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刹那

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解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6-17 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释】正念真如而精进,明白法的本性本来就是无为的。


不是说我们要通过无为法想达到个什么,不是这个目的,是什么呢?是我本来那个就是无为法,我们本来的面目就是无为法。虽然我们现在在不断地谈无为法,实际上离无为法的本体还很远,但是我们通过谈无为法、修无为法,来逐步地回到我们本来的面目上。我们的本来面目就是无为法,这是我们应该记住的。


【释】若能这样子,不为情爱所转,一定会得道的,这是这一章的大概意思。


“佛言”:佛说。“夫为道者”:修道的人。“犹木在水”:就像一根木头在水里一样。“寻流而行”:顺流向下走。“不触两岸”:不被两岸的石头所障碍。不触,就是不把木头定下来。没有触两岸,这木头就不会被两岸所留(即不被情爱所留)。这木头就好像一个修道人似的,“不为人取”:也不会被人拿去。“不为鬼神所遮”:也没有被鬼神所遮挡。


为什么这个木头有时候会触到两岸,会被人拿走,会被鬼神所遮,谁能说一下?


弟子:道心不坚固。


道心不坚固,这是一个,还能不能具体一点说呢?


弟子:贪心没除。


弟子:心在动。


弟子:因为他行为不正。


弟子:就是我们人心里这个正念不够,就像木头它可能是弯曲的,它就会触到两岸。


弟子:情欲没断。


情欲没断,这章主要讲的就是情欲没断。大家讲得对不对?是对的。


因为情欲没断,心就动,心一动,两岸就起来了,心一动就生两岸。情欲没断心必动,情欲没断,两岸就现前了,人也出来了,鬼也出来了,人鬼俱现前,人就把木头给你捞走了。这里也说到女人,你要是情欲一动,那女人顺手就把你给拿走了,你像木头一样轻飘飘地被她抓住了。害死人,这个女人真害死人。你情欲一动,鬼神就把你找着了,锁了你就走,不费事就拉你走。你没有根了,道心没有了,拉你就走,那太快了。我们为什么叫人给拽着走?叫鬼神给拉着走?就因为我们有了贪欲心,所以说,绝对不能贪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17 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人说:“如果母亲不是女人,可以把天下女人都杀掉。”有一个出家师父就发这么个愿,他说:“要是母亲不是女人,我可以把天下女人都杀掉。”就是这样。他说的那个“杀掉”,不是砍人这个“杀”,你可别理解错了。就是说他生生世世永远不见女人,在他眼里绝对不允许有女人存在。但是惟独还存在一个女人,就是因为一个母亲,所以他这一念没有把女人彻底看破,原因就在这,就因为母亲这一关过不了。



实际上,什么是母亲呢?就是慈悲。不要把母亲看成女人,这样的话就把这个问题转了,是吧?特别是修道人,对这个要特别加小心。因为啥呢?这女人还怪,你越修道、越清净,那女人可愿意找你了,找你谈话、请法,她专门找你。因为啥呢?有的是有欲望心,有的是没有欲望心,但她需要个什么东西呢?需要他的这个清净。你一清净了,众生就来了,来找你,来吸取清净。但是你如果没有那么大的定力,一下就被它转走了。这就是害己害人,你不光害了自己,连人家也都被你害了。所以清楚这个也是很重要的。



【释】“不为洄流所住”,也不被洄流——来回流的水所停止在那个地方。



不能说是:“我现在修道了,我已经远离女人了,这就行了。”如果修道不努力,尽想睡觉,或是就混饭吃,那也不行,还得努力。你一天不精进,一天就丧失了很多的东西,而且你原先修的那点定力逐渐就没了,你这个弦也就松下来了。所以你得攒,你不攒,最后你没有什么东西了。



【释】“亦不腐败”,也不会腐烂,败坏。



怎么不会腐烂?就是不住在有为法上。我们修无为法,无为,就是空。



【释】“吾保此木”,佛说:我保证此木,这根木头,“决定入海”,一定会流到大海里去。



就是说我们如果能够断除情爱,你一定会得道的,佛给下了这么大的保证。只要我们断除爱欲之心,你肯定会得道的,别着急。有时候我们这个欲望心也是反反复复,因为有它的习性和种子,有它生理的反应。有时候本来没有这个心,但它生理上还有。这个生理的反应是哪的呢?是我们的习性种子。过去种那个因了,你今生想修道,不偿还好使吗?是不是?有时候就得重报转轻报。它重报转轻报,表现为一种习性的种子出现了,所以你不能丧失信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17 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呢,这种习性种子出来了,为什么让我们有了反应?什么原因?就是戒律不清净,定力不足。所以大家一定不光学戒,而且还要修定力。为什么要修定力?你要是不修定力,你戒律不深入;你戒律不清净,定力也不会生起来。所以它俩都得有,戒里含定,定里含戒,它俩都是一个问题。所以我们要严格持戒,同时要保证定力的形成。


如果不修定力,很多人就要还俗了,他控制不了啊,是不是?他控制不了,所以转化不了。所以说,大家一定要好好修定力,把禅定功夫修上去。通过我们清净的戒律,修出的定力那就真实了,而且有保证。你定力有什么问题,戒律在那地方就帮你解决了。戒律既解决了你那些问题,又保证了你定力的真正生起。它俩是不可分离的,你缺了哪面都不行。


所以沙弥这一段主要是干吗呢?在戒律上一定要下功夫,你别怕浪费时间。说:“得了,我去修定力吧,定力这么好,我去修定力。”那个定力,你没有清净的戒律,它生不起来。因为知见如果不正,那就坏了。这个微细的变化,你修道到一定的时候才会清楚的。当我们定力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在我们进行转化的时候,它这时候就找你,俗话说找你的小脚。


“针尖大的洞,斗大的风”,你有一点小毛病,你那点定力生得越高,它会漏得越快,顺着你的小洞就走了。就像大坝似的,里面储了很多的水,水量越大的时候,决口的机会就越大。所以我们想修道就是这样,必须用戒律来保证你的定力,用定力来帮助你的戒律更加地清净、完整和深入。它俩本来是一个,戒定慧本来就是不应该分开说的,但是由于我们不能够全面地掌握它,或产生了偏见,所以佛就把这“戒定慧”三无漏学给分开说了。说的这些整体是一个,并不是两个,是没有办法,只是一种方便说。


我们第一步就得把戒律反复地学。有时候我们学了一年二年、或是三年四年的沙弥戒,就觉得自己各方面的作为都差不多少了。你觉得差不多少,实际上里面差得很多。为什么呢?第一个,你觉得差不多少,本身这就是病了。一个真正持戒的人永远没有满足心,永远觉得自己是一个很普通很普通的人,而且有很多的毛病存在着,有这样的心才在道上走。


如果你有个满足心,“我差不多少了,我比别人高了,我已经学戒这么多年了,可以了。”坏了,你这个已经被污染了。起心动念都是污染,何况你再生出这种知见,它也是一种污染,大家应该清楚。我们由于在戒定慧上的努力,就会控制一些欲望,最后灭除欲望,就会如佛说的“决定入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17 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释】学道人“不为情欲所惑”,不为情和爱、物欲所迷惑。“不为众邪所娆”。


这个众邪可多。现在就有一种普遍的邪,它的讲法是什么呢?就是说,“修禅定不用持戒,什么五戒,这些戒不用持。”意思是:我的禅定全能解决了。或是“你修禅定这个期间,该吃什么吃什么,该怎么地怎么地,不用这个戒律”,这是一种邪的说法。


还有一种说法,说:“我们念佛人不必持戒,临终的时候只要念几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把我们接走了,因为阿弥陀佛有愿力啊,所以阿弥陀佛必把我们接走。”他自己不精进、不努力,反而用佛的话来误导众生、来谤佛。佛的哪句话说不得进行苦修啊,他把所有的因果都给否定了。本愿法门(日本的一种附佛外道)就是这样。


也有的人说:“现在念句佛号,你就已经在大法船上了,不必那么执著,已经在大法船上了。”实际上,那都是犯妄语、大妄语。那法船是什么?就是得道啊。你本来就没得道,说你已经得道了;你本来还没有破除这个无明,说你已经破除无明了;你没控制住这个淫欲心,他就说你已经在控制了。所以有时候是犯大妄语的,而且有很多人不持戒了。这还怪,跟这些人跑的还不少,还真有人跟他跑。所以有很多说法都得小心。


他们居士有时候在网络上一提到大悲寺,那些人就出来了,就和大悲寺对着干,就是不让你提大悲寺。一提大悲寺,不是不让你发表,就是跟你对着干,这也是很厉害的。咱倒不管它,愿意怎么说就怎么说。他说得越多,对他还没什么好处,但是对我们来讲,反而消我们的业力。因为我们的修行也有不到位的地方,有时候“盛名之下,其实难符”,咱们有时候名声太大了,却不像他想象的那么好,所以他们说几句,正好帮咱们消业了,咱们也挺好。但我还是担心他,我们消业了,他别堕落了,是不是?这可不好。


对这个“众邪所娆”,关键是我们得认识,得认识无为法。讲一个小例子,过去有一个修行人在打坐的时候,看见一个孝子背着他母亲,来到他跟前。他说:“我正打坐,你背个母亲上我这来,肯定是魔的化身。”越走越近,直跟他说话。“你想扰乱我的定力,那不行。”撵也撵不走,最后他身边有斧子,在那预备一把斧子,拿着斧子朝这个孝子就给一斧子。孝子挨了这一下就走了,跑了。当时把他乐坏了,得了,这就继续开始打坐。第二天,可能是一出定的时候,一看,那个斧子在腿上呢。那个孝子就是他腿,那母亲就是他身子,是不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17 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人在进入空性的时候,这种境界就现前了,不像我们想象的:身体是身体、腿是腿、脑袋是脑袋。这些东西一旦到那种程度了,它就没有啥实际意义了。我们活着觉得有个脑袋,实际上我们是一种执著。当我们修到一定定力的时候,这个身体的执著就破了,就是暂时破或是境界现前,他也会看清楚的。


所以说,那个“我”根本就是不存在的问题,但是我们凡夫就是认为存在,“我脑袋迷糊了,我脑袋不好使。”老怨这个脑袋,那是脑袋的事吗?是不是?它不是脑袋的事,是我们业障在那里。“我记不住。”那记不住就是脑袋的事啊?它不是脑袋的事,是你的业障。那业障就是让你放弃这个我执,虽然还有个法执在那块,但我们就是不肯放下,就说:“我脑袋是这么想的,我身体是这么想的。”所以这不行。如果你有了这个想法,就会被魔所扰,所以我们得修无为法。


【释】不被一切的无明、一切的懒惰所障碍。“精进无为”:精进地修习无为法。


一切无明,什么是无明?谁能说一说什么是无明?


弟子:“我”就是无明。


“我”就是无明,对。你说。


弟子:有了淫欲心。


淫欲就是无明。谁能再广泛地说一下?


弟子:起心动念就是无明。


好,他这句话全给包括了,大家说得都对。


“我”就是无明,淫欲就是无明,起心动念就是无明,你眼耳鼻舌身意全是无明,六根六尘全是无明。你不要以为,“在六根里,我还能挑出一个好的根,在六尘里,我还有一个好的六尘。”你不知道,整个都是在一个无明里,我们就在大黑锅盖里活着,所以我们的处境都是非常可怕的。但是我们今天能修道,能够去听讲,能够念佛,这就很了不起了,所以我们现在就是万幸。我们知道这一点,实际上就具备了修行的本钱。你知道这点就行,过去听半句偈子都会了脱生死的,我们现在听了这么多,就更有了本钱。


主要就是怎么样“精进无为”的问题,处处得无为,处处得住空相,处处不被物质所扰。你处处得空,不能被这个物质给吓唬住,精进地修习无为法。


【释】“吾保此人”,我保证这个人。“必得道矣”,一定会得道的。


“吾”就是“我”的意思,这里指佛,佛不妄语。你断除情欲,修无为法,没有不得道的。所以这个是很重要的,佛给保证了。佛给授记了,那你还怕什么?是不是?所以我们在这方面多下功夫,千万不要被那个邪师所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18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八章 意马莫纵


佛言: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慎勿与色会,色会即祸生。得阿罗汉已,乃可信汝意。
第二十八章,意马莫纵。“意”就是心意的意,“马”代表了不停,“莫纵”,不跟着它走,不随顺它走。


“佛言:慎勿信汝意”,这个“汝”代表“你”讲。“汝意不可信。慎勿与色会,色会即祸生。得阿罗汉已,乃可信汝意。”这句话已成为名言,被所有的修行人奉为座右铭,天天在念,天天在讲。


【释】佛告诉我们,人的“意”就好像一匹马似的,难调难伏。还有“色”,无论男色、女色都应该远离它,你若不离它远一点,就会有祸生。


我们有很多人都信自己的想法,佛告诉你:“汝意不可信。”你的想法不能相信哪,包括我们好的想法也不能相信。“这个东西我能吊上来,我肯定能做到,我行。”就算你真吊上来,你都不能信汝意。说:“你看,我的想法确实是那样,我这主意对呀,我一吊,真吊出来了。”你那是上当了。说:“我这个事成功了,怎么还上当了?”实际上,你没有看到真正成功的本钱在哪一块,为什么成功?你不知道,你以为是你的想法已经在成功。“我做的,我能做。”就堕落到那里去了。随着我们的想法,想做什么事情,认为会成功,因为我们都是以为成功的事情是由我们的想法所支配的。你的想法,你就记住,有了想法永远是一种错误。那我们正确的想法是不是错误呢?也是错误的。那什么是我们的正确想法呢?谁能说一说?你说。


弟子:一念不生。


哎!一念不生才是你真正的正确想法,除此之外,没有什么正确想法。你不要以为“我的想法如何如何,算正确的”,你要是这么样去想,永远是被这个“意”所转。


所以说,“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为什么不可信?它本来就是个妄想。世上的“成功”本来就是妄想所化成的,你觉得挺好,还挺成功,真正“成功”,它能了生死吗?它能成佛吗?它不能成佛,也不能了生死,所以我们不能信汝意。要注意,“汝意不可信”哪,确实不可信,一点儿都不可信。我们要从心底生起这一念来,永远不相信自己这种想法,也不被它的想法所困扰。


什么起烦恼了,我才不听你那些事呢;什么高兴了,我也不听你的。高兴从哪来的?高兴,我这心里话:高兴也是“意”,生气也是“意”,我不能随顺你走。我要是随顺你走,我就是凡夫,而且就是堕落,没有别的道,我就不顺着你走。所以说不能信汝意,汝意不可信。佛告诉你,汝意绝对是不可信的,好的也不能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地找出可信的。


什么是可信?就是一念不生,无念,我没有什么意思,没有什么想法。就信这个,他没有不得道的,是不是?久而久之,我们的心就不被物质所转了。我们老有想法,不是好了就是坏了,最后都是远离道的。所以说,这是不可信的,这是一个座右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18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慎勿与色会”,更不能与色相会,与色一相会了,祸就生了,所以说,应该远离色。


【释】你若不离它远一点,就会有祸生。可是我们众生从无量劫以来恣情纵欲,在六道轮回里打转。不能证得阿罗汉果,就是因为常常和无明、爱见和我慢在一起。


就是说,我们从无始劫以来就是随着自己的心和情欲去走。眼睛看了,“哦,好!”就随着“好”走;看到“坏”,就随着“坏”走。不是被这个转一下,就被那个转一下,一天是没完没了的,一会儿高兴,一会儿生气。这一天被折腾得,哎呀!太没意思了。睡觉还尽做梦,这个脑子没有闲着的时候,就打坐的时候,还能清清净净地歇一会儿。


我们的心就是这样,但是我们看到的这个心,还都是粗的心,它没完没了的,难调难伏。就像大海一样,这个波浪永远没有停止过,就不断地一浪推一浪,老是这么地前进,从无始劫来就是这么前进的,你说多可怕!我们要是知道这一点以后,就会发现自己的念头非常可恨,也是非常可怕的。它虽然像大海一样,它那种气势不可阻挡,而且没有间断,但没有间断我也得让你断,我就让你断,我就不随着你走。虽然不随你走是很难受、很别扭的。


我以前行道的时候,经常在那个市内走、行道,而且经过的这些地方呢,其中有一个叫红旗小学的地方,那地方有个小市场,什么卖肉的、卖水果的、卖馒头的,种种叫卖声,那熟食品很多很多。这个鼻子它平时不敏感,还有鼻炎,这个时候不知道怎么的,就好使起来了。走这一道的时候,你走的那段路若是坐汽车的话很快就过去了。经行嘛,那时候每天都得走路去工作的。


后来怎么办呢?就闭住呼吸,眼睛不看,这可以,观卧牛之地,这眼神还能控制点。这个鼻根和耳根厉害,你就是想不听也不行,你想不闻也不行,直往你鼻子里钻。离得挺老远,那个香瓜味就往你鼻子里噌噌地钻,香蕉味就往里钻,那荤腥味弄得你恶心,它也往里钻。你喜欢的,它也往里钻;不喜欢的,它也往里钻。


而且那面还喊,那男的喊一声还行,这女人她也喊,听到那个声音它也变,原先都没觉察出来,没觉得那个声音有什么,这时候觉得她那个声音怎么这么有吸引力呀?和过去的声音怎么不一样了呢?你要是睁开眼睛瞅瞅,这吸引力还消失了。你越不瞅,它越吸引你。这玩意才怪呢,你越不看的时候,它这味道就变得更厉害。


怎么办?你是瞅着走、放逸地走,还是继续这么走?还是放弃这种办法?后来我想,“你既然这样,我就从你俩开始吧,我就这么低头,就不瞅你。我能少瞅一眼,今天就没有白走;我少闻一下子也行。”于是走那地方就不喘气,那一段得走好几分钟呢,不喘气,实在憋不过去了,有时候偷偷地溜了一口气,马上又得闭住,闭住走。


最后有一天,感觉这个胸怎么这么疼啊?后来想起来了,那个脑袋憋得也疼,胸憋得也疼,把胸都憋得——胀得那骨头都疼。这时候怎么办?是继续做,还是不做?还得做呀!别说那个,我就想了:憋死我,我也得去做,也不能随着你走。你说憋死又咋的?心脏如果憋坏了就坏了,是不是?就是这么做,做来做去……不讲了,挺好,就能有所体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18 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主要是我们别怕,有时候为了克服它,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和辛苦的,不是不需要付出;而且你得到的东西和付出的代价一比,微不足道,得到的好像芝麻粒那么大,但你付出的恐怕比西瓜还大得多,付出那么大的西瓜才得了一个芝麻粒。你想,我们付出这么大的努力,才得到这么一点,我们不付出的时候,我们会怎么样?那不用合计,天天在六道里轮回,一点正念都没有,从来没有过正念,就是那样。在生死轮回,最可怕的是这一点。通过我们这么大的努力,才感觉到有那么一点点的小意思,像芝麻粒大的,也可能一瞬间又没了。


所以说不努力,想做一个真正的人,不痛下一番功夫,说三年两年就想得道,那你也就有点太干吗了。我们应该有长远心去修,早晚有一天,我非把它修到家不可。别怕困难,困难来了如何?烦恼来了,我就和你对着来吧。


【释】爱见和我慢在一起,所以我们人不可以信自己的意念,你一定要小心谨慎,不和色会,不要相信自己的意。


这个色——色声香味触法、各种的味道、还有女人,这些东西都得远离,所以咱们定了很多的规矩。沙弥戒里也讲了很多,不用香皂、香牙膏……香牙膏是后来说的,原先都是嚼杨枝,那种柳树枝——一个是杨树枝,还有一种柳树枝。杨枝可能是最好的,不知是大叶杨还是小叶杨。嚼完了,口里稍稍有点味苦的意思,都得嚼得粘粘的,把那个牙缝里的东西都清洗干净了,那牙齿还非常好。你嚼完它,对这些色就能够远离一些。


千万要谨慎,女人递给你的东西,千万不能拿手去接,要叫她放到哪个地方,你再去取。一个是不看她的手;也不做这种被女人接触的想;另外,对女人也是一种度人的方式。这也是很重要的,就是说,你必须把问题做到非常细的程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18 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过去乞食的时候,有时候她给东西,我说:“你放这吧。”这个女人她说一句什么:“你哪那么些事?”她说我哪那么些事。当时我都奇怪,那女人她怎么……要不她也不叫女人了,是不是?本来你不直接从她手接东西,是一种尊重,但她认为你太多事了。现在这个人都是颠倒,那女人实际上真是淫欲变的,她还这样式的。所以乞食的时候,那个钵都放地上,都不让女人直接用手拿的。


有一回乞食挺有点意思,在本溪的时候,我去办事,中午的时候乞食。第一家给了我一小碗酸汤,剩的。我这心里想:挺好,不管怎么有了点。等乞到第二家,家里有人,他说:“我想给你,但是面条得现下,没有现成的。”后来就走了。等到第三家的时候,院里有一群小孩在那玩,有个大门。我进去,他们应该能看到我,但我从看到他们,他们就没抬头看过我一眼。等我走进院里,他们也都走进屋里去了,一个也没留。你敲门,谁都没听见,一个也没出来。我想:得了,这是没有缘分,再走一家吧。


走到下一家,我寻思这家差不多。他干活呢,“哎呀,你还跟我要吃的,我好几天都没吃饭了,还不知道跟谁要呢!”他说这话。哦,这是第二家。我当时还想:不行等我要点,给你一点吃的。后来一想:别多事了,他不是没有,他故意在那气我。


等到再走一家,一看挺朴实的,也挺穷,家里有男人,有女人在屋里。我一看,这家还有点希望。现在只乞到这一小碗,这么大点的小碗。我想这家差不多能乞到。等我去了以后,一说乞食,男的没吱声,女的出来了,她不跟我说话,她撵那个鸡,“去去去……”轰鸡声,那大嗓门就开始轰鸡。我一听,这是轰我呢,得了,走吧!从那个小桥过去了,走了挺远,她还在后面轰呢,意思是你还得走远点。我寻思:我这是鸡啊。那怎么办?那就走吧,一直把我轰到大道上,看不见了,我看她可能是不轰了。


那种心情啊,也是有点伤感。一看,这人咋这样?倒不是为了没有乞到食物伤感,就是这个人怎么这样,对外来乞食的都是这样式的。正在有点伤感的时候,有一个长脚的小虫子一下飞到我手上了。那天的风非常大,什么虫子也站不住脚,挺怪,它就能站住,可能身体小。我这手拿着钵,这手拿着包。它站在这手上来回走,完了看看钵里的食物。我寻思它要吃,它没进钵里,又回来了。回来了,大步迈着,又过去瞅瞅食物。噢,我这个心里平了,我寻思不是没人关心我,还有个小虫子关心我呢,它来安慰我了,挺好。我于是就往前走,等走一走再看,小虫子不知道什么时候飞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18 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又去一个村子乞食,刚一进村子,人家在那盖房子呢,一个人骑在墙头上,“哎,要饭的来了!要饭的来了!”他就使劲喊“要饭的”。你看这个,来就来呗,他还骑着墙使劲喊,就像看热闹似的。岁数还挺大,一个挺大的人像小孩似的坐那喊,就像世间人起哄似的,这没啥意思。


那也得去呀,去的那家有人,开着门,正听录音机呢,叮当乱响。那个敲门声音,别说他听不见,过一会儿我都听不见了。一看,这不行,就往里走,正好有一个门,还锁着,但里面好像有人。简单敲了几下,里面真有人出来了。那时候还止语啊,乞食也不说话,就是指指自己的牌,那写着“我要乞食”。他瞅一瞅,好,回屋了,给我拿东西。


我这下心里挺乐,我想这回还能有口饭吃。反正现在的希望已经没多少了,前面那几家几乎是没有啥希望了,这是最后一家了,乞着就乞着,乞不着恐怕就这样了,也不抱希望了。哎呀,真出来了,大门没开,给拿了三根地瓜,这么大的小地瓜。问我:“往哪放呀?”我就指着这个钵,意思直接放里面就行了。因为还有铁门,这个钵也不能放地下,你只要手不接触我那个钵就行了。后来她就说:“哎呀,这地瓜不剥皮就放钵里?”我心里话:扒皮就少一块,皮也能吃,也顶饿,你还扒皮呢,来不及了。就扔里了,扔了三个小地瓜。我一看,不管怎么地,自己有一钵酸汤,还有三个小地瓜,这就挺好挺好,行了,这就认了吧。离那门口不远有个石头,就坐在那吃饭。


正吃着,里面有一家也看到我了,看到我后就进屋。因为你只能乞七家,这个家数到了,就不能再乞了,有也不能去了。有一个可能是四五岁的小孩过来了,走到我跟前,他还领个小孩,瞅着我,“给你两个小饼子。”我还寻思挺好,我一看多大呢?苞米面饼子,锅贴,两个合起来才这么大,像两个杏似的,杏要是压扁了可能还比它大一点,反正就像杏吧,像杏那么大。那时就乐得不得了了,不管怎么地,有那片心,你吃一口就饱一口,地瓜皮都舍不得扔,何况这个东西?


我也是拿着钵,他说:“往哪搁呀?”我指着这个钵:往里头扔就行了。后来他就扔里面了,临走了说一句,这四五岁的小孩说:“哎呀,好可怜人啊!”我寻思:这一说,我好像小布娃娃似的,更小了。但是他那片心是挺好。哎呀,别说是咸菜、水果,你别想那些事,那哪能吃饱,也就能吃个四分之一饱。


还别说,就这酸汤,我寻思:还不得有点味什么的?但还挺好吃,不知道是饿的关系,还是佛加持,还挺好。地瓜也吃了,地瓜皮一点没吐,什么东西都没有了,吃得挺好。吃完了,这抬头一看,看见对面不远的地方,正好是厕所门,对着厕所吃的一顿饭。那根本就没看见,什么都没看见,就瞅着钵里了。


后来走到山上了,跟他们居士见面的时候,居士说,“你出去了,我们大家都急坏了,开着车买了好多好吃的东西找你,走这一道也没发现你。”正好是我进村子乞食,他们在路上找,正好走两岔了。心里这后悔,你说,看见他们是不是可以吃个饱?但是又庆幸自己,看见他们就乞不了食了,是不是?没看见他们还能乞食,就是这样。


讲这一段就是说明什么呢?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让她把那个东西落在钵里,你别接触她手就可以。所以一定要谨慎,只要能和女人接触的地方,都要远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4-20 22:45 , Processed in 0.248467 second(s), 13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