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至善佛缘

【中医药典籍类】历代本草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8 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药理研究】

目前对其研究报道极少。主要表现为其所含大量的Fe3+、Fe2+、Al3+、Mn2+及少量Mg2+、SiO23-等离子对机体的作用,如可促进阳离子交换,产生吸附作用,达到化痰利水的功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8 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海  浮  石(《日华子本草》)

海浮石分石花与浮石两种。石花为胞孔科动物脊突苔虫、瘤苔虫的骨骼;浮石为火山喷出的岩浆形成的石块。味咸,性寒。归肺经。功效清肺化痰、软坚散结、通淋。临床用名有海浮石、浮海石。

【本草汇言】

《日华子本草》:平,无毒。止渴,治淋。

《本草衍义》:水飞,治目中翳。平,无毒,止渴,治淋,杀野兽毒。

《本草纲目》:浮石乃水沫结成,色白而体轻,其质玲珑,肺之象也。气味咸寒,润下之用也。故入肺除上焦痰热,止咳嗽而软坚。清其上源,故又治诸淋。《席上腐谈》:肝属木,当浮而反沉;肺属金,当沉而反浮,何也?肝实而肺虚也。故石入水则沉,而南海有浮水之石;木入水则浮,而南海有沉水之香。虚实之反若此。

消瘤瘿结核疝气,下气,消疮肿。

《本草乘雅》:顾浮石之浮水上,即火性炕之上炎。诗大雅云:蒸之浮之是也。若止渴治淋即湿者干之,干者湿之。若积块老痰,瘿疬疝瘕,砂石淋露,即去其坚刚,变其柔脆。随根身之缺陷,现四大之遍周,若以结治结,犹幻归幻耳。

《景岳全书》:味咸,性微寒,阳中阴也。善降火下气,消食,消热痰,化老痰,除瘿瘤结核,解热渴热淋,止痰嗽喘急,消积块,软坚癥,利水湿、疝气,亦消疮肿。

《本草备要》:一名海石,泻火软坚。

咸润下,寒降火。色白体轻。入肺,清其上源。肺为水之上源。止渴止嗽,通淋软坚。除上焦痰热,消瘿瘤结核。顽痰所结,咸能软坚。俞琰《席上腐谈》云:肝属木,当浮而反沉;肺属金,当沉而反浮,何也?以肝实而肺虚也。故石入水则沉,而南海有浮水之石;木入木则浮,而南海有沉水香。虚实之反如此。水沫日久结成。

《本草求真》:[批]散上焦积热,软下焦积块。

海浮石专入肺、肾。即书所云浮石者是也。其石系水沫结成,浮于水上,故以浮名。色白体轻,味咸气寒。时珍曰:其质玲珑,肺之象也。盖既有升上之能,复有达下之力,其曰能治上焦痰热,目翳痘痈者,以其气浮上达之谓也;能治诸淋积块瘿瘤者,以其咸润软坚之意也。余琰《席上腐谈》云:肝属木当浮而反沉,肺属金当沉而反浮何也?肝实而肺虚也。故石入水则沉,而南海有浮水之石;木入水则浮,而南海有沉水之香,虚实之反如此。至于实则宜投,虚则忌服者,以其忌有克削之气也。

《得配本草》:咸,寒。入手太阴经。除上焦之痰热,清膀胱之上源。消结核,止干渴。

得牙皂,治老痰横结;得通草,治疝气茎肿;得鲫鱼胆,治膈消;善饮水者。得金银花,治疳疮;得轻粉少许,麻油调,涂头核脑痹,枕后生痰核正者为脑,侧者为痹。煅研,水飞过用。

《本经疏证》:咸,寒。软坚润下,入肺止嗽,通淋,化上焦老痰,能消结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8 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药理研究】

海浮石有镇咳作用,其有效成分是碳酸钙,效果与蛇胆川贝末相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8 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本帖最后由 至善佛缘 于 2011-11-18 18:35 编辑

海蛤壳     原帖(空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8 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瓦  楞  子(《名医别录》)

瓦楞子为软体动物泥蚶和毛蚶或魁蚶的贝壳。主产于浙江、江苏、山东、广东及辽宁等地的海滨地带。原动物为海边常见软体动物,喜栖息在风浪较小的潮流畅通、有淡水注入的内湾及河上附近的软泥滩涂上,以藻类为食,对自然海区的温度和盐度适应性均强。味咸,性平。归肺、胃、肝经。功效消痰化瘀、软坚散结。临床用名瓦楞子。

【本草汇言】

《本草纲目》:咸走血而软坚,故瓦垄子能消血块,散痰积。连(毛蚶)肉烧存性研,敷小儿走马牙疟有效。

《本草蒙筌》:味咸,气温。无毒。消妇人血块立效,虽癥瘕并消;逐男子痰癖殊功,凡积聚悉逐。

《本草备要》:即蚶壳。泻,消癥散痰。

甘咸。消血块,散痰积。煅红醋淬三次,为末,醋膏丸,治一切气血癥瘕。

《本草求真》:[批]泻肝经血分积块。

瓦楞子专入肝。即今所谓蚶子壳者是也。味咸而甘,性平。故治多主消血化痰除积,为妇人血块癥瘕,男子痰癖积聚要药。积者,阴气也,五脏所生,其始发有常处,其痛不离其部,上下有所始终,左右有所穷处,谓之积。聚者,阳气也。六腑所成,其始发无根本,上下无所留止,其痛无常处,谓之聚。积聚之症,非止根于偶尔食积不化之可用以化气消导之剂。缘经有言:卒然饱食多饮,则肠满,起居不节,用力过度,则络脉伤。伤于阳络,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伤于阴络,则血内溢,血内溢则后血;伤于肠胃之络,则血溢于肠外,肠外有寒汁沫与血相搏,则并合凝聚不得散,而积成矣。且以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肺,出于左乳之下,其动应衣,是即阳明宗气所出之道。凡人饮食不节,渐以留滞,而致痞积成于左胁膈膜之外者,即此候也。是以昔人有云,此与鳖甲、虻虫同为一类,皆能消疟除积,但虻虫其性最迅,此与鳖甲其性稍缓耳。

《本草分经》:甘、咸,平。消痰,破血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8 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药理研究】

1. 瓦楞子有收敛、制酸、止痛作用,其所含碳酸钙可中和胃酸,减轻胃痛、嗳气等症状。

2. 体液具有胆碱酯酶、碱性磷酸酶和磷酸二酯酶活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8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海    藻(《本经》)

海藻为马尾藻科植物海蒿子(大叶海藻)和羊栖菜(小叶海藻)的全草。主产于浙江、福建、辽宁、广东、山东等地。原植物羊栖菜生于经常有浪水冲击的低潮和大干潮线下的岩石上;海蒿子生于低潮带的石沼中和大干潮线下1~4米深的岩石上。味咸,性寒。归肝、胃、肾经。功效消痰软坚、利水。临床用名海藻。

【本草汇言】

《神农本草经》:味苦,寒。主治瘿瘤气,颈下核,破散结气,痈肿,癥瘕,坚气,腹中上下鸣,下十二水肿。

《名医别录》:味咸,无毒。主治皮间积聚暴贵,留气热结,利小便。

《本草拾遗》:主结气瘿瘤是也。

《药性论》:臣,味咸,有小毒。主辟百邪鬼魅,治气疾急满,疗疝气下坠疼痛核肿,去腹中雷鸣,幽幽作声。

《海药本草》:主宿食不消,五鬲,痰壅,水气浮肿,脚气,贲豚气,并良。

《开宝本草》:味苦、咸,寒,无毒。疗皮间积聚暴,留气热结,利小便。

《药性赋》:反甘草,海带、昆布性用略同。味苦咸,性微寒,阴也,降也。善降气清热,消膈中痰壅,故善消颈项瘿瘤结核,及痈肿癥积,利小便,逐水气,治湿热气急,腹中上下雷鸣,疗偏坠疝气疼痛,消奔豚水气浮肿,及百邪鬼魅热毒。

《汤液本草》:《本草》云:主瘿瘤气,颈下核,破散结气,痈肿癥瘕坚气,腹中上下鸣,下十二水肿。疗皮间积聚,暴颓,留气热结,利小便。

《珍》云:洗,去咸。泄水气。

《本草发挥》:成聊摄云:咸味涌泄,海藻咸以泄水气。

洁古云:海藻苦、咸,寒,阴也。治瘿瘤、马刀诸疮,坚而不溃者。《内经》云:咸能软坚。营气不从,外为浮肿,随各引经之药治之,无肿不消,亦泄水气。

《本草纲目》:东恒治瘰疬马刀、散肿溃坚汤,与甘草同用之,盖以坚积之病,非平和之药所能取捷,必令反夺以成其功也。

《本草经疏》:海藻全禀海中阴气以生,故味苦咸寒而无毒。气味俱厚,纯阴,沉也。苦能泄结,寒能除血热,咸能软坚润下,故《本经》主瘿瘤气,颈下核,破散结气痈肿,癥瘕坚气,及腹中上下鸣,下十二水肿,疗皮间积聚,暴溃,瘤气结热,利小便。洁古专消瘿瘤、马刀、瘰疬诸疮,坚而不溃者。经云:咸能软坚。荣气不从,外为浮肿,随各引经治之,肿无不消。反甘草。一云有小毒。

简误:脾家有湿者勿服。

《本草蒙筌》:味苦、咸,气寒。无毒。一云:有小毒。性反甘草。治项间瘰疬,消颈下瘿囊。利水道通癃闭成淋,泻水气除胀满作肿。辟百邪鬼魅,止偏坠疝疼。又种粗长,乃名海带。柔软堪以系物,入药多用催生。亦疗风淫,兼下水湿。昆布亦系海菜,治与海藻同功。散结溃坚,并著奇效。

谟按:荣气不从,外为痈肿。坚硬不溃,仗此可消。盖三药味俱咸,经云:咸能软坚。随各引经药治之,则坚无不溃,肿无不消也。

《本草乘雅》:海藻生海中,横陈于水,若藻濯然。盖海,晦也。主承秽浊,水黑如晦也。藻善条畅,不以晦浊碍衍漾,故主经络肉理,有失次第浅深,致气结成瘿瘤,及颈下硬核,或气坚成症瘕痈肿,及腹中上下雷鸣,亦咸以软之,坚结自释矣。十二经水,缘止而盈,海纳百川,止而不盈,尾闾泄之是也。

《药鉴》:气寒,味咸苦,无毒。治项间瘰疬,消颈下瘿囊。利水道,通癃闭。除胀满作痛,消坚结作疼。疗皮间积聚,止偏除疝气。海带、昆布同功。大都寒能动热,苦能泄实,咸能软坚,兹三药气寒,味咸苦,故凡荣气不从,外为痈肿坚硬不溃者,仗此可消。要各随引经药治之,则坚无不溃,肿无不消也。反甘草。

《景岳全书》:味苦、咸,性寒,无毒。沉也,阴中阴也。其用有二:利水道通闭结之便,泄水气消遍身之肿。

《本草备要》:泻热,软坚痰,消瘿瘤。

咸润下而软坚,寒行水以泄热。故消瘿瘤、结核、阴颓之坚聚,腹痛曰疝,丸痛曰颓。痰饮脚气水肿之湿热,消宿食,治五膈。反甘草。东垣治瘰疬、马刀,海藻、甘草并用,盖激之以溃坚也。

《本经逢原》:海藻咸能润下,寒能泄热利水,故《本经》主瘿瘤结核,痈肿癥瘕,散十二经水,及除浮肿脚气,留饮痰气之湿热,使邪从小便而出。《经》云:咸能软坚。营气不从,外为浮肿,随各引经药治之。凡海中诸药,性味相近,主疗一致,虽有不同,亦无大异。

《本草崇原》:咸能软坚,咸主润下,海藻生于海中,其味苦咸,其性寒洁,故主治经脉外内之坚结,瘿瘤结气,颈下硬核痛,痈肿,乃经脉不和而病结于外也。癥瘕坚气,腹中上下雷鸣,乃经脉不和。而病结于内也。海藻形如乱发,主通经脉,故治十二经水肿,人身十二经脉流通,则水肿自愈矣。

《本草求真》:[批]泄热散结软坚。

海藻专入肾。书载性反甘草,能治颈项一切瘰疬,症瘕,疝颓,腹痛曰疝,丸痛曰颓。及痰饮,脚气,水肿等症。其故奚似,盖缘苦能泄结,寒能除热,咸能软坚,海藻气味俱备,与甘草本属不合。凡其水因热成,而致隧道闭塞,小便不通,硬结不解者,用此坚软结泄、邪退热解,使热尽从小便而出,而病自无不愈也。丹溪治瘿气初起,用海藻一两,黄连二两,为末,时时舐咽,先断一切厚味。至有病非实结,最不宜用,非独海藻为然,即凡海中诸药,无不如是。海带有似海藻而粗,柔韧而长,主治无异。昆布亦同海藻、海带,俱性带滑且雄,凡瘿坚如石者,非此不除。且其下气最速,久服多令人瘦。至云海岛人常食,以其水土不同故耳。

《得配本草》:反甘草。

苦、咸,寒。软坚泄热。消瘿瘤,止颓疝,辟鬼邪,除浮肿,去痰饮,通淋闭。

得甘草,治瘰疬马刀。反者并用,其功益烈。配僵蚕,治蛇盘瘰疬。

用之不当,令人瘦削。

《本经疏证》:凡水草皆钟生气于水中,特菖斛之属,托根于水底之碎石,藻则托根于水底之泥,蒲荷之属,托根于汤矣。其枝叶能出水,藻则摇曳水中,纵能及水面而不能出水,且藻之为物,其枝叶非两两对生,则节节连生,其茎柔而不脆,其叶碎而不乱。夫水者象人之血,及津液涕唾,水之中象身,水之上象头,石象骨,泥象肉,能出水者,其义为从血液涕唾而出行于清空,不能出水者,其义为仅通行血液涕唾中,而不能及头,至于两两相对,节节相连,柔而韧,碎而整,其义舍人身之以脉而谁拟哉?犹凡藻皆同者也。若夫海则魄力更大,气味更雄,且其气寒,寒则胜热,其味苦咸,苦则降泄,咸则涌泄,降而涌者,行水之术也。苦为火味,咸为水味,水火相结,最难解者无如痰。是以为治经脉间热痰郁结最宜之物,瘿瘤为气结,硬核为痰结,痛及痈肿为热结。灵枢寒热篇,黄帝问于岐伯曰:寒热瘰疬在颈腋者,何气使生?岐伯曰:此寒热毒气留于脉而不去者也。帝曰:去之奈何?岐伯曰:鼠瘘之本,皆在于脏,其末上出于颈腋之间,浮于脉中,未著于肌肉,外为脓血。是瘿瘤瘰疬,虽根于五脏,其患止能及颈腋,不能上头者,正为海藻之所主。较之于荷于蒲,专治头目之疾者,可对待观矣。癥瘕为病,其因不一,其治之者亦不一。夷考本经,禹余粮主癥瘕大热,龙骨主癥瘕坚结,龟甲主破癥瘕,牡丹皮主癥瘕瘀血留舍肠胃,龟甲主癥瘕坚积,蜚虻主癥瘕寒热,蜚廉主癥坚寒热,庶虫主血积癥瘕,白垩主寒热癥瘕目闭积聚,附子主癥坚积聚血瘕,蜀漆主癥坚痞结积聚,瞿菌主癥诸虫,巴豆主癥瘕结聚坚积。其余主癥瘕积聚者,有曾青苦参桑黑耳鸢尾葶苈大黄甘遂;主癥瘕血闭者,有太乙余粮卷柏紫葳;主癥瘕结气者,有阳起石殷孽。今海藻所主者曰癥瘕结气,则可知非虫非血无寒热无积聚,在腹中而不在肠胃,在经脉而经脉不结,是为气而坚者矣。至腹中鸣,其因亦不一。在丹参曰:肠鸣幽幽如走水;在桔梗曰:腹满肠鸣幽幽;今海藻则曰腹中上下鸣。夫幽幽者其声细以暗,若但曰鸣,则轰轰然声大矣。且彼在肠此在腹,肠中之声必曲折断续,腹中之声必砰訇直遂。又一则如走水,是其汩汩流澌之状可稔,一则兼腹满,是其鸣鸣难达之意可知。而此上下于腹中,是其或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来往循环,相连不断,又可想矣。至十二水肿,又有荛花亦下十二水者,但彼曰十二水,则十二经脉有水,非必肿也。观于小青龙去麻黄加荛花是矣。此则下十二水肿,可见必十二经脉有水已经外见浮肿,乃可用矣。虽然,瘿瘤硬核,但不上头耳。不能必结于经脉所至之处,即以经脉所至之处而起,及其渐大,亦不能不旁溢及他,癥瘕腹鸣,则断断非经脉间病,十二水者,谓肿起于十二经之水则可,谓水但肿于十二经脉则不可。若此者又将何说以通之?即夫经脉必有起讫,灵枢经脉篇历叙十二经脉始于手太阴,终于足厥阴。曰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肝足厥阴之脉,从肝贯膈,注于肺。是脉之起讫,在中下二焦,中焦者结癥瘕之常所,下焦则聚水之窟穴也。癥瘕若结于下,焉知其不涉及血,水若聚于中焦,焉知其不为呕且泄,犹可以苦降咸涌之海藻治之耶。中焦为阳之会,下焦为阴之归,气者阳,水者阴,阳病于阳位,阴病于阴位,理宜然矣。故仲景于海藻仅治腰已下水气,牡蛎泽泻散中用之,以伤寒暴病,水能坚气,未必能坚耳。

《本草新编》:海藻,味苦、咸,气寒,无毒。云有毒者,非。反甘草。入脾。治项间瘰疬,颈下瘿囊,利水道,通癃闭成淋,泻水气,除胀满作肿,辟百邪鬼魅,止偏坠疝疼。此物专能消坚硬之病,盖咸能软坚也。然而单用此一味,正未能取效,随所生之病,加入引经之品,则无坚不散矣。
或问海藻消坚致效,亦有试而言之乎?夫药必有试而言之,则神农氏又将何试哉。虽然言而未试,不若试而后言之为验。予游燕赵,遇中表之子,谈及伊母生瘿,求于余。余用海藻五钱、茯苓五钱、半夏一钱、白术五钱、甘草一钱、陈皮五分、白芥子一钱、桔梗一钱,水煎服,四剂而瘿减半,再服四剂,而瘿尽消。海藻治瘿之验如此,其他攻坚,不因此而可信乎。

《本草分经》:苦咸,寒。软坚泻热,消瘿瘤结核及痰水湿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8 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药理研究】

1. 海藻有抗甲状腺肿作用。海藻所含碘化物可预防和纠正缺碘引起的地方性甲状腺功能不足,并能暂时抑制甲状腺功能亢进和基础代谢率增高,从而减轻症状,可使病变的组织崩溃和溶解。

2. 海藻有增强免疫功能作用。褐海藻钠能明显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并能增强体液免疫功能。

3. 海藻有抗肿瘤,抗内毒素作用。

4. 海藻有降低血粘度作用。海藻提取物藻酸双酯钠(PSS)是一种新的肝素类药物,具有肝素样的生理活性,但无肝素类的毒副作用,有强的分散乳化性能,降低血粘度,使红细胞稀释或起解聚作用。

5. 海藻有抗放射作用。

6. 海藻有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7. 海藻有抗菌、抗病原体作用。海藻水浸剂及醇提物在体外,对人型结核杆菌及某些真菌有抗菌作用。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海藻膏浸2g/kg对感染血吸虫尾蚴的家兔有保护作用。海藻的热水提物对A型肉毒素中毒小鼠均有一定治疗作用。

8. 海藻有抗凝和止血作用。藻胶酸磺酸化后,具有抗凝作用,藻胶酸本身可防止血凝障碍,藻胶酸钙制成外科敷料,有止血作用。

9. 海藻有调节血压作用。海藻在较大剂量时对麻醉犬、兔有比较明显而持久的降压作用,水剂较酊剂为强。藻胶酸钠较大剂量也能使动物血压短暂下降,中等量则使血压短暂上升。

10. 海藻还有排除重金属、影响淋巴细胞转化的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8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昆    布(《名医别录》)

昆布为昆布科植物海带和翅藻科植物昆布的叶状体。主产于辽宁、福建、山东等地。原植物昆布在0~13℃的冷水中生长,生于大干潮线以下1~3米的岩礁上;黑昆布生长于水肥、流急的低潮线附近或大干潮线至7~8米深处的岩礁上;裙带菜生于风浪不太大、水质肥沃的海湾内,大干潮线下1~5米处的岩礁上。味咸,性寒。归肝、胃、肾经。功效消痰软坚、利水。临床用名昆布。

【本草汇言】

《名医别录》:味咸,寒。无毒。主治十二种水肿,瘿瘤聚结气,瘘疮。

《本草拾遗》:主阴溃肿,煮汁咽之,如瘿气,取末蜜丸含化,自消也。

《药性论》:臣,有小毒。利水道,去面肿,治恶疮鼠。

《海药本草》:性温,主大腹水肿,诸浮气,并瘿瘤气结等,良。

《开宝本草》:味咸,寒,无毒。主十二种水肿,瘿瘤聚结气,瘘疮。

《本草纲目》:凉血降火,消瘿解毒。

《本草乘雅》:昆布,即海之如纶者,故一名纶布。气味功能,与海无别。稍分浅深者。随所生浅深之异尔。

《本草备要》:功同海藻而少骨,性雄。治水肿、瘿瘤,阴颓膈噎。含之咽汁。

《本经逢原》:咸能软坚,故瘿坚如石者,非此不除。能破阳邪水肿,与海藻同功。然此物下气,久服瘦人。海岛人常食之,水土不同故耳。凡海中菜皆损人,不独昆布、海藻为然。

《得配本草》:咸,寒。软坚破结,利水消肿。除 疝,去顽痰,治瘿瘤。配海藻,治项下卒肿。

《本草分经》:功同海藻,性雄而滑。治瘿瘤噎膈,顽痰积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8 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药理研究】

1. 昆布对甲状腺功能有影响,对缺碘性甲状腺肿有预防治疗作用,对甲状腺功能亢进、基础代谢增高的患者也有暂时的抑制基础代谢的作用。

2. 昆布对心血管系统有影响。海带氨酸具有降压作用,麻醉兔静脉注射海带氨酸单枸橼酸盐,可使血压短暂下降,能抑制心脏振幅,但不影响心跳频率,对离体兔心有轻度兴奋作用。昆布糖硫酸钠可清除血脂,增加脂蛋白之能力,与肝素相似,有改善脂蛋白之分布情况,但无显著的抗血凝作用。

3. 昆布有降血脂作用,其有效成分是海带聚糖制成的硫酸海带聚糖。

4. 昆布有镇咳平喘作用。

5. 昆布有降血糖作用。

6. 昆布有抗肿瘤、抗辐射作用。

7. 昆布有抗溃疡作用。

8. 昆布有解痉作用,其有效成分是藻氨酸单枸橼酸盐。

9. 昆布有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其有效成分是昆布多糖和褐藻淀粉硫酸酯。

10. 昆布有解热、镇痛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7-15 19:12 , Processed in 0.331847 second(s), 14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