡的神通!”

妇人去世后,她的灵魂滞留在一个婆罗门常去小便的地方。

有一次,一只母鹿来到这个地方舔食小便,马上受到感应而怀了孕,怀孕期满生下一个女儿。这个女孩由婆罗门抚育长大,在她十岁的时候已经是一个美丽端庄的少女了,空闲时就帮父亲做一些事。

这天,父亲出门,她留在家里看守火堆,一边和小鹿玩着游戏。她只顾高兴地玩着,没有想到要给火堆加柴,等父亲再进门,发现火堆已经灭了。他们住在山林里,周围都没有其他人家,父亲只好叫她到很远的村庄去取火种。女孩来到村中,奇迹出现了,她每走一步,脚后立即现出一朵美丽的莲花。

村里的人从来没有见过这个美丽的姑娘,更没有见过这种奇妙的情景,个个都惊呆了。

她去取火的那家主人对她说:“好姑娘!请你绕着我的屋子走三圈,我就给你火种;我太喜爱你带来的那些莲花了。”

女孩顺从地绕着屋子走了三圈,多么奇妙啊!那家的屋子立刻被三层五光十色的莲花给环绕住了,那么光彩夺目清香扑鼻!有一个看到这奇迹的人,立刻去报告国王。

国王从来没有听到过这种怪事,更没有亲眼看过,他感到这事实在太不可思议了,马上派一个看相人,跟着来人回村里去看看这女孩,是福相还是贱相。

看相人一看到那个姑娘,马上被她吸引住了,他回来报告说:“陛下,真是怪事啊!我看相看了这么多年,看过这么多人,却从来没有见过这样有福气的姑娘,她必有神力,后代将会做出丰功伟业,并绵延不绝、世世相传呀!”

国王听了,心中异常欢喜,立刻命令手下准备聘礼,娶这姑娘为妻。

那姑娘被带到宫里,她的美貌绝伦、天生丽质,震惊了,后宫的王妃宫女,没有一个人能和她相比,惊叹之余,她们又非常嫉妒她,总想找点碴儿,让她难堪。可是由于国王的宠爱,她们始终没有机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20 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个月过去,那姑娘怀孕期满,生下一百个蛋。这又是一件怪事了!那姑娘的来历,本来就不太明白,有着种种离奇的传说,现在她生下的不是孩子而是蛋,便使那些后妃个个幸灾乐祸想借这个机会拔掉眼中钉。

她们在芭蕉上刻了妖魔鬼怪的形象,涂上污血交给国王,并向国王报告说她生的是鬼怪。国王信以为真。

于是这群妃子找来一只大壶,将一百个蛋放在壶内,密封壶口,把壶投到水中,让它随波逐流。

天帝释在天上看到这一切,命令天神在壶上打上天帝释的封印,护送壶顺流而下。到了一个美丽富饶的国家,那壶便停了下来。

那个国家的国王,在高台上看到水中有只壶,正在水波中荡漾,壶面闪闪发光便派人把壶从水中取出来,他一看上面竟然有天帝释的封印,再打开一看,里面装的是蛋,外壳都那么光滑洁白令人十分喜爱。

他也不知道蛋里有什么又不敢随便打破,便找来一百位妇人,每人将一个蛋放入怀中,时时温暖着蛋。

过了一个月,从那一百个蛋中,钻出来一百个男孩,生来就具有神奇的智慧和勇气,个个相貌英俊、武艺高超;声音洪亮,好像狮子吼。

国王高兴极了,命人为他们准备一百头白象,并配上七种宝石制作的鞍子,装备齐全。

他们英勇善战,百战百胜,所向无敌,邻国一个个被他们征服了。最后,终于轮到攻打他们降生的那个国家了。

在他们母亲的国家里,早已听说这一百位所向披靡的武士,也早就为他们征服邻国的事迹所震惊。这次,真的要打过来了!这消息比任何洪水猛兽还令人丧胆,国内百姓个个惊慌失措,恐惧万分。

国王召集文武百官开会问道:“大敌当前,谁去降服?”

没有人回答。

王后听到这消息心想:“这一百个勇士,一定是我那失散了的一百个儿子。”

她跑去对国王说:“要是大王您相信我就不必担心敌人的进攻了。到时候,看敌人是从哪一边攻城,我立刻到敌人阵地前去降服他们。”

众人听了,半信半疑,不知道王后有什么妙计能打退敌人。

很快地邻国的军队来了为首的正是那一百个勇士个个骑着白象,威风凛凛。

国王与王后登上城墙,面对着敌人的军队。

王后解襟露乳,她的双乳立即射出一百道乳水,射向一百个儿子的口中。

儿子们马上就明白了,他们叫道:“这是我们的妈妈呀!”

立刻放下武器,来到母亲面前,向母亲叩头请罪。

大家见了面,又悲又喜。

这两个敌对国家,从此变成十分亲密的友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1 23:55 , Processed in 0.727243 second(s), 13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